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
一、
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02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
一、
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02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镇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版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充分利用身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以创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为载体,积极启动农村党组织建设“1011”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区培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第2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报告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
1、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
我镇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如上奇社区的党委书记伍仕铭,是群众推选上来的具有高中学历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社区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36万元建成花岗岩工业加工开发小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火机厂、红砖厂等外资企业近10个,使集体经济纯收入从每年的10万元猛增到16.5万元。
2、加强培训,提高村级班子干部的致富本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迅速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干部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洞察力至关重要。我镇一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二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搞得较好的兄弟乡镇参观考察,促进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把好的经验、好的发展路子带回来。如自治区级贫困村——黄沙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参观学习了藤县古龙镇的八角种植技术后,回来广泛发动村民扩大八角种植面积,对八角树实行低产改造。xx年该村八角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亩,当年全村八角产量2万多公斤,人均增收40多元。
3、选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xx年上半年,我镇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强”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准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我镇党委还坚持开展“三强四带五个好”活动,即每年评选出政治素质强、驾驭能力强、经济能力强的党支部(党委)书记,评选出带头学习落实政策法规、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依靠科学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共产党员,评选出“五个好”模范村级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此带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在xx年的村级换届选出的48名两定干部当中,有12名是第一次当选为村干部,有14名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二、理清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创建示范基地,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2、分类指导,着眼长远,引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新模式
3、依托城区,服务城市,打好招商引资这张牌,建立新的发展格局
多个劳动力,有的入厂务工,有的入市经商,基本上是“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了。而条件相对落后的垌尾村,村干部针对其水利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努力,引来了外地客商欧老板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装机容量达120千瓦的水电站。目前,垌尾水电站已开始运行,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多元。
三、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每个村(社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经营项目,如果管理不善,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此我镇着重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
2、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
我镇明确要求各村(社区)一定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2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每季度把村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社区)均成立有村财务监督小组,每年由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镇还组织了纪检、经管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对村财务的监督,纠正账目不清等不良行为,防止贪污挪用、滥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
四、有钱办事,取信于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报告
【第3篇】202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镇地处w市郊,全镇辖12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万亩,山林面积20.06万亩,总人口48185人。**镇党委下设20个党支部、2个村级党委,有党员1061人,村级两定干部48人。近年来,我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从而扎实推进“五村、两规范”的全面建设。
通过近年的实践,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村村有亮点、街街有实业”的村级集体经济新格局。据初步统计,自去年至今,全镇12个村“社区”新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8个,增加收入32.5万元;项目累计42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67.8万元。xx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个,10~15万元的1个,5~10万元的3个,3~5万元的4个,3万元以下的3个,基本上消灭了“空壳村”;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6元。到目前为止,全镇有沼气池1805座,卫生厕所5167个,电话3210台,手机2107台,摩托车、农用车8602辆,人均住房面积26.85平方米,81%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实现了村村通四级公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村村有村部医疗卫生点、村部钢筋水泥办公楼、学校教学楼,100%的村(居)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全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
1、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
我镇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如上奇社区的党委书记伍仕铭,是群众推选上来的具有高中学历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社区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36万元建成花岗岩工业加工开发小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火机厂、红砖厂等外资企业近10个,使集体经济纯收入从每年的10万元猛增到16.5万元。
2、加强培训,提高村级班子干部的致富本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迅速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干部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洞察力至关重要。我镇一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二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搞得较好的兄弟乡镇参观考察,促进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把好的经验、好的发展路子带回来。如自治区级贫困村——黄沙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参观学习了藤县古龙镇的八角种植技术后,回来广泛发动村民扩大八角种植面积,对八角树实行低产改造。xx年该村八角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亩,当年全村八角产量2万多公斤,人均增收40多元。
3、选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xx年上半年,我镇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强”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准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我镇党委还坚持开展“三强四带五个好”活动,即每年评选出政治素质强、驾驭能力强、经济能力强的党支部(党委)书记,评选出带头学习落实政策法规、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依靠科学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共产党员,评选出“五个好”模范村级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此带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在xx年的村级换届选出的48名两定干部当中,有12名是第一次当选为村干部,有14名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二、理清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创建示范基地,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镇党委要求每个村(社区)要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如思孟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4000亩荔枝基地建设。通过技改,xx年全村荔枝产量超过100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该村集体的荔枝园,当年产量达到3 万多斤,收入达2万多元。二是写好“田”的文章,发展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今年上半年,该村借“实施五大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契机,引来了广东客商在该村种植韭菜花100多亩,并引进了芦笋、毛节瓜等蔬菜新品种。该村还与w中学签订了建设100亩学校蔬菜供应基地的合同,规划的1000亩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已产出无公害蔬菜1046吨,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2、分类指导,着眼长远,引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新模式
我镇是一个既有山区村,又有垌面村的镇,经济差异比较明显。为此我镇坚持分类指导,相互促进的原则,把全镇12个行政村(社区)大体划分为三类,即经济大村、专业村和相对后进村,提出了“经济大村抓发展、专业村抓提高、后进村抓转变”的思路,使各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xx年,我镇抓住国家林业政策调整的大好机会,建议思英社区在宜林荒山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为w市最大的人造板厂——三威板材厂建造原料基地。该社区干部立即行动起来,采用股份承包责任制的发展模式,即土地使用权所有者占利润的10%~15%,投资者占利润的85%~90%。这一分配体制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农户纷纷与社区签订了互惠互利的合同,从而掀起了大种马占相思的热潮。3年来,该社区共投入了15万元资金,种植马占相思450亩。目前这些马占相思长势喜人,最高的树已有5米高,平均周长达12厘米。据估算,马占相思5年成材,平均每亩可产材6立方米,按照每立方250元计算,450亩就是60多万元。速生丰产林成为思英社区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而寮田村则紧紧依靠w市外贸鸡场这个龙头企业,利用山地多的优势,用山地入股,联合大型养殖户一同发展“三黄鸡”养殖。目前该村“三黄鸡”存栏量已达20多万羽,一跃成为w市养殖“三黄鸡”最多的村之一,寮田村集体也因此每年增收2万元。
3、依托城区,服务城市,打好招商引资这张牌,建立新的发展格局
对于城区的几个村(社区),我镇确立了“优势在区位,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村,出路在招商,关键抓项目”的发展新思路。如六凡村把100多亩的荒山沟出租给w市环卫站作为垃圾填埋场,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思英社区利用工业园座落在社区的契机,全力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经济补偿、三通一平等工作,建好工业园,并成功引进了投资达5000多万元、年产值1.2亿元、可安排就业500人、年上交利税700多万元的鹰达不锈钢厂。该厂不但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还带活了周边的餐饮、商贸、房屋出租业的发展,壮大了该社区经济总量。自xx年以来,该社区共引来了塑料厂、毛织加工厂等二十几家乡镇企业。其中仅毛织加工厂就有9家,仅此一项就可解决600多人的就业。目前全社区的1500
多个劳动力,有的入厂务工,有的入市经商,基本上是 “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了。而条件相对落后的垌尾村,村干部针对其水利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努力,引来了外地客商欧老板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装机容量达120千瓦的水电站。目前,垌尾水电站已开始运行,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多元。
三、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每个村(社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经营项目,如果管理不善,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此我镇着重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
一是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山心、大锦等山区村拥有大片的山场,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经济收益。为盘活这部分资源,我们引导村集体把山场租赁给有实力的老板进行连片开发,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集体获得租金收入。如山心村把1450亩的山场租赁给黎老板经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2万元。二是入股经营。大锦村对于在山上营造的速生丰产林、药材,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模式,以增加集体收入。去年该村就获利1万多元。
2、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
我镇明确要求各村(社区)一定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2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每季度把村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社区)均成立有村财务监督小组,每年由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镇还组织了纪检、经管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对村财务的监督,纠正账目不清等不良行为,防止贪污挪用、滥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
四、有钱办事,取信于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镇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为群众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如xx年至今全镇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上马修建了思孟至山心、寮田至大锦、木郎至黄沙等3条宽7米,全长达31公里的四级公路,解决了黄沙等五个山区村近2万人行路难的问题。路修通了,我们还通过村委出一点,政府出一点的办法,率先在全市17个乡镇落实村级道路养护工作责任制,把路段由12名养护工实行分路段管理,确保乡村道路全年畅通。我们还筹措资金385万元,在上奇社区兴建占地60多亩的上奇小康示范村,目前已有70多户农户进村建房。思孟村的岑华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也投入了10多万元资金,水泥硬化村道3公里,改水改厕80户,建沼气池68个,为全镇铺开小康文明村建设树立了样板。六田村把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拿出一部分,并向上级争取一点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占地260平方米的“五保新村”,将村里的9位五保老人安排到新村居住,让他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另外,每年各党支部党委还慰问特困党员、五保老人、军烈属等。这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第4篇】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xx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02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