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物资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1-26 13:04:05 查看人数:13

物资调研报告

第1篇 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生物技术,引领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云政发[20xx]27 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全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6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緑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天然橡胶和丝麻、花卉园艺8大产业,努力实现从生物资源大省向緑色经济强省的跨越”。州委、州政府把生物药业、生物化工和外向型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全州今年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三个重点。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_____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_____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xx年,_____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_____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xx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xx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xx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xx0亩种植任务。20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xx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_____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 :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 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 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xx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xx年,_____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xx多万元。_____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 、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xx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_____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xx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_____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_____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_____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七)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农民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主导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行订单生产,确保产销对接,避免盲目上项目和扩大生产规模,给政府、企业和农民造成损失。

第2篇 生物资源产业研发的调研报告

为科学谋划我县“xx”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县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根据3月1日县委汤副书记主持召开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会议,县创新办严格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由办主任带队,从3月18日开始,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龙头企业,对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研发工作及xx规划进行广泛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生物产业产值达147407.7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135943.7万元,占92.2%;生物林业产值3208万元,占2.2%;生物医药产值8256万元,占5.6%。在全县生物产业产值中,其中,灯盏花、除虫菊、三七、草乌、苦荞、魔芋等特色生物产业产值达28404.15万元,占19.3%,比上年增5175.15万元,增长22.3%,其中:工业总产值13492万元,比上年增4825万元,增长55.7%;农业总产值14912.15万元,比上年增350.15万元,增长2.4%。xx年第一季度,全县生物产业产值11428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8128万元,生物林业产值600万元,生物医药产值2700万元。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逐步壮大

,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发展灯盏花种植10135亩,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金马、旧城、永宁、白水6个乡镇。带动农户近1户,为农户创收4256万元,实现农户增收1970万元,生产灯盏花药材2230吨,平均亩产值4150元。公司生产灯盏花素46.5吨,销售产品32吨,实现产值94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006万元,实现利润1261万元、利税2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开始,公司在工业园区新厂内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经过几年的工艺改进和不断研究,公司在通过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认证的基础上,xx年2月又通过gmp生产车间标准化认证。另外,公司还开发了一些灯盏花健康系列产品,扩大了灯盏花的使用范围。

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的基础上,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云南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部分制药企业。

xx年,计划在全县发展灯盏花种植1亩,实现产值1万 元。

2、三七、草乌等中药材发展形成规模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起步阶段,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扶持措施促进发展。

xx年,全县种植三七70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永宁3个乡,比上年增700亩,预计总产值达14000万元。其中,我县群众种植460亩。种植草乌3640亩,比去年同期减582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预计总产145.6万公斤,农民实现创收1100万元。今年,因干旱,全县草乌出苗率普遍偏低,加之草乌种植生产成本投入高,市场销路尚未完全打开,全县草乌亩产值估计与上年基本持平。种植半夏30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半夏市场价格稳定,平均亩产值在4500元左右。

在生物药材产业培植中,县创新办在努力开拓省内外销售市场,正同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药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生物药材产业。

(二)生物化工产业形势较好

1、除虫菊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同时,由于红河森菊公司多方融资,不断开拓市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困难,从开始,四年来,公司先后共向花农兑现欠款1005万元,目前,基本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另一方面,公司又适当提高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全县广大农民逐步恢复对除虫菊产业的发展信心。在加工原料万分紧缺的情况下,公司于就开始从非洲肯尼亚进口除虫菊干花进行加工,现已呈现出客商订单积压,加工原料紧缺,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建成了一套1000l2 co2超临界除虫菊素萃取及精制加工生产线,已安装超声波萃取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可以加工处理除虫菊干花10000吨/年,产值达3亿多,给农民带来1万/年的收入。

在产品开发上,公司现已自主开发的30多项除虫菊生产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20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项获得新型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5%-70%的除虫菊素原药、云菊5%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除虫菊干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虫菊系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4万亩,收购干花5000吨。目前,县创新办正配合森菊公司深入到各乡镇宣传动员,抓好种植规划前期工作。

2、万寿菊产业快速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全县种植万寿菊105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永宁两乡,农民实现创收126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全面加快万寿菊产业发展,今年,针对百年不遇的严峻旱象,县创新办坚持“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为补”的指导思想,协助县委、政府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万寿菊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率高,适宜我县广大地区种植的实际,积极引进国家万寿菊生产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我县扶持带动发展万寿菊产业,并同公司签订生产收购合同,商定补助扶持办法。今年全县计划种植7000余亩,预计收花15000吨。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1、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倍受青睐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及省内各地州市,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该公司“阿庐” 牌商标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公司产品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推广种植苦荞15000亩,带动农户15600户,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1120吨,系列保健荞枕48600个,实现产值1722万元,销售收入1693万元,上缴税金11.4万元,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开始,该公司在县白水工业园区生物食品加工区内征地74亩,另新建生产加工厂,新厂区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元,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工程计划xx年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该工程竣工后,年生产加工能力是现在的5倍,年可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5000吨,带动0户苦荞种植户种植苦荞30000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能够有效促进当地苦荞产业的发展。

2、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魔芋产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但是,由于公司投资融资困难,周转资金紧缺,群众所种植的魔芋大量销往外地,公司经营效益比上年有所下滑。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55756亩次,新增蔬菜基地余亩,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品种主要是白菜、莲藕、藩茄、莴笋、黄瓜、辣椒等1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6222.5万元;水果种植55936亩,新增高原梨、柿子740 余亩,实现水果产值4077万元。

xx年,浙江、广东客商等在金马、中枢、永宁、白水4个乡镇种植大棚西瓜3720亩,预计实现总产1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

目前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苗木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花卉产业方面,我县在金马、中枢等地逐步引进玫瑰、火龙株等品种进行种植20余亩。苗木方面,目前,我县白水镇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其它花卉产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创新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实施,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已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

2、重楼、金银花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种植,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又在三塘乡试验种植柴胡30亩,在立岗、红石岩种植板蓝根600亩,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目标考核

县、乡各级始终坚持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下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重点和具体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科技培训

为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各乡镇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授课,播放电教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等办法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科技培训,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突出产业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各乡镇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创特色。坝区乡镇着力发展灯盏花、除虫菊、优种蔬菜、水果等产业。山区乡着力发展三七、草乌、万寿菊、生姜、苦荞、魔芋、干果等产业,各自打造区域特色,全县初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四)出台扶持政策

在新兴产业培植发展起步阶段,县级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从种子、化肥、农膜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五)创新发展模式

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 发展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合作社”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供、销”,“农、工、贸”的结合,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互利互赢,共同打造大产业,达到1+1大于2的功效。

(六)依托企业带动

在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苦荞、魔芋等特色产业的培植中,我县充分发挥红河千山公司、红河森菊公司、曲靖博浩公司、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值,使产业逐步做到做强,健康发展。

(七)做到两个兼顾

各乡镇认真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发展后劲。

(八)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在产业培植工作中,县、乡切实把生物产业开发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行政主要领导挂帅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成立由行政首长任组长,农、林、畜、生物产业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抓规划布局,抓工作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媒发展。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县、乡狠抓产业工作宣传,全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积极投身到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总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总体来看,全县产业仍然小而杂,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多,虽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不够深层开发需要,特色效益不明显。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企业生产加工吞吐能力有限,产能小,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较弱,龙头带动辐射作用有待提高。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群众抗风险能力弱,企业信誉度不够高,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支撑不够,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

五是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我县除烟草外,灯盏花、除虫菊等大部分生物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基本处于原料型生物产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

六是品牌带动效应不明显,全县至今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物产品,除灯盏花“千绿”等6个产品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产品市场认知度还很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是产业投入还不够,社会资本进入不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四、生物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五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生物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带动。同时又要优化投资融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到我县进行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在优良品种的培植引进上,在高新产品的研发上,要全方位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全面加大开拓创新力度,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快一拍,抢一步”的发展战略思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抢占市场空间。

四要加大质量品牌建设力度。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质量的外在表现。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大力推进我县灯盏花、除虫菊等生物产业质量品牌认证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生物产品知名品牌。

五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在产业培植中引导群众对比算账。

(二)解决“六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扶持企业强龙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依靠企业的成长壮大来支持,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发挥和依靠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提升全县生物产业,不断提高全县生物产业精深加工水平,解决产业无龙头企业带动和带动不力的问题。五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优势、面向企业、对准市场,着力解决“三有三无”的问题,既有资源无基地、有基地无规模、有规模无标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六要抓好营销拓市场,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市场信息捕捉能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努力在营销网络建设、开拓市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解决少了卖不了,多了不够卖的问题。

五、“xx”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完成“xx”规划各项任务,做好“xx”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在调查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国家、省、州相关产业政策,正抓紧拟定《县“xx”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尽快交县政府审定并颁布实施。

(一)县“xx”生物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确定的生物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我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为手段,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围绕“立足、改造、引进、提升”的工作思路,实施特色、拓展、提升、名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六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花卉园艺等七大产业,生物产业产值每年以22 %的速度递增,到翻一番,实现从生物资源大县向绿色经济强县的跨越。

(二)县“xx”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市场前景广阔。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角落,生物产业为医疗、制药、农业、能源、环保、化工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形成了巨大的和潜在的市场。

二是国家及省、州对生物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进入“xx”以来,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xx”规划》,明确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加快推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州委、州政府在深化州情认识的基础上,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支柱产业来培植,纳入了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来实施。特别是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生物产业作为一项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流通的朝阳产业和承农启工、连城带乡的富民产业,国家及省、州对发展生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文气候条件,还有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县打下的农田水利设施优越条件,可以利用烟区农田进行有效轮作发展其它生物产业。

(三)县“xx”生物产业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2%以上,到,力争全县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38.85亿元,实现在xx年1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四)县“xx”生物产业发展战略

1、特色战略

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资源优势的、具有特色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苦荞和野生中草药等生物产业,是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拓展战略

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链不长,效益偏低,要通过技术进步,向新的产业领域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开发效益。依托我县丰富的物种,积极开拓有条件提升的产业和项目,在健康、无公害、能源、环境等需求的巨大拉动下,将生物能源产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

3、提升战略

运用新的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以及产业运行机制,继续改造和提升烟草、水果、蔬菜、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三七、草乌、苦荞等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形成我县的优势生物产业。

4、名牌战略

我县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品牌效应不高,至使我县产品难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要围绕市场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力度,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开发我县除虫菊、灯盏花、草乌、荞系列名优产品。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帮扶企业做好、做大名优产品,加强宣传,扩大市场。通过名优产品的开发,扩大我县生物产业的知名度,提高生物产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物产业的经济效益。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物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和人工引种驯化种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五)县“xx”生物产业发展重点

1、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烟叶特色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构建适应卷烟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型、安全型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努力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烟叶种植基地布局在全县8个乡镇,到,种植烤烟16万亩左右,产量50万担左右,实现总产值40000万元。

2、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今后的发展,要瞄准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到实现总产值149000万元。

水果产业。今后水果产业的发展,要在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包括分级、消毒、打蜡、包装等)、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打造高原梨等特色品牌,实现水果产业的升级,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到,全县各乡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实现产值36000万元。

蔬菜产业。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扩大精品蔬菜、反季节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和外销品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精深加工。到全县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 万亩,实现产值25000万元。

荞系列食品产业。依托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全面加大旅游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从苦荞中提取芦丁的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到,荞产业发展到3万亩,实现总产值5000万元。

酿酒产业。依托红河苦矻矻酒业有限公司、兰益酒厂等企业带动,全面加大特色酿酒业开发。到酒产量达10000吨,实现总产值80000万元。

魔芋产业。魔芋产业发展要扶大扶强鑫晟魔芋有限公司,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大素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到,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魔芋0.5万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

3、生物药业

全县今后要加快灯盏花、草乌、三七、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依托现代制药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带动,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全县中药材品位,着力开发具有新疗效、新剂型的植物药、中药品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到,中药材种植发展到6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50000万元。

灯盏花产业。依托红河千山公司带动,到,在全县5个坝区乡镇种植灯盏花3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

草乌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东部山区乡种植草乌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万元。

三七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东部山区乡种植三七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10000万元。

金银花、重楼、板蓝根、半夏等中药材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全县部分乡镇种植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2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

杜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物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到开发杜仲产业,使杜仲产业见到成效。

4、特色林产业

特色林产业今后的发展,要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强化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加强绿色银行建设,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等经济林。到,特色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55万亩,特色经济林初见成效,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55000万元。

核桃产业。推广早实核桃等特色品种,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集约经营,进行深加工,到优质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油茶产业。选择良种,择优布局,到全县发展油茶种植30万亩。

5、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

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包括除虫菊生物农药产业、万寿菊天然色素染料提取。到,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9万亩以上,产值可达34500万元以上。

除虫菊产业。依托红河森菊公司带动,今后要继续抓好品优良种培育、种植新技术和市场开发,加大原料基地建设,确保加工的需要。到,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6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以上。

万寿菊产业。依托曲靖博浩公司带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到,力争在建成曲靖博浩分公司,全县种植万寿菊达到3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产值4500万元以上。

6、畜牧产业

今后要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大力推广畜牧兽医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发展健康养殖,推进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科学养殖转变;强化动物防疫,构建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效益;突出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发展壮大家禽业和奶业,加快发展以肉牛、肉羊等草食畜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到,实现畜牧业产值105000万元。

7、花卉园艺产业

以建设新昆明,拓展昆河经济带花卉产业为契机,高起点做好全县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依托花卉产业集团,带动和发展花卉产业;加快花卉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野生花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花卉、绿化植物种子、种苗及种球的繁育体系;强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绿化苗木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鲜切花、干花生产和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的培育以及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花卉、绿化园艺生产企业群和花农合作组织联合体。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又一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到,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10000万元。

(六)县“xx”生物产业发展理念

在特色生物产业种植上,扩大野生名贵中草药试验示范种植面积,逐步引进领军龙头企业参与扶持和发展,加快高产高含量新优品种培育,提高科技含量。加工制造方面,依靠科技实施重点生物产品培育工程,推动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生物产业高端产品的研发,变粗放型原料加工为产品制造,研发特色优势生物产品,加快新型食品开发,形成以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为龙头的“市场+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着力提升农工互动发展模式。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市场行情,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不断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全方位抢占市场空间。

第3篇 物资调研报告

海淀区文物资料状况海淀区是北京市的文物大区,文物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以及其独有的特色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引人注目的,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维护古都风貌、促进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区的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首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旅游开发工作等同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深入认识我区文物资源的状况,研究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路及对策,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本课题组对我区文物资源的状况及保护利用的情况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文物资源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文物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区文物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特色鲜明。根据调查,全区现有各类文物古迹262项,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8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项,文物暂保单位24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项,地下文物埋藏区3项。

(一)地上文物的分布及特点

我区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但仍呈现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三线一街区”为代表的四个区域。

1.长河沿线(从颐和园至高梁桥,并包括长春桥至玉渊潭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沿线)。长河是一条对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古河道。从曹魏时期直至辽金,即已对灌溉及北京城的供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元代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为提高大运河上游水位以利漕运,对以长河、西湖(今昆明湖)为主的西郊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客观上为明清时代西郊的园林开发创造了条件。如今北京城内的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以及故宫筒子河的水,都是通过长河输送的。特别是到了清代,“三山五园”建成后,长河成了清代帝王西上颐和园的水路,因此,数百年来,长河两岸寺庙园林荟萃,人文景观不断,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从西直门外的高梁桥至颐和园,两岸文物景点如颗颗明珠点缀长河,著名的有高梁桥、广通寺、极乐寺、乐善园(今动物园,属西城区)、五塔寺、大慧寺、白石桥(1997年拆除)、紫竹院行宫、延庆寺、广源闸与龙王庙、万寿寺、麦钟桥遗址、立马关帝庙、西顶庙、金河堤碑、颐和园等。在昆玉河南段,有钓鱼台与养源斋、摩诃庵、慈寿寺塔、恩济庄太监墓地等。

2.香山路沿线(从颐和园至香山公园的道路沿线)从颐和园经玉泉山至香山静宜园,也是一条重要的古道,是皇帝及王公贵族们出游的必经之路。因而,沿途亦保留了大量文物古迹,有遗光寺山门、玉泉山(静明园)、金山宝藏寺、景泰陵、普庵塔、妙云寺(石居)、卧佛寺、樱桃沟周家花园、团城演武厅、清代碉楼、碧云寺等。在这条线两侧,还大量分布着明代妃子坟、清代王坟以及近现代名人墓葬等。

3.西山山麓沿线(南接石景山八大处、北至凤凰岭的西山山麓沿线)。“天下名山僧占多”,西山一带的寺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南接石景山境内的八大处,北到凤凰岭一带,沿山一线分布着以寺庙为主的众多文物古迹。明人王廷相诗云“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可见,历史上的西山寺庙更是繁多。特别是在山后阳台山、凤凰岭地区,佛道寺观林立,碑碣石刻遍布。如山前有海淀区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兜率宫,清代改建的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的无梁殿旭华之阁,寺庙园林碧云寺,以及法海寺、晏公祠等,山后有黑龙潭龙王庙、大觉寺、普照寺、莲花寺、秀峰寺、响塘庙、金仙庵、妙峰山香道及遗址、黄普院、魏太和造像、龙泉寺、上方寺等以及大量田野石刻更是星罗棋布。

4.颐和园至圆明园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这一街区,西接香山路,东连海淀镇,集中了北京西郊最著名的古典皇家园林,因其背临西山,南近京城,水源丰沛,因而,明清以来,成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区,有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万园之园”圆明园(现为遗址公园),以及清华园及近春园遗址(今为工厅及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等)、淑春园遗址等(今为燕京大学未名湖区)、畅春园遗址(现存恩佑寺山门、恩慕寺山门)、蔚秀园遗址、鸣鹤园遗址、朗润园、承泽园、吴家花园、达园等众多园林文物。

海淀区的文物分布呈现出上述特点,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海淀镇的历史悠久,其聚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北京城的发展,海淀镇也从古蓟城通往居庸关大道途中的一个重要村落,发展成为北京城西郊最重要的文化古镇。金代定都北京之后,西郊园林得到初步开发,“燕京八景”海淀即占其三,金章宗“西山八院”虽多已不存,但大多在海淀境内也是无疑的。元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为提高大运河上游水位“以利漕运”,对以长河、西湖(今昆明湖)为主的西郊水系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整治,客观上为明清时代西郊的园林开发创造了条件。到了明代,海淀镇已是园林荟萃之地,白石桥北的万驸马白石庄,号称“近郊园亭为第一”,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米万钟的勺园各具秀色。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数代经营,在西郊兴起了造园高潮,特别是乾隆年间对西山诸泉的再次大规模开发,把西郊的园林建设推向鼎盛,形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畅春园、清漪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由于皇帝在京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西郊御园,因而王公大臣和官府机构云集海淀,纷纷在此建造私家宅园,海淀镇空前繁华,商号多达100多家。虽因清末英法联军焚毁及民国战乱破坏,但时至今日,海淀镇及其附近,仍保留了大量皇家园林、私家宅园及遗址。而以颐和园为中心的“三山五园”,则成为联结海淀文物分布主要脉络上的纽带,使“三线一街区”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海淀区文物资源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格局,是承载着海淀区厚重历史文化的“文脉”。园林和寺庙是这一“文脉”中的灵魂,是海淀区文物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海淀区的园林和寺庙,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圆明园遗址虽失去了昔日“万园之园”的辉煌,但却成了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香山静宜园在新的时代又成了盛世名园。皇家园林之外,海淀镇的乐家花园、李莲英宅院、萨利宅院以及附近的达园、承泽园、朗润园、吴家花园等王公邸园、私家宅园也都各具特色,它们与皇家园林一起,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海淀古典园林体系。寺庙建筑中,也有很多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大钟寺的明代永乐大钟,有“钟王”之称,堪称稀世之宝;大慧寺的明代彩塑二十八诸天像,艺术价值极高;真觉寺的金刚宝座,为全国现存艺术价值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卧佛寺内的元代铜卧佛,重达50万斤,为元代铜铸艺术精品。很多寺庙和园林还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寺庙园林景观。如万寿寺、碧云寺、大觉寺等。海淀区寺庙的另一特色是太监庙宇众多,或为太监所建,或为太监出宫后栖身之所,如大慧寺、摩诃庵、碧云寺、西禅寺、晏公祠、响塘庙、秀峰寺等。

(二)地下文物的分布及特点

海淀区有着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且脉络清晰。目前,能够确定的较大的古文化遗址不多,史前聚落遗址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现,特别是北京大学、上庄——马房一带有较多遗存,多分布在近代自然村落附近。汉代聚落遗址多分布于古道沿线,如万寿寺西侧、万泉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都有发现。古墓中,战国时期的瓮棺墓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墓葬,主要分布在羊坊店至永定路一带。汉代墓葬分布广泛,且多以墓群为主,南至复兴路沿线,北到苏家坨一带,中部从万泉庄到海淀镇再向东北至清华大学、上地、清河一带,都是汉代墓葬较为集中的分布地区,其中仅上地就出土汉墓千余座。晋唐时期墓以八里庄一带、高粱河沿岸分布较多。辽金时代的墓葬以羊坊店、海淀镇、清河以及沿西山山麓台地分布较为集中。元代墓葬以山前地区分布较多,著名的颐和园耶律楚材家族墓地,尤其是耶律铸墓出土有大批精美的文物。明清时代墓葬数量更是众多,几乎到处都有分布,其中皇室墓葬、王公贵族墓以及太监墓构成了海淀区墓葬的重要特色,明代的金山墓区是十三陵外最大的皇家墓区,葬有很多夭殇的皇子、公主以及妃嫔,著名的景泰帝陵亦在这里。明代太监墓有的规模宏大可比王陵,如高时明太监墓(大工墓),较大的墓区在八里庄、魏公村一带。清代西山山麓有很多王坟,如七王坟、九王坟、瑞王坟、礼王坟等。清代太监墓规模远不如明代,多以墓园形式存在,有恩济庄、皂君庙、四槐居等10余处墓园,大太监李莲英墓即位于恩济庄。民国以来,西郊众多的名人墓葬构成了海淀区另一特有的文化景观,万安公墓中分布最为集中,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墓、哲学家冯友兰墓、史学家商鸿逵墓、八卦掌名家董海川墓、名医肖龙友墓、国画名家刘继卣墓等。在西山脚下,还分布着佟麟阁墓、孙传芳墓、王锡彤墓、梁启超家族墓、熊希龄墓、梅兰芳墓、马连良墓、刘半农墓、刘天华墓等。在我区地下文物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市政府分别公布了恩济庄、金山、礼王坟等三处地下文物埋藏区。

地下出土文物是海淀区地下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年来的考古发掘、配合基本建设工程清理等工作收集有各类出土文物6000余件,主要有金银器、玉器、陶瓷器、铜器及墓志等以及各类石刻文物,其中尤以金银器、玉器、瓷器为珍贵,这些珍贵的文物,限于条件,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却是一项巨大的潜在资料,随着文物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条件的改善,终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状况

(一)成绩和经验

解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从以下一些统计数可见一斑: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从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的仅10处(全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到现在的80处,包括全国重点、市、区三级保护单位,特别是1999年区政府公布了第二批18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4项暂保单位后,使得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类别齐全,特色鲜明。

1.依法管理方面。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且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1999年元月1日,区政府公布了《海淀区文物保护管理规定》,这是我区第一个文物保护方面的行政措施,在全市各区县中也是第一个,使全区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文物修缮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单一投资修缮逐步发展成为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历年来,通过政府投资和管理使用单位通过各种办法自筹资金(包括吸引各种社会投资),已使45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维修,投入维修资金1亿6千多万元,使一大批文物古迹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表一)。

3.开发利用方面。在全部80项文物保护单位中,对社会开放的已达40项,其中属管理开放的有29项,突出的有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年客流量达1200多万人次,年收入超亿元(表二),自然开放的有11项,如元大都土城遗址,已经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并对社会开放的博物馆9个,其中利用大钟寺建成的古钟博物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古钟文化,利用五塔寺建成的石刻艺术博物馆,成为展示和研究石刻艺术的殿堂,利用昔日皇家行宫万寿寺建成的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山后阳台山、凤凰岭两景区,以丰富的文物古迹为依托,使旅游业的发展初具规模。其他还有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国耻纪念地2个。考古工作从无到有,现在拥有6000余件各类馆藏文物。我区的文物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表一文物保护单位修缮资金统计表级别【】数量【】历年投入修缮资金数量(万元)【】资金来源国家拨款(万元)【】单位自筹(万元)国家级【】4【】8197.79【】3839.3【】4358.49市级【】28【】7679.8【】2598【】5081.8区级【】24【】653.754【】186.254【】467.5暂保【】24【】65.5【】35【】30.5合计【】80【】16596.844【】6658.554【】9938.29(本表统计数据截止1999年底)

表二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情况统计表级别【】数量【】管理开放

单位数量【】开放单位年客流量

(万人次)【】开放单位年收入

(万元)国家级【】4【】4【】813【】8142市级【】28【】11【】351【】1652.4区级【】24【】8【】48【】219暂保【】24【】6【】18.3【】38合计【】80【】29【】1230.3【】10051.4(本表统计数据以1999年为准)(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文物保护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解放以来我区共进行了三次文物普查,从三次文物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区登记在册的文物总数呈逐年减少之势,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五六十年代及“文革”时期,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政治上的“极左”路线的影响,文物资源遭到大规模的破坏。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首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掀起了新的高潮,特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开发和建设,使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客观地说,在我区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真正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只是少数,尤其是区县级、暂保单位和未列入级别保护的文物古迹,面临的形势就更不容乐观。在区级以上80项文物保护单位中,除了作为公益事业和游览场所对社会开放的29项外,其余部分有些古建筑用作办公用房,有些仍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有些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如桥、闸等),文物遭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情况仍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北京是著名的文化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必须从保护古都风貌出发,海淀区是著名的文化区,在北京的古都风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文物保护工作,更应该服从于保护古都风貌这一大局。文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矛盾突出的工作。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文物工作排忧解难,文物工作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在某些单位和部门仍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物保护的思想,只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社会效益,致使在某些工程建设中出现文物为工程让路的痛心事件,如1997年白颐路拓宽工程中拆除白石桥就是一例。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起着教化育人的作用,还能为经济建设服务,拆一处就少一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文物保护资金匮乏

文物保护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文物工作,限制我区文物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许多具体措施就无法落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物保护管理是国家包揽的,文物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当然也是单一的,尽管目前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已本着“谁使用,谁维修,谁受益”的原则,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使用单位也在努力自筹资金修缮,但国家仍然是文物修缮的投资主体,这是文物事业的公益性要求的,也是文物作为全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决定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能够自筹资金进行文物修缮的单位,大多是开发较早、效益较好的文物旅游单位,如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公园等。即便如此,各单位因情况不一样,仍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维修资金不足问题。当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出现了一些引资修缮开放的形式,如八一中学同大业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合作修缮了乐家花园,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对于整个文物事业来说,目前显然还是杯水车薪。而且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很多年久失修的文物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自然损坏的情况相当严重,如晏公祠、景泰陵等,已经迫切需要进行抢救性修缮,所以,通过市、区财政拨款,由国家出资抢救和保护文物资源,仍将是最主要的方式。由于缺乏资金,我区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也一直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充分利用,6000多件文物保存在只有10多平方米的库房里,连整理研究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用说陈列展览了。

3.城市建设、危旧房改造同文物保护之间矛盾突出

城市要发展,道路要拓宽,居民的居住环境要改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很多文物古迹位于老城区或者开发区,势必与工程建设产生矛盾,即使文物古迹本身得到保留,但因其周围不断出现新建高楼,环境风貌往往会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不少文物点除了其本身的历史、艺术价值外,已无整体景观价值可言,造成都市中文物建筑的“盆景化”,如大慧寺、白塔庵塔、西顶、承泽园、李莲英宅院等。至于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违法建设,更是屡见不鲜。

工程建设也带来了地下出土文物的流失。从80年代末期,我区地下出土古墓葬的数量和出土文物的数量都呈逐年减少之势,这一方面因为缺少健全的制度,文物部门渠道不畅,信息不灵,不掌握建设工程的分布情况,开工时间,在工程建设前不能进行全面的考古勘探,造成地下文物保护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工程建设单位文物保护意识淡漠,视文物保护为挡路石,发现古墓隐瞒不报,造成很多古墓葬被破坏,甚至出现哄抢、私分出土文物的情况。

4.文物单位隶属关系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很大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文物单位并非文物部门使用,根据调查,在我区80项文物保护单位中,按产权单位划分,属于各级政府行政机关的有28项,属于各类事业单位的有30项,属于企业的有7项,属于军产的有8项,没有管理使用单位的有7项。其中属于区文物管理部门的只有大慧寺1处。由于管理使用单位纷繁复杂,因而整体开发利用难度极大。如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在学术研究上、宣传上、地域分布上都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但仅圆明园属区属单位,颐和园和静宜园(香山公园)属市园林局,静明园属中央国家机关、畅春园(仅存恩佑寺、恩慕寺山门)属北京大学。所以,整体开发的条件尚不具备,难以形成统一规划和规模效应,因而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资源优势。再如上庄翠湖水乡的旅游开发,当地真正具有历史文化含量的东岳庙和龙王圣母宫属北京军区261医院管理使用,因而也难以纳入其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造成了开发利用的难度。

三、保护利用的基本思路

我区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工作的迅速开展,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和园区建设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北京市的文物大区,我区不能仅仅依靠文物的数量说话,更要在质量上确立我们的优势,也就是要在管理水平上,在开发利用上取得突出成绩。因此,我区将继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不断开创文物事业的新局面。

1.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朱善璐书记在区委八届二次全会上指出:“园区建设不是单项工程建设,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是集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等于一体的工程,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配套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项大工程。因此,需要方方面面协调推进,缺一不可。”文物工作必然也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园区的建设必然会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必然要加大各项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对文物事业都将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利因素;城市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会创造多种形式保护和利用文物的有利条件;园区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做好我区的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2.保护好文物是建设新海淀的必然要求

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区丰富的文物资源,是创建中关村科技园区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护北京这一文化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总体要求。建设新海淀,要紧紧依托海淀区的区情,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创造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丰富的文物古迹,就是我区区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的一大特色,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了海淀作为文化区的鲜明特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相互映衬,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国际国内的良好形象。

3.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好文物资源,将进一步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我区丰富的文物资源,正是发展旅游业的最重要的依托,是旅游业的基础和灵魂,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是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

开发利用文物,不能只着眼于其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功能,注重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随着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人的素质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面对的将是学习化的社会,而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文物因传播知识、陶冶情操以及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艺术的享受等方面的功能,其充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是连接群众与历史文化的桥梁,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区众多的革命文物,如双清别墅、李大钊烈士陵园、三·一八烈士公墓、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塔、“保卫华北”石刻等,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实物教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特别注重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为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四、对策与建议

1.切实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建立文物保护新体制

199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文物工作“五纳入”,即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市政府在199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文物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了“五纳入”的要求。我们认为,“五纳入”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做好新时期文物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落实“五纳入”,才能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才能充分体现政府的管理职能,才能使文物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因此,我区应积极、认真地贯彻落实“五纳入”,制定并实施具体措施和方案,以进一步搞好我区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2.加强宣传和研究工作,提高认识,促进全民文物保护

北京是全国的首善之区,海淀又是北京市的文物大区,其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海淀作为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特征,因而,我区的文物宣传,要立足高远,从大的文化角度把握,把我区的文物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文物宣传工作要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颐和园、香山公园等开发较早的文物旅游景点,虽不是区属单位,但依然是我区的文物资源,其旅游业的发展,必定能带动周围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对这一类极为重要的文物,无论其归属是哪里,理所当然仍应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点。山后地区丰富的文物点,更应借助阳台山、凤凰岭的旅游开发广为宣传。要充分利用文物工作的独特优势,借助各种媒体宣传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扩大文物事业的社会影响。让文物走近人民,让人民了解文物、热爱文物,促进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

要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挖掘我区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我区丰富的文物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然而,在同某些区县的相比中,我区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展得显然不够,如宣武区对“宣南文化”的发掘和弘扬,东、西城对“胡同文化”、“四合院”的开发和宣传都做得有声有色。其实,“西山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其中又可分出众多专题,如寺庙文化、园林文化、太监文化、以妙峰山进香道为载体的西山民俗文化等,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推动’西山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海淀地域文化的大力弘扬。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文物保护资金

资金投入是文物工作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坏,同资金投入程度关系极大,我们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文物修缮工作来说,各级政府的投入是主要渠道,毕竟,大多数文物只是潜在的资源,还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而保护文物,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政府责无旁贷,因而,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各级政府还要不断加大投入。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仅仅依靠国家拨款来从事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用好、管好财政拨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优势,不断探索对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途径。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不出卖文物的前提下,从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引进、筹集文物保护资金,适当时候可以建立文物保护基金及相应的基金会,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采取捐资、集资、募捐等办法,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修缮保护文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只要符合“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就鼓励其对文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特别是有些具备了开放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更要在把“死文物”变成“活文物”上想点办法,利用文物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此,必将有利于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4.加强文物抢救维修和保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各项建设工程的开展,未来几年,我区基本建设工程同文物保护之间的冲突势必进一步加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地下出土文物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把地下出土文物的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建设、规划部门要同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有文物部门的参与,尽可能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前期考古勘探。特别是清河、永丰、上庄一带,为古代京城通往居庸关的必经之处,地下古文化遗址及墓葬较多,随着北部地区开发建设,特别是永丰科技园建设步伐的加快,要特别注意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抢救性发掘。

利用市政府3年内投资3.3亿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险修缮的大好机遇,制定我区的文物修缮规划和具体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并由区财政投入配套资金,对我区有险情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修缮。同时,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5.建设海淀博物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

我区地下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多年来收集了各类文物6000余件,使我区的馆藏文物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了年代序列较为清楚、文物类别比较丰富的特色,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极为珍贵。部分珍贵文物在1994年曾赴日本东京练马区进行展出,引起轰动,成为我区与练马区友好往来的使者,为展示我区的文化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多年来,我区的馆藏文物,因库房简陋狭小,一直缺少良好的保管条件,无法进行分类存放、也无法进行整理研究,不具备陈列、展示的场所和条件。因此,为了妥善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我区珍贵的馆藏文物,也为了宣传和研究我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建设一座高水平的区属博物馆是非常必要的。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北京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博物馆总数目前已超过100座,其中绝大多数属北京市文物局、中央各单位及其他市属部门,以各种专题类博物馆为主,门类较为齐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外地博物馆的考察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级的博物馆,无论其设计思想、陈列内容还是管理水平都已堪称一流,已经成了四川省的一个文化精品工程。北京市各区县大多也建起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博物馆,而从我区来看,馆藏文物已具备建设一座较高水平的博物馆的基本条件,博物馆的建成,将使我区拥有一个展示我区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成为我区宣传近现代革命史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场所,有助于提高科技园区的文化形象,也将成为展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因而,

从各方面来看,我区都迫切需要建设一座区属博物馆。

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海淀镇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有很多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其中位于彩和坊24号的李莲英宅院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小宅园,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考虑在此建设博物馆,融入中关村西区的环境建设中,既保护利用了古建筑,又能发挥文物藏品的展示功能,宣传、弘扬海淀悠久的历史文化,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6.以点带面,加强重要历史地段保护,促进人文环境风貌的改善

以“三线一街区”为代表的海淀文物分布区,集中展示了海淀区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些重要的历史地段,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以保护其特有的人文环境风貌,在这些地段进行工程建设,建筑体量和高度应进行严格控制。文物保护的实践证明,将一些确有保护意义的历史地段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加以保护,是保持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属性和文化特色,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的现实可行的做法,北京市东城、西城等老城区的保护工作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一步。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应在切实保护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渗透到文物古迹相对集中,历史人文环境风貌较有特色的地区,由点及面,对一些重要历史地段进行重点保护。颐和园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周围的环境风貌更应悉心爱护,避免兴建高层建筑导致其景观遭到破坏,颐和园至圆明园街区已经公布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此范围内的建筑更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以保护皇家园林的独特风貌以及燕园、清华园近代建筑群的良好景观。长河沿线和以阳台山、凤凰岭为中心的山后地区,应成为我区历史地段保护的重点。长河应该保持其水系的自然风貌,河道要顺其自然,不要做大的裁弯取直,沿岸大量文物古迹、遗址和旧时风貌应保留,以保护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环境风貌。阳台山和凤凰岭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分属聂各庄和北安河两乡,但在文物分布上是一片相对集中的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更兼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并尽可能将其申报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使人们能够在现代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

7.利用多种方式开发文物资源,促进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遍布我区城乡的数百处文物古迹,可开发利用的人文景观还是很多的。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重保护轻开发利用思想的影响,一些领导和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认为给文物保护进行投资是背包袱,是把钱扔进无底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北京市来说,文物旅游已经成为北京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在海淀区,开发利用较早的颐和园、静宜园、圆明园等文物景点都已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由此而带动起来的服务业的兴盛是有目共睹的。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逐步认识到文物古迹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文化内涵,认识到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文物,就延续了文物的寿命,也就使文物资源得到了更长久、更充分地利用,这也是我区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我区的文物开发和利用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目前我区文物的现状及开发的可行性来看,我们认为,我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项目的开发利用工作:

(1)开发大慧寺。大慧寺位于我区钢铁研究总院内,临近中关村大街中段,交通便利,因地处机关大院内部,长期以来未能对社会开放。50年代即已定为北京市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其明代建筑、雕塑、壁画三大艺术珍品极为珍贵,尤其是28尊明代彩绘泥塑诸天像,在北京地区绝无仅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以大慧寺开发为突破口,以开发促保护,力争利用3年时间,恢复大慧寺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及东西配殿等原有建筑格局,并将其建成古代雕塑博物馆,成为对广大市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和游览休闲的场所,成为中关村大街沿线一处亮丽的文化设施,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以提高中关村大街的文化品味,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开放利用的目的,以此带动全区文物工作再上新水平。

(2)收回摩诃庵。摩诃庵为明代京西名刹,嘉靖二十五年(1546)建成,大雄宝殿内绘有明代壁画,东院金刚殿内的32体金刚经刻石极为珍贵,现寺院建筑格局完整,四隅有碉楼,这种格局在寺庙建筑中极为少见,寺原为明嘉靖朝太监赵政家庙,赵政之墓亦在寺内,墓规模宏大,墓道很长,形制特殊,60年代挖防空洞时,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地宫中仍存有精美石雕。现为八里庄小学管理使用,由于文物保护管理的要求,使八里庄小学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八里庄小学迁出摩诃庵,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又保护了我区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同时为对其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腾出了较大的空间。计划对大殿及配殿修缮加固,山门及四隅碉楼大修,恢复部分配殿,并修缮赵政墓地宫,收归文物部门,建成专题类博物馆对外开放。

(3)请回北魏石佛。魏太和造像(俗称北魏石佛)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石造像,也是凤凰岭风景区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自1998年被盗又被追回后,现存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该地区的旅游开发,仍应以魏太和造像为中心,搞好北魏石佛石刻园的建设,争取早日请回北魏石佛,并逐步修缮龙泉寺、上方寺元代砖塔、关帝庙、金仙庵等文物景点,以此带动阳台山、凤凰岭地区的旅游开发工作,同时制定该地区文物保护的整体规划,加强旅游、规划部门同文物部门的协调,特别要注重对该地区文物环境风貌的保护,避免破坏性开发。目前来看,阳台山和凤凰岭的旅游开发都尽可能地利用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显然还是不够的,如妙峰山香道的民俗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要在考古发掘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恢复几处茶棚,丰富景区景点内容,同时积极申报该地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以达到依法保护其人文环境风貌的目的,促进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资源产业研发的调研报告

为科学谋划我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县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根据3月1日县委汤副书记主持召开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会议,县创新办严格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由办主任带队,从3月18日开始,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龙头企业,对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研发工作及十二五规划进行广泛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生物产业产值达147407.7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135943.7万元,占92.2%;生物林业产值3208万元,占2.2%;生物医药产值8256万元,占5.6%。在全县生物产业产值中,其中,灯盏花、除虫菊、三七、草乌、苦荞、魔芋等特色生物产业产值达28404.15万元,占19.3%,比上年增5175.15万元,增长22.3%,其中:工业总产值13492万元,比上年增4825万元,增长55.7%;农业总产值14912.15万元,比上年增350.15万元,增长2.4%。xx年第一季度,全县生物产业产值11428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8128万元,生物林业产值600万元,生物医药产值2700万元。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逐步壮大

,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发展灯盏花种植10135亩,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金马、旧城、永宁、白水6个乡镇。带动农户近1户,为农户创收4256万元,实现农户增收1970万元,生产灯盏花药材2230吨,平均亩产值4150元。公司生产灯盏花素46.5吨,销售产品32吨,实现产值94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006万元,实现利润1261万元、利税2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开始,公司在工业园区新厂内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经过几年的工艺改进和不断研究,公司在通过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认证的基础上,xx年2月又通过gmp生产车间标准化认证。另外,公司还开发了一些灯盏花健康系列产品,扩大了灯盏花的使用范围。

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的基础上,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云南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部分制药企业。

xx年,计划在全县发展灯盏花种植1亩,实现产值1万元。

2、三七、草乌等中药材发展形成规模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起步阶段,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扶持措施促进发展。

xx年,全县种植三七70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永宁3个乡,比上年增700亩,预计总产值达14000万元。其中,我县群众种植460亩。种植草乌3640亩,比去年同期减582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预计总产145.6万公斤,农民实现创收1100万元。今年,因干旱,全县草乌出苗率普遍偏低,加之草乌种植生产成本投入高,市场销路尚未完全打开,全县草乌亩产值估计与上年基本持平。种植半夏30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半夏市场价格稳定,平均亩产值在4500元左右。

在生物药材产业培植中,县创新办在努力开拓省内外销售市场,正同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药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生物药材产业。

(二)生物化工产业形势较好

1、除虫菊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同时,由于红河森菊公司多方融资,不断开拓市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困难,从开始,四年来,公司先后共向花农兑现欠款1005万元,目前,基本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另一方面,公司又适当提高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全县广大农民逐步恢复对除虫菊产业的发展信心。在加工原料万分紧缺的情况下,公司于就开始从非洲肯尼亚进口除虫菊干花进行加工,现已呈现出客商订单积压,加工原料紧缺,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建成了一套1000l2 co2超临界除虫菊素萃取及精制加工生产线,已安装超声波萃取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可以加工处理除虫菊干花10000吨/年,产值达3亿多,给农民带来1万/年的收入。

在产品开发上,公司现已自主开发的30多项除虫菊生产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20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项获得新型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5%-70%的除虫菊素原药、云菊5%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除虫菊干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虫菊系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4万亩,收购干花5000吨。目前,县创新办正配合森菊公司深入到各乡镇宣传动员,抓好种植规划前期工作。

2、万寿菊产业快速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全县种植万寿菊105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永宁两乡,农民实现创收126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全面加快万寿菊产业发展,今年,针对百年不遇的严峻旱象,县创新办坚持“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为补”的指导思想,协助县委、政府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万寿菊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率高,适宜我县广大地区种植的实际,积极引进国家万寿菊生产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我县扶持带动发展万寿菊产业,并同公司签订生产收购合同,商定补助扶持办法。今年全县计划种植7000余亩,预计收花15000吨。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1、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倍受青睐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及省内各地州市,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该公司“阿庐” 牌商标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公司产品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推广种植苦荞15000亩,带动农户15600户,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1120吨,系列保健荞枕48600个,实现产值1722万元,销售收入1693万元,上缴税金11.4万元,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开始,该公司在县白水工业园区生物食品加工区内征地74亩,另新建生产加工厂,新厂区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元,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工程计划xx年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该工程竣工后,年生产加工能力是现在的5倍,年可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5000吨,带动0户苦荞种植户种植苦荞30000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能够有效促进当地苦荞产业的发展。

2、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魔芋产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但是,由于公司投资融资困难,周转资金紧缺,群众所种植的魔芋大量销往外地,公司经营效益比上年有所下滑。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55756亩次,新增蔬菜基地余亩,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品种主要是白菜、莲藕、藩茄、莴笋、黄瓜、辣椒等1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6222.5万元;水果种植55936亩,新增高原梨、柿子740 余亩,实现水果产值4077万元。

xx年,浙江、广东客商等在金马、中枢、永宁、白水4个乡镇种植大棚西瓜3720亩,预计实现总产1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

目前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苗木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花卉产业方面,我县在金马、中枢等地逐步引进玫瑰、火龙株等品种进行种植20余亩。苗木方面,目前,我县白水镇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其它花卉产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创新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实施,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已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

2、重楼、金银花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种植,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又在三塘乡试验种植柴胡30亩,在立岗、红石岩种植板蓝根600亩,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目标考核

县、乡各级始终坚持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下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重点和具体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科技培训

为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各乡镇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授课,播放电教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等办法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科技培训,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突出产业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各乡镇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创特色。坝区乡镇着力发展灯盏花、除虫菊、优种蔬菜、水果等产业。山区乡着力发展三七、草乌、万寿菊、生姜、苦荞、魔芋、干果等产业,各自打造区域特色,全县初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四)出台扶持政策

在新兴产业培植发展起步阶段,县级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从种子、化肥、农膜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五)创新发展模式

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 发展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合作社”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供、销”,“农、工、贸”的结合,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互利互赢,共同打造大产业,达到1+1大于2的功效。

(六)依托企业带动

在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苦荞、魔芋等特色产业的培植中,我县充分发挥红河千山公司、红河森菊公司、曲靖博浩公司、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值,使产业逐步做到做强,健康发展。

(七)做到两个兼顾

各乡镇认真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发展后劲。

(八)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在产业培植工作中,县、乡切实把生物产业开发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行政主要领导挂帅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成立由行政首长任组长,农、林、畜、生物产业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抓规划布局,抓工作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媒发展。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县、乡狠抓产业工作宣传,全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积极投身到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总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总体来看,全县产业仍然小而杂,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多,虽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不够深层开发需要,特色效益不明显。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企业生产加工吞吐能力有限,产能小,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较弱,龙头带动辐射作用有待提高。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群众抗风险能力弱,企业信誉度不够高,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支撑不够,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

五是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我县除烟草外,灯盏花、除虫菊等大部分生物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基本处于原料型生物产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

六是品牌带动效应不明显,全县至今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物产品,除灯盏花“千绿”等6个产品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产品市场认知度还很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是产业投入还不够,社会资本进入不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四、生物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五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生物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带动。同时又要优化投资融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到我县进行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在优良品种的培植引进上,在高新产品的研发上,要全方位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全面加大开拓创新力度,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快一拍,抢一步”的发展战略思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抢占市场空间。

四要加大质量品牌建设力度。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质量的外在表现。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大力推进我县灯盏花、除虫菊等生物产业质量品牌认证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生物产品知名品牌。

五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在产业培植中引导群众对比算账。

(二)解决“六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扶持企业强龙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依靠企业的成长壮大来支持,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发挥和依靠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提升全县生物产业,不断提高全县生物产业精深加工水平,解决产业无龙头企业带动和带动不力的问题。五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优势、面向企业、对准市场,着力解决“三有三无”的问题,既有资源无基地、有基地无规模、有规模无标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六要抓好营销拓市场,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市场信息捕捉能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努力在营销网络建设、开拓市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解决少了卖不了,多了不够卖的问题。

五、“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完成“xxx”规划各项任务,做好“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在调查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国家、省、州相关产业政策,正抓紧拟定《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尽快交县政府审定并颁布实施。

(一)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确定的生物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我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为手段,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围绕“立足、改造、引进、提升”的工作思路,实施特色、拓展、提升、名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六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花卉园艺等七大产业,生物产业产值每年以22 %的速度递增,到翻一番,实现从生物资源大县向绿色经济强县的跨越。

(二)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市场前景广阔。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角落,生物产业为医疗、制药、农业、能源、环保、化工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形成了巨大的和潜在的市场。

二是国家及省、州对生物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进入“xxx”以来,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xxx”规划》,明确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加快推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州委、州政府在深化州情认识的基础上,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支柱产业来培植,纳入了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来实施。特别是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生物产业作为一项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流通的朝阳产业和承农启工、连城带乡的富民产业,国家及省、州对发展生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文气候条件,还有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县打下的农田水利设施优越条件,可以利用烟区农田进行有效轮作发展其它生物产业。

(三)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2%以上,到,力争全县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38.85亿元,实现在xx年1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四)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战略

1、特色战略

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资源优势的、具有特色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苦荞和野生中草药等生物产业,是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拓展战略

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链不长,效益偏低,要通过技术进步,向新的产业领域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开发效益。依托我县丰富的物种,积极开拓有条件提升的产业和项目,在健康、无公害、能源、环境等需求的巨大拉动下,将生物能源产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

3、提升战略

运用新的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以及产业运行机制,继续改造和提升烟草、水果、蔬菜、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三七、草乌、苦荞等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形成我县的优势生物产业。

4、名牌战略

我县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品牌效应不高,至使我县产品难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要围绕市场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力度,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开发我县除虫菊、灯盏花、草乌、荞系列名优产品。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帮扶企业做好、做大名优产品,加强宣传,扩大市场。通过名优产品的开发,扩大我县生物产业的知名度,提高生物产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物产业的经济效益。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物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和人工引种驯化种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五)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重点

1、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烟叶特色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构建适应卷烟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型、安全型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努力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烟叶种植基地布局在全县8个乡镇,到,种植烤烟16万亩左右,产量50万担左右,实现总产值40000万元。

2、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今后的发展,要瞄准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到实现总产值149000万元。

水果产业。今后水果产业的发展,要在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包括分级、消毒、打蜡、包装等)、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打造高原梨等特色品牌,实现水果产业的升级,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到,全县各乡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实现产值36000万元。

蔬菜产业。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扩大精品蔬菜、反季节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和外销品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精深加工。到全县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 万亩,实现产值25000万元。

荞系列食品产业。依托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全面加大旅游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从苦荞中提取芦丁的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到,荞产业发展到3万亩,实现总产值5000万元。

酿酒产业。依托红河苦矻矻酒业有限公司、兰益酒厂等企业带动,全面加大特色酿酒业开发。到酒产量达10000吨,实现总产值80000万元。

魔芋产业。魔芋产业发展要扶大扶强鑫晟魔芋有限公司,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大素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到,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魔芋0.5万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

3、生物药业

全县今后要加快灯盏花、草乌、三七、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依托现代制药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带动,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全县中药材品位,着力开发具有新疗效、新剂型的植物药、中药品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到,中药材种植发展到6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50000万元。

灯盏花产业。依托红河千山公司带动,到,在全县5个坝区乡镇种植灯盏花3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

草乌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东部山区乡种植草乌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万元。

三七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东部山区乡种植三七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10000万元。

金银花、重楼、板蓝根、半夏等中药材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全县部分乡镇种植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2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

杜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物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到开发杜仲产业,使杜仲产业见到成效。

4、特色林产业

特色林产业今后的发展,要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强化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加强绿色银行建设,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等经济林。到,特色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55万亩,特色经济林初见成效,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55000万元。

核桃产业。推广早实核桃等特色品种,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集约经营,进行深加工,到优质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油茶产业。选择良种,择优布局,到全县发展油茶种植30万亩。

5、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

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包括除虫菊生物农药产业、万寿菊天然色素染料提取。到,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9万亩以上,产值可达34500万元以上。

除虫菊产业。依托红河森菊公司带动,今后要继续抓好品优良种培育、种植新技术和市场开发,加大原料基地建设,确保加工的需要。到,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6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以上。

万寿菊产业。依托曲靖博浩公司带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到,力争在建成曲靖博浩分公司,全县种植万寿菊达到3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产值4500万元以上。

6、畜牧产业

今后要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大力推广畜牧兽医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发展健康养殖,推进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科学养殖转变;强化动物防疫,构建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效益;突出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发展壮大家禽业和奶业,加快发展以肉牛、肉羊等草食畜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到,实现畜牧业产值105000万元。

7、花卉园艺产业

以建设新昆明,拓展昆河经济带花卉产业为契机,高起点做好全县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依托花卉产业集团,带动和发展花卉产业;加快花卉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野生花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花卉、绿化植物种子、种苗及种球的繁育体系;强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绿化苗木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鲜切花、干花生产和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的培育以及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花卉、绿化园艺生产企业群和花农合作组织联合体。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又一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到,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10000万元。

(六)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理念

在特色生物产业种植上,扩大野生名贵中草药试验示范种植面积,逐步引进领军龙头企业参与扶持和发展,加快高产高含量新优品种培育,提高科技含量。加工制造方面,依靠科技实施重点生物产品培育工程,推动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生物产业高端产品的研发,变粗放型原料加工为产品制造,研发特色优势生物产品,加快新型食品开发,形成以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为龙头的“市场+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着力提升农工互动发展模式。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市场行情,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不断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全方位抢占市场空间。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xx年,我县计划推广种植灯盏花10000亩。xx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40.2%,主要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 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1.2%;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64.3%;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42.5%;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已经落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22.2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至xx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17.5%。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害,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三七品位,我办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产加工除虫菊素原药8吨,生产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5%可湿性粉剂、5%水乳剂等农药产品约20吨;生产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渣粉300吨;细度为80目98%过筛花渣粉100吨;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粉100吨。在xx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的基础上,xx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425万元。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

xx年,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5万亩,3月份,由于全县遭受春季霜冻灾害, 除虫菊产业受灾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种苗严重受损,全面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困难加剧。灾害发生后,我办配合森菊公司及时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情上报工作,指导广大群众抢抓节令,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虫菊种植以小春为主,大春为辅,一年两季种植的办法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问题,现在已育苗750亩,大田移栽1160余亩。为帮助森菊公司进一步落实今年种植任务,4月21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除虫菊生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我办狠抓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兑现花农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积极配合公司员工深入各乡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重树除虫菊产业发展信心,栽好除虫菊。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xx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363.6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65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据魔芋生长环境要求及**县地质、地貌条件,结合我县多年来广大群众自行种植魔芋的经验,加大魔芋产业的开发力度,全力打造魔芋产业。今年,**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计划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主要安排在我县东部三塘、向阳等适宜山区乡。目前,公司已经向群众发出种子80吨,种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龙头企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今年1至6月份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畅销红河、昆明、曲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落实苦荞种植面积10000亩;1至6月,龙头企业公司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859吨,实现销售收入808.3万元,产值824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1156亩次,实现产值1680万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亩,品种主要是藩茄、莴笋、黄瓜、青蒜等;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水果39469亩,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产业740 亩;完成生姜种植3000亩;油料11500亩。全县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切实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中的又一个新亮点。目前,我县 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现在培育面积100亩,定植面积75亩,袋苗面积25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尖顶红栾、**樱花、多花含笑、**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xx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花卉产业及其他花木生产企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下达,这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即将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近来,全县新发展鲜切花100亩。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在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工作重点,着力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等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重点产业重点培植,拳头产业精心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二)做到二个兼顾

在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种群数量。

(三)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乡各级均成立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使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实施有领导,工作任务有目标。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公司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我办干部职工积极配合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督察指导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县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全县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当地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产业。做到在宣传面上抓广泛,在宣传点上抓特色,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

三、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投资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大,生产周转资金普遍紧缺,扩大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小资金大效应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三塘乡在草乌产业培植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发展起步阶段,由于政府每亩给予200元的扶持,发展速度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面积连年翻倍,从几百亩一下子发展到几千亩,成为我县乃至全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又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县外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参与**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尤其对我们生物资源产业创新部门来说,创新就是我们工作的灵魂,我们在产业培植中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尝试,主动创新。对某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我们可以每年只选1至2个产业品种在一些科技意识较强的示范户中种上几株、几分或者几亩进行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同时要开展一些必要的产业考察学习活动,让生物产业创新系统干部职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信心。

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引导群众在产业培植中对比算账,看前景、看长远。

(二)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激励机制,政府投资优先投向那些社会口碑好、诚信度高、群众信赖、在当地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带动力,发展前景较好的现代企业,利用投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和诚信度不高的问题;五要通过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指导,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解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增强责任使命感,用创新的思维解难题,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

第4篇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_____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_____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20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xx年,我县计划推广种植灯盏花10000亩。20xx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40.2%,主要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 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1.2%;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64.3%;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42.5%;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已经落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22.2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_____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至20xx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17.5%。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害,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_____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_____三七品位,我办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产加工除虫菊素原药8吨,生产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5%可湿性粉剂、5%水乳剂等农药产品约20吨;生产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渣粉300吨;细度为80目98%过筛花渣粉100吨;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粉100吨 。在20xx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xx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425万元。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

20xx年,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5万亩,3月份,由于全县遭受春季霜冻灾害, 除虫菊产业受灾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种苗严重受损,全面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困难加剧。灾害发生后,我办配合森菊公司及时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情上报工作,指导广大群众抢抓节令,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虫菊种植以小春为主,大春为辅,一年两季种植的办法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问题,现在已育苗750亩,大田移栽1160余亩。为帮助森菊公司进一步落实今年种植任务,4月21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除虫菊生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我办狠抓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兑现花农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积极配合公司员工深入各乡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重树除虫菊产业发展信心,栽好除虫菊。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xx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363.6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65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_____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据魔芋生长环境要求及_____县地质、地貌条件,结合我县多年来广大群众自行种植魔芋的经验,加大魔芋产业的开发力度,全力打造魔芋产业。今年,_____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计划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主要安排在我县东部三塘、向阳等适宜山区乡。目前,公司已经向群众发出种子80吨,种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龙头企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今年1至6月份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我县依托_____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畅销红河、昆明、曲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落实苦荞种植面积10000亩;1至6月,龙头企业公司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859吨,实现销售收入808.3万元,产值824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1156亩次,实现产值1680万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亩,品种主要是藩茄、莴笋、黄瓜、青蒜等;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水果39469亩,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产业740 亩;完成生姜种植3000亩;油料11500亩。全县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切实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中的又一个新亮点。目前,我县 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现在培育面积100亩,定植面积75亩,袋苗面积25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_____尖顶红栾、_____樱花、多花含笑、_____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20xx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花卉产业及其他花木生产企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_____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下达,这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即将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近来,全县新发展鲜切花100亩。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在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工作重点,着力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等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重点产业重点培植,拳头产业精心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二)做到二个兼顾

在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种群数量。

(三)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乡各级均成立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使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实施有领导,工作任务有目标。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公司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我办干部职工积极配合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督察指导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县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全县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当地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产业。做到在宣传面上抓广泛,在宣传点上抓特色,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

三、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投资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大,生产周转资金普遍紧缺,扩大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小资金大效应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三塘乡在草乌产业培植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发展起步阶段,由于政府每亩给予200元的扶持,发展速度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面积连年翻倍,从几百亩一下子发展到几千亩,成为我县乃至全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又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县外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参与_____生物产业开发,提升_____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尤其对我们生物资源产业创新部门来说,创新就是我们工作的灵魂,我们在产业培植中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尝试,主动创新。对某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我们可以每年只选1至2个产业品种在一些科技意识较强的示范户中种上几株、几分或者几亩进行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同时要开展一些必要的产业考察学习活动,让生物产业创新系统干部职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信心。

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引导群众在产业培植中对比算账,看前景、看长远。

(二)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激励机制,政府投资优先投向那些社会口碑好、诚信度高、群众信赖、在当地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带动力,发展前景较好的现代企业,利用投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和诚信度不高的问题;五要通过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指导,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解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增强责任使命感,用创新的思维解难题,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

第5篇 废旧物资行业税收政策调整调研报告

废旧物资行业税收政策调整调研报告

废旧物资是指可以利用的、已被废弃的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重新利用的废旧物资范围越来越广,用途越来越大,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国家于20xx年1月1日对废旧物资行业的税收政策再次进行了调整,新政策与原来的税收政策相比变化非常大,而且基本上是没有过渡甚至不相衔接的。为什么一个行业的税收政策调整频率这么快、变化又是这么大,由于每一次税收政策的改变就是一次经济利益的调整,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利益分配有很大的影响,无疑新的废旧物资行业税收政策出台对税收管理将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本文中,笔者结合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体会,对历年来的废旧物资行业税收政策粗略盘点,并就政策执行中已见或尚未可见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能对该行业税收政策的更趋合理与完善提供一定借鉴。

一、20xx年底以前执行的废旧物资行业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与缺陷

20xx年以前,国家对废旧物资行业实行免税政策,但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下一个环节的利废企业凭票按照10%抵扣进项税。其中为了堵塞漏洞,减少税收流失,规定经营企业在购进环节必须取得发票,没有发票在收购环节按照4%缴纳增值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策与行业特点脱节,没有遵循该行业的经营规律。本来废旧物资从产出到流通、生产再到产出是一个与社会循环同步的闭合链条,但由于地方、企业、部门的利益不同,管理的宽严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如某地全国有名的废旧金属市场,凡是对外地销售一律不开发票,这样流通链条没有断开但发票没有随之循环,造成下道环节无法入帐,这在废旧物资经营行业属于普遍现象。但税收政策规定必须有发票入帐,如果开具收购发票要缴纳4%增值税,不论流通领域经过多少环节,由于不用开票、就可以少做收入甚至不缴纳税收,应该由前边环节缴纳的税收转嫁到流通领域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税收的不公平,政策与现实脱节影响了税收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给管理最后一道环节(从流通环节进入生产环节)纳税人的税务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2、政策没有充分体现出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以矿粉和废旧物资相比较,二者虽然都是工业原材料,但行业特点是根本不同的。矿粉属于天然状态的资源,没有经过流通和生产领域,其成本仅仅包括开采费用和资源税,在其第一道开采环节不用支付购买矿粉本身的价款,所以矿粉本身含有增值税很少,这也是矿粉经营者税负特高的主要原因;而废旧物资就不一样,它是整个社会循环中的一个链条,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资都含有增值税,而且是17%的增值税。但是税收政策只体现了对中间经营企业的照顾,实行免税,而用废企业应该抵扣17%而只能抵扣10%,高征低扣造成了用废企业税负大幅增加。如某企业用废旧金属和成品金属能够生产出同样价格的产品,正是由于考虑到税负的原因,这家企业宁愿购进成品金属而舍弃利用废旧金属进行生产。税收制度不合理制约了企业利废的积极性。

3、政策注重堵漏轻视疏导,造成基层管理人员责任过重,企业负担过重。围绕废旧物资行业国家税收政策从20xx年开始已经三次变革,同时为了加强管理又配套出台了很多管理办法、制度和措施,前围后堵,能用的方法基本上都用尽了。企业购销必须用台帐记清每天发生的每笔业务,要把销售方的地址、电话、身份证留下来以便税务部门核查,购销要通过银行结算等等;基层要进行大宗货物购进随时到现场查验,每月要进行评估和税负分析,出现问题税管员要承担责任等等;我们的措施要求过高甚至超出了常规,企业被逼进了死角无路可走,敢怒不敢言;基层整天神经紧张怕出问题而被拖的精疲力竭,谈“废”色变,没人愿意分管废旧物资企业。

二、20xx年新的废旧物资行业税收政策的特点解读

从20xx年1月1日开始,(废旧物资经营)再生资源回收不再实行免税,和其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样按照17%缴纳增值税,利废企业按17%抵扣进项税,实行先征后返,20xx年由财政部门按已纳税额的70%返还,20xx年返还50%。

1、基层管理人员责任解脱,风险降低。这是基层人员最大的体会,不用整天担心4%的缴纳问题,不用担心虚开的问题,更不用为了台帐、发票发售等事情而给企业发生争执了,只要开票按17%足额征收就完事大吉了,退税是财政部门的事,因此责任和风险问题也基本解脱了。

2、利废企业税负大幅下降,成为政策调整的最大受益者。新的政策是下道环节凭票按17%抵扣进项税,抵扣率提高7%,这意味着利废企业的税负将大幅下降,基本上缴税很少甚至长期无税可缴,有利于调动利废企业用废的积极性。因此新政策对“一对一”企业最划算,利废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3、经营企业资金占用多,退税繁杂,经营受到影响。新的税收政策不会改变行业规律,从 废旧物资行业的经营特点来看,除了最后一道环节必须开票外,前边环节仍将难以取得进项税票,因此也无进项税可抵,这样经营企业必须先垫支17%的税收,按月经营额1000万元计算要先缴170万元的增值税,然后再去财政办理退税,资金占用多而且周转时间长,影响企业经营。虽然从政策角度算帐经营企业是有帐可算的,对方支付17%的增值税,只给国家缴了5.1%,自己多得了相应退税11.9%,而实际不是这样,据说有的用废大户已经做出反应和对策,取得17%的发票但只支付5.1%的税,其余11.9%部分由经营企业向财政要返还,所以国家给经营者的政策优惠并没有真正完全自己享受,相反由于资金的问题影响废旧物资中间商的经营。

4、退税政策给虚开埋下了隐患,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过去许多虚开案件都是买进项卖销项,得中间2-3%的差额,现在如果利用退税政策,缴5.1%的税不用再买票了,就可以卖票,而且比过去利益空间大的多,风险和麻烦程度却少了许多。因此基层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警惕,加强管理,防止新的虚开动向。

5、20xx年退税的减少对该行业经营影响更大,负担加重。明年退税比例降为50%,也就是实际税负达到8.5%,那么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将更加困难;“一对一”废旧物资经营和利废生产捆绑在一起的企业税收综合负担加重,因为虽然是两个企业但其产品价值却是一次实现的,即使利废企业税收是零,但综合起来8.5%的负担也是非常高的,超过企业正常承受能力;唯有利废大户(如钢铁生产企业)独自享受税收政策带来的利益。

三、对废旧物资行业完善税收政策、规范征收管理的建议

1、加强政策辅导,使政策真正惠及纳税人。税收政策的调整必然给纳税人的经营带来一定影响,要尽快的把政策送到企业,避免因为政策不熟给经营带来被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汤阴县局为例,目前有8户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其中7户是一对一利废企业,而且规模相对比较小,重点要放在如何促进这些企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因为纳税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办理退税,而纳税人过去与这些部门(如公安、商务、财政等)很少打交道,这些职能部门对税收政策也知之甚少,作为税收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向企业宣传,主动与这些部门联系沟通,形成联动机制,互通信息有无,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其次要服务企业抓住政策调整的机遇,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不断发展壮大。

2、完善征收管理,防止发生税收流失新动向。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刚出台还没有运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磨合、需要配套、需要修补,我们基层必须严格执行,不能走样,更不能变通,同时借鉴过去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丰富规范管理手段和措施;要增强敏锐性和工作预见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政策运行之初的漏洞虚开发票;同时对利废企业的投入产出也要给予高度关注,防止出现长期零负申报的情况。

3、统一思想行动,防止出现宽严不

一、苦乐不均。政策的制定是按照一般情况来考虑的,所以其政策落脚点也是理论上的正常情况,但执行当中往往由于受地方利益或指导思想的驱动而出现非常情况,政策统一而行动难于步调一致,吃亏的是不正规无法经营的企业(如废旧物资经营最后一道即将进入生产环节的企业,下一道环节必须带发票),吃苦的是管理这些企业的基层部门。如果都能按发票和税收规定执行,统一指导思想,都能严格管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税收政策与现实生活脱节现象,那么税收对经济的杠杆作用不是消极的而应该是促进的。

4、增强服务理念,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政策调整后虽然我们基层的执法责任小了、风险降了,但服务的责任就应该更加突出。在出台一些配套的管理制度、办法时要注重纳税服务,要能够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人为地给纳税人增加工作量和设置障碍,不是逼着纳税人去注销,而是给其出路,因势利导,要能够体贴纳税人的客观因素,用服务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

第6篇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_____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xx期间,_____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xx年,_____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xx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_____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xx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xx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xx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xx0亩种植任务。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xx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_____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

首页;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xx年,_____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xx多万元。_____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xx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_____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ѧϰ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xx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_____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_____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_____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七)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农民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主导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行订单生产,确保产销对接,避免盲目上项目和扩大生产规模,给政府、企业和农民造成损失。

物资调研报告(6篇)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物资范文

  • 物资调研报告(6篇)
  • 物资调研报告(6篇)13人关注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生物资源 ...[更多]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