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_____县_____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_____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第2篇 城市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____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城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00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二)县城教育发展举措和成效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教学班,预计____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____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xxxx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 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 “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____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____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第3篇 关于2022第一学年教育发展现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攀升,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资源,从而奠定了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也为教育今后进一步高位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紧密相连,也与全区百姓的高度关注息息相关。新的成绩令人倍感鼓舞,好的局面催人不断奋进。但是,自豪之余,我们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教育的发展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与全国一些教育强区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让教育持续行走在均衡、优质的发展轨道上,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均衡、优质的基本认识:
大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地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诉求与期盼!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要求在教育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之科学化、公平性,在发展中缩小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优质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前提,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而获得优良质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优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国家振兴的要求、社会和家庭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
从“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内涵阐述中不难看出:均衡与优质已经成为衡量当下区域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教育强区的,让人民享受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区委、区政府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现有46所中、小学,纵观这些学校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差异:
首先是规模差异。仅以小学为例,规模在500人心下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最少者仅有200人左右。但也有部分名校、大校生源接近三千人。如此悬殊的规模,客观上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是质量差异。总体而言,的教育质量是高的,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我们注意到:有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如此恶性循环,逐步就形成了一些薄弱学校。这与教育均衡与优质地发展极不相称的。
第三是师资差异。老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均衡、优质教育的根本。我们校与校之间在师资力量对比上,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有的学校,带称号的骨干老师少之又有,甚至是个位数;而有的学校,特别是名校、大校骨干老师扎堆,比例甚高。另外,各所学校的老师之间,在精神状态、教学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氛围等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第四是成效差异。正是因为上述的差异,就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的成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形成了老百姓心目中所谓的名校与薄弱学校,更造成了“择校热”愈演愈烈的现状。
客观分析教育的现状,诸如此类的差异还有许多,如区域的差异、资源的差异、传统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大大制约了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滞缓了从教育大区向强区跨越的进程。
三、“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初步建议:
要缩小上述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更新教育发展的观念,追求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真正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统筹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速度、效益,兼顾好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以统筹兼顾中处理好教育的公平、效率、差异、竞争之间的关系,在均衡中追求优质,在共同的追求中促进均衡。
(一)、完善激励机制,放大优质资源。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各级骨干教师,激活各层次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和内驱力,逐步形成全区教师动态管理新机制,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促进教育的均衡与体质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是继续有效开展“能级制教师”的评选工作,分层推进、培养和管理全区在职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和谐发展,使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变被动为主动,让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提升成为自觉的诉求和强烈的愿望。
其次应统筹兼顾到全区各学校师资的实际状况,在师资力量的调配、骨干教师的评选、办学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做到全区统筹考虑,并优先为薄弱学校考虑,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促使这些学校通过不断地“输血”变得逐渐优质起来。
再者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让的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教育主管部门坚持全区教育一盘棋,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并在评优、评先、评职等方面优先考虑、全面倾斜,实现教师有序流动、分层流动、合理流动、分批流动,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就一定能够在促进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上走出具有特色之路。
(二)、激励错位发展,凸显办学特色。
其实,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那既不现实,也不客观,同时还会扼杀学校个性,更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也不是优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号召校校错位发展,凸显鲜明办学特色。只有坚持了校校错位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学校呈现出不同的学校风采,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学习生活,才能让的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每所学校都应该在认真地研究本校的校史、校情、校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挖自身潜力与蕴藏资源,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积极吸收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确定本校错位发展的目标,确立本校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方向。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激励校校错位发展、凸显鲜明办学特色必须是符合素质教育本质规律的、体现素质教育真正内涵的。因此,错位发展、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本质是不矛盾的,但只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错位式发展、特色化构建,这样的错位与特色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三)、组团互进共赢,携手同创辉煌。
当下的“择校”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客观分析,“择校热”根源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择校热”又加剧了薄弱校和优质校的分化,严重阻碍教育的均衡发展,彻底损害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怎么办?只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团互进共赢,才能真正促进校际之间共同发展,让“择校热”降温。因为进行“组团互进共赢”的尝试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以名校为龙头,以大校为平台,通过名校输出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式,在一体化模式和共同体模式两大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探索“核心连锁”式、“教育联盟”式、“名校托管”式、优质资源再生发展式等多种运作机制,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率先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也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组团互进共赢、携手同创辉煌”的历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三种理念:即大学习观、大培训观、大质量观。“大学习观”是指组团学校的老师在更新观念、重塑理念的过程中,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探讨,乃至于整个区组织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提升。“大培训观”是指跨校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这有利于相互借鉴、互相切磋,类似于区的“名师讲坛”,其实学校需要的就是这种跨学校、跨学科的大培训。“大质量观”是指组团学校共同组织调研、进行质量监控、提升教学效益,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创造属于的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的新辉煌。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添道道亮色。
纵观的中小学,一所所袖珍式的、小巧玲珑式的学校比比皆是,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窄、政府投入的不足已经大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成为制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区委、区政府能够把加大教育投入、创办品牌学校纳入议事日程,加大实施力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校容、校貌,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积极打造“文苑+花园”的精品校园,彻底打破发展瓶颈,。让老师、学生每天都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同时让教育的品牌更加响亮,让教育的名片越发锃亮。
同时,我们也希望区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均衡、优质”为准绳,能够出台有力举措,尤其是在评价学校、考核老师等方面要有实实在在的体现。让那些在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的老师、让那些在流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在考核中脱颖而出,在评先评优中名列前茅,彻底改变一些老师沉旧的、保守的观念,促使的每所学校都能够朝着均衡化发展、享受优质的教育。
的教育始终坚持“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始终怀有“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抱负,在追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在追求优质教育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引领,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全体人民的深切关注,教育一定会持续行走在均衡、优质的发展轨道上。
第4篇 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创新教育发展理念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发展调研的统一部署, 最近我们组织县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对全县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站在基层的角度,我们谈点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一、发 展 现 状 **县是一个版图大县和人口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总人口97.3万人,辖40个乡镇、854个村(居委会),总面积4441平方公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摸清了全县教育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教育机构情况。全县现有公办学校188所,其中完全高中3所、普通高中3所、初级中学47所、中心小学37所、完全小学98所,教学点93个、学前教育幼儿园(班)383所、职业中专1所。民办学校65所,其中民办职中3所、民办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59所、国有民办学校2所。
(二)学生生源情况。全县共有在校学生102024人,其中小学生48151人、初中生38694人、高中生15179人,在园幼儿16167人。预计今年秋季生源较为充足,其中小学生源7500人、初中生源9166人、高中生源13556人。
(三)教育投入情况。近几年来,我县切实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03年以来,全县县本级共投入教育经费2.29亿元(其中上级追加经费541万元),其中发放教师工资2.11亿元,学校危房改造资金901万元,扶贫助学专项经费 259 万元,政策性津补贴232万元,工会经费68万元。初步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兴建校舍74508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 51697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情况。全县现有教师10508人,其中离退休教师2949人、在职教师7559人(其中分流教师1185人)。在职教师中,按教学层次分,高中教师1719人、初中教师2107人、小学教师3733人、分流教师1185人;按学历层次分,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7人、本科学历的1355人、大专学历的404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2155人;按职称水平分,具有高级职称的23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38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的3936人;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的有1800人、30岁至45岁的3994人、45岁以上的1765人。
(五)教育质量情况。近3年来我县教育质量稳步上升。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全县学生德育评价合格率为99.8%,中小学生犯罪率为0,高中生体育合格率为98.3%,初中生体育合格率为98.7%,小学生体育合格率为98.9%。高考成果喜人,3年中,9351人报名参加高考,有7852人被正式录取,录取率为83%,其中本科3000人、专科4677人。校园创建富有成效,目前县一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全县还有市级示范性学校31所、市级名优学校14所,民办学校武陵进修学院连续8年被市教育部门评为优秀单位。目前县一中正在抓紧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县九中正在抓紧创建省级示范性学校。
二、存 在 问 题
(一)优势资源不够,影响教学质量。从全县教育资源的总量来看,目前我县的教育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全县教育发展的需要。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增加,城镇特别是县城优势教育资源已经显得不足。位于县城漳江镇的一中、九中、漳江小学生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下学习,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环境不优,阻碍教学发展。
一是职能部门环境不优。虽然我市早已出台“教育工作二十条”和“五项保护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单位执行得很不够,少数部门甚至公开讲自己是线管单位,市里的政策对他们无效。从学校反映的情况来看,常年有10多个部门在学校以各种名义检查、收费、罚款。由于不少部门是线管单位,县里无法协调,有些部门对学校来说利害关系极大,导致学校有苦难言。近3年来,有一个职能部门就从我县县属学校罚款近80万元。**三中平均每年要被部分职能部门收费、罚款15万元,**四中今年3月份还被某个部门罚款10万元。
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不优。网吧、录相厅、桌球室、非法摊担专做学生生意,有的甚至与管理部门串通一气搞“猫捉老鼠”的游戏,尽管学校努力加强管理,但防不胜防。针对学生的抢夺、勒索甚至绑架也时有发生,尽管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公安、交警、文化、城管、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开展几次专项检查与整治活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周边的少数群众经常扰乱学校秩序,借机敲诈勒索,严重阻碍了学校发展。如民办的莲花小学,去年下半年正式办学以来,先后多次发生了周边群众封堵烟囱、往食堂砸石头事件。特别是该校为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计划新征周边用地,但个别单位和个人索拿卡要,校方只能望地兴叹。三是教育安全隐患较大。教育线长面广,安全问题防不胜防。虽然上级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由于不是法律,具体操作性不强。只要学生在校出了安全事故,不管什么原因,学校几乎都要负全部责任,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导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敢组织大型活动。四是素质教育落实得不够。虽然国家早已推行素质教育,要综合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但家长、学校、社会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实际上在评价教育水平和评价学生上,依然注重文化成绩、依然看重升学率,高考制度还是“一考定终生”。由于从上到下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竞相办重点班、节假日补课、义务教育变相给学生排名等问题屡禁难止。如**一中的教师平均每周要上28节课以上,双休日、节假日根本不能正常休息。县城初中、高中的学生每周仅有半天时间休息。由于学生承受的压力大,导致少数学生心里失衡,早恋、酗酒、*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九中就曾发生过学生杀死教师的恶性事件。
(三)教育政策不公,影响协调发展。一是收费政策不公。现行的收费政策是扶强不扶弱,重点学校标准高于一般学校,义务教育仍是“收费”教育,导致出现“学校越弱越穷” 的现象,导致农村家长教育负担沉重。特别是目前城乡界限实际上已经打破,生源不再有地域限制,但同一层次的学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收费政策不同。如**的九中与二中、三中、四中等同属县属学校,又都是市级示范高中,但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不一致,九中是每生每期800元,而其他高中只能是550元。二是国家财政扶持政策不公。国家把教育投入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对其软硬件的资金投入的力度大;对薄弱的基础教育以县、乡投入为主,国家基本不投入,导致了教育发展失衡。三是招生政策不公。国家没有制定打击哄抢生源、买卖生源、欺骗招生的法规。导致优质生源全部被重点学校招走,其他学校竞相无序招生、互抢生源、互设壁垒,花费巨额招生成本。如**四中在当前招生秩序不好的大环境下,为了学校生存,每年用于招生的成本高达20万元。
(四)社会氛围不浓,民办教育滞后。一是民办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国家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要适当提高学杂费的收取标准,增加学校的可用财力,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三是招生政策要公平。除市、县的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外,其他学校原则上要实行划片招生,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上级对跨地域招生应出台较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规范招生秩序,公平招生政策,严厉查处哄抢生源、买卖生源的问题。
(五)转变育人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一要改革教学理念。要从上级教育部门入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学的方法要以启发学生探索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要实行省市县*联动,下决心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坚决杜绝各类学校利用休息日办班补课的行为。二要改革评价机制。教育教学部门、家庭和全社会都要切实转变教育人才观念,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全面发展;评定学生成绩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学校的教学成果;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坚决杜绝办重点班和义务教育按成绩排名,非义务教育也要逐步取消排名及公布考试成绩。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能只注重升学水平、升重点学校的水平,而要综合评价、全面评价。三要改革考试制度。国家要从改革高考制度入手,逐步实行高考社会化报名,学校录取学生不能只凭高考考卷的成绩,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综合评价学生、择优录取学生,逐步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教育现状。
(六)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育教学技能。一是建立培训体系。省市教育部门要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革培训方式,加大中长期培训的力度,使教师真正能够增长知识。二是突出培训重点。要有针对性地搞好校长管理培训,教师岗位的新学科、普通话、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等培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加大对教师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培训力度,做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三是提高培训水平。要抓好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精心组织培训,杜绝以会代训、形式培训,确保培训实效,真正提高广大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5篇 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6篇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县组织由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分管教育副县长马志列挂帅的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县一中、二中、生源学校、西竺山中学等,召集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学生家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辖30个乡镇(园),人口78万,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56所,其中县属学校7所,乡镇中学20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224所,教学点73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99648人,其中小学生50728人,初中学生35082人,普高学生11616人,职高学生2222人。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xx-xx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3595万元、13563万元、16620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194元、1260元、1420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三年分别为8820万元、9137万元、1019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65%、67%、63%,分别比上年增长3%、4%、8%,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36%、32%、29%。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含在岗教师5791人、未聘分流教师635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在岗教职员工中,高中教师601人,初中教师2136人,小学教师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员349人,局机关干部70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48人,大专学历2512人,中师学历1708人。在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1757人,36岁-45岁的1920人,46岁以上的1695人。中学高级职称230人,中级职称2623人,初级职称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地区办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县先后对县五中、城关五小(现生源学校)、县二中、县职业中专实行“国有民办、校长领办”办学体制改革。实行“校长领办”以来,几所改制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管理,内活机制,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一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民办生源学校由原来仅100多学生的小学发展到有小学、初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县二中投入1000多万元,三年学校净增资产600多万元,学生由改制前的xx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县五中筹资近500万元投入学校建设,学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二是教师待遇不断增加。几所改制学校均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确保教师基本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县二中高考成绩三年三大步,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线为113人。县五中去年达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费不断规范。坚持“标准不涨、范围不超、项目不增、程序不减”的“四不原则”。每期开学前,县电视台均要公布学校收费标准,同时各校悬挂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教育收费纪律,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5、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坚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条主要途径。目前,我县有“省示范性学校”1所,“省园林单位”6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绿色学校”21所,“市园林单位”15所,“市特色学校”7所,县级绿色、园林、科普、体育、艺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2所。
6、教育质量不断提高。xx年高考录取898人,其中本科录取508人。xx年高考录取1346人,其中本科录取590人。xx年高考录取1620人,录取率列全市第三名。xx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572人,上线率在全市九区县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绩全市第一。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班额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人,在这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县一中建设滞后,在校高中学生2080人,校园仅占地131亩,规模明显偏校二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设施条件较差。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但经过“两基”达标后,凭县里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更是无能为力。
2.学校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xx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负债高达7258.5万元。全县7所县属学校、29个乡镇中心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负债,其中,县属学校负债3031万元,乡镇中小学负债4227万元,负债面达100%。全县负债200万以上的学校有5个,负债1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12个,负债8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7个。在我县乡镇教育债务构成中欠基建包工头2102.9万元,欠教师和社会个人2882.3万元。“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1998年开始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
发[xx]10号文件)中对“两基”负债作了明确规定:凡因“两基”建设形成的债务按有关政策从学校剥离,纳入县、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7000多万元的债务,由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目前仍无良好的解决途径。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有的校长反映,一年到头校长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筹集运转资金。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的资金只能用于还债,无力投入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学校由于欠债多,债主(包工头)经常到校讨债,有的还封堵校门,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全县2635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179人,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02人,而这35岁以下的502名教师中,分布在县城的有128人、农村集镇320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以我县大南湖乡中心学校为例,全乡67名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人,村小教师基本是40岁-50岁的教师。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师欠缺14人左右,化学教师欠缺13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欠缺25人左右,音乐教师欠缺10人左右,美术教师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
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二是办学方向上。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常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
5.外部环境欠优。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xx]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但收效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加快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全面贯彻《xx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20条”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特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县(市)教育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采劝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3、加大教育发展的规划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教育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学校布局调整上,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
4、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议教师的招聘、职评、档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责。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及时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劝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
6、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资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指导与交流,逐步建立公民办师资合理流动机制,做大做强民办学校。同时,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7、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力度。采劝政府送一程”的办法,突出职业教育,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就业上指导。同时,大力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8、加大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视涉及学校检查收费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制止职能部门对学校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给教育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治理问题还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门要把好审批关,现有学校周边的网吧,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年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为大力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区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对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接受了市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区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年秋季,初中学生8586人、小学生18614人,全区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1、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积极调整学校布局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撤并了14所规模较小、用地面积不达标的小学和初中,高标准新建了华电中学、伯乐中学等学校,并将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义务教育规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街道建设规划之中,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同时结合“区基础教育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项目的实施,每一所学校编制三年学校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调整布局,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的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085万元用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仅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大跨越,并升级改造标准化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局域网和校园网络,班班多媒体覆盖率达95%,校校通网络达100%,大力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升薄弱学校水平
我区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每年选派近郊教育基础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边远地区的中心小学、八卦洲中心小学、营防中学、中桥中学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顶岗支教活动;边远地区学校也派出有培养潜力的年轻教师到区实验小学、华电中学开展交流活动;在每一年度的新教师招聘中,向边远地区倾斜,安排部分新任教师到边远地区学校任教;安排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长到苏南经济发达、教育成果显著的重点学校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区内名优骨干教师、相关学科教研员针对边远地区学校的薄弱学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讲座等活动,促进这些学校的学科提升,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名优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发挥。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五年来,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全区中小学共录用新教师216人,其中教育硕士11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并建立了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聘请外教开展“引智培训”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格局,健全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使全区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4.5%、96.6%和99.2%,与年相比,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提高了7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3.3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16.4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38.3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布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学校布局规划不同步,原有的学校布局与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特别是马群、等地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大量增加,适龄儿童就学压力大大增加,给每年的划片招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使就近的中小学就学压力猛增,因此,调整学校布局显得较为迫切。
2、师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虽然目前我区教师整体素质较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全区名特优骨干教师人数偏少,与师资力量雄厚的白下区、区等兄弟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白下区有特级教师23名,我区一个都没有;白下区有市级以上名特优骨干教师179名,我区只有72名,且分布不均衡,近郊学校的骨干教师比远郊学校的骨干教师多,全区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义务教育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区的南湾营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全市四大保障房项目中的花岗、保障房项目也在我区开工建设,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配建的中小学建成后将面临着配套设备、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资金缺口较大。
三、几点建议
教育寄托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规划学校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着眼未来,结合新尧新城、新城的建设和燕子矶地区的改造,科学合理规范学校布局,加快对中小学的撤并步伐,组建高标准中小学,提高办学条件,缓解就学压力。
2、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要依托仙林大学城的优势智力资源,加大对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名优中小学挂职锻炼;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深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引进特级教师和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基础。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要建立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加大对、等远郊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第7篇 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上、中旬,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徐光华副主任带领下,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教体局、人力资源社保局、市总工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踏看了市职业中专,走访了两家企业,并赴曹娥街道召开了有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深入地了解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1.职业教育发展有政策、有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及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三个政策意见,明确发展目标、提出保障措施、调整专业结构、实行新兴专业免学费政策,大力保障职业教育发展。制订实施《xx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落实专项发展资金,促进职教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市财政还每年专项投入500-600万元,实行免费和补贴相结合的农民培训政策,切实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
2.职业教育发展有规模、有后劲。自xx年,我市启动网点调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投入发展,现有2所公办职业学校,1所部门办学职校(市总工会办),在校学生近万人,另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7家。其中2所公办职校已发展成为学生数均超4000人,占地均超200亩,实训场所总面积达26300平方米的国家级重点职校。同时,下阶段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将继续推进两校建设发展,将切实加强校舍、实训基地建设,启动校区二期工程和校舍扩建整修等工程;将控制普高招生人数,推进普职融合,确保职校规模,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这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
3.职业教育发展有特色、有成效。近年来,围绕“让更多职校毕业生‘体面就业’”的目标,全市职校切实强化职教服务功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上虞实际,围绕企业需求、社会所需,推进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办学,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上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拥有省级示范专业8个,xx市高标准示范专业13个,企业冠名班近50个。毕业学生深受各行各业欢迎,专业对口率超95%,就业率近100%,一些紧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同时,大力实施社会培训,加快农民培训转移,推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其中全市职校每年就培训企业职工18000名左右。仅xx年,全市就开展各级各类农民培训班214期,培训农民12875人。为上虞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困难问题
1.认识还不适应形势。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认识滞后、观念陈旧。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日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片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存有偏见。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农门”、“当白领”,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不少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企业和学校联系不够紧、沟通还缺乏,校企协作的范围和规模还不够。可以说,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2.保障还不适应发展。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的持续支撑。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虽然,近年来我市职校教师队伍结构在不断优化,但高技能优秀教师尚缺,高学历、高技能名优教师引不进,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始终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职教相关专业的发展。
3.培养还不适应需求。不少职校、培训机构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学历进修、职工培训,面向农村、农民的职业技能、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但培训以完成任务、拿到证书为目的,广大培训对象是否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提升知识能力却成了其次。校企结合、按需培训还大有文章可做。同时,对全日制职校生的培养,也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开发。如何培养高技能、会创新,愿吃苦、能创业的职校生还任重道远。
三、建议意见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引导。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抓民生实事、抓社会稳定、抓产业竞争力的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追踪报道职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典型事例,让更多的人认可职业教育,增强参加培训、选择职校的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要进一步强化保障,促进持续发展。一要强化组织保障。要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加强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联动力量,建议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市总工会、发改、财政、人才办、人社、农办、科技、教体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负责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职业教育重大问题和相应政策措施。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教体系。二要建立考评制度。市政府要加强对部门、乡镇参与并实施职业教育的专项督导,组织开展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等先进集体评比表彰,推行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使用专项审计,督促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三要加大财政投入。要完善财政保障体制,适当提高职教经费增长幅度,不断加大人员经费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水平。特别是对部门办学的市总工会职校,在收费标准参照公办学校的同时,在教师工资、办公经费、设备投入、学生公用经费等方面,也应享受公办学校的待遇。要加强对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学校的两所职校的支持,及早落实中央奖励资金的地方配套部分。要加快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实训楼等项目建设,及时落实投资计划,确保及早动工。
3.要进一步推进建设,打造发展平台。要加快规划,启动职教园区建设,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在滨海新城成立专门筹建班子,建设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大平台。一是易地新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绍兴文理学院下属高职学院,现有意根据上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建校园、调整专业,并争取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做大增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协调推进。二是在职教中心基础上设立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筹)。要借鉴江苏经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逐步理顺我市社会培训管理体制,将各部门分头组织的社会培训全部纳入到技师学院(筹),做大培训市场,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筹建公共实训中心。要及早谋划,多元投资,校企互动,建设一个集实践教学、技能鉴定为一体,为高职学校、技师学院和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的公共实训中心,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交流、保障体系,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格局。
4.要进一步优化措施,提升整体水平。一要创新办学模式。在专业设置上,要主动适应上虞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契合度”,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依托企业资源,创办更多的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资格培训同时推进,积极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和长期进修班,为闲散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时,推行和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办学,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训实效。要适当调整招生政策,建议通过降低学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措施,吸引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到我市就学就业,在引进生源的同时,解决劳动力资源日渐紧缺的问题。二要推行就业准入。推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是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市应立足实际,加大力度,逐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对一些具备一定危险性和较高技术难度的工种,要先行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规定,杜绝不培训就业、不持证上岗的现象发生,并逐步向其他行业、工种推广。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整治力度,定期开展企业用工专项检查。三要完善人才政策。要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奖励政策。由人才办牵头,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xx市技术能手,并享受政府津贴或一次性奖金。要出台技能人才工资制度。对优秀职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给予政治、经济上的优惠待遇,引导企业将技能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落实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要出台教体系统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制订专门政策,设立名师奖励和培养专项经费,增加名优教师招聘指标,并根据职校实际,注重实用,降低高技能人才招录学历门槛,更多地引进特级教师、高级技师。
第8篇 2022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9篇 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将为你提供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0篇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8日—20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分别召开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教育专家座谈会18场次,实地考察各类学校26所,并听取了各区县(市)政府教育调研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打造_____教育品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教育机构: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
4、75.
1、70.2。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
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教育质量:20xx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
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20xx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
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20xx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
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
20xx—20xx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05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
7、6.
2、14。20xx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
20xx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教育负债:到20xx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
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 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住。
20xx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
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
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
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
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xx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
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
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
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
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
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20xx、20xx年小幅上升,从20xx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0xx年下降到10.4万人,20xx年下降到9.3万人。
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20xx年下学期到20xx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
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20xx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
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
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
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
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
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20xx人。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
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
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0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
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
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
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
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
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
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
某县检察院从20xx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
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
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
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
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
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三、政策建议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教育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打造新品牌,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坚持以优先发展的要求办教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办教育;第二,坚持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发展取向;第三,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做到该保的要保住,该管的要管好,该改的要改活,该放的要放开。
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保,就是进一步保障好义务教育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
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2、保障好必要的师资力量。各区县(市)及时补充一批农村小学急缺的英语、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短线教师。
从今年起,分三年按需要补充到位,目前超编的,从以后自然减员中顶抵。市里加强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_____师范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师资培养基地。
各级政府出台择优录用、学杂费和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
(二)管,就是管好教育的布局规划和发展环境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
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学联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
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
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
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
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
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20xx年—20xx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20xx年—20xx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4、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三项制度,遏制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和罚款。
即封闭管理制度。对所有学校实封闭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事前必须报同级优化办备案,否则学校有权拒绝。
首查免罚制度。部门执法中首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责令其限期纠正,不得处以罚款。
罚没收入集中制度。所有针对学校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全额拨入助学基金。
同时,建立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教育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参与,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电游室,整顿和规范学校周边的餐饮、营运和治安秩序。对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形成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新闻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的舆论宣传,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就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上一些不适应的机制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
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20xx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
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市直普通中小学校推行电子信息化收费,明年春季武陵区在市城区范围内的各小学推开。规范招生行为,由教育部门加强招生秩序管理,统一发布招生信息,禁止各类学校买卖生源。
开通对学校办班、补课以及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
(四)放,就是要放开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
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
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
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
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
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
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
3、实施政策优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全面落实20xx年第14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对建校用地由政府全送;对民办学校免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民办学校纳入非税收入发票供给范围。
4、进行表彰奖励。各级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评选和表彰优秀民办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民办教育举办者。
第11篇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举足轻重。它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在近几年更是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发展经济的战略位置,从政策导向到经济扶持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总体上看仍然显得薄弱,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结合教育实际,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现把对职业教育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沿革
据史料记载,职业技术起源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距今近百年的历史。先后创办过两所农业学校和一所职业学校。农业学校开设园艺实习班,开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术传授。职业学校从请来两个师傅为教员,教学内容是教学生纺线织布、染布等技术,学员学习大小花格子布的纺织和印染技术。享有盛名的马邓茶的栽培、制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传授技术后得以提升和延续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类文化学习班和技术培训辅导班大量举办。
1958年在大办农业中学的要求下,全县区社办起农业中学32校,学生712人。
1959年农业中学调整为两个公社一校,全县保留10校,学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农业中学再度调整保留为1校(者东农业中学),学生129人。
1966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又增至5校,学生261人。在恩乐开办了农业技术学校,学员44人。
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发展到9校,学生261人。其中县扶持指导办者东农业中学,公社办勐大平掌农业中学,其余农业中学均为区办。
“*****”期间,各级农业中学先后停办。
1972年,县农科所开办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1班,40余人,2年后停办。
1973年,者东农业中学改为“第三中学”(普通中学)。
1978年8月,开办“师范班”。1980年10月经思茅行署批准改建为“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1985年经省教育厅备案协同省计委批准正式属中等师范学校规格建制,开始招收全日制离职系统进修中等师范学员。1987年停招系统进修中师班,转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与民族学院联合招收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班。同时面向社会在职干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
1985年,以教育部门为主,农、牧、卫生部门联合创办了“县农职业中学”,同时挂“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牌子。1986年开始只招初中毕业生,进而过渡成“职业高级中学”。
1986年10月,县委、政府决定将县农机站改办“县农业机械技术学校”。到1989年止,共举办50班(驾驶39班,管理员11班),学员2392人次(驾驶1911人次,管理员481人次)。
1991年,按板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学校以科教兴镇、科技致富为宗旨,培训迎着季节走,按照农闲学,立足文化、着眼技术、服务生产,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全县还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社会各部门,各种组织从自己工作需要出发,纷纷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站、辅导站等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增多,培训范围增大。县委党校、婚育学校、驾驶技术培训学校、农广校、农函大运应而生,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网络已经形成。职业教育真正成了部门单位普及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职工个人提高业务水平、就业机会所必须,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增强、自觉性提高。
第12篇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界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全会的主题,着眼于我们的工作实际,做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校长,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依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各式各类的针对教职员工、学生、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分条理析,甄别筛选,本着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现状的基本原则,本着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写出调研报告,核心性质的问题是三个方面,一是学以致用,一是精细管理,一是硬件建设。
眼下,我区的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暑假,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合并,唐山工贸中专与古冶职教中心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这在教育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情况会有新问题,我们更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巩固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专业变化大,教师配备变化大,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名校,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我们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确立了立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一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就业工作;二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一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工程。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队伍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功能建设。
随着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实施,必将逐步规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细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得到升华。
学以致用的问题,也是长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校所学技术知识,步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学非所用,做为学校徒劳无功。做为社会技术人员匮乏。那么,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校的繁荣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对我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察调研,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辟途径、寻找渠道,开动脑经想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大企业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定向培养,以名校作为依托,努力实现联合办学,自xx年与首钢技校联合办学以来,联办校已达5家。我们与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工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副区长王俊合同志曾亲自到会并讲话。我们主办了联办学校研讨会,使“联合办学互利双赢”更具规范化、长效化,为我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领域。
在教学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到南厂技校、机械技校和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使大家不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发觉了自身的优势。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努力做到扬长避短,逐步缩短与名校的差距。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支持鼓励老师进修学习,学校努力争取名额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先后有教师到石家庄、天津、辽宁、宁夏、江苏等地学习。我校王海棠老师09年9月到11月在德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交流,成为我市职业学校教师赴德学习第一人。还聘请了20余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就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对于我校在学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理想状态还有距离,我们必将扬长避短,将学以致用做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力争达到完美境地。
硬件设施曾一度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设施的落后,使我们无法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的节拍,知识在更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问卷调查中,师生反映最为强烈的便是实习工位不全,设施落后,对此,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我校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四处奔波跑项目,千方百计找资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环境、实训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09年“国债”项目,投资900余万元新建焊工实习大楼和宿舍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将新增建筑面积5000平米;为了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在市局争取到了60万元专项资金,此项款项将全部用于购置焊接和机加工设备。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积极申请2022“国债”项目,主要用在电工专业的升级改造,努力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两校合并后,由于专业多,硬件设施不齐备的现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们加紧努力。力求合乎职业教育要求。
第13篇 大学生暑期贫困乡村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这次支教活动中我们通过深入小学教学、幼儿园启蒙助教、了解学科安排,家庭访谈直视百姓教育观点,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教育水平并且通过开展课堂教授知识、座谈会等方法普及文化,提高教育水平。最后支教的圆满成功使我们信心倍增,得出支援贫困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当地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并且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像我们支教就是一次重要途径。
引言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出青壮年文盲1.8亿,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仍有400万的失学儿童,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家庭贫困难以支付学费导致辍学的。
此次调研重在发展贫困农村基础教育,以自身切实行动研讨当地教育水平,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调查当地平均文化水平,然后通过在当地小学以及幼儿园两地教学得到的切身体会,进一步与学校和启蒙教育机构研讨教育弊端,从社会各个方面剖析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认知度,以及以支教形式提高当地文化水平。
本文
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但繁华城市和贫困乡村教育的差距依然不可忽视。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贫困乡村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落后的局势,因而提高当地孩子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唯一的出路。
xx年的7月xx学院的13名同学踏上了探讨支援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的途径的道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及全体队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对xx安庄小学、智星幼儿园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通过深入小学教学、幼儿园启蒙助教、了解学科安排,家庭访谈直视百姓教育观点,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教育水平并且通过开展课堂教授知识、座谈会等方法普及文化,提高教育水平。
课堂教学调研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减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乡间的教育质量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上,差距尤为明显。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教育:
本次支教地点为xx禹城xx镇的安庄小学xx幼儿园。幼儿园为民办幼儿园,分别在xx和xx设园。
幼儿启蒙教学
景庄幼儿园设立在园长自家的院落中,从外观上看,除却幼儿园的标志和门口的围栏,与其周围的民宅并无差别之处,为北方典型农村宅院。从308国道下来,向南直行不足400米,即为院落的所在,院落前有一马路, 经观察,可以说是本村的一条主要道路,交通相对来说较为方便,但存在着交通隐患,总结如下:门口无明显的标牌提示,无减速慢行或是前方学校的标志;门口道路较窄,车辆时有来往,而园方仅设一道竹木围栏,无法保证儿童安全;放学时,门口人员聚集,易产生交通事故。
院落有两间房,分别为大班和中班的教室,小班位于一个小的房间内,与中班的教室相通,另有一间通向中班,安置着一张大床,供儿童休息。院子为儿童游戏活动之所,布置有玩具和滑梯等游戏设施,地下铺有橡胶地板,防止儿童跌倒摔伤,但已经很脏了,应该是较长时间未清理了。院落的西南角上为厕所,是典型的农村坑式的厕所,我们认为这里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院子东侧为一小厨房,每天有老师轮流做饭给中午留园的小孩吃。
xx幼儿园内孩子有50来个,其中最小的刚刚两岁,最大的要上学前班了。大、中班内的孩子年龄相近,而小班的孩子年龄相差太多。园内共有3位老师,分别各带一个班,老师的资质经观察,与城区的幼儿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老师的教学并未分工,主要是教授语文、数学,并没有系统教授英语、音乐、绘画、舞蹈等课程,因此,园内的教育较为单一。并且,由交谈得知,由于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多认字、算数,并不愿孩子学一些舞蹈等,园内教师也就渐渐形成了以上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由于城乡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城乡间幼儿教育水平,使其差距愈发明显。
园内教学用具十分简单,黑板甚至有用木头上刷黑漆来制作的。平日的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计划,多数是随老师而定,十分随意。教学用书缺乏相应的统一性,各种版本都有,十分混乱,并且损毁状况严重,可见,儿童缺乏相应的爱惜书本的教育或是这方面的教育程度稍有欠缺。在我们在我们给院内的孩子上美术课时发现,给孩子使用的彩笔、蜡笔、彩色铅笔等用品十分欠缺,可见,这类易耗用品更新缓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儿园的资金问题。
在上午较为凉爽的时候,园内教师一般会组织孩子们去院子里做操。由教师来带领,在院子里站好队,此时,院子里排除了游戏设施,所空余的地方就稍显小了一些,所以孩子们就不能同时一起做操,也因此使孩子们的学习相互间受到影响。除却做操,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院子里的游戏设施,尽管它们已经十分旧了,例如蹦蹦床已经破了一个洞,可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在上面玩;还有秋千,座位的地方是用一个废轮胎连上的,支撑秋千的支架也是不怎么牢固,玩的时候,孩子们就互相扶着,也幸亏孩子的体重较轻,才不会出什么事故。
放学时,由老师带领,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都是老师看见家长了,才会让孩子走出围栏,当然,这方面的交通隐患,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午饭大概有20来个孩子会留下,午饭由老师做的,用的大部分是附近仲裁的居民自己种的菜,老师也会一起用餐,因此,食品方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发现,在城镇中的幼儿园,如果提供午餐,一般会在午餐后再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水果或是其他一些零食类的食品,而在这个幼儿园中并没有,我们猜想可能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园内装饰应该是由教师自己布置的,看起来虽然简单、拙朴却又不失自然童趣,可见,老师们对幼儿园也是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我们支教的时间正是七月热得时候,幼儿园为了防止孩子们中暑,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玩的,有时是写字,背诗等。我们发现,他们很少会组织做游戏,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在我们支教的十天中,是一次都没有,而据园内教师讲,他们有时是会组织游戏的。
xx幼儿园大概情况便是如此,接下来介绍的是位于xx的幼儿园。
xx幼儿园与xx幼儿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xx幼儿园是依托于xx小学,位于xx小学内的校园中,教室的情况相比于xx的幼儿园要好得多,因为是小学的教室,黑板等一些教学用具也是很齐全的。
这边的幼儿教师只有两个,也就意味着大班和中班是共用一位老师的,并且,老师的教学也出现了同xx幼儿园一样的境况,即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资质与城镇的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有较大差距。园内其他活动于景庄幼儿园并未有多大区别,但是,因为在小学内,所以相对xx幼儿园来说,孩子们可以活动的空间还是明显大了许多。xx幼儿园还有一个用水的问题,自来水管根本没水,得要老师用桶去提,在炎热的夏季,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种情况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反映了当地小学教育一样存在很大的问题。
xx镇xx幼儿园的主要问题,我们支教队的队员一致认为,主要是在它的师资方面:在数量上,它的教师不足以满足至少一班一位的要求,有时园长甚至要去代课,另一方面,是在质量上,教师素质远远比不上城镇幼儿园的教师水平,对待孩子有时候也会略显粗暴,在普通话的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们政府是否应该在幼儿教育方面较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呢?
小学基础教学
再者,我们来说一下小学教育。我们本次的支教活动同时涉及到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方面,因此,小学教育现状也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本次小学教育也主要是在两个庄子分别展开的,虽然两地间学生的性格等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存在着这几个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这门外语的掌握,听说读方面于同年龄的城镇儿童相比,差距较大,而在写的方面,则并无太大的差别,这无疑是反映出了,农村基础教育中,只注重写的问题。其次,学生面对老师时的性格较为内向,不愿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不交流就使教育教学更加难以进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再者,由学校的课程老师安排看来,一些老师既担任学校领导,又兼具 着授课的任务。可见,小学师资也是存在着缺口的。第四,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几乎以使用方言为主,这非常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大胆的推测,老师在平日的上课中也是以使用方言为主呢?第五,小学内部设施虽然较为完全,但是并不具备操场或是其他可供学生运动的地方,还有上文提到的用水问题,可见,基础设施建设还并不完备。
以上即为本次支教活动我们的所看、所闻、所思、所想,经过我们的支教活动,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城乡教育水平差别较大,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师资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多么的严重,普及基础教育,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是多么的刻不及缓!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我们全身心投入,无论是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还是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社会调研的成员,皆为在全院选出的有能力且勤奋的队员。大部分有过类似的社会经历,进行本次活动时较为得心应手。在队长的领导之下,全体成员能够服从组织的纪律和安排,积极完成各自的任务。良好的完成了本次调研工作。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学会运用各种调研方法,积极查阅资料,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虽然是有辛苦,但最终的成效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次化学院一米阳光暑期支教团的成员在当地的调研活动得到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影响颇大。为此智星幼儿园特颁发奖状给支教团,并给每位支教队员颁发了支教荣誉证书。此次支教我们确实做到了文化下乡、文化宣传,将山师大的优秀文化传播到辛寨镇的各个角落。而且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完成此次社会调研,研究了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途径。在此次调研中每个人收获颇多,不仅是独立的意识,更有团队团结的意识,还有集体主义,服务意识。一次调研,一次学习,一种经历。一次提高。
结果与讨论
此次调研我们得出农村教育严重落后于城市教育,他们在探讨解决措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以支教形式为前提深入乡村剖析教育难题找寻解决方案,得出支援贫困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当地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并且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
为了更加确定结论的正确性,全体队员积极讨论。罗列每种可能性并逐一排除,力求结论的正确性。
第14篇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年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为大力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区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对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接受了市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区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年秋季,初中学生8586人、小学生18614人,全区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1、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积极调整学校布局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撤并了14所规模较小、用地面积不达标的小学和初中,高标准新建了华电中学、伯乐中学等学校,并将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义务教育规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街道建设规划之中,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同时结合“区基础教育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项目的实施,每一所学校编制三年学校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调整布局,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的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085万元用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仅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大跨越,并升级改造标准化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局域网和校园网络,班班多媒体覆盖率达95%,校校通网络达100%,大力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升薄弱学校水平
我区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每年选派近郊教育基础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边远地区的中心小学、八卦洲中心小学、营防中学、中桥中学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顶岗支教活动;边远地区学校也派出有培养潜力的年轻教师到区实验小学、华电中学开展交流活动;在每一年度的新教师招聘中,向边远地区倾斜,安排部分新任教师到边远地区学校任教;安排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长到苏南经济发达、教育成果显著的重点学校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区内名优骨干教师、相关学科教研员针对边远地区学校的薄弱学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讲座等活动,促进这些学校的学科提升,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名优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发挥。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五年来,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全区中小学共录用新教师216人,其中教育硕士11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并建立了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聘请外教开展“引智培训”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格局,健全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使全区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4.5%、96.6%和99.2%,与年相比,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提高了7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3.3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16.4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38.3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布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学校布局规划不同步,原有的学校布局与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特别是马群、等地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大量增加,适龄儿童就学压力大大增加,给每年的划片招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使就近的中小学就学压力猛增,因此,调整学校布局显得较为迫切。
2、师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虽然目前我区教师整体素质较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全区名特优骨干教师人数偏少,与师资力量雄厚的白下区、区等兄弟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白下区有特级教师23名,我区一个都没有;白下区有市级以上名特优骨干教师179名,我区只有72名,且分布不均衡,近郊学校的骨干教师比远郊学校的骨干教师多,全区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义务教育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区的南湾营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全市四大保障房项目中的花岗、保障房项目也在我区开工建设,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配建的中小学建成后将面临着配套设备、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资金缺口较大。
三、几点建议
教育寄托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规划学校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着眼未来,结合新尧新城、新城的建设和燕子矶地区的改造,科学合理规范学校布局,加快对中小学的撤并步伐,组建高标准中小学,提高办学条件,缓解就学压力。
2、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要依托仙林大学城的优势智力资源,加大对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名优中小学挂职锻炼;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深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引进特级教师和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基础。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要建立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加大对、等远郊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第15篇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_____县组织由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分管教育副县长马志列挂帅的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县一中、二中、生源学校、西竺山中学等,召集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学生家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_____县辖30个乡镇(园),人口78万,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56所,其中县属学校7所,乡镇中学20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224所,教学点73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民办学校6所。
在校学生99648人,其中小学生50728人,初中学生35082人,普高学生11616人,职高学生2222人。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20xx-20xx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3595万元、13563万元、16620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194元、1260元、1420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三年分别为8820万元、9137万元、1019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
6
5、
6
7、63,分别比上年增长
3、
4、8,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
3
6、
3
2、29。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含在岗教师5791人、未聘分流教师635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在岗教职员工中,高中教师601人,初中教师2136人,小学教师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员349人,局机关干部70人。
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48人,大专学历2512人,中师学历1708人。在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1757人,36岁-45岁的1920人,46岁以上的1695人。
中学高级职称230人,中级职称2623人,初级职称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地区办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县先后对县五中、城关五小(现生源学校)、县二中、县职业中专实行“国有民办、校长领办”办学体制改革。
实行“校长领办”以来,几所改制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管理,内活机制,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一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民办生源学校由原来仅100多学生的小学发展到有小学、初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县二中投入1000多万元,三年学校净增资产600多万元,学生由改制前的20xx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县五中筹资近500万元投入学校建设,学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
二是教师待遇不断增加。几所改制学校均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确保教师基本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
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县二中高考成绩三年三大步,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线为113人。
县五中去年达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费不断规范。坚持“标准不涨、范围不超、项目不增、程序不减”的“四不原则”。
每期开学前,县电视台均要公布学校收费标准,同时各校悬挂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教育收费纪律,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5、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坚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条主要途径。
目前,我县有“省示范性学校”1所,“省园林单位”6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绿色学校”21所,“市园林单位”15所,“市特色学校”7所,县级绿色、园林、科普、体育、艺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2所。
6、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xx年高考录取898人,其中本科录取508人。
20xx年高考录取1346人,其中本科录取590人。20xx年高考录取1620人,录取率列全市第三名。
20xx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572人,上线率在全市九区县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绩全市第一。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
_____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班额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人,在这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县一中建设滞后,在校高中学生2080人,校园仅占地131亩,规模明显偏小。二 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
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设施条件较差。
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但经过“两基”达标后,凭县里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更是无能为力。
2.学校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20xx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负债高达7258.5万元。
全县7所县属学校、29个乡镇中心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负债,其中,县属学校负债3031万元,乡镇中小学负债4227万元,负债面达100。全县负债200万以上的学校有5个,负债1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12个,负债8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7个。
在我县乡镇教育债务构成中欠基建包工头2102.9万元,欠教师和社会个人2882.3万元。“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1998年开始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
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xx]10号文件)中对“两基”负债作了明确规定:凡因“两基”建设形成的债务按有关政策从学校剥离,纳入县、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7000多万元的债务,由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目前仍无良好的解决途径。
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有的校长反映,一年到头校长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筹集运转资金。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的资金只能用于还债,无力投入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学校由于欠债多,债主(包工头)经常到校讨债,有的还封堵校门,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
全县2635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179人,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02人,而这35岁以下的502名教师中,分布在县城的有128人、农村集镇320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以我县大南湖乡中心学校为例,全乡67名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人,村小教师基本是40岁-50岁的教师。
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
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
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师欠缺14人左右,化学教师欠缺13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欠缺25人左右,音乐教师欠缺10人左右,美术教师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
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二是办学方向上。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场。
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
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5.外部环境欠优。
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xx]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但收效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加快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20条”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特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县(市)教育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3、加大教育发展的规划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教育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
特别是要学校布局调整上,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
4、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议教师的招聘、职评、档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责。
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及时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取“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
6、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资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指导与交流,逐步建立公民办师资合理流动机制,做大做强民办学校。
同时,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7、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力度。采取“政府送一程”的办法,突出职业教育,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就业上指导。
同时,大力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8、加大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视涉及学校检查收费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制止职能部门对学校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给教育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
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治理问题还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门要把好审批关,现有学校周边的网吧,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