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2-09-25 07:04:17 查看人数:92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第1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 ,学龄儿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 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 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 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 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1. 前言

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来农村却反而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分别是82.3%和17.7%,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已经远跟不上城市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同时供一个大学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今年来大学生找工作难,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和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意志和决心,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xx总理在谈到xx年教育工作部署时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他说,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可能导致教育经费预算紧缩、入学率下滑和质量下降以及失业率增加。农村教育问题更明显化,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和基本办学条件配备工程、全国性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青壮年农民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方面都变得更棘手。

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教育基础建设不免面临农村教育共有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们将关注当地高中生弃考背后的农村教育问题,找出教育模式及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减少弃考现象,留住人才。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和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南澳教育概况

2.1南澳教学资源

南澳县中小学校共22所(均为公办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6所。该县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县一级学校10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2.2南澳教育的局限

但是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若是家庭收入不好,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也会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与大陆的连通交通工具只有渡船。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农村教育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

2.3国家及社会对南澳教育的扶持

两会中教育问题再次被提及,xx总理强调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南澳也相当看重教育问题,学校是主动要求适龄儿童来上学,且上学有补贴。

第3篇 清水县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基础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清水县教育部门为推进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解我县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我们选择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农村中学为调研对象,于xx年10月对其进行了一次联合教育调研,我们于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先后深入秦亭中学、百家中学、旺兴中学等进行实地走访。又于10月14日在秦亭中学召开了“农村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校长座谈会”,在综合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大约建校在五六十年度,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县经济建设持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始终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主体战略,全力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各学校教育迅速发展,尤其,秦亭中学每年初中毕业升学率令人瞩目。成为我县东部农村主初级中学独树的一面“旗帜”,山门中学、百家中学、旺兴中学各校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共同探讨、互相切磋,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真正运用于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当中,加快我县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在财政投入许可的条件下,力争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心学生,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初中农村教育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推进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绩

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认为“初中农村义务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最广大群众之利益的教育”。坚持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为民众提供满意的教育。面对初中农村教育的新情况,新挑战,我县教育局领导、包乡包片督导态度非常明确: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教育的成果,尤其重视我县东部几所农村初级中学,和全县相比想方设法力争缩短城乡中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坚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动摇,“办学生发展,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学校。

调研中,我县东部几所学校实施均衡编班,不设重点班的科学决策,这充分反映了各学校教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气魄和胆略,表达了全体学生及家长众呼唤教育公平的心声。这些态度和做法,成为我县初级农村中学学习的楷模。为此,在秦亭镇进行教育调研时,群众普遍反映,“最满意的是教育”。

(一)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为均衡发展奠基

1958年山门镇中学建立,面积只有4000平方米,只有三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不足百人,随着近40多年的快速发展,学校面积增加到9367平方米,学生人数增加到300多人,xx年我县初级中学都实现了“两基”达标,这充分证实了国家重视教育,尤其农村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以迈上了新水平,面对农村当前的教育的新趋势,清水县主管部门又重新制定了《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新区学校布局纲要》,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规模办学。自xx年以来,对我县东部几所中学加大了建校资金投入。山门中学建起了教学楼,百家中学、秦亭中学都有独立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已成为国家寄宿制项目学校。以往学校“小、散、乱”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更趋合理。

(二)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要实现初中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根本保障。

1、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实现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从xx年“两基”达标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农村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积极开展农村中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创建活动。狠抓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目前,我县东部几所农村初级中学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能按国际二类标准进行建设并达标,全校初中生生均占地28.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7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8.2平方米,达到了《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各学校都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设施齐全,师生能充分活动和利用。各校严格按照省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逐年更新设备和补充必要的实验材料。并在教学装备的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第4篇 xx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近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近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中共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02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平。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22—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1998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01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03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平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平,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第5篇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第6篇 乡农村教育初步调研报告

魏奥

前言:魏奥开始驻张家口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朋友圈的照片便换了一种风格,牧羊放牛,种菜收瓜。农村里贫苦却又充满希望,乡野的风景淳朴又令人向往。我建议魏奥关注一下当地的教育问题,并请他有可能的话做个调研。魏奥秉持着一贯的严谨、认真态度,做了黄梅乡的教育调研,并完成这篇调研报告!我们即将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乡村教育现状。在这里,向魏奥,也向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

我于参加省精准扶贫工作组,驻张家口市蔚县黄梅乡黄梅村,至今一年多。今年受同学邀请,同时也是自己想给自己在闲暇之余找点事情做,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教育状况调研,写了这个简单的报告。由于我不是教育工作者,不敢胡说八道,报告仅是对乡干部、校领导等人的座谈整理以及我走访村民时了解的情况,不提意见和建议。由于水平有限,错误谬论不可避免。

一、黄梅乡基本情况

黄梅乡为蔚县辖乡。1953年置黄梅乡,1956年撤销,1958年分属北水泉、吉家庄公社,1961年置黄梅公社,1984年复置乡。黄梅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29.3公里,面积72.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国道109穿境。辖15个行政村(黄梅、柳家泉、烟墩庄、榆涧、木井庄、木井、赵家寨、黑埚、常胜疃、柏木瓜、东吕家庄、小枣碾、定安县、西洼、下康庄)和2个自然村(上康庄、李家梁)。农业主产玉米、谷、黍,果树为杏树。依托杏资源,开展杏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开口杏核、杏仁、杏干,全乡绝大部分加工企业集中在黄梅村。

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

乡里有中心学校一座,位于黄梅村村西。学校总占地面积37389平方米,校舍为平房,面积为5880平方米,校舍情况较好,无危房旧房,分为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图书室、实验室等。校园内有水泥硬化的非标准操场,篮球架两个。

黄梅村村东有幼儿园一座,由中心学校管理,原为黄梅乡中学,中学撤并后改为幼儿园。原中学校舍已成危房,现在的校舍为新建,有三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三间宿舍(因为无住校生,没有投入使用)。园内无游乐设施。

全乡有9个教学点分布在乡其他村庄,分别是烟墩庄、榆涧、木井、常胜疃、柏木瓜、东吕家庄、小枣碾、定安县、下康庄。教学点仅有学前、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及以上需要到中心学校读书。教学点校舍为之前撤点并校的小学,校舍为平房,虽老旧但是尚不属于危房。基本上无体育器材。

乡里之前有初中,但是由于撤点并校以及生源减少,已取消初中教育。

三、师资、生源情况

全乡有教师36名,其中中心学校27名,教学点9名(为代课老师,多为退休教师)。

中心学校为1-6年级完小。全乡学生403名,其中中心学校338名,分为9个班,教学点学生65名。中心学校里有190余名学生住校,其余走读。全乡无因贫辍学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每个教学点一个老师,学生较少,最少的小枣碾教学点仅2个学生(1个一年级1个二年级),最多的木井教学点也不过12名学生。

幼儿园分大中小三个班,共有学生95名,全部为走读,以黄梅村孩子居多。

四、上学费用情况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政策,免学费和课本费。学生只需要购买练习册和作业本。村里学生基本不参加课外辅导和兴趣班。

县里核定了75个贫困学生名额,每个学生每年补助500元,但是实际住校学生190余人,享受这75个名额的补助资金。住校学生每天伙食费7元,每周在校吃饭4.5天,每月约18天,每月伙食费约130元。这个费用比较低,村民能够承担。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还是有保证的。

幼儿园阶段是收费的,每个学生每学期托费500元,一年1000元,另每年取暖费100元。由于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学前教育,适龄儿童都能够上园。

五、存在问题

(一)生源流失。一是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带到打工地入学。二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将孩子送往县城、西合营镇、吉家庄镇等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就读。

第7篇 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因此国家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来到南澳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南澳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南澳的教育概况,对问卷调查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当地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家庭 经济 制度 师资

中图分类号g4

1. 前言

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来农村却反而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分别是82.3%和17.7%,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已经远跟不上城市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同时供一个大学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今年来大学生找工作难,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意志和决心,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xx总理在谈到教育工作部署时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他说,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可能导致教育经费预算紧缩、入学率下滑和质量下降以及失业率增加。农村教育问题更明显化,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和基本办学条件配备工程、全国性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青壮年农民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方面都变得更棘手。

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教育基础建设不免面临农村教育共有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们将关注当地高中生弃考背后的农村教育问题,找出教育模式及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减少弃考现象,留住人才。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和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南澳教育概况

2.1南澳教学资源

南澳县中小学校共22所(均为公办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6所。该县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县一级学校10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2.2南澳教育的局限

但是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若是家庭收入不好,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也会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与大陆的连通交通工具只有渡船。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农村教育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

2.3国家及社会对南澳教育的扶持

两会中教育问题再次被提及,xx总理强调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南澳也相当看重教育问题,学校是主动要求适龄儿童来上学,且上学有补贴。

2.4南澳教育调研的意义

南澳是我国的海岛县,南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贡献。人才的流失将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将具体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探讨南澳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查阅对比国内名校教育管理制度,向南澳县教育相关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将分析当地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原因,反映给当地相关部门,为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

3. 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队为了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本次调研的人群对象是南澳岛居民与各中学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93份,问卷回收率为77.5%,满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统计要求,统计结果可靠性较高。这次调查的市民部分采取在人流集中处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南澳后宅镇主要街道进行。此外,还采取让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部分的调查则采取在南澳第三中学随机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对我们的调查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调研成果:

3.1 孩子上学概况

在受调查的人当中男性有29人,占31.18%,女性有40人,占43.01%,未注明性别有24人,占25.81%。受调查人群有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商人等。通过对当地居民和各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岛人民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将近89%的居民家庭有孩子正在完成或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其中有45%的家庭有孩子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包含高中),44%的家庭的孩子正在接受义务中,其中多数家长表示:读书是孩子的一条出路,家人会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11%的家庭没有孩子在上学,多数是孩子已经辍学就业,或者已经成家立业了,因为家庭经济而辍学的数量微乎其微。可见,南澳教育普及情况相当乐观。

3.2家庭学费情况

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针对近日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的现象,也有专家认为与家庭经济问题相关,所以家庭经济直接牵系着学生能否继续上学。经对南澳居民家庭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97%的家庭能支付学费,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的经济慢慢发展,农民的收入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进行减免学费等措施,大大为农村家庭减轻学费负担。37%的家庭因为家庭收入不理想,或者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负担大,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3%的家庭认为学费负担很重,主要是孩子接受高中或者其他高等教育,学杂费数额大,农村家庭多以农作物商品经济作为经济来源,收入微薄,故学费仍是家庭的负担。

另外我们进行另一项调查,统计当学费成为家庭的经济压力时,家长的做法,收集数据如下:

提问:学生成绩优秀,而家里钱不够,家人会怎么办?( )

a借款贷款供他(她)读书

78.49%的人认为:现在生活好了,收入大大提高,就算家里的钱不够也只是家庭一时的运转不过来,只要向亲朋好友暂借一下便可,不至于变卖东西的地步。

b变卖东西供他(她)读书

16.12%的人认为:学费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借,只能暂缓一时,向亲友借多也会难为情,只能靠自己变卖东西以供孩子读书。

c只好让他(她)退学

4.30%的人认为:农村教育的投资是相当大的,然而,毕业后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既然经济不允许,不如放弃。

d其他

有一人认为要看看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有进取心,当然要支持孩子的理想。

总体上可以看出,当学费成为家庭的负担是,南澳人民会尽己所能,为孩子筹资,坚持能让孩子顺利完成理想,实现梦想。

3.3南澳家庭对教育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当我们意识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才会坚定不移的坚持我们的理想,克服一路上的困难。为此,我们在南澳进行相关调研,获得以下相关信息:

提问:你怎样看待读书( )

a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多读书才能多赚钱。

31.18%的人选a,其中占所有的家长中.46.20%的家长认为读书是谋财的出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农村的劳动者文化程度和技能的平均水平与城市的有差距,就业前途、待遇自然差。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拥有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中,才能在人潮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读书最基础的要求能知书达理,懂得为人处事,学会交际。另外,文化程度高能提高个人的身份和自信心,更是求职重要的介绍信,能为自己更好地谋得更好的岗位,为自己开辟出路。

b只要能赚钱,不必多读书。

6.45%的人认为读书不是人发展的必要途径,不是谋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认,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为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处处受阻。有人认为在学校只能浪费财力和青春, 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拜师学艺, 或者托关系找个单位等, 急于给孩子寻找“出路”, 尽快挣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c学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学没必要。

4.3%的人认为上了高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了,上大学,太遥远,农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经是不多的了。

d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

58.06%的人认为:读书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会让人向往崇高,使人心灵纯洁而富正义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此外,有更长远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运,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赚钱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快乐才是读书的追求。

此外,统计南澳人民如何面对孩子想辍学。

提问: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

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 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

88.04%的人选择c分析原因并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当然,这是理智的、可取的方法。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学生的家庭启蒙教育较落后,农村教育质量不高, 素质教育更没受到重视, 不免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难以适应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过程, 久而久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以至辍学。这是导致学生辍学的普遍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确的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任孩子选择,防止孩子一时的错误意识而造成终生大错。在这里,我们可以侧面看到南澳人民对教育有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分别有9.78%的人选择a和2.17%选择b 。并非说只有激励孩子上学才对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孩子之意让其退学和强逼孩子上学也有情理所在。

再次,调查南澳人民对优秀学生的看法,如下:

提问:你以什么的标准判断学生是否优秀?

a成绩

b思想素质

c实践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澳判断学生优秀的标准各有各的看法,其中以“思想素质”为主。不再像以往人们的看法——以成绩论英雄,可以看出,南澳人民更侧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之外,调查南澳人民对教育的看法。

提问:关于目前您最关心的是( )

a学校的教学环境 b教师素质 c学费 d教育体制改革

从图中可以得出信息:南澳人民更关注教师的素质,同时兼顾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学费放在其后。农村中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方面与城镇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 所以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很难引进。农村中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存在对教师拔高层次使用和聘请代课教师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难以保证。经村民反映,代课教师业务能力不高, 缺乏必须的专业素质, 教学手段落后,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 大中专学历居多, 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一般不足50%,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几乎没有, 一般不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随着教学和教育要求的提高,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现有教师难以胜任和达到要求, 与城市差距日益加大,不能满足目前农村的教育需求。

3.4南澳教学情况

经调查统计,学生完成一天所有上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书面作业总量大约一共需要2—3小时。在校上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由于条件限制,学校音体美、综合实践课只开了部分课,一周上1-2节。

许多农村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学校的课程设置完全是为了升学, 很少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求,其课程设置也主要着眼于普通初中教育的需要, 缺乏农村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偏高, 在“一纲”的统一要求下,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自身基础条件不如城市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适应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其次课程内容适应性差, 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远离, 造成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难以理解、想象和应用。再次,课程结构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劳动课程、职业课程和技术课程缺乏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形同虚设, 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从调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的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正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发展。南澳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育, 对一部分学生加强应试课程的教育, 使其顺利升学; 对另一部分学生增设专业技术课和劳动实践课, 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知识。这样就增强了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期实现“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本领”的改革目标。

3.5对农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的理解

目前我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与转型中,转型使乡村社会充满了活力,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矛盾、困难与问题,如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扩大、结构分化与贫富差距加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起的思想矛盾与冲突、大众传媒带来的社会冲击等不可能不反映在乡村社会,引起乡村社会民众的一定的困惑与茫然。农村与城市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日益明显化,例如教育建设上的差距,师资队伍上的差距,等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教育投资上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因此,引发了我们对城乡教育差距的思考。为此,我们向南澳人民进行有关调查。

提问: 针对农村大学生比重的下降,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

a农村家庭经济供不起学费

b农村教育质量跟不上城市,从而学生素质不强

c政府对农村教育不够重视

d农村学生求学深造的意识不强

从中可以看出,南澳对城乡教育差距的理解是农村在家庭经济的束缚下,学生没有足够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加上农村的教育基础相对差,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相同的竞争,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下降。

另外,我们向南澳人民进行有关我们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现象的调研。

提问: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高考出现农村考生弃考现象,你认为是为什么( )

a学生成绩水平问题

b农村学生毕业后发展前途不理想

c政府招生存在不合理

d家庭经济问题

e其他的

有47.62%的人选择b农村学生毕业后发展前途不理想。农村的学生存在自身素质相对低,以及缺乏人际网等等缺陷,严重打击农村学生的进取心。再加上家庭经济等问题,上学深造变得可遇不可求而又渺茫无意义。

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赶超发展战略中,我国教育发展重城市、轻农村,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教育投入效果欠佳。

3.6说出你对南澳对教育的展望

南澳岛,一个比较封闭、原生态的地方,当地教育情况是全国农村教育情况的缩影,农村教育问题,抑制着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充满发展空间的农村教育中,我们向村民进行调研,讨论南澳人民对南澳教育提出的展望。

提问: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对南澳的教育现况,你觉得在哪方面要加强,该怎样加强?

归纳得出以下四方面:

1政府要完善教育条件以及设施投资比重,同时扶持贫困生;

2学校需要完善教育制度,大力倡导全民素质教育,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学校强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4教师因材施教,加强对之下层学生的重视程度,帮其树立自信心。

4.结论和建议

南澳具有相对比较丰富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正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同时,南澳教育也存在局限性。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在经济上,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结得出南澳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4.1经济投入问题

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

4.1.1政府投入少

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 农村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农村教育发展还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

4.1.2农民为教育投入的资金较少

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回乡后无所擅长, 甚至不如未受高中教育的人, 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 大部分也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 毕业后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工作, 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因此, 农民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高。

4.2 教育质量问题

4.2.1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实际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现阶段, 农村教育功能单一, 偏重于向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 轻视了为本地区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来源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突出, 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 而且严重损害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4.2.2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强

义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后者又被大大强化。考上大学, 跳出农门, 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农村教学质量差, 能进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返回农村, 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相关程度不高。所以,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后,只要成绩不特别突出, 家长便会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些未成年人虽然挣钱不多, 但生活较自由, 这种生活对贫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的学生极具诱惑力, 这是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诱因。

4.2.3教学质量差

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教学质量不高。

a)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实验仪器、图书等严重缺乏;

b) 农村教师大多是大专、中专毕业生, 还有一些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 整体素质较低,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工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不专心, 责任心不强;

c)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由于教学质量差, 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上学没有前途, 产生辍学念头。部分学生成绩差, 在校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在家得不到家长在学习上的帮助, 失去学习的信心。

4.3社会环境因素

4.3.1农民认识不够

农村生产力落后, 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知识无用。农民追求教育的动机, 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我国, 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 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 农民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

4.3.2 教育的社会作用在农村难以体现

农村人口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难以呈现。农村与外界沟通少, 相对封闭, 农民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城镇居民优越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 即便有一些了解, 也会认为城乡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没有可比性。因此, 他们比较的对象仍是农民, 因为大家文化水平相似, 生活条件和境遇相当。在农村, 勤劳致富改变境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很难凸显, 而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家长时刻感受着教育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意识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受教育, 因而贫困的家庭也会让子女接受尽可能高水平的教育。

4.4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典籍,整理出一下相关对策:

4.4.1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资体系

一个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可以促成投资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三方的协调统一,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选择相应的投资、管理及发展模式, 最终实现农村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而我国现行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的费用分担机制不尽合理, 投资主体的投资额与其所获得的收益不对称, 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很大一部分费用;同时, 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也促成各投资主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因此, 建立合理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势在必行。

4.4.2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3]

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际, 建议进行以下改革:

a.改革课程设置。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 以学生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开设各种必要、积极向上、并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的课程, 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同时, 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教育资源,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业能力。这样, 既能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又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b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各科增强活动课程, 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做法, 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4.3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4]

提高教师待遇, 使农村教师工资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城市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水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降低优秀教师的流失率, 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减轻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 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同时, 还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在农村贫瘠的文化背景下,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如果他们生活艰苦, 读书无用的观念势必会在农村得以强化。所以,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刺激和示范效应, 增强农民追求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滞后于农村发展,尽管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引导,农村社会的开放与农民观念的更新,相信教育会进一步引起高度关注。可以预料,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5.致谢

本次关于“关于南澳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以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南澳政府以及人民的支持,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协助此次调研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6.参考文献

黄绍增, 赵坤明. 汕头市区教育的开放与改革[j]. 现代教育论丛, 1987,(04)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张少春,王晔,吕炜,朱昌发,吕嘉. 正确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现状与问题[j]. 财政研究, xx,(09)

[3]李普亮,朱永德.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实证分析——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 乡镇经济, 2022,(01)

[3]黄紫华. 关于广东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践中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探讨[j]. 现代教育论丛, xx,(02)

[4]彭智勇.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22,(z1)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广东教育,xx(03)

第8篇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近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近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中国共产党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02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平。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22—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1998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01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03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平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

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平,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以迎省“普九”复查为契机,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县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学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未来几年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到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农村小学的任务,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实际困难,考虑在农村建设九年一贯制试点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到前后,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为发挥高中现有优势,在5年内将现在的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逐步撤并,重新划分招生范围,只保留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两所农村普通高中,完成对以上两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继续做好初三毕业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证县职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尝试举办高中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县政府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9篇 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xx年7月20日至7月24日,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生,教学范围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手工艺,书法,革家风俗,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辅助学生做暑假作业,课余做丰富多彩的体育和游戏活动。每天安排六节课,每节课四十五分钟,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中午十二点,共三节;下午两点至六点,三节,最后一节辅导暑假作业。

20号、21号,家庭走访,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受教育和学习情况,及询问家庭成员对当地教育水平和概况的认识。我们主要准备了两份问卷调查,家长和学生各一份,对象是现有就读小学的家庭,区域范围是枫香寨内。另外,我们还赠送孩子学习用品,给各家庭拍照留念,并尽可将照片洗好寄回。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各家庭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年收入低于三千圆人民币。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仅留老人和小孩在家。收入来源要么只是务农所得,要么再外加打工获得。在问及年收入时,许多家长模糊不清或不愿透露,似有隐瞒,导致调查结果不够真实,所以这也是这次调查的一个严重的缺陷。

2.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当地的教育水平不是很了解,且可以说所有受调查的学生都不了解上学流程,即并不清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读大学这一过程。大部份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听说过知名大学。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处,并且都表示是自己愿意读书的,并非父母所逼。

3.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科学的系统的主见。许多学生和家长安于现状,缺乏追求更高更好生活理想,即使有也很模糊。对于将来打算,孩子前途并不明确。对于怎么才能改变自身的困境也浑然不知道,只知道能读书就好,至于读书究竟怎么怎么好只知皮毛,不明大用。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志向。对于怎样提高和改善当地教育,以及对政府有何意见和要求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父母所谓的重视孩子学习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从不过问,有些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经过分析和结合当地实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交通和消息闭塞。在这么一个文化水平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交通欠发达的地区,许多新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时代教育科学模式,日新月异的新消息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输入。虽然说国家贯彻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实处,但家庭贫困依然存在,特别是同时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上学读书的较为困难。

调研,让我亲近了乡亲父老,让我更加的深入的体会了农村农民的艰苦,让我感受到了每一双窘困和无奈的眼神,和每一张坦然的笑脸。深入民间,方知民苦。走访乡下,察觉城乡之差。亲身实践,敢言当地实情。

此次社会实践主要团体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八位学生队,外加黄平当地四位青年。

主要成员有: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谭曦,王巧丽,温慧芳,孙慧敏,吴双;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董哲涵;文学院齐腾达,吴勇鹏。

~~大学制药工程:廖祥明

东北林业大学:罗国栋

贵阳民院:王俊科

江西师大:廖廷康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9篇)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村教育范文

  • 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
  • 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101人关注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 ...[更多]

  •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9篇)
  •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9篇)92人关注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 ...[更多]

  •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3篇)
  •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3篇)64人关注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 ...[更多]

  •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3篇)
  •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3篇)30人关注

    1.前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来农村却反而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分别是82 ...[更多]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