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暑期医疗卫生专题调研报告
在校团委的有序组织下,来自不同年级、系办,不同学生组织的共xx名同学组建成了医疗卫生专题调研队。在指导老师刘部长的统筹安排下于xx年7月7日下午3点30分开始对泸州市江阳区竹苑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整理,我们一共建立了xx余份个人健康档案,其中,老人xx人,高血压xx人,老年人中患高血压的有xx人,糖尿病xx人,儿童xx人。从数据看来,在此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8.40%,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尤高,达88.11%;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也不容乐观,约3.53%。 因我们在调查前未与小区物业提前沟通,也没来得及出通知或公告,所以许多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不理解,甚至对我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不愿意配合调查。特别是涉及姓名、联系方式、工作、既往病史时,大家都会比较避讳。有人说,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的,不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也有人说,自己年轻,没必要;还有人觉得自己本来就有保险的,用不着,而且他们觉得在社区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安全。
我想,这些居民应该还不太了解这项国家政策,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和工作不熟悉,缺乏医与患的基本信任,觉得小卫生站没什么用,看不了病,一定得去大医院才能心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也有许多居民非常热情,很积极地配合我们的调查。当我们无数次的敲门、解释,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时,那种感激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因为,他们的认可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医生的奉献是有意义的、是社会需要的,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和向往。
不论大家的态度怎样,我们每次敲门总会面带微笑,重复同样的内容:“你好!我们是竹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为社区的常住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请问方便打扰你几分钟,配合我们填一下调查表吗?谢谢!”“姓名、年龄、职业、既往病史······”虽然枯燥,我们依然热情饱满。 我们去调查时,很多都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很孤独,我们给他们做调查时也聊些其他的。比如,我们去的时候也会特别叮嘱老人:饮食尽量清淡点,平时少食多餐,苦瓜是解暑好菜,夏季可以煮食绿豆粥,尽量不吃剩菜剩饭,注意个人卫生等等。他们非常高兴,觉得好久都没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最后,老人甚至还会 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和怜悯,老人们真的很缺乏关爱!
另外,我自己在调查中也作了反思,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准备工作:
需要提前与各个小区物管联系、沟通,将事情提前通知到位,并按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二、关于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
1、xx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到,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以病人为核心,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 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电子病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病人的病历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病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规范化的信息。
3、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 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4、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5、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6、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和意义:
1)内容更全面充分,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 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2)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广泛,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 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3)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方便,其特有的数据格式和集中 的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统计分析、卫生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存储更简易,能实现大量存储和实时存取的统一, 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可以直接、快速、准确的为突发性、传 染性、多发性病提供资料。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落实:
1、日常工作时,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注意健康小知识 的宣传普及;
2、定期分批次组织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并注意 通知到位;
3、每次居民体检结束以及看病后,做好相关记录;
4、社区可以就近与泸州医学院联系,组织医学生志愿者 定期在社区为居民量血压,宣传实用健康小知识、急救知识等,增强居民卫生意识。
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一、团结就是力量。
以两人为一组,小组之间精诚合作,互相交 流,相互帮助,团队任务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前进,高效完成。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相互也越来越熟悉,大家也收获了友谊。
二、团队效率有赖于正确有效的指导。
指导老师刘部长每天都会关 心我们的工作业绩,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出一些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三、有效的沟通是任务完成的关键。不仅要使居民相信自己,还 要让他们理解、主动配合,让他们感觉被关心和重视。而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四、这是对耐心和恒心的考验。调查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所有 居民,必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或怀疑,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开始和继续我们的工作。调查工作需要家家户户亲自上门问询,并负责解释以及协助填表,看似内容很少的一张表,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更需要提高居民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意识。我国居民的健康保障,仍有赖于国家卫生制度的完善,和医疗知识的普及。而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医疗组织,需要从小事抓起,做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记录,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第2篇 县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搞好医疗卫生工作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上栗县医疗卫生系统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基础设施薄弱、队伍参差不齐、多数乡镇卫生院濒临倒闭的不利条件下,一跃成为硬件设施全省一流、医技人员业务精通、医疗收入连年翻番的农村卫生工作强县,连续三年全市卫生系统综合考评第一。为总结推广经验,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对上栗县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凸显改革成效的三大亮点
基础设施全省各县区一流。新建的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集医技住院大楼、综合办公大楼和门诊大楼为一体,医疗器械、设备先进,硬件设施领先全省绝大多数县区医院。改建后的县中医院交通便利、就医方便,被省卫生厅领导誉为“发展变化最大、发展思路最清、成效最显著、医疗环境和住院条件最好”。县疾病控制中心规划科学,理念先进,设施设备及人员队伍齐全,得到省级专家的好评,是全省县级疾控中心样板实验室。各乡镇卫生院环境舒适,设施完备,有的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病人与医务人员联系的传呼系统。全县88所村卫生室(所)业务用房已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正朝100所的目标迈进。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业务总收入从20xx年的800余万元增长到去年的6900万元,今年1-8月份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元。在业务总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群众负担不升反降,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了21.9%和12.1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医、药费用比例趋于合理,走出了“以药养医”的困境,20xx年1-8月数据显示,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41%,达到了省级医院医药收入比的水平,实现了“以技养医”、“以医养医”的良性发展。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xx年上栗县人民医院成为首批14个被省卫生厅授予“群众满意医院”的县级医疗机构之一,20xx年县中医院被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上栗县被评为了全省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县已有4所市级“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8所市级“母婴安全卫生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持“三个全省领先”。一是报销手续之便全省领先。首创了“乡镇医院直补”,实行“即医即报”,定点医疗单位全部设立直补窗口,农民出院当日即可领取补偿款;实行“限时报销”,在县外住院的参合农户,出院后只需将相关手续交至乡镇农医所,15天内可领取报销款(省里的标准为20天);实行“电话预约送款”,登记了所有报销医药费的参合农民的联系电话,对居住分散且路途遥远的农户给予特殊照顾。二是补偿比例之高全省领先。上栗县新农合最高报销率达70%,实际补偿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可报销费用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三是受益面之广全省领先。结合本地实际,将住院分娩纳入补偿范围,将8种门诊大病纳入住院补偿范围或定额补助对象,扩大了受益面,1-7月以来,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次,总受益面列全省9个县市区的第15位。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五个统一”
1、收支管理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卫生部确定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县,也是卫生部通报的试点工作先进县,上栗县成立了全省首家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县23家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严格收入标准,实行一个标准收费,公开药品价格,防止暗箱操作,需要减免的特殊困难群体一律经过县卫生局批准,杜绝乱收费,收人情费。另一方面,改革投入方式,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资金捆绑”使用,每年由各乡镇卫生院出资,筹集一至两百万元,分期分批建设各乡镇卫生院,两至三年时间内完成了所有乡镇医疗机构改造。
2、人员调配统一,提高素质促交流。全县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技术人才上下流动机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选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挂职;选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优秀业务骨干到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学科带头人到市级、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设立了医疗培训中心,每年举办2-3期业务培训班,聘请省级医院专家给医务人员授课,今年已培训300人次。鼓励参加学历教育,组织了54名乡村医生报名参加中医中等学历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公开选拔,对普通医务人员实行逢进必考、双向选择和末位淘汰制。
3、药品采购统一,降低价格惠群众。推行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县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采取限价竞价为主、议价为辅的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证了药 品质量,减少了流通环节,控制了药品的层层加价。今年1-9月,通过全品种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达到了30.36%,让利群众200余万元。
4、设施配备统一,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县按照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的设备配置标准,对省级下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五大件”基本医疗设备,即: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下腹部手术设备和一般检验设备。对村卫生室(所)则结合民生工程要求,按照诊断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和治疗室“五室分开、配套齐全”的要求,抓好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统一购置了制度牌、科室牌和医疗设备(资料柜、体重计、高压消毒锅、毁形器)。
5、操作规程统一,规范服务保质量。统一印发了临床诊疗规范,全县卫生系统临床医生人手一册,要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医疗质量。统一印制了病历,制定了奖惩措施,发现不合格病历3次以上责令责任医生下岗,对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
三、值得借鉴的四点启示
1、抓投入,政府支持是基础。县人民医院建设投入20xx多万元,中医院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疾控中心建设投入500多万元,村卫生所(室)建设投入100万元,加上设施购置、人员培训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xx年,全县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达2638万元,占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6.2%,今年1-7月,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已达20xx万元。除县本级财政的直接投入外,还努力争取了上级部门和乡镇、村的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筹集资金。积极与省、市卫生部门进行业务联系,取得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争取了医疗卫生建设项目22个,建设项目资金近20xx万元。二是利用政策减少开支。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时,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争取土地全部划拨,规费全部减免,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同步建设节约资金。上栗县规定,在规划建设村委会时要规划村卫生室(所),村卫生室(所)建设要与村委会建设同步,建成后由县卫生局给每个卫生室(所)配套3000元,不足资金由村里补助。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上栗县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短短三四年间跻身全省农村卫生先进县区行列,为全县40多万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树形象,群众观念是根本。上栗县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给群众带来最大的实惠。一是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连续几年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据调查,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二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主动上门走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恳谈会、建立投诉机制,广开渠道倾听民意,仅今年就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登门走访调查群众3000多人次,针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先后推出10条卫生行政机关政风建设措施、15条公立医院行风建设措施。三是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出台“三免四减半”等一系列惠民医疗政策,对特困户、低保户、70岁以上老年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独生子女及二女户等,实行“三免四减半”。三免即门诊患者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小换药费,四减半即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三级护理费等各减50%。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观念贯穿在上栗医疗卫生工作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时候。例如,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有关负责人屡次表示希望在现有报销比例为70%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提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合的实惠,还谈到将与民政等部门合作,降低困难群体就医付费门槛,特殊情况下实行“零付费”,确保无一人因病返贫,无一人因贫困有病得不到治疗。
3、促改革,创新机制是关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上栗县认真贯彻《意见》精神,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自20xx年11月起,将原本下放到乡镇的卫生院和下放到村的村卫生室(所)管理权收回, 由县卫生局按照职责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实行机构、财务、人事的一体化管理。实践证明,上栗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源于这次一体化管理改革。改革之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即人、财、物由地方管理,上级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县里管不了,乡村管不好的局面,不少患者小病自己吃药了事,大病 “舍近求远”到更高一级的医院机构治疗,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被架空,有的已经濒临倒闭。面对这些问题,上栗县坚定地推进了一体化管理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通盘考虑,实施全县医疗系统一盘棋的发展战略,开展横向互助,乡镇之间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五指并拳,形成合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进行纵向联合,县乡村对口管理,对口帮扶;实行一级管一级,村卫生室(所)接受乡镇卫生院管理,乡镇卫生院接受县医院管理;倡导一级帮一级,县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村卫生室(所)。通过横向互助、纵向联合,全县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在一些地方普遍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情况下,全县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4、强管理,监督制约是保障。率先实行“乡镇医院直补”后,有专业人士对此表示质疑,担心简化手续、缩短时间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造成新农合资金的跑冒漏,但上栗县用完善的医疗卫生监督制约机制打消了有关专业人士的顾虑。县卫生局规定,县、乡、村要定期公示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补偿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并于每月5日前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帐,不定期对补偿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坚持报销费用卫生、财政双印鉴制度,形成了财政管钱、卫生管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为全面客观了解和掌握新农合情况,该县成立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各乡镇农医所、定点医疗单位的费用补偿、基金管理及医药费用控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反馈,检查结果在全县通报。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为杜绝医疗中的腐败,上栗县将监督制约机制渗透到医疗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日常监管和定期巡查相结合,自我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为加强日常监管力度,投资三十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县卫生系统的局域网,对医疗卫生收费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执行定期巡查制,每半年由县纪委牵头,对全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情况严重的予以处分。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拒收“红包”的签名活动,各医院向患者发放行风监督卡片,公开系统内八项行风纪律、八项服务承诺和投诉电话。通过教育整治,严格监管,使医务工作者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摆在首位,自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基本杜绝了收受“红包”,开大处方拿“回扣”的现象。
第3篇 大学生暑期医疗卫生专题调研报告
在校团委的有序组织下,来自不同年级、系办,不同学生组织的共xx名同学组建成了医疗卫生专题调研队。在指导老师刘部长的统筹安排下于xx年7月7日下午3点30分开始对泸州市江阳区竹苑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整理,我们一共建立了xx余份个人健康档案,其中,老人xx人,高血压xx人,老年人中患高血压的有xx人,糖尿病xx人,儿童xx人。从数据看来,在此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8.40%,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尤高,达88.11%;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也不容乐观,约3.53%. 因我们在调查前未与小区物业提前沟通,也没来得及出通知或公告,所以许多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不理解,甚至对我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不愿意配合调查。特别是涉及姓名、联系方式、工作、既往病史时,大家都会比较避讳。有人说,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的,不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也有人说,自己年轻,没必要;还有人觉得自己本来就有保险的,用不着,而且他们觉得在社区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安全。
我想,这些居民应该还不太了解这项国家政策,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和工作不熟悉,缺乏医与患的基本信任,觉得小卫生站没什么用,看不了病,一定得去大医院才能心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也有许多居民非常热情,很积极地配合我们的调查。当我们无数次的敲门、解释,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时,那种感激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因为,他们的认可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医生的奉献是有意义的、是社会需要的,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和向往。
不论大家的态度怎样,我们每次敲门总会面带微笑,重复同样的内容:“你好!我们是竹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为社区的常住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请问方便打扰你几分钟,配合我们填一下调查表吗?谢谢!”“姓名、年龄、职业、既往病史······”虽然枯燥,我们依然热情饱满。 我们去调查时,很多都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很孤独,我们给他们做调查时也聊些其他的。比如,我们去的时候也会特别叮嘱老人:饮食尽量清淡点,平时少食多餐,苦瓜是解暑好菜,夏季可以煮食绿豆粥,尽量不吃剩菜剩饭,注意个人卫生等等。他们非常高兴,觉得好久都没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最后,老人甚至还会 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和怜悯,老人们真的很缺乏关爱!
另外,我自己在调查中也作了反思,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准备工作:
需要提前与各个小区物管联系、沟通,将事情提前通知到位,并按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二、 关于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
2、以病人为核心,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 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电子病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病人的病历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病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规范化的信息。
3、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 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4、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5、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6、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和意义:
1)内容更全面充分,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 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2)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广泛,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 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3)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方便,其特有的数据格式和集中 的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统计分析、卫生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存储更简易,能实现大量存储和实时存取的统一, 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可以直接、快速、准确的为突发性、传 染性、多发性病提供资料。
三、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落实:
1、日常工作时,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注意健康小知识 的宣传普及;
2、定期分批次组织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并注意 通知到位;
3、每次居民体检结束以及看病后,做好相关记录;
4、社区可以就近与泸州医学院联系,组织医学生志愿者 定期在社区为居民量血压,宣传实用健康小知识、急救知识等,增强居民卫生意识。
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一、 团结就是力量。
以两人为一组,小组之间精诚合作,互相交 流,相互帮助,团队任务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前进,高效完成。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相互也越来越熟悉,大家也收获了友谊。
二、 团队效率有赖于正确有效的指导。
指导老师刘部长每天都会关 心我们的工作业绩,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出一些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三、 有效的沟通是任务完成的关键。不仅要使居民相信自己,还 要让他们理解、主动配合,让他们感觉被关心和重视。而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四、 这是对耐心和恒心的考验。调查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所有 居民,必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或怀疑,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开始和继续我们的工作。调查工作需要家家户户亲自上门问询,并负责解释以及协助填表,看似内容很少的一张表,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更需要提高居民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意识。我国居民的健康保障,仍有赖于国家卫生制度的完善,和医疗知识的普及。而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医疗组织,需要从小事抓起,做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记录,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第4篇 关于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具体模式可采取“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医科大学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能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交流,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交流使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对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养和奖励的院(所)长人才奖励基金,每年提取一定基金对重点专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专门人才的学术交流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给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育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奖励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办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第5篇 卫生局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03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2个(县医院和中医院),卫生机构5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爱卫办、农卫办),民营专科医院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乡级卫生院和分院15所,个体医疗机构22家,厂矿学校医务室4个,村卫生室51个。在职卫生技术从业人员513人其中:执业医师184人,执业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163人,检验、药剂55人。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点176个(每个行政村、社区各设一个点),共配备了14名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176名村级卫生信息联络员。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卫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发展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卫生发展资金不足。xx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5125万元,其中县城占92.64%,农村只占7.36%。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短缺,大部分卫生院都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医疗用房破旧,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以有效正常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和满足农村人群的一般医疗需求。
二是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呈现出医疗技术力量明显不足。据统计,乡(镇)卫生院,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30%,70%以上无专业学历。没有一所乡(镇)卫生院能开展阑尾炎手术,有的甚至不能开展最简单的清创缝合手术。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高层次、高素质人员明显不足,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因而绝大部分卫生院存在以药养医问题。自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后,老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开岗位,如今临床医生严重缺乏,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卫生院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参加进修或接受再教育,使医务人员失去知识更新的机会,造成知识老化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专科,竞争能力不足。由于卫生院设备陈旧,技术力量业务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专科,为群众提供服务的项目手段不能明显优于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且乡村医生凭借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条件和灵活、方便、人员少、消耗低、积极性高等特点,使卫生院竞争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医,大病送医院”的格局。
四是卫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问题。据调查,全县大部分卫生院院长都是从临床医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未接受管理知识培训,不熟悉管理工作,经营理念和办法缺乏,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机制滞后,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疗服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是“重医轻防”问题。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重医轻防”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不仅数量过少,而且质量低下,使得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本应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逐渐转为全面竞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共卫生服务无法带来明显收益,故被逐渐弱化,导致乡镇卫生“重医轻防”现象愈演愈烈。
作为“夹心层”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领域,其便利性和服务价格不及村卫生室(所),在服务质量上又难以与城区医院匹敌,在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惠及乡镇卫生院的政策相继出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新农合”在报销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另外,“十二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这些政策仅仅只是“救活”乡镇卫生院,使他们能维持正常运转,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回归其本来定位上做出实质性贡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然行进在“重医轻防”的老路上。
第6篇 关于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2022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关于乡镇医疗卫生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为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县委批转的《县政协xxxxx4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教文卫生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卫生、药监等部门领导,于xxxxx4年6月28日到30日对大桥、渣津、溪口、漫江、征村、西港6个乡镇的卫生院开展调研,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填表格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认真的了解,现将调研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㈠加强领导,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
一层次明晰,网络较健全。基本形成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农民的生命健康基本得到保障。目前,8个中心卫生院基本配备了医疗器械,能开展常见手术,有的还能开展高难度手术。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如大桥、溪口爆炸事件中,中心卫生院发挥了积极作用。普通乡镇卫生院通过产科配套后,大多数能开展住院分娩,有的还能开展手术,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按照一村一所的要求,我县各村基本建立了卫生所,承担起医疗、防疫、保健工作,有效地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二是是加强了领导,职责分明。县委、县政府极为关注农村卫生工作,县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50万元支持县二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全县卫生工作实行局长负总责、副局长分线管理,乡镇卫生院推行竞聘上岗的院长负责制,权责分明,管理严密,出现了何宗福、朱铭金等爱岗敬业,精于管理的卫生院负责人。各乡镇对农村卫生工作也抓得很紧。多数成立了乡(镇)长为组长,分管乡(镇)长、乡(镇)卫生院院长为副组长,乡(镇)卫生院、司法所、派出所、中、小学为成员单位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健全,联络制度完善。乡(镇)党政领导为建设农村公共卫生身体力行,献计出力,如大桥镇政府在有限经费中挤钱帮助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溪口镇书记曹学进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发展溪口农村医疗卫生的调研报告,副镇长韩新苗在全镇推行定时定点防疫办法。一次次到陈坊、包家庄等偏远村动员正是因为有了党政的重视支持,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才有今天长足的发展。
㈡以人为本,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均能坚持以人为本,对现有人员采取外出进xxxxx,自费学习,单位内部传帮带,上级支援,免费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培养本院专业人才。据这次调查统计,乡镇卫生院中专以上学历的卫技人员占98.5%,初级以上职称的占100%。面对日益竞争的医疗市场,各乡镇卫生院统一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为患者提供保姆式服务,并取得明显为成效。乡村医生的培训得到重视,卫生局设立专门的卫生进xxxxx学校,对乡医进行系统化、正规化培训。这次调查的321名乡村医生中,有执业(助理)医师14人,通过培训的193人,占总数的60%。
㈢统筹兼顾,防保工作初见成效
一方面切实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全县卫生防疫工作突出了计划免疫这个重点,并加强了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大多数乡镇采取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确保四苗覆盖率在90%以上,有效防止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去年预防非典工作中,农村卫生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努力抓好各种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防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健全乡镇、村疫情报告网络,控制了地方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自xxxxx9年以来,在乡镇全面开展住院分娩工作,xxxxx3年住院分娩率达到76.27%,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通过开展降消项目、妇科病普查等多个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妇科病的发生率。第三,通过在农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群众的防疫保健意识大为提高,健康状况大有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我县农村医疗卫生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出现了卫技人员空壳乡镇
这次调查了解到,我县出现了卫技人员空壳乡镇,如漫江、余塅等,它们距中心卫生院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些乡镇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无法解决;撤乡并镇后,一批老卫生院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如原司前乡卫生院的房子卖了,人员走了;原沙湾乡卫生院请1名退休人员守着,不能开展什么业务。当地群众就医极不方便,意见极大。
2、医技人员严重缺乏,无序流动频繁
全县34所乡镇(渣津镇,义宁镇在外)卫生院定编702人,在编531人,其中在编在岗的427人中,有335人挤在中心卫生院工作。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仅有正式职工92人,平均每院3.7人。92人中非医学专业学校学习的占45.6%,非卫技人员占19.6%。这么少的人员,这么低的素质根本满足不了农村患者需求。
造成医卫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退休减员后没有及时补充;二是不合理的人才流动、流失。目前,在医卫系统已形成一条不合理的人才流动链,即普通乡镇卫生院到中心卫生院,再到县级医院,致使上一级医院高度垄断人才资源,而普通乡镇卫生院陷入无法正常工作的窘况。如征村卫生院去年住院分娩70余例,今年到目前仅8例,原因是妇产科医师被县中医院挖走了。这次调查的6个乡镇医院,定编204人,其中借出49人,占总数的24%,就说明了无序流动非常普遍。
3、医疗条件差,设备普遍短缺
调查组在调查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对农村卫生院不满意率为54%,认为卫生院的医疗质量一般的为52%,认为卫生院的技术队伍比以前削弱的为44%,认为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不全的为70%,而有50.3%的座谈代表表示,要办好当地卫生院,才能解决就医难的问题。这说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农村群众医卫需求不相适应,老百姓不满意。
4、医药市场混乱,工作环境艰苦
一是有些乡镇扣留县级财政拨款,去年全县累计有35万元,如三都镇政府拖欠卫生院财政差补17万,其中02年欠5万元,03年欠12万。另挪用1.5万元村级防疫统筹经费至今没有给村防疫医生。二是到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收税(费)的多,工商、地税、物价、环保、审计、技监等部门都要收取金额不等的税(费),如溪口一个村级卫生所一年须缴纳360元地税,420元工商税,卫生系统内部医疗机构管理费360元,合计1140元,负担过重;三是医疗市场比较混乱,无证行医的多。这次调查的6个乡镇,有无证诊所19个,其中西港镇有7个,仅在集镇经营的就有4个,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次调查了解到,山口镇接生婆袁秀琴在家接生时烧起三盆白炭火,致使5人一氧化碳中毒;西港镇马祖湖村村民梁小春一家在集镇中小前接生,近两年已使4名新生儿患破伤风死亡;四是药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使以药养医的乡镇卫生院经费更加困难。游医药贩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如在南杂店中卖抗生素类药,挎个布袋卖生物制剂的行为还随处可见,更使乡镇卫生院无可奈何。五是群众轻防重治的思想还普遍,投入到医疗方面的经费增加不多。
5、村级防保经费无着落,防保工作得不到保证
我县自xxxxx9年起,取消了人均0.5元的防疫经费,村级防保人员误工工资无着落,税费又享受不到优惠,致使许多村防保人员不再愿意承担防保任务。目前,全县有6个乡46个村无防疫员,6个乡237个村无保健员,村级防疫处于半瘫痪状态。有些乡名义上有防保员,但工作没有落实,如漫江乡沙溪村,xxxxx3年四苗接种率只有65%,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尚未开展接种。全乡今年新出生34人,只接种7人,其主要原因是无人负责。
三、建议
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xxx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农村公共卫生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乡镇政府建设农村公共卫生的责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农村群众中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观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增加经费,确保公共卫生支出和财政同步增长
xxxxx3年,我县公共卫生经费支出按县政府的安排没有完全到位。经费短缺使医卫人才培训和医疗设备购置无法展开。建议我县财政统筹安排,参照邻县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储备基金,年金额不少于50万元。要确保公共卫生经费和财政同步增长,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因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而支付的巨额费用。建议县财政统筹卫生经费和医卫系统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
3、整治市场,改善乡镇卫生工作环境
建议县政府组织工商、公安、监察、卫生、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今年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游医药贩、取缔无证诊所,清理乡镇药品销售网点,规范村级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的行医秩序。要建立分工明确、合作严密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卫生药监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坚决制止向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乱伸手的行为,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本着支持、扶助原则,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卫生机构,免征承担防保任务的村级卫生所的各项税费。要在广大农村加大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大卫生意识,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增加卫生投入。
4、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严格人才管理
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卫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突发多层次、多科学的能力培训,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城镇医疗机构对农村医疗机构要积极主动承担传、帮、带的义务。卫生局要出台相关机制,人才管理要坚持畅通进口,堵住出口原则,适时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农村医卫队伍,并切实解决其待遇问题。卫生局党组要严格控制卫生系统的人事权,坚决杜绝用人医院说了算的弊病,改变医卫人员无序流动状况。要规范私立医院招聘秩序,严格执行xxxxx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卫生局《关于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卫生事业的意见(试行)》有关规定。
5、明确定位,加强农村防保网络建设
要明确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的定位,因地制宜,支持有条件发展的中心卫生院做大做强。县二院承担着西片区40万群众的医疗任务和渣津镇的防保任务,地位特殊,要尽快争取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其县级医院身份,并要保证正在建设中的住院大楼经费。中心卫生院要承担医疗防保双重责任,要健全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医技水平,完善医疗设备,积极主动迎接医卫市场竞争。
乡镇卫生院要不断完善和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不拘一格选拨乡村医生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队伍。要大胆吸收民间资金,改造医院用房,完善医疗设备。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机构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乡村医生中的入股人员参予社会保险,支持卫生系统改革。
6、积极宣传,主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要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它已在全国数个省市推行并取得了经验和成绩,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我县此项工作已经开始运作,请县委、县政府继续重视和加强领导,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我县开展起来。
第7篇 学校暑期医疗卫生的专题调研报告
在校团委的有序组织下,来自不同年级、系办,不同学生组织的共xx名同学组建成了医疗卫生专题调研队。在指导老师刘部长的统筹安排下于xx年7月7日下午3点30分开始对泸州市江阳区竹苑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整理,我们一共建立了xx余份个人健康档案,其中,老人xx人,高血压xx人,老年人中患高血压的有xx人,糖尿病xx人,儿童xx人。从数据看来,在此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8.40%,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尤高,达88.11%;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也不容乐观,约3.53%. 因我们在调查前未与小区物业提前沟通,也没来得及出通知或公告,所以许多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不理解,甚至对我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不愿意配合调查。特别是涉及姓名、联系方式、工作、既往病史时,大家都会比较避讳。有人说,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的,不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也有人说,自己年轻,没必要;还有人觉得自己本来就有保险的,用不着,而且他们觉得在社区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安全。
我想,这些居民应该还不太了解这项国家政策,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和工作不熟悉,缺乏医与患的基本信任,觉得小卫生站没什么用,看不了病,一定得去大医院才能心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也有许多居民非常热情,很积极地配合我们的调查。当我们无数次的敲门、解释,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时,那种感激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因为,他们的认可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医生的奉献是有意义的、是社会需要的,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和向往。
不论大家的态度怎样,我们每次敲门总会面带微笑,重复同样的内容:“你好!我们是竹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为社区的常住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请问方便打扰你几分钟,配合我们填一下调查表吗?谢谢!”“姓名、年龄、职业、既往病史······”虽然枯燥,我们依然热情饱满。 我们去调查时,很多都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很孤独,我们给他们做调查时也聊些其他的。比如,我们去的时候也会特别叮嘱老人:饮食尽量清淡点,平时少食多餐,苦瓜是解暑好菜,夏季可以煮食绿豆粥,尽量不吃剩菜剩饭,注意个人卫生等等。他们非常高兴,觉得好久都没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最后,老人甚至还会 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和怜悯,老人们真的很缺乏关爱!
另外,我自己在调查中也作了反思,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准备工作:
需要提前与各个小区物管联系、沟通,将事情提前通知到位,并按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二、 关于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
1、xx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到,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以病人为核心,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 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电子病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病人的病历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病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规范化的信息。
3、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 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4、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5、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6、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和意义:
1)内容更全面充分,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 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2)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广泛,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 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3)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方便,其特有的数据格式和集中 的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统计分析、卫生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存储更简易,能实现大量存储和实时存取的统一, 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可以直接、快速、准确的为突发性、传 染性、多发性病提供资料。
三、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落实:
1、日常工作时,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注意健康小知识 的宣传普及;
2、定期分批次组织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并注意 通知到位;
3、每次居民体检结束以及看病后,做好相关记录;
4、社区可以就近与泸州医学院联系,组织医学生志愿者 定期在社区为居民量血压,宣传实用健康小知识、急救知识等,增强居民卫生意识。
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一、团结就是力量。
以两人为一组,小组之间精诚合作,互相交 流,相互帮助,团队任务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前进,高效完成。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相互也越来越熟悉,大家也收获了友谊。
二、团队效率有赖于正确有效的指导。
指导老师刘部长每天都会关 心我们的工作业绩,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出一些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三、有效的沟通是任务完成的关键。不仅要使居民相信自己,还 要让他们理解、主动配合,让他们感觉被关心和重视。而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四、这是对耐心和恒心的考验。调查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所有 居民,必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或怀疑,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开始和继续我们的工作。调查工作需要家家户户亲自上门问询,并负责解释以及协助填表,看似内容很少的一张表,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更需要提高居民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意识。我国居民的健康保障,仍有赖于国家卫生制度的完善,和医疗知识的普及。而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医疗组织,需要从小事抓起,做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记录,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第8篇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9篇 有关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10篇 2022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11篇 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