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社会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15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18:43:05 查看人数:68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

第1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篇调查人:地铺三小502班章诺溪

调查指导:家长

调查对象:社区,行人,校园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目的:

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乱占道、乱搭建、乱开垦、乱挖、乱扔、乱焚烧。四抛六乱,一团乱麻。这些,在明亮整洁的城市里看上去格外扎眼。针对这一现状,对在社区,村,街道,学校周边等地方开展四抛,六乱现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生活周边的文明情况,找出不文明的现象,针对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改进。争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丽学生!

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帮助我了解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让人们意识到文明就在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调查找出增强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上不文明行为现象

1、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这些行为对人们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雅。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可见,树立人们环保意识的工作我任重而道远。

2,地铺中心菜场为人口密集体、横街窄巷多、马路规模不大,且马路两旁店铺密布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万左右,节假日高达10万人左右,商业氛围非常浓厚,巨大的商业利益,吸引了大量无证商贩聚集。据了解,聚集在该菜场的流动商贩多数为外来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数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没有保障。在城管监测他们的时候实施反监测,出现了城管进,走鬼退;城管走,走鬼进的现象。而且随着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城管执法者与违法者的矛盾冲突在不断升级,矛盾冲突由个体违法发展成为了有组织、有预谋地团伙违法;,城管执法环境管理难度非常大。

由此可见,四抛,六乱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区开发配套设施不到位、物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脏、乱、差及违章搭建;道路建管脱节,无人管理,保洁跟不上;拆迁管理不到位,拆迁现场变成新的卫生死角等等。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街道、整个城市健康成长的命脉。四抛,六乱管理的成效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绝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文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二,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现象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乱扔废纸杂物,污损墙壁,随地吐痰,骂人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给我们整个校园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在学校应做个好学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果壳纸屑,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不乱花钱,不污损校园墙壁,不说粗话脏话。

在社会应做个好公民: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吹牛奉承、出尔反尔,撒谎骗人;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不随地乱扔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刻乱画,遵守交通规则,要尊重他人,谦恭礼让;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三、创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通过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没人提出疑异,才觉得自然随意。殊不知正是这些潜在行为侵蚀了我们的文明意识,造成了我们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恶习,树文明之风,让文明礼仪伴我行呢?

要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文明宣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时刻注意言谈举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以文明二字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主动地抵制不文明语言的侵蚀。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们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不文明现象能够慢慢杜绝,最终销声匿迹,到那时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我们家园更加美丽。让我们共同努力。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篇,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2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第3篇 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

摘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目的及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调查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7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20%左右的表现为良好;仅有不到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排队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在马路上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结合问卷及调查结果,我们作如下分析: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如“4、您打着伞在马路上走,看见有人冒雨前进,您会怎么做?a主动共伞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伞c看对方是否要求d视而不见”有82%的同学选择了“a主动共伞”;7%的同学选择了“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伞”;有5%的同学选择了“c看对方是否要求”;另外6%的同学选择“d视而不见”。可见我们的大学生在助人为乐方面还是很积极的!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文明礼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3、珍惜、爱护公共设施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数据,如对于“5、作为大学生,您是如何对待教学设施的?a很爱护、且主动保护b自己不破坏就好c随心所欲”的问题,有7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a很爱护、且主动保护”;20%左右的同学选择了“b自己不破坏就好”;且只有不到4%的同学选择“c随心所欲”。通过调查和小组成员平时的观察发现,大学生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也比较好。

4、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如:“8、外卖打包时,您会因保护环境而要求少打吗?a不会b会c想过,但很少做”有75%以上的同学选择了“b会”;有2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c想过,但很少做”;仅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的是“a不会”。如此表明我们大学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很爱护的。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正如我们的调查,大家对于“在公共场所插队行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会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会在心里抱怨,仅有5%左右的同学会在心里谩骂和15%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又如,对于“在公共场合搂抱等不得体行为”仅有30%左右的同学表示反对。由此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在遵纪守法着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对自己的纪律要求比较低;在遵纪守法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其他一些问题了解到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有待我们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案。

对于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心理机制不够完善,知行不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方法:

第一、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树立具体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应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环境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意识。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

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强调的'修身为本'。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公德并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径。'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说的是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快乐。然而,正是这通俗的四个字,道出了履行社会公德过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谓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

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与社会公德有关的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学生道德楷模,让莘莘学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总结:

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4篇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优秀调查报告

报告人

教育技术系06502班2组全体成员

2023年11月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

“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完

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假如在马路上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

帮助吗?

在答应一件事情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在超市购物后,您会把后来发现不需要的东西随

手放下吗?

您曾经在公园等游乐场所踩踏草坪吗?

№ 在有标识“禁止想动物投递食物”的情况下,您仍

会向动物投食吗?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 坐公车时,您会按规定从前门上后门下吗?

您家的垃圾分类处理吗?

№ 您对于在名胜古迹等场所乱涂乱画的现象反感吗?

№ 上公车时,您会排队等候还是一拥而上?

调查结果

№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以下三个问题由张毅、张瑜同学负责:

§ 大一女学生:一般别人会很感激,感觉社会很温暖,但个别人会觉得别人对他有看法,给人让座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成人的让座行为。

§ 超市售货员(中年女性,回族):自己家里也有老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出门在外,大家都会遇到困难,理应互相帮助。

§ 超市清洁人员(中年女性):只是觉得别人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调查结果

§ 年轻女士:虽然有时东西特别多,但是如果别人需要的话,东西可以放地上,给需要的人腾地方 。

§ 女大学生(高年级,回族):这是基本的道德。

§ 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大力提倡,尤其在中,与和谐社会及“八荣八耻”很吻合。

§ 年轻男士:有时会让,让座可以使气氛活跃,但是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绝对不让,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

调查结果

№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 大一女生:有时会闯,但有时宁可多等一会,觉得闯红灯挺不安全的,容易引起车祸。

§ 超市售货员:没警察,车很少,觉得一切都很安全时会闯。

§ 超市清洁人员:从未闯过,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情。

§ 女大学生:如果自己一个人的话就不闯,但和别人在一起走时会闯。

§ 老人:违法的事情,怎么能闯红灯呢?

调查结果

§ 中年男士:没那习惯,不会闯的。闯红灯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认的行为。

§ 年轻男士:社会上闯红灯的人多了,大家都闯就跟着闯呗。

调查结果

№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 大一女生:不会主动吃,但如果别人点了也不会拒绝,个人吃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法律也不健全。

§ 超市售货员(回族):基于民族风俗习惯及卫生方面考虑不会吃。

§ 超市清洁人员:不敢吃啊,也很不卫生。

§年轻女士:对肉类本身就不喜欢,对野生动物更没兴趣。

调查结果

§ 女大学生(回族):从民族风俗习惯考虑不会吃。

§ 老人:以前自家养的吃,因为没法律管嘛,现在不吃了。

§ 中年男士:以前别人给的吃,但以后不吃了。

§ 年轻男士:当然吃了,多新鲜啊!咱这经济条件允许,不考虑别的。

备注:即使不吃,处于环保的考虑也较少。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麦小芳、李小萍同学负责

№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0%

100%

b.没有

a.有

原因分析

§ 这是基本常识;

§ 别人享有隐私的权利,况且自己也不愿意别人站在“一米线”内;

§ 这是最起码的道德;

§ 不想打扰别人;

§ 避免惹麻烦;

§ 这是规定,必须遵守;

§ 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的话,就会出现混乱。

调查结果

№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 完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33.3%

66.7%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有:

§ 为了保护环境;

§ 害怕影响自己的形象;

§ 旅游地点的地面太干净,

不好意思扔;

§ 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 基本常识。

★不会的原因:

§ 没有地方扔啊,提着又不方便;

§ 指定地点太远了,拎着垃圾太累。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50%

50%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

§ 老人需要帮助;

§ 出于同情心;

§ 如果别人不去,自己才会去;

§ 这是社会公德啊。

★不会的原因:

§ 怕被敲诈;

§ 赶时间

§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帮;

§ 害怕惹麻烦。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祁美玲、李雪娇同学负责

№ 答应一件事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26.7%

73.3%

b.有时不能

a.通常能

原因分析

★能的原因:

§ 从良心出发

§ 如果不守承诺给

对方印象不好

★不能的原因:

§ 客观条件变更

§ 当时答应时是勉强的,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及

№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调查结果

73.3%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离斑马线太远

§ 车辆比较少

§ 赶时间

§ 看见有人过,就跟着过

★否的原因

§ 不敢

§ 遵守交通规则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30.1%

63.3%

6.6%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 不会的原因

§ 不敢

§ 让警察制止

§ 怕别人不听,自己吃力不讨好

§ 管不着别人

§ 怕给自己惹麻烦

★有时会的原因

§ 若危害性大则去,否则不去

§ 若是儿童违反则去,否则不去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孙小辰、刘婷同学负责

№ 在超市购物时会把不想要的但已选的东西放回原处吗?

30%

20%

50%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 随处放感觉太乱,且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 不会的原因

§ 太麻烦

§ 没必要,会有人整理的

§ 没有理由

§ 太累了

★ 有时会的原因

§ 离的近就会放回

§ 想放回就放回,随自己

备注:大学生和中年男子大多数说会放回,中老年妇女都是说没必要,或有时会

调查结果

№ 在游乐场合踏过草坪吗?

70%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 没看到明显禁止令

§ 孩子想在上面玩

★ 否的原因

§ 草也是有生命的

§ 有人在看守,要罚钱的

调查结果

№ 在不允许喂动物食物时,在动物园里你向动物喂过食物吗?

60%

40%

0%

偶尔投

没投过

经常投

原因分析

★ 没投过的原因

§ 没去过动物园

§ 正准备投就被制止了

§ 不想喂

★ 偶尔投的原因

§ 那些挺可爱的,就想喂

§ 孩子想喂,自己也觉得挺好玩的

第5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但仅仅有15%的同学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捡起干净教室中的碎纸屑。20%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其余被调查的同学会考虑去捡,但不一定会付诸行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积极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浮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虑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第6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

组长:

个别访谈:

文献收集:

个人体会:

幻灯片制作:

报告整理: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第7篇 2023年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年4月7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调查问卷回收率79.5%,有效问卷167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1、你对国计民生的态度是

2、你曾主动去无偿献血吗?

3、你曾经利用手机或网络等媒介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吗?

调查发现,对于国计民生的态度,有57%的同学表示偶尔看一下,只了解周围人谈论的事情;40%的同学表示很关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无关的不关心。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去关心社会问题,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大多都是从别人不经意的谈论中,获得信息的,也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关心。当我们调查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时,我们了解到有36%的同学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学没有献过血;31%的同学无偿献过血。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愿意去无偿献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学却不敢去献血,因为担心卫生条件,害怕自己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认为跟负面宣传有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报道,大多是会因此而感染病毒。我们的社会、政府应该积极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作一些正面的宣传与引导,消除人们心中的障碍,建立人们对社会的信赖。随着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活动也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等,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在网络中的道德作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有81.25%的男生从来没有在网络上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从来没有做过,11.25%的男生曾经有过这种行为,但现在不再有,仅1%的女生有过这种行为,7.5%的男生一直都有这种行为,6%的女生一直都有这种行为。 结果显示,在网络上接触不良信息并传播不良信息的人群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网络,养成自律精神。

三、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项内容,我们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对待环保问题的态度,进行研究的。

1、你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是

2、如果在举行一些环保活动,你会积极参与吗?

在调查大学生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时,有70.5%的同学表示有意识,尽量少用;6.5%的同学表示坚决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有一定得环保意识,在能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女生的环保意识要强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女生比较细心,比较关注细节,更注重环保。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异造成的。同样在调查大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中,我们发现女生的积极性也要高于男生。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长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二>;大多数大学生能自觉遵守公德但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三>;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在维护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维护公德。对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1、大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2、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而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3、从众心理普遍存在;4、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中的暴力游戏等;5、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6、社会陋习依然存在。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我们有如下建议:1、首先是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公德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攻起,带头践行公德规范;2、其次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园,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不要将一些自私利己、时时提防他人的错误思想教给孩子;作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加强公德教育的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从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3、最后政府应该要为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在路边乞讨的人们能够获得救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人们在更完全、更清洁的医疗环境中得到治疗。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进一步加强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只有人们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提高,社会风气才会逐渐变好。

第8篇 社会公德遵守调查报告

摘 要: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公德现状调查及分析

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

在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 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 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积极正面的回答。以及 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 高达88.7%的同学一定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 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 ,87.6%的同学都选择了 如实回答 ;被问及 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 ;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

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 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通过六级考试,你会如何? 时,仅有17.5%的同学选择 立即举报 ,33.0%的同学选择 装作不知道 还有49.5%的同学选择了 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 。还有在被问及 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 时,仅有10.3%的同学选择了 奋不顾身去抓小偷 。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 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 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 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 仅有37.1%的同学回答 一定不会 ,4.1%的同学回答 一定会 ,而58.8%的同学回答 没有车辆通过就会 。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原因研讨

当代大学生本应该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但却依然表现出与实际知识水平不相称的道德水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不禁使我想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社会的多元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有向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是对广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大学生产生了侵蚀和动摇。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生活中,大量的负面信息 一切向钱看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预设。

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大都抱着 学而优则仕 的封建思想,寄希望于孩子能通过上大学,找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没有家长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工具,缺乏道德养成的机会。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造成大学生思想的不够成熟,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马卡连柯曾说过: 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多的溺爱虽然是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学校本应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可是当今中国的高校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质教育。如清华投毒案、马加爵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虽然不是主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让人痛心疾首。但在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既要认真对待,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放平心态,客观地看待事实。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积极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社会公德教育在大学生中断档

应在大学课堂中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使同学们首先在校园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协助宿舍管理员共同清理宿舍楼,杜绝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等不雅行为;然后再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帮助环卫工人。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达到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

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悖的情况。这种现象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如,面对暴力行为,学校教育要求学生要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而家庭教育则要求孩子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大学生怎样做,都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得到社会各层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公德思想,也要对广大家长们输入正确的理念,带动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优化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滑坡,与当下社会存在着大量不正之风有密切的关系。腐败现象,网络上抨击社会的言论,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和八卦新闻,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作为媒体人和娱乐人,应该树立先进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多多弘扬先进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传负面消息,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将社会风气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

健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扶正压邪

对于那些严重践踏社会公德的同学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机制,起到 杀一儆百 的作用。打击校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帮助、教育同学为目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律能力。对社会公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更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

第9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 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 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 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 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第10篇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题目: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11篇 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一)

内容摘要: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个人素质,而且对保持社会的健康和稳定都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社会公德对社会、对民族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我把'市民社会公德现状'作为假期实践课题,希望通过调查,改变破坏社会公德建设的行为、现象,引起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德 社会 市民 素质

一。 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大连市长海县,近几年来由于旅游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经济变得繁荣,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文化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需要快速的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现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社会公德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德呢?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会被社会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其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世界各民族的竞争已经从军事、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所以民族文化中的公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民族性格中的修养、素质,足以彰显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所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人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公民道德素质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只有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市长海县民风相对来说是比较淳朴的,在经济还为完全对外开放之前,这里的人们的素质水平比较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海县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开口,而且在节假日期间外来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可喜与于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路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多,酒驾案例攀升,污水乱排放导致河流污染,打架闹事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社会存在上述问题,我想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当前社会现状,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围绕长海县人民社会公德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共同创建和谐美丽的新长海。

二。 调研目的

公德的培养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指出国民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国家也提出了'八荣八耻',明确区分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和高尚的社会公德行为。公德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公德的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社会公德建设好。

如今大连市长海县已经被当作旅游胜地重点建设,我们海岛人民就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美丽新长海,从而使外来旅游者感受到我们的淳朴民风,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长海县观光旅游,为长海县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因此,我利用暑假长达40天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裕,我会充分利用时间,拓宽调查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准确的资料,以此来确保调查结果的精准。

三。调研范围和对象

(一)调研范围

我把长海县的大长山岛镇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并且侧重对人口密集的社区进行调查。当然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重点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我把调查对象归纳为上班族、学生以及老年居民。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更好的梳理调查现象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并解决问题。

四。 调研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此次调研,我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抽样调查法与问卷法相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这次市民社会公德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分配。计划所调查的样本数为100,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老年居民,学生,上班族)进行分层抽样。其次对样本进行布点,以社区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塔山社区、东山社区、中山社区等,主要采用街头拦截式方法进行问卷发放,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为接受调查者赠送小礼物(一支笔)。

在调查中期,采取观察法对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观察,以此获得作直观的资料;分别从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中选取一人作为访谈对象,获得大量意见观点。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剔除空白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

2.分组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分别归入适当的类,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预先分组分类。

3.统计分析

对于分组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分析。

五。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

(一) 经费预算:交通费用50元,问卷印刷费20元,礼物费用100元。

(二) 进度安排:7月20日至22日查阅资料,设置问卷;7月23日至26日发放问卷并回收;7月27日至31日对问卷惊醒整理分类、统计分析。8月1日至8月10日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六。 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长海县地区人民社会公德现状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有75%的市民认为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这种办法是最有效的,而只有13%的市民认为要加强管理监督队伍来维护社会公德问题。(注:蓝色部分为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红色部分为加强管理监督队伍;黄色部分为加强教育宣传;青色部分为其他观点)。

第12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1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2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1日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人: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小明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小刘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小李执笔,小嘿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和定稿。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大学生遵循社会公德对自身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20xx年11月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调查对象为大一学生,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问卷对100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男生女生各占50%。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小组成员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吴佳慧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刘敏杰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梁瑞霞执笔,李茜茜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定稿。

讲文明礼貌:难付诸行动

在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人员中81%的大学生能做到尊敬师长,尤其是女生, 92%的女生都表示遇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被调查者会主动让座56%的同学会视情况而定,尤其是男生,占42%的男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大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知程度还算高,但要付诸行动却有些困难。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语也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神州大地上,让世界人民领略“礼仪之邦”的魅力。

爱护公物:有待提高

在爱护公物方面,约52%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态度仍不坚定,是否爱护公物还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在对“课桌文化”的看法上,48%的同学认为那无所谓。只有29%的同学坚决反对“课桌文化”。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爱护电话亭和指示灯的,56%的同学即使情绪不好也绝对不会通过砸电话亭,踢安全指示灯来发泄。但是在爱护图书馆的书籍方面存在极大问题,竟然多至64%的同学存在不爱惜书的行为,比如污损、丢失、 折叠书籍,甚至还存在撕页,不归还现象。

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爱护公物方面,女生比男生做得要好,66%的女生非常爱惜公物并且认为应当维护好公共设施,而男生在这方面还有些逊色。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当从我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每一个国民携起手来共同珍惜和爱护社会公共财产,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环境:意识较强

保护环境方面,有89%的大学生认为在公共场作乱涂鸦是不好的,是在破坏环境,而其中女生占94%,男生占84%,而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更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好,能展现自我风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在这方面,女生的社会公德一是要高于男生。对于随手乱扔垃圾这一问题,有90%的大学生选择我不会样做,但是却只有5%的人会选择把它捡起来。这说明在这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但是在爱护草坪方面有53%的人会踩上去,认为自己玩耍时最重要的,小草被踩一下无所谓。有7%的人会视自己心情而定,而只有10%的人不会踩上去。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而我们——大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个重担,保护环境,就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

遵纪守法:情况可观

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例如: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一题中,68%的同学认为应该严惩,其中女生60%,男生76%。认为考试作弊是小错误教训一下就行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3%,其中女生24%,男生22%。仅有9%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很正常,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0%。从上述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应该严惩,但仍有1/3的同学存在投机取巧,世故圆滑的意识,应当引起关注。当问到见到贵重物品是否交公时,81%的同学认为该主动交公,其中82%的男生,80%的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除此以外,有10%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交。总体而言,在遵纪守法方面,男女学生都有较高的意识,但还存在部分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需要在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及纪律意识。

助人为乐:总体乐观

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在学校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中,被调查的大学生有62%的同学选择“经常参加”,有26%的同学选择“偶尔参加”,只有12%的同学选择“从不参加”。但面对乞讨人群时,有37%的同学选择“同情并给与帮助”,54%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9%的同学选择“鄙视,觉得肯定是个骗子”。这说明大学生总体上来说还是富有爱心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更应当乐于助人,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分析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情况乐观,积极向上,而且女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稍强,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强。

比如在公交车上面对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大学生会主动让座,大部分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在爱护公物方面,面对校园内的课桌文化还有很多同学并不表示强烈反对,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方便自己记东西。图书馆的状况更是糟糕,书籍被破坏的程度很大,大部分同学只是方便自己阅读,随便折叠书本。在保护坏境方面,大学生的意识还是较强,绝大部分同学反在公共场合乱涂鸦,大部分同学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随意践踏草坪。很可观的是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遵纪守法意识,都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都认为要严惩考试作弊行为。对乐于助人方面也有半数的同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上述行为虽然不能在总体上影响学生,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大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势在必行。

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失范德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造成道德观念淡薄,甚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且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容易忽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家庭方面,父母不拘小节,自身不太注重社会公德,没有起到榜样作用,造成大学生从小养成不良习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在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无视社会公德,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给大学生在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造成冲击。

我们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本身的因素是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误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的观念。如: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多阅读有关美德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受外界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学校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而且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社会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要严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划进程,加快社会公德行为的舆论监督。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3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公共生活,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意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时间: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对象:大学生

形式: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 ;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积极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浮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等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虑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第13篇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

“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完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假如在马路上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在答应一件事情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在超市购物后,您会把后来发现不需要的东西随手放下吗?

您曾经在公园等游乐场所踩踏草坪吗?

在有标识“禁止想动物投递食物”的情况下,您仍会向动物投食吗?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坐公车时,您会按规定从前门上后门下吗?

您家的垃圾分类处理吗?

您对于在名胜古迹等场所乱涂乱画的现象反感吗?

上公车时,您会排队等候还是一拥而上?

调查结果

№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以下三个问题由张毅、张瑜同学负责:

§ 大一女学生:一般别人会很感激,感觉社会很温暖,但个别人会觉得别人对他有看法,给人让座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成人的让座行为。

§ 超市售货员(中年女性,回族):自己家里也有老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出门在外,大家都会遇到困难,理应互相帮助。

§ 超市清洁人员(中年女性):只是觉得别人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调查结果

§ 年轻女士:虽然有时东西特别多,但是如果别人需要的话,东西可以放地上,给需要的人腾地方 。

§ 女大学生(高年级,回族):这是基本的道德。

§ 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大力提倡,尤其在青年人中,与和谐社会及“八荣八耻”很吻合。

§ 年轻男士:有时会让,让座可以使气氛活跃,但是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绝对不让,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

调查结果

№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 大一女生:有时会闯,但有时宁可多等一会,觉得闯红灯挺不安全的,容易引起车祸。

§ 超市售货员:没警察,车很少,觉得一切都很安全时会闯。

§ 超市清洁人员:从未闯过,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情。

§ 女大学生:如果自己一个人的话就不闯,但和别人在一起走时会闯。

§ 老人:违法的事情,怎么能闯红灯呢?

调查结果

§ 中年男士:没那习惯,不会闯的。闯红灯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认的行为。

§ 年轻男士:社会上闯红灯的人多了,大家都闯就跟着闯呗。

调查结果

№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 大一女生:不会主动吃,但如果别人点了也不会拒绝,个人吃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法律也不健全。

§ 超市售货员(回族):基于民族风俗习惯及卫生方面考虑不会吃。

§ 超市清洁人员:不敢吃啊,也很不卫生。

§年轻女士:对肉类本身就不喜欢,对野生动物更没兴趣。

调查结果

§ 女大学生(回族):从民族风俗习惯考虑不会吃。

§ 老人:以前自家养的吃,因为没法律管嘛,现在不吃了。

§ 中年男士:以前别人给的吃,但以后不吃了。

§ 年轻男士:当然吃了,多新鲜啊!咱这经济条件允许,不考虑别的。

备注:即使不吃,处于环保的考虑也较少。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麦小芳、李小萍同学负责:

№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0%

100%

b.没有

a.有

原因分析

§ 这是基本常识;

§ 别人享有隐私的权利,况且自己也不愿意别人站在“一米线”内;

§ 这是最起码的道德;

§ 不想打扰别人;

§ 避免惹麻烦;

§ 这是规定,必须遵守;

§ 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的话,就会出现混乱。

调查结果

№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 完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33.3%

66.7%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有:

§ 为了保护环境;

§ 害怕影响自己的形象;

§ 旅游地点的地面太干净,

不好意思扔;

§ 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 基本常识。

★不会的原因:

§ 没有地方扔啊,提着又不方便;

§ 指定地点太远了,拎着垃圾太累。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50%

50%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

§ 老人需要帮助;

§ 出于同情心;

§ 如果别人不去,自己才会去;

§ 这是社会公德啊。

★不会的原因:

§ 怕被敲诈;

§ 赶时间

§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帮;

§ 害怕惹麻烦。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祁美玲、李雪娇同学负责:

№ 答应一件事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26.7%

73.3%

b.有时不能

a.通常能

原因分析

★能的原因:

§ 从良心出发

§ 如果不守承诺给

对方印象不好

★不能的原因:

§ 客观条件变更

§ 当时答应时是勉强的,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及

№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调查结果

73.3%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离斑马线太远

§ 车辆比较少

§ 赶时间

§ 看见有人过,就跟着过

★否的原因

§ 不敢

§ 遵守交通规则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30.1%

63.3%

6.6%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 不会的原因

§ 不敢

§ 让警察制止

§ 怕别人不听,自己吃力不讨好

§ 管不着别人

§ 怕给自己惹麻烦

★有时会的原因

§ 若危害性大则去,否则不去

§ 若是儿童违反则去,否则不去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孙小辰、刘婷同学负责:

№ 在超市购物时会把不想要的但已选的东西放回原处吗?

30%

20%

50%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 随处放感觉太乱,且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 不会的原因

§ 太麻烦

§ 没必要,会有人整理的

§ 没有理由

§ 太累了

★ 有时会的原因

§ 离的近就会放回

§ 想放回就放回,随自己

备注:大学生和中年男子大多数说会放回,中老年妇女都是说没必要,或有时会

调查结果

№ 在游乐场合踏过草坪吗?

70%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 没看到明显禁止令

§ 孩子想在上面玩

★ 否的原因

§ 草也是有生命的

§ 有人在看守,要罚钱的

调查结果

№ 在不允许喂动物食物时,在动物园里你向动物喂过食物吗?

60%

40%

0%

偶尔投

没投过

经常投

原因分析

★ 没投过的原因

§ 没去过动物园

§ 正准备投就被制止了

§ 不想喂

★ 偶尔投的原因

§ 那些挺可爱的,就想喂

§ 孩子想喂,自己也觉得挺好玩的

第14篇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这里,希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起遵守社会公德。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了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课后,为了初步了解公民的道德素质变化,我们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同学以及部分校外人员。

调查分为两步进行: ①、 制作一份 社会公德调查问卷 ,由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和资料; ②、 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定成调查报告。

注: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总共制作了100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状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会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下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加突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公民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第二题中在没看见垃圾桶的情况下,我们调查的人中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会拿在手里一会,等在实在看不见垃圾桶了就扔。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中还是有意识,认为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第六题在吐痰这个人人都有的行为上,有62%的人会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见到沟渠或花坛再吐,3%的人会吞回去(虽然吞回去很不卫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从不吐痰)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在这个调查问题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不随地吐痰的意识的,这说明人们这方面的素质还是有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欧,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遵纪守法:在我们的问卷中,11,,12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情况才判断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应该相对较高,必须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 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 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内容,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择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过结果表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 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文明礼貌:在我们的问卷中,第8、9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首先从第八题看,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

的感受,会遵守正确的社会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会不顾他人感受,在这个问题上说明有些人还没有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有些场合,手机铃声会影响别人。而从第九题分析来看,绝大多数认识很自觉地注意到了不影响他人,这部分人占了68%;同时也有17%的人选择c选项,不对其进行处理,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担心错过重要的事情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工作报告。虽然这两个问题并不能反应出很大的问题,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相信人们都还是很有道德素质的,大家也应将这种没得发扬下去。

四、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

虽然有朱卫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符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卖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争取改进完善!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

摘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目的及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调查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7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20%左右的表现为良好;仅有不到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排队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在马路上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结合问卷及调查结果,我们作如下分析: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如“4、您打着伞在马路上走,看见有人冒雨前进,您会怎么做?a主动共伞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伞c看对方是否要求d视而不见”有82%的同学选择了“a主动共伞”;7%的同学选择了“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伞”;有5%的同学选择了“c看对方是否要求”;另外6%的同学选择“d视而不见”。可见我们的大学生在助人为乐方面还是很积极的!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文明礼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3、珍惜、爱护公共设施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数据,如对于“5、作为大学生,您是如何对待教学设施的?a很爱护、且主动保护b自己不破坏就好c随心所欲”的问题,有7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a很爱护、且主动保护”;20%左右的同学选择了“b自己不破坏就好”;且只有不到4%的同学选择“c随心所欲”。通过调查和小组成员平时的观察发现,大学生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也比较好。

4、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如:“8、外卖打包时,您会因保护环境而要求少打吗?a不会b会c想过,但很少做”有75%以上的同学选择了“b会”;有2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c想过,但很少做”;仅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的是“a不会”。如此表明我们大学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很爱护的。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正如我们的调查,大家对于“在公共场所插队行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会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会在心里抱怨,仅有5%左右的同学会在心里谩骂和15%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又如,对于“在公共场合搂抱等不得体行为”仅有30%左右的同学表示反对。由此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在遵纪守法着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对自己的纪律要求比较低;在遵纪守法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其他一些问题了解到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有待我们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案。

对于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心理机制不够完善,知行不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方法:

第一、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树立具体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应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环境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意识。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

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强调的'修身为本'。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公德并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径。'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说的是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快乐。然而,正是这通俗的四个字,道出了履行社会公德过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谓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

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与社会公德有关的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学生道德楷模,让莘莘学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总结:

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15篇 社会公德方面的调查报告

所谓的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下面是挑选较好的关于社会公德方面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 调查背景

社会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需要快速的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现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社会公德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二. 调研目的

公德的培养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指出国民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国家也提出了“八荣八耻”,明确区分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和高尚的社会公德行为。公德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公德的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社会公德建设好。

如今大连市长海县已经被当作旅游胜地重点建设,我们海岛人民就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美丽新长海,从而使外来旅游者感受到我们的淳朴民风,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长海县观光旅游,为长海县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因此,我利用暑假长达40天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裕,我会充分利用时间,拓宽调查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准确的资料,以此来确保调查结果的精准。

三.调研范围和对象

(一)调研范围

我把长海县的大长山岛镇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并且侧重对人口密集的社区进行调查。当然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重点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我把调查对象归纳为上班族、学生以及老年居民。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更好的梳理调查现象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并解决问题。

四. 调研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此次调研,我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抽样调查法与问卷法相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这次市民社会公德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分配。计划所调查的样本数为100,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老年居民,学生,上班族)进行分层抽样。其次对样本进行布点,以社区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塔山社区、东山社区、中山社区等,主要采用街头拦截式方法进行问卷发放,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为接受调查者赠送小礼物(一支笔)。

在调查中期,采取观察法对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观察,以此获得作直观的资料;分别从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中选取一人作为访谈对象,获得大量意见观点。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剔除空白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

2.分组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分别归入适当的类,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预先分组分类。

3.统计分析

对于分组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分析。

五.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

(一) 经费预算:交通费用50元,问卷印刷费20元,礼物费用100元。

(二) 进度安排:7月20日至22日查阅资料,设置问卷;7月23日至26日发放问卷并回收;7月27日至31日对问卷惊醒整理分类、统计分析。8月1日至8月10日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六. 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长海县地区人民社会公德现状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有75%的市民认为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这种办法是最有效的,而只有13%的市民认为要加强管理监督队伍来维护社会公德问题。(注:蓝色部分为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红色部分为加强管理监督队伍;黄色部分为加强教育宣传;青色部分为其他观点)。

(二)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差。

人们自身社会意识的薄弱引发了一系列违法的行为。下图充分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其中公德意识波若占整体被访者的31%,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很大比例,分别是18%,29%,22%。可以发现个人公德意识直接影响社会的文明。

13423于淼——实习总结、社会调查报告

(三)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违反社会公德现象严重的是:不遵守公共秩序。

不遵守公共秩序包括不文明乘车,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等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主要现象是不遵守公共秩序,这一项占32.1%;不遵守规章制度占22.3%;不遵守礼仪规范占21.3%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占24.4%。

七. 结论

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纳为忠、孝、仁、义、礼。智、信,这种公德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孕育延伸,如今他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公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树立高尚的公德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便会少了那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权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真的发展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啊,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们才会真正地幸福起来。

但是生活中仍然时时可见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例如,公共设施被破坏,拦路抢劫时路人却视而不见,酒驾导致无辜路人丧生,旅游景点建筑上被乱写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面对这一切,我们热切呼唤良好社会公德的回归和重建。

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给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个新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承担起公民义务和责任,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首先塑造自己的个人品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讲公德树新风的新风尚。当然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我相信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公德一定会重新绽放光彩。

1/212下一页尾页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15篇)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篇调查人:地铺三小502班章诺溪调查指导:家长调查对象:社区,行人,校园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目的: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乱占道、乱搭建、乱开垦、乱挖、乱扔、乱焚烧。四抛六乱,一团乱麻。这些,在明亮整洁的城市里看上去格外扎眼。针对这一现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社会公德范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89人关注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 ...[更多]

  •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5篇)
  •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5篇)88人关注

    关于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形式:问卷调查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 ...[更多]

  •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3篇)
  •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3篇)84人关注

    社会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 ...[更多]

  •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8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8篇)81人关注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 ...[更多]

  •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
  •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75人关注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1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 ...[更多]

  •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篇)
  •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篇)72人关注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 ...[更多]

  • 社会公德状况报告(4篇)
  • 社会公德状况报告(4篇)71人关注

    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组员及分工:组长: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幻灯片制作:报告整理: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 ...[更多]

  •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15篇)
  •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15篇)68人关注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如下是给大家整 ...[更多]

社会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