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报告范文

大数据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19:22:06 查看人数:74

大数据报告

【第1篇】清华大学发布首个室内pm2.5污染大数据调研报告

4月22日,清华大学发布首个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室内pm2.5吸入量为室外的4倍。调研还发现,办公室的空气质量优于家中。

该调研共获得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

室内pm2.5吸入量占八成

调研结果显示,在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82.6微克/立方米,属于轻度污染水平,且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室内空气处于污染状态,即pm2.5大于75微克/立方米。

研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张林告诉记者,根据采集数据计算,志愿者日均面对的pm2.5总量为每小时2022.6微克/立方米,一个人每天吸入肺中的污染物总量累计达到787.3微克,其中室内pm2.5的吸入量占每日总量的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天中有大约20小时是在室内,只有4小时在室外。”张林说,室内的pm2.5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

17楼以上室内空气更好

调研还发现,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pm2.5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张林说,建筑因素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pm2.5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家中有很多污染源,如烹饪、吸烟等,而办公室通常有中央空调,对降低pm2.5浓度有很大帮助。”

而在同一栋楼中,17层以上的楼层,室内pm2.5等级更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空气质量则相对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高空层的大气流动性更好,主干道则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

烹饪吸烟助长pm2.5

张林同时透露,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起到明显作用,而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当室外pm2.5浓度低于75微克/立方米时,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但当室外pm2.5浓度高于150微克/立方米时,开窗通风则会恶化室内空气质量。另外,烹饪、吸烟、打扫和其它增尘行为也会对室内pm2.5产生波动影响。

数据来源

407名志愿者 11万小时数据

本次“北京室内环境pm2.5调研行动”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等联合发起。在两个半月时间内,调研组共获得北京市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全市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

数据采集使用的是清华团队自行研发的基于云端校准技术的pimi便携式pm2.5检测设备,通过对比发现,便携设备采集的数据与本市监测站点的官方数据存在约10%的误差。

据了解,此次研究是清华大学的自主行为,是基于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目前,他们还没有和环保等部门沟通过这个研究。而此次调研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未来他们还将与医学领域的专家展开合作,基于大样本量数据,探究pm2.5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专家观点

室内污染源多不排放pm2.5

针对清华大学室内pm2.5的研究报告,记者采访了多名环保领域的专家。多名专家表示,室内本身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家具、地板等产生的气态污染物,包括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还有细菌等一些飘尘,除了做饭会产生少量pm2.5以外,室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产生pm2.5的。室内的颗粒物主要是通过大气传输的,关注大气环境下的空气质量其实就可以知道室内空气质量的大致情况。

对于楼层高空气质量更优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就颗粒物污染来说,在大气层里高低之间的浓度差异是不大的,就人类活动范围来说,这种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专家表示,目前楼层高度和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污染物浓度在高度上的垂直分布,一定程度取决于气象条件。静稳条件下,近地面由于受到扬尘等影响,污染物浓度确实较高。但在距离地面约800米的混合层内,pm2.5浓度比较均匀;约300米左右是个分界点,300米以下pm2.5浓度稍高,300米以上稍低。

【第2篇】2022年中国大数据时代发展调查报告

大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风口”。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近日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目前包括北京、上海、贵州等先行先试的地方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已初见成效。

工信部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进计划,促进规划、标准、技术、产业、安全、应用协同发展。其中,在标准化方面,正在研制的10项国家标准中,8项已完成草案。下一步将重点开展数据格式接口、开放共享等标准体系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工信部主要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相关工作。目前我们已支持和指导北京、上海、贵州、广州、陕西等地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陈伟表示。他透露这些地方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已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xx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60.6%。

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xx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预测,xx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未来随着应用效果的逐步显现,一些成功案例将产生示范效应,预计xx年至202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不过,由于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迅猛,亟需通过标准化的途径整合资源,固化现有成果,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接口、安全、开放等各类规范,为我国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基础,为数据安全应用提供保障,促进数据交易等新兴服务模式规范发展。

围绕大数据标准化,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数据格式接口、开放共享、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大数据平台等重点标准研制

2.加强标准验证和应用试点示范,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推动标准对产业和应用的支撑作用

3.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

事实上,在工信部和国标委的领导下,早在xx年12月2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正式成立,统筹开展我国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大数据工作组组长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担任。

“目前,工作组包括了北京大学、阿里、华为、京东、国家信息中心等近150家申请单位,共同形成了‘大数据标准体系’,正在研制的国家标准有10项,其中《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和《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参考模型》等8项国家标准已经完成草案,《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通用数据导入接口规范》等两项国家标准完成草案大纲。”陈伟透露。

【第3篇】职场女性的大数据报告

职场女性的大数据报告

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我们查了全网2600万职场人士,其中女性占35.5%,专门针对职场女性发布了大数据报告,内容涉及职场中高层女性的比例、跳槽频率、互联网职场女性的占比等方面。

1、职场中高端女性占比少,不足半边天

数据显示, 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中,男性占到71.7%,而女性占比仅为28.3%。这表明在职场的金字塔中,越往上走,女性的比例越少,职场中高层仍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天下。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来自历史,也来自现实。历史上,女性走上职场才是上世纪中期的事。在现实中,不少雇主担心女性婚育影响工作,对女性的年龄要求较为苛刻,面试的时候要特意询问女性求职者的婚育计划。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女性求职者感叹“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

在中高层女性中,26-35岁的女性比例最多,达到了58.0%; 紧随其后的是36-45岁的女性,其比例为35.6%,而25岁以下在中高层中的比例最少,仅为0.8%。由此可见,女性中高层以26-45岁为中坚力量。要跻身中高层之列,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好坚实的工作经验。

2、年轻女性青睐新兴行业,年长女性扎堆传统行业

大数据调查发现,年轻女性集中在新兴行业的人数较多,而年长女性集中在传统行业的人数较多。以互联网为例,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45岁以上的女性从业者比例分别为12.9%、14.1%、8.6%、3.4%。

而在较为传统的房地产-建筑-物业行业,年龄越大,从业人数比例越高。人数比例最多的是45岁以上的女性,达到17.3%,人数比例最少的是25-35岁女性,比例为10.2%。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职场上的80后、90后,从小成长的经济、教育程度优于70后。前者不再像父母辈那样热衷“铁饭碗”,而是对于一些新兴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敢于大胆尝试。

3、25岁以下职场女性,跳槽最为频繁

此次数据调查显示,职场女性年龄越小跳槽越频繁。例如,25岁以下职场女性平均每2.5年跳槽一次,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创业公司的崛起,就业机会如雨后春笋,年轻人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5岁以上职场女性平均14.6年才换一次工作,因为她们受年轻时就业环境的影响,工作比较稳定,选择也趋于保守。

纵观整个职场,虽然女性在中高层中绝对数量低于男性,但她们的细腻、耐心、有亲和力的优势也让不少企业愿意优先雇佣女性员工。女性在职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要考虑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使得自己在多种角色之间自由切换,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第4篇】大数据下财务会计报告问题探讨论文

大数据下财务会计报告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面临许多新问题。探讨大数据下财务会计报告问题,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问题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核算工作,经过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各类账簿的登记,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分散的、无条理的、不系统的。为使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外部工商、税务、银行等行政管理部门了解掌握企业经营活动动态,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来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手工填制、计算机打印到通过互联网传输,及时性、准确性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下,借助云计算技术,会计核算手段更加先进,财务会计报告从事后编报转为实时编报成为可能。会计核算环境的变化,需要应对一些新问题,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与问题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经营管理活动情况的概括总结,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是投资者、债权人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国际国内市场风云变化下,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企业经营风险飘摇不定。及时准确掌握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预测决策,是企业管理层迫切需要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还有许多片面性和局限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不够充分

财务会计报告是了解掌握企业情况的最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只有充分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尽管会计核算手段从手工到电脑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变化。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直接影响经营业绩的反映和监督效果。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还停留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阶段,缺少预测性、前瞻性信息,缺少风险披露和影响财务状况的非财务信息,缺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低碳环保绿色会计信息等等。

(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单一

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体现形式是财务报表,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各个层次使用者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报表格式,固定的项目数据,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财务会计报告的最初设计,服务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忽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关心问题的披露。债权人、行政管理机关、上级部门,关心企业的角度各一,了解企业信息的内容不尽相同。解决会计信息使用上的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新课题。

(三)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缺乏时效性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时效性占有重要地位。会计工作特点是事后工作,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延后进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是手工完成的,同时受股利分配工作按年度进行的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成周期均耗时较长。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要在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后才能完成,中期财务报告也会延时两个月。市场经济瞬时万变,这么长的报送周期,财务状况会发生很多新变化,进行正确预测决策缺乏有力依据。同时,长时间的报送周期,为企业的幕后交易提供了时间条件,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被忽视。

(四)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处处需要讲诚信。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一些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诟病。财务会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失真,是危害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大问题。企业经营者为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常常借助期末会计核算中的配比转账机会,带有更多的主观性,收支确认、计量随意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过度粉饰,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正确判断,影响宏观经济的预测和决策,减少国家税收,扰乱正常经济秩序。

二、解决大数据下财务会计报告问题的措施

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间竞争激烈,经济信息瞬息万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有用性格外重要。随着会计核算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会计报告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需求。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了使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财务会计报告将扮演重要角色。

(一)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发展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预测、决策提供依据。相关部门要结合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及时调整财务报表的内容构成和项目设置。遵循重要性原则,对可以合并的债权债务等项目进行调整,新增那些具有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的'项目。为适应不同会计主体的需要,应当增加一些空白项目,以备个别企业的特殊需求。对内容表达含糊的项目进行重新设置,避免填报或使用者的误读。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应当直接列作“固定资产净值”,或者通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分别反映。

(二)建立多样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方式

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情况,能够有多种形式和手段。简单明了的会计信息,通过快捷的技术手段传播,可以减少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时间,更轻松、更快速做出评价和判断。传统的表格数据,可以在数据处理时自动生成示意图、曲线图等形式,使得提供的信息更加直观和形象。为适合不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应报送不同风格、不同格式、不同数据角度的报表。当然,报表之间需要有内在的关联,避免造假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应照顾到统计部门的需求,在报表系统设计上能够完成统计报表的填报任务。

(三)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翻新,对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成为可能。及时的会计信息才有价值,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周期规定,借助信息技术,应当采用定期报送和实时报送并存的形式。压缩财务报表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的报送间隔,为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务报表,实时报送。需要进行数据深加工,借助人工分析的定性内容,可采用定期报送形式。

(四)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性文件,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主要手段。准确无误的财务会计报告,才能让企业关联方和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正确判断。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输方式,也离不开人的操作。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会计人员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来自工作之外的干扰和压力。保证财会人员队伍稳定,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延续性。表彰工作兢兢业业,责任心强,制度、政策落实到位的会计人员。对那些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财务会计报告的人员及时惩处。

参考文献:

周坤,李宏林.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的研究[j].新经济,2014(20):107-108.

程勇.会计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第5篇】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交互设计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处于初步阶段,交互设计教学的模式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交互设计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代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我国交互设计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

交互设计;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交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想、新浪、腾讯等等众多企业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也多,但是行业内人才比较缺乏。如何提高交互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两大任务,高校理工科教师身兼教学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在教学与科研两大阵地中耕耘。因此,发挥高校理工科教师的双重角色优势,在理工科教学的课堂上引入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使大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地学习,能促进“学术性之教学”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铸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基于此,如何将科研思维有效地引入课堂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1交互设计教学现状

最近几年,交互设计专业在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交互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1.1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目前,各个院校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设计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并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因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处于被动的位置。

1.2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涉及设计艺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等交叉研究的领域。但是目前各个院校内交叉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只包括了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感性工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在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很多院校还未创立相关课程。另外,很多院校设立的交叉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共同性,各个课程之间无法做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1.3实践教学还不成熟虽然各个院校虽然早就和校外一些企业展开合作,但是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实际项目往往需要耗费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学校安排的课时非常有限,因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进行虚拟课题的课题指导,学生无法从虚拟课题中获得实战经验。另外,各个院校几乎都没有建设交互设计实验室,基本无法实现将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现出来,因而课程设计的成果无法对用户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变成了“纸上谈兵”。

2交互设计教学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2.1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交互设计教学改革首先就是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各种信息工具,构建一个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anylearn学习环境,把信息技术工具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网络系统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构建一个老师主导,学生和老师共同构建学习内容,并实时更新的教学网络平台。通过这种新型的互动教学形式,交互设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促进交互设计教育行业的进步。

2.2改善人才培养目标交互设计人才需要具有研究能力和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这就需要交叉设计的'教学工作者们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场景和模式构建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其中,信息整合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进行整合。系统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思考,能够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项目。场景和模式构建能力则要求具有构建问题场景的能力,能将问题具体化。统筹规划能力需要能够对整个项目流程有整体的把握和规划能力。从最开始的调查到最后的场景实现,都能规划好,从而达到理想的设计要求。

2.3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界面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用户研究、信息结构,以及可用性测试和评估,这些内容在交叉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院校在设立课程体系的时候,要以这些内容为重点,将其设为主干课程。除此之外,还要根据院校的特点,发挥院校的优势,对交互设计专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培养出具有学校特色、多元化的交互设计人才。

2.4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交互设计实践教学要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市场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学校要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老师能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企业能够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创意设计亮点,双方达成一个共赢的局面,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国内外先进实验室建设的经验,构建一个共享开放的交互设计实验室,让交互设计实验教学能够和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同时,保证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内容。

3结束语

交互设计正在蓬勃发展,从界面设计到交互空间设计,从人机交互到全球化网络。交互设计的教育工作者们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李奕.大数据时代的交互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74-175.

李奕.信息时代交互设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3):138-139。

作者:杨滨 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第6篇】2022年全国高考大数据分析报告

日前,百度文库携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了《2022年全国高考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大数据技术,为高考研究和高中教与学提供参考。

数据显示,每天有超过1800万学生通过百度文库进行在线学习,近900万教师在平台上分享、下载文档以及查询教研资料。除了收集平台的高考估分系统数据外,多省地的教研专家还对文理科数学、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等科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整体数据、题型、知识板块、答题情况等。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数学教授苏洪雨基于《报告》中的数据结论得出了全国卷高考数学的命题特征:客观题注重区分基础知识,强调考查数学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记忆自动化推理。而针对考点轨迹分析所呈现出的“备考方法论”,他建议:尽管客观题展现的灵活度比较大,注重考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的熟练应用,但试题依然以基础为本,考查了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内容。“回归教材重基础,考点全面重细节”可谓是高考数学的备考“不二法则”。

大数据报告6篇

日前,百度文库携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了《2016年全国高考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大数据技术,为高考研究和高中教与学提供参考。数据显示,每天有超过18…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大数据范文

  • 大数据报告6篇
  • 大数据报告6篇74人关注

    日前,百度文库携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了《2016年全国高考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大数据技术,为高考研究和高中教与学提供参考。数据显示,每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