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
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xx年12月——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 邓小庆 刘书华 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 何江顺 邓 勇
成员:龚照华 杨 培 石 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世群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邓 勇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邓 勇 组员:黄银华 谢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组:组长:龚照华 组员:黄 芳 程舒燕 张红艳 凌文泉 黄志伟
第三研究组:组长:杨 培 组员:赵 放 王纪蓉 古远鹏 雷 波
第四研究组:组长:石 敏 组员:张胜男 黄 智
档案整理:邓 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第2篇】《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受我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我对医学怀有浓厚的兴趣。最近,我从一些书籍上了解到hp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因子。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更多关于hp的情况。
1.背景
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发现胃内存在一种螺旋状微生物,由于长期未能分离而未受到重视。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人的胃活检标本上发现了弯曲状菌,名称几经演变,在 1987年命名为 helicobacter pylori(hp),国内 1991年译为幽门螺杆菌。自从 hp被分离出来后,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此有关,更有研究证实胃癌也与hp有一定关系。因此,各国在hp的检查、治疗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994年hp被wto国际癌病研究机构确定为口类致癌原。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找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hp的感染。经过转化,变成现在的题目——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
2. 价值
有资料表明, hp是通过口一口或粪一口途径传播。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工作环境中人口相对稠密,为 hp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工作在不同条件下的人群,比如工作、生活条件较好及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的hp感染率是否存在不同,研究资料甚少。假如工作、生活环境确实影响hp的感染率,那么,就会给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同类课题的研究
经查阅表明,对不同经济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环境hp感染率的调查资料甚少。已有人调查过不同经济水平及同种职业(临床医师和非临床医师)hp感染率的不同,这些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4.研究的可行性
(1)科学性。严格挑选研究对象,仪器精密(采用13c-ubt呼气检测),检测手段先进,研究组有可比性。
(2)实效性。有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hp的感染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尤其在儿童中,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递增。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属高感染国家,因此研究预防hp的感染就显得更为重要。
(3)创新性。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人进行过不同工作、生活环境下hp感染率的对比,我的课题可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第3篇】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第4篇】环境设计的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按照所查阅的相关文献的设计资料,文献综述如下: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愉悦港湾居住区坐落在宁河县政府芦台镇主要干道光明路东侧。规划建筑形态有四层半、五层半住宅、联排别墅、单体别墅,建筑风格极富现代气息,迎合现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心理。住宅小区绿化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让人感到是生活在绿色的大自然中,使人们感到拥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家。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表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表现居住区自保存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在此次小区设计过程中,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还可再改造、提高。住区的功能区按照人的需要,合理办法,改善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彼此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本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彼此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按照各居住组团的不但要有科学的小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办法来提高小区的彼此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而交杂,提高不但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便利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安定为原则进行办法等)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对所规划的居住区内部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进行现场勘察。
(2)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理清现住居民对本小区现状的意见,归类居民的文化涵养及年龄层次。
(3)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4)制定设计方案,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规划设计。
(5)初步设计规划草图。
(6)更深一层完善草图。
(7)毕设完成。
三、工作进度按照实际绘制局部效果图草图。
20xx年3月27-30日绘制平面图。
20xx年4月01-20日将已绘制的平面图及功能分区图给老师批改。
20xx年4月20-25日最后确定功能分区及效果图小样。
20xx年4月25-30日再次实地考察分析并绘制道路系统平面图。
20xx年4月31-5月16日 确定最终详细方案,认真遵循老师所给的意见绘制修改方案。
20xx年5月16-30日制作电子版的毕设,加上详细合理的设计说明。设计完成,准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项, 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根据标准执行。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33(4):15-18.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9-62.
[3] 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及其生态史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54(2):120-122.
[4] 俞孔坚.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3(3):68-71.
【第5篇】关于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小编以《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开题报告为例,为大家介绍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
论文题目: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受我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我对医学怀有浓厚的兴趣。最近,我从一些书籍上了解到hp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因子。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更多关于hp的情况。
1.背景
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发现胃内存在一种螺旋状微生物,由于长期未能分离而未受到重视。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人的胃活检标本上发现了弯曲状菌,名称几经演变,在 1987年命名为 helicobacter pylori(hp),国内 1991年译为幽门螺杆菌。自从 hp被分离出来后,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此有关,更有研究证实胃癌也与hp有一定关系。因此,各国在hp的检查、治疗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994年hp被wto国际癌病研究机构确定为口类致癌原。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找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hp的感染。经过转化,变成现在的题目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
2. 价值
有资料表明, hp是通过口一口或粪一口途径传播。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工作环境中人口相对稠密,为 hp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工作在不同条件下的人群,比如工作、生活条件较好及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的hp感染率是否存在不同,研究资料甚少。假如工作、生活环境确实影响hp的感染率,那么,就会给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同类课题的研究
经查阅表明,对不同经济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环境hp感染率的调查资料甚少。已有人调查过不同经济水平及同种职业(临床医师和非临床医师)hp感染率的不同,这些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4.研究的可行性
(1)科学性。严格挑选研究对象,仪器精密(采用13c-ubt呼气检测),检测手段先进,研究组有可比性。
(2)实效性。有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hp的感染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尤其在儿童中,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递增。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属高感染国家,因此研究预防hp的感染就显得更为重要。
(3)创新性。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人进行过不同工作、生活环境下hp感染率的对比,我的课题可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1.成员特长
我对医学及生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有较多的了解。做事严谨,经过适当培训能胜任精密实验仪器的操作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有逻辑思维能力,可进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2.资料及设备
试验在301医院进行,该院胃肠病研究室具有研究所需的高精密度的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irms),该室开展此项工作已有几千例病例的经验积累。
3.导师
301医院蔡昌豪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三)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从来医院作hp检查的病人中,排除经医生建设检查的病人,以填表问卷方式登记病人的工作性质、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分成两组,每组30个人。一组是经济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优越的(主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者);另一组是经济水平低,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差的(主要为简单体力劳动者)。
1.不同工作环境对 hp感染率的影响
(1)年龄:岁。
(2)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或大学以上。
(3)工作单位:公司或营销。
(4)经济收入:2000元以下、2000~5000元或5000)元以上。
(5)工作性质: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
(6)工作区人日流量:多或少。
(7)办公室条件;办公室或市场。
(8)家居环境:公寓、宿舍筒子接或平房。
(9)交通工具:私人轿车、公共交通或自行车。
(10)医疗条件:公费指定医院或自选医院。
(11)看医生的条件:有症状、定期健康检查。
(12)对自身健康:重视或无所谓。
2.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近两周未服用抗生素。
(3)近两周未用制酸药物。
(4)无胃部手术史。
(5)无精神障碍史,能配合完成调查。
3.研究方法
(1)确定入选对象后,填写研究知情表。
(2)按要求来医院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3)检测方法: 13c尿素酶呼气试验( 13c- ubt)法。
(4)步骤:检查日空腹,在检查室口服标准试餐,按统一标准采取标本。
4.试验计划
(2)实验结果整理分析l~2个月。
(3)撰写论文2个月。
5.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四)预期结果
(1)两组hp感染率可能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意见。
(2)完成论文报告。
(五)参考资料
《胃肠病学》、《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第6篇】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绍兴玉兰环艺花园方案设计
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绍兴玉兰环艺花园方案设计
2、项目规模
绍兴玉兰花园定位为柯桥乃至绍兴最高档的精装修高层,此项目户型为e户型,面积达213m2左右,位于距离杭州约40公里的绍兴县柯桥城市中心,距离绍兴市区约13公里,南临柯桥最大的景观湖瓜渚湖,西与城市行政中心、cbd区域相邻,东北面与柯桥两大居住组团之一柯东居住区相连。
3、业主要求
业主是三口之家,男业主王总是一位45岁的纺织业私营企业总经理。业主要求:将现代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打造古典韵味的事物,让改良后的古典主义风格体现出优雅舒适的生活态度。整体呈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精致优雅、内敛经典的不凡气质。并要解决结构上的一些缺点。
4、经济投入
主要部分装修投入水平预估2500元m2。
选题的依据
1、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1)选题自己的企业实践,选择较综合的实践项目,基本要求完成建筑面积125平米左右的家居装饰设计一套。
2)毕业设计在学校和企业至少两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3)学生须根据任务书安排,按时、高质量完成每阶段实习任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
4)完成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
2、实习公司的设计任务:
设计师绍兴私营企业老板的委托设计项目
3、本人的兴趣:
随着设计的发展,各种风格之间的融合逐渐加深,新古典主义的内涵已经便得十分宽泛。它不再是某一特定地域中具体流派的专有名称,而变成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在本国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后派生出传统文化的改良版本的统称。例如现在颇受欢迎的“新明式”家具,即属于中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范畴。就家居文化来说,新古典主义是指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且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因此,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物,它的精华古典主义,但并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一种化有形为无形的神似。
选题的意义
住宅为高层,考虑到基地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及高档住宅区的品质的定位,住宅选定为欧陆新古典主义风格。项目秉承欧陆风情的新古典注意,考究美学,整体呈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精致优雅、内敛经典的不凡气质,通过整体颜色风格、材料选择、装饰细节等方面的细心推敲,刻画出都市贵族般的装饰形态,低调奢华。
新古典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则将古典的繁杂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毕业设计研究步骤
1、资料收集和理论准备: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和设计案例,对本选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准备。
2、社会调查:进行业主、原始套型、差异性、市场流行材料及设备的调查。
3、理念提炼:项目秉承欧陆风情的新古典注意,考究美学,整体呈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精致优雅、内敛经典的不凡气质,通过整体颜色风格、材料选择、装饰细节等方面的细心推敲,刻画出都市贵族般的装饰形态,低调奢华。
4、初步设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5、设计交流和设计确认:就初步设计与建设方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和流,进行设计确认,不足之处按两方面的要求进行改进。
6、深入设计: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7、设计确认:与业主且和学校指导老师沟通,经过指导老师的指正更改,使得方案更加完美!
8、设计交付:交付于业主。
9、毕业设计文件制作:整个设计包括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两个部分,要有15张以上3 图的图纸量,并和设计说明一起装订成a3文本。
10、设计总结:这个设计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
11、设计答辩:提交答辩文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调研法,传统借鉴法,参考改进法,三维模型预演法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保证措施
1、时间保证:确保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并做到均衡分配时间,按时完成任务。
2、交流保证:按约定时间与建设方、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3、诚信保证:保证在约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设计,并没有抄袭现象。
4、物质保证:实习公司愿意提供设计的设备和物质条件进行毕业设计。
【第7篇】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
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 (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 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要任务。
仿生建筑在国内建筑类别里面是一个开发中的亮点,也是未来建筑的一个良好走势,将人与自然更完美、和谐的统一,是人的自然回归性的一种表现。而在建筑本身的结构方面来讲,仿生建筑正是吸取了自然界优势来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仿生的倾向在近几十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本课题是对办公空间的仿生性进行研究,办公是酿造文化、孵化成果的过程,孵化这一自然现象便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本课题将生物孵化器如蛋的形态进行小型建筑设计,并结合生物孵化的原理对建筑的生态设计进行研究。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选题从建筑仿生的综合性角度出发,围绕生物孵化的原理,尝试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从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肌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希望通过本题及今后对建筑仿生的研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绪论
1.概念
1.1 仿生建筑的定义
1.2 仿生建筑的表现形式及实现手法
1.2.1建筑的形式仿生
1.2.2建筑的功能仿生
1.3 仿生建筑存在的意义
2.仿生建筑的调研分析
2.1 国内实例分析
2.2 国外实例分析
2.3 分析结果
2.3.1 借鉴的地方
2.3.2 存在问题
一些作品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简单模仿某一形象的问题,这种做法背离了建筑仿生的意义,只是一种单纯追求新奇噱头的效果,既无创新的价值,也不能与周围生态环境取得协调。
3.空间形态仿生设计实践
3.1设计灵感来源
3.2设计方案
4.结论
建筑仿生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要应用仿生原理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建筑更贴近大自然更适合人类居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使用和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把降低能耗、美观实用、使材料和部件最大限度的发挥,把人性化设计列入的设计指标,使建筑向自然回归。建筑仿生学是新时代的一种潮流,今后也仍然会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第1周:进行实地和书面调研,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
第2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再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3周:在草稿纸上绘制设计的草图,对小型办公空间建筑的大体外型进行整体把握并考虑外型中存在的仿生问题。
第4周:在外型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对空间划分和布局在草稿纸上绘制草图。
第5周:开始绘制cad的.总平面和各层平面,寻找与论文相关的英文资料。
第6周:sketchup创建小型建筑外部场景和办公空间内部建模,对毕业论文提纲进行详细补充。
第7周:对查找的英文资料进行英译汉,sketchup建模进行部分渲染。
第8周:sketchup建模完成3张,cad图完成5张,毕业论文、英译汉完成50%。
第9周:cad图进行细部完善,绘制办公空间室内的立面和剖面。
第10周:sketchup建模进行办公空间室内的建模和渲染。
第11周:把毕业论文进行完善,把cad图标注尺寸和材料。
第12周:对剩余的英文资料进行完成,sketchup效果图进行调整。
第13周:完成5000字的论文,英译汉5000英文字符。完成设计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
第14周:打印报告书、论文打印和装订,制作ppt。
第15周:刻盘上交导师(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ppt15)。
第16周:布置毕业设计展
第17周:毕业答辩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完成5000字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部,英译汉不少于5000英文字符。
完成展板两张和图纸(设计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ppt15页)。
通过毕业设计和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希望对空间形态仿生这一课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外的仿生建筑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仿生建筑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自己的调研和老师的指导对我国现在的仿生建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渗透,以产生独特的思考力和创造性,使自己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成熟,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当代仿生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1
2.(法)卡特林.格鲁 姚孟吟 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戴志忠,杨震,熊伟,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生态.仿生,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p161-255
4.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建筑科学 建筑仿生学原理
5. 杨小峰,罗文缓,仿生建筑浅析,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李兵,崔念迅,建筑设计中的仿生理念,工程建筑与设计,2005年12期
7.姚晓微,沈明磊,仿生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06年05期
8.哈韦尔·皮奥斯,罗莎·塞尔维拉,建筑学的仿生结构--西班牙皮奥斯和塞尔维拉的五个作品及五项原则,时代建筑,2006年02期
9.徐恒醇,设计美学-自然形态的情感与功能启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p7-12
10.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11.李华东,高科技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9
【第8篇】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课题的开题报告
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受我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我对医学怀有浓厚的兴趣。最近,我从一些书籍上了解到hp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因子。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更多关于hp的情况。
1.背景
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发现胃内存在一种螺旋状微生物,由于长期未能分离而未受到重视。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人的胃活检标本上发现了弯曲状菌,名称几经演变,在1987年命名为 helicobacter pylori(hp),国内1991年译为幽门螺杆菌。自从 hp被分离出来后,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此有关,更有研究证实胃癌也与hp有一定关系。因此,各国在hp的检查、治疗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994年hp被wto国际癌病研究机构确定为口类致癌原。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找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hp的感染。经过转化,变成现在的题目——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
2. 价值
有资料表明, hp是通过口一口或粪一口途径传播。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工作环境中人口相对稠密,为 hp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工作在不同条件下的人群,比如工作、生活条件较好及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的hp感染率是否存在不同,研究资料甚少。假如工作、生活环境确实影响hp的.感染率,那么,就会给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同类课题的研究
经查阅表明,对不同经济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环境hp感染率的调查资料甚少。已有人调查过不同经济水平及同种职业(临床医师和非临床医师)hp感染率的不同,这些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4.研究的可行性
科学性。严格挑选研究对象,仪器精密(采用13c-ubt呼气检测),检测手段先进,研究组有可比性。
实效性。有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hp的感染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尤其在儿童中,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递增。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属高感染国家,因此研究预防hp的感染就显得更为重要。
创新性。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人进行过不同工作、生活环境下hp感染率的对比,我的课题可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第9篇】环境设计专业开题报告
研究现状:
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和寺庙园林等。但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寺庙园林建筑在数量上远超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的总和,而且较其它三种园林分布更广。同时,佛寺的数量在我国保留的古建筑以及建造时间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山东曲阜的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山西太原晋祠等。武汉归元寺坐落于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武汉的四大丛林。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对寺庙的影响,城市园林的重要性及探讨禅的意境在中国寺庙园林中的体现。
现在的武汉,现代化建设步伐非常迅速,但在城市环境上,仍然有令人担忧的问题存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污染,城市公共空间缺乏内涵,人性化设计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找到一片充满诗意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或者得出一些启示用以解决和指导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武汉归元寺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中国佛教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东南亚,甚至欧洲。而一些才智卓越的大师人物也有意或无意地与东方传统思想有了某种惊人的吻合。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电磁场”概念所阐明的物质与空间的不可分割性,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禅学的般若禅观近在咫尺。波尔等人“原子物理学”的重要观念与东方佛家思想不期而遇。由此可见,佛教思想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是很值得去研究的,而寺庙园林空间艺术作为佛教思想最直接的表象是更加之的人们去探讨和钻研的。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大多设计成果主要注重功能的完整和形式的统一,并不去深入研究内在的意境之美,缺乏了解人们精神的需求。本文详尽的叙述了以武汉归元寺为例的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等情况。
武汉致力于发展成为旅游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寺庙园林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武汉归元寺已成为武汉市重要景区。武汉市这个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两江交汇,三镇雄峙,龟蛇对望也给予了它们独具魅力的一面,同时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存在着很深的研究潜力。
宗教艺术在我国独具特色,而寺庙园林空间的最初产生,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尤其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及“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空间观的影响。它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以及在处理性质、意趣不同的建筑与园林互相融合时所表现出的智慧,是自成一体、迄今仍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形式。研究寺庙园林空间,便于人们从更理性的角度揭示中国古人在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赋予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等方面都有着较深刻的意义。城市中的寺院,不仅是僧众修持之所,而且也兼具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弓法、音乐、文学于一体的艺术殿堂。而寺庙园林则是秉承禅宗思想的理想天地,潺潺细流,青青幽竹,郁郁松柏,无边芳草,寺庙园林所创造的禅境与喧闹的市井生活相比,展现了夕青幽、寂静、安详、平和的艺术氛围,也成为人们的“心理诊所”。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佛教,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不再局限于寺庙园林的外在形式美,而是直达人的心灵,在相地选址、叠山理水上也更注重从意境的整体经营着手。整体地看,佛教对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与“禅”两个方面。“教”指佛教仪礼、戒律典章等外在表现形式,比较直观通俗禅”则指思想的内在层面,渗透在寺庙园林的每个空间里。随着人们对寺庙园林的探究,其风景秀丽的选址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焕发出鲜活的现代主义。
佛教寺庙园林既有宗教功能,又有公共交往功能。而且现时很多寺庙园林已成为城市景观之一。这种宗教性、公共性、观赏性使它与世俗园林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异。从观赏游览的角度看,佛教寺庙园林环境和皇家苑囿、私家园林除了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外,它们都具有传统园林共同的游乐功能和一般特点在构景意境上崇尚自然,以山水意境为主题在布局上求其自由曲折,幽邃深远在构景手法上强调因借,“屏俗收仕”,组织完善的.景观序列。然而,佛教寺庙园林具有的与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所不同的宗教性和公共性,它本身又具有着独特的宗教性,给其带来了不少神秘色彩。
中国寺庙园林的设计方向及深入探讨
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给现代城市园林的启示
寺庙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处理方式,空间层次分析及营造手法
归元寺园林空间的布局与形态
武汉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塑造
中国寺庙园林的演化与起源、发展
佛教寺庙园林产生的溯源
调查研究资料整理
研究方法、手段: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阅读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实例的相关文献资料、园记,了解掌握其空间设计的特性与手法,结合中国寺庙园林在空间与其他园林设计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东西方对于空间己有的哲学及美学的理论研究,在对本文研究内容的充分实地一调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城市型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设计的艺术特征,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出为一些设计思路和手法。
研究进度:
前期做资料收集、文献查阅
实地考察有序进行
初稿正在写作
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如今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模仿西力一外来文化的,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逐渐被遗忘,直到年代后,国内的学术界才开始复苏,加之西方学术界“东方思想研究”的热潮,有关佛教的研究方向逐渐开始展开。然而关于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者仍然很缺乏。管欣的《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意境塑造手法研究》一文中对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等等最后还有一些与本文研究对象息息相关的文献综述,对武汉四大佛寺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但是对其寺庙园林空间艺术手法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所以说寺庙文化及寺庙园林景观还有待深入探讨、学习及研究。
研究方法可以从中国寺庙园林,园林化的表现及寺庙园林中的禅的意蕴、寺庙园林的发展起源,结合我国宗教文化与园林景观构成入手。
存在问题,大部分文献都仅作于对一部分文化入手进行讲解,如只对中国寺庙文化进行分析,对景观设计及园林配置进行分析,没有一系列深入的结合寺庙与园林,宗教与景观文化的探讨,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方向,及寺庙园林对城市园林的深远影响。
现代城市的园林空间应当不仅具有诗意,更应具有内涵。内涵与诗意本源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场所精神,因此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掌握场所精神。这是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更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人性的,属于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当然也最容易得到人们心中的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1.金荷仙.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林,1998(6):28-30
2.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84
3.赵光辉; 寺庙园林环境的构景 [j];城市规划; 1985年05期
4.金荷仙,华海镜;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j];中国园林; 2004年12期
5.贺晓娟,邹志荣.论寺观的园林植物配置特点.2002年9月.86-88
6.郑其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福建热带科技.第30卷第1期.2005年.36-37
7.邓泽森.汉阳归元禅寺历史新考[j].考江汉大学学报,2000(8):122-124
8.陈栋.《蓝天园林》2007年第5期总42期
9.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6-119
【第10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选题背景与价值
2l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得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初步认识到: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在安徽省宁国市农村小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在教育教学中,通过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农远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可能。我校自20xx年以来,以农远资源的应用为选题,先后申报了宁国市级课题《农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宣城市《合理利用农远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均已结题。
但随着农村小学农远资源配置的提高和不断更新,学校的布局调整,优秀教师的流动等诸多原因,实施并提升资源应用的效益仍为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农远资源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青年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实质性效益理解还不透彻,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有效推广,教师在农远资源应用及多媒体的应用上大多还处于浅层次,未能真正将农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资源应用于学与教的策略与方法上值得积极探索与提高,有效把握课改方向,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0xx年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即将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无一例外的把信息技术这一手段的运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譬如 “……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说,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是我校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 现化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及现代远程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指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理论、方法和策略的案例研究,开发使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
“学与教”方式是指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而形成的能够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各种方式的总称,也指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应对现代课堂转型。
二、 研究内容及预设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策略和方法案例的研究。通过研究,力求使课题组成员在所教学科中将先进信息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并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师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共享现代教学资源。重点是如何将“学与教”方式有效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取得预期目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更为有效的使用范式及运用技能,并有效地促成农村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策略和方法案例的研究,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农村中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秀课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农村远程接收ip资源中的学科教学的内容,主要通过对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实践应用研究,对学与教的策略与方式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摸索,具体表现:
1. 有效促进教师的备课方式。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备课方式,使之农远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2.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形成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性的正确观念和认识,引导学生有效地在虚拟环境下探究学习,真正使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现代课堂的转型。
3.强化农远资源应用的策略性,注重多媒体课件实效性,避免目前多媒体教学注重外表,忽视实质的问题,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并使学生在视频、音频资料、课件作用下,刺激多种感官参与,达到学与教效果最大化,并努力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鉴别使用能力及制作水平。
4.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与现今的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应用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本课题既是对我校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深化,目的仍是为解决我镇青年教师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又为广大农村学校农远资源应用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因此本课题研究涉及本校16名青年教师。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课题组通过校本研修,采取以教师自主研修为主结合中心教研组教师团队合作为辅的方式实现课题的目标。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源,观看培训课程和课例,同时学校利用校本研修针对教师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确保教师教育理论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树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课程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以促进教师应用技术成为日常教学行为为目的”的理念。以教师的自主研修为主、团队合作为辅,突出团队协作。分析存在问题和了解教师需求,按照课题统一部署,自主、多元地开展实验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方法为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叙事、班级试点研究。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主要用于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内容,以此调整教师校本研修实施计划。
行动研究法:指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文献研究法: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途径,获取国内相关课题的资料信息,了解研究现状,调整研究措施,充实研究内容。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班级试点研究:在学校内开辟试点班级,配备简易多媒体,与普通班级进行实验对比,提炼试点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
本课题是中溪中心小学“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课题。课题实施全面纳入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其教科研活动经课题组提出,由教科室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保证课题组活动的常态化落实。
五、课题研究预期进展与成果表现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xx.5~20xx.3)检索国内、外最新资料、文献;搜集、整理远教资源中的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组织培训,统一观点,统一认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和组织准备。具体内容有:1、成立课题组;2、自主申报参与课题研究;3.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4、撰写课题实验方案;5、课题的开题。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3~20xx.12)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细化、分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内化、落实。具体内容有:1、开展农远课件制作和农远资源应用培训。2、集中组织教师观看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有效整合典型课例、新课程小学学科使用教学策略,聘请专家讲座,开展交流讨论。3、各教师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实际自主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探索,开展课题研究。4、撰写教学设计与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5、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及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论证阶段:(20xx.1~20xx.12)由课题主持人主持对研究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实践论证,并总结上报形成结论并推广。具体内容有:1.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2.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3.申请结题。
【第11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 (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 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要任务。
仿生建筑在国内建筑类别里面是一个开发中的亮点,也是未来建筑的一个良好走势,将人与自然更完美、和谐的统一,是人的自然回归性的一种表现。而在建筑本身的结构方面来讲,仿生建筑正是吸取了自然界优势来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仿生的倾向在近几十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本课题是对办公空间的仿生性进行研究,办公是酿造文化、孵化成果的过程,孵化这一自然现象便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本课题将生物孵化器如蛋的形态进行小型建筑设计,并结合生物孵化的原理对建筑的生态设计进行研究。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选题从建筑仿生的综合性角度出发,围绕生物孵化的原理,尝试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从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肌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希望通过本题及今后对建筑仿生的研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绪论
1.概念
1.1 仿生建筑的定义
1.2 仿生建筑的表现形式及实现手法
1.2.1建筑的形式仿生
1.2.2建筑的功能仿生
1.3 仿生建筑存在的意义
2.仿生建筑的调研分析
2.1 国内实例分析
2.2 国外实例分析
2.3 分析结果
2.3.1 借鉴的地方
2.3.2 存在问题
一些作品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简单模仿某一形象的问题,这种做法背离了建筑仿生的意义,只是一种单纯追求新奇噱头的效果,既无创新的价值,也不能与周围生态环境取得协调。
3.空间形态仿生设计实践
3.1设计灵感来源
3.2设计方案
4.结论
建筑仿生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要应用仿生原理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建筑更贴近大自然更适合人类居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使用和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把降低能耗、美观实用、使材料和部件限度的发挥,把人性化设计列入的设计指标,使建筑向自然回归。建筑仿生学是新时代的一种潮流,今后也仍然会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第1周:进行实地和书面调研,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
第2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再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3周:在草稿纸上绘制设计的草图,对小型办公空间建筑的大体外型进行整体把握并考虑外型中存在的仿生问题。
第4周:在外型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对空间划分和布局在草稿纸上绘制草图。
第5周:开始绘制cad的总平面和各层平面,寻找与论文相关的英文资料。
第6周:sketchup创建小型建筑外部场景和办公空间内部建模,对毕业论文提纲进行详细补充。
第7周:对查找的英文资料进行英译汉,sketchup建模进行部分渲染。
第8周:sketchup建模完成3张,cad图完成5张,毕业论文、英译汉完成50%。
第9周:cad图进行细部完善,绘制办公空间室内的立面和剖面。
第10周:sketchup建模进行办公空间室内的建模和渲染。
第11周:把毕业论文进行完善,把cad图标注尺寸和材料。
第12周:对剩余的英文资料进行完成,sketchup效果图进行调整。
第13周:完成5000字的论文,英译汉5000英文字符。完成设计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
第14周:打印报告书、论文打印和装订,制作ppt。
第15周:刻盘上交导师(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ppt15)。
第16周:布置毕业设计展
第17周:毕业答辩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通过毕业设计和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希望对空间形态仿生这一课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外的仿生建筑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仿生建筑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自己的调研和老师的指导对我国现在的仿生建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渗透,以产生独特的思考力和创造性,使自己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成熟,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当代仿生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1
2.(法)卡特林.格鲁 姚孟吟 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戴志忠,杨震,熊伟,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生态.仿生,中国计划出版社,,p161-255
4.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建筑科学 建筑仿生学原理
5. 杨小峰,罗文缓,仿生建筑浅析,青岛理工大学学报,06期
6. 李兵,崔念迅,建筑设计中的仿生理念,工程建筑与设计,12期
7.姚晓微,沈明磊,仿生建筑设计,山西建筑,05期
8.哈韦尔·皮奥斯,罗莎·塞尔维拉,建筑学的仿生结构--西班牙皮奥斯和塞尔维拉的五个作品及五项原则,时代建筑,02期
9.徐恒醇,设计美学-自然形态的情感与功能启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p7-12
10.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东南大学出版社,.6
11.李华东,高科技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9
【第12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题报告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探索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国外注重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这些居住区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生态方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保护自然维护原生环境;第三,文化生态方面,尊重不同文化,加强社区归属感,强调创造性,把艺术作为社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研究内容及计划
内容: 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
计划:校园中心景观设计中园路线条自然流畅,主次分明创造一个学习、 住宿、工作、有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区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各个区相互 分离,同时又有紧密的联系,实现各种设施的优化使用。以整体的景观空间环境设计为原则,创造良好校园场所空间。通过轴线控制,多层次空间渗透, 融汇自然等手段,创造丰富活泼的校园景观环境.
3.10-3.20 选题,开题
3.21-4.5 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对设计理念进行整理
4.6-4.25 初步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
4.26-5.16 补充完善设计,文本的制作
5.17-5.28 准备答辩
特色与创新
特色: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论文代写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4)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创新: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