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报告范文

心理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07:33:02 查看人数:39

心理报告

【第1篇】科学化解退伍老兵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退伍老兵大都处于20几岁的年龄,正是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期,认识和情感都有很大的变化,是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又即将离开部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思想不稳定,对想留却要走的影响,使他们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就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对部队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要求十分淡漠,甚至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把领导平时的思想工作丢在一边,这就很可能会造成退伍工作不能很顺利的完成。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谈一下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着眼于部队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增强活动内容,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人为土壤。即以真情、真爱去带兵、管兵,避免情感上的逆反。从心理角度来讲,爱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是自己和他人之间感情交流的行为。干部在老兵退伍时期,要从细微处关爱即将退伍的老兵,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在他们退伍之际,有了困难要热情帮助解决,教育他们不管在部队与在地方,都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有了缺点错误,要自己总结,从自身上找原因,只要我们坚持以情带兵的原则,在这个时候严管厚爱,最终为服从管理创造条件。

二、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率先垂范,带头避免退伍老兵行为逆反。带兵干部应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使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工作职责相符。干部要身先士卒,要求退伍老兵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违反的,自己首先不违反。在危险面前,不喊给我冲,给我上,而喊跟我来在平时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敢跟退伍老兵讲看我的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前:即训练走在前、劳动干在前、脏活、累活抢在前。

三、让退伍老兵在最后时刻参与部队管理,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克服自我逆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说:如果你想让人们对一个事物形成积极的态度,就要让他去参与那个事物。 这对于我们进行部队管理教育很有帮助。即将退伍老兵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突出自我以及不认输的意识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每一名干部要运用退伍老兵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道理,让他们自辨事物的对与错,正视自己逆反心理的强弱,提高他们对做人、做事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奠定他们克服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

四、要遵循退伍老兵心理变化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法,避免情绪逆反。有些干部认为,耐心反复说教是增强管理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心理学证明,在缺乏新鲜信息刺激的条件下,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会由兴奋转入抑制而形成超限抑制状态,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产生厌倦情绪和疲劳感。要避免这种逆反心理的出现,干部在教育引导时,要力避简单枯燥豪无新意的机械重复,切忌假、大、空。另外,还要注意退伍老兵的情绪变化。当情绪高昂、心理愉悦时,就可能接受平时不能接受的东西;当情绪低落心理烦躁时,则会拒绝本来能够接受的东西。对此,基层干部要密切注意思想教育环境的变化,实行一种开放、系统、随机、有效地的管理教育方式。

五、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退伍老兵正处于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五大特点:好胜、好奇、好变、好动、好疑。相应地会出现三大矛盾: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广阔性、灵活性与部队条条框框思想的矛盾;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部队约束性的矛盾;强烈的需求感与部队物质文化条件的矛盾。只有调节和处理好这些矛盾,才有可能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同时,应注重退伍老兵的自我教育,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退伍老兵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退伍老兵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消除逆反心理也并非易事,关键在于干部、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退伍老兵中的逆反心理,管理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以平等的身份与退伍老兵进行沟通交流;不轻视他们的想法,不嘲笑、不怀疑他们的创造精神,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努力避免那种独断专行和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最新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第3篇】心理咨询师实习自我实习报告总结

摘要;心理咨询工作最近数年逐渐被广大民众所熟悉与认同。作为志在从事这项事业的一员,通过对学校和工作中的生活经历、个人兴趣的分析与个性分析;人生观逐步变化与成熟过程的分析;个人成长中的情绪情感体验的分析;成长中重大事件的分析;明确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文化因素和人格因素。在职业行为分析中,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也要有能了解,分析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咨询对象,更深刻的体会心理咨询工作的价值。同时明确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根本原因,明确自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资源和努力方向,强化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归属感和职业行为期待,坚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信心和奋斗方向。

机缘让我有机会与心理学近距离接触,可以说自己并不是个很乐观的人,但我一直寻找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正巧被我发现了心理咨询这块充满魅力的领域。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于是我立志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期待今后的人生体验更加精彩。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成长经历

我出生在。。。。。略。。。。。。来因为母亲的坚强影响着我,也说服了我,我又开始自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蜕变哪能有成功,所以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渐渐的我不再堕落,开始从挫折中学会坚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现在想想,那时的打击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另一种美好,她教会我生命有两种情况在延伸着,每一刻都要我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走的更好。

由于中考的成绩不尽人意,我只能上一所普通高中,从此后我努力学习,认真进步,终于成绩又慢慢好起来,上了本省的一所大学学经济专业,之后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法学。

参加工作后我渐渐明白,对于自己想要追求的要学会努力与放手,开始觉得人生中主要的是学会坦然面对、欣然接受的态度。工作经历和情感经历不论悲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人生感悟的累积,我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开始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多彩。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绝不可以游戏人生和自我放纵,要珍惜存在的每一天来感知这个世界。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渴望追逐着幸福,也一样的遭遇着困惑。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过拒斥,有过执著,有过微笑,也有过绝望与哭泣,但是我始终没有遗失我认为值得拥有的也是在朋友心中我最可贵的品质:胸怀,善良,理解,真诚,反省。同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在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惰性,希望自己能够坚毅,敢为,进取,避免过于克制或执著。

(二)成长总结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虽然有过磨难和打击,但却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知道珍惜,懂得付出。比起以前,我更加乐观,更加坚强,有力量和韧性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也使我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受伤与不断复原的过程,只要充满希望,不断进取,终会有美好的明天。

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自卑,但我还是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乐观,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

如今的我已是而立之年,对生活的要求也变得现实了许多,我不奢求富裕,相信健康是福、快乐是宝。我认真对待工作,它是经济的来源,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人,以及身边的所有的人,因为爱让我感到幸福。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大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周围的人驱除心理上空的阴霾,还他们一片晴天丽日。

二、职业行为分析

我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被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如情感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等等,因为我的人生经历还很少,欠缺生活经验。而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也会长久的困扰着自己。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学习,我可以较科学的明确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个人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基本具备了解决自己情绪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其本身的人格是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取的咨询效果的根本保障。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努力的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

我一直喜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与自己对话,喜欢感受自己的成长。对心理学有持久的兴趣,很小就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热衷于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成长。

我的性格总体是热情、好强,亲和力强,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善解人意,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恒心,有耐性。情绪体验偏强烈,容易烦恼,我自认为拥有的五个良好品质是:真诚、善良、宽容、积极、坚强。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重感情、积极向上,是一个适合做朋友的人。同事们评价我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热情善良、工作能力强。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有时太追求完美,偶尔有些固执,比较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长期在实践中摸索完善。与咨询理论和技能相比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显得更重要,其前提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理解、接纳、尊重。心理咨询的要求是做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它须具体表现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我很理解领悟人本主义的无条件尊重来访者,这种观点让我在面对价值观不一样的来访者时,首先是尊重其价值观,然后与其客观探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所以每一个求助者身上,都有资源,好的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资源,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救助自己的能力。不是咨询师为求助者解决了他的问题,而是求助者本身就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他是在我们的帮助下,自己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其目的正是为了在咨询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以来访者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不愿做一个平庸的人。我一直追求这样的人生:从一无所有的圆点,到饱满丰盛的圆心。而这中间,是一个艰难而快乐的不断奋斗的历程。在这段行走的路上,我充满信心,愿意付出努力,并且稳健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相信同样会有希望的明天。曾经,想做艳丽的花,娇美芳香,而今,想做茁壮的树,扎实的镌刻每一步成长的足迹……

【第4篇】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5篇】2022年最新心理咨询师实习报告范文精编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一生成长过程中,都无数次地追问过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似乎不加思索就能作出很多回答,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做深入的追问时,却发现所有那些现存的回答都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本质。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那么独特,那么神奇,凭借人类目前的智慧,要想绝对地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力去探索,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最终发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

我认为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健康婴儿,都从父母的遗传基因中继承了人类的基本属性,都具备了各种发展的潜力,拥有了成长的无限可能性,至于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长的经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幼年的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分居两地,父亲在重庆,母亲在涪陵,虽说相距不远,一两百公里,但对幼小的我来说,似乎隔着千山万水,一家人常常要半年,一年才能团聚一次。记得在我三岁时,父母忙于工作,常常加班加点,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只好将我送进重庆一家全托幼儿园,每周只能回家同父亲呆一天。那时的我感到非常的孤单、无助,绝大部分时间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更不可能有机会撒娇了,与亲人的依恋关系没能很好地建立起来,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建立起安全感,给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少阴影。

随后在我五、六岁时,我随母亲生活在涪陵,这期间又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由于母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就被造反派拉出来批斗,看到母亲胸前挂着牌子在台上同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站在一起低着头,做人的尊严被随意践踏,我那还十分脆弱的心灵所遭受的摧残至今仍无法用语言形容,以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的生活始终被自卑、恐惧、退缩等阴影笼罩。

直到79年我16岁时参加全国高考,轻松地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才开始慢慢找到点自信,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的优点,开始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而非像过去那样总是否认自己,只能通过别人的瞳孔去看待事物。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没有哪些东西,我无法像现在这样深刻地体会生活中那些善良、真诚的价值;没有那些东西,我也无法像现在这样敏感地感受生活中那些痛苦、无助的心灵。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

二、职业行为分析

坦率地说,我学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虽说自我进大学后就阅读了大量人文方面的书籍,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目标、意义,但身处急剧变迁的时代,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仍常常感到困惑、迷茫。所以我在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又去参加了四川大学心理学研修班的学习。当时并非是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而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又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还有朋友由于不堪忍受心理重负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怎样残忍地毁坏他们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意志、降低他们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希望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由此渐渐萌发了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愿望。之后,xx年10月,我去北京参加了“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会成立大会”,并参加了一个关于亲子教育的团体咨询工作坊,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咨询,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当我真正开始对来访者做咨询之后才发现,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人格,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心理咨询师取得咨询效果的根本保证。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另外,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是要做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它必须具体表现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我认同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应该成为所有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要求。人本主义理论也许是最不强调咨询技术的心理咨询,但它是最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的,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坚信,不是我们为来访者解决了他的问题,而是来访者本身就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他是在我们的帮助下,自己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根据这样的道理,其实心理咨询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其个人成长和完善的咨询环境,相信他一定能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解决自己问题。如此看来,与咨询理论和技能相比较,更重要的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关注,是对来访者的理解、接纳、尊重。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其目的正是为了在咨询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以来访者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

此外,我们从事心理咨询这项工作的每一个人还必须高度重视的就是“职业耗竭”问题。心理咨询工作是咨询师心理能量不断付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挫败感、无力感,有的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心理障碍的困境中无力自拔。如果咨询师自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自我认识并及时解决,就必然会影响他助人的能力,甚至会使之成为心理咨询的牺牲品。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心理健康是完美无缺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每个初级、中级的咨询师都需要有一个经验更丰富的专业人士为自己做督导,一方面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我们自身的心理需要,不断为我们补充新的能量以面对新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我将怎样去面对?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已经起程,还怕路远吗?”

【第6篇】2022年9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2022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践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酷猫写作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7篇】大学生心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文章大学生心理学实习报告中从自己的人生方向将会改变、角色的转换以及认为是老板都一样做,这三点展开了具体介绍,请看下文。

实习要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自己的所学所得。

我觉得通过这些日子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这些是我在学校怎么都不会学到的。

(一)我人生的方向将会改变。在去这家公司实习之前,我就已经在上海**实习过了,实习了一个月。在三才的这段日子里,我真的觉得现在做心理咨询这行,我们不太合适。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我觉得中国人接受心理咨询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虽然我身处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里,但是经济的发达并不一定代表着思想的高度开放。都说上海人开放,其实不是的。老板以前是做北方这一块的销售的,他说其实东北这块地方的人,比上海更能接受心理咨询,姑且听之,以后再求证;

第二,我觉得我们还很年轻,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都说年轻是资本,但是也要看,在什么地方,年轻才是资本。心理咨询师,好听点就是生活的艺术师,难听一点就是别人的垃圾桶,精神垃圾。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本身有很好的消化能力,别的同学,我不敢说,但是我发现自己可能还要再经历过磨练才行。在整理心理咨询个案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世界的黑暗那一面。大千世界,无其不有。有时候吧,有意的,无意的,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在干扰你的生活.呵呵,还要修炼啊,哎.

另外要说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关于婚姻和感情的,这显然对于我们来说,做不到这点,因此我们这一辈就失去了最广大的客源;

第三,还是我们太年轻,来访者不相信你,他们宁愿与年长的咨询师沟通。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也是吧。再者,活跃在心理咨询岗位上的都是我们爷爷奶奶、大叔婶婶这一辈的,好像已经没有我们的位置了;

第四,我觉得这个市场有点乱,我所了解的咨询师没有一个心理咨询本科出来的,学什么的都有,什么化学的,数学的,企业管理的等等,真是莫大的讽刺啊。没有门槛,没有标准。这么下去,良莠不齐的咨询质量,终将危害市场的形成。

(二)角色的转变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和平时上学一样,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上了社会的岗位。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就是一个学生。在学校,喜欢和同学们聊天,在公司里,自然而然的,和坐我旁边的咨询师们聊天了,一个咨询师一周来一次,所以我认识很多的人。在公司上班其实学到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我感觉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倒是学到了很多。有一天,老板找我,跟我说,现在你已经是一名员工了,工作和聊天不可兼得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三) 是老板,都一样的.

两家公司都相似,都是心理咨询的,私人开的.第一家公司,一天发20快,无车贴和饭贴.第二家,开始说的很好,一天30,车贴和饭贴都有.哈哈,还开心了.结果是,发实习津贴的时候,只有一天三十的,不过绝大部分饭是一起吃的,老板付了一部分,田老师付了一部分.自己掏过一两次.

现在体会到,同学说的,老板都一样的,不管老板怎么答应你,最终要看发工资的时候.的确啊,

还有很多的事情。

认识了很多的人,交了不少的朋友,明白了很多的事理,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摸清了心理咨询的现状。这些就是我实习所得到的。

庆结束后的第一天,我来到安定医院进行实习。由于我们的实习指导医生临时出诊,于是给我们分配的任务是分类总结《精神病学》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在此期间,另外一个医生让我们先在医生办公室见习了一个病历。

某患者主诉睡眠不好,烦躁、焦虑,有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曾有过自杀经历。对女儿很溺爱,但认为女儿总是不听话,心里觉得别扭、压抑,感到后悔、自责,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女儿的事感到自卑;由于提前一年退休,因而没有升上干部,少拿退休金,所以感到非常后悔,看到别人上班拿钱多眼红。在工作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人际关系一般。

患者承认自己有自言自语的情况,但强调与工作和孩子有关,否认幻听、被监视等精神病性症状。但丈夫称其有幻听情况,患者原先称当她想起女儿时,会跟女儿说话(“假性幻视”),现在患者却否认。

患者认为为工作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自杀是合理的。但称自杀时没有勇气、怕死。称对现在的生存状态感到满意,到了安定医院就不想自杀了,说在医院不让她干活,没人说她(有敷衍、讨好的嫌疑)。无意中称原来有人要杀她,但现在没有了。觉得自己心灵很肮脏,总是想不好的事。

【第8篇】大学心理委员辞职报告

心理委员是班级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干部,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心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心理委员辞职报告,欢迎来参考!

尊敬的甘老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同时,致以我深深的歉意。此时此刻我怀着极其复杂而又愧疚的心情写下这份辞职信。现在由于我的一些个人原因,无法再为班级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请求允许离开,正式提出辞职申请。

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回顾了这两个月的工作情况,觉得能为班级同学服务是我的幸运。竞选班委的时候同学们很信任我,并支持我担任心理委员一职。我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责。 在这里,我有过欢笑,有过收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开明的工作作风,一度让我有找到依靠的感觉。可我并不能算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因为我的工作能力不是最强的,学习成绩也不是最好的,对此我是既感惭愧又感无奈!由于我是学平面设计的,课程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多,学习任务和作业也相对增多,我一面想努力学习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一面又想为班级服务,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为我的能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这种无力感愈发强烈。在下半个学期,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还需准备四级考试。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并不能很好的协调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我决定离开曾经为之付出努力和热爱的学生组织,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学业当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实现学习上的目标。 在担任心里委员的这两个月里,我很努力的去做了,但是,却没能为同学,为学生会真正做出了实事,这一直是我最难过的事情。因为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有限,没有做到让您满意,辜负您的期望。在之前的工作中有什么失误与不足的地方,我只能衷心的说声抱歉,请您

原谅!希望我的离开,能让其他比我更优秀的同学在我原本的岗位上为老师,为同学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同时也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

担任28班心里委员,是我大学生活最精彩的一面,也是我的幸运。我很遗憾不能为28班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我坚信28班会越来越好!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11月11日

【第9篇】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22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22.9-2022.8)

(一)准备阶段:(2022.9-2022.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第10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是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来源之一。夫妻离异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子女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据从_____区民政局调查的数据显示,20xx年到区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有224对,20xx年341对,20xx年462对,20xx年426对,20xx年464对,离婚人数居高不下,逐年上升。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队伍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了解我区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调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的可塑性都很大,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并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1、产生自卑、焦虑、怨恨等消极情绪

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会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忧伤、胆怯等。而且离异家庭子女一般情绪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男孩子大多明显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倔强的特征,女孩子较多地表现出情感上的焦虑。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数对父母或其中一方存在着怨恨情绪。

2、出现性格上的缺陷

离异的家庭,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产生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表现出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创伤或胆小怕事,容易屈从别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等;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有的则因为父母之间的不合而常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遭到殴打,使孩子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有的孩子由于对家庭、父母感到失望而逐渐产生厌恶、敌视以致形成双重人格。

3、缺乏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父母离异使他们情绪受到挫折,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最终导致他们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在我们接触到的离异家庭青少年中,很多孩子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及离异后学习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从优等生一落成为差生。而且由于父母离异,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一般都很难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

4、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较高

由于父母离异对孩子情绪、性格、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会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发生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据调查,在我区基层关工委组建的“关爱小组”结对帮教的问题青少年中,家庭离异的占到60.5%。

二、原因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趋于分崩离析状态下的家庭,已经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双方感情趋于破裂,或吵闹、打斗,或持续冷战、缺乏关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并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2、周围环境的刺激

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会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议论,甚至歧视、讥笑,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因为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自己往往缺乏价值评价的标准,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包括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周围人的取笑、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反差,他们会认为父母离婚是他们的奇耻大辱,从而产生自卑、抵触、恐惧、逃避等心理特征。

3、离异后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教养很容易走入误区,家庭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偏差。

误区之一:溺 爱娇惯。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犯错误时舍不得批评。久而久之,妨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使之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误区之二:严厉粗暴。离异后,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马上走出离婚阴影,而将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犯错误后,家长不是耐心教育,而是粗暴地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逆反心理增强。在家里找不到和颜悦色,便在外寻找温暖,在此期间极有可能出现不当行为。

误区之三:放任自流。一些家庭解体后,父或母单独抚养子女,往往经济紧张或工作繁忙,常因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管教子女,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使孩子放任自流。由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或交友不慎时,极易沾染不良习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讲,的确是一场灾难。而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则是社会各方和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通过种种措施和方法来维护和保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其行为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方面

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要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举止言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养成。特别是离异家庭,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1、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应尽量忘却离婚带来的痛苦,努力控制消极情绪,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千方百计和子女共同去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并设法抚平家庭破裂对自己和子女带来的心理创伤。

2、应尽量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多为孩子留出相聚的时间,同时多带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会,多和同龄小伙伴相处,广泛交际,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学校方面

离异家庭子女要更好地成长,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1、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根据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进行强化教育;还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取笑离异家庭子女,要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并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

2、学校还可以建立离异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加以记载。把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任务分配给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学校关工小组老教师,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行为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及时引导,用爱心抚平创伤。

(三)社会方面

要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对他们倍加关爱。

1、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相互配合,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纠正家教误区;或深入到离异家庭,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2、街道和社区可以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家庭辅导站”,为离异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建立离异家庭档案,选派优秀的志愿者定期走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出离异的阴影。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组织离异家庭子女与同龄人一起参与,让离异家庭子女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到生活充满阳光,重新拾起对生活及学习的信心。

3、关工委和团委等单位可以积极发挥“五老”和青年志愿者的优势与作用,组织有教育经验,富有爱心的老同志和青年志愿者与离异家庭子女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加强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及行为的维护与保健必须同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互助网络,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第11篇】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

近日一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面世,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的90后大学生们,周杰伦、成龙等明星,成为90后最崇拜的偶像并希望自己超越他们,而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们最不想当公务员。

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的90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体。诸多明星之于80、90后,仅仅只是喜欢。90后自己才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个中缘由,不言自明。因为明星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崇拜。有关专家的解读,认为这是青年一代自信心增强的表现。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这并非是他们自尊的自信,恰恰是出于某种无奈。这正如最不想当公务员一样连年不断创新高,越来越火爆的公务员招考是事实。那么,我们是相信心里话,还相信这个事实。唯一的解释只有无奈要么言不由衷,要么行不由己。

当然,无奈并不就是消极的,更多情况下或许就是一种积极。因为创业者总是无奈的。想创业才有无奈。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确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创业创新不是复制,也没法复制。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是这样。今天80、90后崇拜自己的无奈,也是创业创新强烈冲动的表现。

不崇拜明星名人,因为80、90后的骨子里并不缺乏艰苦拼搏的精神,抗击冰雪、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等中的表现就是很好的明证。而且他们正是喜欢和期盼挑战性。他们拒绝平庸,他们热切需要的是崇高。社会在大力为青年一代,创造机会,创造条件的同时,需要着力经营的还有为他们创造崇高。这非常重要。崇高是青年人赖以生存生长的氧气和热血。每一代青年无不是在时代崇高精神激励下,开拓成长成功的。

有学者认为,就调查结果而言,高傲的90后大学生依旧是温室里的花朵,在十几年的学习当中,甚至没有培养出分析利弊的能力,于是才得出了毕业后当公务员,不要侮辱我的结论。对此,他们很天真、很幼稚,因为他们尚且在温室里,倘若到了现实的沙漠,他们定然会相继死去。公务员的这些苦楚和夹板谁都知道,但是这些苦楚相对于其所得到的待遇和利益是算不了什么的。对此现实生活中已有无数活例证明。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90后的特征是什么?个性张扬、叛逆。但这也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缺点。90后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如果说90后大学生还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那也更应该从家长和社会上找原因,是家长和社会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成长环境。90后大学生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尽管他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毫无疑问,随着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他们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第12篇】20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xx年全国废科举兴新学之际,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书画家王同愈创办了草桥小学。百年间,草桥小学秉承创办之初提出的“宣礼、尚德、发悟、肃志”校训,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培养了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范小青等一大批社会杰出人才。由于社会和时代的激剧变革,当今的学生面临着一种过于复杂,多变化、快节奏和变化不定的成长环境,他们承受了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于是出现了孩子生活的“物质空间”不断扩大,而“心理空间”却不断缩小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我校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以心理健康的教育理论为基本学习方法,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于xx年开始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如今有753个学生,18个班级,42名教师,其中获得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的就有4位,占9.5%。经过将近七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也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

一、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科研为先导,以专家为依托,以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而应是全员参加的“大合唱”,指挥者就是校长。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场地比较小,也没有拓展的空间。徐校长硬是想办法开辟了一间心理咨询室――“青苹果乐园”,旨在让这些“青苹果”们在这里得到轻松和快乐。“青苹果乐园”采用温和、平静的色调,显得温馨、亲切。翠绿色手型沙发与墙壁颜色协调,线条简洁,质地柔软舒适,让学生感到好像躺在妈妈得怀抱中。电脑、电视用于播放松弛音乐,卡通画开拓遐想空间,令心境舒畅。绿色植物得点缀更令环境充满生机。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们的乐园!

徐校长常教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对心理教师提出了三项要求:①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重点放在多数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上,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②避免医学化倾向,预防为主,重在保健。③主要抓好学习、人际交往、正确认识自我三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利晨会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强自学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教育,使之学会交往、乐于合作、关心他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适应性教育,使之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及社会中各种应激事件;耐挫折教育,使之学会应付挫折刺激,避免心理失常、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塑造教育,使之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情感调适教育,使之学会科学的心理调适,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从而避免心理失衡。

【第13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14篇】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

有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频见于媒体,26.7%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患的报道,仿佛大学新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难道象牙塔真的失色了吗?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针对20xx年新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比较好的,虽然部分新生有心理问题症状倾向,但是只要教育行政部门控制大学新生的活动情境和生活事件安排,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就可以消除这种倾向。

心理测试结果新生心理问题存在合理

常见心理症状神经衰弱、抑郁、焦虑

神经衰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反应过度兴奋或迟缓状态。主要表现: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头脑昏沉,睡眠不好。

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改变,忧郁、易哭泣;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感觉前途无望;自责,没有自信。也会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焦虑是每个新生都会体验到的,这是对入学事件的本能反应,只有部分同学持续时间较长,形成一种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莫名的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时时处于紧张应付状态、感觉危机就在眼前等。

引发以上这些心理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在刚刚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时的不适应。新生在应付以前未遇见的事情时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使神经系统超载;专业志向、经济条件、地域等自身条件上的不如意和挫折总是萦绕在头脑中,增加了思维负荷;个人个性特质,如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好强等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学生自我调整能力不强的话,就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缓解的对策三级防护网

xx市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所长张静琏介绍说,由于目前各高校具体情况不一,市教委暂时还未能设置统一的教材、课程来辅导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不过各高校都设有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而且高校内也开设了心理辅导方面的选修课,向学生们讲解心理问题的症状(如出现消极心态、失眠、人变得消瘦等)该如何克服、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张静琏认为,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应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就是要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节自己,从自我的角度来摆脱心理症状;第二阶段,如果自己无法摆脱,可以找好友倾诉,或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宣泄后可以缓解心理的压力;第三阶段,就是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总之,及早发现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是防治的根本。

相关审视不应人为突出心理症状

在迈进一个新的环境时,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些心理问题,但是现在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报道和研究却水分过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对新生的不信任。新生都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关于独生子女的个性弊端的讨论对他们的父母和同龄群体影响很深。于是他们的担心很容易转换为期望的形式。

其次,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深入人心。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心理健康成为定义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必要组件和成分,越来越接受心理学。人们清楚大学阶段生理病变的可能性不大,而心理健康都和应急事件有关,于是就合情合理地推导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是需要关注的。

第三,大学心理咨询部门的呼吁。一般大学都设置心理咨询室或心理中心,但在顺利开展工作上的障碍还很多。于是这些专业人员就有意识在学术上打擦边球,突出大学新生的症状指标,以便在理论和事实上呼应社会需求,形成一种社会需要压力。

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确实很急迫,但是我们也需要相信事实大学新生其实只是有点不适应。

【第15篇】2022年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心理报告15篇

一、基本资料唐某,21岁,在校大二学生。出生于农村,由于是家里长女,家里对她期望比较大。小学在农村上学,学习在当地很优秀,家里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学以后就转到了城里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心理范文

  • 心理实验报告3篇
  • 心理实验报告3篇101人关注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心理学实验报告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2.实验程序2.1 准备工作。2.1.1 准备好视野图 ...[更多]

  • 心理学报告15篇
  • 心理学报告15篇98人关注

    在我看来,实习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是心理咨询,这门课不仅需要 ...[更多]

  • 有关心理学报告5篇
  • 有关心理学报告5篇86人关注

    在我看来,实习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是心理咨询,这门课不仅需要 ...[更多]

  • 心理活动报告4篇
  • 心理活动报告4篇83人关注

    人际关系心理活动总结报告xx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11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 ...[更多]

  • 心理成长报告3篇
  • 心理成长报告3篇80人关注

    一、自我成长分析一晃眼,我已经在岁月的年轮上画了十九个圈。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就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更多]

  • 教育心理报告15篇
  • 教育心理报告15篇60人关注

    学校:安徽农业大学学号:09156060专业:应用心理系姓名:吕文韬一、实习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的意志发展特点,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上课状况,充分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只是运 ...[更多]

  • 心理健康成长报告6篇
  • 心理健康成长报告6篇60人关注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大学生入学前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入学后的大学生活环境入手 ,具体调 ...[更多]

  • 心理素质报告4篇
  • 心理素质报告4篇50人关注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备受社会的关心。近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恶性事件,这些事件给了我们警示: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无法回避的烦恼,而我们大 ...[更多]

  • 心理健康状况报告10篇
  • 心理健康状况报告10篇48人关注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 ...[更多]

  • 心理报告15篇
  • 心理报告15篇39人关注

    一、基本资料唐某,21岁,在校大二学生。出生于农村,由于是家里长女,家里对她期望比较大。小学在农村上学,学习在当地很优秀,家里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学以后就转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