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县社区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体制的日益深化,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政府、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回归社会,逐步实现了“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这也对如何加强基层社区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日,我们按照县领导的要求,专门组成调
研组,采取听汇报、个别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着重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
一、全县社区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及做法
目前,全县共设有4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在册居民92849人;设有街道党委3个,社区党总支2个,社区党支部33个,辖党员1686名,其中下岗职工党员339名,自谋职业党员360名,离退休党员887名,现初步掌握的游离于党组织管理的流动党员109名;党组织建成率76%;社区班子平均年龄47岁,大专及以上占16%,高中程度占43%;社区团组织建成率为79%,社区妇女组织建成率为83%。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方面,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一定成效的工作路子。
(一)基本形成了社区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一直把如何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_____县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完善县级机关部门与社区共建制度的通知》、《关于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通知》以及下派优秀年轻干部进社区锻炼培养等制度与办法,从机制上、制度上、人员上对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县财政还将逐步按社区中每100户划拨3000元,镇财政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划拨给社区相应资金,给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撑。武康镇六大社区与县级机关部门率先结对共建,去年累计到位资金近100万元。各社区在职党员联系社区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得到开展,全县累计18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双休日和一技之长,开展了医疗进社区、法律进社区等各种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三)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强党员教育。针对社区党员中离退休的多、年纪大的多、外出务工经商或投亲靠友的多等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就近划片建党小组及主动上门联络等做法,切实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各社区党组织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中,挖掘潜力与优势,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员教育。许多党员都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有了“原来无家、现有家”的归宿感。二是发挥党员作用。近年来,全县各个社区党组织利用各种载体针对性地开展了党员活动,实现了社区内资源的共享,极大地发挥了党员的作用。如各社区都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工作进行归类,有的组成在职党员夜巡队,维护一方平安;有的开展在职党员送医疗进社区、送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吉祥社区在职党员开展“一人一岗”活动,每个党员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贡献一份余热。群安社区开展了党员与困难群众的帮扶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们不仅发挥443名离退休老党员的作用,还把小区、群楼内的89名在职党员召集起来,组成“党员联系大组”,通过离退休党员和在职党员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搞好小区共建,带头进行移风易俗。许多住宅楼在党员骨干的带领下,自发地要求挂起“和睦楼”、“奉献楼”的牌子,相互开展竞争,比家庭和睦,比邻里团结,比楼道整洁,比环境美化。在突出抓好社区稳定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各项社区工作的开展,从而摘掉了省、市、县挂牌的后进帽,于评上了“县级文明社区”,并申报了市级文明社区。
二、社区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在社区党组织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原有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已与新形势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概念不清。由于计划经济和街居管理体制的影响,社区内“不愿意”或“没必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干部对当前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社区党组织实质上是离退休支部,街道党委主要是领导和管理社区事务,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都还不成熟,上级组织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还缺乏深入的宣传和工作指导。
(二)党员管理不配套。一是原有的党组织工作与党员数量迅速增加不相适应。近几年,由于企业改革,大量下岗工人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了社区,使得社区的党员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县城区6个社区党员数1997年为名,今年上半年已达1686名,增加%。有的社区近年来几乎成倍增长,如群安社区9月以来,党员从无到有,猛增到443名,这部分党员因改革,许多怨气牢骚都带到了社区,对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二是原有的党员管理模式与党员结构日趋多元化不相适应。近年来,城市拆迁改造、再就业工程等,形成了人员流动的加快态势。“人在户不在”或“户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现象十分严重,产生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现象。在调查中,基层反映,开个党员支部大会,有时竟很难确保50%的到会率。三是现有的激励机制与在职党员参与活动不相适应。从实践看,如何引导在职党员从单位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仍然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县专门设计了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卡,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但由于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完善,部分在职党员仍未登记报到,报到的参与社区建设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落实,从而影响了在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干部队伍不适应。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求有高素质的党建工作者与之相匹配,但目前情况下,一时还难以做到。一是在配备上,重主任、轻书记,即使是配上了所谓的“强书记”或者书记主任“一肩挑”,也往往是事务缠身,对党务工作所花精力不多。二是在结构上,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后继乏人。由于社区干部任务重、压力大、收入少,因而在任的不愿当,年青的又不想当,要物色一名合适的社区干部很不容易。三是外部环境上,社区干部很少接受上级安排的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培训,一些对过去一直沿袭的居委会模式进行简单的“撤并”式改革,具体操作时,尚缺规范。从调查看,全县35个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中,这三年只发展党员名,未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占%。据了解,之所以社区发展党员那么难,是因为:一方面,社区能掌握的优秀人才匮乏,大部分年富力强的居民有自己的工作单位,申请入党均在本单位;而滞留在社区的下岗工人又忙于奔波生计,党支部难以联系考察;另有一些打工族又因流动性太强而难以物色培养。另一方面,从调研情况看,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视野不宽,仅限于社区居委会内部,故队伍有萎缩态势。
(四)活动经费不充足。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担负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社区党建的各个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各社区普遍反映党组织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地点难保证。党内活动的正常开支靠东赞助西借款,入不敷出,杯水车薪。尽管县委出台了21号文件,明确规定县财政按社区每100户划拨资金3000元,镇财政按不低于1:1的资金配套,然由于诸多原因,该规定难以全部兑现。武康在全县先走一步,但资金落实问题也是悬而未决。社区资金的困难,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党员对活动开展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但社区党组织又因经费拮据无力搞好这些活动,这一矛盾已日益突现。如城关镇80%的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反映:平时慰问党员病号或组织其他活动都是自己凑钱,党员也无固定活动场所,都采取游击式活动方式,或索性在支部书记家里挤。即便条件稍好一点的社区,由于党员电化教育片源少,内容针对性不强,加上要更新放映设备,无力购买新资料,该现状已伤透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脑筋。
三、社区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县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上述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扩大党在社区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我县社区党组织建设的近期目标应为:以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分类管理”为重点,力争近三年内达到“一个扩大”、“三个加强”,并实现“四有”的总目标。即进一步扩大党在社区范围内的覆盖面;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明显加强,社区工作者素质明显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须有党的工作,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必须有党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必须有党的活动,凡是有党的活动的地方必须有成效。
(一)、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第一,党员分布状况发生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下岗党员、退(离)休党员不断增加,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县企业改革的到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企业职工党员和退(离)休党员组织关系迁入社区。为此,社区党组织在接收大量新的成员的同时,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改进。
第二,各种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大量涌现,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社团组织6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个。去年,县委组织部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各类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从调动的情况来看,我县社团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为空白,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也仍然是党的工作的薄弱点。由于这些组织大部分在社区,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第三,封建迷信活动的抬头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全县各类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许多地方建庙设庵,活动频繁,并吸收了不少群众参与;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正不断影响着年轻一代人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此,加强新形势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全面实施_____现代化战略,对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把_____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这是推进_____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社区党组织在创建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要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组织社区各方面力量,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因此,加强社区党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新课题,我们应当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意义,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二)、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1)向警署、工商、税务、物业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延伸。对这些机构由过去的“条条”领导,改为“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为此可建立和实行三项制度:一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加强双重领导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的沟通,确定需要社区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有关单位需要配合社区进行的工作;二是报告制度。实行双重领导单位的领导同志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并交居民代表审议;三是行风评议、考核与会签制。年终考核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听取双重领导单位主管领导述职,组织居民、机关干部代表及行风监督员进行行风评议,形成考核书面意见,抄报其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理顺“条块”关系,推动这些单位的自身建设和行风建设,在社区的治安保卫、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增强工作合力。
(2)向新经济组织、新社团组织中的无主管单位延伸。针对这些组织规模小、分布散、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各社区要创造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办法,健全党的组织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单位,帮助建立独立党支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处于流动、分散状态的党员,探索创造新的党组织组建办法。比如,有的可依托人才服务中心或其他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有的可在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建立党支部,有的可在商贸大厦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有的可在青年宿舍建立民营企业青年职工联合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社团和中介组织,社区可派党建联络员进行联系,在这些组织中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培养发展对象,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
(3)向辖区内其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延伸。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这个新格局的客观依据,是随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城市功能及管理重心下移,使越来越多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由社区来承担。而这些工作单靠社区党组织难以完成,需要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协调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同一社区内的单位,也有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使得社区党建工作向社区内其他单位延伸不仅有了客观需要,而且有了现实可能。这些工作就是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支撑点,是社区党建新格局中社区与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连接线。为了实现这种“延伸”,可以创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党建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组织。通过组织协调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保证人们安居乐业,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关系。
(三)、强化社区党员工作的分类管理。
(1)对离退休党员主要解决“余热”问题。根据社区离退休党员的群体特点,一是要从狠抓思想教育入手,确保离退休党员信念不动摇。可通过“三会一课”、时事理论学习、“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党性观念,教育他们退休不退志;还可通过组织开展“走出家门,看社区发展,看_____变化”等活动,实地感受城市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并注重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加入到社区建设的行列中来。二是要从关心生活入手,用社区真情凝聚起离退休党员的心。街道、社区党组织每年可定期走访慰问高龄、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送教上门、送学上门、送医药上门、送服务上门,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过去,及时帮助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后,由原来的一个家,变成了有两个温暖的家。三是要从开展适合离退休党员特点的社区活动入手,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可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诸如“一人一岗”志愿者等活动,根据离退休党员的专长和志愿,让他们申报一个适合自己的社区工作岗位,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承担一些社区宣传、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民调、社区养护等工作;没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同志,可参加社区治安义务巡逻、楼道卫生保洁及一些便民利民等活动;在老党员中,还可开展一些“我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等金点子活动,以充分调动广大离退休党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和影响党员身边的居民群众,促进文明社区的建设。
(2)对流动党员主要解决“固定”问题。首先我们要切实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寻求工商、公安、计生等部门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借助有关部门清查流动人口、出租房、门面房、摊点之机,通过拉网式调查,基本上做到对流动党员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并把流动党员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可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活动站的形式,对无正式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持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实施协助管理。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让流动党员找到自己的
家。可把流动党员活动站设在社区或市场的党员活动室,制作统一的标牌,制定工作制度和流动党员行为规范,选派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兼职站长和工作人员,活动站还应为流动党员准备各种党建读物和学习材料,设立学习园地,放置党员电教设备。同时,社区党组织可运用墙报、黑板报等向流动党员发出到活动站报到的通知。社区户籍民警也应积极向社区党组织提供暂住人口中党员情况,协助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好流动党员。
二是要明确活动站职责。流动党员活动站对有正式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流动党员负责接转党组织关系,并编入相应的社区党小组接受教育和管理;对无正式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主动与其所在单位联系,弄清党员身份,协助原单位党组织加强教育管理,组织他们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对持有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由活动站为他们填写《流动党员登记表》,建立《流动党员花名册》,发放《流动党员活动卡》,党员凭卡每月必须参加一次由活动站组织的学习教育,并由工作人员负责登记。党员在转出活动站时,由活动站依据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出具书面鉴定。
三是可开展流动的旗帜飘起来主题活动,为社区党建聚合力量。活动站不仅要协管好党员的学习教育,而且还可组织党员开展一方工作,贡献一方和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活动,充分调动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市场中流动党员活动站还可开展既要闹市场,又要保本色活动,党员商户挂牌服务和争当共产党员示范户等活动,使党员既有责任感,又多一份光荣感。通过这种形式,流动党员的形象就会在社区建设中日渐闪亮起来,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3)对在职党员主要解决“动力”问题。在去年县委组织部出台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意见的基础上,接下来要着重抓好深化、持久工作。一是培育一种自觉意识。要进一步摸清在职党员的情况,向他们介绍近年来社区发展和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请在职党员对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在职党员认识社区、关心社区,自觉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去。二是激发一股参与热情。可按照在职党员的作息时间,分期分批召开在职党员座谈会。在会上宣传社区党建有关精神,汇报居委会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分析社区困难,对在职党员提一些具体要求等,以增强在职党员的社区认同感,激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三是建立一个活动载体。可成立“在职党员联谊会”,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联系制度、管理制度和活动制度。如定期开会,共同协商决定重大问题。通过联谊会的形式在在职党员与社区党支部之间架起一条通道,使社区党支部能定期与在职党员联系,让在职党员及时了解社区情况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四是提供一方活动舞台。要为在职党员提供一方长期为社区服务的舞台,使他们能自己安排时间和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好以社区党支部为扇形圆心点,以党员责任区为扇面,党员志愿者队伍为扇骨的“扇形在职党员社区奉献网”。五是形成一项长久制度。对在职党员参加居住地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制度还要进行分化和细化,尤其是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和表彰制度要落实到位,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对党员评优罚劣必须征求社区意见。对这些制度要形成督查机制,长抓不懈。
(4)对下岗弱势党员主要解决“信心”问题。
一是开展教育,增强他们对党的“信心”。针对有的下岗职工党员支部活动不参加,党员不上交等情况,社会党组织要正确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上门开展经常性教育。通过“拉家常”式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部分职工暂时下岗,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改革的成本。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将来为更多的职工上岗创造条件。而不是错误地认为“党不要我们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相信党,增强对党的“信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强化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社区党组织要对本辖区的下岗弱势党员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分别为每位下岗弱势党员建立“信息卡”。要为下岗弱势党员再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在办证、交费、交税等方面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费用和负担。建立在职党员与下岗弱势党员“一助一,各助一”活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是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针对下岗职工党员大多年龄偏大,技能低下的特点,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分门别类,组织培训,发给相应的培训证书,以提高他们再就业的技能。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在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摄影、美容、修理、家政服务、残疾人管理等便民服务项目,联系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
(四)、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动载体。
要以当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为内容,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一是以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为目标,开展创建“规范化社区党支部”建设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建设一个坚强的班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组织广大党员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开展“六联六共”活动。即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城市卫生联管,共创优美环境;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社区平安;社区服务联办,共享社区资源;计划生育联抓,共同落实国策;科学文化联教,共促素质提高。通过活动,把“人人参与社区建设,人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在社区树立起来,促进文明社区建设的开展。三是深入开展社区“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通过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党员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千家愁、暖万人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把社区党员的关爱,送到特殊人群、特殊对象的心坎上,体现社区的温暖,使党员成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行为规则的示范。四是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和建立党员(小组)责任区活动。采取党员包楼、包户的方法,开展争当“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楼院”活动,把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体现出来,为创
建文明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财力保障。
如果缺乏一种密切联系群众、让群众满意的物质载体,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就会大大减弱,加强社区党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切实增加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和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可制定下发具有一定法规性的文件,把社区党建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按照“因地制宜、因街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采取工业经济、商业经济、文化经济、城管经济、有偿服务等多种方式,形成依托城区、拾遗补缺、形式多样、经营灵活的社区经济特色,增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经济后盾。可以按党员管理数量与难度系数,配置必要管理经费。县、镇财政要将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相应拨给社区,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社区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按比例)、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财源畅通不竭。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和专职居委会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开支,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应给予保障。同时,对已有的政策,要抓紧兑现,确保党组织工作的物质支撑。
(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
(1)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镇委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领导到位。乡镇党委特别是街道党委要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单位党组织要在街道党委的领导和协调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抓好社区党建。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承担对基层的工作指导、服务职能的同时,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社区去,使本部门的一流工作体现在社区。
(2)加强调查,分类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要综合有关部门力量开展社区党建示范点建设,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要实行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一齐上。对基础条件好的,实行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注重规范和提高;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较多的社区,要采取因地制宜,夯实基础,逐步推进的办法开展工作。
(3)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一要建立督查机制。要定期对各地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比如德委21号文件出台后,对怎样进一步贯彻资金落实等问题,我们还存在不到位情况。二要形成激励机制。通过对社区党组织,特别是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考评,对工作出色的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三要健全创新机制。要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定期研究、专题研讨,不断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第2篇 关于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围绕中心,不断完善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
离退休工作,是社会发展的新事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的滞后与离退休队伍的快速增长,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任务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离退休工作,是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离退休队伍的主要问题
1、高龄化加速
离退休队伍的年龄结构日趋高龄,20xx年80岁以上人员增至289人,90岁以上人员增至19人。我校离休干部188名,其中年龄最小的为75岁,平均年龄80岁。由于高龄引发的老年性疾病更为突显,亚健康群体过半,突发性疾病时有发生,病故人数日益增多。
2、居家养老框架下引发的社会问题
我国的社会养老进程在加速发展,但还很难满足社会化养老的需要,由于社会化养老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客观原因,一些离退休人员还是无奈地在居家养老的模式下生活。
空巢家庭问题做为一种社会现象突显,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遇到力不从心的困难;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离退休人员,除自己的生活需要外,还有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子女的生活补贴。一些重病和长期卧床的离退休人员,其子女面临着护理难的困境。
3、角色的转变、疾病的困扰促使部分人员心理上产生困惑
我校每年有近百名的教职工离开为之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加入到离退休队伍。退休,意味着为之奋斗的事业渐渐远离,多年因工作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随着退休时间的推移,渐渐缩小。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昔日的功名渐渐的淡化。这些变化,使许多人退休后面临着孤独、寂寞、迷茫。高龄化引发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多。各种困扰导致部分人员思想负担重,失落,迷茫。
二、关于离退休工作基本定位的思考
准确定位,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前提,结合离退休工作的特征,我们把离退休处的工作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目前的养老机制,仍然属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一些高龄的空巢家庭,单身人员在生活上面临着一些力不从心的难题。拉线开关坏了,自己不能修理,想买个家电都无能为力。我校现有空巢家庭人数为143户,单身独居人员11位。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助老服务,是离退休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加强的工作任务。
2、离退休队伍不是学校的整体但牵制整体,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不是重点,但容易转化为难点。为此服务学校大局是离退休工作处的核心任务。
3、围绕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六个老有”开展工作,是建立一支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的基础和保证。
所以,我们从社会、学校、岗位三个层面上思考离退休工作的定位是:在社会层面,弥补居家养老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设;在学校层面,维护学校全局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在岗位层面,以“六老”为中心,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三、甘于奉献、建立一支务实创新的工作队伍
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离退休人员中时常会显现出来。离退休工作不仅要面临化解社会问题的任务,同时,还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引发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局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建立一支甘于奉献、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1、发扬传统,无私奉献
多年来,工作人员常思老同志所想之事,常关注老同志所谈之题,常解老同志所需之难。当老同志家中发现难题,工作人员主动到家中协助解决。为解单身人员的孤独,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到市区游览、到商场购物、节日期间为他们送上一份礼物和温馨的祝福。当老同志患病住院时,工作人员主动到医院慰问。既为老同志送去关爱,同时也加深了与老同志之间的情感。
离退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要做到细心地服务,还要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这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为确保安全,工作人员要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举行舞会,工作人员顾不上吃晚饭,一直陪到晚上
8、9点钟。在各分会一日游工作中,工作人员早起晚归……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赞誉。
2、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作风建设是干部在工作上、思想上和生活上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干部队伍,不仅要有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求干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炼。具体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三种心态:自身和谐、谦虚谨慎、豁达从容
(2)兼顾三种利益:群众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
(3)关注三种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
(4)促进三种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情趣健康
(5)奉行三个原则:发扬民主、公正公平、执 政为民
(6)发挥三个优势:员工优势、学校优势、社会优势
(7)树立三种理念:勤俭持家、勤奋好学、辛勤工作
(8)定位三种观点: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
(9)控制三种内伤:贪欲、情欲、权欲
四、发挥原单位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工作体系
我校离退休工作,实行的是二级管理的体系。即职能部门和原单位共同管理,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原单位与离退休人员之间长期保持着情感的联系。两年一度的离退休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推动了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敬老爱老”的先进集体、个人。许多单位把离退休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日程,如信息学院,每年组织为离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品。资土学院每年召开一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08年总计有18个单位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敬老爱老”之情。为离退休教职工安度晚年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五、完善自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分会长队伍的年轻化
我校离退休队伍的总人数为2735人。分别以原单位离退休人员组织成立为分会,设分会长、副会长等多人,形成了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
离退休分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分会长由会员或离退休处推荐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各分会发挥着师生情、同志情的作用。这种历史存留下来的情感,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成员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视如一个和睦的家庭。在加强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各种原因,分会长已经十几年没有换届了,分会长的高龄已成为开展工作的瓶颈。为此,在07年12月召开了离退休教职工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制定通过了有关制度和章程。一支年轻化的自管队伍正在为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六、加强思想建设,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思想建设是党的长期任务,离退休党支部是离退休队伍思想建设的骨干。我校现有离退休党员1400多名,党支部45个。
在离退休党委的领导下。离退休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教育中,通过组织生活会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学习,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升了退岗不退党、退休不忘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发挥着积极的组织作用,
离退休党支部立项的活动,体现了党支部开展思想教育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发挥优势的群众性,量力而行的可行性。离退休物理党支部,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与幼儿园的教师一同开展了幼儿科普教育;离退休机械厂党支部的党员自己动手,为望湖路小学制作了仿真飞机模型和科学小实验教具,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广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组织观念,还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愉悦身心,搭建老有所乐的平台
离退休后心理上产生的各种不适应,是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就像人们遇到寒风感到冷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总处于一种焦虑、烦闷之中,会因此而转化成器质性疾病。有组织、有意识地为退休后的人员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欢乐中度过晚年,这对提高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现已组建各种兴趣协会40多个,基本上满足了离退休人员兴趣各异的需求。许多人退休后,不是沉浸在困惑之中,而是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人从零开始,甘当小学生,学美术书法、学舞蹈声乐等。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再现了自我,愉悦了身心,增进了健康。
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活动频繁的各类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离退休工作的一个亮点,令外单位许多退休人员为之羡慕。今年,学校又为离退休人员增加了新的活动场所,增加面积是原有活动中心的1.3倍。新的活动中心实现了省内高校一流活动中心的标准,进一步为离退休人员安度晚年提供了平台。
完善和加强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基本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我校离退休工作的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在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形势需要的征途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社会化养老的新途径、新措施,用我们的努力去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3篇 学关于校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校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离退休工作,是社会发展的新事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的滞后与离退休队伍的快速增长,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任务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离退休工作,是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离退休队伍的主要问题
1、高龄化加速
离退休队伍的年龄结构日趋高龄,xx年80岁以上人员增至289人,90岁以上人员增至19人。我校离休干部188名,其中年龄最小的为75岁,平均年龄80岁。由于高龄引发的老年性疾病更为突显,亚健康群体过半,突发性疾病时有发生,病故人数日益增多。
2、居家养老框架下引发的社会问题
我国的社会养老进程在加速发展,但还很难满足社会化养老的需要,由于社会化养老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客观原因,一些离退休人员还是无奈地在居家养老的模式下生活。
空巢家庭问题做为一种社会现象突显,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遇到力不从心的困难;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离退休人员,除自己的生活需要外,还有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子女的生活补贴。一些重病和长期卧床的离退休人员,其子女面临着护理难的困境。
3、角色的转变、疾病的困扰促使部分人员心理上产生困惑
我校每年有近百名的教职工离开为之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加入到离退休队伍。退休,意味着为之奋斗的事业渐渐远离,多年因工作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随着退休时间的推移,渐渐缩小。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昔日的功名渐渐的淡化。这些变化,使许多人退休后面临着孤独、寂寞、迷茫。高龄化引发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多。各种困扰导致部分人员思想负担重,失落,迷茫。
二、关于离退休工作基本定位的思考
准确定位,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前提,结合离退休工作的特征,我们把离退休处的工作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目前的养老机制,仍然属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一些高龄的空巢家庭,单身人员在生活上面临着一些力不从心的难题。拉线开关坏了,自己不能修理,想买个家电都无能为力。我校现有空巢家庭人数为143户,单身独居人员11位。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助老服务,是离退休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加强的工作任务。
2、离退休队伍不是学校的整体但牵制整体,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不是重点,但容易转化为难点。为此服务学校大局是离退休工作处的核心任务。
3、围绕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六个老有”开展工作,是建立一支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的基础和保证。
所以,我们从社会、学校、岗位三个层面上思考离退休工作的定位是:在社会层面,弥补居家养老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设;在学校层面,维护学校全局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在岗位层面,以“六老”为中心,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三、甘于奉献、建立一支务实创新的工作队伍
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离退休人员中时常会显现出来。离退休工作不仅要面临化解社会问题的任务,同时,还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引发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局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建立一支甘于奉献、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1、发扬传统,无私奉献
多年来,工作人员常思老同志所想之事,常关注老同志所谈之题,常解老同志所需之难。当老同志家中发现难题,工作人员主动到家中协助解决。为解单身人员的孤独,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到市区游览、到商场购物、节日期间为他们送上一份礼物和温馨的祝福。当老同志患病住院时,工作人员主动到医院慰问。既为老同志送去关爱,同时也加深了与老同志之间的情感。123学校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离退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要做到细心地服务,还要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这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为确保安全,工作人员要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举行舞会,工作人员顾不上吃晚饭,一直陪到晚上8、9点钟。在各分会一日游工作中,工作人员早起晚归……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赞誉。
2、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作风建设是干部在工作上、思想上和生活上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干部队伍,不仅要有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求干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炼。具体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三种心态:自身和谐、谦虚谨慎、豁达从容
(2)兼顾三种利益:群众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
(3)关注三种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
(4)促进三种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情趣健康
(5)奉行三个原则:发扬民主、公正公平、执政为民
(6)发挥三个优势:员工优势、学校优势、社会优势
(7)树立三种理念:勤俭持家、勤奋好学、辛勤工作
(8)定位三种观点: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
(9)控制三种内伤:贪欲、情欲、权欲
四、发挥原单位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工作体系
我校离退休工作,实行的是二级管理的体系。即职能部门和原单位共同管理,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原单位与离退休人员之间长期保持着情感的联系。两年一度的离退休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推动了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敬老爱老”的先进集体、个人。许多单位把离退休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日程,如信息学院,每年组织为离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品。资土学院每年召开一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xx年总计有18个单位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敬老爱老”之情。为离退休教职工安度晚年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五、完善自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分会长队伍的年轻化
我校离退休队伍的总人数为2735人。分别以原单位离退休人员组织成立为分会,设分会长、副会长等多人,形成了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
离退休分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分会长由会员或离退休处推荐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各分会发挥着师生情、同志情的作用。这种历史存留下来的情感,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成员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视如一个和睦的家庭。在加强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各种原因,分会长已经十几年没有换届了,分会长的高龄已成为开展工作的瓶颈。为此,在xx年12月召开了离退休教职工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制定通过了有关制度和章程。一支年轻化的自管队伍正在为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六、加强思想建设,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思想建设是党的长期任务,离退休党支部是离退休队伍思想建设的骨干。我校现有离退休党员1400多名,党支部45个。
在离退休党委的领导下。离退休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教育中,通过组织生活会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学习,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升了退岗不退党、退休不忘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发挥着积极的组织作用,123学校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离退休党支部立项的活动,体现了党支部开展思想教育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发挥优势的群众性,量力而行的可行性。离退休物理党支部,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与幼儿园的教师一同开展了幼儿科普教育;离退休机械厂党支部的党员自己动手,为望湖路小学制作了仿真飞机模型和科学小实验教具,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广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组织观念,还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愉悦身心,搭建老有所乐的平台
离退休后心理上产生的各种不适应,是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就像人们遇到寒风感到冷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总处于一种焦虑、烦闷之中,会因此而转化成器质性疾病。有组织、有意识地为退休后的人员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欢乐中度过晚年,这对提高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现已组建各种兴趣协会40多个,基本上满足了离退休人员兴趣各异的需求。许多人退休后,不是沉浸在困惑之中,而是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人从零开始,甘当小学生,学美术书法、学舞蹈声乐等。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再现了自我,愉悦了身心,增进了健康。
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活动频繁的各类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离退休工作的一个亮点,令外单位许多退休人员为之羡慕。今年,学校又为离退休人员增加了新的活动场所,增加面积是原有活动中心的1.3倍。新的活动中心实现了省内高校一流活动中心的标准,进一步为离退休人员安度晚年提供了平台。
完善和加强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基本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我校离退休工作的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在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形势需要的征途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社会化养老的新途径、新措施,用我们的努力去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4篇 乡镇工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县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建设和履行职能作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建设日益加强
我县乡镇工会组织原来都是基层工会,亦即乡镇机关工会,与辖区内的乡镇企业工会没有隶属关系。随着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对乡镇工会组织进行体制创新、组织升级。2009年12月,全县18个乡镇的工会组织在原来的基础上全部组建了既有基层工会职能又有地方工会职能的乡镇总工会,同时还建立了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等工作机构,承担起对辖区内工会工作的领导和介入的职责。2011年,新成立的4个街道办事处也都先后建立了总工会。22个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会主席大部分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个别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学历均大专以上,还配备兼职工会副主席22名和工会专职工作人员22人。
2、数量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为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街道)总工会把本辖区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全部吸纳为下属村工会会员,使其本地入会。另外,由县总工会牵头,依托县驻京流动党委,在北京海淀区建立输入地工会工作委员会,依托劳务派遣工党委,正在筹建劳务派遣工会委员会。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的纵向延伸和对农民工的纵深覆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各乡镇(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乡镇(街道)工会突破单位和用工形式的限制,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等方式,把难以单独建会单位的职工和大量分散、流动的职工组织起来,使大量劳务派遣工、季节轮换工、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今年,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横向扩面,不留死角,实现了辖区内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下属工会联合会22个、村级工会联合会42个(涵盖村工会296个)、基层工会92个(其中村工会70个,其余为乡镇、街道机关工会)、企业基层联合工会10个(涵盖法人单位157个)。共有工会会员19329人,其中,乡镇(街道)机关会员1130人,农民工会员18199人。
3、职能作用日益明显
乡镇(街道)总工会在县、乡镇(街道)、基层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逐步成为工会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8个乡镇总工会全部代表辖区内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企业157家,覆盖职工2832人。工资集体合同备案率为100%,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建制率100%、履约率100%。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使职工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据测算,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职工人均工资达1050元/月,比工资集体协商前增长12.1%,且大部分企业能按工资集体合同的规定给职工发放工资,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各乡镇(街道)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当地企业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动员职工为推动乡镇(街道)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本地支柱产业建功立业。
三是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各乡镇(街道)工会普遍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坚持开展年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日常扶贫济困工作,年均筹集资金近2万元,救助困难职工30多人。积极向县总工会申请参加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使互助范围向乡镇总工会、村工会和中小企业延伸,今年又将773名村委工会会员纳入互助范围。协助住建局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和市场监管体制,并为12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8万余元。与县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民工和城镇待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并开展职业介绍。馒头营乡总工会与乡纪委、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信访服务中心”,接待群众、职工来信来访,使广大群众、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了解决,有效维护了职工队伍和全乡社会的稳定。
二、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会干部没有编制
我县乡镇(街道)总工会从主席、副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员均无编制,真正是“有职无编”。而同为群团组织的青年团、妇联则都有专职编制。因无编制,工会干部均为兼职,且身兼数职,故无暇进行业务思考与创新,对工会工作只能疲于应付。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乡镇(街道)干部变动比较频繁,也影响到工会干部队伍的稳定。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业务素养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会工作,与上级工会的要求和基层工会以及职工的需求差距较大。
2、部分领导关注不够
由于过去各乡镇辖区内的职业群体主要是农民,只是乡镇机关及所属少数企事业单位建有工会组织,从领导到群众对“工会”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工会与乡镇没有多大关系,工会工作也基本没有列入乡镇工作议程。现在,经济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乡镇(街道)的工会组织日渐增多,工会工作也逐步列入乡镇(街道)工作议程。但由于思维的惯性,部分领导对工会和工会工作关注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与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工会经费严重不足
虽说乡镇总工会“既有基层工会职能又有地方工会职能”,但在工会经费方面,由于相关政策缺位,乡镇(街道)工会既无地方工会管理和使用经费之权,又无基层工会经费留成,处于地方与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空白地段。仅有的一点活动经费就是乡镇(街道)机关工会自身的经费留成,且工会财务不独立,没有直接支配和使用经费的权力,工会经费使用审批困难。这与乡镇(街道)总工会履行“地方工会”职能,开展工作、活动的经费需求相比实在是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对策
我们认为,我县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今后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抓机构强组织
当前,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按照理顺组织体制、整合组织资源、壮大组织力量的要求,积极与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工会经费等方面的政策,明确乡镇(街道)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的基本定位,同时履行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职能,为推动工会工作在乡镇(街道)的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应积极推动乡镇(街道)工会干部的配套工作,各乡镇(街道)工会至少要配备1名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工会副主席和1名专职工会干部。同时还应为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会工作者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选聘工会协理员,以充实乡镇(街道)工会干部队伍。另要通过参加上级工会培训、以会代训、交流学习、鼓励自学等形式来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从事工会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2、抓宣传提认识
各级工会要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不断扩大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使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过问和积极支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各级党政领导也要突破思维惯性,关注、重视工会工作,为乡镇(街道)工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抓经费坚保障
上级工会要明确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留成比例,采取市总工会让一点儿、县总工会挤一点儿、乡镇(街道)凑一点儿的方式,切实解决乡镇(街道)工会经费问题。对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提取上缴应打破传统框框,从有利于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的原则出发,为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经费保障。
4、抓载体,增活力。
乡镇(街道)工会既有地方工会的综合性、指导性,又有基层工会的具体性、实践性,因此不能照搬传统的工会工作套路,要结合乡镇(街道)工会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乡镇(街道)实际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工会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政支持,建立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以及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构建“党政支持、部门协同、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县委、乡镇(街道)党委将工会工作纳入考核范围。要遵循业余、小型、分散、多样、适度、有效的原则,根据职工意愿和企业需求开展工作和活动,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工会“上代下”的工作机制,把基层难以开展的工作和活动提升到乡镇(街道)一级来开展,不断增强乡镇(街道)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5篇 乡镇工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县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建设和履行职能作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建设日益加强
我县乡镇工会组织原来都是基层工会,亦即乡镇机关工会,与辖区内的乡镇企业工会没有隶属关系。随着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对乡镇工会组织进行体制创新、组织升级。12月,全县18个乡镇的工会组织在原来的基础上全部组建了既有基层工会职能又有地方工会职能的乡镇总工会,同时还建立了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等工作机构,承担起对辖区内工会工作的领导和介入的职责。,新成立的4个街道办事处也都先后建立了总工会。22个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会主席大部分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个别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学历均大专以上,还配备兼职工会副主席22名和工会专职工作人员22人。
2、数量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为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街道)总工会把本辖区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全部吸纳为下属村工会会员,使其本地入会。另外,由县总工会牵头,依托县驻京流动党委,在北京海淀区建立输入地工会工作委员会,依托劳务派遣工党委,正在筹建劳务派遣工会委员会。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的纵向延伸和对农民工的纵深覆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各乡镇(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乡镇(街道)工会突破单位和用工形式的限制,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等方式,把难以单独建会单位的职工和大量分散、流动的职工组织起来,使大量劳务派遣工、季节轮换工、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今年,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横向扩面,不留死角,实现了辖区内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下属工会联合会22个、村级工会联合会42个(涵盖村工会296个)、基层工会92个(其中村工会70个,其余为乡镇、街道机关工会)、企业基层联合工会10个(涵盖法人单位157个)。共有工会会员19329人,其中,乡镇(街道)机关会员1130人,农民工会员18199人。
3、职能作用日益明显
乡镇(街道)总工会在县、乡镇(街道)、基层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逐步成为工会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8个乡镇总工会全部代表辖区内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企业157家,覆盖职工2832人。工资集体合同备案率为100%,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建制率100%、履约率100%。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使职工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据测算,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职工人均工资达1050元/月,比工资集体协商前增长12.1%,且大部分企业能按工资集体合同的规定给职工发放工资,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各乡镇(街道)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当地企业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动员职工为推动乡镇(街道)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本地支柱产业建功立业。
三是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各乡镇(街道)工会普遍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坚持开展年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日常扶贫济困工作,年均筹集资金近2万元,救助困难职工30多人。积极向县总工会申请参加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使互助范围向乡镇总工会、村工会和中小企业延伸,今年又将773名村委工会会员纳入互助范围。协助住建局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和市场监管体制,并为12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8万余元。与县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民工和城镇待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并开展职业介绍。馒头营乡总工会与乡纪委、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信访服务中心”,接待群众、职工来信来访,使广大群众、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了解决,有效维护了职工队伍和全乡社会的稳定。
二、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会干部没有编制
我县乡镇(街道)总工会从主席、副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员均无编制,真正是“有职无编”。而同为群团组织的青年团、妇联则都有专职编制。因无编制,工会干部均为兼职,且身兼数职,故无暇进行业务思考与创新,对工会工作只能疲于应付。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乡镇(街道)干部变动比较频繁,也影响到工会干部队伍的稳定。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业务素养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会工作,与上级工会的要求和基层工会以及职工的需求差距较大。
2、部分领导关注不够
由于过去各乡镇辖区内的职业群体主要是农民,只是乡镇机关及所属少数企事业单位建有工会组织,从领导到群众对“工会”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工会与乡镇没有多大关系,工会工作也基本没有列入乡镇工作议程。现在,经济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乡镇(街道)的工会组织日渐增多,工会工作也逐步列入乡镇(街道)工作议程。但由于思维的惯性,部分领导对工会和工会工作关注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与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工会经费严重不足
虽说乡镇总工会“既有基层工会职能又有地方工会职能”,但在工会经费方面,由于相关政策缺位,乡镇(街道)工会既无地方工会管理和使用经费之权,又无基层工会经费留成,处于地方与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空白地段。仅有的一点活动经费就是乡镇(街道)机关工会自身的经费留成,且工会财务不独立,没有直接支配和使用经费的权力,工会经费使用审批困难。这与乡镇(街道)总工会履行“地方工会”职能,开展工作、活动的经费需求相比实在是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对策
我们认为,我县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今后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抓机构强组织
当前,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按照理顺组织体制、整合组织资源、壮大组织力量的要求,积极与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工会经费等方面的政策,明确乡镇(街道)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的基本定位,同时履行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职能,为推动工会工作在乡镇(街道)的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应积极推动乡镇(街道)工会干部的配套工作,各乡镇(街道)工会至少要配备1名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工会副主席和1名专职工会干部。同时还应为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会工作者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选聘工会协理员,以充实乡镇(街道)工会干部队伍。另要通过参加上级工会培训、以会代训、交流学习、鼓励自学等形式来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从事工会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2、抓宣传提认识
各级工会要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不断扩大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使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过问和积极支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各级党政领导也要突破思维惯性,关注、重视工会工作,为乡镇(街道)工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抓经费坚保障
上级工会要明确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留成比例,采取市总工会让一点儿、县总工会挤一点儿、乡镇(街道)凑一点儿的方式,切实解决乡镇(街道)工会经费问题。对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提取上缴应打破传统框框,从有利于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的原则出发,为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经费保障。
4、抓载体,增活力。
乡镇(街道)工会既有地方工会的综合性、指导性,又有基层工会的具体性、实践性,因此不能照搬传统的工会工作套路,要结合乡镇(街道)工会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乡镇(街道)实际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工会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政支持,建立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以及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构建“党政支持、部门协同、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县委、乡镇(街道)党委将工会工作纳入考核范围。要遵循业余、小型、分散、多样、适度、有效的原则,根据职工意愿和企业需求开展工作和活动,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工会“上代下”的工作机制,把基层难以开展的工作和活动提升到乡镇(街道)一级来开展,不断增强乡镇(街道)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6篇 学校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离退休工作,是社会发展的新事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的滞后与离退休队伍的快速增长,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任务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离退休工作,是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离退休队伍的主要问题
1、高龄化加速
离退休队伍的年龄结构日趋高龄,XX年80岁以上人员增至289人,90岁以上人员增至19人。我校离休干部188名,其中年龄最小的为75岁,平均年龄80岁。由于高龄引发的老年性疾病更为突显,亚健康群体过半,突发性疾病时有发生,病故人数日益增多。
2、居家养老框架下引发的社会问题
我国的社会养老进程在加速发展,但还很难满足社会化养老的需要,由于社会化养老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客观原因,一些离退休人员还是无奈地在居家养老的模式下生活。
空巢家庭问题做为一种社会现象突显,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遇到力不从心的困难;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离退休人员,除自己的生活需要外,还有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子女的生活补贴。一些重病和长期卧床的离退休人员,其子女面临着护理难的困境。
3、角色的转变、疾病的困扰促使部分人员心理上产生困惑
我校每年有近百名的教职工离开为之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加入到离退休队伍。退休,意味着为之奋斗的事业渐渐远离,多年因工作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随着退休时间的推移,渐渐缩小。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昔日的功名渐渐的淡化。这些变化,使许多人退休后面临着孤独、寂寞、迷茫。高龄化引发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多。各种困扰导致部分人员思想负担重,失落,迷茫。
二、关于离退休工作基本定位的思考
准确定位,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前提,结合离退休工作的特征,我们把离退休处的工作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目前的养老机制,仍然属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一些高龄的空巢家庭,单身人员在生活上面临着一些力不从心的难题。拉线开关坏了,自己不能修理,想买个家电都无能为力。我校现有空巢家庭人数为143户,单身独居人员11位。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助老服务,是离退休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加强的工作任务。
2、离退休队伍不是学校的整体但牵制整体,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不是重点,但容易转化为难点。为此服务学校大局是离退休工作处的核心任务。
3、围绕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六个老有”开展工作,是建立一支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的基础和保证。
所以,我们从社会、学校、岗位三个层面上思考离退休工作的定位是:在社会层面,弥补居家养老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设;在学校层面,维护学校全局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在岗位层面,以“六老”为中心,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三、甘于奉献、建立一支务实创新的工作队伍
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离退休人员中时常会显现出来。离退休工作不仅要面临化解社会问题的任务,同时,还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引发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局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建立一支甘于奉献、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1、发扬传统,无私奉献
多年来,工作人员常思老同志所想之事,常关注老同志所谈之题,常解老同志所需之难。当老同志家中发现难题,工作人员主动到家中协助解决。为解单身人员的孤独,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到市区游览、到商场购物、节日期间为他们送上一份礼物和温馨的祝福。当老同志患病住院时,工作人员主动到医院慰问。既为老同志送去关爱,同时也加深了与老同志之间的情感。
离退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要做到细心地服务,还要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这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为确保安全,工作人员要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举行舞会,工作人员顾不上吃晚饭,一直陪到晚上8、9点钟。在各分会一日游工作中,工作人员早起晚归……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赞誉。
2、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作风建设是干部在工作上、思想上和生活上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干部队伍,不仅要有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求干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炼。具体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三种心态:自身和谐、谦虚谨慎、豁达从容
(2)兼顾三种利益:群众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
(3)关注三种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
(4)促进三种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情趣健康
(5)奉行三个原则:发扬民主、公正公平、执政为民
(6)发挥三个优势:员工优势、学校优势、社会优势
(7)树立三种理念:勤俭持家、勤奋好学、辛勤工作
(8)定位三种观点: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
(9)控制三种内伤:贪欲、情欲、权欲
四、发挥原单位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工作体系
我校离退休工作,实行的是二级管理的体系。即职能部门和原单位共同管理,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原单位与离退休人员之间长期保持着情感的联系。两年一度的离退休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推动了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敬老爱老”的先进集体、个人。许多单位把离退休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日程,如信息学院,每年组织为离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品。资土学院每年召开一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XX年总计有18个单位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敬老爱老”之情。为离退休教职工安度晚年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五、完善自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分会长队伍的年轻化
我校离退休队伍的总人数为2735人。分别以原单位离退休人员组织成立为分会,设分会长、副会长等多人,形成了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
离退休分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分会长由会员或离退休处推荐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各分会发挥着师生情、同志情的作用。这种历史存留下来的情感,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成员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视如一个和睦的家庭。在加强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各种原因,分会长已经十几年没有换届了,分会长的高龄已成为开展工作的瓶颈。为此,在XX年12月召开了离退休教职工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制定通过了有关制度和章程。一支年轻化的自管队伍正在为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六、加强思想建设,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思想建设是党的长期任务,离退休党支部是离退休队伍思想建设的骨干。我校现有离退休党员1400多名,党支部45个。
在离退休党委的领导下。离退休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教育中,通过组织生活会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学习,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升了退岗不退党、退休不忘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离退休队伍发挥着积极的组织作用,
离退休党支部立项的活动,体现了党支部开展思想教育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发挥优势的群众性,量力而行的可行性。离退休物理党支部,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与幼儿园的教师一同开展了幼儿科普教育;离退休机械厂党支部的党员自己动手,为望湖路小学制作了仿真飞机模型和科学小实验教具,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广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组织观念,还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愉悦身心,搭建老有所乐的平台
离退休后心理上产生的各种不适应,是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就像人们遇到寒风感到冷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总处于一种焦虑、烦闷之中,会因此而转化成器质性疾病。有组织、有意识地为退休后的人员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欢乐中度过晚年,这对提高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现已组建各种兴趣协会40多个,基本上满足了离退休人员兴趣各异的需求。许多人退休后,不是沉浸在困惑之中,而是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人从零开始,甘当小学生,学美术书法、学舞蹈声乐等。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再现了自我,愉悦了身心,增进了健康。
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活动频繁的各类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离退休工作的一个亮点,令外单位许多退休人员为之羡慕。今年,学校又为离退休人员增加了新的活动场所,增加面积是原有活动中心的1.3倍。新的活动中心实现了省内高校一流活动中心的标准,进一步为离退休人员安度晚年提供了平台。
完善和加强离退休队伍的组织建设,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基本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我校离退休工作的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在适应离退休工作新形势需要的征途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社会化养老的新途径、新措施,用我们的努力去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