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2-10-14 11:52:04 查看人数:100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

第1篇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收,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依靠我市面临的发展条件,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内容非常多,只能从中选择重点扶持发展。可以肯定地讲,未来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地靠的主要是特色,只有把特色做强做大做出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要准确的把握特色,就必须清楚资源状况和发展条件,这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前提。

二、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在近三个月的调研中,我们总的体会是: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是较快的,正在成长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力量,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受煤、焦、铁产业高利润影响,民间投资严重不足。农产品加工业要快速发展,需要民间增加投资。然而,多年来受煤、焦、铁等产业高利润吸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54850万元;而同期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6954万元,只有第二产业的4.6%。随着煤、焦、铁资源供应日趋紧缺,今后若干年内煤、焦、铁产业继续保持高利润,民间投资仍加速向这些产业流动,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仍将不足。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设法解决农产品加工业民间投资不足的问题。

(二)涉及领域宽阔,优势产业不突出。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加工涉及粮食、畜牧、干鲜果、蔬菜和中药材五个领域,但没有一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今后必须解决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三)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决定着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整体上看企业规模还是偏小,在与其他地区的企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如上述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多,其中进入省“1311”规划重点企业的只有一家。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的资源实力、技术能力都很弱,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产品研发机构,严重制约着企业竞争能力。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地的超市中都很少见到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设法扩大企业规模。

(四)管理水平落后,产业素质不高。我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特色明显、质量上乘,市场销路也不错,但企业发展却困难重重,就是走不上快速发展轨道。深入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例如缺乏品牌意识,许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认为只要质量好,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殊不知,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消费者购买产品首先认知的是品牌,是品牌的知名度。多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慢,品牌知名度低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市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区域性知名品牌也很少。再如还缺乏营销意识,许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生产,千方百计更新设备、扩大规模、上新产品,对市场营销投入很少,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规划,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队伍。形象地讲,就是“正规军”式的生产,“游击队”式的营销。再如缺乏标准意识,许多企业产品规格不标准、包装没档次,甚至没有条形码,更赶不上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通行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没有发展规划,重复建设严重。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但某些领域加工能力已经超过我市现有的农产品产量。以玉米加工业为例,到底全市正投资、在建和筹建的玉米深加工能力严重超出我市玉米的生产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没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不到位。

三、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编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市政府编制的《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农产品加工业确定为今后五年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市委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市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农产品加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确实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使之成长为优势产业,就必经编制并实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目标和重点。

(二)找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立足点。

目前,全国有许多地方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且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加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已占据明显优势。例如内蒙古的奶制品业和羊毛加工业。这种形势下,我市要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就必须找准立足点,应立足“特、精、高”三字方针。特即特色,我市盛产多种特色产品,如永和的红枣,古县、安泽的核桃,浮山的小米等,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要在这些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把特色变成市场优势;精即精细,不因为特色农产品为我市特有而粗制造,要精工细作,把质量提高;高即高标准,为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的高标准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政策的限制和引导来推广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可研究制订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三)找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领域非常广,但都没有做强做大。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我市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一把抓,都变成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只能根据我市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选择特色和重点进行深加工,并全力做强做大。经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及今后若干年我市应重点扶持三大产业:一是核桃加工业。以古县、安泽一带特有的核桃产品为原料,制订扶持政策,扩大招商引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加强产品开发,使核桃加工业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特色优势产业。二是枣子加工业。永和枣子个大肉厚不生虫,别具特色,多年来畅销不衰,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特色产品,最近又被国际组织认定为绿色环保产品,但多年来一直卖的是原产品,没有深加工,附加值低,收益上不去,而且产品品种少,市场占有率也上不去。应充分发挥永和枣子这个历史名牌产品的优势,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使我市的红枣产业成长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现代新型产业。三是中药加工业。近年来襄汾生地和安泽连翘产销量已占全国市场的1/3和1/4,在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同永和红枣一样,卖的是原产品,产销量虽然大,但经济效益和对市场的影响却不大。应借助已占有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使我市逐渐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中药产品生产基地。另外吉县苹果、隰县梨、浮山小米和蒲县莜麦也很有特色,可鼓励相关县和相关部门发展深加工。

(四)确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

综观国内市场,目前在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不外两种形式:一是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例如河南以双汇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业和内蒙以伊利、蒙牛为主体的奶制品加工业;二是企业集群,例如四川、湖北的炸菜产业和我省太原一带的陈醋产业。分析我市情况,我们认为这两种形式都符合我市实际。也就是说,今后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可采取两种战略,即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战略和企业集群战略。对那些产量较大、加工需要大量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玉米深加工、水果深加工、肉类深加工等,采取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战略;对那些产量不是很大但很有特色而开发加工又不需要大量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特色食品、特色工艺品等等,应采取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即鼓励众类中小企业或同时生产相同产品或相互协作生产相同产品,通过大量中小企业同一集群形成的规模优势,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产业优势。

(五)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近年来我市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地看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一是规模不大,不具备规模优势,对企业投资尤其是外部大企业投资缺乏吸引力;二是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农产品还是几百年上千年传下来的老品种,很难适合现代化的流水线加工;三是有污染,目前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主体,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要做强做大,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其产品就必须达到国际上通行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检测标准,而我市绝大多数农产品处于煤焦铁铸电等产业包围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根本达不到生产有机绿色产品的要求。我市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认真搞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与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产业、企业、要素的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带和块状经济的形成,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

(六)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资金支持体系。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要加快发展,政府还必须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应着力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煤焦铁铸电等产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业流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市煤焦铁铸电等行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家手中都握有大量自有资金。尤其是煤矿企业,近年来面对市场短缺,积累了巨额货币财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市政府应研究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这些行业的企业家向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成立由政府牵头,企业、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或协调委员会,在银企之间建立起双方沟通的有效渠道;探索新形式下银企之间交流增强、互信的新形式新途径,促进双方之间的信用合作。三是扩大政府投资渠道和投资规模,形成长期高效的政府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向农产品加工业倾斜,确保每年投入资金总量的增加速度高于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和涉农部门的联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争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信用资金;重新审视资金投入办法,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之间的资金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合并、控股、兼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以此提高现有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七)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

在我国现有体制下,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是否重视,对农产品加工业能否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工作,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重新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在今后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能够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组织力量加强调查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使农产品加工业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深入审批制度改革,在严格落实产业政策的同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克服政府宏观管理工作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第2篇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

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

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

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

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

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

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

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

,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

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

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第3篇 乡镇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一、基本状况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 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 74 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 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 ,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也大多是在本乡销售,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下步措施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

2、加快加工产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现有企业建设若干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有远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式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滚动发展,必须在产品升级上档上下功夫。三是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扶持企业依靠质量闯市场,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各相关部门要下功夫积极协调、扶持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研发。

3、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等要向加工业给予倾斜。

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好的加工项目,以争取资金支持。信用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有效益的加工业要给予贷款扶持。

5、加强领导。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加工产业的大发展。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3篇)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产品加工范文

  •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3篇)
  • 农产品加工调研报告(3篇)100人关注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 ...[更多]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