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苏州考察报告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1、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2、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3、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60万千瓦发电厂、日供15万吨自来水厂、日供15万立方米燃气厂、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每小时供气40吨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源厂,其中日供20万吨的水厂二期和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厂二期将分别于XX年9月和12月完工。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引进项目质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投资强度上下工夫,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0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
4、引进了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5、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合作区累计开发各类商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空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一批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目前,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地面实事工程启动,环金鸡湖地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
6、提高了社会和谐文明程度。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基本实现了乡镇“两水两气”管网到企入户。目前,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园区所辖四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七、强化了借鉴创新工作。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园区结合国情,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累计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学习,编制实施了68项新的管理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几点启示
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江宁人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苏州工业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认识,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县的开发区建设。
启示之二: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就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启示之三: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启示之四: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发展的
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余杭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为落实党中央对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我县年初组工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县组织部从各乡镇和县直部门选派了五十名优秀科级干部赴苏州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考察实践活动,并在课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基本情况回顾
这次宜阳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班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德新带队,学员由县组织部、宣传部、法院、监察院、党校、电大、党史办、县直工委、行政中心和县直21个委局的科级干部及19个乡镇的组织副书记(或党委委员)组成。培训时间为11月7日至11月22日,培训地点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这次培训采取边学习边考察,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安排理论学习9天,授课老师为苏州大学、农干院的教授和当地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重点讲授了苏州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政府职能转变、“三农”问题和基层党建、投资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实务、民营经济、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素质等内容。安排实地考察六天,考察了苏州老城的人文景点,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外向型经济,吴江、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地的民营经济,太湖西山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和全国文明村—将巷村,周庄、锦溪等江南水乡的旅游产业和上海浦东新区等。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苏州给我们的印象是,人文积淀深厚,市场活力很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识到位,组织得力,成效显著。
我县这次组织的科级干部异地培训活动,人数多,时间长,内容丰富,是多渠道培训干部的第一次尝试。活动开展之初,县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张景彦部长亲自安排布署,并在学员赴苏预备会议上作专题要求。培训班由一名副部长带队,提前赴苏州进行全面安排。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自觉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统一行动,相互关照。由于认识到位,组织得力,上下一致,培训班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学习和考察任务,如期返回宜阳。通过这次“集体洗脑“工程,考验和锻炼了我县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增加了对县科级干部的了解,积累了培训经验。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相互了解,共同学习,交流了经验,达成了共识,更有利于今后我县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2、安排安理,行动统一,学有所成。
过去我县对科级干部的培训一般在县委党校进行,以理论学习为主,时间安排相对较短,学员在本地参加培训,往往摆脱不了单位工作的影响,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加之缺乏实践活动,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次,县委安排的干部异地陪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部门专人带队,统一纪律,统一食宿,统一上课,统一行程,学员们怀着极大的兴趣,一心扑在学习和考察活动上,不受单位工作影响,时间充分保证,思想高度集中,都取得了较大收获,使这次培训收到了显著效果。
3、对照先进,找到差距,提高了素质。
干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员素质,为宜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次县干部培训选在经济发达的苏州进行,苏州经济发展活跃,人文积淀较厚,干部观念超前,现代意识较强。学员们在学习和考察活动中,从各个方面接受教育,对照先进找差距。一方面学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学到了当地干部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找到了差距,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
三、几点体会和共识
这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按照要求,学员们都在短时间内写出了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每人3篇文章,1篇考察报告,2篇心得体会),上交组织部。从学员们的文章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和共识:
1、苏州人抢抓机遇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苏州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抓住了联产承包带来的乡镇经济大发展机遇,创造了闻名遐迩的的“苏南模式”,使乡镇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完成了原始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积累,为目前苏州制造业的大发展尊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乡镇经济的大发展还转移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激活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使一座座千年古城焕发青春,一座座新兴工业城镇拔地而起,进一步使苏州的城市化战略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第二次是抓住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兴建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了大量外资的进入。第三次是抓住了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机遇,打响了“苏州制造”的品牌,初步建成了现代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
正是因为苏州人这种抢抓机遇的意识,才使原本没有考虑苏州的的中新合作工业园区最终落户苏州,也使得苏州在短短的十年间,由外向型经济带动,实现了经济的迅速腾飞。度取得了GDP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全国第六、农民人均收入全国第四、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三、完成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二、实际利用外资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苏州也因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被评为“全国度最具活力的城市。
2、苏州以人为本,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环境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苏州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人为本抓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作法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认为,人才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健,是打造投资环境和实施招商引资的主体。因此,苏州市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对干部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学说话(会普通话和英语)”、“学走路(会开车)”、“学写(会电脑操作”、“学洗身(干干净净做人)”的“四学”口号,改善环境先从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部作风入手,在全社会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安商、亲商、富商、”先进理念。经常性的派出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受训,转变观念,树立超前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接受大上海辐射和引进外资过程中,他们更注重引进各类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吸引外商方面,他们全力推介苏州的人文环境,增强环境的亲合力。
3、苏州招商引资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度苏州引进外资首次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到帐外资达到68亿美元。前三季度统计,江苏省外资引进52%来源于苏州,目前在苏外资项目累计达到2800多个,其中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24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149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451个。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吸引跨国公司资金和台资为主,在具体方法上,一是搞好环境建设(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吸引外商;二是以项目和开发区为载体,以商引商,产生积聚效应;三是搞好服务,亲商、安商和富商,把商人留住。四是把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加快培训本地人才;五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队伍,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找门路,上项目,引资金。六是以知名人士、知名景区等人文环境为品牌,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4、苏州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苏州近年来乡镇一级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了“日出万匹,一被天下”的丝绸之都-盛泽镇,全国文明村-蒋巷村等典型代表。苏州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带头人的作用。太仓市一个镇提出党员干部要“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也是能人经济,乡镇党员干部里能人很多,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带头兴办企业,在政策和贷款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办企业,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带动广大群众创业经商,也会使党和政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同时,为了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他们也尝试进行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如公布收入,廉政备案等。
5、苏州发展经济的典型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提倡
在苏州学习的十几天时间里,学员们所到之处,经常会听到一些当地流传的崭新理念,如“安商、亲商、富商”,“透明性政府、阳光式服务”,“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话”,“量才使用,育才待用,外才我用,以才生财”,“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要吃饭,找市场,不找市长”,“百姓不愿干的事政府干,百姓愿意干的事政府不要干”,“百姓干事是为了挣钱,政府干事为的是服务”,“帮助引资的是恩人,前来投资的是亲人,打开招商之门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等,这些理念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四、几点建议
200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工业兴县和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围绕“三大目标”,改造提升县办工业、服务协调省市营企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四轮驱动),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以龙羽电厂为龙头的城北工业园区初具雏形,恒基铝业20万吨氢氧化铝、黄河同力45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洛阳新区供热中心2×13.5万千瓦热电厂、宜源公司氟化铝等骨干工业项目开工兴建,跨境两条交通干线南车线宜阳段、安虎线宜阳段全线贯通,城关、寻村、张午等乡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我县与上海徐汇区徐家汇办事处缔结友好关系,招商引资获得突破。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发展,建议县委政府还要研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加快建设洛阳卫星城市为目标,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尽快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基础资源要摸清,产业定位要准),以科学的发展战略统领经济工作的全局。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尽快拿出具有比较优势并与县经济战略相衔接的发展规划,利用洛南开发和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向我县辐射的机遇,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和资金,形成投资宜阳,创业宜阳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2、加快建设以电厂为龙头的北城工业园区和洛南工业带,改善工业园区周边环境,作为下一步招商引资的载体精心包装。
3、加大北城区基础设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美化靓化香鹿山周边环境,为前来投资的客商提供便利条件。
4、从中青年干部队伍中选拨培养一批人际关系较好,素质较高的招商引资队伍,专业从事招商引资活动,与招商专门机构挂靠,把招商工作从各乡镇和部门的责任目标中分离出来。
5、下大力气整顿干部作风,在民营经济展初期,少管理,多服务,放水养鱼,形成全社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
6、挖掘境内自然和人文资源,搞好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打好旅游这张名片。
7、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乡镇党员干部经商办企业,积聚商气,以商引商。
梧桐
12月26日
最近,随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XX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
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今年是“xx”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要进一步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做美做靓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启示之五:必须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激发工作动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将招商引资理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专题培训班,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状态。二是要带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作些思考,并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三是要建立一套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让不干者眼红,罚要罚到当事人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苏州的招商引资的的确确推动了苏州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不可回避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正如在与苏州人交流中感受到的,现在的苏州已不是那个水清天蓝、水土肥沃的时候了,苏州的明“天”会何去何从?的确我们每天感受到的苏州真的是灰蒙蒙的天,绿滢滢的水。正如一位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课时提到的:现如今的长江水和苏州河已经严重遭到污染和破坏。举例:一个欧洲人跳进了苏州河,一会上来时竟然变成了非洲人。笑话的背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苏州的经济社会快速而辉煌的发展,是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沉重代价换来的。还好苏州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资源保护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招商引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招商引资变成选资。要求来苏州投资的必须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且,投资中必须要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苏州的环境的现状。当然,能否还苏州人民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晴朗的天空,一个清澈的苏州河,那就要看执政者的思想和理念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有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保护与弥补。我们都知道双鸭山具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靠煤吃饭靠煤发家一直是我们秉承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全世界的煤炭资源平均要2XX年就挖掘空了,那么双鸭山的煤碳资源能够让我们的子孙享用多少年呢?我们地处的位置不优越,造成了今天经济发展的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与俄罗斯接壤,与佳木斯较大的城市相邻,我们可以错位的思考。学习苏州的作法,虽然背靠上海,但却背道而驰,“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专做你上海不做的事”。要合理的定位,不要跟理论、潮流、模式走,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还要把目光放远,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要利用好煤碳资源,同时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结合地理环境,发展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有特色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欧洲国家瑞士,所处阿尔卑斯山脉,资源匮乏,但他却通过发展手表这种小型产业,开拓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一越成为欧洲强国。因此我们双鸭山一定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理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2篇】赴上海浦东、苏州、昆山学习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统一要求和部署,=月==日至==日,由党工委副书记郑玉霞、管委会副主任梁作芹带队一行=人,赴某省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地围绕政府效能、行政审批、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同时,拜访了中国华源集团某省总部、新加坡驻某省总领事馆,与宁波市外经贸局建立了初步联系,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学习考察情况以及招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地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是经济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年浦东国内生产总值(gdp)达====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苏州工业园====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实现进出口==.=亿美元。昆山====年全市gdp完成===.==亿元,财政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二)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浦东自====年开发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的年均增长速度,占全市的比重由不足=/==跃升到=/=;工业总产值从====年的===亿元开始,到====年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苏州工业园设立==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年均==%左右的增幅,====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实现进出口增长==.=%。
(三)经济外向度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膨胀,====年浦东新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苏州工业园外向型经济占==%左右,世界===强企业中有==家落户苏州工业园。====年新增合同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口径分别增长==%和==%,累计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亿美元。昆山目前有来自==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多个,合同外资超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亿美元,其中台资项目占到==%左右,成为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强企业中有==家在昆山投资。
二、招商活动情况
(一)拜访了中国华源集团某省总部。=月==日下午,考察队员冲破集团与我们无业务联系等阻力,成功拜访了中国华源集团某省总部。总裁助理徐国雄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目前公司在海内外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家及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某省医药等=家上市公司,基本形成了医药、纺织和流通的产业体系和国际化的经营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和纺织集团。考察队员详细介绍了日照及开发区的环境、区位、政策等,尤其是大力推介了在日照经济开发区发展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徐国雄非常感兴趣,表示一定要抽时间单独来日照实地考察,并进一步探讨合作、投资事宜。
(二)与新加坡驻某省总领事馆领事商务部、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建立了合作关系。=月==日下午,考察队员拜访了新加坡驻某省总领事馆商务领事许振义先生。许振义领事是新加坡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商务负责人,深为考察队员的诚心和敬业精神所感动,表示一定要多引导、多介绍,让新加坡企业更多的了解开发区、了解日照,鼓励他们到日照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
(三)与宁波市外经贸局建立了初步联系。在此次考察学习及招商活动中,计划到宁波拜访当地一些著名的服装纺织民营企业,但是由于影响而被迫暂时取消。但考察队员经过各种途径与宁波市外经贸局建立了联系,这为我们下一步招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几点感受和建议
三地之所以发展快,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厚,各地都十分注重在各方面的创新。在短短几天的考察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地政府现代化的经营理念、高效能的管理模式以及灵活的运作机制,体验了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和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选派部分干部到先进经济园区工作一段时间,以学得真经。通过参观浦东新区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高效能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快捷的行政审批程序,我们深感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仅靠一次短时间的考察很难领会其实质性的内容。建议管委选派部分干部到先进经济园区边工作边学习,如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等,时间为=—=个月,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以达到学习、提高、推广的目的。(=)邀请一批先进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我区讲课。=月==日,考察队员在昆山经济开发区考察时,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承圯接待了我们,黄承圯主任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所研究员,见证了昆山经济开发区起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对开发区如何摆脱束缚、创新发展等都有着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其开放的思想,渊博的经济理论知识,对开发区的定位及市区的关系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分析,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议邀请这样一批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我区讲课,不只我区的工作人员要听,更要邀请我市市直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听。一方面,增强我区全体人员的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另一方面让市直职能部门认识到开发区是全市的开发区,进而支持、帮助开发区加快发展。总之,我们认为,解放思想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是领导干部,而且包括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包括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全区坚决破除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在全市打破狭隘的局部利益思想观念,增强整体意识,进一步激起敢闯敢冒、敢想敢干的精神,走出一条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新路子。
(二)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积极争取享受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以“便捷、快速、高效”为目标,全面借鉴某省浦东新区“一门式”服务体系,集中所有职能部门,改革目前的行政审批程序。借鉴实行“告知承诺制”,将行政审批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内容“告知”企业申请人,申请人只需签字盖章,“承诺”履行相关告知事项,就可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推行网上办事。(=)增强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全面营造“亲商、富商、亲民、富民”的氛围。借鉴苏州工业园“零费率”政策,除国家法律规定的税收依法缴纳外,地方性的行政收费一律减免。(=)加强对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督。借鉴苏州工业园的做法,将我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立在“一站式”服务大厅,随时接受、监督和处理客户投诉案件。
(三)创新机制,高标准建设新区硬环境。(=)借鉴某省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经验,以市场机制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园区开发主体是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其中==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但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政府只负担很少的部分,其余全部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浦东新区==年来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亿元,投资构成为银行==%,外商投资==%,社会资金==%,政府投入==%。因此建议开发区设立新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开向社会招标,让企业参与控股,实行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新区开发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运作。例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行机制,由投资开发公司通过市场融资进行建设,重要黄金地段和房屋采取出让、转让、拍卖、租赁等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待实现路、水、电等“几通”后再去招商,走一条靠投资环境树形象、靠引外资企业上档次的路子。(=)借鉴昆山开发区实行土地批租经验,把新区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很好地结合起来,实行以地引资、以地招商,以土地换项目,从简单的土地出让“买卖”变成全方位的经济交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有关土地、规)划、经济等管理方面的权限,更多更好用足国家赋予的政策;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适当超前滚动开发”原则,并确立“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体制。
(四)招商引资方面应积极与大财团、大上市公司攀亲结缘。(=)重点加强对大企业、大财团以及上市公司招商,把目标瞄准世界“===强”。寻求更高层次的合作,在量的基础上,重视质的提高,多引进一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面宽、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吸引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招商与安商相结合。招商引资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区经济。在注重引进来的同时,还要做好“安商、留商”的工作。只有招商、安商两手抓,招商引资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效果才会更好。(=)树立克难奋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因困难多而退缩,不因竞争强而畏慎。一旦认准招商对象,就要盯得住、靠的上,花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认准一个项目就要盯上去。脸皮要厚不怕吃闭门羹,不怕人家脸难看,不怕人家说不;腿要勤三天两头地上门找,不达目的不走人。
【第3篇】2023年苏州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
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今年是“xx”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要进一步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做美做靓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启示之五:必须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激发工作动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将招商引资理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专题培训班,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状态。二是要带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作些思考,并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三是要建立一套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让不干者眼红,罚要罚到当事人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苏州的招商引资的的确确推动了苏州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不可回避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正如在与苏州人交流中感受到的,现在的苏州已不是那个水清天蓝、水土肥沃的时候了,苏州的明“天”会何去何从?的确我们每天感受到的苏州真的是灰蒙蒙的天,绿滢滢的水。正如一位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课时提到的:现如今的长江水和苏州河已经严重遭到污染和破坏。举例:一个欧洲人跳进了苏州河,一会上来时竟然变成了非洲人。笑话的背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苏州的经济社会快速而辉煌的发展,是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沉重代价换来的。还好苏州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资源保护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招商引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招商引资变成选资。要求来苏州投资的必须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且,投资中必须要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苏州的环境的现状。当然,能否还苏州人民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晴朗的天空,一个清澈的苏州河,那就要看执政者的思想和理念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有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保护与弥补。我们都知道双鸭山具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靠煤吃饭靠煤发家一直是我们秉承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全世界的煤炭资源平均要2XX年就挖掘空了,那么双鸭山的煤碳资源能够让我们的子孙享用多少年呢?我们地处的位置不优越,造成了今天经济发展的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与俄罗斯接壤,与佳木斯较大的城市相邻,我们可以错位的思考。学习苏州的作法,虽然背靠上海,但却背道而驰,“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专做你上海不做的事”。要合理的定位,不要跟理论、潮流、模式走,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还要把目光放远,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要利用好煤碳资源,同时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结合地理环境,发展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有特色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欧洲国家瑞士,所处阿尔卑斯山脉,资源匮乏,但他却通过发展手表这种小型产业,开拓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一越成为欧洲强国。因此我们双鸭山一定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理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有关会议提出我区要发展“三高”农业,建立都市农业基地,使农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角色。为了借鉴其它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6月7日至14日,我区由曹建良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农业局、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农业企业经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考察和学习。考察团与北京市农委、上海市农委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介绍,并重点对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而生动,同志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就越大。苏州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全国的样板,并对中国内地有极强的幅射作用。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区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1%,却拥有10%的人口,创造了22%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有1.2亿居民,城市人口已达0.5亿,1997年,9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农业、旅游大市场极具潜力。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之发展商新加坡维信集团正是看巨大的市场潜力,于95年初提出对中国的农业领域进行开发,97年完成项目规划与一期建设工作,这与98年中国政府确立的跨世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2、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以苏州为例: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选址于名城苏州西郊的太湖之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中心。经与农科院校的反复论证,确定它的主题是:汇集现代农村科技,展示未来自然田园。进入未来农林大世界,可尽享太湖风光之秀美,更能强烈感受到浦东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及沪宁杭城市火爆的发展热潮。该大世界规划范围3000亩,目前进行了一期开发,占地800亩,是一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且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科技观光、交流和展览基地之一。谈项目以农林科技为核心,通过一流项目的引进,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促使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进程。众多有识之士在这里参与农林投资、市场研究、项目运作、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他们组成了未来农林大世界的知识和信息平台,为园内外农商拓展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来农林大世界项目的领先和超前,科学规划和高起点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样板效应,建树了形象,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成为中国农林工作者,各级政府官员学习考察的热点。
(二)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投入手笔大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苏州,地方政府都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他们充分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办好农业示范区,在产业开发上起牵头、引导和扶持的作用,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1、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成立了以副区长冯维利为主任的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委会,负责起草制定示范园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入园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对重点项目提供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制定出《关于加快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拉动力强的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在土地、融资担保、户口、税费、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与便利服务。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工厂化、自动化鲟鱼繁育场,肉用鸵鸟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
2、 市场运作,高效开放
此次考察的都市农业示范点基本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实现市场化运营、在投资体系上实现多元、开放、高效,在发展模式上主要类型有:一是政府办园、企业经营。如小汤山示范园,区、镇二级政府出资出地进行园区的基本建设、规划功能区域,入园企业可采用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租赁年限可根据不同产业需要一般为30—50年,区内的土地由小汤山镇政府统一租赁后再分别租赁给入园企业,并由区政府发给集体土地使用证。二是组建股份制企业。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公司是依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企业,98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发起人为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等11家国有、集体企业,注册资本金为2.8亿元,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三是引进外资。如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以土地投入占20%的股份,新加坡维信集团(WBL)出资7200万元人民币,占72%的股份,由于市场前景好,外商投资进一步增加。
(三)科技支撑、产业开发、设施程度高
我们所考察的示范区、定位较高,都体现出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现代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作为一个企业,它不仅是一个产业项目,而且是一个农业的技术、信息、交易平台。
1、形成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密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农学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苏州农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强科技开发。如北京锦绣大地的技术目标对准美国的那斯达克系统,公司拥有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它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牧业领域,并已形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植物生理、动物营养及农业生态六大技术支撑;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林高科技。如苏州农林大世界引进了61项国际、国内的高科技项目,其中成熟形成产业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种苗技术先锋”盛誉的美国Speedlling公司、处于世界畜牧业领先水平的新西兰Exceel企业、台湾农支种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时维池麦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群。
一是工厂化农业,将农业的栽培技术和工业设施标准化、工艺化的管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规模,集约化生产来降低成本,达到可观的效益。如锦绣大地公司自行设计制造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工厂,采用钢架结构及先进的覆盖材料PC板,配备悬挂式遮阴系统,天窗开启系统,湿帘和风机降温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能量循环调整到适宜蔬菜生长的最佳环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规模下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快速生产,蔬菜工厂里日日播种、天天收获。一年每亩土地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A级绿色蔬菜8—10万斤,效益是普遍农田的30—50倍。小汤山示范园的“北京瑞德鲟鱼开发中心”拥有一套集生物、电子、机械技术为一体的节能、节水全自动鱼苗、鱼种培育设备。设备根据鲟鱼的培育过程分为孵化系统和三个不同规格苗种培育系统,设施先进,填补了我国大型经济鱼养殖的空白,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分子农业,将生物技术成果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使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鲜活产品,同时还提供保健品。如锦绣大地公司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建立了优良食用菌种植工厂,采用经空间诱变选育得到优良菌株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目前,香茹、猴头茹、花菇等各种经过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投放市场。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经济效益明显,99年北京锦绣大地公司实现利润4100万元,每股分红0.18元,今年的形势经营者表示乐观。
(四)拓展功能、持续发展、都市特色浓
考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其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明显,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特点明显,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都市特色浓郁。
1、旅游观光农业。
我们所考察的8个项目,均被当地旅游部门指定为主要旅游观光景点,源于都市居民的回归自然的要求和现代化农业的独特魅力。北京朝来农业园有5万平方米的休闲观景区,百果林、荷花塘、观赏池使人心胸开阔;垂钓、游船、坐小驴车使人其乐无穷;恬静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摇辘轳打水,推碾马磨面、种植、采摘品尝各种绿色蔬菜,使人尽享农家丰收的喜悦。园区自97年建成自社会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宾客30万人次,实现经济总收入超千万元。锦绣大地拓展旅游空间,到园区观光旅游、不仅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揭开现代生物技术神秘的面纱,还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园风光,体验返还大自然的乐趣。98年4月对外开放,至12月,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平均每天达500人以上,相关收入约7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000万元,树立了“锦绣大地”的品牌形象。
3、以科技教育为导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无论苏州、上海,还是北京,在农业园区我们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儿童在这里流连。上海市农科院在6月1日举办“绿色家园”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讲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课开在农科院。北京朝园艺场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实验园,通过实物和标本展示,使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现代农业知识,了解农业发展史,突出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该园还被朝阳区委、区政府指定为“爱国文化教育基地”。
二、龙岗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我区的农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已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景观形态等方面都日渐形成都市农业的特色。今后的发展,要认真借鉴其他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样的都市农业的开发。
(一)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增强现代农业意识,形成发展都市农业的氛围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农业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已不同于乡村农业、城郊农业,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功能与形态。只有对此形成新的认识,增强了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才能提高发展都市农业的主动性。
1、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地区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过度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农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城市化地区也必须有农业存在,无农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较为发达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农业的发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融合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现代生产要素与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来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2、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一种较高形态的农业经济现象,具有城乡融合的特征,是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都市农业产生于农村城市化,既是现代化农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城乡布局,模糊了城乡界线,使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农业、旅游两业交叉融合,同时使得原来的农民逐渐步入现代文明生活,城乡居民可以和谐共处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和谐的历史进程。
3、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多项功能互相融合的农业。
都市农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大城市和满足大市场需求,在生产和服务中获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它不仅要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也要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旅游观光场所、文化科学教育基地等,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种功能相统一的农业。
4、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与土地节约相统一的农业。
随着都市农业区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都市农业转向资本、科技密集和土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方式高度企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逐渐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并且经营效果上易达到“三高”的特点。
5、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高度市场化的农业。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实现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农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大流通以及农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是通过市场网络才把生产与需求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农业项目也通过市场实现它的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因而都市农业是一种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农业。
6、要认识到都市农业具有多样性的形态。
这与其功能多样性一致,除传统的露地栽培、大田农业外,也有设施农业、景观农业、农业公园、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科技园、农业生态园等多种形态。这些形态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互相结合发展。它们都是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直接体现,是都市农业多种功能的载体。
7、要认识到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区是深圳市重要的农业基地,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已逐渐形成以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景观设施等有利条件。
(二)把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化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来抓,做好统一规划和指导,提高都市农业发展的起点
我区都市农业的建设刚刚起步,首先要对都市农业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规划要正确分析我区农业生产现状,研究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围绕我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深圳后花园的大目标,强化农业的经济功能,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规划要对都市农业在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上有一个总体安排,对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景观形态、融资方式、科技支撑、经营体制等方面提出指导。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把都市农业放在城市化发展的总体中予以考虑。
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我区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以点、线、环、面的网络格局,以高起点、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区域定位、形态定位、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都市农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强化城市生态用地、水源保护区、农业保护用地、蔬菜基地、休闲旅游农业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土地开发征用所造成的农业资源的浪费。
2、立足于现有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条件,根据各镇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区指导。
尤其应当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突出地域农村特色,丰富区域农业文化内涵。根据有利发展的原则和各镇农业的现状,规划各镇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重点项目、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同时要按照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
3、规划要体现既增强经济功能,也不断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思想。
都市农业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要和经济功能的实现结合起来,有些需要依托经济功能,都市农业必须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来求得发展,使农业的功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4、规划要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对目标市场的预测,分别选定农业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我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大体接待三类顾客,一是外地短期来深游人,二是本市的团队,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景点其本市、外地游客的到访率是不同的。规划就要按照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相应的项目。
(三)形成投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为主的都市农业运行机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增强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
1、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都市农业不仅体现出经济效益,也体现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其受益者除了农业企业、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外,也有政府和社会。所以投资主体也必须多元化。要坚持和完善业已形成的“四轮齐转”的农业投资体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开放式投资都市农业。农业内部要不断进行资金积累,财政资金要增加投入,银行信贷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发展,也要加大利用区外资金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都市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同时要规范农业投融资主体的行为,政府投资要力争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2、探索都市农业建设和运作的多种形式。
根据我区农业用地规模、农业企业化程度、设施农业现状等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设施农业园区。即规划出较大规模的用地发展设施农业,包括无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厂化菇类生产,花卉组培车间,观赏动物养殖等,以及农业的科研、开发、试验。从产业类型上讲,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但都突出以设施化生产为主。 二是高科技农业生态园。是把设施生产和露地栽培相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但着重于生产功能的一种都市农业形式。 三是度假农园、观光农园、森林公园等。强调以观赏农业景观或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体会回归自然乐趣为主。包括果园、水产养殖区、蔬菜生产基地、森林等都可开发成这类园区,既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也可以是多业综合经营的。 这几种形式从组织形式上讲,可以是政府建园——企业经营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制定一定的进园标准,由企业投资经营农业项目;也可以是企业建园——经营一体型的,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经营都由企业负责,进园区的项目可以是引进多个企业的。
3、以企业化经营为主,政府各部门做好协调和服务。
都市农业的发展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政府在其中的行为只能是引导、协调和服务,即使是政府的投资,也应当纳入市场化的运作管理之中。都市农业也要实行以公司(企业)为主体,产—加—销—旅(业)一体化、种—养—加—体(验)一体化、贸—工—农—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现有的农业公司(企业)中培育出不断把农业向观光、旅游方向拓展的龙头农旅公司,也可以组建新的农旅公司,担当都市农业发展的龙头。当然政府也要有明确的管理服务机构,做好协调、服务、管理工作,专门研究、规划和指导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由农业、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门协同运作。
(四)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增强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仍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功能,要继续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以现有特色农副产品为基础,培壮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把发展设施农业与发展露地栽培结合起来,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改善品种质量结构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精品农业、苗种农业、创汇农业、食品农业等。
畜牧业要形成集约化、企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要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压缩淘汰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养殖场和成本高、肉质差的劣质品种,充分发挥康达尔公司在畜牧业生产上的龙头示范作用,积极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畜禽企业和杂交型、节粮型的优良新品种,在目前50%良种化率的基础上,加快良种化进程。鼓励发展名优和高效生态养殖业,发展跨地域的畜禽业,形成畜禽良种基地。 水产业要继续扩张,尽快形成工厂化、多元化的养殖模式。继续发展池养、箱养、吊养、护养多种养殖模式。发挥南澳海珍品养殖公司的龙头作用,增强区水产研究所的开发、示范作用,引进优良新品种和珍稀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工厂化养鲍、工厂化养鱼的规模。
水果业要以优质的龙眼、荔枝为主,同时积极引进适合本地栽植的热带水果新品种。要加强果园的科学管护,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效益。 蔬菜生产要重点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制度,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提高蔬菜品种的档次和质量,适量发展以观赏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业要逐渐扩大规模,新建几个花卉场,并要面向市场不断调整品种结构,重点要进行设施花卉场的建设,引进培育高档花卉,提高花卉业的水平,尽快把花卉业培育成我区农业新的增长点。
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都要实行品牌经营,这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出几个名牌产品。
(五)加快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延伸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应该越来越重视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发挥。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具体以观光农园、森林公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形态作为承载体。这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农业,如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等;另一类是以参与农业活动为主的体验型农业,如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农产品采摘节等;还有一类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型农业,如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观光、体验、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设施。
在生产设施、农田、园区等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发展目标,来完善配套设施,如展览厅、录相厅、会议室、餐饮厅、住宿房、观光车、娱乐室、标志牌、说明牌。
2、实行点——线串珠状开发。
把农业景观建设与旅游业、山地绿化、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海上游艇等结合起来,扩大经营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各镇都要选择适合作为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开发的项目,抓紧开发和建设。如布吉镇的三联果场、石牙山森林公园,横岗镇的神仙岭生态农庄,平湖镇的甘坑果场,龙岗镇的回龙埔鸵鸟场、八仙岭森林公园、五联村生态公园,坪地镇的梅花鹿场,坪山镇的马峦山保护区、碧岭生态村,坑梓镇的尖峰岭森林公园、金沙农业高科技园,葵涌镇的田头山森林公园,大鹏镇的新穗宝鲍鱼养殖场,南澳镇的七娘山保护区和滨海养殖基地等。近期要重点抓好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的观光、休闲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滨海养殖基地、龙岗回龙埔鸵鸟养殖场、坪地梅花鹿场的观光设施的配套,尽快增强特色农业的吸引力;加紧开发建设横岗神仙岭生态农庄;着手建设坑梓尖峰岭、龙岗八仙岭、布吉石牙山三个森林公园。
3、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
由相关公司牵头,与旅行社合作,加紧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项目。该项目拟把参观回龙埔鸵鸟场、坪地梅花鹿场、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南澳滨海养殖基地等农业观光活动与海上游艇活动连成一线,让游客既在观光中了解禽畜养殖、蔬菜大棚、水产养殖的知识,又体验了品尝海鲜的口福,驾艇飞驰的惊险,紧凑、新颖、富有情趣,定能占得龙岗农业旅游的先机。 对于其它的观光、休闲、体验农业项目,也要在整体规划指导下抓紧分步推进,使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的内容日趋丰富,保持经常性的吸引力。还要加大科技投入,设法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让每个季节都有新品种,每处景观都有新鲜感。经营农业旅游的公司要和旅行社建立紧密的联系,不断开发更佳的旅游线路,扩大宣传,提高游客的到访率。作为旅游线路中的农业项目单位要接受必要的业务培训,在观光点设置明显的标志,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周到的服务。
(执笔:第一部分熊雅芳 第二部分陈海潮)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开县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和县委安排,9月20日至30日,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了1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县43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长参加了学习考察。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党的建设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从下图可见,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比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2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增私营企业1.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资本重组,积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任何地区要取得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资本,都不得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重组,并以此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考察中了解到,苏州经济的原始积累始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通过大办乡镇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企业经济债务沉重。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使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向银行大量借贷,向社会集资,最终使国家的钱变成企业投资,导致政企不分,债务沉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山”,这样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相当严重。沉重的债务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苏州经济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进行资本重组,理清产权关系,消除企业债务,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为此,苏州开始了大胆的企业改革。
1、实施企业改制。从90年代中期到,实施企业改制,将县市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纳入改制范畴,进行资本重组,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大型工业企业,培育了10家上市公司,将苏州的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这种改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国有资本仍然占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状况没有改变。
2、进行企业转制。从开始至今,实行第二次改革,苏州称为转制,即将国有资本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到,在竞争性行业,苏州将不再有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苏州在退出时机的把握上与内地也有很大差别,内地往往是在企业将“死”的时候,才匆忙为国有资产找退路,导致国有优质资产低价变现或隐性流失。而在苏州,国有资产往往是在企业越红火的时候越要退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全身而退,而且还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努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新兴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139.44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三资工业总产值1933.1亿元,私营工业总产值38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5.7%、31.2%和22.2%;轻工业产值1545亿元,重工业产值19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6.7%;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全市工业前50强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37亿元,比上年提高32.5%;农村工业活力增强,实现销售收入1380亿元,利税总额1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0%和22.4%。
(三)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领域吸收和利用外资
苏州能够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与其优良的发展环境、灵活的招商方式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分不开。今年上半年,苏州引进外资已达78亿美元,引进内资383亿元。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引进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的1/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因此,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孤立地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建设。这个体系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三是政策环境,将政府的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比如太仓市璜泾镇对内对外一律实行“办事零收费”制度。四是人文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五是配套环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使苏州零部件配套率达80%以上,形成从零碎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居住环境,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国内居室一模一样的住房,让他们感觉就像住在国内一样,当地把它叫住“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目前,有6000外国人在苏州生活或定居。
2、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苏州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至去年底,苏州已建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130个乡镇也都有自己的工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开发区新增合同外资65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67.5%,占全苏州总额的64.9%和74.3%,累计开发面积201.1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76亿元,批准进区三资企业4317个。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2.6亿元,进出口总额58.5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7亿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三个园区的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已占全市总量的26.9%、49.6%、47.4%。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除实行坐地招商外,苏州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时进行的方式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实行公开招商。把外商请进来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人口、交通等)、产业政策(含优惠政策)等外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客观介绍,一切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杜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随意性,不隐瞒、不截留,由外商自己作出评价进行选择。二是实行流动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招商。比如昆山市,成立了1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各地招商,互通情报,每年底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昆山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居于全市前列,当地有种说法“引进外资看昆山,利用内资数江阴”,使昆山成为经济活、人气旺、三资企业多的地区,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四)遵循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苏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最根本的是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苏州各县市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张家港市主要靠政府推动,经济总量和规模占据苏州第一位;常熟市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文底蕴较厚,地税收入占据苏州第一位,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昆山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多,经济比较活、人气较旺,财政收入每年以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太仓市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潜力较大;吴江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丝绸、电缆等是其拳头产品,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主导产业。
1、遵循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经济总量做大。苏州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但工业化是需要许多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谁最先找到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谁就会率先发展起来。首先对自身认识要清楚。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资源相对贫乏,“人到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是苏州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但是,苏州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三是经济优势。特别是经济优势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业积累还有6个亿(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和社办企业等固定资产),这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社会认识要清楚。当时面临的大环境,一是商口短缺,几乎是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不愁销路,二是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空子可钻。因此,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周庄,没能赶上乡镇企业发展的时机,但通过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周庄一年的旅游收入达30多亿元。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目的,只有资本增值,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围绕资本增值的两个最起码的条件: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苏州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二是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措施的落实,使苏州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群众的富裕程度更高。目前苏州每天新增私家汽车130辆,房价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元/平方米。
2、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开拓两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市场经济需要“短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交换,市场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一个地区本身拥有多少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谁的市场体系健全完善,有没有优良的发展软环境。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国外两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资本来说,苏州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走“借鸡生蛋、负俩增值”的路子;从人才来说,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新的用人机制;从市场开拓来说,发扬了“四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目前,苏州经济能够做到“两头在外”(原料从外面来,产品到外面去),就是因为具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遵循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积极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全面城市化。经济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来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稳定,必须缩小三大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在这三大差别中,城乡差别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一是坚持抓好规划。按照“增创优势、做强实力,科学规划、做大规模,完善功能、做优环境,突出特色、做美形象”的要求,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为重点,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比如,苏州城市规划达平方公里,将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二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以经营资产和经营资源的办法经营城市。三是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口制度,只要在苏州有固定居住地、有固定收入的都可落户苏州;所有新生儿都是苏州城市户口;消灭村的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四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凡是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的乡镇都要被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乡镇“兼并”。比如张家港市由原来的26个乡镇,通过几次合并,现在只有8个镇;太仓市由原来的20多个乡镇并到7个镇。这样就大大推进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措施,使苏州市城镇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五)推进行政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着眼于建设入世先行区,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州体制改革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市级机关审批事项进行了第二轮清理,审批总事项又削减了32.8%,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的596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二是成立国库支付中心,构建起公共财政框架,理顺了财政收支关系。三是改革管理体制,着眼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和部门的关系,加大乡镇的责任和权力,确立乡镇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弱化部门管理职能,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促使部门围绕乡镇转,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四是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各项政策、法规符合WTO基本规则,提高了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注重培育和重组投融资主体。相继成立了苏州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融资主体,组建了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区属房管局等事业单位改制任务,使各类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金融业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0.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8.9%和4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828.84亿元,现金支出59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2家,其中8家结束了辅导期,吴江丝绸、永鼎光缆实现了再融资10亿元。
(六)突出发展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1、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苏州按照中央“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比如在提高干部决策能力方面,要求干部首先必须详细掌握有关决策问题的信息材料,其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再次注重把握因果关系,最后要重视政治形势分析;在提高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方面,主要从“五个一”入手:一是倡导一种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士气不盛,事业必然难成。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状况,需要什么精神就倡导什么精神。二是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一套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四是配好一套班子,尤其选好“一把手”,使班子成员具备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具备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五是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眼红,罚要罚到心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2、努力稳定干部队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在届期内尽量不调整干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干部坚持自学,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提倡开放性学习,要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六懂两会五种精神”:懂马列、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外语,会开汽车、会电脑,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精神。
4、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突出了经济这个中心,体现了发展这个要务,指标简明,办法简便,以发展的绩效来检验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主要考核四大指标:用电、用地、财税和投入(招商引资),而且这些指标到相关部门单位一查便知,既达到考核目的,又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乡镇和部门从应对考核中解放出来。
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民营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即一个干部带动10名党员创业致富,一名党员带动100群众创业致富,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璜泾镇一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棉花收购加工公司,三年资产达7000万,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富了周围群众。同时还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带领群众共同开创致富路。
三、对开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思维方式入手,在兼顾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开县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更快,胆子要更大,彻底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没有树立起发展缓慢等于倒退的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同时,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善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敢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政策,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要务中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工业方面,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如煤炭、天然气化工、电力等。农业方面,现阶段如果不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就没有出路,农民不可能靠农业致富。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让农业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出路,政府不要干预农民,腾也精力抓好工业。第三产业方面,继续突出劳务经济这个优势,政府加强服务和引导,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旅游资源是开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如海南省投入60亿元巨资打造南山旅游文化区。城镇化方面,抢抓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两大关键,全面落实《中共开县县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骨干产业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心三极、以极带片、层次分明、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方面,认识虽然到位了,但停留在口头上多,落到实际的少,要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二)从改革完善体制和机制入手,在加大责任的同时下放权力,强化乡镇领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步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关系,强化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乡镇的作用,大胆为乡镇松绑,使乡镇真正能够承担起作为一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使乡镇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各地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力精简各种会议,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使各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发展,去抓大事。
(三)从改革完善目标管理办法入手,在全面考核的同时突出考核重点,发挥考核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调整目标考评办法,指标要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来设置,做到简洁、科学,突出考核重点,少而精、管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四)从优化发展(招商)环境入手,在保持政府投入逐步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和外资
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明确“三办”职责,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开县经济发展。
(五)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入手,突出“抓人”这个工作重点,提供加快发展的组织保证
在中国,要抓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采取切实措施,围绕经济发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突出“人”这个重点,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致富自己才能致富群众”的观念,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形成一个组织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4篇】关于对苏州、上海两市依法治市工作考察的报告
关于对苏州、上海两市依法治市工作考察的报告
根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副书记王浩良同志的指示,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委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外经贸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建委、市司法局有关人员,就如何通过加强依法治市工作营造亲商安商便商的软环境及wto与地方法制建设等情况,于1月16日至19日赴苏州、上海两市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上海两市依法治市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是苏州、上海两市依法治市工作的共同属性。苏州和上海分别于1996年、1999年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起点高,力度大。
1999年8月,上海市委颁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确定每年8月16日为“依法治市宣传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黄菊任组长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市委机关的一个独立工作部门,明确一名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专门配备10名工作人员。
同时明确了办公室的四大工作范围:一是凡是涉及上海市地方立法的规划和计划,在报送市委常委会讨论之前,先由依法治市办公室审核把关;二是凡是涉法的重大改革问题,在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之前,先由办公室组织协调提出研究意见;三是《依法治市工作纲要》的实施由办公室进行检查、督促;四是围绕涉法的重大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市委决策提供咨询意见。苏州市委制定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每年不少于两次会议专题讨论依法治市工作,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和措施;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司法局合署办公,主任由司法局局长兼任;司法局设依法治理、法制宣传两个处共配备18人专门从事依法治市工作。
上海和苏州两市的各级财政部门都把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分别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每人每年0.1元的标准,按全市常住和流动人口之和计算,定期拨付给依法治市办公室专款专用。去年,苏州市在制定的《20xx--20xx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中,又将工作经费标准提升到每人每年不低于0.15元。
【第5篇】苏州参观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
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今年是“xx”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要进一步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做美做靓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启示之五:必须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激发工作动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将招商引资理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专题培训班,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状态。二是要带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作些思考,并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三是要建立一套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让不干者眼红,罚要罚到当事人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苏州的招商引资的的确确推动了苏州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不可回避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正如在与苏州人交流中感受到的,现在的苏州已不是那个水清天蓝、水土肥沃的时候了,苏州的明“天”会何去何从?的确我们每天感受到的苏州真的是灰蒙蒙的天,绿滢滢的水。正如一位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课时提到的:现如今的长江水和苏州河已经严重遭到污染和破坏。举例:一个欧洲人跳进了苏州河,一会上来时竟然变成了非洲人。笑话的背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苏州的经济社会快速而辉煌的发展,是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沉重代价换来的。还好苏州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资源保护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招商引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招商引资变成选资。要求来苏州投资的必须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且,投资中必须要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苏州的环境的现状。当然,能否还苏州人民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晴朗的天空,一个清澈的苏州河,那就要看执政者的思想和理念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有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保护与弥补。我们都知道双鸭山具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靠煤吃饭靠煤发家一直是我们秉承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全世界的煤炭资源平均要2XX年就挖掘空了,那么双鸭山的煤碳资源能够让我们的子孙享用多少年呢?我们地处的位置不优越,造成了今天经济发展的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与俄罗斯接壤,与佳木斯较大的城市相邻,我们可以错位的思考。学习苏州的作法,虽然背靠上海,但却背道而驰,“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专做你上海不做的事”。要合理的定位,不要跟理论、潮流、模式走,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还要把目光放远,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要利用好煤碳资源,同时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结合地理环境,发展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有特色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欧洲国家瑞士,所处阿尔卑斯山脉,资源匮乏,但他却通过发展手表这种小型产业,开拓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一越成为欧洲强国。因此我们双鸭山一定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理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6篇】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最近,随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2000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
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要进一步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做美做靓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启示之五:必须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激发工作动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将招商引资理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专题培训班,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状态。二是要带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作些思考,并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三是要建立一套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让不干者眼红,罚要罚到当事人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苏州的招商引资的的确确推动了苏州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不可回避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正如在与苏州人交流中感受到的,现在的苏州已不是那个水清天蓝、水土肥沃的时候了,苏州的明“天”会何去何从?的确我们每天感受到的苏州真的是灰蒙蒙的天,绿滢滢的水。正如一位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课时提到的:现如今的长江水和苏州河已经严重遭到污染和破坏。举例:一个欧洲人跳进了苏州河,一会上来时竟然变成了非洲人。笑话的背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苏州的经济社会快速而辉煌的发展,是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沉重代价换来的。还好苏州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资源保护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招商引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招商引资变成选资。要求来苏州投资的必须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且,投资中必须要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苏州的环境的现状。当然,能否还苏州人民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晴朗的天空,一个清澈的苏州河,那就要看执政者的思想和理念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有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保护与弥补。我们都知道双鸭山具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靠煤吃饭靠煤发家一直是我们秉承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全世界的煤炭资源平均要200年就挖掘空了,那么双鸭山的煤碳资源能够让我们的子孙享用多少年呢?我们地处的位置不优越,造成了今天经济发展的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与俄罗斯接壤,与佳木斯较大的城市相邻,我们可以错位的思考。学习苏州的作法,虽然背靠上海,但却背道而驰,“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专做你上海不做的事”。要合理的定位,不要跟理论、潮流、模式走,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还要把目光放远,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要利用好煤碳资源,同时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结合地理环境,发展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有特色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欧洲国家瑞士,所处阿尔卑斯山脉,资源匮乏,但他却通过发展手表这种小型产业,开拓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一越成为欧洲强国。因此我们双鸭山一定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理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7篇】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
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为落实党中央对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我县2023年年初组工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县组织部从各乡镇和县直部门选派了五十名优秀科级干部赴苏州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考察实践活动,并在课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基本情况回顾
这次宜阳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班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德新带队,学员由县组织部、宣传部、法院、监察院、党校、电大、党史办、县直工委、行政中心和县直21个委局的科级干部及19个乡镇的组织副书记(或党委委员)组成。培训时间为2023年11月7日至11月22日,培训地点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这次培训采取边学习边考察,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安排理论学习9天,授课老师为苏州大学、农干院的教授和当地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重点讲授了苏州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政府职能转变、“三农”问题和基层党建、投资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实务、民营经济、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素质等内容。安排实地考察六天,考察了苏州老城的人文景点,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外向型经济,吴江、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地的民营经济,太湖西山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和全国文明村—将巷村,周庄、锦溪等江南水乡的旅游产业和上海浦东新区等。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苏州给我们的印象是,人文积淀深厚,市场活力很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识到位,组织得力,成效显著。
我县这次组织的科级干部异地培训活动,人数多,时间长,内容丰富,是多渠道培训干部的第一次尝试。活动开展之初,县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张景彦部长亲自安排布署,并在学员赴苏预备会议上作专题要求。培训班由一名副部长带队,提前赴苏州进行全面安排。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自觉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统一行动,相互关照。由于认识到位,组织得力,上下一致,培训班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学习和考察任务,如期返回宜阳。通过这次“集体洗脑“工程,考验和锻炼了我县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增加了对县科级干部的了解,积累了培训经验。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相互了解,共同学习,交流了经验,达成了共识,更有利于今后我县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2、安排安理,行动统一,学有所成。
过去我县对科级干部的培训一般在县委党校进行,以理论学习为主,时间安排相对较短,学员在本地参加培训,往往摆脱不了单位工作的影响,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加之缺乏实践活动,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次,县委安排的干部异地陪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部门专人带队,统一纪律,统一食宿,统一上课,统一行程,学员们怀着极大的兴趣,一心扑在学习和考察活动上,不受单位工作影响,时间充分保证,思想高度集中,都取得了较大收获,使这次培训收到了显著效果。
3、对照先进,找到差距,提高了素质。
干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员素质,为宜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次县干部培训选在经济发达的苏州进行,苏州经济发展活跃,人文积淀较厚,干部观念超前,现代意识较强。学员们在学习和考察活动中,从各个方面接受教育,对照先进找差距。一方面学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学到了当地干部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找到了差距,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
三、几点体会和共识
这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按照要求,学员们都在短时间内写出了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每人文章,考察报告,心得体会),上交组织部。从学员们的文章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和共识:
1、苏州人抢抓机遇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苏州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抓住了联产承包带来的乡镇经济大发展机遇,创造了闻名遐迩的的“苏南模式”,使乡镇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完成了原始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积累,为目前苏州制造业的大发展尊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乡镇经济的大发展还转移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激活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使一座座千年古城焕发青春,一座座新兴工业城镇拔地而起,进一步使苏州的城市化战略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第二次是抓住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兴建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了大量外资的进入。第三次是抓住了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机遇,打响了“苏州制造”的品牌,初步建成了现代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
正是因为苏州人这种抢抓机遇的意识,才使原本没有考虑苏州的的中新合作工业园区最终落户苏州,也使得苏州在短短的十年间,由外向型经济带动,实现了经济的迅速腾飞。2003年度取得了gdp全国第
五、财政收入全国第
六、农民人均收入全国第
四、进出口总额全国第
三、完成工业增加值全国第
二、实际利用外资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苏州也因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被评为“全国2023年度最具活力的城市。
2、苏州以人为本,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环境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苏州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人为本抓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作法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认为,人才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健,是打造投资环境和实施招商引资的主体。因此,苏州市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对干部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学说话(会普通话和英语)”、“学走路(会开车)”、“学写字(会电脑操作”、“学洗身(干干净净做人)”的“四学”口号,改善环境先从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部作风入手,在全社会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安商、亲商、富商、”先进理念。经常性的派出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受训,转变观念,树立超前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接受大上海辐射和引进外资过程中,他们更注重引进各类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吸引外商方面,他们全力推介苏州的人文环境,增强环境的亲合力。
3、苏州招商引资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2003年度苏州引进外资首次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到帐外资达到68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统计,江苏省外资引进52%来源于苏州,目前在苏外资项目累计达到2800多个,其中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24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149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451个。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吸引跨国公司资金和台资为主,在具体方法上,一是搞好环境建设(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吸引外商;二是以项目和开发区为载体,以商引商,产生积聚效应;三是搞好服务,亲商、安商和富商,把商人留住。四是把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加快培训本地人才;五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队伍,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找门路,上项目,引资金。六是以知名人士、知名景区等人文环境为品牌,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4、苏州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苏州近年来乡镇一级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了“日出万匹,一被天下”的丝绸之都-盛泽镇,全国文明村-蒋巷村等典型代表。苏州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带头人的作用。太仓市一个镇提出党员干部要“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也是能人经济,乡镇党员干部里能人很多,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带头兴办企业,在政策和贷款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办企业,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带动广大群众创业经商,也会使党和政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同时,为了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他们也尝试进行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如公布收入,廉政备案等。
5、苏州发展经济的典型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提倡
在苏州学习的十几天时间里,学员们所到之处,经常会听到一些当地流传的崭新理念,如“安商、亲商、富商”,“透明性政府、阳光式服务”,“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话”,“量才使用,育才待用,外才我用,以才生财”,“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要吃饭,找市场,不找市长”,“百姓不愿干的事政府干,百姓愿意干的事政府不要干”,“百姓干事是为了挣钱,政府干事为的是服务”,“帮助引资的是恩人,前来投资的是亲人,打开招商之门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等,这些理念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四、几点建议
200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工业兴县和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围绕“三大目标”,改造提升县办工业、服务协调省市营企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四轮驱动),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以龙羽电厂为龙头的城北工业园区初具雏形,恒基铝业20万吨氢氧化铝、黄河同力45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洛阳新区供热中心2×13.5万千瓦热电厂、宜源公司氟化铝等骨干工业项目开工兴建,跨境两条交通干线南车线宜阳段、安虎线宜阳段全线贯通,城关、寻村、张午等乡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我县与上海徐汇区徐家汇办事处缔结友好关系,招商引资获得突破。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发展,建议县委政府还要研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加快建设洛阳卫星城市为目标,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尽快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基础资源要摸清,产业定位要准),以科学的发展战略统领经济工作的全局。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尽快拿出具有比较优势并与县经济战略相衔接的发展规划,利用洛南开发和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向我县辐射的机遇,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和资金,形成投资宜阳,创业宜阳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2、加快建设以电厂为龙头的北城工业园区和洛南工业带,改善工业园区周边环境,作为下一步招商引资的载体精心包装。
3、加大北城区基础设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美化靓化香鹿山周边环境,为前来投资的客商提供便利条件。
4、从中青年干部队伍中选拨培养一批人际关系较好,素质较高的招商引资队伍,专业从事招商引资活动,与招商专门机构挂靠,把招商工作从各乡镇和部门的责任目标中分离出来。
5、下大力气整顿干部作风,在民营经济展初期,少管理,多服务,放水养鱼,形成全社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
6、挖掘境内自然和人文资源,搞好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打好旅游这张名片。
7、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乡镇党员干部经商办企业,积聚商气,以商引商。
梧桐
2023年12月26日
【第8篇】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有关会议提出我区要发展“三高”农业,建立都市农业基地,使农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角色。为了借鉴其它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6月7日至14日,我区由曹建良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农业局、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农业企业经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考察和学习。考察团与北京市农委、上海市农委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介绍,并重点对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而生动,同志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就越大。苏州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全国的样板,并对中国内地有极强的幅射作用。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区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1%,却拥有10%的人口,创造了22%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有1.2亿居民,城市人口已达0.5亿,1997年,9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农业、旅游大市场极具潜力。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之发展商新加坡维信集团正是看巨大的市场潜力,于95年初提出对中国的农业领域进行开发,97年完成项目规划与一期建设工作,这与98年中国政府确立的跨世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2、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以苏州为例: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选址于名城苏州西郊的太湖之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中心。经与农科院校的反复论证,确定它的主题是:汇集现代农村科技,展示未来自然田园。进入未来农林大世界,可尽享太湖风光之秀美,更能强烈感受到浦东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及沪宁杭城市火爆的发展热潮。该大世界规划范围3000亩,目前进行了一期开发,占地800亩,是一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且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科技观光、交流和展览基地之一。谈项目以农林科技为核心,通过一流项目的引进,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促使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进程。众多有识之士在这里参与农林投资、市场研究、项目运作、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他们组成了未来农林大世界的知识和信息平台,为园内外农商拓展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来农林大世界项目的领先和超前,科学规划和高起点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样板效应,建树了形象,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成为中国农林工作者,各级政府官员学习考察的热点。
【第9篇】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 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 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 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 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 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 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 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 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 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 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 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 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 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 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 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 它不仅是当今 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 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 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 全新的一页。 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 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 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 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 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 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 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 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 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 了志愿者的服务。 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 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有大学生、 退休人员、 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 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历史的,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 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 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还有来自全国各个 地区的, 甚至还有来自加拿大等国的海外华人以及台湾同胞等。 目前, 苏州博物馆志愿者们按各自爱好和所长被分在吴地遗珍、吴塔国宝、 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系列常设展区中服务。 组织:自苏州博物馆第二批志愿者产生后,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很 多, 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志愿者队伍, 并提高志愿者在管理中的自主性, 增加志愿者间的交流和联谊, 苏州博物馆开始酝酿成立苏博志愿者的 团体组织。在 “世界博物馆日”活动中,苏州博物馆举行了苏博志 愿社的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的举行,意味着筹备近一个月的苏博志愿 者的组织——苏州博物馆志愿社正式成立。 苏州博物馆志愿社成员为 苏州博物馆的全体志愿者,志愿社由志愿者开展管理工作,并接受苏 州博物馆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 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苏州博物馆提供志 愿服务,开展志愿工作者之间的学习、研讨、交流、联谊等活动,是 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志愿者主观能动性的组织。
目前,苏州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组织主要通过志愿社来进行,同 时还有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志愿社下设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同时还 有专业学习组、技能组和发展组以更好地细化志愿者的分工,来更好 地发挥志愿者的专长和特点。为促进苏州博物馆的对外交流、宣传与 发展,志愿社还成立了发展组。志愿社平时定期开会探讨各项事务, 各个专业组也经常举行交流研讨活动,给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学 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而技能组同样也经常进行交流和讨论。另外, 志愿社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和学习,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州博物馆经常会与其他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8月,苏博刚接待了一批湖南省博物馆前来交流的志愿者,9月又组织了 而 苏博志愿者前往上海博物馆进行交流,另外,英文组的成员也于 8 月 同来自美国 bowers 博物馆的志愿者进行了交流活动,并给他们作了 英文讲解。 成效:自正式上岗以来,苏州博物馆的志愿者已接待了几十万名 的游客, 并得到了他们的好评。 听过了志愿者们堪比专业的讲解之后, 游客们纷纷向他们表示感谢和赞叹,并表示自己获益良多,有的还表 达了想要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的强烈意愿。同时,志愿者们还积极参 与进了社会公益活动中去。 苏州博物馆志愿者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在服务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存在着一 些问题和可以改善的方面。由于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们自觉自愿的行 为,当最初学习和上岗的热情消退,一些人的疲劳感接踵而至,而讲 解工作本身也有着重复、 机械的一面, 如果不是真的对艺术抱有热情, 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是无法胜任的。
此外,一些在职人士也确实存 在工作时间安排不开,志愿服务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同时,一些在 苏州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寒暑假回家的问题,也使得他们在该段时间 不能正茬功能上岗,造成了岗位的空缺。目前,苏州博物馆对于志愿 者的服务时间要求是每周三小时。“从已经上岗的志愿者的服务情况看,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有服务时间不足的问题。”魏保信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计划对前两批志愿者情况进行整理,并通过定岗、定时 间等办法,保证志愿者的日常服务。与此同时,对外招募志愿者的工 作会持续进行下去“博物馆现在有十几个常设展厅,按照每天、每 个展厅有志愿者服务来测算,我们的志愿者需求量在250人到300人,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队伍里来。”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总结 苏州博物馆为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组织大家参加各种 相关学习、研讨、考察、参观活动;志愿者们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 学习。在完成志愿服务外,志愿者们与到访的国内外其它志愿者进行 交流;赴各地博物馆参观;到周边窑址、遗迹考察等。这些活动不仅 提高了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增进团队间的凝聚力。在未来的航程中,苏博志愿者将抱着“奉献、友爱、互助、进 步”的共同信念,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继续为传播苏州的悠久历 史文化做出贡献!
【第10篇】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
2023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县教育局普教股长张_____带领下,我们一行70多位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学习,这是我们县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新课改认识、拓展教育创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教育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本次考察历时九天,奔走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了五所学校,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印象一是对江苏泰兴襟江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以及杭州的学军小学的实地考察,感觉到江南文化的灵性、个性与生命和大气,因此凝练成各学校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特点,给我大大的震撼!印象二是各学校愉悦、高效、平实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入、广泛、实在、有效地进行了课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和科研的完美融合。印象三是一路考察一路情,这次出去不但对教育教学进行了考察学习,还游览了江南美景,同时收获了同志间真诚的友情以及领导的关怀之情。可谓收获满满、思考多多。心动不如行动,通过本次考察学习活动给我带来了思维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现将考察学习体会及感受进行汇总,借以反思,以便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023年10月17日,考察第三站,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这所学校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发展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新城花园小学是新城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他不仅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更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听了一节音乐课,一节语文课。她们的课堂教学绽放了教育的魅力,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全面激活了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造就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快乐。走进新城花园小学,随处可见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太阳花”,红色象征热情开朗,黄色象征温文尔雅,蓝色象征聪慧睿智。这里的孩子知识丰富,做事自信,处处彰显了 “大气、胆气、灵气”的“太阳娃娃”的特质,迸发出“太阳娃娃”的阳光活力。该校学生上课坐姿特别端正,朗读能力特别强,显示出平实的教育功底,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上课轻松自如,不做作,真实,令我们钦佩。
2023年10月19日,考察第四站,杭州市学军小学。这所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娇人的成绩。学军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让我震撼,走进大厅,浏览着学校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欣赏着漂亮的学校沙盘,让我深深感觉到这里是教师和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大舞台。学校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在这里,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行成,不仅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对他们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这里,孩子们被真正还原成一个“人”,个个活泼可爱,不谙世事。通过参观校园文化,听取领导报告及听课,让我感受到,学军是一本书,翻开它看到一页页的精彩;学军是一艘船,教育科研是他们的风帆;学军是爱心铸就的摇篮,力求如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学军是智者,让我们领略他的博大胸怀。
考察时间短暂,仅仅5天,然而江南学校的经验及做法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力争突出教学个性,在尊重儿童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健康个性品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交流民主商讨的朋友关系,因个性施教,以新课标为纲领,以新理念为准绳,备好课、上好课、抓住学生的作业批改和评价四个教学要素,使我们每一堂课的设计都精细化,让每一堂课都上的精彩。
以上是我这次江南考察的所见所思,虽浅薄且不全面,但毕竟是我的收获,敬请老师们指教。
【第11篇】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开县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和县委安排,2003年9月20日至30日,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了1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县43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长参加了学习考察。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党的建设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2002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从下图可见,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2001年比2000年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2002年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2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2002年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2002年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2年新增私营企业1.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2000年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第12篇】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习借鉴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成绩突出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特别是民警执法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6月9日 至14日,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在xx的带领下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和考察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这次三市之行,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同时也深深感到差距之大,压力之大,责任之大,深知任重而道远。现围绕本次考察学习工作的主题,对照考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先后考察了苏州交警支队园区大队、金阊大队、杭州交警支队西湖大队等地,分别与支队领导、大队、中队干部以及基层民警进行了座谈,并结合考察内容对口进行了讨论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交通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二、考察地交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当地党委、政府对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在苏杭两市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当地党委、政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将其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同时还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记得余杭车管所指导员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们车管所现在不差钱,为了建设车管所,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门召集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研究、协调,开通拨款‘绿色通道’,直接一次性拨款450余万元用于车管所建设,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还有杭州市从20xx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3500万元用于只能交通建设,连续8年投入近3亿资金。20xx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的“七难”问题着力解决,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并专门下拨经费700万元用于交通管理社会区服务站的开办和日常运作经费,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管理方法有效。
一是执法严,规范有序,力度大。苏杭两地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队伍形象。在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学习考察时发现,每位交警都有一本《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的小册子。苏州市推广郭晓红执勤工作法,郭晓红之所以能做到万起纠违无投诉,主要体现在坚持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采取不同沟通方法。在完善“郭晓红执勤工作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陈忠路口作业法”、“时刚假牌证识别法”、“袁明治安卡口实战法”、“叶青车管窗口服务法”等,形成了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相应建立了“五个”,并将“五个”作为全支队民警随岗培训的重要基地,带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在全市营造了规范执法、争优创优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为了强化民警执法规范化教育培训,苏州支队在基层所队配建了计算机训练考试室,开发了法律法规、指挥手势、规范用语、服务群众等“一口清”练兵软件,实时公布民警学习训练和考试情况,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执勤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交通设施先进,通行率高。两地道路成网,渠化度高,每个路口、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都极其完善,主干道、次干道完全做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城区建有四通八达的快速立交桥,基本呈现出立体交通格局。即使是小街小巷,微循环畅通,基本没有违法建筑、摊点占道现象,更没有“马路经济”对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在道路渠化方面,杭州提出平面交通立体化概念,在左转待转区的基础上,首创了直行等待区,与信号倒计时联动,实现一次起步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为解决部分车道忙闲不均的问题,设置了遥控可变车道,车辆根据指示牌而不是地面标线行驶。为提高通行效率,20xx年以来,通过迁移绿化、展宽进口道、设置路段调头车道等措施,实施170项交改项目,去年又推出了潮汐车道,早晚高峰提早10分钟结束。
在交通设施方面,两地的交通设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市民的实际交通需要。以杭州为例,主要道路的机非绿化隔离缺口基本都设置了减速垄,较大路口在中心隔离区设置了行人二次过街的等候安全岛,背街小巷出入口都设置了让行标志或施划让行标线,立交隧道下坡与弯曲道路上设置了减速标线。此外,杭州还先后推出了自发光车道指示牌,突起夜间发光路标、彩色人行横道线,彩色人行隔离墩,彩色公交专用道等创新交通标志标线和设施,这些都反映了交通设施的人性化。
三是制度完善。苏杭两市在道路交通管理上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近10个,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同时两支队也分别在内务管理、民警奖惩等方面制 定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
四是队伍管理独具特色。两市在队伍管理中都引进了精细化的理念,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苏州支队采取“以军队化管理为主,现代企业式管理为辅”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工作机制,设立廉政问责谈话室、建立民警廉政档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并自主研发了廉政风险防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执法办事民警配发录音、录像笔,在事故处理、违法受理、治安卡口、车辆检验上牌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数据适时采集,运用分析,对工作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权利和权限进行风险报警,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适时监督和过程控制,在技术上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警营文化浓厚。如在苏州园区大队,随处可见各类挂版,从单位的荣誉历程,到队伍的精神规范,再到民警的工作状态,还有民警亲人的温馨寄语,更有摄影角特色栏目展示民警文学、艺术作品,处处透着和谐、文明的警营文化。
五是协调意识强。深刻认识全面理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的特点,遇有综合性工作或任务,立即请示当地政府,多以“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临时机构”的组织形成来推进,从而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三、考察学习的体会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冷静客观对待。苏杭的诸多优势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比如:政府出资、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客观学习上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他们的发展趋势、现代理念和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效法的。考察地的经验给我的体会很多,主要有四点。
(一)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
交通管理工作应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进而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走交通管理社会化之路,才能破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践可以证明,交通管理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工作机制才能完善,工作成效才会明显。
(二)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应该建立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基层执法质量服务措施。每年支队将通过抽调各大队法制骨干组成执法服务队,到基层开展一至两次执法服务活动。各大队要组建执法服务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服务活动。执法服务主要以抽查违法行为处理案件档案、与一线民警面对面座谈交流、开展执法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切实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民警法治理念和执法为民意识淡薄、纠正重处罚轻教育等执法理念问题。二是解决路面执勤执法不规范、适用法律不准确、处理程序违法、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执法问题。三是解决法制员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四是解决执法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执政为民。
(三)精神饱满是交警形象的基本要素。
我们看到的交警,制度整洁,帽套手套,以及武装带保持洁白,个个看上去显得非常有精神,在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十分准确而且力,不但体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更向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形式信息。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这名交警是闪亮的,至少是威武的。
(四)服务人民群众做的很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这个职业越来越体现出它为社会服务性的一面,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少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路口执勤的时候,见到比如说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要过马路的时候,可以上前进行搀扶。遇到群众问路,要耐心地解答。要带着爱心去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困难留给自己。
总之,这次考察活动,学到的经验很多,对我们的启示很大,可以说,颇有收获。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借鉴考察地的经验,用它来指导办公室工作,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发奋努力,为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第13篇】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1、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2、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3、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60万千瓦发电厂、日供15万吨自来水厂、日供15万立方米燃气厂、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每小时供气40吨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源厂,其中日供20万吨的水厂二期和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厂二期将分别于XX年9月和12月完工。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引进项目质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投资强度上下工夫,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0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
4、引进了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5、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合作区累计开发各类商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空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一批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目前,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地面实事工程启动,环金鸡湖地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
6、提高了社会和谐文明程度。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基本实现了乡镇“两水两气”管网到企入户。目前,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园区所辖四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七、强化了借鉴创新工作。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园区结合国情,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累计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学习,编制实施了68项新的管理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几点启示
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江宁人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苏州工业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认识,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县的开发区建设。
启示之二: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就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启示之三: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启示之四: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发展的
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余杭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13篇范文)
相关苏州范文
- 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10篇范文)91人关注
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 ...[更多]
- 2023年苏州考察报告(13篇范文)87人关注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 ...[更多]
- 苏州考察报告(13篇范文)34人关注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