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 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
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2篇】清远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3篇】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现状
(一)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已发展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尤其是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更名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争创了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鹰潭市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金字品牌。
(二)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超20亿元,建成道路约50公里,建成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水电供应能满足企业需求,银行、通讯、商住小区、学校、卫生院以及各类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工业园区正由框架型建设向功能性建设转变。
(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入园。引进了兴业、宏磊、红旗、光宝、万宝至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铜加工企业,美的贵雅、贵光科技、阳光照明等节能环保企业,大道乾坤、龙虎山生态运动养生园、“碧海蓝天”等旅游商贸企业,以及眼镜、微型元件等传统产业,为引领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的通知》,从创优政务服务环境、市场和经营环境、创新创业成长环境、法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完成,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等制度。我市xx年被评为首批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xx年被评为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
二、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发展硬环境尚难适应创新超越发展的要求
产业布局科学性不强。园区区域分布多、散、小。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白露片、龙岗片,余江有邓埠片、中童片、锦江片、洪湖片、潢溪片,贵溪有罗河片、铜产业循环基地等。产业类别方面过于注重引进工业企业,而对其配套的服务设施、第三产业有所偏略。产业布局没有形成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存在企业选地入园的随意性。
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建园初期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先期投入,之后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筹措,以致园区从一开始建设水平普遍偏低,推进速度缓慢。目前,园区的土地征用补偿、七通一平、绿化等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二)园区承接产业集聚的优势不强
入园企业体量小,引领效应差。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超600家,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入园企业中,世界500强或与世界500强合作的企业2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行业龙头企业12家,企业产品在规模效应、创税能力等方面带动能力不强。
生产链条普遍偏短,聚集度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偏低,普遍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产业多低端,对外影响力有限。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
(三)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土地供应紧。土地报批指标少,平整场地工期长,供地难以满足落户企业需要。
融资难度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xx年的14.5%提高到目前的21%,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越来越难;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审批权限上收,贷款门槛提高,贷款还旧借新时差拉长;获批开展担保业务的8家担保公司仅有2家正常开展担保业务。
生产成本高。银行利率不断上调,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达到6.5%,加上上浮的30%—40%,企业财务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上调,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再生资源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部分企业影响很大。
科技支撑弱。科技兴园步伐不快,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不多,招才引智营造创新创业的成长环境氛围不浓厚;科技经费不足,扶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更是有限;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全市没有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招工留工难。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工人缺乏;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时对年龄、性别等方面要求高;企业工作条件差,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员工流失常年居高不下。
政务服务弱。有企业反映政务服务有弱化趋势,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时有发生。
三、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对策
(一)开启城园一体化进程,高起点规划调整工业园区发展布局
尽快编制城园一体化规划。以超越发展的理念,按照城园一体化要求,高起点编制工业新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使之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有机融合。
加速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将工业园区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借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机遇,提升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承载力,实现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大力支持贵溪工业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支持余江工业园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
(二)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为推动工业新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多渠道筹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园区贷款贴息。各工业园区要建立土地收储中心收储园区内土地,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0%用于园区滚动开发建设。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统筹推进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医疗、金融、餐饮、娱乐、治安等配套设施,使员工真正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生活在社区。
加速搭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平台。加快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高新区、台商创业园、铜期货交割库等开放平台的申报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各园区综合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供电设施的新建和扩容改造步伐。
(三)坚持招大引强聚群发展战略,大力优化产业集聚和升级的发展环境
实施“招强引优”,提升产业聚群质量,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进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两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大力推进“绿色世界铜都”建设,加快铜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水工业基地、节能照明基地、led原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建设速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眼镜等传统产业。
加速发展以物流业为纽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海关大楼、商检大厦、保税物流园区等项目的实施,尽快打通宁波至贵溪“无水港”的海铁联运,逐步形成“大流通、大通关、大口岸”的格局。
大力发挥政策引领和科技推动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科技环境。加快市级产学研联动平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出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扶持一批优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
(四)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继续一年一个主题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凝聚优化发展环境共识。大力提升机关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担当能力,妥善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入园门槛提高与亲商安商、落实既定政策与客商攀比优惠政策三大矛盾。积极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成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实现xx年网上行政许可办理率100%。完善和落实创优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帮扶制度。
进一步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外来人员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对招商引资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意见,确保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在户籍、居住、子女入学和服役、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享受优惠,使我市成为外来人员宜居宜业的投资热地。
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强化政银企合作,推动各商业银行给予企业融资倾斜政策;支持鹰潭农村商业银行尽快完成组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业;做大市、县两级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同时鼓励现有省金融办准入的担保公司扩大注册资本金规模;借鉴宁波的“政府推动、银保合作、保险机构共保”模式,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贷款信用保险;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渠道解决融资问题。二是提升用工服务水平。宣传动员本市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拓展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派出小分队协助企业赴外地招工。引导企业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保障合法权益等营造用人留人的良好环境。三是缓解建设供地困难。积极争取将一些重大高新项目用地“挤进”国家、省统筹范围;提高新建工业项目用地门槛;加大项目评估认定,确保符合产业导向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用地落到实处;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依规收回闲置土地。
进一步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整治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力度,组织行政效能建设监督员、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全天候、多侧面监督。二是健全投诉机制,对投诉举报的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三是严格实施行政问责,严查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行为。四是加大查处力度,认真查处在手续办理、执法检查、中介服务等方面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投资者的行为。
【第4篇】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 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
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5篇】清远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6篇】2022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格式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 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
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