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2帮扶工作组驻村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范文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 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地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xx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研,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3篇 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工作方案,我们对两地8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进村入户、座谈走访、查阅文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江汉平原干部驻村帮扶的现状。我们认为驻村帮扶工作对推动当前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管道,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各级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现将两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抽查基本概况
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抽样调查方案》的安排,第二抽查组走访了江陵县的沙岗镇刘湖村、沙岗镇东津村、熊河镇熊河村、熊河镇吴桥村、潜江市的熊口镇白果村、熊口镇石杨村、张金镇老河口村、张金镇泰山垸村等建档立卡8个贫困村,全面了解干部驻村帮扶情况。两个县市驻村帮扶总体情况:一是有计划安排。潜江下发了《在全市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江陵县印发度三万活动方案。二是有帮扶措施。潜江、江陵两地将新农村工作、干部驻村和“三万”活动工作队整合打包,形成合力。三是有工作制度。江陵县建立“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制度,潜江市出台了《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
抽查统计得知:江陵县和潜江市现有贫困村81个,贫困户31170户,各类驻村帮扶工作队301个,工作队帮扶贫困村81个,工作队对贫困村覆盖率为100%;抽查的8个贫困村总户数为3638户、总人口15697人,其中贫困户772户、贫困人口2284人,贫困发生率为21.2%。8个贫困村现有市(州)、县(市)两级帮扶单位10个,工作队员26人,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覆盖率为8.62%。从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看,自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单位共向8个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22个、帮扶资金82.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77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2万元、人力资源发展资金3.2万元,赈灾救济送温暖资金3.7万元;整合其它项目13个,整合行业资金1112.6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6人次。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江陵县以两办文件出台了《江陵县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到了精准扶贫,但没有出台干部驻村帮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方案。调查中得知,江陵县扶贫办设在民政局下,具体工作是下设扶贫科,实际工作人员就1人;潜江市相对好些,但总体感觉,插花贫困地区除了扶持资金和项目相对较少外,领导对当前干部驻村帮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到落实工作中,一是没有驻村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二是虽然出台了干部驻村工作方案,但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和有效推进干部驻村工作,没有研究和出台制定驻村工作的考核办法,也缺少检查督办环节。
(二)驻村帮扶流于形式。一是工作队进村不驻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干部驻村帮扶仅仅是摊派的任务,大多数干部和工作队员还停留在突击式运动阶段,当作临时性阶段任务,时间一到立马拆兵散人。领导有要求就下去,上面强调一下就抓一下,上面没风,下面就没影了。调查8个村几乎干部进村都在2个月以内,只有1个村落实较好些。二是中央和省里反复强调,驻村工作队要确保两个全覆盖,当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两县市覆盖率都不高。潜江的到户覆盖率11.9%,江陵县到户覆盖率5.02%。
(三)干部驻村帮扶后劲不足。一是驻村的工作经费保障没有明文规定,各个帮扶单位或部门没有专门的预算开支,工作经费保障无门,大多数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挤占或干部捐赠款项中列支用于驻村帮扶;二是干部干事与不干事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也一个样,对于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的工作队和队员,没有激励机制。对于混日子没干事的工作队或队员,也没有约束机制,干部驻村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明显感到人浮于事,帮扶后劲不足。
(四)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联各行各业。如何对驻村干部的选拔与管理,如何规范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如何建立激励机制,起到激励先进,充分调动各级驻村工作队及其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工作不作为、慢作为的,如何建立约束机制,鞭策后进,这些都需要建章立制,从源头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保障上作好安排。当前驻村帮扶的机制缺陷表现明显,不利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地推进。
三、有关对策与建议
(一)党委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大事来抓,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形成全县(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和年度帮扶方案,谁主抓,谁负责,要有党委政府研究驻村帮扶工作的会议纪要,在落实工作专班、规范到村,责任到人上要有具体细化,在干部驻村帮扶政策保障上予以明确。
(二)统筹整合各类帮扶力量。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二要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领导小组和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将驻村工作队、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和行业支持等全部归口到当地扶贫部门领导,三是由省级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牵头抓总部门,市县有抓手和工作平台,便于掌握情况和开展工作,有利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任务责任明确到位。中央和省委均有明确要求,要健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一是要明确干部驻村帮扶的目标任务,包括贫困村的脱贫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帮扶期间整合各类资源和资金的情况,对贫困村、贫困户都要有针对性地帮扶计划。二是贫困户结对帮扶要责任到人头,确保联户联人,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三是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工作队人员和驻村时间要有严格规定。一定要按照鄂政扶发〔2022〕14号文件,所有在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以扶贫开发为主要任务,将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工作队规定3人以上的不能搞穷对付,驻村时间3-5年不变的,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健全驻村保障机制。一是要明确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额度和用途,对于实力弱的单位明确驻村工作队启动资金来源;二是要明确驻村帮扶干部的人数、年限和激励政策;三是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年度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4篇 工会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完善措施
帮扶解困、促进再就业工作是工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平衡点,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帮扶及再就业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按照市总工会和县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xxx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县工会等单位为成员的帮扶解困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帮扶工作。县总工会把此项工作当作全年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了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负责,自觉把协助党和政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帮扶解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我们在开展深入调查、吃透情况、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理出了帮扶活动,以党员干部一帮一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由党员干部带头帮、单位集体共同帮的新思路。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我县部分党员干部帮扶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又发挥了单位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了集体帮扶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工会还对重点帮扶工作实施了目标管理工作机制,同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目前我县工会各项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我县的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多策并举,形式多样,典型引路,内容丰富
活动伊始,我县帮扶活动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多样化,我们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帮扶解困工作趋向深入发展。我们在引导和推进帮扶工作深化的同时,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生活帮向就业帮转变,从输血帮向造血帮转变,从建立短效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形势发展,符合南乐实际的帮扶新路子。概括有以下几方面:
1、精神帮扶。重在帮助职工转变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新观念是脱困的先导,树立信心是解困的动力。县工会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组织再就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与县电视台共同制作下岗之路专题系列报道,引导和教育困难职工下岗不气馁,失业不失志,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如我县xx厂职工xx-x,因企业倒闭,下岗失业,丈夫单位也不景气,失业在家,儿子又患肾病(尿毒症),一家人生活艰难,曾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在县工会积极帮助和其帮扶单位县武装部的支持帮助下,使这个面临崩溃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2、物质和资金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如我县农发行、司法局等单位为被帮扶户集资捐物,帮助他们渡过
3、政策帮扶。在帮助困难职工落实低保政策待遇的同时,各单位充分利用职能和政策优势,帮助困难职工解困再就业。如县工商、税务部门积极利用国家对困难职工减免费税的优惠政策帮助困难职工经商创业。县教育局出台了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费的文件。县工会按照源头参与有见解、重大问题有主张、具体措施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四有要求,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加强源头参与,争取源头维护,会同政府参与制定了《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办法》、《县关于失业下岗职工实施优惠政策的通知》、《县xx年再就业工作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在第一知情人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位,实施源头政策帮扶。
4、技能和项目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劳动部门举办了电焊、电脑、缝纫培训班,形成了以县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以定向培训为载体,内连县乡、外接劳务市场和用人单位。这类帮扶占较大份额,如县联社积极帮助外贸下岗困难职工xx参加缝纫班培训,学成之后又帮助她解决启动资金,干起了服装剪裁缝纫。县统计局积极帮助下岗职工xx搞起了带锯加工项目,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而且正帮助他迈向致富之路。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项目,因此,帮助困难职工确立致富项目,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5、提供岗位、就业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也是帮扶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如我县检-察-院为下岗困难职工xx提供了单位保洁工岗位,县公路局为大修厂下岗困难职工xxx解决了就业困难,安排他们到公路施工工地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困难。
6、提供小额借款帮扶。县总工会针对一部分有创业意向,但缺乏资金的困难职工,实施小额借款帮扶,在对项目进行考查的基础上,由单位推荐担保,帮助困难职工创业启动。今年我们结合实际,在送温暖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帮助了13户困难职工实施创业和再就业。目前资金使用情况良好,如海淀鞋厂下岗职工xx利用小额借款启动开办了一间订做皮鞋的门店,利用自己的手艺制作皮鞋,由于他的诚实信用,且货真价实,手艺制作精细,深受消费者欢迎。原印刷厂下岗工人xx利用小额借款搞起了家庭养殖。原供销贸易公司下岗职工xx利用借款在县xx门口租赁了一间店面开起了饭店,由于品种多样化,优惠学生,每天平均就餐人数达300余人次,深得学生的好评。据调查,截止目前,我县已有70%的小额借款人摆脱了贫困。
三、促进再就业,趋向帮扶活动的多元化
就业和再就业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根本,也是帮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县工会按照行政扶持,政策引导,标本兼治的原则,建平台、送岗位,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促进就业、工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新路子。今年,全县再就业人数达1685人,其中4050人员390人。
2、积极探索劳务输出之路,解决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县劳动部门,积极摸索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的新途径,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发达地区联姻,促使企业与劳动力的结合,与外地的劳动、工会等部门结合,实行跟踪服务,形成联系、组织、服务一条龙。今年以来,我县共输出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08万人,实现经济收入21685万元,实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动一方的社会新气象。
第5篇 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xx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6篇 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
帮扶是以先进带动后进,优势带领劣势的一种优势群体帮助扶持相对弱势群体的形式和手段,运用的地方非常的广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 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7篇 政府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8篇 关于红河州阿定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三塘乡阿定村委会是地处三塘乡西部,距三塘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为水泥路,距县城35公里。东与隆德村委会相接,南与连城村委会相连,西连中枢镇阿平村委会,北与中枢镇及箐门村委会毗邻。辖阿定、小阿定、大水井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8户,人口1404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人,劳动力8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6人。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7亩,人均耕地1.78亩。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8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三、制约阿定村委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生存条件恶劣。阿定村委会处于石山区,土地贫瘠,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二)农民增收渠道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
(三)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四)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农村产业调整的盲目性,好多农户欠债累累,加之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五)村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由于该村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尤为困难。为此,村内80%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是到周边弥勒等县承包土地搞种植,因而村内发展农村产业无劳动力支撑。
(六)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还处于贫困。
(七)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四、对阿定村发展经济提出的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和壮大灯盏花、万寿菊、林果等特色产业。
(二)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
(三)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一是坚决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总体素质;二是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及承包经营者的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他们回乡发展;三是根据群众的劳动力实际,引导农民从事一些手工业。
(四)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一是积极帮助协调项目资金,改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
(五)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帮助调查了解市场信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加大科技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增收致富。
(六)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确保有病看得起,有药吃得起,排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抓生产。
(七)积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工作。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
第9篇 2022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三塘乡阿定村委会是地处三塘乡西部,距三塘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为水泥路,距县城35公里。东与隆德村委会相接,南与连城村委会相连,西连中枢镇阿平村委会,北与中枢镇及箐门村委会毗邻。辖阿定、小阿定、大水井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8户,人口1404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人,劳动力8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6人。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7亩,人均耕地1.78亩。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8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三、制约阿定村委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生存条件恶劣。阿定村委会处于石山区,土地贫瘠,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二)农民增收渠道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
(三)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四)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农村产业调整的盲目性,好多农户欠债累累,加之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五)村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由于该村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尤为困难。为此,村内80%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是到周边弥勒等县承包土地搞种植,因而村内发展农村产业无劳动力支撑。
(六)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还处于贫困。
(七)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四、对阿定村发展经济提出的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和壮大灯盏花、万寿菊、林果等特色产业。
(二)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
(三)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一是坚决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总体素质;二是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及承包经营者的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他们回乡发展;三是根据群众的劳动力实际,引导农民从事一些手工业。
(四)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一是积极帮助协调项目资金,改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
(五)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帮助调查了解市场信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加大科技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增收致富。
(六)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确保有病看得起,有药吃得起,排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抓生产。
(七)积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工作。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
2017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