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必要条件。为创新发展我市医养结合模式,根据《中共郴州市委关于批转〈政协郴州市委员会20_____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郴委〔20_____〕3号)安排,市政协副主席王东、熊波带领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及部分委员、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山东青岛、江苏无锡进行考察学习,并赴部分县市区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
医养结合是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它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医养结合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其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养老机构或社区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我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政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系列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不断规范,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财政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截至底,全市财政共投入1.16亿元用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这些都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医养结合方面而言,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函〔2022〕171号)、《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22〕4号)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现阶段,市委办正牵头开展关于健全我市健康养老服务的调研,医养结合作为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注重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已成为市场趋势
目前我市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注重医养结合的老年公寓、托老中心已成为市场投资主流。如在建的太阳城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4900万元,床位1100张,计划打造成中国社区养老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标杆;在建的桂阳融康乐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集32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医院、老年运动广场、老年大学等配套设施于一体;北湖区颐心护理中心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护工作做出了较好的探索;还有在建的北湖区老年公寓、福地仙都老年公寓、十八泉老年公寓、鸣九老年公寓等,都不同程度地向着医疗服务领域拓展。
(三)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在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开始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公办民营、委托经营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专业养老机构和服务队伍加入到了居家养老服务行列,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如青年路社区、振兴社区,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有机结合的典型。
二、我市发展医养结合的必要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龄化趋势明显给养老服务工作增加了压力
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计算,我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据统计,截至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0.2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52%,高于国际老龄化水平。二是高龄老人数量多。我市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为10.26万,占老年人口的14.6%。三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预计到,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85万,届时将占全市总人口的18%。四是空巢老人比例高。我市空巢老人为28.48万,其中城市空巢老人为10.16万,农村空巢老人为18.32万。我市老年化趋势明显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要尤为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
(二)养老机构无能力提供医护服务
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阶段,仅提供简单的吃住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大部分没有配备医务室和医务护理人员,更无能力单独设置医疗机构,增加了入住老人的就医成本与负担。部分养老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只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将失能、失智老年人排斥在外,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个别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较高的费用将低收入家庭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排除在外。此外,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为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管理、护理知识及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程度不够
我市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综合能力强的大型医院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紧张,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养老行业的低利润等因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常规医疗上,不愿参与养老领域。目前我市医疗机构中仅有市精神病院开设了老年病中心,仅限于收治以老年性痴呆患者为对象的老年人,而且仅有50张床位,常年处于预约候诊状态,预约时间长的达一年以上,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市精神病院规划筹建的康复中心一期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动工。而由第一人民医院开设的郴州市老年人康复医院,目前处于在建状态,还未能发挥作用。虽然大型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但可以使用医保,而且老年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可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老年人频繁押床现象。这加剧了大型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紧缺,使得许多真正需要住院的老年人住不进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并且导致医疗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四)社区、家庭养老负担较重
一方面,受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影响,家庭中能够分担老年人照料任务的成员减少了,而照料负担增加了。同时,老年人与成家子女居住的比例降低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很难得到家庭的及时照顾,即便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由于子女疲于应付学习、工作任务和抚养下一代,也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尤其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特殊需求更是无能为力。在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的背景下,如何承接家庭溢出的养老功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医疗保障模式的限制,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参保人住院治疗、门诊大病治疗的费用,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护理保障尚属空白。这种现状给长期患慢疾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陪护压力,而且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同时,社区、家庭养老的资源整合不够,家庭聘请陪护人员费用高昂,难以长期维系。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个别县市区如苏仙区已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试点,但社区养老的信息平台建设整体滞后,信息平台功能发挥不明显,缺乏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资源整合不够。
三、创新发展我市医养结合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帮扶。进一步清醒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特殊性和紧迫性,统筹居家与机构、城市和农村、医疗与养老领域的互动发展,将医养融合工作摆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认识,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一是严格落实(郴政发〔2022〕4号)文件中每收住一名60岁以上本市户籍老人给予每月50元运营补贴等相关补助标准,借鉴长沙、青岛等地做法,对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一次性补助提高到10000元。二是积极为养老机构申请设立医疗机构和申请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提供便捷服务,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指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执业资格等审批手续。三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向居家养老延伸。充分借鉴无锡市虚拟养老院建设的相关经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进行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让老年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指令,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各种养老服务。
(二)加强管理的融合。医养结合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能,需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卫生、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部门结构性的、组织性的、财务性的界限。建议成立全市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和独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支付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相应资金,如卫生部门用于社区的预防保健经费、医保费用中支付于医疗机构和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医疗项目经费,以及民政部门用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等,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资金的整体扶持。
(三)加强机构的融合。一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养老机构配备医务室和医护人员,支持有条件的自办医疗服务机构,让入住老人享受专业、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二是鼓励我市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房,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康复业务,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鼓励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三是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支持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积极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精神,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方式,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和保障。四是引导建设医养融合型服务机构,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居家照料的一体化医养融合服务。出台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及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条件。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鼓励招录公益性岗位,放开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
(四)加强保险机制的融合。理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险种的责任,整合和衔接三者功能,避免功能重叠和错位,促使其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充分借鉴山东青岛市完善护理保险机制工作的经验,将残疾、失能、半失能等需长期护理的参保老年人的医疗费和护理费纳入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应不同的基金和个人支付方式,实行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护理机构之间定额包干结算,超支不补的控费管理办法。建议在我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调研,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内完善护理保险制度。着眼于公平、公正,确保制度的全覆盖着眼于可持续,建立来源稳定且相对独立的护理保险资金,依托医保基金,形成个人、政府、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合力;着眼于保基本,合理确定护理保险待遇标准和结算方式,增强失能老人护理消费能力;着眼于专业化,建立严格的护理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建立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全市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老人、失独老人等五类特困老人购买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鼓励引导社会老年人自愿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人才的融合。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鼓励湘南学院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实习。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积极引导养老服务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相应数额的一次性补贴。
第2篇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经济水平比较低。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贵州省提出“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发展村寨旅游。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企业加农户生产旅游产品。如台江民族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四是把旅游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到底,贵州农村有53.2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
脱了贫困。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在贵州省早期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地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方便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围建立起洋楼,往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到处可以听见山歌对唱。如今却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朴的少数民族不在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当前在乡村旅游热潮中,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地,重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3篇 新时期关于养猪模式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养猪模式回顾
1、自然养殖阶段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从驯化到20世纪初,猪的养殖一直是采用自然养殖模式,以吃各种青粗饲料为主,猪饲养周期长,料肉比高,由于自然养殖青粗饲料品种多,各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复杂,养殖以一家一户的散养为特征,中大猪的免疫力强,不易生病,结果是:肉质细腻、微量成分含量丰富、营养全面。但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肉食日益增长的需要。
2、集约化规模养殖阶段进入20世纪,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动物营养学成为独立学科,现代养殖业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其特征为:以动物营养学为理论基础,以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采取了改良品种,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饲料添加剂等措施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结果造成肉品品质下降,卫生安全系数降低甚至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现在人们所吃到的猪肉几乎都是从养殖场出来的饲料猪肉,饲料猪所吃的饲料是专业人士科学配制出来的,以提高生长速度、缩短饲养周期为目的的。
这种饲料是用玉米、豆粕、麸皮、几种氨基酸、几种矿物元素、几种维生素以及一些促生长用的促长剂和防病用的抗菌素等药物组成。所谓的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其实却十分简单,用简单成分的饲料在短时间内堆砌出来的猪肉蛋白质内油质较少、组成成分相对简单,这样的猪肉能会好吃吗?白水煮肉,味同嚼蜡并不夸张。
饲料中添加的一些化学促长剂及一些抗菌素类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抗菌素及“瘦肉精”的危害,人们已经领教过了。
另外现代人经常患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偏瘫、癌症等,虽没有证据说明与现代肉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也不能说明一点关系没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逐渐发现一些过去用于饲料的添加剂如:某些抗菌素、镇静类的药物等在畜禽体内的残留对人体存在着相当的危害。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饲料管理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禁用已确定的对人类有危害的饲料添加剂。我国由于以前饲料行业管理相对较松,饲料添加剂滥用严重以致造成我国肉食产品出口受阻。
二、21世纪养殖业面临的挑战
1、在现代动物营养学理论指导下养殖模式使畜牧生产水平的提高几乎已达到极限。
2、既要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质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3、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
4、养殖成本日益提高。
三、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1、理论基础的突破要想实现根本性突破,必须在理论上得到突破。传统动物营养学主要是依据化学和传统生物学的基础,把动物看成小型肉制品加工厂,忽视了动物的生理特性。
现代动物营养学应以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同时借鉴中医理论的整体观,重视各种营养因子的调控和基因表达,把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条件调节到最佳状态。
2、养殖模式的突破根据现代动物营养学的理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把动物看成活的个体,除营养外,还要考虑动物是否处于最佳生理状态、最佳心理状态,等等。
3、育种的突破主要是培育遗传稳定性好的新品种,降低品种退化的机率。
4、饲料生产的突破要解决既要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质这一矛盾,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性,尽量减少饲料中人工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的使用量,减少药物及化工类饲料添加剂在肉品中的污染,造成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其次,尽量使用天然植物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增加畜禽的免疫抗病力。不少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找到了很多解决办法,其中天然中草药以其无毒副作用、无有害残留等优势被广大畜牧工作者认为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另外,鉴于目前养殖模式,饲料中普遍添加大量抗菌素,破坏了猪肠道的有益菌群,易受致病菌感染而致病的现象,建议结合中草药添加剂使用微生态制剂,一方面提高猪的免疫力,一方面增加肠道有益菌群,对抗致病菌的感染。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根据中医理论:任何一种植物都具有某种医理作用,其中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具有抗病促长及补充营养功能的就有数百种之多。如黄芪含有微量元素多达14种,山楂含有70多种成分,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功效,陈皮、神曲具有健胃功能,党参、黄芪、白术还具有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何首乌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黄芪、决明子还能促进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的合成等。
博凯国际·郑州博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博凯助长灵,试验证明:能有效提高瘦率,减少胴体脂肪含量;提高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免疫抗病力,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猪肉系水力,改善体型、改善肉质与风味等。绿色饲料添加剂
广泛地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人们的健康安全将有所保障,我国的畜产品出口将不再被一些国家所限制,畜牧生产企业也将会随着产品品质的提高而提高效益。
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中医药理论依据依照中医理论,现代动物营养配置的看似“全面”的饲料及各种大剂量、高浓度营养素和抗菌促生长剂的使用,迫使动物机体细胞代谢亢进,并朝脂肪沉积和蛋白质合成方向努力,久而久之,破坏了肉猪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生长的自然规律。现代养猪生产追求快速生长,究其根本,无非是脂肪组织的大量沉积、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和全身肌肉结缔组织水分积聚、含水量上升,此即为中医的“水湿”。
湿盛困脾,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才能使机体血脉畅通,使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特别是肌肉的生长、发育及各种微量风味物质的沉积。
脾气健运,则肌肉发育良好、丰满、香嫩,否则肌肉痿软,水分高,味差。而脾和胃相关,脾失健运,胃也受累,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且由脾虚引发的气血失调,会损及其它内脏器官,致使肺、肝、肾及大肠、胃的功能失调。肺气虚,则可经常出现养猪中的毛不亮、腹泻等症状。
肝气虚,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虚则血瘀,加之活动少,血瘀进一步加剧,从而在中大猪生产阶段,普遍出现“气虚血瘀,脾虚水湿”的病理状况。
由此可见,一味追求快速生长,必然引发脾气虚,而又引发肺、肾功能失调,最后导致体内各环节,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失调。另外,脾在防病及抵御外邪侵袭方面,也承担重要的角色。
博凯助长灵中的白术功善健脾益气,党参功善健脾益肺,山楂功善健胃,陈皮、神曲功善健脾胃。这些药材脾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
博凯助长灵的组方不是一些药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能有目的的将药物配伍起来应用的。以何首乌、决明子、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组成博凯助长灵,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燥湿利水、健胃消食、补肝肾、补气血、壮筋骨等功效。
其中何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润肠通便;决明子功善清热燥湿、润肠通便;黄芪功善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白术功善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功善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山楂功善健胃消食,行气散瘀;陈皮功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诸药结合,可以使脾、肺、肾、气、血等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使猪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生长的自然规律得以协调,使脂肪组织难以沉积、蛋白质的合成平衡和全身肌肉结缔组织水分积聚、含水量平衡。
从而明显促进猪的健康生长,提高猪肉的品质,增加瘦肉率,减少胴体脂肪含量。我们选用的药材均为有机复合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多有间接作用和整体调节等作用。
如黄芪含有微量元素达14种;山楂含有70多种成分,还有未知因子和活性物质。这些成分除单个成分起应有的作用外,还有它们间的复合作用,这也是化学合成药物无法比拟的。
因此,中草药每一个复合体,其结合成分在作用机制上是以整体调节为主,突出对动物机体的相应作用,调节平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何首乌、党参、黄芪、白术等能刺激机体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机体生长性能,杀菌抑菌,抗应激功能等,特别是能有效兴奋胃肠道和促进消化腺酶的分泌;黄芪、决明子能促进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和atp酶的合成,即可抗贫血和改善蛋白代谢的作用,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还可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对机体的再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作用;党参、决明子、山楂等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利于补充饲料中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不足,平衡和完善猪日粮,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发挥猪的生产潜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节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陈皮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同时又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而助消化;山楂含脂肪酶,可促进消化。
此外,山楂、神曲及陈皮可促进胃肠蠕动,逼出大肠内的气体,发挥其健胃助消化作用;促进合成代谢的有党参、黄芪、白术等;何首乌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决明子、山楂能降低脂肪及血脂的作用。由此可见,除了改善机体生长性能,改变猪肉品质和瘦肉率的增加以外,博凯助长灵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杀菌抑菌,抗应激功能等。
第4篇 养猪模式问题调研报告
一、当前养猪模式问题调研报告
1、自然养殖阶段
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从驯化到20世纪初,猪的养殖一直是采用自然养殖模式,以吃各种青粗饲料为主,猪饲养周期长,料肉比高,由于自然养殖青粗饲料品种多,各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复杂,养殖以一家一户的散养为特征,中大猪的免疫力强,不易生病,结果是:肉质细腻、微量成分含量丰富、营养全面。但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肉食日益增长的需要。
2、集约化规模养殖阶段
进入20世纪,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动物营养学成为独立学科,现代养殖业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其特征为:以动物营养学为理论基础,以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了改良品种,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饲料添加剂等措施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结果造成肉品品质下降,卫生安全系数降低甚至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现在人们所吃到的猪肉几乎都是从养殖场出来的饲料猪肉,饲料猪所吃的饲料是专业人士科学配制出来的,以提高生长速度、缩短饲养周期为目的的。这种饲料是用玉米、豆粕、麸皮、几种氨基酸、几种矿物元素、几种维生素以及一些促生长用的促长剂和防病用的抗菌素等药物组成。所谓的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其实却十分简单,用简单成分的饲料在短时间内堆砌出来的猪肉蛋白质内油质较少、组成成分相对简单,这样的猪肉能会好吃吗?白水煮肉,味同嚼蜡并不夸张。饲料中添加的一些化学促长剂及一些抗菌素类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抗菌素及“瘦肉精”的危害,人们已经领教过了。另外现代人经常患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偏瘫、癌症等,虽没有证据说明与现代肉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也不能说明一点关系没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逐渐发现一些过去用于饲料的添加剂如:某些抗菌素、镇静类的药物等在畜禽体内的残留对人体存在着相当的危害。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饲料管理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禁用已确定的对人类有危害的饲料添加剂。我国由于以前饲料行业管理相对较松,饲料添加剂滥用严重以致造成我国肉食产品出口受阻。
二、21世纪养殖业面临的挑战
1、在现代动物营养学理论指导下养殖模式使畜牧生产水平的提高几乎已达到极限。
2、既要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质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3、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
4、养殖成本日益提高。
三、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1、理论基础的突破
要想实现根本性突破,必须在理论上得到突破。传统动物营养学主要是依据化学和传统生物学的基础,把动物看成小型肉制品加工厂,忽视了动物的生理特性。现代动物营养学应以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同时借鉴中医理论的整体观,重视各种营养因子的调控和基因表达,把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条件调节到最佳状态。
2、养殖模式的突破
根据现代动物营养学的理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把动物看成活的个体,除营养外,还要考虑动物是否处于最佳生理状态、最佳心理状态,等等。
3、育种的突破
主要是培育遗传稳定性好的新品种,降低品种退化的机率。
4、饲料生产的突破
要解决既要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质这一矛盾,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性,尽量减少饲料中人工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的使用量,减少药物及化工类饲料添加剂在肉品中的污染,造成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其次,尽量使用天然植物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增加畜禽的免疫抗病力。不少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找到了很多解决办法,其中天然中草药以其无毒副作用、无有害残留等优势被广大畜牧工作者认为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另外,鉴于目前养殖模式,饲料中普遍添加大量抗菌素,破坏了猪肠道的有益菌群,易受致病菌感染而致病的现象,建议结合中草药添加剂使用微生态制剂,一方面提高猪的免疫力,一方面增加肠道有益菌群,对抗致病菌的感染。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根据中医理论:任何一种植物都具有某种医理作用,其中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具有抗病促长及补充营养功能的就有数百种之多。如黄芪含有微量元素多达14种,山楂含有70多种成分,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功效,陈皮、神曲具有健胃功能,党参、黄芪、白术还具有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何首乌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黄芪、决明子还能促进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的合成等。博凯国际·郑州博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博凯助长灵,试验证明:能有效提高瘦率,减少胴体脂肪含量;提高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免疫抗病力,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猪肉系水力,改善体型、改善肉质与风味等。
绿色饲料添加剂广泛地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人们的健康安全将有所保障,我国的畜产品出口将不再被一些国家所限制,畜牧生产企业也将会随着产品品质的提高而提高效益。
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中医药理论依据
依照中医理论,现代动物营养配置的看似“全面”的饲料及各种大剂量、高浓度营养素和抗菌促生长剂的使用,迫使动物机体细胞代谢亢进,并朝脂肪沉积和蛋白质合成方向努力,久而久之,破坏了肉猪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生长的自然规律。
现代养猪生产追求快速生长,究其根本,无非是脂肪组织的大量沉积、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和全身肌肉结缔组织水分积聚、含水量上升,此即为中医的“水湿”。湿盛困脾,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才能使机体血脉畅通,使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特别是肌肉的生长、发育及各种微量风味物质的沉积。脾气健运,则肌肉发育良好、丰满、香嫩,否则肌肉痿软,水分高,味差。而脾和胃相关,脾失健运,胃也受累,从而导致消化不良。且由脾虚引发的气血失调,会损及其它内脏器官,致使肺、肝、肾及大肠、胃的功能失调。肺气虚,则可经常出现养猪中的毛不亮、腹泻等症状。肝气虚,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虚则血瘀,加之活动少,血瘀进一步加剧,从而在中大猪生产阶段,普遍出现“气虚血瘀,脾虚水湿”的病理状况。由此可见,一味追求快速生长,必然引发脾气虚,而又引发肺、肾功能失调,最后导致体内各环节,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失调。另外,脾在防病及抵御外邪侵袭方面,也承担重要的角色。
博凯助长灵中的白术功善健脾益气,党参功善健脾益肺,山楂功善健胃,陈皮、神曲功善健脾胃。这些药材脾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
博凯助长灵的组方不是一些药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能有目的的将药物配伍起来应用的。以何首乌、决明子、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组成博凯助长灵,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燥湿利水、健胃消食、补肝肾、补气血、壮筋骨等功效。其中何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润肠通便;决明子功善清热燥湿、润肠通便;黄芪功善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白术功善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功善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山楂功善健胃消食,行气散瘀;陈皮功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诸药结合,可以使脾、肺、肾、气、血等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使猪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生长的自然规律得以协调,使脂肪组织难以沉积、蛋白质的合成平衡和全身肌肉结缔组织水分积聚、含水量平衡。从而明显促进猪的健康生长,提高猪肉的品质,增加瘦肉率,减少胴体脂肪含量。
我们选用的药材均为有机复合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多有间接作用和整体调节等作用。如黄芪含有微量元素达14种;山楂含有70多种成分,还有未知因子和活性物质。这些成分除单个成分起应有的作用外,还有它们间的复合作用,这也是化学合成药物无法比拟的。因此,中草药每一个复合体,其结合成分在作用机制上是以整体调节为主,突出对动物机体的相应作用,调节平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何首乌、党参、黄芪、白术等能刺激机体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机体生长性能,杀菌抑菌,抗应激功能等,特别是能有效兴奋胃肠道和促进消化腺酶的分泌;黄芪、决明子能促进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和atp酶的合成,即可抗贫血和改善蛋白代谢的作用,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还可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对机体的再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作用;党参、决明子、山楂等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利于补充饲料中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不足,平衡和完善猪日粮,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发挥猪的生产潜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节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陈皮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同时又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而助消化;山楂含脂肪酶,可促进消化。此外,山楂、神曲及陈皮可促进胃肠蠕动,逼出大肠内的气体,发挥其健胃助消化作用;促进合成代谢的有党参、黄芪、白术等;何首乌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决明子、山楂能降低脂肪及血脂的作用。
由此可见,除了改善机体生长性能,改变猪肉品质和瘦肉率的增加以外,博凯助长灵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杀菌抑菌,抗应激功能等。
第5篇 学案式教学模式推行工作调研报告
学案式教学模式推行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案式教学模式推行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__县教育局《意见》安排,我校在初一、二、三年级全面推广学案教学工作。本学期,针对“学案教学”方面突显的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推行学案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备课环节的转变课如果备得好,教起来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需求,创设和学生比较贴近﹑协调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还在突出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生物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备课时除了要突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内容,还应注重对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的训练和帮助学生认同科学探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文化氛围。
改革之初,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板报、标语、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教学改革氛围。具体做法是:更换了校园的多处标语,换成以宣传学生是课堂主人,合作学习是众望所归,学案改革势在必行为内容的标语,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拆除了教学楼道、各班教室内的标语,换成带有师生个性特色的'凡人名言,激励师生尽快改革之决心;更新了教学区板报内容,换成学案式教改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案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划分了教室黑板,配上小组名称个性宣言,变讲堂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学生主人的地位彰显出来。以上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为我校的学案式教学改革扫清障碍,铺平了道路。
3、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了
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受支配的对象。教师常用讲授法机械地将课本里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地位在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在转变,课改以来教师已经逐步把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逐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量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动口,主动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不再单纯地使用讲授法,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变成绩评价为多元评价。以往传统教学,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尺码。学案式教学开展后,我们丰富了评价模式和办法。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纪律、卫生、课堂表现以及各项活动纳入评价项目,量化计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一表彰。元旦我们除了表彰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外,同时表彰了优秀学习小组及组员,进步最大小组及组员。还奖励了在书画、演讲、跳绳、舞蹈、歌咏等单项比赛中的优胜者,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案式教学改革的顺利稳步推进。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了
课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老师课前的努力,精心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即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得益于教师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教师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课堂形式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传统呈现形式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预判和预设。教学过程只是“陈述知识点”或是“对知识点展开解释或陈述规律结论”;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哪些活动、如何活动,涉及很少。而“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是要把学生学的过程(甚至方式、方法和步骤)呈现给其它听课(或观摩检查评估)的教师,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形式能不能同时存在,或者将两种方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我觉得简单的否定其中一种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2、学案编写上的问题
我们在改革中遇到重重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首先学案备写难。现在班级急剧减少,科目多为一人所代,学案备写难。其次课时学案难备。有的课文需要两个课时甚至三个课时,无法一一备写。学生有时会感受疲惫,如何始终保持一颗求知的旺盛心,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又一难题。我们愿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给与帮助。
3、学案应用上的问题:
刚开始我们规定必须按照“学案式”的模式进行,在具体实施教学环节中,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上,一旦进行问题引领、质疑和探究活动,到最后两节课也完不成一个学案。还有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地套用教学环节,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为每周根据学科情况使用学案,但是不少低于2个,出台了《简学案》,教师可以对每节课写简案,这样灵活的使用了学案。
4、学生的适应问题:
刚开始老师反映学生基础差,不能够适应学案教学,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跟着老师走,听老师讲,自己记笔记。说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上还有问题,需要老师注意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于推进“学案教学”的备课,要加强指导、定期交流,让教师在设计“学案”中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教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推进“学案式”教学的深入。
3、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案教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既要我们引导,又需要有一定制度保障。如在推进“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肯定有教师投入多些、有些教师投入少些,有些教师表面应付,甚至有些教师会有抵触情绪,我们如何引导,如何要求,如何管理,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自觉进行课改实践。
第6篇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范文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人们在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疗康复照护服务需求十分迫切。20_____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相融合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促进医养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和强化投融资、用地支持等举措,并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医养结合是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在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2、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指引不明确。目前我市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尚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政策支持,给区级政府推动此项工作带来了阻碍。如,我市对内设养老床位的医疗机构除现有医保政策外,没有来自财政和民政方面的资金补助,在实际运营中也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又如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首先要解决下属医院纳入医保结算问题,但实际上医保资源有限,民办养老机构等非医疗单位能搭上医保的车很难。
3、优质资源少,提升标准高。养老机构在向医养机构转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方面要医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具备有资质的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目前我区24家区管养老机构绝大部分为民办,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天颐和养老院、康泰老年公寓等4家实现医养结合外,其余规模较小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4、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 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90%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三、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人们在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是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必须依靠全市乃至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其中涉及的制度和政策不是区级层面所能改变的。但就我区来讲,面对21万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力争成为全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试点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健全协调机制。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明确的规划引领和统筹联动的机制。一是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区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之一,成为惠及全区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三是建立民政、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策措施。
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进的基础,据报道,国家民政部已经协调卫生、人社等部门,简化优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审批手续,推动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我区应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情实际,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措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做好养老机构用地的预留和储备,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可适当优惠,同时强化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在市场准入方面,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对养老机构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给予审批,并加大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民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很高,政府应探索建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使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与公立机构相同政策;在水电气热费用上与居民价格持平等。另外,除公立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价格政策外,其他服务主体可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或供需双方议价,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营。在社会融资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激发医养结合市场的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尝试设立由政府统筹协调、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南开区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3、结合区情实际,完善服务方式。
在统筹推进现有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疗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鼓励有条件的区属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可借鉴上海市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护理站、医务室补贴10万元;门诊部、护理院补贴50万元),招用专职医护人员按医护人员数乘以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40%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委派医生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合作,会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增设家庭病床,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三是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在全区新建、改建23所医养结合护理院(或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问题,也使老人得到专业护理,有尊严、有质量的安度晚年。
4、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服务创新。
将医养结合纳入智慧南开惠民工程,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一是在南开区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来自区域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资源,打造老年人群数字化健康管理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管理服务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况动态数据,并通过三方的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库,推动医养结合的有效实施。二是广泛复制昔阳里社区经验,建立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三是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开发可穿戴式健康监护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控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
5、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应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和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从薪资水平、薪资结构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签定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养老护理队伍中。二是发挥南开区社区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三是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第7篇 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新教学模式的调研工作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到教师的心中,全国性的课改活动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历史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模糊性,对何谓有效备课、教学概念以及意义非常模糊,缺乏基本认识;
二是肤浅性,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深刻,难以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
三是滞后性,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转变,大多体现在思想和观念上缺乏实际的行动研究,对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等问题感受不深,缺乏现代教育意识;
四是矛盾性,相当部分教师至今仍然在是否固守传统教育观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矛盾,最担心的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等。上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教师教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历史教学质量。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强化教师备课能力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指导思想,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备课模式及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进程。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效备课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形式。因而有效备课自然而然就成了有效教学的前提。本课题的研究将有益于教师有效备课与有效教学的整合,强化教师备课能力进行合作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新课程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需要教师实践、探讨、交流与合作。强化教师备课能力进行有效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新教材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都需要教师合作进行理性的探索与交流,从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教学措施与策略。强化教师备课能力进行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集体备课合作教学提倡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最大限度的提高群体的整体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带来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
二是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是有利于迅速适应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
三、 “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们课题组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为进一步学习课改精神,大胆实践课改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有效备课体现在三环节,即“个人主备——集体合备——二次再课”;有效教学课堂特点是“一课三环节”,具体来说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提升”。我们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的口号,真正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问卷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中的反映,使历史课堂出现的问题能得到更好地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完善教育改革模式,我以高一年级1~2班130位同学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出发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新教学模式对于高一年级学生的影响,探究其中的问题所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比较满意,对于这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改理念比较适应,其中63%同学非常满意,21%同学比较满意,只有极少数同学占了16%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感觉一般或不满意,说明了大多数同学都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45%同学都认为初中升入高中后新课堂模式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转变很明显;对于新的课堂模式你的态度,40%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适应课改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5%同学的态度认为是认真学习课内知识,学好要考试的内容;66%的同学认识到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第8篇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第9篇 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__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__-20__学年度,__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__年,__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__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__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__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文秘站:]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
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
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 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第10篇 关于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是怎么养护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省公路局组成调研专班,赴五山、潜江、咸安、大冶等地就我省农村公路养护模式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座谈和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山、潜江、咸安、大冶等地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
(一)五山协会管理模式:农村公路养通过公开竞标和合理低价议标两种形式进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乡镇农村公路管养协会和村管养协会分会负责。公路养护权拍卖的具体方法是:养护路段按3-5公里为一标段,每标段1000元养护费,每标段确定2-3名候选人,报乡镇管养协会通过后,对外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然后召开竞标会,由评标委员会(村委会主要干部、无职党员、退休村干部、群众代表及县乡道所专业技术人员7-9人组成)进行综合打分,确定中标者,由村级管养分会与中标者签定管养协议,养护路段每年一招标,与合格中标人每年签一次协议,从而建立长期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
这种模式优点在于能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显著增强。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招标确定养护人员。由镇路协负责组织,村级分会具体实施,通过公开竞标或议标,根据里程来设置专职养护人员职数,然后由镇村两级路协与中标人签定管养协议,具体承担清扫路面、疏通边沟、整理路肩、维护路产等养护事项。目前,该镇已有14个村近10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由竞标成功的25名专职农村公路养护员承担。通过招标确定农村公路养护人员,该镇的农村公路路况大为改观,基本做到了路面干净、边沟通畅、路肩平整、标志齐全。
二是分比例筹资,落实养护人员待遇。养护人员工资按每年每公里1000元核定,具体采取5:3:2的分担比例,即每公里农村公路的养护费用,交通部门拿500元,镇政府从财政拿300元,村委会从集体积累中拿200元,确保专职养护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兑现。
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使养护管理有章可循,该镇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五山镇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五山镇农村公路养护招标实施细则》、《五山镇农村公路养护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了提升农村公路品位,在交通部门的扶持,参照干线公路相应标准,建立错车道,设置了警示牌、防撞墩;为了保障农村公路通畅,定期上路巡查。此外,还对照管理目标和签定的目标责任状,按照《公路养护百分考核表》,由交通部门、镇政府、村与路协联合,分季度对农村公路建养管各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二)潜江合同养护管理模式:对于油路或水泥路的路面养护,各乡镇每年根据辖区内公路养护的实际,与交通部门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合同书,委托专业养护机构进行养护;对于清扫、除草、疏通管涵等日常养护则在村组中选派责任心强的养护协管员进行管护。为保证养护质量,交通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养护基地,选拔了一批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购置了一批农村公路养护设备,组建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保证了大中修养护质量。还从每个乡镇交管站和协管队伍中抽调人员,经统一培训后上岗,形成日常养护网络。
这种模式优势在于养护资金有可靠保障,养护质量也稳步提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养护资金得以落实。市政府和交通部门每年各拿出50万元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同时市政府还从各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拿出2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保证了农村公路养护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养护质量。每年初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与各乡镇就其辖区内需养护的农村公路签定责任书,由市农村公路办公室引进多家养护单位,通过市场竞争的办法,以合同形式委托在竞争中获胜的单位进行养护。
三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协管员制度。从乡镇交管站中抽调骨干进行农村公路养护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回原乡镇担任农村公路养护协管员,专门负责对辖区内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巡查管理,每月定期向市农村公路办公室汇报,以便统一进行养护调度。
(三)咸安委托养护管理模式:区交通局受区政府委托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工作,负责筹措、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监督区公路段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区公路段受区交通局委托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及养护工作,负责拟订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管理方式简便,养护资金和养护质量有保障。主要特点是:
一是确保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区财政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专户,省公路局下达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区财政安排的财政资金、区交通局筹措的养护资金等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统一规划到区财政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专户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养护资金首先必须满足日常养护需求,节余款额用于安排公路大中修工程及水毁修复工程等,不足部分由区交通局负责筹措。年度养护资金有节余的转入下年。
二是日常养护得以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主要实施单位为咸安中天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与中天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并按日常养护工程年度预算的5%提交履约担保金。咸安中天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从区公路段剥离,经工商注册,实行自负盈亏的专业化养护公司。下辖4个公路管理站、一个养护工程队和23个专业化养护道班。中天公路养护公司根据各道班所在位置,将咸安各乡镇、村组公路列入各道班进行正常养护。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的检查、验收、考核有标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验收、考核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养护工程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坚持进行日常巡查和每月按养护线路的20%进行一次不定期、不定线路的抽查,对发现的养护质量问题严格按《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验收细则》予以惩处。每月20号前由养护工程承包单位或承包人上报养护工程进度报表和养护工程质量自查表,每月下旬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情况为养护工程费支付依据。每季度末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区公路段、区交通局、各乡镇(村组)有关人员联合进行一次检查、验收。年度考核小组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区公路段、区交通局、区政府、各乡镇有关人员组成,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验收细则》和《农村公路养护百分考核奖惩细则》,对全区养护公路进行验收,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进行综合考核。
(四)大冶专设机构管理模式: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原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正着手组建市农村公路管理局,为隶属市交通局的副科级单位,内设三科一队,即计划工程科、财务审计科、养护管理科、路政大队,配备编制17人。其主要职能: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规;负责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养护计划,并督促落实;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及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工程质量实施行业监督和检查;负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农村公路养护的统一管理,但要注意避免增加新的人员经费和管理经费。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体系。按照《公路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市政府制定了《大冶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农村公路管养分级负责,养护管理体系、技术规范、路政管理、保障投入、检查验收等要求,理顺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的原则,落实市、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责任。市政府承担县道养护管理、乡道大中修工程,乡镇政府承担乡道的小修保养、村道的大中修工程,村委会负责村道的小修保养,配合乡政府搞好村道大修。
二是积极筹措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为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该市正在研究制定《大冶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突出统一计划、分级投入、行业考核、专款专用的原则,除上级定额补助资金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在乡镇财政分成中每年提取10%;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业和个人捐款;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如还地桥镇政府今年拿出3万元资金,委托镇城管办对还虹公路进行养护。该镇东庄村2.3公里的水泥路养护资金由本村两个碎石厂投入,聘请两名养护人员负责路面清扫保洁。保安镇的保长路、金山店镇的金梅路、灵乡镇的毛灵路等里程比较长的通村公路都由当地政府投入养护资金。
三是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为确保养护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已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原则进行招投标。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标底要满足下列条件:公路小修保养最小标的为连续1公里以上:公路小修保养最短养护合同期限为一年;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投资在2000元以上的项目。所有等级公路的大、中修等养护工程作业单位,养护工程费按照养护定额和养护工作量核定,依照养护合同拨付。市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对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成本进行测算,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绘制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对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通村公路,由村委会按就近从简、包养到人、属地优先的原则,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识薄弱,责任不明。养护是公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在许多地方,重建轻养的思想比较严重。公路沿线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任意侵占公路、开设马路商店、利用公路打场晒粮等影响公路畅通的现象还很严重。虽然现在已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但具体责任还不明确,导致部分农村公路未得到有效养护。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难度大。
(三)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不明。交通部颁布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有效地提高了国省道的养护质量。但是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在交通量、路面结构、重要程度、养护资金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农村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不能直接套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而目前交通部、省交通主管部门也还未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
(四)路政管理难。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很大,加之农村公路建设时未征地,也尚未明确路产路权,亦没有埋设界桩,红线控制区土地使用和管理上政出多门,出现违章建筑处理难,公路遭到破坏处理难。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困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养,确保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一)贯彻《条例》,明确主体,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健康发展。
解决农村公路管养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合理划分村委会、乡镇政府、市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逐步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管养缺位的突出问题。当前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上突出的问题是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清,机制不一,由此造成了农村公路发展后劲不足。为此,研究制定科学的、与农村公路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资金筹措方式是实现农村公路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和《湖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以及行政村组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以及养护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组织建设、人员队伍、养管内容、任务标准、考核奖惩等。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模式。
当前,在我省已经建成使用的农村公路中,各县市乡镇对于农村公路管、养的态度和方法各不相同,效果也大相径庭,可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可以借鉴的是:
一是协会养护模式。五山镇是我省乡镇中农村公路修建较多,采取协会养护模式起步较早的乡镇之一,他们采取招标确定养护人员的办法,积极开展路肩培土,边沟清理,路面保洁,路政管理等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类似于这种探索可规范操作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试行。
二是合同或委托养护模式。潜江、咸安等地由政府出资,委托交通部门(潜江模式是交通部门与乡镇签定养护合同)和公路部门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其资金来源比较有保障,养护验收考核操作上简单易行,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市试行。
(三)强化措施,多方筹资,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到位。
资金问题是困扰和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首要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一是确保省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省交通厅在交通规费中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逐步到位。
二是地方政府按照规定投入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到位。县级财政每年直接从财政收人中要拿出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乡镇政府可从税收超收分成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三是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坚持不搞摊派、不加负担、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无钱出工等,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本籍在外创业人士捐资。还可利用公路两旁优势资源转让和出让冠名权筹集一部分养护资金。
四是加强养护资金监管。财政、交通等部门要协商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监管,坚持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防止中间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足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对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应定期向公路沿线乡镇、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指导,强化监管,确保农村公路管养质量。
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程、养护工程预算定额标准和管理办法。农村公路的管养应结合每条路的具体情况和交通量大小,分别采取经常性、季节性、突击性、专业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在养护管理方式上实行包路段、包质量、包责任、定奖惩的三包一定原则,将养护管理直接与责任人利益挂钩,充分做到责权统一,保证农村公路的畅通,真正做到农村公路建一条,养一条,管一条,发挥效益一条。
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养护及大、中、小修工程,由乡镇组织专职养护人员进行养护,或通过招标确定公路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路面日常的保洁、护理等通过竞标实行承包制,把路面保洁等日常养护任务承包给个人。
(五)加强宣传,齐抓共管,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乡镇政府及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及公路附属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加大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使公路沿线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爱护公路的自觉性。鼓励制定村规民约,杜绝在公路上打场晒粮、路肩上堆放杂物,减少超载车辆绕道农村公路行驶。为保护农村公路不受损坏,每个乡镇可配备一名交通助理,各行政村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辖区内公路管养工作,对侵占公路、损害公路的现象加以制止。
第11篇 加快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养老机构能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可实现最大化利用。老年人不仅得到养老服务,而且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从而缓解当前养老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和医疗跨行业发展,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安等地,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刚刚起步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70家。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服务。而当前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000多万,其中我省有170万左右,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随时需要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当前我省医疗机构床位十分紧张,许多老年人大都是慢性病,医院不可能将有限的床位长期给这些老年人使用。而我省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占全省总数不足1%,医疗保障问题在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由于不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和精神压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一种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契机,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如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利用三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资500万元,把三里街养老机构改造成为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拥有床位260张,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00%。合肥市滨湖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依托雄厚的医疗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3月建立了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拥有床位236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该院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实施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四种类型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此外,安徽省针灸医院利用中医针灸优势,六安市金安区人民医院利用社区门诊医疗技术,正在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目前,这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受到老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床位供不应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医保政策方面。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人医保费用难以全部报销。如,入住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的老年人,属于合肥市职工医保、新农合只能报销部分护理费,属于省直单位医保、工伤等其他医保不能报销。二是在养老服务政策方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难以享受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如,民政部门虽然给合肥市滨湖医院颁发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使其有从事养老服务资格,但由于政策问题,医院得不到地方政府在养老床位和运营补贴等方面政策支持。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
三、主要经验和启示
尽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23亿,占总人口9.1%。我省60岁以上人口1000.8万人,占总人口15.6%,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664.8万,占总人口9.7%。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医疗保障成为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2.充分整合资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利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舒适养老和优质医疗服务。
3.缓解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一方面缓解当前养老难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共享医疗资源,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同时,老年人的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减轻了老年人看病费用。
四、政策建议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养老业整体服务水平。
1.加快制定政策措施。养老政策方面,明确规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床位和运营补贴等;医保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完善医保有关政策措施,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土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养老公益性事业,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医养结合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对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2.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中央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倾斜;各级政府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金融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
3.鼓励集团化发展。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合肥九久夕阳红集团就是从一家民办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起来,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发展成为拥有7所老年公寓、2所学校、1个职业培训学校等集团化企业。合肥滨湖医院属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该集团也是拥有多家医疗机构,目前正建设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正在向医疗、养老集团化发展。
4.明确服务对象和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点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包括有急性和慢性病的老年人,肢体残疾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以及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等。这些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照料外,更重要的随时都需要医疗保障、康复保健等服务。
5.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打破行业界限,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创新,可以通过公共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康复技术及设备的专业机构经营,以提高养老专业化护理水平。
6.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医疗等机构培训一线护理人员;鼓励高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缓解当前一线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问题。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第12篇 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调研报告
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响应省委号召,认真开展'思想大解放、企业大发展'讨论活动,对__省公路建设的思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探讨。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形成了深化改革谋发展的共识。当前推行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改革的时机逐渐成熟,加快开展改革试点可以成为总公路建设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__省公路建设面对的形势和困难。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和__省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未来几年__要投资修建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还需要1500亿元至20__亿元的资金。从今年开始,__省还将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将加强沿边三级以上公路网建设。__省沿边公路网总规模6300公里,需要新建、改建总里程4197公里,共需投资412亿元。
__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决定了公路运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多年来,公路建设更多的带有公益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战略目的,而不是出于逐利动机,不少道路的经济收益并不理想。长期借贷--修路--还贷的直线型投资方式,加上收益与投入倒挂,从政府主导型到企业化运作的转变。现阶段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补助和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较大比例。公路投资公司作为一个筹融资平台,在还贷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地进行资本运作,克服投资需求与建设资金不足之间的深刻矛盾,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需求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面临迫切需要改革的呼声。
二、国内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我们的启示。
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和内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先期接受了国外先进的公路建设管理理念,公路建设改革尝试起步较早,在外资和民间资金的强大支持下,开始了引入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的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演变以及社会力量的全面介入,bot系列模式的广泛采用,促进了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和自身管理模式的转变。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发育较快,并迅速向代建制发展。产业系统内主体整合迅速,通过兼并重组、联营、联合等方式,产业资源得到了较好的重新配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总承包模式日渐普及。民间自发的探索又促进了地方立法的进程,立法的推出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公路建设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从当前来看,设计施工组织集成的设计施工总承包、突出专业细分的代建制和搭建融资平台的bt(属bot大类)等建设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国际建设管理的流行模式。
在总结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使公路项目建设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进而带动全省公路相关产业的孵化和发展。
本轮改革应以达到以下三个成效为目标。
一是促进行业市场细分,强化行业专业优势,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降低投资造价。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培育单一阶段、多阶段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市场,整体化建造经营市场,大跨度的整体经营承包市场,促进咨询--勘测--设计--施工的相互渗透,促进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房建、机电等进行真正的专业承包,促进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细分,提高细分市场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管理的整合能力。发挥行业多年的专业沉淀,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降低投资造价,树立专业队伍品牌,以独有竞争力面对来自'大土木'的外来竞争。
二是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职能转换,促进企业发展。目前,__省公路建设改革已取得较好成绩,高等级公路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建设管理上的弊端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应制定市场规则并行使监督职能,鼓励企业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或多个阶段。以市场为导向,激励本土公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延长价值链,挖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潜力,提高盈利能力,以求增强本土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参与外来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其向省外和国际市场进军的竞争力。
三是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打开筹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__省公路建设投资需求甚大,给公路开发投资带来了严峻考验。通过新的建设模式,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使行业外投资人,行业内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均有机会进行公路投资,分享收益,实现共赢共进。
第13篇 2022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份提案源自民革中央去年的调研。去年4月和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分别赴四川攀枝花和河北秦皇岛,就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发现,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尚未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致使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调研结束后,民革中央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0xx年12月,由民革中央与四川省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召开。论坛达成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并推动240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计签约意向高达400多亿元,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针。
找准切入点,就能推动经济发展。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民革中央提出,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民革中央参政议政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康养产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此,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产业子领域专项政策,督促政策落实、落地。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指导地方结合实际进行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设立国家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鼓励自然环境优渥地区先行先试;以医疗资源为保障、以规范标准为基础,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融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新标准。
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在民革中央看来,医养结合就是最大的突破口。建议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发展护理保险,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将养老机构所设医疗部门提供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远程医疗、委托管理、健康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
人才是康养事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民革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康养产业亟需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直接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此,民革中央建议国家重视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康养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康养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
此外,民革中央还建议设立国家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赋予实验区一些先行先试的相关政策,形成以区内优势产品和服务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为实现康养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
第14篇 关于2022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关于2022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一: 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8.6万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医养融合发展对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医养融合新模式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辖区内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康档案,对孤寡老人实行免挂号费、降低检查治疗费等优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以来,组织多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3.29%。
一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签约服务。目前,政府举办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7%。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组建健康管理团队342个,覆盖912个村卫生室,开展团队服务8304场次。二是开展居家老人医疗紧急救助活动。,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建成市养老服务平台,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为服务主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台“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已覆盖整个市区,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开展医疗定点服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四是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全市以“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以及有关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乡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今年仅市专业照料协会就组织社区健康咨询服务活动4场,培训养老护理员近200名。
(二)着力提升专业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水平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9家,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敬老院)72家,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办养老机构8家,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19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数29820张,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8%。社会办养老机构19所,床位2284张。全市有护理型床位1843张,占床位总数的6.2%。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医养支撑辐射能力强。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颐和养老康复中心,通过与东方医院合作,在全国首创“金拐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通过“亲情助理模式、至全服务模式、abc管理模式、got运行模式”四大专属模式,实现示范引导、专业推广、辐射社区的作用。二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分类保障。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通过与苏北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完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机制,为老人开展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紧急救护、体格检查、健康管理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重点收治自理和仅需基础护理服务的对象。三是农村敬老院基础医疗覆盖广。我市72家农村敬老院,均拥有基础性医疗功能的医务室。敬老院与当地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治机制,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作为医疗的重要补充。,通过市慈善总会的资助,对城区685名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对象投保“爱老无忧”意外保险。四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我局与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扬大医学院联合开展初级护理员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训养老护理员592名。全市养老护理员822名,其中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620名(初级592名,中级20名,高级8名),持证上岗率达75%以上,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
(三)加快医养融合医养融合政策创制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大力鼓励养老医养融合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为助推我市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年8月,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经费补助办法》和《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运营经费补助办法》。办法对市区按标准建设、依规定运营的新增社会养老机构床位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的建设补贴,对市区已开业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依据实际入住老年人数按全护理、半护理、自理、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70元、50元补贴。两项具体的惠民举措对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和鼓励发展医养型养老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同时,也为各县(市、区)出台养老机构补助办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老年人保健市卫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扬州市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扬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全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等作出明确的部署。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社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康复要求不相适应,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保障能力、政策法规、管理手段、服务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医养融合制约因素较多
我市在推进医养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缺乏医保支持政策。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二是医疗护理能力欠缺。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大部分养老机构虽然有医务室和护理人员,但是医疗和护理水平不高。而诊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需求。三是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根据民政部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中4-5张床位就需要1名护理人员来推算,全市约2.9万张床位,至少需要5800名护理人员,而我市99所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仅为25:1,5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占护理员总数的70%以上,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也造成就业吸引力有限。
(二)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的存量与庞大的、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医养需求不相匹配,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较大。一是机构养老供养对象结构性失衡。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强度高,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因此养老机构愿意选择可自理老人,不愿意接受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造成社会上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被排斥在机构养老之外。通过《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结果和我市调研的实际来看,养老机构在收住对象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只愿意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其中城区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不愿意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别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对入住老人身体因素作为重要的入住条件。二是专业老年护理院的缺失。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江苏省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39%,我市老年人98.63万人,以此推算,我市约有失能老人2.3万人,而我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仅为1843张,可见我市失能老年人医养型养老需要巨大。老年护理院作为以护理服务和维持生命的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具备对长期需要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提供治疗性护理服务的能力,对缓解综合性医疗压力、构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互通平台和解决老年患者出院后康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兄弟市老年护理院苏州市20所、南京市12所、无锡市6所,常州、徐州市各1所。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的老年护理院同时具备养老机构性质。我市尚无一家专业老年护理院。三是养老机构供给结构不合理。一为医养融合护理型床位缺失较多,全市护理型床位仅占养老床位总数的6.2%,与省政府要求“到,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二为部分地区高档豪华的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收费相对较高,入住率较低,而适合广大普通老年人,特别是寄养中低收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却排队难进,一床难求。四是城乡机构养老发展不平衡。在全市2.9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中,大部分为农村敬老院床位,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占比远低于农村,与城市庞大的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艰难
社会办养老机构不仅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填补空缺”的角色,也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8%,与省政府要求“到,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护理型床位所占比例更低。一是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土地等政策的制约,租赁等形式的养老机构又难以符合规划、消防、审批的要求。二是对公办、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不平衡性。仅以对养老机构的省级资助为例,―,省对按“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标准新建、床位150张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标准为3万元,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仅补助0.3万元。我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为每张3000元,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南京、南通5000元,镇江、泰州4000元,徐州3000元)。三是优惠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难于落实。如对于养老服务项目的土地供应政策,文件普遍作了以下规定:养老机构建设应当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一律划拨供地。由于上述政策过于笼统、原则,社会办养老机构获优惠供地很难实现。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扬州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要做好重点医养融合发展的工作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为此,我市应加快形成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财政投入为推手、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互补、覆盖城乡的社会医养服务新格局。
(一)创新手段、统筹规划,夯实居家社区医养融合基础
一是提升居家医养能力。大力推广智慧社区建设,推广“虚拟养老院”模式,通过可穿戴设备、视频诊断等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周到的远程健康服务。在便民服务进万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实现生活护理、康复护理进家庭,定期巡诊与应需施诊相结合的诊疗、护理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保障。二是强化社区医养融合功能。结合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在其中配备健康小屋、康复室等,筑牢社区医养融合基础;条件不具备的老居民区,按照就近原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契约合作机制;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三是大力开展医养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服务老人的“时间银行”,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发动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二)结对合作、政策支持,加快养老服务医养融合
今年,我局将与市卫生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为依托,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重点鼓励建设或转型老年护理院发展。,全市养老机构全面完成“567工程”即: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医养型养老机构占总数的60%;收住全护理、半护理老年人占总人数70%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具有基础医疗服务功能。一是建议医保支持政策引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将需要中长期专业护理、康复、诊疗的养老对象纳入医保范畴,推进医养融合良性循坏发展。二是提升机构养老医疗融合服务能力。通过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等完善医养服务结构。三是加强医疗资源机构养老配置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护理院,鼓励部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四是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与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送的老年病人,在挂号、就诊、检查及办理住院手续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五是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设置岗位津贴和以奖代补的手段,逐步引导养老护理员队伍向专业化和年轻化转型。继续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明确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补贴。
(三)加大投入、积极融资,夯实医养服务基础
一是积极与财政部门做好对接,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39号)中对自建产权用房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政策。二是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与养老机构建立专职养老护理员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资金可由县、乡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三是建议研究制定针对新建或转型床位150张床位以上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医养型老年护理院给予一次性20万元以奖代补政策。四是建议设立支持医养发展的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投入资本金、直接补助、财政贴息、小额贷款、项目补贴、风险补偿金、参股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医养服务领域。
(四)搭建平台、延伸保险,推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扬州市社会养老机构设立办法》的出台,联合财政、卫生、国土、工商、金融、安监及消防等职能部门,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根据权限分级职责,搭建平台协调解决诸如:土地使用、“一照多址”、人员待遇等扶持政策落地的问题,切实降低准入门槛,触发医养融合发展的“鲶鱼效应”。二是鼓励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针对机构身份定位问题,可在发展初期按“半福利半企业”定性,仿照企业运作模式融资入股、收益分红、扩张规模等,对其经费尚有少量缺口的,银行给予小额贷款,待其进入成长发展期开始归还贷款。三是拓展“爱老无忧”保险计划延伸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通过个人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入住失能、半失能寄养老人办理护理保险或意外保险,分释社会办养老机构风险。四是发挥社会福利协会服务管理作用,制定我市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社会办医养型养老机构的性质地位,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开办养老机构筹资方式与待遇,纠纷处理机构与理赔等要求。
(五)明确责任、创新模式,积极延伸五保供养机构医养服务
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开展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率先将敬老院转型为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积极将农村养老机构工作纳入了乡镇公共体系建设范畴,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列入乡镇考核目标。利用或创造条件开设社会化养老功能,提高床位使用率,扩大养老覆盖面,科学制定发展农村养老工作整体规划,将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作为农村机构养老系统工程的重要方面,变敬老院单纯的“收养”少数“五保”老人的兜底保障福利扩面向广大农村老年人服务。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五保供养事业发展,出台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建敬老院。
关于2022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二: 目前养老服务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省、市日前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可见党和政府对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视。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的医务工作者,我想就传统服务业转型方面的课题谈一下以医养老、医养结合的问题,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养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养脱节问题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市养老机构建设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服务项目、服务水平跟不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存在吃不饱的困境,患者量少,医疗器械、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二)养老缺乏医疗常识,健康无从保证。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特别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去医院体检、看病困难已是严重社会问题。据调查了解,许多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多数患有常见的老年疾病,因为不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和诊疗,耽误病情,导致病情加急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三)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老人门诊就医难。一方面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数行动迟缓,一些老人生病后不能够及时去医院诊治,只能外请医护人员上门静点,这样会导致用药上的错误以及承担高额的医药静点等费用,从而增加了老人们的经济压力,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会受到影响。
(四)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缺乏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服务。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匮乏,且整体素质不高。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相关专业不多。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整合资源,为老人老有所依奠定良好基础。养老工作是一项投入多,回报少的事业。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充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联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以东风区为例,将小型民营养老院集中依托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即可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又能够在医疗上使老人们的健康得以保障,这种方式如果可以得以实现,老人将得到专业人员二十四小时的营养配餐,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可提供专业护工为难以自理的老人施行专业护理,这样可以使老人们无后顾之忧,安养晚年。
(二)以养老院为依托,建立家庭病房。针对老人们行动难、就医难的实际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在民营养老院中实行家庭病房制度,一来可缓解各大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二来可使老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得到如同在医院一般的治疗。与养老院联姻的医疗机构可派出专职人员为家庭病房中的患者定时、定期查房,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时为老人体检,达到早观察,早诊治的效果,为老人健康护航。
(三)加快出台、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养老政策方面,明确规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床位和运营补贴等;医保政策方面,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医保有关政策措施,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允许医院设置养老病房,让老人一边养老一边医疗。一方面缓解当前“养老难”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共享医疗资源,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制定医院同养老院联合制度,在符合医疗要求的前提下,养老院可作为诊疗基地,缓解各大医院高峰期床位紧张的压力。参保老人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养老院诊疗基地,诊疗过程中,均可享受医保待遇。此外,“医养结合”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对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相信有政府的扶持,有政策的倾斜,以医养老、医养结合能从老年人居住、健康、居家上得到有力保障,也是医疗机构服务转型的一种尝试,医养结合之路将为推进我市的养老事业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第15篇 当前养猪模式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养猪模式问题调研报告
一、养猪模式回顾
1、自然养殖阶段
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从驯化到20世纪初,猪的养殖一直是采用自然养殖模式,以吃各种青粗饲料为主,猪饲养周期长,料肉比高,由于自然养殖青粗饲料品种多,各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复杂,养殖以一家一户的散养为特征,中大猪的免疫力强,不易生病,结果是:肉质细腻、微量成分含量丰富、营养全面。但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肉食日益增长的需要。
2、集约化规模养殖阶段
进入20世纪,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动物营养学成为独立学科,现代养殖业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其特征为:以动物营养学为理论基础,以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了改良品种,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饲料添加剂等措施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结果造成肉品品质下降,卫生安全系数降低甚至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现在人们所吃到的猪肉几乎都是从养殖场出来的饲料猪肉,饲料猪所吃的饲料是专业人士科学配制出来的,以提高生长速度、缩短饲养周期为目的的。这种饲料是用玉米、豆粕、麸皮、几种氨基酸、几种矿物元素、几种维生素以及一些促生长用的促长剂和防病用的抗菌素等药物组成。所谓的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其实却十分简单,用简单成分的饲料在短时间内堆砌出来的猪肉蛋白质内油质较少、组成成分相对简单,这样的猪肉能会好吃吗?白水煮肉,味同嚼蜡并不夸张。饲料中添加的一些化学促长剂及一些抗菌素类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抗菌素及“瘦肉精”的危害,人们已经领教过了。另外现代人经常患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偏瘫、癌症等,虽没有证据说明与现代肉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也不能说明一点关系没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逐渐发现一些过去用于饲料的添加剂如:某些抗菌素、镇静类的药物等在畜禽体内的残留对人体存在着相当的危害。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饲料管理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禁用已确定的对人类有危害的饲料添加剂。我国由于以前饲料行业管理相对较松,饲料添加剂滥用严重以致造成我国肉食产品出口受阻。
二、21世纪养殖业面临的挑战
1、在现代动物营养学理论指导下养殖模式使畜牧生产水平的提高几乎已达到极限。
2、既要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质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3、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
4、养殖成本日益提高。
三、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1、理论基础的突破
要想实现根本性突破,必须在理论上得到突破。传统动物营养学主要是依据化学和传统生物学的基础,把动物看成小型肉制品加工厂,忽视了动物的生理特性。现代动物营养学应以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同时借鉴中医理论的整体观,重视各种营养因子的调控和基因表达,把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条件调节到最佳状态。
2、养殖模式的突破
根据现代动物营养学的理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把动物看成活的个体,除营养外,还要考虑动物是否处于最佳生理状态、最佳心理状态,等等。
3、育种的突破
主要是培育遗传稳定性好的新品种,降低品种退化的机率。
4、饲料生产的突破
要解决既要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又要提高肉食品质这一矛盾,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性,尽量减少饲料中人工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的使用量,减少药物及化工类饲料添加剂在肉品中的污染,造成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其次,尽量使用天然植物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增加畜禽的免疫抗病力。不少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找到了很多解决办法,其中天然中草药以其无毒副作用、无有害残留等优势被广大畜牧工作者认为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另外,鉴于目前养殖模式,饲料中普遍添加大量抗菌素,破坏了猪肠道的有益菌群,易受致病菌感染而致病的现象,建议结合中草药添加剂使用微生态制剂,一方面提高猪的免疫力,一方面增加肠道有益菌群,对抗致病菌的感染。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根据中医理论:任何一种植物都具有某种医理作用,其中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具有抗病促长及补充营养功能的就有数百种之多。如黄芪含有微量元素多达14种,山楂含有70多种成分,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功效,陈皮、神曲具有健胃功能,党参、黄芪、白术还具有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何首乌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黄芪、决明子还能促进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的合成等。博凯国际·郑州博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博凯助长灵,试验证明:能有效提高瘦率,减少胴体脂肪含量;提高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免疫抗病力,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猪肉系水力,改善体型、改善肉质与风味等。
绿色饲料添加剂广泛地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人们的健康安全将有所保障,我国的畜产品出口将不再被一些国家所限制,畜牧生产企业也将会随着产品品质的提 高而提高效益。
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中医药理论依据
依照中医理论,现代动物营养配置的看似“全面”的饲料及各种大剂量、高浓度营养素和抗菌促生长剂的使用,迫使动物机体细胞代谢亢进,并朝脂肪沉积和蛋白质合成方向努力,久而久之,破坏了肉猪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生长的自然规律。
现代养猪生产追求快速生长,究其根本,无非是脂肪组织的大量沉积、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和全身肌肉结缔组织水分积聚、含水量上升,此即为中医的“水湿”。湿盛困脾,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才能使机体血脉畅通,使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特别是肌肉的生长、发育及各种微量风味物质的沉积。脾气健运,则肌肉发育良好、丰满、香嫩,否则肌肉痿软,水分高,味差。而脾和胃相关,脾失健运,胃也受累,从而导致消化不良。且由脾虚引发的气血失调,会损及其它内脏器官,致使肺、肝、肾及大肠、胃的功能失调。肺气虚,则可经常出现养猪中的毛不亮、腹泻等症状。肝气虚,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虚则血瘀,加之活动少,血瘀进一步加剧,从而在中大猪生产阶段,普遍出现“气虚血瘀,脾虚水湿”的病理状况。由此可见,一味追求快速生长,必然引发脾气虚,而又引发肺、肾功能失调,最后导致体内各环节,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失调。另外,脾在防病及抵御外邪侵袭方面,也承担重要的角色。
博凯助长灵中的白术功善健脾益气,党参功善健脾益肺,山楂功善健胃,陈皮、神曲功善健脾胃。这些药材脾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
博凯助长灵的组方不是一些药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能有目的的将药物配伍起来应用的。以何首乌、决明子、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组成博凯助长灵,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燥湿利水、健胃消食、补肝肾、补气血、壮筋骨等功效。其中何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润肠通便;决明子功善清热燥湿、润肠通便;黄芪功善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白术功善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功善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山楂功善健胃消食,行气散瘀;陈皮功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诸药结合,可以使脾、肺、肾、气、血等的功能得到全面正常的发挥,使猪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生长的自然规律得以协调,使脂肪组织难以沉积、蛋白质的合成平衡和全身肌肉结缔组织水分积聚、含水量平衡。从而明显促进猪的健康生长,提高猪肉的品质,增加瘦肉率,减少胴体脂肪含量。
我们选用的药材均为有机复合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多有间接作用和整体调节等作用。如黄芪含有微量元素达14种;山楂含有70多种成分,还有未知因子和活性物质。这些成分除单个成分起应有的作用外,还有它们间的复合作用,这也是化学合成药物无法比拟的。因此,中草药每一个复合体,其结合成分在作用机制上是以整体调节为主,突出对动物机体的相应作用,调节平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何首乌、党参、黄芪、白术等能刺激机体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机体生长性能,杀菌抑菌,抗应激功能等,特别是能有效兴奋胃肠道和促进消化腺酶的分泌;黄芪、决明子能促进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和atp酶的合成,即可抗贫血和改善蛋白代谢的作用,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还可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对机体的再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作用;党参、决明子、山楂等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利于补充饲料中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不足,平衡和完善猪日粮,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发挥猪的生产潜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节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陈皮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同时又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而助消化;山楂含脂肪酶,可促进消化。此外,山楂、神曲及陈皮可促进胃肠蠕动,逼出大肠内的气体,发挥其健胃助消化作用;促进合成代谢的有党参、黄芪、白术等;何首乌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决明子、山楂能降低脂肪及血脂的作用。
由此可见,除了改善机体生长性能,改变猪肉品质和瘦肉率的增加以外,博凯助长灵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杀菌抑菌,抗应激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