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政府工作调研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政府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政府工作调研报告(1)
按照县政府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一把手蹲点调研工作,我于2023年3月15日到3月30日间坚持到_____供电所进行蹲点调研工作,围绕无违章现场的创建,深入展开调研,具体报告如下:
一、_____供电所概况
_____供电所位于_____城区南部,现有职工23人,其中正式工9人,全日制农村电工14人,辖区内有高压线路9条,150.1公里,低压线路63.4公里,承担着20个行政村,14000个高低压用户的用电管理任务。在20*年被河北省电力公司命名为规范化供电所,在20*年又通过了省公司的专项验收,成为_____首批标准化供电所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_____供电所坐落于104国道东侧,地理位置特殊,其人员面貌代表着_____电力基层员工的整体形象,是名副其实的窗口单位,因此,我对该所的工作向来重视,是我蹲点的首选。在调研周期间通过座谈会、和职工谈心、跟随施工现场、实地查看资料、走访客户等形势,全面查找该所安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是个别职工在安全生产中侥幸心理严重,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使之在工作现场尤其是小现场工作的时候,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水平、安全行为有待于提高。二是个别农电工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欠深入,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的现象,甚至有个别人员遇有紧急情况尤其是低压工作时不请示、不报告、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擅自处理,安全意识薄弱,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程度还有待加强。三是个别职工的安规学习欠深入、扎实,安全知识水平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职工总认为各类事故通报的事情与自己还远。另外在实际操作方面还有些欠缺。四是供电所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然不牢,部分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习惯性违章依然存在,还需要加大落实力度,健全安全监督体系,保障安全生产工作。
三、采取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日调度例会制度,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调度例会制度。调度会上将每天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说明,根据具体工作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基层单位的生产检修计划和执行情况,在局门户网站上发布基层单位的生产检修计划表,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并更新,切实保证农电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二是加强职工培训教育,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制定全年安全培训计划,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抓好对职工、农电工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和各类生产人员的安规调考。并针对三种人工作性质,实行专项培训,专项考试,确保培训到位。以局正式文件形式重新明确局安委会人员和全局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和安全员名单,切实发挥安全网络作用,使安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
三是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体系。为实现2023年安全生产目标,认真吸取安全事故教训,针对所定目标明年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体系,依据按责论处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经过细致调查、分析,严格进行处罚。
四是加强三票一单一卡管理。依据《青县电力局三票一单管理规定》认真监督,对不合格的三票一单要认真分析原因,制订整改及防范措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统计汇总本单位三票一单一卡的执行情况,对管理和使用单位提出整改和考核意见。
五是强化现场监督,加大考核力度。加大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监控力度,对各种现场除了各基层单位安全员现场跟踪监督外,安监人员进行飞行式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将违章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不及时的行为将根据相关规定做出明确的考核。由安监部负责建立单位、部门和个人违章档案,对于单位、部门出现的重复性问题以及个人重复性违章提出加大考核力度的意见。
六是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对全局各单位的安全工器具进行全面测试,进一步规范安全工器具的使用、保管与配置。杜绝个人保管安全工器具的现象。实行集中管理,专人负责并按照安全工器具管理办法建立安全工器具台账,进行周期性试验,杜绝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使用。在领取安全工器具的同时履行领用登记手续,各单位凭派工单等履行出入库登记手续,做到统一管理。保证安全工器具的配置满足各单位的工作要求,并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七是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以治理行为违章、装置违章、管理违章为重点,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培养职工自觉按规程办事、按程序作业的良好习惯,防止各类人员责任事故,坚决杜绝各类违章和误操作。不断完善作业指导书内容,更加符合现场工作流程,规范作业人员行为。狠抓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产作业现场规章制度,切实落实现场安全措施,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八是加强电网运行、设备管理和专业管理。加强电网安全风险分析,完善电网应急体系,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加强负荷分析预测。加强配电设施的巡视与检查,提高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投入率,防止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特大农村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九是加强外包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制度及电力系统有关规定,禁止层层转包、以包代管。严格电网生产业务承发包管理,规范外包工程项目、业务外包范围及外包队伍管理,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作业监护,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招标管理行为,落实各参建方的安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开展重大施工机具专项检查,实施电力施工安全性评价,建立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严防重大安全事故。
十是认真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根据2023年安全生产目标,完善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状,逐级落实责任制,做到安全压力层层传递到位。
十一是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战略转变。一方面要处理好以人为本和从严管理的关系。重视班组建设坚持在管事的同时先管人,管人的同时先管思想。局领导不定期的与员工进行谈心和交流,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局人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工作心情舒畅,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习惯性违章、事故苗头揪住不放,严防隐瞒包庇,积重难返。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思想教育和机制建设的关系。坚持做到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同时到位,奖罚同时到位,一方面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细致的管理,一方面开展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全面准确的技能培训,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和保证机制的作用,严格监督与考核,真正体现以责论处、重奖重罚,实现责权利的相互统一,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战略转变。
_____供电所管理基础好、人员争先意识强,新近调整的所长年纪轻、魄力足。我相信通过_____供电所职工的不懈努力和局各职能。
2022政府工作调研报告(2)
县人民政府督查办: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局党组高度重视,结合部门职能职责,认真总结梳理,狠抓分解任务落实。现将上半年有关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于下:
一、加强部门协作,狠抓收入征管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县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从组织收入、严控支出、深化改革三个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15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85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12%,占年度预算的40.94%。其中: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6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4%,上划中央、省级两个所得税完成5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9%,县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0万元下降28.89%,完成年度预算的42.54%,基本实现任务和时间同步。在全县工业经济增速减缓,煤炭、电石、建材等销量减少和价格下降,但上划中央两税保持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增长27.27%。一方面,为鼓励煤炭生产企业扩大生产产量,增大销售,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从5月通过返还价格调节基金,帮助扶持煤炭生产企业。另一方面,县政府通过帮助红原电石厂融资500万元用于25万吨电石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投入。
二、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
今年以来,全县继续坚持量入为出,尽力而为,集中财力办大事和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在保障人员经费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关注热点,解决难点,有效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5月,全县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3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支2169万元,增长16.46%,完成年度预算的30.77%。其中安排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23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58%;公共安全支出完成9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08%;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086,较上年同期增长49.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6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4%。一是坚持保工资、保运转和保重点支出的原则,打足工资和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在县直部门和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按时足额统发工资,并严格以人大批复的部门预算按时间进度拨付公用经费,有力维护全县稳定。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项目。通过积极协调部门向上争、向内挤、向外筹等多种办法,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重点项目等资金投入。其中投入教育两免一补1302万元,老城改造80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11万元,农村低保905万元,新农合2202万元等。重点保障了全县民生支出项目,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
今年上半年,财政部门继续按照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思路,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进一步规范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投资评审、非税收入、乡财县管等财政改革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为构建精细化财政又上新台阶。
一是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改革。2023年财政部门对全县49个行政事业一级会计核算部门136个单位全部实行部门预算。通过二上二下,进一步细化编制程序和数据审核,加强了软件和信息管理。目前,财政部门已按照有关报批程序全部将预算指标下达各单位。部门预算更加透明、公平、客观、科学和规范。
二是继续加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努力的探索和试点,今年上半年,全县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由去年的5家扩大到25家,全县县直单位人员工资、机车保险等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15月,全县实现直接支付7292万元(其中车辆保险52万元、家电下乡4万元),授权支付13万元。
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化。全县继续加大对执收执罚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土地、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管理,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15月,县本级征缴罚设收入、行政性收入、煤炭规费、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等较上年增长13.3%。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严格按照以票管收、票款同行的原则,切实加强票据管理,严把年检审核、验旧领新、专人专管、计划控制、监督检查五个关口,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
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全县继续查缺补漏、规范完善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主体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配套改革。今年上半年,全县重点是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设,完善相关手续,迎接省、市审核。通过省财政厅委托的中介机构的审核,全县2023年审批的88个项目全部审核通过。目前,已做好申报2023年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准备工作。
五是规范完善政府采购工作。继续坚持采管分离,严格采购关口。今年1-5月,全县完成集中采购333.9万元,实现节约采购资金11.5万元,节约率达3.3%。严格执行四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和监督措施,加强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人、供应商三方的监管。切实加强采购资金的核实支付管理,把好政府采购的资金监督关。
六是扎实推进投资评审工作。15月,全县完成评审项目3个,送审988.86万元,审定901.38万元,审减87.48万元,审减率8.85%。财政投资评审逐步延伸到部门预算编制、财政资金拨付、政府工程采购招标和竣工决算环节。
七是有序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为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和县政府同意,全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目前,我局正抓紧筹备,预计下半年将全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八是进一步查缺补漏,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检查和督促,规范完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目前,乡镇财务管理已全部按照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原则,实行统一请拨经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基本到位,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强。
四、落实惠民政策,认真兑现各项补贴
今年上半年,全县继续抓好涉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关基础数据,严格程序和资金管理,采取措施,认真兑现各项补贴。一是农业综合直补1895.91万元通过一折通进行发放、对种粮农民补贴413.95万元、全县73093户农户受益。二是通过专户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450元。正在实施的石油价格补贴51.46万元。三是通过专户发放12月农村低保258万元,全县8201户、25800人受益;发放15月城镇低保325万元,4486人受益。兑现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按照新的供养标准发放农村五保资金172万元,切实保障农村五保受益户的生、养、死、葬。
五、正视存在问题,落实好全年任务
今年上半年,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基本实现收入与时间同步,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收增支政策的影响,全县财税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下半年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事业人员津补贴、提高差旅费等刚性支出的增加,资金缺口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中心工作,继续深入贯彻好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认真履行好职责,克难攻坚,扎实抓好财政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今年财税收支目标和各项改革任务。
一是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目标实现。在后几个月,将进一步加强煤炭、水电、土地资源税费管理,切实加强增消两税、营业税、所得税征收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坚持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狠抓非税收入的征缴和管理。
二是优化支出,确保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一保吃饭、二抓建设和吃饭与建设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预算,保证人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以及重点项目的支出,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促进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会计集中核算等一系列改革,促使全县经济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升位。
四是加强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益。进一步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规范会计核算和会计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切实加大资金跟踪问效力度,强化专项审计和重点检查,进一步发挥财政评审机制的职能作用,扩大资金评审覆盖面。
第2篇 政府采购商业贿赂制止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府采购工作,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采购程序,继续加大对采购各方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坚决制止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为重点,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一、市政府采购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采、管机构分设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分别设立采购办、采购中心,配备能力强、业务精的工作人员,做好政府采购工作。采购事项集体研究,公开招标。
(二)加强了政府采购计划,扩大采购范围,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编制工作,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按《目录》要求,对范围内的政府采购项目做到应采尽采。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成果;做到程序规范,验收严格,资料完备。完成采购预算3441.43万元,完成采购金额3107.53万元,节约资金333.9万元,节约率9.7%。4月,市将未纳入政府采购的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总工会和市属各乡(镇)政府纳入政府采购。
开展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主要对各单位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采购代理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等十个方面进行自查和抽查。
在自查自纠阶段,共收到125个单位的自查自纠报告。通过对自查自纠报表统计,全市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3530万元,当年实际执行政府采购总额为3219万元,节约资金为311万元,节约率为10%,分散自行采购的为343万元;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1968万元,实际为1856万元,节约资金为112万元,节约率为6%,分散自行采购的为570万元。在重点检查工作阶段,我们选取了市教育局、卫生局、国土局及政府采购中心等28个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面为23%,各单位对检查出的采购无计划、随意性采购、规避政府采购等问题都能严肃对待,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解决,确保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不走过场,切实收到实效。
(三)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完善了内部制约制度,管采分离管理体制得到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后,财政部门就采购预算、招标投标、评审专家、供应商投诉、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划清了政府采购办与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职责。政府采购办主要对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政府采购信息、评审专家、合同供应商资质备案、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负责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和行政复议、处理政府采购行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主要是接受采购人委托,独立组织实施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的采购;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组织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评标活动;根据采购人委托的权限组织签订或代理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做好政府采购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定集中采购机构内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四)政府采购行为和程序得到规范。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中,对选择招标适用方法、供应商自由参加投标活动、招投标人员之间利害关系回避、采购名、优、特、环保产品及招投标过程监督等方面,都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对我市采购数量较大且较分散的商品,如办公自动化用品,由于产品标准统一,大部分采用最低评标价法,即以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为中标供应商;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对货物项目的价格权值,一般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强化了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意识,不断提高采购监管、操作的质量和水平。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领域。我们要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规范采购程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采购》和《行政许可证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采购中心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使用工作;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对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及时答复和处理。为政府采购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意识不强
许多采购单位未按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年度执行中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存在漏编采购预算、超采购预算或无预算采购的问题,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实际操作计划性较差。一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什么时候需就要什么采购,年初预算时采购项目没在列入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和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
(二)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不顺,“管采分离”停留在表面。《政府采购办法》第十三条、第六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管理职责”、“采购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政府集中采购中心和采购办同设在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内设机构的相关科室,同归一个上级领导,不利于监督。
(三)采购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由于政府采购所涉及范围广,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繁杂,客观上需要配备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实践中采购中心的人员由于职业局限,没有能力对这些非常专业的要求做出判断,即便实行了政府采购专家咨询制度,也由于多方面的限制,采购中心难以全面聘请到所有专业的专家,而且即便是聘请到专家也无法全程参与采购项目整个实施过程,对采购行为做出及时、具体的指导。
(四)供应商选择面窄。目前政府采购机关确定的定点供应商太少,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无法实现通过竞争机制节约政府采购资金的目的。而且各供应商的实力也存在明显差异,缺乏有效的竞争。在一些采购频率比较高的项目(如电脑、汽车、办公家具等),参与竞标时经常出现一些“老面孔”,极易形成“供应垄断”和“日久生情”。表现在:1、由于个别供应商在同类项目中“屡屡中标”,从而影响了其他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2、容易使参加竞标的供应商暗中联合,抬高价格。3、一些相互熟悉的本地竞标商,为了转移市场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最终达到“多赢”的目的。4、外地供应商因费用总是不愿进入。
(五)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缓慢。在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公开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方面,对采取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集中采购组织形式应实施电子化操作,实现网上公告、网上下载文件、网上投标等功能,方便了采购单位和供应商。
(六)大量工程项目未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法规定,除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执行招标投标法外,其他采购项目应当实行政府采购。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大量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以外项目并没有实行政府采购的现象。(七)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较困难。机构的不合理设置,加之在制定采购政策时,制定者和实施者均为同一主管部门,而政府监察部门仅对采购的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无法对政府采购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的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意识,更新观念。一是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注,专题研究。二是政府采购加强采购预算的规范管理。三是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切实解决、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效排除干扰和阻力,切实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规范运作,提高效益。一是完善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二是要提高政府采购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廉政建设。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三是运用网络技术,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强化资金控制。二是完善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预防采购风险。三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四是完善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五是建立规范的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六是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提高采购服务质量,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七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拓宽采购范围与规范运行相结合。一是将政府投入的基本建设和公共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领域;二是政府采购项目向小额商品延伸,对招标限额以下的小额采购项目如办公用品等实行采购卡制度,采购单位持卡在招标确定的商场采购所需商品,获得资金的规模效益。
(五)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支政府采购专业化队伍。政府采购部门应通过加强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政府采购人员不仅懂得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有关招投标、合同、采购管理的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结合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包括供应商、咨询评审专家、商品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库,发布信息公告,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的信息网络建设,以实现采购管理各环节通畅、运行功能完善、操作交易公开统一、全过程监控和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集采购单位、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和管理监督部门电子系统为一体,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七)坚持惩防并举,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的内部、外部监督机制。明晰管理机构与操作机构职能,不断完善“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独立运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管理、采购、支付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实行采购代理制度或将采管分设在两个管理单位,实现“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建立事前预算约束、事中动态监控和事后监督处罚的监督体系,采购前在媒体公布采购项目,采购后要公布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加大政府采购的管理力度,严把重复购置关。建立政府采购情况报告制度,接受人大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纪检、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责,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对代理机构、供应商和评审专家不良行为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制定政府采购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处罚办法,加大对采购当事人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政府采购市场禁入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法违规采购行为的处理力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随着政府采购工作改革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自觉性逐步增强,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不仅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有效遏制了过去单位采购中的不规范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的发生,为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3篇 制止政府采购商业贿赂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府采购工作,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采购程序,继续加大对采购各方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坚决制止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为重点,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一、市政府采购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采、管机构分设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分别设立采购办、采购中心,配备能力强、业务精的工作人员,做好政府采购工作。采购事项集体研究,公开招标。
(二)加强了政府采购计划,扩大采购范围,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编制工作,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按《目录》要求,对范围内的政府采购项目做到应采尽采。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成果;做到程序规范,验收严格,资料完备。完成采购预算3441.43万元,完成采购金额3107.53万元,节约资金333.9万元,节约率9.7%。4月,市将未纳入政府采购的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总工会和市属各乡(镇)政府纳入政府采购。
开展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主要对各单位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采购代理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等十个方面进行自查和抽查。
在自查自纠阶段,共收到125个单位的自查自纠报告。通过对自查自纠报表统计,全市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3530万元,当年实际执行政府采购总额为3219万元,节约资金为311万元,节约率为10%,分散自行采购的为343万元;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1968万元,实际为1856万元,节约资金为112万元,节约率为6%,分散自行采购的为570万元。在重点检查工作阶段,我们选取了市教育局、卫生局、国土局及政府采购中心等28个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面为23%,各单位对检查出的采购无计划、随意性采购、规避政府采购等问题都能严肃对待,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解决,确保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不走过场,切实收到实效。
(三)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完善了内部制约制度,管采分离管理体制得到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后,财政部门就采购预算、招标投标、评审专家、供应商投诉、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划清了政府采购办与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职责。政府采购办主要对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政府采购信息、评审专家、合同供应商资质备案、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负责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和行政复议、处理政府采购行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主要是接受采购人委托,独立组织实施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的采购;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组织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评标活动;根据采购人委托的权限组织签订或代理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做好政府采购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定集中采购机构内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四)政府采购行为和程序得到规范。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中,对选择招标适用方法、供应商自由参加投标活动、招投标人员之间利害关系回避、采购名、优、特、环保产品及招投标过程监督等方面,都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对我市采购数量较大且较分散的商品,如办公自动化用品,由于产品标准统一,大部分采用最低评标价法,即以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为中标供应商;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对货物项目的价格权值,一般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强化了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意识,不断提高采购监管、操作的质量和水平。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领域。我们要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规范采购程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采购》和《行政许可证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采购中心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使用工作;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对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及时答复和处理。为政府采购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意识不强
许多采购单位未按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年度执行中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存在漏编采购预算、超采购预算或无预算采购的问题,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实际操作计划性较差。一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什么时候需就要什么采购,年初预算时采购项目没在列入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和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
第4篇 政府群众路线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群众路线教育,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2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乡党委、政府组成专门调研组走访了11个行政村,并邀请部分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家等有识之士,召开了3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乡群众工作的现实状况,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一)从群众的角度来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征用、环境污染、“两违拆除”、涉法涉诉、垃圾设施选址、生产交通事故、非法采矿、离任村主干部社保等方面。如大椿村土地征用;新庄村垃圾中转站选址建设;茶坑、杨津、九曲、坪地村非法砍伐树木;历届离任村主干社保等引发群体性矛盾。一般是多种矛盾交织,处置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置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的角度来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近年来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一是乡、村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成为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和完善干部挂村锻炼、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等举措,目前全乡11个村均安排1名以上的驻村干部,有1个村选派1名村官任职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
(二)自觉紧密联系群众,打牢群众工作基层基础
一是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结合各自分工,建立村、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乡、村领导干部入户访视每月不少于10次,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问计于民;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并书写民情日记。乡党委、政府不定期对乡村干部的民情日记进行抽查,促进其制度落实。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主动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乡、村每月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亲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三是运用网络、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有计划地安排领导干部与群众交流。
(三)充分发扬民主权利,促进群众工作制度完善
一是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机关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现在全乡11个村都设有党务村务公开栏,并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顺应了民意,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予以慎重决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收费等领域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均举行听证会,充分考虑、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坚持谁决策谁负责,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目前全乡11个村能按“四议二公开”工作法作出议事决策,每个村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民主决策听证会,并通过座谈会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设村里各项社会经济事业。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村里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增长,逐步扩展民生工程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认真宣传、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
(四)及时排解矛盾纠纷,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
一是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两违”行为。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原则。加强对被征地、拆迁户思想、生活、要求等情况的摸排,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是乡、村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集中排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对排查出的问题亲自分析研究,亲自推动化解。乡村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乡、村负责人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三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乡、村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开展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健全合理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调解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思想教育实效。
三、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是我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可投入公益、公共事业的力量相当有限,群众的期望远远高于政府的公益投入。二是干部公信力下降,主观上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在状态,一些村落群众不信任干部,村级干部关系复杂,工作能力不强;客观上我们的村干部待遇低,工作任务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滞后,农民观念陈旧,村级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做群众工作缺乏创新思维等,群众信访不信法。四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体制有待完善,乡、村干部应讲真话,讲实话,反映实情,要用换位思维创新农村群众工作。
四、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跳出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新时期群众的工作的实效性。
适应形势发展,科学确定群众工作能力目标。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具备以下五种群众工作能力:一是民主决策能力。决策前,深入实际,深入基屋,深入群众,摸透民情。决策中,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把决策的过程变成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二是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大力宣传、坚决贯彻党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三是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五是依法行政能力。要把依法行政的观念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坚持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工作和社会事务。
搭建载体平台,探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实现途径。一是在系统培训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通过提高其整体素质来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在实践锻炼中提高群从工作的能力。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到基层挂职、上下级之间双向挂职等制度,让党员干部在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接受锻炼,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创造条件让党员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意见的事情改起,帮助群众解疑释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开力和实效性。二是要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应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要把宣传发动与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有充分的宣传发动,又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四是要把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觉悟。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形成工作合力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构建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网络。
加强组织建设,为群众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发挥群团组织的助手作用。我国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是一个涵盖全民的庞大网络。特别是组织系统一直延伸至企事业和城乡基层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是在群众中有重大影响的组织和团体。这些群众组织和团体都有固定的联系群体,有独特的工作方法,其组织活动较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组织和团体的领导,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大胆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发挥新型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各类新型社团、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等新型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格特点。它能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个人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发挥社会稳定安全阀和缓冲的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为群众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工作主体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一是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事业的实践主体,党的群众工作要靠广大党员共同去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把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本前提,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二是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表率作用,他们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领导干部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抓好领导干部的选择拔任用,抓好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把开展群众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三是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做群众工作的知识、制度和方法,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理念,使他们真正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历史重任,成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生力量。四是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事事都靠干部去做是不现实的,必须善于发挥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尤其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参与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三)以健全制度为手段,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证群众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经常化,使党的各项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利益和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制定民意表达的规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能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二是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民意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所怨。三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渠道;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决策保障机制。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制度。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对于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都要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开,以利于集思广益和群众监督。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失误。
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要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和利益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主要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解决问题。对因官瞭主义、徇私枉法造成群体性事件、带来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三个保障体系:一是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问题,重点是提供信息服务;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三是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解决好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第5篇 市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为了解掌握我市20xx年以来的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玉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调研要求,我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效果
20xx年以来,我市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框架,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一)建立了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组织网络
我市把《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充实和调整市安委会领导成员,乡镇、部门也分别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市安全生产形势,部署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制定责任追究制、应急救援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初步形成了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氛围
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各乡镇和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市上下形成遵守《安全生产法》、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
(三)执行《安全生产法》措施扎实有力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力度,每年年初分别与乡镇、园区、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与所属企业也层层签订,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重大节日、重点时期、重点行业和事故多发季节的安全生产检查,把“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关键时期的安全检查固定为常规性检查,把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企业、学校、网吧等行业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该整改的限期整改,该停产的立即停产,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和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程序,并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日常巡查频度和密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20xx年以来,市政府下大力气狠抓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一是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全市仅矿山等行业的安全投入就超过了一千万;二是建立完善安全抵押金制度,制订了《玉门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意见》,对煤矿等五大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征缴风险抵押金,目前已征缴154万元。三是在建筑、危险化学品、水电等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三年达标规划,至目前,全市已有34户企业达到了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四是健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修订了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后勤保障、应急救援等做了进一步明确。20xx年9月22日、10月20日我市先后发生了液化气罐车侧翻、气体泄漏事故,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功地化解了险情,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以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仅20xx年至20xx年两年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
(一)《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调查中发现,有的单位负责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部署,轻落实,缺乏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有的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将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对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有的企业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投入,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有的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企业主及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迫作业的违法行为不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新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混乱、“三同时”制度贯彻落实不力;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还不够,安全生产学习、宣传还存在盲区。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
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监管执法不够严格,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监管措施不够到位,安全隐患仍然突出。有些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够到位,监管责任不够清晰,造成执法时互相推诿或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各乡镇都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安监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时间还不够。有的乡镇在领导、支持、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监管方面还不够到位,有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思想。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保障、安全教育培训上投入不够,工作措施不够到位,甚至无视法律法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安全生产行为时有发生。
(三)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粗放,且业主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对工人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足,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装备都没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安全生产基本投入差距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不到位,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不够,存在较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
三、对策和措施
(一)要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市政府要切实把《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轨道,一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宣传培训力度,使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深怀对人民的感情,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安全生产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着力提高监管部门领导及执法人员的安全素质、业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依法经营、认真履职、严格守法、保证投入。三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严格执法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监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等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政府及监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发挥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的作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要加强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督查处力度,对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不留情面,对拒不整改的,要立即停产,以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力度,对所发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关键措施,贯彻《安全生产法》的基础工作是制定和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而完善了制度和机制后,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狠抓落实。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对已经建立起来的责任制要加大监督落实力度,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市政府要加强对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调查研究,适时组织专项检查和整治,监管工作要从事故查处为主转向预防和控制为主,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源头管理,使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放、关口前移,从薄弱环节、具体岗位抓起,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要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市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安监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避免互相推委等现象的发生;要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工作,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指导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责任制,保障安全投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安全生产形势。
第6篇 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_____平方公里,户籍人口_____万人,流动人口_____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