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深圳市中医药立法调研报告
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华民族 5000 年灿烂文化的丰碑。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众基础良好。在国家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和深圳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有关部、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深圳市卫生、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医资源配置有较大投入, 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科教工作成绩斐然,中医行业管理力度加大,基础内涵建设得到夯实,中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管理体制改革、医德医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部分指标处于全国或全省领先地位。
1. 中医立法的背景
为了使我市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事业发展条例》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根据中医立法工作计划安排,2022 年 1 月 11 日至 18 日,市卫生局与市法制办联合组成调研小组,就我市中医事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法律障碍、立法需规范哪些法律关系等问题,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市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道如下。
2. 市内调研的基本情况
在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期间,各层面的中医从业人员均一致认为我市中医立法十分必要且非常急迫,就我市中医发展的现状、立法应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想法,为《深圳经济特区中医事业发展条例》的起草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起草思路。
3. 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中医医疗机构设置不足 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市仅有 3 个区设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只有福田区有 1 家,且规模很小,仅 30 张病床。各区中医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存在,作为深圳面积第一大区的龙岗区,至今无一家中医院。
3.3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编制及构成比例不合理 医院人员编制少,留不住人才,且现有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有的中医院中医师的比例甚至低于西医师。
3.4 中医医疗收费过低 许多治疗效果很好的中医医疗技术得不到与之相符的价值体现,如中医手法复位骨折治疗费仅几十元钱,而如果进行手术治疗其医疗费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医院及中医师就放弃中医最传统的简、便、验的治疗方法而选择西医疗法,从而导致中医西化。
3.5 适宜的中医医疗技术得不到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 由于中医的自身特点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而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却是重治疗轻预防,住院标准一直以西医为标准,使得许多具有中医住院治疗征象的病人无法收入院,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此外,许多适宜的效果良好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熏蒸、耳穴按压等疗效极佳的中医技术等),被误认为保健方法,不列入医疗保险记帐范围,从而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3.6 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 如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医医疗事故鉴定、中医师的继续教育、中医科研课题评审、中医医疗质量评估等,没有体现中医药特色,没有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
3.7 现行的对中医药制剂的管理,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 我国目前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对中医药制剂的保护和利用。对中医药的秘方、偏方和验方的管理、利用和对院内制剂的管理没有体现中医药的传统特色。
3.8 假中医、中医推拿、针灸减肥充斥市场 目前,社会上许多无牌中医师、针灸推拿按摩减肥,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在水疗和按摩保健中心等非法的医疗机构中也处处可见,大多是没有资格的人员也在从事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医疗活动,且假医假药假广告的泛滥,已严重败坏了中医的声誉,更使中医技术贬值。
3.9 中医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力不足 市卫生局中医处是我市唯一中医机构的行政管理处室,定编 5 人,目前到位 2 人,无论从制定政策法规、宏观管理,还是具体中医执法等正常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则,各区卫生局没有设立中医科,个别区卫生局学中医专业的科员尚未配备,影响中医事业的发展。
3.10 科研机构分散,绩效差 目前,我市有两所中医药研机构,市中医药研究所挂靠市中医院,几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挂靠市第二人民医院,硬件软件建设都受到牵制,难于发挥较好作用。
更多相关
第2篇 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调研报告
采访对象: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药厂陈经理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制药厂始建于1959年,其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系集科研、医疗、教学、生产一体化的中医药研究机构。目前企业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三个剂型共十几个品种,技术力量强大,基础实力雄厚,有严格的检验监控程序和严密的管理机制企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设备。现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理念,坚持以“客户至上”的现代化经营思想发展企业、管理企业,以一流的检测设备和检验手段,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管理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全方位保证产品质量,每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显著。
问:您认为你们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们以“弘扬传统北药、应用高科技生产、秉持制药良心、促进生命健康”为宗旨;以提升、改造、开发北药资源,将黑中研制药打造成为中药行业的一支奇葩为目标;以gmp管理标准,先进的工艺、一流的设备、高素质的员工,生产出优良的产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和对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创造“黑中研制药”独特的企业文化。“几味君臣药,一片天地心”是我们的企业理念,本着正直守信、务实创新、敬业报国、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恪守以诚信拥有过去,以诚信把握现在,以诚信铸就未来的信念,发展自我,造福社会。我想正是我们诚信的服务才赢得了企业的成功。
问:您认为我们大学生如果要进你们企业工作应该要具备哪些能力?
答:首先是要有团队精神,工作时只有与同事相处融洽共同合作才能事半功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往往一个人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的;第二就是创新精神,只有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了解前沿的科研动态和研究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思索与创新,才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一点上的要求都是很重要的。
问: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答:就从事职业最基础素质而言,一个人的“德性”是进入职业界的前提。第一:忠实。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本着忠实的态度应对方方面面的工作,必然会取得成功。第二:诚信。诚信是待人接物的要素,也是职业上不可缺少的德性。“诚信”二字所涵盖的内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应是经过长时间的笃行才能实现。俗话讲:“百年言论,千年诚信”。第三:勤劳。无论公事大小、事情简繁,做事要勤勤恳恳,切切实实,一丝不苟。能吃苦,善做事,不偷懒,不躲避,不推诿。第四:谦卑。在与他人或同事相处中,成功来自于谦卑和悦,谦卑是骄傲的反义。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富贵不骄,贫寒不贱,用心做事,谦卑待人。初出世事的大学生,必须牢记“不义之财不可取”的古训。
问:您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答:当代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在他面临失败是体现的更加充分。在大学生活中要做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尝试。如果成功了就皆大欢喜,而重要的在于失败后如何面对。失败是痛苦的,但痛苦的时间的长短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失败,愈挫愈勇永远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选择。所以大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承受失败的能力,正确的对待失败,把失败当作自己走向成功的一个必经步骤。现在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很大,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是社交能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这并不意为着学习是唯一的任务。如果只顾学习而忽略里其他能力的培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二人之所以为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人的社会性。所以与社会发生各种接触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应具备比较好的社交能力,现代社会强调的合作能力,注重的是团体精神。为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处理好与舍友、同班同学、辅导员及其他学院师生之间的关系。
问:您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期望?
答: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发扬中医药事业。对于你们中药专业的学生要发展中药,要与科学相结合。
通过这次的采访,我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在步入社会前我们大学生要做很多的准备,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会在社会那样如此大的环境中取得一些优势,为中医药的宣扬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3篇 市中医院推行总额预付制度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卫生厅精神,自xx月xx日起我省医疗机构陆续实行“新农合”、居民医保等总额预付制。为了保证在总额预付制下既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要,又能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按照医院的部署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韩玉范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到市中医院、市中医院分别就实行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质量、医保、药事、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就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一、上海及市中医医院概况。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目前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床位505张,在岗职工980余人。医院由总院区和综合门诊部两部分组成,有学科35个,研究所(中心)5个,共开设专科专病门诊96个,床位使用率99.45%,门急诊人次达172万人次,住院平均天数14.85天,出院人数11.2万人,药占比68%。在专科建设方面,其中医儿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5个(骨伤科、耳鼻喉科、肿瘤、脑病、神志病)、市中医重点专科10个,全院医师中硕、博占50%,全年收入达4.5亿元。该院自元月起实行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10月,目前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培养点。内设市中医研究所、市中医骨伤中心等研究机构。现开放床位633张,职工1070人,年门急诊次85万人次,出院病人近1.5万人次。全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博士15名、硕士124人,高级卫技人员118名。总收入3.8亿。该院自实行总额预付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是按病种付费(即311制)的试点单位。
二、总额预付制下中医医院的应对措施。
医保预付制包括总额预付制、按人头支付、按病种支付、点数支付法等。其目的是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收入与服务量或处方量紧密相关的现状。总额预付制是由政府单方面或医保机构同医疗机构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在该年度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实行总额预付制后,三级中医院该怎么办?“要有充分的、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适应政策,进而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市中医医院的党委书记孙虹这样告诉我们。无论是市中医院,还是市中医院,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国家医保政策的理解,通过各种途径使全院职工,尤其是临床科室主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理解、领会、掌握政策。明确“既要控制医保支出,又要保证医疗质量”是每个职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分解指标,定期考核。市中医院将全年的医保总额量根据科室的业务发展情况分解到各科室,作为全年责任目标之一。每月一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和效益工资挂钩。超支部分,若是药品和耗材全部从科室效益工资中扣除,若是治疗项目超支则视情况部分扣或不扣。市中医院同样将总额分解落实到科室,作为责任目标,2周一次由医务处牵头对各科室医保支出情况进行评析。
严把药品和耗材关,降低成本。无论是市中医院还是市中医院,都把合理用药、规范耗材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市中医院坚决杜绝不合理用药,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临床用药情况由科主任、质控员通过本科运行病历进行动态监控。医务科组织人员每半个月对各科室进行抽查。是否合理用药,由专家来评定,医务科只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通报,同时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并负责监督是否整改到位。每季度在全院医师大会上进行评析通报。市中医院为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书记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处、护理、药剂、监察、医保、门诊部负责人及临床大科主任、相关专家为成员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小组。其工作目标是规范抗生素、中成药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辅助用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药品费用,降低药占比,减轻病人负担。
他们在基本药品目录的框架下,根据不同科室,不同专业制定出不同的用药目录,比如:内科系统要明确哪些药物不能用,手术相关科室要明确哪些药物可以用。对出现的目录以外用药要由“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析,确系病情需要也是允许的,对不合理用药则按相关制度处理。对那些经工作小组认定为不合理用药的,由工作小组向当事人及其上级主管医师发出整改通知单,并进行警示谈话,谈话内容记录成册;对再次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由工作小组发出整改罚款单,罚款金额为不合理用药发生的总金额,由当事人直接将整改罚款单及相应罚款交至财务科。如涉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的不合理用药,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承担罚款总额的50%;多次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经工作小组批准,暂停行为当事人处方权1-6个月;对因不合理用药造成医疗纠纷赔偿的,行为当事人需承担20%的金额,若涉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的,则相应承担罚款总额50%;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的处理意见,均需记入当事人的《个人医疗行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对因不合理用药给医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当事人,则给予下岗处理。经过他们的努力,市中医院的药占比为46%,市中医院(以内科系统为主)药占比68%,而我们骨伤科平均药占比为31.8%,内科系都在60%以上,门诊科室高达90%以上。
降低耗材也是这两家医院的主要对策之一。市中医院的孙虹书记说,他们除了从制度上严把耗材的采购、使用关外,还非常重视临床医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医生们知道合理使用耗材,利院、利患者也利己,也要让他们知道潜规则得到的个人利益远比因检察机关介入受到处罚的损失小,自觉抵制潜规则,真正从患者的病情、利益出发来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方式、耗材种类。譬如:骨关节病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中医保守疗法,也可以关节置换。但我们现在的医生对实施关节置换非常热衷,适应年龄越来越小。这时的主动权就在我们医生手中,你若是只讲关节置换的好处,那么患者就会采纳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若是你同时也讲换一次关节最多使用十年,一共最多换3次,那也就有不少患者采纳保守治疗,耗材就会减少,治疗费就会增加。医务处会同临床科室、耗材采购部门每月对耗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弄清哪些科室、哪些病种、哪些治疗方案、哪些医生的耗材使用较高,并一一进行评析。把耗材占收入的比例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市中医院制定出相关制度对那些高耗材,效益低的手术项目严加管理,鼓励开展耗材低、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手术项目。
狠抓环节质量,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他们即使在实行总额预付制的情况下也不放松医疗质量管理的加强。市中医院成立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定了环节质量管理制度。把环节质量管理分为门急诊和病房二大部分,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主要考核各科医疗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医疗操作规程的规范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门诊病历和处方质量抽查。病房医疗质量的管理主要考核各科医疗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出院病历逐份检查打分,运行病历抽查10%(科室质控员和科主任把关),病历质量纳入季度总分中。医疗质量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门急诊和病房管理、病历质量、医疗指标、医保管理、医疗差错,考核成绩在全院通报。市中医院在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中,每月把病历质量、医疗行为管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抗生素管理与三合理、医患沟通达标率100%、医疗业务重点(平均住院天数≤xx天、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xx%、疑难危重病人占比≥xx%、临床路径入径率xx%)、中医药特色指标(中药饮片使用率、自制制剂、中医治疗率、中医参与率)、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手术项目管理(术前平均住院天数≤xx天、四级手术率≥xx%)等方面纳入绩效考核中。
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是中医院的特色,必须要加强,要发展。”,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孙虹反复强调,“尤其是在实行总额预付的情况下更为重要。”中医特色治疗以疗效好、成本低、效益好很受百姓欢迎。譬如:针灸、督灸、理疗、药浴等等。他们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治疗项目,把中医治疗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中,同时医院还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中医特色治疗。这方面柳州市中医院做的非常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市中医院已开展各种中医治疗项目余种,自制制剂余种。市中医院近年来通过名老中医带徒,设立中医研究所、骨伤中心、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心、刘氏骨伤、黄氏喉科、丁氏痔科、杜氏金针、微调平衡法治癌等特色中医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进而大力开展很有影响的中医特色治疗。
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提高科主任的积极性和管理经验。临床科主任是医院的中坚,是科室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中医院医务处长告诉我们,科主任都是由学术有权威、品德端正、管理有方的人担任,各种管理要放在科主任肩上。医务处是负责制定制度、督导制度落实情况,并对各委员会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各项管理工作要依靠科主任、相信科主任。医务处工作人员不是通才,你可能是内科专家,但你不一定懂外科或骨科,你也不能决定骨科的治疗是否得当,用药是否合理,耗材使用是否得当等等。这些判定要由科主任、由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评析、判定。有限的医务处人员不可能去替科主任管到每一个医生。医务处只按制度考核科主任,科主任则负责对科室每个医生进行管理考核。医务处下科室是去和医生进行沟通,为他们服务,去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检查、去管他们。科主任在管理中有困难要帮助他们,没有管理经验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经验。真正把科主任培养成学术上的权威、管理上的高手。实现从“要科主任管理”转变为“科主任要管理”的局面。
三、总额预付制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面对总额预付制,结合我们市及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我建议:
1、、积极探索区域性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模式。
利用我们的中医优势,可以和县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中医联合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联合体医保费用总额预付制统筹管理;也要利用湖滨区、陕县没有设置中医院的现实,和相关部门谈判提供相应的区、县级中医医疗服务。
2、加大合理用药管理力度,降低药占比。
制定相关制度,把合理用药,降低药占比纳入绩效考核和医师考核中。
3、医务科会同临床科室、采供中心对手术相关科室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同样把耗材使用的合理情况纳入到各项考核中。
4、做好环节质量的管理。
相关科室合作在药品的选择、采购、使用总量;检查项目的准入、选择、次数、频率;治疗方案的制定这三个关键环节上严格把关,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住院,同时努力降低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
5、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我们的中医治疗技术较前有所发展,但还不丰富,声誉还不高。应组织专家探讨中医对肿瘤、骨伤、皮肤、妇科、儿科、肛肠、治未病等专科的非药物治疗技术并发扬壮大。
第4篇 中医药工作调研督导活动的自查报告
中医药工作调研督导活动的自查报告
有极大的便利,对一些容易发霉、变质的中药,医院给药房配置了电冰箱,通过冷藏以保证中药质量。医院也正准备给中药房安装空调机,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8、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我院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学习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制定医院十年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常见骨科病诊疗方案》,制定医院行为规范,制定了医院院微、医院院歌、医院宗旨、医院院训、医院精神。并加强了中医医院环境形像建设。
20xx年月日
第5篇 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经过十年努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势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和机遇
(一)条件得天独厚。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xxxx、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是xxxx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1270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
(二)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35万亩(银花30.1万亩、白术3万亩左右、天冬6000余亩、黄精3000余亩、青蒿8000余亩、百合2000余亩,另试种了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药农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了xxxx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xxxx银花”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gap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完成公示。依托中药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商交易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xxxx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扶持政策给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xxxx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药材基地规划。全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xxxx—)》将xxxx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进行布局。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1211”的发展战略,明确到,中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并从今年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二、问题和挑战
(一)外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华投资,国内各大医院进口药、合资企业药和国产药大约各占1/3,技术领先、资本雄厚的外资医药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高端药物市场,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就渝东南地区而言,各区县中药材资源都比较富足,发展思路大同小异,且大多各自为阵,缺乏统筹规划和差异化发展,甚至存在恶性竞争。
(二)资源欠缺管理。部分中药材品种受市场、病害等客观原因影响严重,产量差异极大。如银花产业因受市场低迷、《药典》分离等因素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有所降低,目前很多中药材种植基地养护、管理不到位,自生自灭现象普遍存在。对稀有药材还未形成系统管理,乱采乱摘现象仍然存在,破坏十分严重。
(三)产业结构失衡。虽然我县明确提出打造100亿级的中药材产业的战略目标,但我县企业仍然集中于简单的种植和加工等生产环节,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化工等行业仍处于“零”起步阶段。以祥华生物、红星中药材为主的我县中药材企业,在化工原料、制剂和制药等方面研发投入不够,生产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如不能引入大型制药企业落户,产业集群将很难形成。
(四)队伍素质不高。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产业办公室,但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才几乎没有,既缺乏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缺乏专门从事医药产业评估、市场运作的产业化人才。而在产业开发方面,虽然与xxxx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了一些科研产品,但仍未成规模开发、生产,利用效率太低。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发展体系。继续加大对药材示范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对种植典型户建档立册,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药材发展种植过程中的种子、技术、销售等困难,确保已成规模的药材基地不因外部因素受到破坏。加大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建议由县中药材办公室抽调专人对全县范围内中药材资源开展一次资源普查,并建档管理,对稀有药材进行跟踪保护。同时,要抓紧制订我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规划,避免产业结构重复、产品项目雷同等现象,既要确保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又要制订大型医药企业引入规划,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项目、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
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放大的医药产业投入支撑体系,使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招商力度,推进集群发展。结合我县中药材产业基础、地域特点、自然环境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中医药产业错位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努力形成差别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重点要依靠招商引资来增加产业投入和新品开发。在我县出台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尤其要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从企业落地、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加以扶持。继续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引入1—2家具有影响力的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落户园区。向上争取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国家扶持农业的多种专项资金,打捆使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构建一个地区级医药产业集群,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三)引导企业创新,增强竞争能力。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兽药产品及日化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新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抓好专业人才集聚工程,帮助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建议每年对从事中药材和中医药管理人员开展1—2次专业培训。鼓励县级用人单位优先选拔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县政府可酌情解决住房、落户、子女上学、生活待遇等问题。此外,还应牵头成立武陵山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建立信息、融资、招商等互通互助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新兴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第6篇 对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经过十年努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势和机遇
(一)条件得天独厚。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____、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是____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1270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
(二)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35万亩(银花30.1万亩、白术3万亩左右、天冬6000余亩、黄精3000余亩、青蒿8000余亩、百合20__余亩,另试种了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药农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了____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____银花”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gap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完成公示。依托中药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商交易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____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扶持政策给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____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药材基地规划。全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____—)》将____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进行布局。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1211”的发展战略,明确到,中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并从今年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二、问题和挑战
(一)外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华投资,国内各大医院进口药、合资企业药和国产药大约各占1/3,技术领先、资本雄厚的外资医药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高端药物市场,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就渝东南地区而言,各区县中药材资源都比较富足,发展思路大同小异,且大多各自为阵,缺乏统筹规划和差异化发展,甚至存在恶性竞争。
第7篇 中医调研报告范本
促进中医发展应端正从医理念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更好的为
一、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医医院同综合性医院一起被推向市场。由于政策投入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为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医医院很大一部分经费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不得不“以药养医”、“以西养中”,导致中医特色优势淡化,服务领域萎缩,“国粹”沦为配角。今年,我市明确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控制医药费用,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中医医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场改革中,本人认为,中医医院应当以突出中医特色为立足点,端正从医理念,全面扩展服务功能,重树中医辉煌。 一、现状情况:
(1)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渐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 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医特色有淡化趋势。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正逐年下降。
(2)中医药人才短缺现在我们所谓的中医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
(3)中医药不能正常地在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而这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正逐步衰落、解体。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中国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4)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基础研究薄弱,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过多;科学层次上的关键问题提炼不够,没有明确
稳定的中长期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学科间接触不良、交融不畅,难以形成学科碰撞;缺乏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及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原创性成果。
(5)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我国的中药材出口不仅不增长,还
出现了连年的下降。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
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影响中医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多年来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的根源,因而形成了医学的多元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优势,但中医则较难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学抽象的理论不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其较慢的疗效、繁琐的服药方法也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
(2)传承教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
(3)中、西医药学两大学术体系的不同 中医与西医这两种体系的课程并存设置而未能进行合理的优势比较和解说,容易造成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两大医学体系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对抗与冲突,出现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经济对中医的影响 中医医疗项目价格普遍偏低,使用中医治疗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经济杠杆的制约使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而大量开展收费较高、见效益较快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由于许多国家不理解中医的诊断术语,不懂辨证施治,因此不敢使用中成药,造成了中成药出口困难。
(5)只求保护,不思竞争 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认为对中医不赶快抢救和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就要被淘汰出局。不求自强自立,只能削弱竞争能力,使中医学失去生命力。在与现代疾病斗争中,由于疾病谱不断翻新,老理论、老经验碰到新问题,又畏于西医的强大,屈就西医。
(6)中医“辨证论治”的缺陷 辨证施治,由于过于灵活,而使它的疗效难以确定,用于此患者的治法不能确定用于彼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从而导致了中医疗效的不稳定性。
三、加快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一要放弃赢利思想,让民众在感情上接受中医。医院既要在医学角度尊重人,更要在社会学角度尊重人,要更加深刻理解“衣食父母”含义,也就是如何为“父母”服务,而不是如何向“父母”索取“衣食”。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患者,患者在中医院诊断后,无论是到药店、个体诊所购药,都视为对中医的支持认可,做到充分尊重患者选择、争取患者理解使中医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二要强化宣传手段,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要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中医讲座、在农村和社区大量发放宣传单、在广场演出中医节目、在中医院设立中医讲解员等方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宣传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灵验、价格低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同时要严打游医、巫医、玄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三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立足中医医院实际,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推出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推出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医疗服务,要争取扩大中医中药医保报销比例,使群众更加愿意使用中医中药。
(二)、要坚持“治未病”理念
一要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中医要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所以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二要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用食而后用药,否则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将百药难为。
三要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在发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发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
一要坚持中医理论根基不动摇。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新医改的大好形势下,中医院应该理直气壮坚持中医本色,挖掘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并且把这种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真正能为人服务的能力。
二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院要充分运用我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三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名药”战略。中医医院要树立起中医的“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增强中医医院整体实力。组织实施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在医院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各种中医药人员学习班,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防止中医医院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