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政策问题的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全省(四川省)法院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逐步显现。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已在司法层面上得到初步反映。为主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我院成立专门课题组。课题组组织全省三级法院和部分企业代表就法院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紧扣法院职能,提出法院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危机反映到法院工作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危机目前在司法层面的影响已初步显现
相关数据反映,目前,涉金融案件收案已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增量是符合司法规律的正常反映,而非完全因金融危机所致。这主要是由我省所处区位(内陆省份)、经济结构(外向型经济相对比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司法规律所决定。未来上升趋势将更为明显,可以预测,在xx年以及之后较长的时期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大量反映到司法领域。
(二)所涉法院和工作领域较为集中
从所涉法院范围来看,目前大成都经济圈内的基层法院相对反映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的案件较多,如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青羊区等基层法院,而中、高级法院和其他市、州法院尚反映不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案件较少。从所涉工作领域来看,在民事审判、执行领域已有明显反映,刑事审判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行政审判领域目前尚不明显。
(三)五类案件明显上升
一是涉及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明显增多。该类案件涵盖劳动合同、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费等多种纠纷。二是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102.95%,其中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势头明显。三是房地产纠纷大幅度增长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房地产合同案件同比增长78.48%,该类案件涵盖了建筑施工、劳动争议、商品房买卖、预售等多种纠纷。因社会整体经济低迷、房价下滑,出现了购房者按揭断供、开发商交房买方不接受、恶意毁约、违约等情况,这类纠纷敏感度高、易形成连锁反应的群体性纠纷。四是贷款纠纷大幅增长。如成都市青羊区法院xx年下半年贷款案件同比增长101.3%,信用卡透支案件增长360%。五是涉及中小企业的传统商事案件上升明显。xx年全省票据案件同比增长18.75%,股东权案件增长65.99%,证券案件同比增长642.11%。
(四)诉讼保全、执行工作呈现新动向
xx年全省法院诉讼保全和执行案件均有明显上升。银行要求收回贷款,以及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诉讼保全的案件均已显现。
二、当前人民法院在服务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院自身面临的问题
1.个别审判人员对法院工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法官认为金融危机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事,远离自己的工作生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影响大,而对我国无甚影响或影响较小。
2.部分法院对如何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思考不够、行动不力。部分法院认为法院只能被动受理案件,而后在审理、执行中才能服务企业,而不是主动积极地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及经济风险,服务经济发展。
3.对部分企业经营受损是否确属金融危机影响甄别不够。在金融危机中确有部分企业是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致资金紧张,履约能力受限。但也有一部分企业与此无关,而是借机恶意毁约、要挟、赖债及逃债等。调研显示,在过去的工作中,法院对该类情况的把握和甄别不够。
4.法院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与常态纠纷相比,在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背景下,涉金融危机纠纷面临着更多的突变性和非确定性,使法院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法院保持一种稳健和冷静的司法态度,一方面要加强对涉金融危机纠纷的预测研判,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对相关问题的专题调研,确保司法应对能动有序。
5.司法解决纠纷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加大。灾后重建与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类纠纷所涉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与法律因素多重交织,司法的有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单纯依靠司法解决纠纷所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加大。如果法院不加分析,全然介入,不仅难以有效和顺利解决纠纷,还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成本的投入。
6.裁判标准的把握及利益冲突的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因素的介入,司法案件中的社会关系和争议焦点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多样,突出反映在五方面:共性要求与特殊情形并存;法律问题与社会因素交织;历史原由与突变情势纠结;常态调控与应急处置交错;程序选择与实体裁量两难。针对具体个案,特别是广受关注的争议性案件的司法裁量一般化与个别化之间的潜在冲突有所加剧,保持统一的裁判标准、平衡利益冲突难度加大。
(二)相关规定不完善制约了法院功能的发挥
1.司法救助的范围有限。根据我国现行有关司法救助制度的规定,免交诉讼费的救助对象仅限于符合条件的自然人,而不包括企业。而受这次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费缓、减、免时,如果严格依法则不符合条件,即使符合条件也仅能缓、减,而不能免交诉讼费。
2.司法高效的要求与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存在冲突。我国目前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已有明确规定,而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显紧张。如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平时民事法官一年人均办案300余件,如要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就需要扩大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3.管辖权下放与基层法院办案能力存在一定矛盾。根据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经济纠纷级别管辖的规定,将原由中高级法院一审的85%以上大标的民商事案件下放到基层法院。这一规定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且基层法院部分法官的司法能力有待提高,在此特殊时期矛盾更显突出。
4.《物权法》相关规定过于原则。调研显示,商品房地下车库的归属问题以及物业纠纷频发(这类纠纷处理不当易引发连锁性群体纠纷),但因《物权法》规定较为原则,相关实施细则及司法解释尚未出台,致各地法院在处理中把握尺度不一。
5.对“金融危机”是否属免责事由理解不一。因金融危机致不少企业签订的合同不能履行,出现了大量违约案件。但对“金融危机”是否可视为“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目前尚存在不同认识,亟需相关政策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三)司法政策影响了法院功能的发挥
1.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与服务企业“过冬”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中央政法委牵头的“清积”专项活动,目前正在深入开展,而在被执行人中有大量属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因此,“清积”工作与服务企业“过冬”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紧张关系。虽然在执行中法院会尽可能调整司法策略,创新执行方法,平衡双方利益,但在穷尽一切手段后,冲突仍有可能存在,法院应如何选择,需要较为明晰的司法政策指导。
2.维护金融安全与服务企业“过冬”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二者均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但金融企业追收欠款所涉的一部分企业正好又是受危机影响的企业,法院在穷尽策略和手段后,部分案件间的冲突仍在所难免,法院如何选择,同样需要司法政策指导。
3.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一方面,金融危机中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效率、实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部分企业又是被告或被执行主体,需要给予一个喘息之机以安全“过冬”。法院工作一方面要考虑人民群众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企业的发展,致使法院工作面临两方面矛盾的协调难度增大。
三、人民法院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发展的对策路径
人民法院应密切关注金融危机走势,通过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积极引导金融市场良性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一是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变化态势,以及对我国、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认清法院工作在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断探索新的有效应对措施。二是转变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模式。认真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变被动为主动。跳出法院没有案件就不能服务经济的狭隘意识,既处理好案件,又积极主动的参与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三是打破思维定势,注重利益平衡。常态思维下,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外向型等企业被视为强势主体,但在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社会背景下,部分企业转变为“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改变对案件的惯性思维与判断标准。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要注重考量、权衡案件处理的利弊得失,既要权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又要权衡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对一些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在不违背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坚持突破常规,特事特办,避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防止个别纠纷转化为群体性纠纷,防止民事纠纷转化为治安或刑事案件,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二)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扩大司法服务空间。一是积极建立对企业进行定点法律援助的帮扶机制。为帮助企业安全“过冬”,切实建立对企业进行定点帮扶的法律援助机制,将部分影响严重的企业列为法律援助定点单位。通过对定点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我省企业经营状况和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建立联席沟通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将企业因金融危机已经面临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政策问题逐一梳理,邀请相关专家、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三是积极提出司法建议。对于法院在服务经济、办理相关案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司法建议的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四是适时开展专项活动。通过开展“进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困”等专项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三)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保障金融安全。依法打击侵犯国有资产等各类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最大限度保护国有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制裁金融违规行为,加大追缴赃款、退赔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二是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最大限度保障国有金融债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合理把握涉企业债务案件的审判尺度,妥善审理因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债务的重大案件,防范和化解因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的风险和困难。依法审理涉房地产、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知识产权等类案件,合理运用破产清算、重整及和解制度,服务经济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支持行政机关服务经济的整治行为,遏制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加大征地、拆迁等行政案件的审理力度,促使行政机关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创新行政诉讼结案方式,大力推行协调和解,坚持保护与监督并重,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四是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确保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大力加强金融案件执行力度,着力解决金融纠纷案件难以执行的问题。认真研究执行工作策略,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化解“执行难”的综合联动机制。建立执行案件信息管理体系,推进执行救助专项资金的建立,妥善解决特困申请执行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安全“过冬”。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法院功能有效发挥。一是建立纠纷甄别机制。各级法院在立、审、执的各环节建立纠纷甄别制度,区分哪些主体确属受金融危机影响,哪些是借危机为己寻利,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健全立、审、执“绿色通道”机制。对需要及时处理的涉金融危机纠纷、涉民生案件,适用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对于涉及金融机构、国有资产、企业改制、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出走等产生的群体诉讼以及影响金融经济秩序稳定、社会稳定等特别重大的案件,各级法院实行逐级向上级法院报告制度。四是建立重大案件集中管辖制度。对于涉及当地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务以及涉及群体性纠纷等重大案件,实行集中管辖,由省法院统一协调、指定集中审理和执行,统一裁判标准。
(五)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提升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依法处理好群体性纠纷案件。在处理群体性纠纷中,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工商、公安、金融监管、劳动保障及相关经济金融政策制定机关、监管机关的沟通协调,将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有机结合,有效化解纠纷。二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提高法院队伍司法能力。着力提高法院队伍应对金融危机、服务“两个加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最高法院的“五个严禁”及省法院的相关规定,提高广大干警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加强司法宣传工作,及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组织专题报道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依法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秩序。四是加强组织指导。省法院切实加强对大要案件处置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对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案件,注重认真研究、精心审理、及时总结经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两个加快”。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全面加强协调配合,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共同做好有关工作,从而形成联动合力,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针对实践中反映较为集中的法律政策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加以修改完善,确保法院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一是建议修改司法救助的主体范围,将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纳入免交诉讼费等司法救助范围。二是建议通过修改法律或司法解释的方式,扩大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赋予部分案件当事人在级别管辖上享有一定的选择权。三是建议《物权法》实施细则尽快出台,对“金融危机”是否属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尽快在法律上予以明确。四是建议出台相关司法政策,统一有关纠纷的应对思路和处理尺度。
(二)由省委政法委牵头成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机构,加强组织协调。由党委、公检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基层组织等相关人员组成,定期交流,加强信息共享、法律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及工作协作联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情况通报机制。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化解。相关单位立足自身职能范围,进一步提高对集团纠纷苗头的敏感性,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对于有矛盾苗头以及有示范效应、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事件,及时向本级及上级政法委与政府报送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置。
(四)由省委政法委牵头,推动川渝或更多省、市协商形成不同省、市司法机关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各司法机关之间互通案件信息、司法工作协作、社会力量配合等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妥善处理涉金融危机案件。
(五)各级政府在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争议。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拆迁、环境保护、房地产等领域,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尽量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更加重视通过协调和解的办法解决行政争议,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安全“过冬”。
(课题组成员:陈明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沈茂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蒋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徐旭,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本文刊载于《人民司法》xx年第7期
【第2篇】服务经济建设推动职教发展的工作报告
※※※边陲☆☆县是※※面向陕、渝的门户,虽是山清水秀之地,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十二个财政特困县之一。瘠土之上的职业教育经过风风雨雨的发展,仍步履艰难,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缓慢,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许多家长无力送子女上学,不少的家长即使送子女上学了,也希望子女能在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或谋生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二是毕业生不包分配的改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缓冲过度期,在这个过渡期,人们的思想还禁锢在不包分配就不让孩子读书的怪圈中,有些人甚至认为读中职不划算。三是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误导老百姓盲目“求学趋高”,去挤读普高上大学的“独木桥”。四是职业学校面对突如其来的分配制度改革,怎样去适应市场,调整专业,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就业安置市场,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拉动了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扩大职教影响。
我们通过“行千里、进万家”活动、以及新闻媒体各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向领导宣传,积极争取他们的重视;向社会宣传,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形成共识。我们通过大量宣传,宣传了职业教育、宣传了招生政策、宣传了学校,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了职业教育氛围。仅近年政府和各方面就筹资二十余万元建成了到校园的1公里水泥路,安装了漂亮的路灯,方便了师生。
二、优化育人环境.熏陶学生情操。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在全县率先建成花园式学校,发动师生,通过劳动使学校的路、场、舍、园,花草树木和谐成景,相映成趣,投资十万余元的文化长廊一个傍山依水,古色古香,文化底蕴丰厚,是学生学习、交流的佳境;一个集停放车辆、法规教育于一体,随时警示提醒师生的行为。巧妙设置的警示牌,刻意提炼的办学观念,激发学生做老实人,做有志人。“远志、博学、创新”的校训,提醒学生为了明天,今天要努力。计算机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让学生明确是非,规范网络行为是学校抓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通过网络安全事故的报道,警示学生,随时提醒学生正确取舍网络信息,在网上谨慎交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帮助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在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帮成才者圆大学梦,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常规,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一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教学检测细则和教学奖惩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检查教师备课、讲课、听课、说课、作业批改、月考等。二是经常开展“汇报课”、“公开课”和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仅今年就有教研论文在市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有3教研论文在县级刊物上发表,2论文在省、市获奖。十堰市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招生及就业制度改革研究”基本结题。学校编辑教学论文集两本。三是对学生突出技能训练,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适应上岗就业的需要。四是加大教学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五十多万元份购置了一台新的投影仪,添置了60台多媒体电脑,建成了2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多功能教室。五是突出抓好毕业班管理,确保高考上线人数。20__年首届高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__年我校综合高中学生周文林以590分的成绩成为全县高职高考状元,第三名,第四名也均出自我校。
四、面向市场办学,助有志者走上创业路,服务农村经济。
作为全县唯一的一所集职业中专、综合高中于一体的综合学校,我们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保证有升学要求又符合条件的学生园了大学梦,又对需要上岗就业的中专生一次性妥善安置就业。学校一是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关系到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毕业生就业牵动着每一位学生与家长的心,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情绪与质量,严重地影响当年的招生,必须花大气力抓好,学校在人员特别紧张的前提下,成立了毕业生安置办公室。二是学校在千方百计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入学教育、学科教学渗透、就业指导课、上岗前培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上岗就业奠定基础。三是多方合作,广泛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上岗后,坚持跟踪服务制度,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随时与他们交流思想,解决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我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加上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联系考察跟踪服务费用太高,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径”。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在解决中职学生就业问题上多做工作,为他们顺利就业寻找出路,尤其是提高就业的收入水平。
一、强化政府行为、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
首先,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要认真研究对有效的调控手段,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工作,对用人单位和学校同样加以指导和管理,主动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指导。要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迅速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人力资源流动渠道,严厉打击人贩子,不让毕业生流入非法中介机构。
其次,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就业网络,保证信息真实、透明。这种信息应主要来自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使社会学生、家长真正信得过的部门,而不能过多来自于中介、甚至是个人。向公众发布的各种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审核,最重要的是建立官方的信息网络,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给中职毕业生就业上岗提供帮助。劳动人事部门应时刻掌握学校人才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及时组织和安排毕业生就业。学校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及时调整更新专业设置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校际间应建立起人才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第三、劳动人事部门认真履行其职能,在毕业生毕业安置前协助他们办理好各种证件和手续,安置后与当地劳动部门联合以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要给毕业生相应的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运用其在全国的机构网络,在就业人员、用人单位、当地社区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完善信用体系,给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学校要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一是学校应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知识讲座等方式,使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加强对择业观念、国情的教育,拓宽学生的就业思维或就业渠道,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的地实现教学和管理,增强办学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及毕业生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建立多个毕业生就业基地。四是教育中职毕业生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抓住机遇,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一些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自学考试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积累就业资本,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第3篇】服务经济发展自查报告
服务经济发展自查报告
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把好关、服好务、促发展、惠民生、创一流”为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保护环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立足重大项目,服务经济发展。建立环保提前介入服务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并联审批制度和市上确定的重大项目代办等四项制度,喊响“马上办”,落实“一天办结”,热情服务全市重大项目。1-6月,先后为铝硅产业园区瑞昱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新增16800吨/年切割钢线项目、广亚铝业有限公司10万吨/年铝型材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服务。市本级审批项目42个,办理行政许可146件,其中特事特办58件。市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月月获流动红旗。
(二)突出污染防治,推进总量减排。一是积极开展行业污染治理试点。对24家泡菜食品企业和5家造纸企业开展污染深度治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二是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核发年审许可证280个,对4户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对6户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三是扎实抓好总量减排,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掌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因子,编制《市“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下达年度削减目标任务。
(三)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环保。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扎实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加强对青神县创建省级生态县的督促指导,力争年内创建成功。制定《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案》,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完成6个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技术核查,完成3个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制发了《深入推进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通知》,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编制完成思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思蒙河流域实行重点整治。
(四)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民生工程。一是抓好东坡湖污染综合整治。牵头开展东坡湖污染综合整治,提出工作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督查,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湖水水质有所好转,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二是抓好省政府挂牌督办和省级限期整治的6户工业企业和4户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上门服务和指导,确保10月底完成竣工验收。目前,10户企业中1户试运行,7户设备安装,2户土建施工。三是抓好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饮用水监管监测力度,推进水库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编制完成《仁寿县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五)开展“两年”活动,确保环境安全。一是创造性地开展环境监察执法“规范年”和环境监测“质量年”活动。行政性执法监管做到尺度、程序、规范“三统一”,使环境执法标准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规范;环境监测进一步强化全过程质量意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两个活动年”先后被《中国环境报》长篇报道,并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涉重和危化企业环境管理,以中高考禁噪为契机,加强对中心城区夜间施工行为的专项整治。1-6月全市累计受理各级领导交办、群众投诉和“网络问政”126件,办结率和回复率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落实专人协助办理12件人大代表提案和政协委员议案。三是认真开展各类监测,取得数据12万余个,及时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和水环境质量公告。站三个水质自动站建设如期推进。
上半年,在抓好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同时,全局其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认真编制《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6月7日,经市政府15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6月21日,以眉府发〔×〕22号印发。二是宣传教育和法制工作稳步推进。以创建生态文明为主题,深入开展系列环境宣传活动。加强信息报送,向省厅、市委和市政府报送信息89则,报送调研成果,进一步扩大了环保在全市、全省的影响力。三是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环保部门与企业交往,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没有干部违法违纪受到处理。
(六)取得的成效。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1-6月,岷江干流在入境断面为劣v类水质情况下,出境断面水质综合平均达ⅲ类水质,河北斗断面平均为ⅲ类水质,江渡断面平均为ⅰ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优于ⅲ类;空气质量达ⅱ级的天数占90%;功能区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级别为“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