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
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是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的有效模式,也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落实政策,制定民校发展规划,完善民校发展性评估,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方向,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努力实践我县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调查,把握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问题,分析研究,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新策略,是有效推进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战略进程的重要课题。为此,上饶县教育局以“规范民办教育学校办学与科学发展的对策”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14所民办教育学校,通过现场察看、问题咨询、听取汇报、数据分析等调研方式,反思民办学校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研究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大力弘扬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实践民校办名校的发展思路,为民办教育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导向。
一、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现状
1996年7月上饶县教育人士徐子浩率先创办民办求实中学,建立上饶县第一所民办教育学校,开创了社会投资上饶县兴办教育的先河。特别是20xx年12月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办教育学校的法律地位,确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地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上饶县兴办民办学校的热情。自1996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已经历了12年的发展。在这12年的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大力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统筹安排,为民办教育学校的创办创造条件,培育市场,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县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精神,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实行严把办学审批,强化过程督导,实践教育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型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学校的蓬勃发展。现今,社会力量在我县办学投资共计11870万元,建立基础教育民办学校14所,拥有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计254教学班,12367名学生,其中高中学生3086名,占全县总数27%;初中在校生5672名,占全县中学生总数18%;小学生3609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8%,全县民办幼儿园333所,在园学生8368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1167名。形成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促进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日益扩大,县城住户与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加,要求在县城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导致需要接受寄宿制的学生不断增加。在我县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县城已有的公办学校招生已经饱和,公办学校容纳寄宿制学生的条件不足,县城新增公办学校尚在筹建之中,面对高中的入学率与县城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年年不断增长的压力,直面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县城寄宿制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无疑缓解了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弥补了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20xx年、20xx年、20xx年民办学校高考学生达二本以上分数的人数,分别是140人、135人、183人,民办学校连续三年分别为县中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468名、473名、537名,实现了民办学校的教育持续发展,其中私立清林学校被省、市教育部门分别授予“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上饶市重点中学”、“上饶市重点民办中学”。
二、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科学发展既是数量的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教育内涵提升,社会效益增长的进程。尽管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往往只是表现民办学校数量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教育发展的本质而言,是量的变化,属于浅层次的教育发展。立足于我县打造“教育名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发展需要来看,更亟待着民办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优越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理性地透视民办学校蓬勃的背后所隐藏的制约发展问题。
1、民办学校发展极其不平衡
目前,我县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共有14所,从办学规模上看,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只有清林学校、龙翔学校、求实学校、德爱学校4所学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生人数不足200人的学校,如:树人学校、天成女子职业学校 。从各民办学校的班级成班额来 看,规模大的学校成班额达到50人以上,规模小的学校成班额25人;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基础实施建设完备,教学实施、教学器材配套,完全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办学条件,具备优秀学校的硬件实施。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至今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依靠临时租赁房舍作为校舍,教师队伍不稳、教师不具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实施不全,教学器材严重不足,其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乡镇、村级幼儿园的教学实施与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形成了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在近连续几年来,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投入不足的学校降低了办学要求,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办学思想滞后教育发展
由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民办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往往会落后教育发展的需要,偏离《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首先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意识上,民办学校注重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而忽视教育内涵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一般只是用在校舍的建设,满足于学校基础实施建设,但是对教育发展应当添置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源等教学实施不作发展性计划,对教育科研需要的投入也不作安排。其次是在办学导向上,过于强调“优生决定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学生决定着优秀的学校”这样的潜意识,因此,民办学校招生往往倾向于各中小学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予接收。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原则,同时也制约了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另则,在学校对外宣传方面,特别注重宣传少数优秀学生的优秀学业,把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简单地定位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其三是在学生教育发展观上,注重精英培养,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民办学校的发展意识里,往往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衡量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发展的标强调,形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错误倾向。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精英培养模式,致使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一教育宗旨难以在教育实践得到有效体现。
3、课程实施缺乏统筹兼顾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要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但是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大多数民办学校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学校教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些学科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其他课程,如美术、音乐等课程学校大多是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而新课程实验要求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则没有严格执行。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上,民办学校仍然是注重于教室里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了学科课程的实验操作。形成了重视国家课程忽视地方、校本课程;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知识课堂传授,忽视操作能力培养的三重视、三忽视的课程实施现状。民办学校的课程实施显然是违背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导致课程实施上的偏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更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4、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的方式与行为。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对办学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对教育的规律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而聘用的校长常常只限于一般性事务管理权,实际上,事务管理权也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执行者的监督权而已,对学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立内涵发展的方向、教育投入的项目等重大决策没有有效的建设权或决策权,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管理方式上往往只是注重事务性管理,而忽略人才资源的培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味强调教师已有的素质,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因此,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没有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导致教育研究荒废,教师专业成长乏力。即便是有些学校零散地开展一些,也大多是以听课、评课为主,教研形式单一,主题不明,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策略僵化。二是教师岗位聘用低要求。目前,一些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上,出于种种原因,聘用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学岗位工作,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低下,同时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三、民办教育发展对策
民办教育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主要矛盾。民办学校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根据法律规定,民办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为宗旨,教育的公益性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有效地主导着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效益。反之亦然,投资主体的行为是为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的,投资主体的盈利性是第二位。但是,在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践中,民办学校违背了法律的宗旨,投资主体把投资办学的盈利性视为第一性,以投资的盈利性主导教育的公益性,因而形成一切投资以盈利为核心的错误倾向,导致民办学校重视规模扩大,忽视内涵发展;重视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无形资产投资;重视经济效益产出,忽视教育效益产出;重视自由式发展,忽视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违背教育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律现象。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法律的精神,坚守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兼顾投资主体的盈利性,坚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实行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与主动服务,是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工程的现实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正视民办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把握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现状,理性分析,务实研究,探索、解决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对策,才能为民办教育的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精神,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性质。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民办教育事业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确保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全县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成立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计划、人事、规划、土管、公安、税务、物价、城建、供电、供水等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小组成员,统筹兼顾,协调动作,合力解决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民办学校的设置与审批、管理与监督、保障与扶持、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在民办学校征用土地、教师管理与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学校发展性评估标准,促使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县、市民办教育管理经验,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了民办学校的评估标准,并依据标准对民办学校定期进行年检和评估。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根据标准不断增加办学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初步改变民办学校校舍靠租赁,教学无器材,发展无动力的现状,彻底根治只重盈利性,不重公益性的办学倾向。
3、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民办教育。围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的文件。建立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制度、办学许可证验发制度、发布广告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学校收费、财务的管理、学校年检和撤销办学资格制度以及规范学校名称、更换办学法人等审核审批程序。同时,在工作指导上,提出了“民办教育一要发展,二要规范,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管理,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股,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招生信息、财务制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
4、注重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民办学校内部逐渐克服了“家族化管理”和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尤其民办学校要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开展管理培训班,强化民办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民办学校教师建立教师人才档案,实行任职岗位资格准入制审核,杜绝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任职不对应的教学岗位。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任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局教研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教育科研帮扶力度,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深入民办学校进行教学教研调研,开展教学研讨会,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民办学校要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力培养学校教育名师与教学能手,引领教学改革,壮大教研队伍,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5、加强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工作,保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从源头抓起,防范办学风险。民办学校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产要经社会中介机构验资并过户到学校名下,保证学校办学资金、资产稳定可靠,防止假投资、假办学。民办学校要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按照财务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每个财务年度结束时,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审计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弄虚作假,设立虚假财务,搞“账外账”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当事人和举办者的法律责任。把民办学校的财务、资产监管作为学校年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办学资金出现严重短缺、招生人数明显下降、社会投诉增多等风险隐患的学校,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重点监管,提出工作预案。
领题人:胡一萍
参与人:何钊 朱茶英 江慧春
课题组成员:彭熹 潘赞义 徐殿英 胡玉恒
执笔人:胡玉恒
时间:20xx年18日
第2篇 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3篇 2022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4篇 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将为你提供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5篇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第:
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情况,总结发展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总体情况与主要做法
我市民办教育从1989年9月_____县_____中学诞生起,大致走过了三个时期:即低门槛准入,滚动发展期(1989年-2002年);优化政策环境,快速发展期(2002年-);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期(-现在)。截至底,我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409所,固定资产近15亿元,占地面积2937亩,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在校生数约11万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与全市在校学生数相比,小学达8.4%,高于全省的2.8%和全国的4.99%;初中达27.57%,高于全省的11.3%和全国的7.97%;高中(含职高)达17.75%,高于全省的16.2%和全国的11.9%;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市的59.2%(无证园未统计)。有8所民办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民办学校,一所职业学校通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5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一些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_____县励志中学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柔性与制度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成效显著,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_____市_____实验学校的数字化校务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库,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学校被评为首批_____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_____市_____职业技术学校引进省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通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_____市_____幼儿园成为我市首批达到市一类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我市民办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还是涵盖领域,均居全省领先地位。在增加教育供给,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如北京《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清在多家媒体上发表了《地方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经验以浙江宁波、_____*、湖南常德三地为例》。《_____青年报》12月24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以《_____山作证》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上重视
我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力量来改善,历届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都保有清醒认识,高度重视。一是确立开放办学观念,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市委、市政府较早地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民办教育,破除非政府办学不正规的旧观念,并于2001年5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赴_____考察民办教育,从领导层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为鼓励其发展,11月,市教体局简化审批程序,下放民办初级中学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管理权,委托各县市区教体局受理民办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其他民办中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申请并行使属地管理权。二是建全组织机构,服务民办教育。我市专门设立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成为全省最早设立的几个市之一,4月又成立全省第一个民办教育协会,使民办教育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为让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精神实质,依托民办教育协会这个平台,先后举办多项专题培训,为其解疑释惑。为及时了解民办教育发展新动向,指导我市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11月,我市代表_____省组团赴京参加改革开放30年之中国民办教育纪念论坛,和同行们共同研讨民办教育的责任与使命12月,与宁波、上海等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民办教育城市联盟,并于在我市举办第二届年会,与来自14个省21个城市的代表共同探讨民办教育发展问题;从起,连续三年组织民办学校举办者、管理者赴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就民办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发展听取专家解读等等。三是大力进行表彰,提振办学信心。除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民办教育表彰大会(2003年2月)和民办教育发展现场会(9月_____县)外,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民办学校进行评比表彰,极大地增强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办学信心,也吸引了市内外、省内外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办学的热情。
2、政策上扶持
2002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提出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地位,民办学校的校园和建设用地、规费征收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等多项扶持政策,并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列入县市区政府年终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之一。2003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六项工程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将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列入其中。市教育局同年底出台了《关于民办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出台了奖补、支教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_____出台《关于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的暂行规定》,每年按不少于在职教师2的比例选派优秀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工资由财政发放。每年设立20万元奖励基金,对办园规范和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等等,促进了全市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3、管理上规范
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民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确定为民办教育管理规范年,同年,召开了规范办学行为汇报会,尽力使每一所民办学校都能够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是严格审批。对申报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设置标准;对申报短期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按《_____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及申办审批的暂行规定》执行。审批时,既审定学校章程、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招生办法、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又核查校舍条件、设备设施、启动资金和师资构成;又认定办学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和法人代表资格,经公示后才依法颁发办学许可证。二是严格督查。重点督查办学方向、育人环节和安全卫生等,引导学校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的关系,提高质量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系。通过评估,达到示范学校标准的给予挂牌,以资鼓励。如发现未经备案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不按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标准收费,年度未作财务会计报告等问题,责令纠正。对非法办学进行清理整顿,一些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设置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或取缔,使我市民办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 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主要问题
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民办教育举办者未能真正将自己从事的事业完全置身于整个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中,对其公益性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只注重给予的权益、支持和扶持方面,而忽视赋予的义务、责任和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地方法规政策不够健全配套,对民办教育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协调发展、指导评价等不够到位,这些给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政策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办学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办学思想不端正,不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而是急于收回投资,片面追求赢利。一些民办学校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财产权尚未明晰。尽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批准设立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有些董事会制度流于形式,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没有真正分离,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学校利用政策法规的空缺而不规范地融资和资本运作,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还有一些学校超越原定办学层次和招生范围,以大量花费发布虚假招生广告、高额招生回扣、压低收费标准抢夺生源,导致办学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
2、政策配套不完备,发展不均衡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规定的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经费资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拨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经费及用地和建设优惠等扶持、奖励政策,我市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及一些县市区至今未能完全贯彻执行,或未拿出可操作的办法。再如在教师合理流动方面,有的地方出台了公办学校教师对民办学校的支教政策,有的地方却出台了限制教师流动的规定。在教师待遇方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差异,造成所享受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不同等,导致不少民办教师心理失衡,期望通过各种途径跳出民办教师队伍寻求更好的发展,除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着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的发放方面,一些地方已经或部分执行,一些地方基本没有执行。在均衡发展方面,一些地方民办学校设置过于集中,如_____、_____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占有量超过公办教育,凸显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而在绩溪等地,民办教育几乎为零。
(二)对策思考
我市民办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它凝聚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劲可鼓不可泄,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1、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其在弥补公共教育资源不足,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致力于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公办、民办教育发展,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教育层次和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纠正偏差,使民办学校的数量、规模、质量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不影响整个教育的公益性。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认真梳理我市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不适应现实需要、存在歧视或冲突的政策进行认真清理,该配套的尽快配套,该纠正的尽力纠正,该落实的全力落实,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体系。当前,要尽快制定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其给予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尽力落实到位。逐步建立公民办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解决民办学校留人难问题。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性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理应享受同等生均教育经费。各地都应加大力度,逐步提高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补助比例,直至全额补助。
3、规范和引导并举,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严格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按程序审批,既要注重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等硬件审核,又要注重办学方向、办学思想、校长素质等软件考核。针对当前突出的学前教育无证办学现象,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同时把好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关,探索对不要求合理回报、要求合理回报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情况监管。二要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探索政府和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两种机制优势,使群众得实惠,民办教育上台阶。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学校、企业、个人按照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学,鼓励和引导出资人加强对民办学校持续投入,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大做强民办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第: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研究探讨我市发展民办教育工作,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召开汇报座谈会等方式,分准备、调研、汇报座谈三个阶段进行。期间,组织学习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到陈埭霞村外来工子弟学校、华泰汉唐双语幼儿园、季延初级中学、安海子江中学等民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组织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发展民办教育总体情况的汇报,组织部分民办学校负责人和教育、经济发展、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比较重视民办教育工作,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较好地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现有中等教育学校56所(普通中学54所,独立职校2所),其中民办5所(职业中专1所、完中2所、高中1所、初中1所),占8.93%;小学294所,其中民办小学8所(外来工子弟小学5所),占2.72%;幼儿园(点)330个,其中民办幼儿园13所,占3.94%。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15932人,占全市学生数的6.11%。其中,职专生397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5.36%;高中生1757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7.75%;初中生5574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8.27%;小学生6072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4.55%;幼儿园幼儿2529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91%。另有民办培训机构25所,生数2167人,专业以英语、写作、数学奥赛、音乐、美术、电脑、服装、汽车驾驶等为主,累计招生71186人,已结业67341人。民办学校教职工857人,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7.40%。
从发展现状看,我市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整合运用了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大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良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是,我市民办教育在思想观念、政策扶持、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特别是民营经济活跃的特点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综合调研情况,调研组分析了四方面问题:
1、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扶持力度不大。多年来,我市的侨乡优势在扶持教育发展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大量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减轻了政府的投入压力。由于财政压力相对较小,加之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经验不足,对确保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保证教育质量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把握,导致我市对发展民办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认识不够到位,政府包办教育的观念未根本上得到转变,民办教育发展步伐不快,以被动式发展居多。如实地调研点中的霞村外来工子弟小学、子江中学、季延初级中学,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全市对发展民办教育缺乏整体、连贯的思路和统筹规划,在将民办教育机构纳入全市教育布局方面,也没有一个很成熟的规划和充分的考虑。《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设立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扶持奖励措施等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2、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学习宣传不够。《民办教育促进法》解决了多年困扰民办教育的允许合理回报、谁投资谁受益、赋予民办学校公平的法律地位等核心问题。但由于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得不够,个别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民办教育仍存在模糊认识,民间资金对民办教育的投资回报、产权归属等问题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投入资金举办民办教育较多地处于观望状态。
3、现有民办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有相当差距。首先,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在园幼儿中,外来生占34.1%;在校小学生中,外来生占39.7%;在校初中生中,外来生占7.2%。从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看,中年产业工人的稳定度会逐步提高,全市学龄人口仍可能呈增长态势,如果外来人员能充分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市民待遇,初中富余资源的提法将有无法实现的可能,现有教育资源更显捉襟见肘;其次,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在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单靠政府投入,单靠现有的教育资源显然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机构已迫在眉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将是必然选择;第三,随着部分群体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对子女成才的渴望,要求享受到标准更高、更多元化的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吸纳这部分人的资金建设更多标准更高的民办教育机构,相应缓解公办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公办教育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满足普通群体教育需求上来,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民办教育来整合和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4、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急待改善。主要是几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班生数严重超标、生员流动频繁、办学设备不足、场所局限等问题。子弟学校的建立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条件,确保其子女受教育权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本身就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对这部分群体的义务教育工作,必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外,调研中发现个别民办学校没有与公办学校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大宣传《民办》
教育促进法》力度,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旨在打破公办学校人财物全部由政府包办的格局。同时,民办教育作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制度创新,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广泛宣传,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内容和当前形势结合起来,通过宣传,转变政府包办教育的观念,营造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2、加大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市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的具体措施,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要依法保障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各项扶持政策,扩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民办教育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宽松发展环境,保护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投资者的权益、民办学校的用地建设、投融资以及教师的人事档案、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优秀教师的编制问题等方面,要研究出台解决措施和具体规定,切实保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政策和待遇上同等,激发民办教育的活力和创造力;针对调研中民办学校反映较多的一些优秀教师无法办理调动手续的问题,建议教育、人事部门认真研究,探讨实行重新建档挂靠人才中心等做法的可行性;要加大对现有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现有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承担了部分义务教育任务,解决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拔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加强指导和服务。
3、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有重点地发展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地区布局、层次、类型导向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注重特色、保证质量。经发、教育、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在城市规划和新区建设中,充分考虑民办教育机构的规划设点问题,并纳入全市教育布局。建议我市要重点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则应把握适度、有重点地发展的原则,缓解财政压力,把节约起来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提高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质量上来。可以探讨打破民办教育单一的法人投资模式,尝试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采用土地作价入股、闲置国有资产入股、民间战略投资基金联合入股等方式,充分用足、用好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办学体制。要充分运用民办教育的体制优势,形成对公办学校持久的竞争压力,最终实现公办与民办双赢。
4、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防范市场风险,确保教育质量。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把准入资格、加强教学督导、倡导诚信办学、严格监督管理、认真指导服务。在市场准入、收费规定、广告发布、年检年审、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审批关、财务关、评估关。要推进依法治校,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民办教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全力防范办学风险,逐步建立起自动调节、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健康有序的民办教育市场规则。
5、想方设法,大力扶持发展民办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发展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必须作为城市软环境建设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议今后对发展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重视,要大胆放手、大力推进,出台和采取一些比扶持规模企业更有力的措施,加大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力求通过个体的突破和发挥效益,带动全市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借助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发展上档次、上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使我市从业人员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再教育、再提高机会,更好地留住人才,努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提升科教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