第1篇 农开办强基惠民工作报告
区农业综合开发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科学编制方案,找准实施主体,多方筹措资金,坚持农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的发展。
一、重点抓好方案编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一是以专业设计为支撑,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二是发挥农发部门专家的技术优势,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三是借助农民专家的实践经验,了解过去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现实需求和工程设计建议,使规划设计更贴进群众实际需求,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抓好机制创新,激发农民参与热情
一是工程质量请农民把关。在专业监理的同时,选派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村级质量监督小组,配合监督工程质量,质量好不好主要由群众说了算。同时,在工程竣工后,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验收,并得到他们认可后才算通过验收。二是项目信息让农民知晓。通过文件、新闻媒体、座谈等形式宣传农业开发政策,结合村务公开,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投入、工程布局、投工投劳等信息进行全面公示,公布监督电话。通过“阳光”操作,使开发工作更好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着重抓好资金管理,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一是严格实行区级报账制。坚持“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的三专制度,做到资金拨付五方会签,保证了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真正完全用于项目建设,确保了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二是严格实行项目审计制。由专业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做好工程预、决算的审计监督,杜绝项目预、决算编制中虚列开支、高估造价、降低标准等现象的发生,使农发部门对工程建设做到清清楚楚管理,明明白白埋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四、深入抓好项目宣传,提高运行保障能力
一是主动汇报,争取党政重视。及时准确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将其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二是做好宣传,赢得社会支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农业开发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产品产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成功做法,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形成一个农民了解开发、社会关心开发、领导支持开发的良好局面。三是沟通协调,增进部门合作。将农业开发与全区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当前农业生产相结合,加强与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及乡镇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业开发工作。
第2篇 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考察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流入城镇务工,不但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收入,而且推动了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民工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收入待遇差的简单工作,很难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长期稳定就业。因此,加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始于XX年。自XX年以来,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计划,其中劳动部门主要针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开展培训,扶贫部门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称为“雨露计划”,教育部门培训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称为“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区的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由农业、教育、扶贫、人劳四部门组织实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劳部门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点是:
1、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早在XX年,区委区政府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XX年8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商政劳社发〔XX〕176号)和《关于贯彻执行〈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财办社〔XX〕55号)两个政策性文件,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XX年省委赵乐际书记来商视察时关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讲话和全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电视电话会的召开,把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缓解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启动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还被列为区政协XX年重点提案。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区级各相关部门都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精心安排部署,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2、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部署,人劳、教育、农业、扶贫部门以农民工培训“四大工程”为重点,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青年、妇联、建设、残联等部门也按照各自安排,针对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建筑工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财政部门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各乡镇办事处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宣传,搞好求职登记、就业核查等配合服务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在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训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我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涉及到农业、矿山、建筑、加工、电子、机械、服务、旅游等多个行业,设置了办公自动化、电脑维修、电子装配、电焊车工、针车缝纫、养殖种植、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汽车驾驶、市场营销、导游服务、刮痧理疗、手绣等十多个专业,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劳动保障法规、安全、卫生常识等多个方面,并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训练。培训方式有订单培训、定点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上门培训等,学制从半月到二年不等,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
4、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我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两级均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力,目前区内共有十八家培训机构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其中区人劳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训机构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民营培训机构以新潮学院为龙头。区级公立培训机构以教育部门管理的两个职业学校为主体;民营机构由人劳局管理,从XX年的两家发展到目前的六家。这些培训机构共同承担着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
5、培训工作体制机制比较健全。经过近几年多努力,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传引导,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督促检查,农民工自愿选择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过XX、XX年的探索和XX年的完善,先后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商政人劳发〔XX〕69号)和《农民工培训班管理规范化要求》(商政人劳发〔XX〕30号)两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工作考核、质量管理、资金审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多头管理标准混乱。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尽管已形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无序的弊端。农业、扶贫、教育、人劳四个主要部门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质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资金渠道,不同的补贴标准和不同的运作程序。雨露计划实施机构由省扶贫部门认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劳部门的培训实施机构则按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区两级认定。这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不利于培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难以堵塞重复培训的漏洞,造成培训资金的浪费。
2、培训对象难以组织。必备的文化素质和充足的培训时间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基本条件。而我区是劳务大区,尽管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免费的,但培训时间要求至少一个月以上。对于参训人员来说参加培训意味着少挣钱,况且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数。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和发家致富的愿望,绝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把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打工挣钱上,不愿意挤出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多为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差的妇女或老人,这些人自身条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积极性来参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训。于是各个培训机构都把目光盯在了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上,使得培训生源十分紧张。各培训机构之间互相竞争,关系紧张,培训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为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
3、培训机构条件较差。尽管市、区两级共有二十多家培训机构,但由于市上也有培训任务,与我区开展培训合作的潜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担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任务的主要是区人劳局管理的六家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培训机构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场地、校舍都是租来的,普遍缺乏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所需教师多为临时聘请,场地小,设施设备缺乏,管理方式落后,办学条件差,资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实力改善办学条件,也没有能力搞好培训。而劳动部门由于培训任务大,无奈之下只能将培训任务交给他们,从而为培训质量管理埋下了隐患。
4、培训组织方式不合理。以人劳部门开展的培训为例,按照有关规定,正常的组织方式应是:乡镇劳保所宣传政策,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到乡镇劳保所履行求职登记手续,取得求职登记证明,凭登记证明自愿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履行就业安置义务,并凭培训对象的身份证复印件、求职登记证明、免费培训证明(须由培训对象签字认可),就业安置合同或灵活就业证明到劳动部门申报补贴。由于缺乏合适的培训对象及培训机构自身原因,按此方式运作很难完成任务。无奈之下,培训机构为了挣钱生存,只能到农村去利用空置校舍开展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在组织过程中,培训机构往往付给村、组干部一定组织费用,依靠村、组干部半动员半强迫的方式把群众组织到一起。这种方式,一方面群众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参训人员也极难管理,培训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5、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农民工培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训,促使农民工学习到实实在在的技能,通过技能的提高来增加务工收入。从这几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看,培训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培训与就业的关联度比较低,培训机构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训时间不足。以人劳部门培训为例,按照规定,农民工技能培训时间只要达到240个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时间),且培训合格,就可获得补贴,多培训补贴不增加。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专业技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是很难学会的,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实践中,培训机构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是以挣钱为根本目的,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培训机构往往都热衷于办一个月的短训班,而不愿意办长训班。二是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滞后。劳动部门设立的劳动技能鉴定机构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权威机构,全市只有一家。区上虽然设立了鉴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由于机构设立晚,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鉴定工作量大,许多项专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去开展。培训质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结业考试。劳动部门的质量监管仅仅局限于对培训人数、时间的检查和教学计划的落实,而无法也没有能力对培训质量做出权威性的判定。尽管我们不断从制度上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但仍难以保证培训达到应有的质量。
三、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来支撑。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实质上就是培育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大军。同时,农民工技能素质真正提高了,才能有效增加收入,实现稳定就业,反过来推动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总体工作规划,不断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实现专业学制、培训教材、教学要求、监督管理、质量评估五统一。在培训资金管理上,应该加大补贴额度,细化补贴标准,简化补贴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应。同时要严控短训班,鼓励长训班,严控乡下班,鼓励校内班,把好培训对象审查关,对培训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真正把农民工技能培训这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2、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变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标准不一的现状。建议成立专门培训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可以有效克服重复培训,浪费培训资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训基地建设。要学习、借鉴渭南等地先进经验,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创建工作为契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全区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能力规模,搞好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场地设施建设,创造一流的培训环境,形成以职业中学为主体,以民办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三要大力整顿民办培训机构。要适当提高农民技能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淘汰一批条件较差的机构。对那些条件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培训机构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其尽快上台阶、上水平,为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四要尽可能动员市上管理的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训机构参与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开展培训。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劳动力这个重点。对于初中毕业生不升高中及高中毕业于不升大学的农村新生劳动力,强制实行六个月以上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并突出实践操作训练,确保每名培训对象都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持劳动部门统一颁布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出务工。二要抓住实用技术这个重点。要围绕农村产业化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要求,对不经常外出务工的农民,积极开展果树科管、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培训应针对农民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在培训时间上应突破市上相关规定,以3-5天为宜,并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补贴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核定。三要抓住在岗培训这个重点。鼓励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合作,对全体职工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现持证上岗,从而促进各类企业和用工单位提高员工素质,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民营培训机构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与政府部门开展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目的与培训机构的目标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情况下,如果在质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质量监督,一要对办班条件严格审核,看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必备的专业教师、理论教材、实习训练场地及设施。二是对培训对象严格把关,参训人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50岁以下。三要对培训过程加强监督,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督促培训机构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四要认真搞好结业考试考核工作,应逐步建立完善各个专业的试题库,成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的结业考试、阅卷工作,并实行批班权、管理权和考试权三权分离,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质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强化技能鉴定。能否通过劳动技能鉴定,是检验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志。按照有关规定,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结业学员只有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得到规定的补贴。由于市、区两级劳动技能鉴定机构设立时间不长,均存在人员少,条件差,缺乏相应的鉴定设备和手段的问题,能够鉴定的专业只有26种,绝大部分专业的技能鉴定根本无法开展,给培训质量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应该把劳动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组建专业化的相对独立的鉴定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购置专业设备,改善鉴定条件,提高鉴定水平,不
断扩大技能鉴定覆盖面,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6、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培训方式。一要着力营造人人学技能的社会风尚。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能手表彰评选、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式,提高务工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自觉性,从而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改变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二要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变补贴培训机构为补贴参训农民工。对自觉参加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农民,由政府直接予以补贴,并要加大补贴数量,这样可以改变培训机构“吃政策饭”的现状,把培训机构直接推向市场,迫使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吸引务工农民参训,实现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职能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培训质量。三要认真落实企业对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的法定责任,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职业资格准入的法律规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四要把技能培训与创造劳务品牌结合起来,出台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扶持,鼓励各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专长,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培训品牌的创造推动劳务品牌的形成。五要大力组织订单培训。切实加强与用工单位联系,做到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就业一批,把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3篇 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淮北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自接到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进行了研究与部署,并严格按照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与部署,对xx年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刻、细致地自查与自评。现就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情况
1、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农民工创业就业。成立领导小组。去年,我市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和充实,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3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淮北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劳动保障局抽6名专职人员从事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按照市委毕美家书记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体系。
2、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4月初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对于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入园创业的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同等优惠政策;对创业农民初创的小企业,可适当放宽注册资本额度和注册资本到位期限等。切实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3、强化目标管理,积极落实农民工工作责任。市目标办印发了《淮北市xx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将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等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下达,列入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制度。
4、建立工作台帐,积极规范农民工工作程序。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各县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采取分片包干制的办法,组织专人深入村户,通过上门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台帐。
5、强化政策宣传,积极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宣传咨询窗口,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了宣传咨询台,深入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国家广播电台、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多次对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6、加强创业扶持,积极促进农民工创业。分别在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7、加强园区建设,积极孵化农民工创业。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三镇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8、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就业。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淮北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今年以来,共开展农民工培训13946人;建立了南坪、刘桥等10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发展劳务经纪人87人,新增转移就业16839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6521人。三、农民工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1、加强农民工领导机制建设。在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
2、建立农民工工作政策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发展新需求,我市围绕建立促进农民培训、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建,研究制订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淮北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考核细则》、《淮北市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农民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政策体系。
3、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机制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农民工工作。
4、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农民工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适合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农民工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 家网络会员单位,xx年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四、存在问题
1、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xx”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2、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农民工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摸清全市外来失地农民工基本情况,规范信息分解,实行动态维护,确保数据的精确。强化农民工政策调研,探索适合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办法,进一步完善实施《淮北市失地农民参保办法》。
2、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实行“会议联席制度”、“日常联系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总结制度”和“工作督察制度”同步进行了,同步到位。
3、强化农民工服务工作。完善农民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的联络、服务功能,印制信息卡,维权服务卡等服务下乡,让更多的农民工及时得到好信息。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4篇 乡镇主要负责人执政为民工作报告
一年来,本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开拓进取,带领干群发展一方经济,维护一方稳定。现将本人的自身情况、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素质修养,提升驾驭全局能力。
作为乡镇主要负责人,责任重大,必须做到工作中不出现疏忽和闪失,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全乡干群的期望。因此,本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xx大会议精神等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学习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及时充电,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统揽全局和科学发展理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自身一言一行做起,改进工作作风,团结班子成员,扎实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升执政能力水平,造福于一方百姓。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执政为民能力。
作为党员干部,时刻以一个先进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时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以“三送”活动为总载体,在全乡扎实开展争当“四种服务”活动,即“创服务型组织、当服务型班子、做服务型干部、争服务型党员”活动,带领干部,服务于一方百姓。
三、强化廉政建设,提升廉洁自律意识。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本人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风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贪腐体系—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项规定》等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学习和观看警示教育片,感受颇深,启发很大,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醒能力,真正做到廉洁自律,以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全乡推行“六民”工作制、民主决策制度、党委议事等工作制度,做到凡未经民主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不得进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村监督服务机制,推进群众参政、议政步伐,促使干部增强廉政意识。
四、强化社会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一)调优产业结构。在传统的烟、莲等农业产业基础上推广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乡政府主导下,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投资新建了“山地鸡”孵化育苗种鸡基地,壮大“山地鸡”养殖产业,打响“山地鸡”之乡品牌。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带领农民多渠道致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二)完善基础设施。我乡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兴办实事,加强了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各种项目资金,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资,拓宽并硬化田江至广昌驿前边际公路,小松桐江至公路改造已立项,正在设计规划;投资1500万元修建圩镇防洪堤,重修新河村角山背水库,整治5个水库坝容坝貌;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硬化农田灌溉水渠;新建学生教学楼一栋,着手合并初中和中小学;新建计生服务楼和劳保所综合办公楼,新建职工住房一栋;新建圩镇大型农贸市场;“万人千吨”自来水工程已报省审批;汽车站已立项,正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改变了农村生活环境面貌,提升了群众生活品味。通过一件件实事的实施,凝聚了干群力量,赢得了民心。
(三)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依法治乡、治村的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治安防范网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综合治理工作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保障了群众生活稳定。
五、存在的问题
本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理论学习不够。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对党的理论有所学习,但真正静下心来进行学习的不多。二是工作创新不够。工作中自己虽有不少好思路、好办法、好措施,但还要加大创新,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
六、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学习;二是密切服务群众;三是充分尊重民意;四是以“三送”活动为总载体,带领干群大力实施“1236”工程(既: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两种水平,发展三项产业,办好六件实事),努力打造“富裕、秀美、和谐”新。
第5篇 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调研报告
20xx年4月29日、5月19日、6月3日三批川籍民工共176人分别向**县政府及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其工资被拖欠,导致百余名民工滞留**,形势严峻,**县按照市长朱广平和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李中杰的重要指示,积极行动,精心部署,坚持依法处理,最终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以快速化解矛盾,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
一、案情
国家电网重点工程晋东南——**——荆门特高压线工程途径**。20xx年10月23日,发包方河北省送变电公司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石垭建安总公司(以下简称“建安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20xx年4月,建安公司授权岳池县江华为项目经理,设立项目部,具体负责施工事宜。随后,该项目部在四川省招录民工,民工由8位民工班长带领,劳务派遣至**县皇后乡施工。工程发包方、承包方、项目部和施工队均非**县境内法人。
20xx年4月29日,四川省美姑县28位彝族农民工到**县劳动保障大队投诉,反映施工队共拖欠其工资9万余元。县劳动监察部门立即致函四川省劳动保障厅,请求协查,并向发包方下发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建议暂停拨付施工队工程款。5月6日,28位少数民族民工终于从发包方项目部暂扣工程款中领到工资9.076万元。5月19日,又有44名川籍民工到县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反映因家乡发生地震急欲返乡,但其工资未能兑付。县劳动监察部门再次出击,经不懈努力,5月26日,劳动监察部门将16.5万元工资款发放至44名民工手中。
真正的考验其实才刚刚开始。6月3日,县劳动监察部门再次接到报案,称建安公司法人授权项目经理江某于5月25日去向不明,导致多名川籍民工无法领取工资,现有104名民工滞留**。县劳动监察部门在迅速立案调查的同时,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面对104名川籍民工滞留**的严重事态,**县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一是高度重视。县政府在了解事情原委后,迅速向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请求支持,市长朱广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千方百计解决好欠薪和滞留问题。县委书记赵景然、县长鄢国宾得知情况后,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予以解决,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并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具体负责。二是措施得力。6月10日上午,县政府召开会议,常务副县长汪天喜要求政府办、公安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深入调查,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从快处理。要求公安部门立即行动,经调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依法立案侦捕,每天向县政府汇报行动情况;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督促协调,树立“宣传、劝告、协调也是执法”的观念,积极宣传法律政策,督促工程发包方在未找到项目部经理江某之前尽快垫付104人的工资,动员8个民工班长协助做好民工稳定工作,并责成项目部保证解决民工临时生活安置问题;施工所在地皇后乡政府协助县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工资讨要和民工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县及时与岳池县取得联系,要求迅速派人来召协助。三是解决彻底。6月10日下午,事情迅速取得重要进展:第一是发包方同意预先支付工资总额的一半,约45万元;第二是公安部门经调查取证,认为江某涉嫌合同诈骗,决定立案查处;第三是岳池县政府同意迅速派人来召协助解决问题。6月11日,经过努力协调,积极协商,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工程发包方和农民工代表达成协议,发包方、项目部同意垫支85万元用于民工工资发放。从当日起,104名民工怀揣血汗钱分三批由劳动监察部门统一购票并护送登上火车,陆续返乡。
二、思考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县的努力,从4月29日起至6月11日,共有176名民工的拖欠工资合计170.576万元被追回,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但在整个执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疑难,暂时还无法回避和解决。
(一)违法行为发生地执法部门管辖存在障碍。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行政执法部门管辖,**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依法对拖欠民工工资的项目部进行处罚;但是,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管辖。本案用人单位项目部作为二级法人,应依法承担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可是项目部在四川省岳池县境内,**县劳动监察部门虽是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执法机关,但不是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执法机关,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法规规定,没有法定管辖权,从实际情况来讲,也不可能直接到四川省境内开展执法活动。这样,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该违法行为的监管就出现了管辖障碍,不能依法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措施,民工拖欠工资不能依法予以强制追回。因为执法手段过于单一和软弱,仅靠宣传、劝告和协调,毕竟不能有效地解决所有问题。
(二)制度存在缺陷。国家电网工程没有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一旦出现工资拖欠问题,不能有保障地及时支付拖欠工资。
(三)缺乏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联动平台。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平台,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疑难和障碍时,信息不能互通,工作不能联动,执法障碍不能迅速消除,不能有效制约须承担责任的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有效的予以保障。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过程中,绝对是一个遗憾。
三、建议
(一)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体系。有关立法部门应针对法律法规中的模糊地带或冲突,及时予以修订和完善,清除执法障碍,使其更有操作性和实践性,便于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二)尽快建立国家电网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多,尽快建立电网及其他领域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迫在眉睫。这一点,可以参照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的有关制度,一旦遇到类似问题,可动用保障金支付农民工工资。
(三)建立全国性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平台。企业不管在哪里违法,监管部门都能快速反应,予以制约,促进工作联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对违法企业施以高压态势,便于采取更加有效的惩治举措,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更加有效地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6篇 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如果工资被拖欠了,可以向各地劳动执法部门举报,劳动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会帮助协调解决。下面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自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伊宁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10月12日由我带领人社局主要负责人和教科文卫委、农牧委以及几名人大代表组成检查组,分别对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新特药业有限公司物流一期建设项目、伊宁县服装家纺产业园,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就县人民政府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我县人民政府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 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工程建设施工项目74 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41个。1-9月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317.94万元。1-9月受理投诉案件60 起,结案 59起,其中建筑领域工资拖欠案 50起。涉及劳动者人数1032人,追回拖欠劳动者工资978万元。有效规范和促进了全县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调研中发现,我县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方面任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用工管理和行为不规范。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或企业未与工人签订合同,相当一部分是口头约定或者一般的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务工人员拿不出维护自己权益的有效证据,致使权益受到损害。
(二)员工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在劳动关系主体中,劳资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但实际上劳动者明显处于弱者的地位,加上多数职工不学法、不懂法,致使绝大部分劳动者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懂、也不敢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一些企业无故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的行为。
(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等原因,生产、经营不正常,资金周转困难,造成企业停产、半停产,发生亏损,不能依法正常履行向职工支付工资的义务,确实没有能力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这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主要原因。
(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缴纳三金、五金,亏待员工工资现象任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通过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健全劳动关系调整制度,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要堵塞漏洞,就应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包括劳动报酬、工资支付、违犯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的有关条款。这样才能为员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提供书面依据,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便于及时解决。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法律意识。要广泛宣传,重点解决拖农民工工资问题,这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要深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守法和维权的自觉性。要逐步提高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增强农民工的维权信心。媒体应多向其宣传维权知识、方法、程序,加强劳动法的宣传等,使其人人皆知。农民工对企业拖欠行为要及时投诉、举报;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以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好的典型及时曝光和宣传,增强新闻舆论监督力度。
(三)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工资是劳动者维持家庭生活的直接收入来源,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企业无故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的,不仅要求企业依法补发,还要给予职工经济补偿,并进行经济处罚。只有让经营者感到无故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的行为不仅不会有利可图,而且会得不偿失时,用人单位才有可能自觉地遵守《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的有关规定,主动地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
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7篇 乡镇创业富民工作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的若干意见》和《望城区推动创业富民活动实施方案》有关部署,我镇坚持党的xx大和县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大力推进创业富民,着力打造“创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相关做法
1.筑巢引凤。充分利用华电长沙发电有限公司及化工循环工业园基础条件优势,整合全镇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全民创业方案落到实处。并在村庄整治上下功夫,为创业单位做好与周边群众的协调工作,顺利完成征拆、租赁等事项。
2、宣传引导。与村社区紧密配合,大力宣传创业富民的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在外发展的人士回乡创业的思想工作。
3、政策扶持。全面拓宽准入领域,按照“非禁即许”的原则,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各行业,参与联合经营或独资经营。在符合规划、安全、环保、卫生、计生、消防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简化办事手续,放宽项目审批管理限制。对回乡创业的个人在贷款、融资、担保等方面还给予大力支持。
4、培训服务。强力推进专业技术培训,采取以政府为主导,财政补助、上级扶助、企业赞助“三助”相结合,计划用五年时间,实施“百万培训计划”,确保每年培训经费不少于20万元,培训人员不少于500人,促进创业富民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5、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浓厚氛围,调动全镇的创业积极性,今年我镇还设立了奖励基金,在年底对在创业富民工作中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创业典型
1、吸纳回乡创业的有志人士:
①华龙山庄:、两夫妻投资几百万元打造的集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山庄,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十来人的就业问题。
②手工陶艺:以彭望球、曾玉瑜为代表的返乡创业代表等,目前在街租赁闲置厂房,制作手工陶艺,不仅传承了千年陶艺,还解决了五十来口人的就业问题。
③万星村民黄勇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先后创办了物流公司、休闲城、养猪场。
④花实村返乡农民工李小群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最大的养殖场。
2、吸纳回乡创业的企业:
①铜红工艺陶瓷有限公司。该公司于落户,主要生产陶瓷酒瓶。目前投入资金600万元,达到日产酒瓶15000至0件,实现产值1000万,安排就业人员170人。今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施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400万元,预计年底可投入生产,达到日产酒瓶80000件。
②湖南绿洲植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完成厂房改造,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份建成投产。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风险利益共担共享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将有效带动当地种植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预计年产值5000多万元,年利税1000多万,解决劳动力60余人。
③湖南湘楚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投资800多万,主要生产酱椒鱼头配料、手工茶油剁椒、湖南传统辣椒酱等产品,预计年产值2500余万,实现利税30余万元,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40多人。
④湖南泽禹建材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正进行场地平整及建设工作,预计8月份建成投产,总投资7000多万,年产水泥120万吨,实现年利税多万元,解决劳动力100余人。
第8篇 农民工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文化部社文函〔xx〕xx号通知和省市文化厅局社文处科要求,我局对农民工文化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xx在全市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有xx万,外来务工人员约x万人左右。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二者相比,从事娱乐、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服务业的农民工,还有一些基本的文化生活,比如看电视和报纸。但从事较为艰苦的建筑业的农民工则xx%以上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聊天、睡觉、打牌赌钱、闲逛是他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方式。少数民工偶尔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看电视或去广场看电影和演出,但次数和时间都没有保证。有八成农民工,认为文化娱乐乐生活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工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状况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四成的受访农民工没有一本书。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网吧、看碟片、逛商场成为一些年轻农民工的业余生活的主要方式。
调查显示,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的总体特点是: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满足。打工之余,农民工做得最多的是睡觉(xx%)、看电视(xx%)和聊天(xx%),此外还有xx%的人读书看报,15.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xx%的人听收音机。较少农民工上网(xx%)、看电影(xx%)、看录相(xx%)和上歌舞厅(xx%)。他们最喜欢做的是看电视(xx%),其次是睡觉(xx%)、聊天(xx%)和读书看报(xx%)。可见,睡觉、聊天这类休闲活动都已成为农民工的主要业余生活,电视更是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轴心。
企业提供的文化产品有待丰富。在企业文化对农民工文化供给方面的调查中,傅才武和陈庚发现,农民工所在企业提供的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从多到少依次是电视(xx%)、图书报纸(xx%)、扑克象棋等(xx%)和技术培训(12%);而农民工对企业的文化需求中,电视(xx%)、技术培训(xx%)、图书报纸(xx%)、电脑(xx%)的要求最多。而在企业给予农民工文化生活满足上,其供给的主要文化产品(电视、图书报纸、扑克象棋)是一种普适性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对企业来说相对便利和便宜,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在供需矛盾上,技术培训(xx%)、电脑(xx%)这类利于农民工素质提高的文化资本供需矛盾最大,其次是文化艺术活动。
二、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基本状况、内容形式、特点亮点、措施和成效
关心农民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xx”期间,我县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战略目标,突出绿洲红城特色,发现xx、建设xx、实现xx,打造神奇xx中国xx文化品牌,创办中国红军节,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
我县把农民工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组织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广场等放映xx电影。二是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社区建立“职工书屋”。三是积极组织职工参与文化广场活动,利用小品、相声、快板、舞蹈、小合唱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四是把做好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把送文化进工地、厂矿作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的重点工作,通过开展各种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文化活动,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文化服务工作。五是编排一批文艺节目,到建筑工地、厂矿等地方进行演出,利用法定节假日组织举办农民工业余文艺汇演。六是开展向建筑业、饮食服务业以及商品流通业等农民工集中的地方送图书活动。七是鼓励支持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参与农民工志愿文化服务。八是通过强化文化设施配备,给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九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城市社区综合文化站(室)向居住或工作在本社区的农民工开放,为农民工提供报刊阅读、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十是以“关爱万里行—走近外出民工”为载体,实现交流沟通零距离。与县总工会、坭坝、二郎、双龙及部分县“三关”成员单位一起,先后走进北京、重庆、浙江、上海、云南、福建、贵阳、遵义等地,深入民工开展走访慰问,开展相关咨询服务、召开座谈会,进行中秋国庆联欢会。
高度重视开展符合农民工文化活动工作。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一是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农民工文化工作,切实尊重和有效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建设,加大工作力度,把活跃和繁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纳入小康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切实承担起满足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责任。二是明确工作责任,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方式,加强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服务。农民工文化生活既有城市特点,也有农民工特色。文化部门贴近农民工,研究农民工,深入开展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文化调查,深刻分析农民工文化需求特点,掌握消费习惯,总结消费规律。积极探索适合于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艺术形式,组织创作和生产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教育职能,完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发挥文化工作在提高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使农民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送书到工地、图书流动站等文化项目,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四是调动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丰富活跃农民工文化生活。文艺表演、音像制品、电影、图书等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活跃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要手段。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民工生活,创作和生产反映农民工生活、为农民工所喜闻乐见的节目,鼓励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五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农民工文化生活环境。提高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一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开展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活动,帮助农民工提高识别、判断和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产品的能力,提高文化水平,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工务工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杜绝和制止非法文化活动和不良文化现象毒害和侵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六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农民工用工单位自身文化建设。农民工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文化、财政、劳动、建设、农业、公安等
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农民工用工单位的积极配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协助用工单位做好电影、戏剧进工地和在全县各乡(镇)的村委会等开展“2131”电影工程活动。积极扶持农民工用工单位自办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农民工业余演出队,鼓励农民工创作和表演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创新文艺形式,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推动农民工文化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加强与用工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沟通,通过系统的文化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三、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农民工群体文化需求旺盛,但相对供给不足。一是地方政府和社区财力有限,提供给农民工的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难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所提供的文化设施、项目也比较单一、匮乏。农民工反映所在地方政府或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阅报栏、招工就业信息、休闲广场、露天电影、图书室和技术培训等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而农民工则希望地方政府和社区提供技术培训、文艺活动、图书室和阅报栏、电视录像厅等文化项目、文化设施,同时,他们也期望地方政府和企业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而且这些文化生活内容符合农民工的实际需要。二是企业的文化供给与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缺口,农民工所在企业提供的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从多到少依次是电视、图书报纸、文体活动场地等。值得注意的是,高达近30%以上的农民工反映所在企业没有提供任何文化娱乐服务。而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层次较高且具有多样性,他们希望企业提供电视、技术培训、图书报纸、电脑等文化设施或项目,或者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就文化需求而言,农民工对企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发展型的文化需求,如农民工群体十分渴望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电脑、图书报纸。第二,农民工群体在文化上渴望被“组织”,如希望由企业出面组织看电影、看戏,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文化活动。农民工群体应当享受的文化消费更多的应是一种由社会、政府、企业、团体来提供的公共消费品,诸如公共图书馆、城市阅报栏以及必要的职业培训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和农民工所在的企业、社区等不能提供这些消费品,农民工所需要的文化消费就会短缺。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所有这些本应当由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的文化消费品,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农民工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一是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文化消费的时间和条件。文化素质不高、紧张而高强度的劳动、相对陌生的暂住环境,使得大部分农民工,特别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长年累月重复着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在许多城市,很多农民工将上街溜达、看临街电视、打扑克作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新生一代的农民工又大多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文化水平更高。但是,由于没有文化消费的时间和条件,使得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严重压抑。二是农民工的心理障碍普遍存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旅途上,农民工很难做到精神天地的自由穿梭。与城市居民、农民工居民比,农民工频繁的流动职业和流动地域,难以形成象城市居民基于单位而结成的业缘关系,也难以形成象农民工居民与生俱来的地缘关系,难以与城市居民建立起较为深厚的联系。虽然农民工非常希望得到城市居民的承认和接纳,但天生的农民身份又使他们显得非常自卑,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与城里人交往,形成自我隔离的状况。长期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孤独与无助,精神上的空虚和处境的艰辛又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容易出现精神崩溃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三是农民工获得培训的机会普遍较少。目前,农民工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为80%,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约占70%左右。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文化和技能素质普遍偏低,他们本人主动获取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或者说有的根本没有,从而导致大部分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次、工作环境差、职业声望低、工资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弱和文化消费机会非常少。四是农民工子女文化教育堪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渴望读书,然而,家长们因给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就近学校上学常常感到头痛。为了孩子能够上学,多数农民工只好忍痛割爱把子女送回老家读书;有的农民工因某些原因只好让孩子不上学而留在身边;仅有少数农民工子女有条件在城市上学,但必须交纳较高的借读费或满足各种苛刻的条件。教育高收费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工的不堪重负之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当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并且他们子女中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即将成为下一代的农民工。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程度如何,必将影响深远。五是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关注度不够。据有关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调查显示:逾八成农民工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闲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现状
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四成的受访农民工身边没有一本书。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网吧、看碟片、逛商场成为一些年轻农民工业余生活的主要方式。虽然一些私营企业设立了各种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但是往往成为一种摆设,活动室经常不开,阅览室没有图书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农民工与私营、个体老板的简单雇佣关系,使农民工大多处于散漫无组织的状态。因此,有的农民工走上了赌博、吸毒、偷盗等犯罪道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虽然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给予了一定关注,举行了一些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包括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重视。
农民工文化建设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一是提供便利条件。农民工文化建设问题是当前影响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是解决当前农民工文化建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可以采取一些实际措施,比如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兴建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在劳动之余给他们播放一些健康时尚的电影、电视剧等,既能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强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提高文明素质。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农民工加强文化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农民工,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断活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广泛开展农民工争创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文明岗位”、“诚信示范岗”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引导农民工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社会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各级工会要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以岗位技术练兵为基本内容的技能竞赛以及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学习能力、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收费上,要低廉,要让农民工学得起;在学习上,要形式多样,提倡边工作,边学习,以工养读,以读促工;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能够大规模的解决农民工的长期就业问题,着眼于培养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四是加强关爱和帮助。农民工所在的单位必须履行改善其文化活动的义务,在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文化责任中,按照农民工的一定数量,规定企业设置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实质性地定时向农民工开放。农民工所居住的街道社区也要关心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应该象关心当地居民一样关注他们,不能存在忽视的现象,更不能有歧视他们的态度,要主动组织他们参与社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五是政府应有所作为。政府在农民工文化活动上要舍得花钱,多组织一些有益于农民工心智健康、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比如广场电影,广场文化活动,节日活动,送戏进社区、厂矿、企业,政府出资或社会赞助等组织农民工开展卡拉ok比赛、举行农民工地方民歌比赛、组织农民工开展各类竞技体育比赛等等。同时我们城市的一些文化设施和活动场地要争取免费向农民工开放,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文化活动的窗口和平台,让他们
走进来,使他们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融入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动阵地。事实上,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公共产品花费不一定很大,一场露天电影、一次露天演出或者一个阅览室,农民工就会有很大满足。
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建议。农民工大多干的是体力活,收入低,压力大,缺乏精神寄托,心理空虚是普遍现象。如果不给他们提供排遣苦闷、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他们就有可能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甚至产生破坏行为。因此,关注和改善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应成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当务之急。一是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城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设身处地地为农民工着想,经常性地办一些免费或低收费的娱乐活动,设立一些面向农民工的娱乐服务场所。一些娱乐场所也应转变观念,降低门槛,或采取供应低价服务券的办法,为农民工适当地提供一些娱乐服务,丰富他们的生活。可以制定鼓励服务农民工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对为农民工提供专场演出的文艺团体和影剧院给予补助;让展览馆、博物馆、公园、体育场馆等对农民工可以提供免费或廉价门票等优惠;让用人单位将农民工文化生活消费打入生产成本,并加强检查督办,不断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二是用工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企业管理层要改变那种吆喝式的管理模式,认识到工人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管理层要逐步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从心里尊重外来农民工,要保证工人必要的休息时间,提供必要的娱乐设备;可以为农民工提供简单的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设施,满足他们的求知和娱乐需求。三是应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不仅可以维护农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权益,而且能使工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作为农民工最重要的利益诉求渠道之一,工会应把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纳入工作日程,为他们提供切实有力的权益保障,在平衡劳资关系、保持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的顺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工会组织还可以出面组织一些免费的露天电影、纳凉晚会等节目,满足农民工的低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让他们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增加他们在城市中继续辛勤工作的信心与动力。四是农民工应该主动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定南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魏佐善说:“减少和消灭农民工犯罪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农民工自身应该将聊天、打牌的时间转而用在学习上,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一些文化知识,给自己的大脑充电;农民工应该珍惜各级组织为他们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在接受培训期间认真习得一技之长,切实让培训活动收到实效;农民工还应善于悦纳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保持淳朴的优良品质,同时主动找
出存在于自身的不良习惯,比如酗酒等,并努力改正,让自己的个人素质得到一种飞跃,从而更有益于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
四、保障农民工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制定政策法规,形成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总体规划。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xx”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民工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高度重视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切实加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推进我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并把这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民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出台加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政策。建议市及县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尽快制定加快农民工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规划,重点突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建设规划,出台《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对现有文体设施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要在县、乡规划建设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县、乡文化中心的导向、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增加资金投入,形成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要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公共财政是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经费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的落实,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的投入,各类投资尤其是市、县财政投入要适度向乡镇倾斜,使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增长,占财政支出的经费比重逐年提高。建议市及县政府设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补助基金”。二是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拓展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文化消费支出。倡导农民工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业。加大农民工文化建设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注重文化与经济结合,大力发展农民工文化产业。把农民工文化产业纳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四是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促进农民工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引导和鼓励城乡资本参与农民工文化产业的开发;扶持农民工集体、个人放手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农民工文化专业户的合法收入,培植和做大做强农民工文化龙头企业。
完善设施建设,增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一要全面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大力建设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县级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抓好一批龙头,重点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馆、图书室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乡镇级要努力建设一个集图书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老年与青少年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村级要坚持经济适用原则,重点建设“一网、一院、一室”。“一网”是指确保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进村率和入户率要达到100% ;“一院”是指在农民工开展创建文化大院活动;“一室”是指建立农民工图书室。通过倡导全民读书活动,努力培养知识型农民。二要建管并重,加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建议采取强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切实按照中办[XX]21号文件的要求,全力推进规范性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实施农民工文化设施示范工程。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批规范化综合文化站及示范性文化广场、村级文化综合活动室、“小康文化示范户”和农家书屋。应尽快出台农民工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建议市及区县对农民工文化设施的流失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被挪用、出租的,要限期归还和恢复文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和管理。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自办文化的引导与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以市场运行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文艺团队等,开展各种面向农民工、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主体。
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辐射带动机制。一要延伸城区文化设施功能。市县文化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电教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开放要向农民工拓展,为农民服务,加快文体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改进“三下乡”办法。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确保送文化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提升质量、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要实施城乡文化建设共建工程。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驻市部队以及街道社区与乡镇农民工结对帮扶、共建,使城市文化下乡,农民工文化进城,双向助推农民工文化事业和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四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工群众文化活动。要本着“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民工农闲、节日和集市,丰富和活跃农民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重视发展农民工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民工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通过建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各种民间艺术或工艺项目。要开拓思路,把文化活动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进入生态文化致富、文化项目致富、休闲文化旅游致富、文化知识致富的良性循环。
完善阵地建设,形成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队伍培养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乡镇文化机构。合理设置机构编制,理顺关系,明晰职责,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强化农民工文化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文化专职干部,切实纠正文化专职干部不专职的问题,通过提高政治经济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建议对缺额的乡镇文化干部由县统一招考,市文化主管部门备案,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并通过调整、充实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基层文化专职干部队伍的结构。三要培养农民工公共文化事业带头人。采取得力举措,不断增强乡镇、村领导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建设观念,使他们成为农民工文化事业建设的热心人、带头人。四要积极培养农民工文化骨干。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专业业务熟悉、组织能力强的农民工文化队伍。乡镇文化站还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民工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五、下一步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一是抓好“两个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工文化权利。“两个体系”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从XX年开始,全面实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在未来几年内,要努力实现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发展,建成一个农民工能够自由享受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产品丰富、营运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体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加大推进外来工图书馆和外来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力度,五年之内在工业园区建设外来工图书馆,丰富农民工的文化消费内容。二是实施“两个工程”,打造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两个工程”是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起了一个县级支中心、189个基层用户点,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依托农民工大饭堂、厂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馆、厂区图书馆等场所,在工厂、农民工密集的生活区和农民工集中的地区重点建设“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点,通过企业、厂区提供场地和管理人员,宣传文化部门提供电脑、投影仪、音响及“共享工程”相关设备的共建方式,为农民工提供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信息查询等文化服务,基本满足农民工对网络文化信息的需求,实现 “共享工程”,通过数字电视传播,有电视的农民工只需打开电视,就可以免费收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
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是重点实施的一项文化关爱工程。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包括两个系列:周末文化系列和流动文化系列。周末文化系列就是充分利用市区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广场等公益文化场馆举办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讲座、周末艺术沙龙和周末剧场演出活动,文化项目均免费向农民工开放,吸引他们进图书馆和剧场,提高他们的文艺素质。流动系列是指由各文化事业单位开展的针对农民工的流动演出、流动图书、流动讲座、流动展览、流动电影等形式的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流动文化服务的机动性、便利性,将各类文化资源送到农民工身边。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区图书馆在业园区开设分馆或者与企业、商会等社会组织联合举办图书馆,并将本馆资源以定期轮换的方式配置到厂区图书馆;各级图书馆要针对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组织内容丰富的讲座和信息参考咨询,每月至少举办1次讲座、展览和读书活动,厂区图书馆图书每季度至少轮换1次。 三是办好节庆会展,打造农民工文化品牌。创办读书节和外来青工文化节。结合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文化要求,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化规划建设一盘棋,建立“读书月”,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深入工厂,积极开展针对农民工的读书活动,组织各类讲座、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新书推介、上门办理借书证等活动。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外来工知识竞赛”,提高农民工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四是抓好文化场馆免费服务,拓展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空间。从XX年开始,出台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市民和农民工开放的措施,市民和农民工不仅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进行阅读、观看各类展览,而且可以进入群艺馆、文化馆站参加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艺术培训。制定《加强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市民和农民工开放。农民工可以自由进出各级公益性文化场馆,极大地拓展他们的文化生活空间。五是实行“四个结合”,创新农民工文化服务方式。在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实现场地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要充分利用传统的文化阵地的长处,实地开展文艺演出、展览、讲座和节庆文化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开展网上阅读、讲座及影视播放服务,克服现有资源不足的弊端和时间空间制约,拓展服务空间;二是实现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现有的各类公益性文化场馆实行免费开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为边远社区和
工业区的农民工实施送文化上门,消除文化服务盲点;三是实现服务市民与服务农民工相结合。把主要针对市民的文化进社区、社区文化艺术节、市民文化素质讲堂、社区文化学校等文化项目向农民工开放,欢迎和引导农民工参与这些活动,并保证这类项目和服务向农民工倾斜。四是实现政府投入与社会资助相结合。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又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承办等社会化运作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中来,共同实施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
总之,要用新理论、新思维、新知识、尽快转变成指导农民工文化工作实践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把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农民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转变观念、明确思路、采取措施,扎实工作,积极推动x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工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第9篇 就业局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就业局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自接到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进行了研究与部署,并严格按照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与部署,对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刻、细致地自查与自评。现就我局开展农民工
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情况
1、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农民工创业就业。成立领导小组。去年,我市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和充实,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3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劳动保障局抽6名专职人员从事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按照市委毕美家书记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体系。
2、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4月初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对于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入园创业的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同等优惠政策;对创业农民初创的小企业,可适当放宽注册资本额度和注册资本到位期限等。切实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3、强化目标管理,积极落实农民工工作责任。市目标办印发了《××市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将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等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下达,列入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制度。
4、建立工作台帐,积极规范农民工工作程序。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各县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采取分片包干制的办法,组织专人深入村户,通过上门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台帐。
5、强化政策宣传,积极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宣传咨询窗口,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了宣传咨询台,深入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国家广播电台、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多次对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6、加强创业扶持,积极促进农民工创业。分别在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8、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就业。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三、农民工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1、加强农民工领导机制建设。在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
2、建立农民工工作政策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发展新
需求,我市围绕建立促进农民培训、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建,研究制订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市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农民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政策体系。
3、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机制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农民工工作。 四、存在问题
1、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2、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农民工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摸清全市外来失地农民工基本情况,规范信息分解,实行动态维护,确保数据的精确。强化农民工政策调研,探索适合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办法,进一步完善实施《××市失地农民参保办法》。
2、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实行“会议联席制度”、“日常联系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总结制度”和“工作督察制度”同步进行了,同步到位。
3、强化农民工服务工作。完善农民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的联络、服务功能,印制信息卡,维权服务卡等服务下乡,让更多的农民工及时得到好信息。
第10篇 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有关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自接到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进行了研究与部署,并严格按照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与部署,对xx年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刻、细致地自查与自评。现就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情况
1、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农民工创业就业。成立领导小组。去年,我市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和充实,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3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xxx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劳动保障局抽6名专职人员从事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按照市委xxx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体系。
2、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4月初我市以市委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对于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入园创业的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同等优惠政策;对创业农民初创的.小企业,可适当放宽注册资本额度和注册资本到位期限等。切实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3、强化目标管理,积极落实农民工工作责任。市目标办印发了《xxx市xx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将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等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下达,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制度。
4、建立工作台帐,积极规范农民工工作程序。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各县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采取分片包干制的办法,组织专人深入村户,通过上门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台帐。
5、强化政策宣传,积极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宣传咨询窗口,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了宣传咨询台,深入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国家广播电台、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多次对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6、加强创业扶持,积极促进农民工创业。分别在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7、加强园区建设,积极孵化农民工创业。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xxx县xxx、xxx、xxx三镇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xxx天王机械加工、xxx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xxx县xxx镇,xxx区xxx镇,xxx区xxx镇、xxx街道,xxx区xxx镇、xxx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8、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就业。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xxx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今年以来,共开展农民工培训13946人;建立了xxx、xxx等10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发展劳务经纪人87人,新增转移就业16839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6521人。
第11篇 廉政为民工作情况报告
廉政为民工作情况报告
20××年8月,我受组织的安排任县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上任以来,本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关心下,始终坚持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和全面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保障的工作目标要求。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和带领文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创新争优活动,树立团结、务实、高效、廉洁、为民的优良作风,并以谋求文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已任,为推进我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克尽职守,扎实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搭建文化活动平台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结合上级相关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县文化馆对外开放排练厅、展览厅、书法、美术等厅室,每周接待800人余次;县图书馆对新购图书及时在“新书介绍”专栏向读者推荐,利用“书刊园地”和“少儿读书园地”专栏组织读者开展读书活动;另外,整合了期刊、报刊和少儿阅览室,使有限的阅读资源相对集中,聚集了来馆读者的人气,目前,阅览室已成为部分离退休老同志每天必到学习场所。20××年我们以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实施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目前我县文化馆、、图书馆、16个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已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16个乡镇分批新建了拥有300平方米活动面积的综合文化站(目前已建成9个),并对9个乡镇文化站每站配备了价值5万元的设备物资,为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提供了条件。
在中央、省实施开展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扶持下,20××年,指导和帮建了全县20××-20××年55家“农家书屋”。制定和落了20××-20××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开展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工作,还利用更换的书架、阅览桌椅,支持和帮助了1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并利用下乡的机会指导“农家书屋”开展好借阅活动,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
今年以来,在新闻宣传中,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宣传正面的方针,弘扬主旋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重点宣传报道了县乡人大政协换届、县“两会”盛况、县委20××年经济工作会议、学习教育活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第一时间传遍到千家万户,起到了凝聚人心、引导发展的作用。
(二)关注民生,服务大众。
《新闻》进行改版,增加了民生类新闻发稿量,1—10月《新闻》共播发稿件133。为办好办活新闻节目,在提高新闻质量,增加民生新闻的同时,开设了“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栏目,“迎盛会展辉煌百姓看变化”、“三送暖民心”、“巾帼风采”、“项目齐推进、百日见真效”、“社会广角”等子栏目,截止目前,共播出栏目178期。
(三)加强外宣工作,树立形象。
我们坚持内宣外宣相结合,把宣传、树立形象摆在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精心选题,及时上传稿件,不断提高外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20××年1—10月,广播被中央台采用、被省台采用23条、市台采用182条;电视新闻中央电视台播出5条,省广播电视台用稿23条,外宣成绩在全市县级台中名列前茅。
三、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惠及百姓生活
我们的文化活动始终坚持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主线,强力推进文化宣传活动蓬勃发展。一是坚持以节日活动为重点,常年不断线的工作思路,在“元旦”、“春节”、“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演出、书法摄影展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先后举办的春节团拜会、第xx届中国生态旅游文化节、20××年夕阳红迎五一“海派秧歌”健身操大赛、“三省三县”文艺汇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影响深远;二是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0余场次,送戏下乡巡回演出70余场等。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不仅繁荣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三是坚持“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积极扶持”的原则,大力扩展文化发展空间,延伸文化活动范围,推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快速发展。利用县人民广场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永远热爱党”为主题的12场广场群众文化节活动。四是积极组织对全县农家书屋督导检查,促进了农村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组织精干力量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先后搜集、整理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成了普查工作报告、普查成果汇编和分布图的制作等相关工作。
20××年,通过积极申报,根艺竹盆景、南酸枣糕推荐申报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三节龙”、“根艺竹盆景”、“手工榨油制作技艺”列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目前,我县已有省级6项、市级10项。
五、有效保护,确保文物保护、维修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开展了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根据省文化厅、省公安厅《关于印发<20××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对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县文物管理所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工地进行了安全排查。经检查,发现有的乡镇在危旧土坯房改造中,存在将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擅自拆除的现象。聂都梅树坪钨业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镇坦东桥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倾倒矿砂,建护墙,还填埋了桥碑,已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开展了苏区革命历史遗址保护情况调查和红色文化资源调研。对全县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进行了调查,按照上级的要求,撰写并上报了《苏区革命历史遗址保护现状及红色旅游发展情况报告》和《县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三是公布了《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了加强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的保护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县文广局下发了《关于公布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有关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我县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确保文物安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工作。
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理念,认真地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净化了我县社会文化环境,为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加强娱乐场所管理,切实履行职责。我们联合公安部门,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全县娱乐场所、游戏机室进行排查摸底,加大了对无证经营场所的清查力度。二是加大网吧经营场所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专项行动”、“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闪电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期间,我局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播放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标语和工作信息。重点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经营等问题,始终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督与引导经营者自律相结合,严格网吧整治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实网吧整治工作。我们在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中共出动60多人次,车次10多车次,共检查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12家次;电子游戏室20家次;书刊、音像出租店7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的网吧3家,电子游戏室4家,有效的遏止了校园周边的文化娱乐场所向学生乱伸“黑手”的现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七、加大繁荣文艺工作力度,营造良好文化舆论氛围
我们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文艺创作的原则,以饱满的热情创作生产文艺作品。今年新创作编排的《如今的新农村》、《村嫂》、《真的想通了》、《新官上任》、《吴老板与“车模”》、《紧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水搬家》、《农粮工作谱新篇》、《xx大,展宏图》一批文艺节目,深受群众好评。
八、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实施
目前,我县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7个,他们常年活跃在放映一线,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今年在全县124个行政村、11个林场以及各乡镇中小学开展农村放映电影工作,1—11月,放映公益电影1413场,实现了每村每月公益放映一场电影工作目标。
九、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通过资源整合,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原文化执法的基础上,将文物经营和广电执法纳入文化综合执法范筹,理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体系;二是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对原县歌舞剧团请长假、限期不返岗的人员按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进行辞退。目前辞退工作已经顺利结束。
十、文化产业长足发展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主要项目有:一是以阳岭旅游风景区、陡水湖旅游风景区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产业;二是书画产业发展比较迅速,逐步形成规模;三是网吧、歌舞娱乐音像等文化经营活动项目在我县文化产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十一、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工作作风的转变
一是加强岗位学法,不断强化依法行政。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除组织参加上级各类培训以外,我们还组织了全县文化市场、文物、新闻出版、版权战线执法人员,参加了全省文化市场及文物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和全省新闻出版版权行政执法岗位学法统一考试。二是认真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了文广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了作风整顿活动,努力加强学习,认真查摆问题,切实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第12篇 文化产业富民工作自查报告
文化产业富民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自治区《“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工作指南》的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我区实际,成立了产业富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和土地流转奖补规定。按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强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五化”建设要求,优化升级全区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全区行政村实现“五个一”目标。15个村全部制定有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并具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或准备上的项目。15个村都有一定规模的产业,15个村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个村完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的建设。
一、制定村级“五个一”目标
1、其中制定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截至目前我区15个行政村全部制定有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并做好汇编和示范村上墙。
2、培育1个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我区有13个行政村发展或引进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其中最有代表:新兴村长天龙投资有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与新兴村大龙口农户的山坡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创意经营模式,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合作社发展状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3、打造1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有13个行政村有生态化种植基地或建设个达到规模养殖标准的,其中具有代表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是:沙螺寮村鑫润海水养殖有限公司通过以农民土地入股壮大工厂化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民收入。
4、发展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截至目前有15个行政村制定村级集体济项目,其中具有代表是:红沙村依托万亩大蚝养殖基地的品牌,采取招商引资、土地入股分红的摸式,建设红沙村在蚝加工基地,申请大蚝注册商标并进行加精包装,建立电商平台,实现年销售大蚝20万斤,增加集体经济及养殖户的收入。计划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
5、建设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目前有已完15个行政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具有代表是:山新村、红沙村,山新村依托五黑鸡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点带面,使五黑蛋鸡特色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着重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模式,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实现订单种养,继续推动五黑鸡养殖;红沙村整合海水养殖资源,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形成产销一站式服务;红沙村依托万亩大蚝养殖基地的品牌,以优质大蚝带动网箱养鱼及对虾养殖等海产品的互联网直销模式。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实现订单养殖,提升海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二、“十项进村”完情况
1、实施“产业富民”和村级集体经济谋划进村行动。全区已有15个村选定1项以上特色明显的富民产业,制定了行政村经济发展计划,占计划100%。重点围绕产业脱贫攻坚特色优势产业和“一村一品”“一村多品”要求,重点新兴村、山新村、中间坪村,在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上,打造规模特色产业,并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纳入发展计划。
2、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三品”提升进村行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种植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提升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红香薯、红衣花生等特色杂粮,围绕红衣花生、红香薯、中药材牛大力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千方百计引进兴港、满福、兴港福、小八黑、兆丰、星态湖等一批农业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造“无公害”品牌,把“附加值”变成“倍加值”。我区“三品一标”建立3个分为光坡村福蔬菜基地、栏冲村蔬菜种植基地、王府街道办红砖垌种殖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2000多亩,实施莲藕和蔬菜2个产品质量种植项目,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农业有机固废弃物循环处理利用。
3、实施生态养殖进村行动。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做强做大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等重要支柱产业,先后引进了鑫润养殖、海马水产养殖、红树林农牧海产等一批水产养殖、加工企业,招商吸引力不断增强
4、实施林下经济提升进村行动。积极组织实施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项目1个(岗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鑫润公司),组织举办技术培训3期。
5、实施新型经营主体进村行动。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本级预算安排,重点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实施龙头企业成长计划,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家庭农场45家。通过政策和财政扶持,农业部门给予技术指导,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投资建立起一批特色种植基地,如光坡满福蔬菜种植基地、杨武水果种植基地、中间坪鑫富种养农场等。
6、实施农旅结合休闲农业进村行动。推进休闲农业工程,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重点对栏冲村海源合作社生态农家乐、新兴村长天龙投资有公司休闲观光、中间坪村小八黑生态家庭农场扶持,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7、实施科技推广和改革创新进村行动。进一步发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县乡两级示范区创建,努力覆盖更多的村屯和农户。正在提升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区3个。推进农业服务工程,强化科技支撑和指导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和试验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沙螺寮村现代海洋渔业科技园已获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认定,结合利用“虾光一体”光伏渔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2亿多。推进农村改革工程,企沙镇牛路村开展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全区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截至目前基本完成可确权颁证农户5005户,面积达36613。19亩,占全区应确权登记农户数的98%。
8、实施农产品保鲜加工行动。积极争取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区正积极组织防城港市兴港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防城港市xx企沙镇钦晓水产冷冻加工厂正在组织申报地头冷库示范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其中xx区满福蔬菜种植基地已在地头建成冷库并通过验收。
9、实施电子商务进村行动。抓好农村电商工程,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支撑体系,推动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电商服务站计划建设15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点3个、非贫困村(面上村)电商服务点12个。
10、实施社会化服务提质进村行动。加快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抵押担保和村级服务“六大体系”。在xx区公车镇红砖垌开展水稻机械化直播创新示范,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82%。我区节水灌溉面积2000多亩,具有代表性节水灌溉是大龙口蜜柚基地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500亩和满福蔬菜基地节水灌溉400亩。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推广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新型生物防治技术2000亩。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项目未落实到位。争取自治区的产业项目少;本级预算的产业项目经费少。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难落实。大部分村无资源优势和新型经营组织进驻,集体经济收入难达到要求。
三是人手不足。开展宜居乡村、扶贫、征地、党建等多项工作叠加,影响产业富民相关项目工作推进。
四是建设冷库需要投入资金过大,而且收益缓慢,老板不愿意投入这一笔资金。
四、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协调各县(市、区)和涉农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加强指导服务,既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形成合力。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抓好“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各项工作。
(二)多方筹资,加大招商。积极筹措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和杠杆作用,撬动各种资金发展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继续实施“10+3”行动计划,发展现代种植业的,抓好土地确权和流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帮助企业研发引进、适销对路的产品。
(四)突出“三品一标”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