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 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 ;现有贫困人口11.4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2 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 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 个贫困村、11.45 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 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 为确保实现每年1.5 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 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2 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 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 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 个驻村工作队410 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第2篇 2023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
一、教育扶贫所做主要工作
我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交通不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其中乡镇初中25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乡镇中心小学25所、村级小学(教学点)216所(个);全县在校学生****人,其中乡镇在校学生**人,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98.16%;现有农村幼儿园**所(公办5所),村小附设学前班145个,在园幼儿***人,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1.4%。
近年来,我县从着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贫济困助学工作入手,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实施教育扶贫工作。
1.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教育园区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和全国营养餐工程、农村薄弱学校食堂改造等5个试点县,争取到项目资金7个多亿,先后改扩建学校校舍5.1万平方米,装备学校图书7.3万册,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9.25万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先后有48所学校被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改建增设村小附属学前班89个;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2.着力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县招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组织选派了近百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薄弱学校支教援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援助农村学校开展兼职授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农村教师师能素养。
3.全力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工作。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仅2023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受惠学生**多学生,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
4.努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在认真实施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来,先后接受社会各界义工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建校助学金930多万元,其中助学金260多万元,惠及学生近3000人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1.部分村级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设备匮乏。①基础设施薄弱。全县农村小学有b、c级危房13万多平方米,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瓦房,建设标准低,属于c级危房;配套设施差,生活用房、运动场地等紧缺。如,江口优新小学和河坑小学教室、教工宿舍等均为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现仍在使用。②教学设施匮乏。对比省定标准,全县边远乡镇尤其是贫困村的学校教学设施缺口很大,其余5所学校教学仪器配备不完善,课堂教学基本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上。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许多家长不惜花重金将子女转入城镇学校寄宿或者租房陪读,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边远村群众的教育开支,教育成本的增加在一些贫困山村则直接造成了一些孩子的辍学。
2.村级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由于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村学校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较差,大部分年轻教师不愿意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现在主要是原来民办代课转正教师,或家在本地的中年教师在支撑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这部分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基本为初高中学历。同时,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问题突出,很多村小都没有专职英语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由中心小学派员走教。
3.扶贫助学政策针对不够强、缺乏精准。现有“一免一补”、困难寄宿生补助、学生营养餐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普惠性”,缺乏精准性,有“撒胡椒面”的现象,而且标准不高,如贫困寄宿生补助,受助率达30%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非属贫困学生或者说非属特别贫困学生;同时,因为受助面偏大,导致人均受助资金偏少,小学为500元/学期。
第3篇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以下1566范文网范文网小编整理了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为落实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大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们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组成1+4调研专班,深入全市7个贫困镇26个贫困村,走访294个贫困户,通过访谈、座谈、约谈等形式,进一步掌握了全市贫困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失地农民中存在的主要致贫原因、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宗教信仰问题方面的目前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穴市域基本情况
武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与江西省瑞昌市、湖北阳新县隔江为邻,东与黄梅县、西与蕲春县接壤。全市国土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12个镇处、34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0.52万人;其中贫困镇7个,贫困村46个,至2023年末,全市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63467人减至 57596人,减少5871人。
二、专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围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2023年武穴市出台的《武穴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武政发[2022]26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退养时每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的120元,经过先后5次调整由最初的196元/月,调到了现在的372元/月,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而根据 2023年湖北省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鄂政发[2022]53号)政策,其退养待遇与养老政策相比降低了接近50个百分点,养老金调整也相对放缓。
建议:
市政府在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时,应当结合实际,确保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只提高不降低,使之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二)围绕因病致贫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我们在本市石佛寺镇胡垅村、胡福泗村走访调查贫困户对象20户,其中健康4户,仅占20%;残疾6户,占30%;体弱多病3户,占15%;患大病的5户,占25%;智障和其它2户,占10%。同时调查10个特困户,其中8户是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占80%。虽然我市已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但因病返贫致贫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建议:
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增加大病、重病医疗报销比例,甚至免除医疗费用。
(三)围绕农村低、五保人口生活保障问题 我们调查了本市大金镇上周煜村、大法寺镇大屋雷村、李贞村、余川镇凤凰村计65户低保对象和32户五保对象。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管理难。二是人户分离享受低保情况增多。三是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四是五保对象待遇偏低,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五是五保户生病入院难,需要个人先垫付医疗费,再到合作医疗报销,无钱垫付就住不了医疗。
建议:
1、加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取消低保指标限制后,大量因病、因残临时发生困难的对象蜂涌而至申请低保的现象,应严把100%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关,并适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杜绝造成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的现象发生。
2、推行第三方监管制度。每村聘请一些正直的低保对象作为低保信息员,可以随时了解低保对象动态,保证家庭信息完整、准确为审核、审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严格控制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低收入家庭、边缘户申报低保的目的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有的是为了享受教育减免政策而挤占低保资源;有的是为了享受廉租房即住房问题而申报低保。申报贫困户存在同样问题。在这方面要与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政策,防止一些人瞄着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
4、大幅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待遇。建议统一集中与分散供养对象的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供养标准不低于5400元,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标准450元。市合管办要对五保生产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宽,程序要简便,结算要即时,对特殊群体要有人性化的特殊政策措施。
(四)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问题 据统计,2023年底武穴全市残疾人口有5.02万人,占总人口6.28%。在市残疾办理残疾证的有13408人,其中一级残疾2354人;二级残疾 2695人;多重194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占持证总数的31%。市残联此次深入梅川镇绿林村、四望镇铺尔垴村和龙坪镇向文村对145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发现,80%以上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低于贫困标准(2300元)。普遍存在三低两差即受教育程度低、医疗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就业能力差。
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低保、社会救助标准,残疾人家庭收入低,有的甚至没有收入,低保救助资金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扩大低保、社会救助覆盖率,对于残疾程度低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也应纳入低保社会救助范围。
2、住建部门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救助,提高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村、社区建立康复训练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把残疾人康复、医疗、训练费用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如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康复纳入救助范围。
4、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人社、残联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相关部门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相关扶助。
5、积极开展社会托养服务。着力建设社会托机构,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力抚养的重度残疾人实行社会集中托养。
(五)围绕贫困人口信教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影响问题 经调查余川镇砌石村和王宪村发现,两村共计有贫困人户1881人,除少年儿童外,50%以上的群众信仰佛教、道教。个别人信奉三赎基督教(邪教),甚至有党员带头信教。产生信教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迷信菩萨救苦救难,保护平安,消灾降福。二是家庭传播或盲从。三是地处宗教文化影响,年龄结构主要在40岁以上。
建议:
1、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宣传和规范管理。
2、加大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
3、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4、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职责。
三、综合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凝集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多方潜能,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落实政策,推进专项扶贫。将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化扶贫,高标准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专项扶贫,2023年以来,我市共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600余万元,确定扶贫开发项目63个。完成雨露计划460人次。二是整合资源,推进行业扶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贫困镇、村、组发展,把着力点放在集中解决贫困地区交通难、水电难、种田难、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上,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水利、交通、通讯、电力、文化、教育、卫生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包括46个贫困村在内的341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村村通,电力、通讯组组通,低保、医保和失地农民保险全覆盖。三是广泛动员,推进社会扶贫。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目前,全市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联合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畜牧业生产合作社、水产业生产合作社等社会团体68家。这一大批社会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互相协调,合作发展,直接间接地为贫困人口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增加收入,生活质量提供了帮助。此外,武穴市区还涌现了一批如广济帮帮团、湖北爱心社、女子读书会、楚天公益群等专门帮助失学儿童、留守老人,特贫困户的民间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民间组织仅2023年一年,就为360多名失学儿童提供了衣食和学习用具帮助;为156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为97个大病致贫特困户资助现金20多万元。
(二)现有贫困对象的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们武穴市7个贫困镇46个贫困村的57596贫困人口这个群体中,有农村低保对象10342户,19336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5413人,有失地农民贫困户15016人,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13498人,其他贫困户5400余人。通过此次专项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成因有如下几种:
有待改变的致贫返贫成因
一是贫困村主要是由于一无集体积累,二无村级企业,三无资源优势,四无资金开发,缺 乏产业支撑,单一农业致使村民收入偏低。
二是贫困户主要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子女赡养、子女读书支出大等失血大于输血。
三是贫困主要是自身条件缺失、先天性智障、后天性致残、半路得病,身无技艺,文化水平低等。
有待解决的贫困人口素质
一是依赖型 等、靠、要思想严重,抱着政府不会让人饿死的思想,过一天算一天。
二是观望型 一些失地农民守株待兔观念固执,只盼社会援救,集体分红,国家提高救济标准。
三是盲动型 缺技术、少资金,又好盲动,养猪发病,养鸡发瘟,负债经营,因债返贫。
有待改善的精准帮扶方法
一是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有些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不够 一些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量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存在的困难
武穴属插花贫困县市,全市12个镇处中,有7个镇被评定为贫困镇,4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7596人,是一个大的群体。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扶贫方式一方面是每年由35位副市级以上领导,驻点帮助35个贫困村。另一方面是每年整村推进7个村,以及不定期的连片开发,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想实现三年脱贫目标,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我市扶贫办有7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司机。全市12个镇处均未设专职扶贫机构,更无专职扶贫干部。人手紧缺是制约更好开展工作的瓶颈。充实扶贫力量已刻不容缓。
二是必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领导重视是扶贫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党委政府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重中之重,像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一样抓扶贫开发。同时要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素质培养,让扶贫干部有为、有位。
三是必须加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支持 由于我市属插花贫困县市。上级每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仅300万元左右,不及麻城、红安等重点贫困县市的一个零头。重点项目如彩票公积金项目、脱贫奔小康项目等,与我市无缘。因此,地方财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贫项目建设,构建大扶贫格局,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落实三年脱贫任务。
四、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与建议
通过认真分析此次专题调研对象产生贫困的原因,比对当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当认真学习黄冈市扶贫办主任方荣同志撰写的《精准发力 扶贫攻坚》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精准规划发展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 结合我市实际,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十三五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二是积极完善村级规划 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结合村级发展实际,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增收项目。三是实现规划帮扶到户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了解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扶持发展内容,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针对不同贫困环境的村和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实。一是单位帮扶到村 将三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脱贫奔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期分批帮扶全市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帮扶。二是干部帮扶到户 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一直是我市优良传统。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全市行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动员社会帮扶 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建立帮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社会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
(三)精准管理扶贫资源
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管理。一是项目品牌化管理 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贫品牌,为精准扶贫构建平台,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好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三大品牌建设。二是资金精细化管理 要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加强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系统化管理。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登记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并根据贫困对象的扶持和增收变动情况,及时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予以帮扶。
(四)精准考核扶贫质量
精准考核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考核机制。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非重点地区实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健全重点镇退出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重点镇准入机制,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真正的贫困点上,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二是完善党政扶贫责任制考核机制 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增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财政扶贫责任落实以及扶贫成效。三是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 研究出台黄冈市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细则,健全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到人的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党政领导干部以扶贫开发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挂钩。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尽在1566范文网范文网。
第4篇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 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 ;现有贫困人口11.4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2 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 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 个贫困村、11.45 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 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 为确保实现每年1.5 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 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2 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 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 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 个驻村工作队410 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 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22 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 只以上、养鸡1000 只以上,魔芋种植20 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 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 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 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第5篇 关于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23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23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
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
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
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第6篇 关于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年度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年度调研报告一:
为深入推进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调研组于5月26日、27日深入沙腔乡核桃坪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和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一)村情简介。现在的核桃坪村是2023年由原下核桃坪村和原上核桃坪村撤村并组而成,人口382户、1842人,耕地8100亩,退耕还林2304亩,荒山6800亩,低产茶园900亩,良种核桃55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和黄豆为主,辖6个村民小组,沙二路横贯全村6.5公里、上下核桃坪组和斯密罗科均通公路,而磨子坪、小沟、司儿湾处于山顶尚未通公路,全村现有低保133人、五保3人、孤儿5人,教学点1个、1-3年级学生98人。
(二)产业发展。2023年市纪委和市科技局对口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2600亩茶园,因产茶迟加上技术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现900亩。2023年市军分区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960亩良种核桃,因品种或者气候原因无法挂果,现在仅剩550亩,只能当烧柴。近两年磨子坪等乡政府帮扶新增造林4000余亩,小沟等群众逐渐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
(三)农民收入。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季节性打笋子两次,支撑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退耕还林、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高山3个组部分养羊户年出栏山羊近10头,矮山猪、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目前带动收入不大。
、 (四)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方便;通村公路在市军分区帮助下已经硬化,上下核桃坪和斯密罗科3个组在沙二路沿线通公路,磨子坪、司儿湾、小沟3个组都在山顶没有通公路,但均已建成1.5米宽的水泥联户路全村实现了农网改造,已通电;通讯信号尚未全覆盖,其中磨子坪、司儿湾、小沟3个组手机信号还比较困难;全村 村村通卫星电视已全覆盖。
(五)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全村共计党员36名,村级班子设有支书、主任、副支书、文书、纪检小组长,县上下派了林业局何卓刚为第一支书,乡上下派了大学生村官曾珂为村副主任。村级活动场地建设比较完备,村级办公经费全部兑现到位,每年5万元的公共维护经费全部用于水管维护、铁索桥维护、危岩处理、垃圾转运等。村两委比较团结,村组干部的群众威信较高,但文化素质底,致富发展作用不强,因此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完成乡上交办
的目标任务上作用发挥良好,但是在引领发展上作用较差。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策宣传。严格遵守县上规定的两公告一公示,共计公示到组3次并结合两项测评户户见面把贫困户的识别要求、程序要求逐户的进行宣传讲解。
(二)严格选贫程序。坚持乡上监督、村上引导、组上组织、群众做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户长会确定初选名单,再将初选名单汇总到村,村上召集全体干部和群众代表排序再公示,县上指标公布后以贫困程度的排序取舍,在集中全乡名单在乡场镇公示。目前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363人,脱贫32户147人,预脱贫6户23人,未脱贫42户193人。
(三)强化督导检查。5月12日至22日乡纪委采取实地走访和电话抽查,督查共计72户、其中识别对象45户,知晓率高达100%、公开反响良好。
(四)充实《扶贫手册》。结合沙腔实际制作了《贫困户调查表》补充到《扶贫手册》中去,增加了户口数和实际人口数,耕地林地荒地资源普查,七通七有核查、四因三缺一差分析,已享受的惠民政策,现阶段帮扶计划,种养殖和务工创收台账等。
(五)初步归类分析。全村338户,因病80户、占23.7%,因残38户、占11.2%,因学53户、占15.7%,土地流转缺生产资料的16户、占4.7%,缺种养殖技术和务工培训的44户、占13%,超生家庭负担重的111户、占32.8%,有干
劲需要资金帮扶的84户、占24.9%,交通住房条件差的49户、占14.5%,酒疯子贪懒好吃的35户、占10.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客观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艰苦。核桃坪村地形为两山夹一沟,山多地少,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低,加上村民居住分散,耕地少且土质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灾害高发区、高寒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五是是陈规陋习致贫,该村是纯彝族聚居村,由于受彝族传统习俗的影响,薄养、好攀比。六是医疗条件落后,部分村民小病不能得到及时医治,久而久之,小病就变成重病,从而影响自身发展。
(二)主观原因。一是户籍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政策不配套。2023年以来两边一川一区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沙腔乡完成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县第一累计达1400余人。但当时的是户口转变村民享受的惠农政策一律不变,但现阶段的计生、民政、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却没有执行这一,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县级部门抽查方式有待转变。沙腔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为家庭户主的达到了800多人,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登记的电话号码均为户主电话,工作开展中大量的宣传和接待干部入户以在家妇女为主,单纯的电话抽查无法全面反映沙腔乡的工作开展情况。三是脱贫人口存在一刀切。今年县上给沙腔乡已脱贫数量是根据去年上报已享受惠农政策人数,已享受惠农政策不代表已脱贫,导致沙腔乡现在已脱贫数量基数过大。
四、发展意见
(一)开展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托底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
(二)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带动造林,并或者造林政策性帮扶。二是采取规模化、示范户、散养户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开展林下养殖,壮大本地山羊规模,力争各户均年出栏10头山羊。
(三)加大智力扶贫。突出智力扶贫作用,发挥技术和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扩大务工输出。一是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尤其是年轻闲散人员的外出创收,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
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庭关爱问题。二是加强与外界信息的交流,鼓励群众走出去就业创业,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加强基础建设。一是以下一步三房改造为契机,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的问题,切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异地搬迁扶贫;二是继续加强乡域道路交通建设。对未通路的组新建,确保组组都通路,从而为困难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特色寄宿制学校和各教学点的修缮维护工作,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做好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四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加网络覆盖率,拓宽群众信息渠道。
五、工作建议
(一)以先进带动后进为抓手,推进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核桃坪村现有党员36人,只占全村总人口的0.02%,比例太低。且现有的党员中,近一半属于老党员,年龄偏大。村党支部要积极发展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输进新鲜血液,助推整村发展。
(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核桃坪村党支部领导干部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全村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指派党员作为建卡贫
困户的精准扶贫指导员,组织全体党员与核桃坪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知识帮扶、政策帮扶、物资帮扶等形式,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共谋脱贫致富之策,共商发展大计。
(三)积极汇报困难。协调主观制约。主动向上级党委政府的汇报工作情况,积极与民政、计生、扶贫、公安等部门沟通衔接,早日解决政策上的冲突与困难,为村民争取更多的惠农政策。
(四)实行分类指导,做好精准扶贫。按照现有经验,实施项目整村推进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指导方式,建议加大对贫困农户贫困人口的脱贫分类指导力度,实现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关于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年度调研报告二:
2022关于县精准扶贫的调查报告范文 xx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发源地。5月22日至23日,我采取到田间地头察看现场、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到花垣县作了两天的调查。联想20年前到花垣县作扶贫调研的情景,感到精准扶贫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开对了方,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一、20年扶贫,老百姓收获是自信
花垣距离省城450公里,是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20年前,从长沙到花垣要走一天半时间。仅翻越矮寨盘山公路就要花1个多小时。湘西民谣: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这次到花垣全程高速公路,只花了半天时间。投资13.5亿元修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全长1073米,工程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真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花垣县的同志介绍,全县所有乡镇和99.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能力。
人穷颜色低。过去山区闭塞,老百姓见世面少,羞于见生人;因为穷,老百姓抬不起头,缺乏自信。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县城建了不少高楼,农村盖了不少新房。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群众,讲到农村的变化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十八洞村,年逾七十的娭毑龙德成,挽着我们的手就往家里带,谈起***到她家里考察的情形,一脸的幸福。村支部书记龚海华介绍,村集体和村民入股600万元,与花垣苗汉子果业公司在二道乡流转土地1000亩,共同开发精品猕猴桃,进入丰果期后,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级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在麻栗场镇立新村,村支部书记吴进文讲,全村种养大户30户,养乳鸽、土鸡、土鸭都在万羽以上,还种了杜仲、烟叶、百合等多种经济作物,村人均年收入7193元。在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发言之踊跃,思路之清晰,精神状态之好,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县委书记罗明告诉我,同20年前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五番,财政总收入翻了五点四番,居民存款余额翻了七点三番,县城扩大了2.2倍,老百姓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倍,60%的农民盖了楼房,2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屋里头,房前屋后绿山头,精准扶贫有奔头。花垣的老百姓找回了自信。
二、关键是政策要滴灌到根部
花垣扶贫成绩巨大,但深入分析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感到扶贫仍是一个大问题。花垣县还有162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3%;贫困人口仍有6.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旮旯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贫困村占2/3。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落后,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尤其是矿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空区达136处,有7个乡镇2478户农民需要整体实现生态移民。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讲:扶贫政策是好,就是不能大水?漫灌?,如果?滴灌?到根部,脱贫更快,效果更好。可见***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干部群众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还源于花垣县采取了八个到村到户的办法,即: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
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考核验收到村到户。为此,从去年开始全县下决心每年从县财政挤出1.5亿元,加上上级财政每年扶贫资金5000万元,连续6年支持八个到村到户。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精准识别方面,全县推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九个不评(三榜即群众申报公示征求意见第一榜,无异议后公示名单第二榜,最终确定公布名单第三榜三审即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乡政府、县扶贫开发办三道审核程序;九个不评即明确有楼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评等九个不评标准)的经验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干部结对帮扶方面,162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6.2万名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建立了密切联系,制定了脱贫方案,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发展扶持方面,立足花垣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全县扶持龙头企业100余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形成了14万亩优质稻基地、11万亩水果基地、12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9万头黄牛养殖基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在5个乡镇连片68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50.7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一园一
带七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多元,引进23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开发,流转土地5万多亩,3万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或获取租金收入。
八个到村到户让政策真正滴灌到了根部,照这样抓下去,花垣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三、好班子、好作风比什么都强
班子强,领头羊;作风好,带着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薄,矛盾困难多,更要重视建设扎硬寨、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1.抓住关键点。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基层、打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改善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实施以来,干部作风转变了;中央《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干部精神提振了。尤其是对乡镇干部实现职务、职级的政策和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大家看到了希望。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一些乡村干部劲头很足。同时,调动和保护好乡村干部的积极性,还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大家反映,乡村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
很少,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几乎没有培训的机会,即使隔上两三年培训一次,往往也是以会代训,时间也就两三天。乡镇书记、乡镇长到省、市、县党校培训,授课内容几乎都是通用件,缺乏针对性。基层干部反映,中央和省委从政治上关心我们,现在缺的是本事,希望多给培训机会。这些情况表明,要让乡镇干部与村民坐到一条板凳上,还得创新体制机制。 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即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场所,为乡镇干部办了件实事、好事,对稳定基层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对极少数还没有五小设施的偏远乡镇,要给予财力支持,使之尽快完善;另一方面,对一些五小设施标准不高的困难乡镇,要加快改造提升,为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创造条件。
2.选准带头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次看的菖蒲塘村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水果专业村,去年全村水果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户2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95%的农户修了楼房,98%的农户实现了电器
化,组组通公路,户户自来水。谈到村里的变化,老百姓众口一词,全靠村支部书记王安全这个村民的主心骨、致富的带头人。花垣县委组织部介绍,全县288个村,像王安全这种能人当村官、村官做能人的,大约占37%;28%的村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强,但缺乏致富本领;还有26%的村支书既缺能力又缺本领。花垣县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选拔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加强村支两委建设,下一步准备把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带头人培养,这是一个好办法。扶贫先建班子。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才会出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局面。
3.建好工作队。村村有工作队,户户有干部帮的帮扶格局在花垣县已经形成。在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龙秀林说: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要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工作队就要这样,真扶贫、扶真贫。但有些驻村工作队还不是这样。有的下车伊始,一厢情愿,这里开荒种树,那里劈山修路,还有的强迫老百姓把吊脚楼改为砖瓦房,结果水系改变了,生态破坏了,习俗丢掉了,老百姓被幸福了。扶贫工作
4.健全责任制。花垣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体系,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帮扶单位分管领导一个月入村指导一次,主要领导两个月入村调研一次,党员干部一季度入村帮扶一次。这些做法都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的考核验收机制,重点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将考核验收结果作为帮扶单位绩效评价、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晋职晋升的依据。同时,对帮扶不力的要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督促,明确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工作不力的工作队员要及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