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2023老龄工作调研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18:02:05 查看人数:101

2023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 2023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老龄是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本文将介绍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1)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城乡社区老龄工作的新思路,年市老龄协会将区和区作为城乡社区老龄工作试点,开展调研,研究加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工作机制;寻找社区老龄工作的切入点和社区老龄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等问题;探索不同类型的社区老龄工作模式,总结和推广社区老龄工作的成功经验。力求实现老年人的问题在社区基本得到解决,老年人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社区老龄工作的体制

合理的社区老龄工作体制是做好社区老龄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建立好适应社区发展现状的工作体制和机制,社区的老龄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在探索社区老龄工作体制上,我们认为政府老龄工作部门主要应发挥好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必要的资金支持;树立和宣传好典型,提供好的导向;履行监督和检查职能,督促落实等作用上。政府应力求发挥社区自身的积极性,引导老年人走民主自治路子,整合社区的各种资源,完善为老服务系列化,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合理的社区老龄工作的体制应该是:坚持在居(村)委会领导下,以社区老年人协会为抓手,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阵地,以社区老年人民主自治为基础,以完善六个为老服务体系为任务,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社区单位和居民广泛支持的社区老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社区老龄工作应该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上。

两区从建立健全社区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入手,探索建立良性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居(村)委会、党支部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由居(村)委会主任、书记或副主任主抓老龄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和完善社区老年中介组织,当作社区老龄工作的载体和抓手。东城区由居委会主任主抓老龄工作,由居委会下设的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委员会负责老龄工作,由专职主任分管老龄工作,由老年人协会具体做老龄工作。顺义区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分管主抓村老龄工作,由老年人协会具体做老龄工作。两个区形成了党政领导、中介组织运作、居民广泛参与、依法自治的工作机制,为社区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也注重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两个试点区有300多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都已经建立了老年人协会,并制定了协会章程。这些社区中有2/3的老年人成为协会会员。社区老年人协会的负责人由老年人直选产生,在居(村)委会的领导下,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形式,在开展居、村的老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居(村)委会和老年人协会之间形成了指导但不干涉,支持但不包办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相互支持、互相补充的作用。社区老年人协会定期召开老年人代表大会,听取老年人意见,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代表大会反映的问题和重要事项,及时向居(村)委会反馈,由居(村)委会研究解决,老年人协会具体监督落实。在试点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了老年人协会办公地点和经费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协会正常开展工作。试点实践证明:老年人协会是加强社区老龄工作的主要抓手,通过老年人协会能把分散在一家一户中的老年人组织起来,形成一支积极健康的力量,成为居(村)委会的有力助手,成为居(村)委会与老年人沟通的桥梁,成为凝聚老年人参与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通过这种变革,为社区老龄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后盾。

二、社区老龄工作的原则

我们认为:社区老龄工作原则应该围绕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指导方针去研究,这些原则应该是我们党有关老龄工作政策落实的保障,必须体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地说,社区老龄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社区老龄工作应该处处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提高去开展。二是坚持依法自治原则。要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自身的作用,依法参与自身的管理,成立老年人中介组织,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三是坚持广泛参与的原则。社区老龄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四是坚持党政主导的原则。党政部门应在社区老龄工作中发挥政策主导、资金保障、典型示范和行政监督的作用,确保各项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三、社区老龄工作的任务

(一)建立有社区特色,功能齐全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体系,为社区老龄工作的开展搭建舞台。两个试点区对建设齐全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都做了深入的探索,东城区的社区居委会依托星光计划,加强了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增加了其他配套设施,拓宽了设施的服务功能,形成了集社区服务中心、托老所、日间照料室、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学校等为一体,具备养老、医疗、健身、教育、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体系。顺义区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投入了1600万元,启动了农村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六三工程,建设了健身室、图书室、棋牌室、台球室、洗浴室、理发室和室外健身场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老年学校。该区已有100个村达到了六三工程建设标准,农村的为老服务设施焕然一新。在加强建设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逐渐建立起制度化管理和服务的运行机制,大幅度提升了为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总之,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是开展社区老龄工作的平台,是社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结合社区老年人的需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不断完善。

(二)建立和完善为老服务队伍和社区老龄工作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市形成了四大类型的为老服务队伍。即: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党团员、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的为老服务队伍;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队伍。这些队伍是我们开展社区老龄工作的主体和帮手。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挥好他们在社区建设和老龄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需要加强建设。一是要完善各项为老服务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老年志愿者服务手册,制作并统一佩戴老年志愿者徽章开展服务;二是要走社会化运作方式,利用市场调节去扩大服务内容;三是要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两个区都依靠各自特色的老年群众组织,加强管理,综合利用社区资源,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为老服务工作。

另外,要使社区老龄工作有序健康开展,还需要加强社区老龄工作制度建设。两个试点区实行老龄工作制度上墙,服务措施公布,让老年人监督落实的方法很有成效。顺义区制定了农村社区老龄工作十三项基本制度,建立农村老龄工作档案一卡一表四册七簿。两个试点区都重视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建设,居(村)委会全部配备了电脑,部分社区实行了电脑办公,使社区老龄工作信息渠道更加方便快捷,老龄工作管理科学化。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的社区老龄工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三)完善为老服务体系,落实六个老有,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服务是社区老龄工作的重点内容,要坚持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多办实事,形成了社会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维护权益、精神慰藉六个为老服务系列。

一是要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做到应保尽保。建立特困救助制度,采取政府、社会、家庭三者相结合的救助办法,保障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要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水平。东城区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服务热线。利用社区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家政、小时工、请保姆、送餐、送奶、护理等内容多层次,形式多样化,有偿、低偿和无偿的服务,各社区还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设立老年餐桌、理发、洗浴、代购物品等一系列的生活服务项目,发动社区志愿者对特困、孤寡、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实行单向与双向,集中与日常定人入户包户,固定与灵活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的困难在社区得到及时的帮助。

三是要健全社区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派驻全科医生,实行综合医疗服务。对老年人实行六优先和医疗优惠政策。社区卫生站应为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和健康档案,建立起慢性病跟踪服务册,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健康咨询服务和必要的医疗检查,建立巡诊、出诊制度,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要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通过丰富的具有社区特色的老年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努力吸引和凝聚老年人,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已培训了7000多名社区体育健身辅导员,在他们的带动和组织下,各社区都举办了老年人运动会、合唱、书法、健身舞(操)、新秧歌、时装表演等多种比赛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组织不够严密,品位和质量有待提高。

五是要重视老年教育,大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利用好社区老年学校和老年课堂,开展老年法律、营养膳食和健康知识教育,结合形势加强了老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政治觉悟。东城区十分注重维权网络建设,在区一级设立了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道设立法律咨询服务部,在社区设立法律谈心站。顺义区充分发挥村老年人协会和人民调解员作用,积极开展老年法律服务工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居、村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心理咨询、谈心聊天服务,及时了解和排除老年人的郁闷,帮助老年人处理家庭纠纷,提供精神慰藉。这些都是我们在试点中积累下的成功经验,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社区老龄工作深入开展。开展社区老龄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要建立良性的激励表彰机制,推动社区老龄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要整合物质资源。要避免社区服务设施重复建设和设施空置,注意做到多方投入,一室多用,充分利用社区的有限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如体育健身房适当增设老年人健身的设施;文化室增设老年人读书角,增加老年营养膳食、保健知识读本;老年学校可以同时也是党员、青少年教育的教室等等。同时还要注重做到共驻共建,争取辖区内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操场、游泳馆、礼堂、多功能厅、食堂、浴池等设施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东城区有922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内部设施向社区开放。

二是要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发动社区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律师、公证员等具有专业知识的社区人才,充实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向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

三是要整合资金资源。社区老龄事业所需经费应采用政府扶持一点,社区支助一点,驻区单位和个人捐助一点,老年人自筹一点等多元化的方式解决。要建立健全社区老龄工作激励表彰机制。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区县评比、敬老先进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命名表彰、敬老养老模范家庭百颗星、敬老助老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表彰工作。开展文化之星、健康之星、志愿者服务之星和老有所为之星评选工作,对积极参与老年活动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表彰,激发社区单位、家庭和居民参与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的积极性,发挥良好的社会效果,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2)

根据省政协云协办电[]5号《关于组织政协委员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的通知》精神,市政协于四月二十五日成立了市政协委员视察组,对全市十县(区)贯彻落实决定和纲要的情况进行视察。

视察从年6月9日开始到6月18日结束。视察采取座谈、调查和重点走访的形式,先后对、、、和五个县、森工局和部分乡(镇)、村(社区)26个老年协会、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敬老、养老院的领导重视情况、宣传教育情况、老龄工作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经费投入、六个老有特别是老有所养的落实情况以及老龄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视察,其余县(区)情况也由县(区)政协组织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省西南部,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居住着 等14种世居民族,少数人口占总人口的60%。全市辖9个自治县和1个区,总人口253.0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67万人,占总人口的9.36%,人口老龄化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市在2023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与全国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相比晚6年。

二、老龄工作现状

(一)老龄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决定》和《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老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把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多数县(区)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老龄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和医疗保障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离退休老年人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集中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进一步健全,条件较好的地方还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率和医疗保障率分别达到90%和85%;三是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市级和绝大多数县(区)建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多数乡(镇)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室),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老年诗书画协会、老年艺术团、合唱队等老年人群众性组织,陀螺、门球、地掷球、气排球、跳笙、歌舞、棋牌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群众性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四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得到弘扬;五是老龄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老龄工作委员会。从市级到县(区)都有专人抓老龄工作,乡(镇)及村委会(社区)建立了老龄工作兼职队伍。

通过视察我们认识到:1、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老龄工作的关键。如森工局针对离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60岁以上老年人占职工总数27.05%的实际,为加强离退休人的管理和服务,成立了离退休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成立了老年支部,6个党小组。在企业欠帐较多,职工工资难以按时发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经费:一是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费保险,离休人员全部参与市离休干部医疗统筹。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统筹金和职工基本医疗等费用,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医疗费报销;二是优先报销老年人的大病医疗费;三是加大老年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老年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有场地、有设施,活动组织有序。再如县的按板镇,由于党委政府重视,社区老龄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健全,探索出了一条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平时活动与节日活动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自发活动与比赛活动相结合、知识性活动与趣味性活动相结合、娱乐性活动与健身性活动相结合的老年人活动方式和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社区老年文化发展路子,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2、提高全社会的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意识,是做好老龄事业的前提。如县,县内离退体干部、各时期精简干部、复员军人、原生产大队半脱产干部和退伍军人中的带病人员,都能按国家有关规定领到退休金和补助金。全县861人五保老人全部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供养,其中政府敬老院和民办老年福利院集中供养78人,在农村分散供养783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得到了较好的落实。3、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发展老龄事业的保障。如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1996年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378.23万元,先后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区星光老年之家、村老年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老龄基础设施。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各县(区)之前。

(二)存在的问题

1、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差距,全社会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意识有待提高。如今年是《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二年,明年是《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部分县至今尚未出台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个别县(区)虽制定了规划,但缺乏保障措施,经费投入较少,末能较好执行。老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2、机构不顺,职能重叠。目前我市从事老龄工作的机构主要是老干局和民政部门的老龄委办公室,但隶属关系不同,人员分散,此重彼轻。为老干部服务的老干部门工作机构健全,人员较为充实,每县(区)都在10人左右,工作条件基本上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为老年人服务的老龄办则机构不顺,人员不足。市老龄办设在市民政局,只相当于民政局的一个内设机构,难以履行相应的职能。县级除、两县人员较为充实外,其余各县(区)办公条件简陋,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开展工作。

3、经费投入不足,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需要。如《纲要》规定:县(区)要建立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街道和乡(镇)要建立文体活动站、图书阅览室,城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要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农村乡(镇)敬老院覆盖率达到90%,街道要建成能容纳30人以上养老院或托老所等。这些设施中除老干部活动中心正在建设或着手建设外,其它设施只有在经济条件较好,领导重视,社会敬老意识较强的乡(镇)及少数村委会(社区)有零星分布,且场地狭窄,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活动的需要。对老龄工作的经费投入也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各县(区)均没有把老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临时性安排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面对几万人的老年人群体,实在是杯水车薪。另外,老龄事业欠帐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市各县(区)正在建设或着手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根据批准的设计预算规模,每个中心的硬件投入在200300万元左右,其中,省级补助2530万元,其余由市、县(区)安排。实际运作中,除了省级补助一点,县里安排一点外,各个县(区)尚有10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4、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已基本建立了统一、规范和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发放、基本医疗费统筹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但农村距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政府经办的农村养老保险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农村三无老人得不到赡养或赡养人不落实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问题将是我国继计划生育以后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把对老龄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13号文件上来,把老龄问题作为事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认真贯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落实中央的六个坚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省老年人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树立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老龄工作的思想,切忌以经济发展滞后为由忽视或不重视老龄工作,克服老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意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稳定的观点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解决老龄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参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利用座谈、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决定》、《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教育普及率;对《老年法》的宣传要重点面向中青年、少年儿童,以提高他们尊老、爱老、助老的自觉性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代际环境;大力宣传尊老、养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对遗弃、虐待、伤害老年人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只有全社会的尊老、爱老、养老、助老意识提高了,老龄问题才有解决的基础。

(二)理顺机构,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从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出发,建议将职能重叠的老干局与老龄办合并为老龄工作局,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进行规范管理。根据职能重新核定编制,充实人员,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用。在目前老干局与老龄办分设的情况下,应加强市、县(区)、乡(镇)三级老龄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议市、县(区)二级老龄机构的编制不能少于8个和5个(人口10万人以下的小县可以是3个),以后还要随老龄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在编制范围内选派热爱老龄事业的人员充实到老龄工作队伍。乡(镇)应配备老龄工作专干,村委会(社区)应大力倡导老年人管理老人、服务老年人的做法。

(三)制定规划,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老龄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基础是经济,离开经济基础谈老龄事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但以经济发展滞后为由而不重视或忽略老龄事业的做法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建议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老龄问题,制定科学规划,将规划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老龄事业的经费投入,将发展老龄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老龄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同时要保证老龄机构的工作经费。目前,就市这样的贫困地区,建议按老年人口每年人均1元安排老年工作经费,市、县(区)、乡(镇)三级同步。

(四)突出城镇,兼顾农村,推进老龄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老年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城镇集中,农村分散,城镇居少(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农村居多(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5%),城镇老年人素质较高,农村老年人素质较低。发展老龄事业要根据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口的不同特点,突出重点,分类布局。城镇老龄事业应在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健全的基础上不断向纵深延伸,如建设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建设和完善各种老年人运动场所,创办老年学校、图书阅览室,建立健全各种老年人群众性组织,帮助、支持和引导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活动空间。农村是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重点解决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乐问题。要扩大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面,提高对老年人的赡养意识。探索服务农村老年人的新办法、新途径。农村税费改革后,《条例》规定的农村老年人的优待政策随之取消,农村三无老人的赡养关系发生变化。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这一新情况,建议:一是将农村三无老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给予全供养;二是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的地方,农村老年人每人每年承担10元部分,国家重点扶持县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非国家重点扶持县由省级财政补助70%,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补助。关注国企改革中失业一次性劳动保障金分年兑现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医疗费、抚恤金兑现问题,加大对相关政策落实的督察力度,督促改制企业按政策兑现。

(五)重视老龄事业欠帐问题。各县(区)在发展老龄事业的过程中,主要是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时都有100万元左右的欠帐或资金缺口,建设时省级每县(区)只给予2530万元的补助,其余由县(区)自筹,资金缺口额都在50%以上,县(区)财力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处理不好则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针对市财政困难和十县(区)中就有八个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的实际,建议:八个国家重点扶持县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资金缺口由省财政给予弥补;其余两个非国家重点扶持县(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资金缺口由市财政给予弥补。

第2篇 省老龄办关于基层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上升,高于全国水平,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万,约占总人数**%,高于全国的**%;65岁以上人口***万,占总人口比重***%,高于全国的**%,为就大力发展农村老龄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省老龄办开展了基层老龄工作调查。现将调研报告情况汇报如下。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第一,老年人口增长快。海南省于进入老龄化,但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水平。该省老年人口突破100万,全省60岁以上人口达104.8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2.12%,高于全国的11%;65岁以上人口76.45万,占总人口比重8.95%,高于全国的8.3%。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即将出现的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海南省和两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使这一期间老年人口以5.83%的年均速度增长,高于总人口4.59%的年增长速度。

第二,老龄化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海南省83%的市县已经进入老龄化,其中老龄化程度超过12%的有文昌、琼海、定安、澄迈、海口、保亭和万宁等7个市县。

第三,高龄化问题突显。据统计数据,海南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96%,逼近14%的高龄化标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我国到2023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老年人12.37%,海南省高龄化将提前xx年到来(图2)。

全省享受长寿补助的百岁以上老年人有963人,平均总人口10万人有11.14名百岁以上老人。长寿老人覆盖所有的市、县(区),覆盖72.81%的乡(镇、街)。其中总人口平均10万人有7名长寿老人的市县有:海口、琼海、儋州、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临高9个市县,有119个乡(镇、街),分别占市县总数的50%和乡(镇、街)总数的52.19%。全省总体长寿特点明显。

海南省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目前,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55.64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12.53%,老龄化程度不仅高于全省平均值,而且比城镇高1.06个百分点。生活在农村的80岁以上老年人约8.28万人,占农村老人总数的14.88%,高龄化指数比城镇高2.02个百分点。低收入老龄化使未富先老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压力加大。

二、老有所养已经列入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议程

本世纪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做出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重大决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xx大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最近,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xx年)》,提出逐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计划。此期间,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推进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老龄服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权益的责任。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省完成老年立法,推进贯彻执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汇集全民的社会保障,对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按当地城镇低保标准的120%发放养老金,进一步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和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实现全民医保,将一批惠及广大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改善保障民生重大决策,对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激烈的社会变革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养老保障系统,家庭养老功能、土地养老功能都在急剧弱化。同时,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老龄工作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不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村老龄服务任务艰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主要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障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海南省离退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35.91%,这部分人基本居住在城镇,约占城镇老年人总数的78.3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铺开面狭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1%。城乡低保、五保、定期社会救济等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13.17%,其中城镇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8.19%,农村的比重为17.38%(图4)。

综合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两项统计,海南省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49.07%,其中城镇养老保障覆盖率则提升至为86.56%,农村仍为17.38%。如果今明年施行60岁以上城镇居民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城镇低保标准发放养老金的政策,城乡养老保障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二)老年服务呼唤制度保障。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和老年人寿命延

长,必然带来老年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海南省社会福利性和老年收养机构共有212间,床位4384张。“五保”、“三无”等特困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4.02%。福利机构收养特困老人的入住率为55.68%,对“五保”、“三无”、优抚对象的供养服务覆盖率分别为4.75%、4.4%和0.54%。与的情况相比,主要是五保集中供养率从11.45%的水平下降6.7的百分点。“五保”、“三无”老年人大多数要求居家养老服务。农村许多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因痴呆或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民政部门发放的粮食、衣被放霉烂了也不知吃、不知穿。许多老年人患病需长期照顾护理。据海口市对市区三无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估计约有1000人。市区3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初始以“候鸟”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均转向社区老年服务,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护理服务。三无、五保、低保等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或者收入水平极低,病痛和生活困难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给老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亟需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

(三)落实老龄政策法规亟待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职责。首先,老龄法规政策尚未得到较好施行。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和批准的《海南省实施〈老年法〉若干规定》和《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条例》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乘坐城市公共交通汽车半票或免费优待,公交客运经营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制度。但法规实施至今,公共交通财政补贴一直没有落实,影响公交经营效益,致使公交司机拒载老年人的事件屡屡发生。70周岁以上本省老年人“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的老年优待在省级医院还未得到实施。其次,现行惠民政策的落实,亟待配套制度和措施。海南省大力推进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但由于实施措施缺失,服务职责不到位,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先交钱后看病的规定,使低收入和贫困老年人无钱看病、无钱交押金住院,看病住院难;繁杂报销手续和多个管理部门审批,看病后报销难;五保、独居老人住院无人护理,老年人住院难。同时,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交错,多头管理,使老年服务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的职能和服务职责缺失。社区老年社会化服务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效率低下。

四、几点建议

海南省农村老龄服务要有跨越发展,形成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一体化格局,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强化公共财政补贴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向农村延伸,使广大老年人养老保障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一)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机制。为农村80至99岁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150元标准发放高龄补贴,使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从17.38%提高至32%;积极推进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机制建设。

(二)推进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发展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快构建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依托,福利性、非营利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结合的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社区老年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将社区老年服务管理和敬老院管理经费纳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将服务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发挥村(居)委会和老年人协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的供养服务范围,使“三无”、分散供养“五保”老年人和高龄老人得到居家照顾护理服务;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照顾护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三无”、“五保”、“低保”特殊困难老年人和高龄老人,分别按不同标准给与服务费补贴;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财政预算增设社区老年服务科目,帮助县(市、区)和社区解决老年服务经费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建议召开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xx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法规,推动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着力取得四个方面的突破: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解决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农村高龄老年人的保障,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大力发展老年服务,重点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社区老年服务项目,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基层老龄工作,重点抓好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老年群众组织建设,着力做好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保中央政策落实的各项工作。

第3篇 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发展,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司委主任委员xxx带领调研组对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市老龄事业服务中心及周村区有关社区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查看,分别听取了市老龄办、xx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人大代表、老龄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于1987年即进入老龄化城市之列。截至xx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41%,高于全国、全省老年人口比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老龄事业,维护老年人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工作协调有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两次听取老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老龄问题。自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六年为全市老龄工作会议发贺信,每年老人节当天,专门在我市主流媒体刊发慰问信。近几年,市委书记分别对市老龄办提出的“百岁老人”、“老年公寓”、“老龄化问题”三个调研报告作出专门批示。各区县、高新区有关领导同志也定期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重大节日带队走访慰问老年人,并将老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将老龄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有的区县还把老龄工作重点项目列入为民所办实事中。各级坚持“大老龄”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尊老敬老观念,形成了共同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老年法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市历年来一直将老年法规的宣传作为加强老龄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并将老年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和普法宣传主题。近几年,我市先后印制《老年法》读本60余万册,免费发放给老年人,让《老年法》进入每个老年人家庭。同时,还在社会上聘请了120名老年法规政策义务宣传员,随时随处向社会宣传老年法规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在新闻媒体联办老年专栏、专题、专版等固定宣传栏目,建立老龄工作网站,发敬老短信,设置户外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各区县、各单位也都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加强了阵地建设,加大了工作力度,扩大了宣传声势,各项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富有成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养老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市在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所有人群,保证了基本的老有所养。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养老金水平由1988年的人均86.7元提高到现在的1636元。全市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参保农民达127.3万人,共为4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77亿元。二是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xx年,我市立足老工业城市的现状,多方面筹集资金5亿元,解决了全市3万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三是建立了全市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全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xx年以来共筹集资金1200余万元,救助贫困老人1万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两种供养方式,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200元、1400元,集中供养率86.3%,居全省前列。全市347名城镇“三无”老人按照月人均600-700元标准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2023老龄工作调研报告(3篇)

老龄是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本文将介绍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1)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城乡社区老龄工作的新思路,年市老龄协会将区和区作为城乡社区老龄工作试点,开展调研,研究加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工作机制;寻找社区老龄工作的切入点和社区老龄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等问题;探索不同类型的社区老龄工作模式,总结和推广社区老龄工作的成功经验。力求实现老年人的问题在社区基本得到解决,老年人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社区老龄工作的体制合理的社区老龄工作体制是做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老龄工作范文

  • 2023老龄工作调研报告(3篇)
  • 2023老龄工作调研报告(3篇)101人关注

    老龄是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本文将介绍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2022老龄工作调研报告(1)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城乡社区老龄工作的新思路,年市老龄协会 ...[更多]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