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社会报告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2-09-30 14:06:01 查看人数:88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第1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2篇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这里,希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起遵守社会公德。

第3篇 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

摘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目的及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调查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7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20%左右的表现为良好;仅有不到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排队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在马路上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结合问卷及调查结果,我们作如下分析: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如“4、您打着伞在马路上走,看见有人冒雨前进,您会怎么做?a主动共伞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伞c看对方是否要求d视而不见”有82%的同学选择了“a主动共伞”;7%的同学选择了“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伞”;有5%的同学选择了“c看对方是否要求”;另外6%的同学选择“d视而不见”。可见我们的大学生在助人为乐方面还是很积极的!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文明礼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3、珍惜、爱护公共设施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数据,如对于“5、作为大学生,您是如何对待教学设施的?a很爱护、且主动保护b自己不破坏就好c随心所欲”的问题,有7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a很爱护、且主动保护”;20%左右的同学选择了“b自己不破坏就好”;且只有不到4%的同学选择“c随心所欲”。通过调查和小组成员平时的观察发现,大学生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也比较好。

4、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如:“8、外卖打包时,您会因保护环境而要求少打吗?a不会b会c想过,但很少做”有75%以上的同学选择了“b会”;有2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c想过,但很少做”;仅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的是“a不会”。如此表明我们大学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很爱护的。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正如我们的调查,大家对于“在公共场所插队行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会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会在心里抱怨,仅有5%左右的同学会在心里谩骂和15%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又如,对于“在公共场合搂抱等不得体行为”仅有30%左右的同学表示反对。由此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在遵纪守法着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对自己的纪律要求比较低;在遵纪守法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其他一些问题了解到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有待我们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案。

对于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心理机制不够完善,知行不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方法:

第一、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树立具体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应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环境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意识。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

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强调的'修身为本'。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公德并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径。'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说的是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快乐。然而,正是这通俗的四个字,道出了履行社会公德过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谓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

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与社会公德有关的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学生道德楷模,让莘莘学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总结:

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4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1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2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1日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人: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小明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小刘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小李执笔,小嘿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和定稿。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大学生遵循社会公德对自身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20xx年11月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调查对象为大一学生,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问卷对100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男生女生各占50%。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小组成员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吴佳慧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刘敏杰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梁瑞霞执笔,李茜茜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定稿。

讲文明礼貌:难付诸行动

在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人员中81%的大学生能做到尊敬师长,尤其是女生, 92%的女生都表示遇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被调查者会主动让座56%的同学会视情况而定,尤其是男生,占42%的男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大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知程度还算高,但要付诸行动却有些困难。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语也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神州大地上,让世界人民领略“礼仪之邦”的魅力。

爱护公物:有待提高

在爱护公物方面,约52%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态度仍不坚定,是否爱护公物还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在对“课桌文化”的看法上,48%的同学认为那无所谓。只有29%的同学坚决反对“课桌文化”。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爱护电话亭和指示灯的,56%的同学即使情绪不好也绝对不会通过砸电话亭,踢安全指示灯来发泄。但是在爱护图书馆的书籍方面存在极大问题,竟然多至64%的同学存在不爱惜书的行为,比如污损、丢失、 折叠书籍,甚至还存在撕页,不归还现象。

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爱护公物方面,女生比男生做得要好,66%的女生非常爱惜公物并且认为应当维护好公共设施,而男生在这方面还有些逊色。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当从我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每一个国民携起手来共同珍惜和爱护社会公共财产,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环境:意识较强

保护环境方面,有89%的大学生认为在公共场作乱涂鸦是不好的,是在破坏环境,而其中女生占94%,男生占84%,而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更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好,能展现自我风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在这方面,女生的社会公德一是要高于男生。对于随手乱扔垃圾这一问题,有90%的大学生选择我不会样做,但是却只有5%的人会选择把它捡起来。这说明在这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但是在爱护草坪方面有53%的人会踩上去,认为自己玩耍时最重要的,小草被踩一下无所谓。有7%的人会视自己心情而定,而只有10%的人不会踩上去。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而我们——大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个重担,保护环境,就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

遵纪守法:情况可观

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例如: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一题中,68%的同学认为应该严惩,其中女生60%,男生76%。认为考试作弊是小错误教训一下就行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3%,其中女生24%,男生22%。仅有9%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很正常,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0%。从上述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应该严惩,但仍有1/3的同学存在投机取巧,世故圆滑的意识,应当引起关注。当问到见到贵重物品是否交公时,81%的同学认为该主动交公,其中82%的男生,80%的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除此以外,有10%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交。总体而言,在遵纪守法方面,男女学生都有较高的意识,但还存在部分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需要在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及纪律意识。

助人为乐:总体乐观

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在学校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中,被调查的大学生有62%的同学选择“经常参加”,有26%的同学选择“偶尔参加”,只有12%的同学选择“从不参加”。但面对乞讨人群时,有37%的同学选择“同情并给与帮助”,54%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9%的同学选择“鄙视,觉得肯定是个骗子”。这说明大学生总体上来说还是富有爱心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更应当乐于助人,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分析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情况乐观,积极向上,而且女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稍强,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强。

比如在公交车上面对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大学生会主动让座,大部分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在爱护公物方面,面对校园内的课桌文化还有很多同学并不表示强烈反对,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方便自己记东西。图书馆的状况更是糟糕,书籍被破坏的程度很大,大部分同学只是方便自己阅读,随便折叠书本。在保护坏境方面,大学生的意识还是较强,绝大部分同学反在公共场合乱涂鸦,大部分同学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随意践踏草坪。很可观的是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遵纪守法意识,都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都认为要严惩考试作弊行为。对乐于助人方面也有半数的同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上述行为虽然不能在总体上影响学生,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大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势在必行。

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失范德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造成道德观念淡薄,甚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且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容易忽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家庭方面,父母不拘小节,自身不太注重社会公德,没有起到榜样作用,造成大学生从小养成不良习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在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无视社会公德,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给大学生在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造成冲击。

我们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本身的因素是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误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的观念。如: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多阅读有关美德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受外界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学校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而且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社会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要严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划进程,加快社会公德行为的舆论监督。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3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公共生活,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意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时间: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对象:大学生

形式: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 ;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积极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浮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等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虑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第5篇 我校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校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这里,希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起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形式:问卷调查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公德的调查范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89人关注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 ...[更多]

  •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5篇)
  • 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5篇)88人关注

    关于校园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形式:问卷调查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 ...[更多]

  •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
  •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8篇)75人关注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1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 ...[更多]

社会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