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22年专车o2o市场用户行为调研报告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打车市场可谓一直是战火不断。xx年情人节滴滴和快的的牵手合并给打车市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用车市场的战火并没有因此而停息,新一轮战争又在专车市场展开了。
专车作为一种进步的创新事物,改善了百姓出行,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的转型升级。目前专车市场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市场,用户规模还很小,需要各家公司跑马圈地。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通过其移动用户调研平台——《微参与》,对专车市场用户使用习惯进行了调查,本报告为此次调查的具体结果及简要分析,仅供市场参考。
1、常使用专车服务的用户仅为11.3%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使用专车服务的用户仅有11.3%;偶尔使用的用户有38.5%;听说过没用过的用户有41.1%;还有9%的用户压根没听说过专车。相对而言,专车在国内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用户规模还很小。
2、滴滴专车用户知晓率最高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知晓率方面,滴滴专车以55.4%的知晓率位居第一;神州专车排名第二,用户知晓率为36.4%;易到用车以25.6%的知晓率排在第三。此外,一号专车、aa专车、pp大巴和uber专车,用户知晓率分别是16.3%、10.6%、5.7%和4.5%。
3、专车用户中一半以上使用过滴滴专车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率方面,可谓是滴滴专车一家独 大,用户使用率达51.7%;其次是神州专车,用户体验率为27.7%;再者是易到用车,用户体验率也有23.3%。
4、滴滴专车的用户信赖度最高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滴滴专车用户信赖度最高,达58.8%;其次是神州专车,用户信赖度也有36%;接着是易到用车,用户信赖度为22.7%;
滴滴专车用户信赖度高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滴滴打车,它的品牌效应和服务质量由于用户的习惯性自然而然顺延到了滴滴专车。
5、不好打车或打不到车是用户选择乘坐专车的主要原因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不好打车或打不到车是用户选择乘坐专车的主要原因,占比48%;32.8%的用户是因为有急事赶时间选择乘坐专车;还有上下班高峰期、旅行、商务活动、外出办事等都是用户选择乘坐专车的原因,占比都在2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朋友聚会、其他的原因占比分别是13.3%和4.1%。
6、“经济型”车型是用户乘坐专车时的首选车型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用户乘坐专车时,54.2%的用户更喜欢经济型;25%的用户选择舒适型;选择智选型的用户有12.7%;商务型的用户也有5.1%;其它车型的有2.2%;豪华型的用户仅有1%。在众多车型中,经济型是最受欢迎的,这无疑是因为经济型的价格相对便宜,对大多数用户来讲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说明了,乘坐专车,在车型的选择上,用户首先主要考虑的因素一定是价格。
7、专车服务质量方面用户最关心司机服务态度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关于专车服务质量,63.1%的用户最关心司机的服务态度;60.6%的用户关心叫车的响应速度和来车速度;40.4%的用户关心叫车服务态度;34.4%的用户关心叫车时间;29.2%的用户关心车内干净程度和舒适程度;17.4%的用户关心是否提供发票;关心是否提供wifi和水的用户也有11.1%。专车也是给用户提供服务的,既然是提供服务,服务态度自然是用户最关心的,但由于专车服务自身的特殊性,速度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
8、价格和服务质量是影响用户使用专车的最主要因素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价格是影响用户使用专车的最主要因素,占比60.4%;其次是服务质量,占比55.1%;接着是安全程度、定位精准程度,占比分别是42.5%和42.1%;除此之外,影响用户使用专车的因素还有叫车时间、支付便利性、操作便捷等,占比分别是29.6%、27%、17.7%。
9、六成用户会因“专车红包”更倾向于使用专车
《微参与》app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59.6%的用户会因为“专车红包”而更倾向于使用专车;22%的用户不会因此而使用专车;还有18.5%的用户完全不受影响。受到之前打车补贴的影响,‘专车红包’或许是个公司抢占用户、推广其产品的一个好方法。
10、只有少数用户明确表示反对私家车加入专车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46.4%的用户不反对私家车加入专车;34.1%的用户觉得无所谓;还有19.4%的用户反对私家车加入专车。
11、绝大多数用户认为专车服务是合法的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77%的用户认为专车服务合法但有待整顿完善;也有16.9%的用户认为完全合法;还有6.2%的用户认为是不合法的。不管怎么说,专车服务大多数用户还是认可的,只是需要在管理上不断协调规范。毕竟这块市场在国内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改进完善也是必须的。
【第2篇】专车o2o市场用户行为调研报告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打车市场可谓一直是战火不断。2022年情人节滴滴和快的的牵手合并给打车市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用车市场的战火并没有因此而停息,新一轮战争又在专车市场展开了。
专车作为一种进步的创新事物,改善了百姓出行,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的转型升级。目前专车市场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市场,用户规模还很小,需要各家公司跑马圈地。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通过其移动用户调研平台《微参与》,对专车市场用户使用习惯进行了调查,本报告为此次调查的具体结果及简要分析,仅供市场参考。
1、常使用专车服务的用户仅为11.3%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使用专车服务的用户仅有11.3%;偶尔使用的用户有38.5%;听说过没用过的用户有41.1%;还有9%的用户压根没听说过专车。相对而言,专车在国内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用户规模还很小。
2、滴滴专车用户知晓率最高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知晓率方面,滴滴专车以55.4%的知晓率位居第一;神州专车排名第二,用户知晓率为36.4%;易到用车以25.6%的知晓率排在第三。此外,一号专车、aa专车、pp大巴和uber专车,用户知晓率分别是16.3%、10.6%、5.7%和4.5%。
3、专车用户中一半以上使用过滴滴专车
4、滴滴专车的用户信赖度最高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滴滴专车用户信赖度最高,达58.8%;其次是神州专车,用户信赖度也有36%;接着是易到用车,用户信赖度为22.7%;
滴滴专车用户信赖度高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滴滴打车,它的品牌效应和服务质量由于用户的习惯性自然而然顺延到了滴滴专车。
5、不好打车或打不到车是用户选择乘坐专车的主要原因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不好打车或打不到车是用户选择乘坐专车的主要原因,占比48%;32.8%的用户是因为有急事赶时间选择乘坐专车;还有上下班高峰期、旅行、商务活动、外出办事等都是用户选择乘坐专车的原因,占比都在2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朋友聚会、其他的原因占比分别是13.3%和4.1%。
6、经济型车型是用户乘坐专车时的首选车型
7、专车服务质量方面用户最关心司机服务态度
8、价格和服务质量是影响用户使用专车的最主要因素
9、六成用户会因专车红包更倾向于使用专车
《微参与》app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59.6%的用户会因为专车红包而更倾向于使用专车;22%的用户不会因此而使用专车;还有18.5%的用户完全不受影响。受到之前打车补贴的影响,专车红包或许是个公司抢占用户、推广其产品的一个好方法。
10、只有少数用户明确表示反对私家车加入专车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46.4%的用户不反对私家车加入专车;34.1%的用户觉得无所谓;还有19.4%的用户反对私家车加入专车。
11、绝大多数用户认为专车服务是合法的
【第3篇】o2o消费市场用户调查报告
网络购物成逐渐成为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购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上看到的物品和实际收到的物品严重不符、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精准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o2o市场逐渐规模化发展,移动互联网以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正在触及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同时带动了o2o服务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
针对日益火爆的o2o市场,用户的看法和期待又如何呢?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通过旗下移动用户调研平台——微参与app面向移动用户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报告为此次调查的结果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调研样本情况
酷论一:用户对o2o的认知度不高。调查发现,仅有20%的人对o2o比较了解,其中学历高、年龄段在18-29岁之间的占据多数。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对于o2o了解的程度中,“完全不了解” 的占32.2%,接近1/3; “只听说过”和“了解一些”的分别占的28.6%和18.1%;而表示“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15.5%和5.6%,总和刚超过20%。由此可见,目前用户对o2o认知度并不高。
在“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人员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9岁的年轻人群体,学历分布主要集中在本科或更高学历人群。
酷论二:中国o2o消费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消费频次和平均消费额处于较低水平。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体验o2o服务方面,明确表示没体验过的不在少数,占38.7%;而表示“不知道”的占比高达41.6%,同样说明仍有许多用户对o2o的了解不够;另有16.5%只是“偶尔”体验,而“经常”体验证o2o服务的占3.3%。由此可见,目前中国o2o消费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在用户使用o2o服务的频率中,一周少于一次的46.8%最高,一周一次的25.6%居第二,一周2-3次的16.3%位第三,一周4-6次的6.6%,一周7次以上的4.7%;而用户单次承受消费o2o服务的金额中,在200元以内的占有49.7%,200-500元的25%,500-1000元的17.7%,1000-2022元的4.8%,2022元以上的2.8%。这说明,用户在o2o市场的消费频次和平均消费额仍处较低水平。
酷论三:中国o2o市场在各行业中发展水平不均衡,用户对o2o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美食和电影票等领域o2o消费市场发展较快,而用户对房产和美业等领域的o2o市场发展更加期待。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用户体验o2o服务的满意度中,表示“一般”的占比最高,达43.2%;而表示“不满意”占18.8%,居第二;另外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占15.2%和12.7%,之和仅为27.9%。这说明了用户对o2o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另外,在用户经常使用的o2o服务类别中,美食类占28.2%遥遥领先,电影票占21.5%居第二,休闲娱乐占13.8%位列第三,另外,旅游、美业、家政类、教育类、金融类、母婴类、汽车类、房产类、医疗类、婚庆类分别为9.1%、8.1%、4.2%、3.4%、3.1%、2.5%、1.8%、1.6%、1.5%、1.1%。而在用户期待o2o化的行业中,房产类占15.5%最高,美业占13.7%居第二,家政类占12.3%位居第三,同时,旅游、医疗分别占10.2%、8.9%,相比其它领域略高。
酷论四:用户普遍对中国o2o消费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移动支付方式和线下实体体验的优势将有力促进o2o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微参与》移动用户数据显示,用户对于o2o发展前景的看法中,认为“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以63.5%的占比遥遥领先;认为“没有很好解决用户痛点”的占25.8%;而认为“只是一种模式没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仅占10.7%。这说明了用户普遍对中国o2o消费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移动支付方式和线下实体体验的优势将有力促进o2o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在用户使用o2o服务付款方式倾向中,使用的占40.3%最高,网银占19.2%居第二,微信支付占17.9%位第三,pos机和现金支付的占10.3%和6.9%。在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相比于纯线上购买的好处中,用户表示“购买前可以体验物品”的最多,占25.9%;表示“商品种类更多”的占15.1%居第二;而表示“售后有保障”的占15%位第三;另外表示“商家会做推荐”、“商家信誉更有保障”和“享受逛实物店购物过程”的分别占14.6%、14%和12.3%。
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分析认为,移动支付方式和线下实体体验的优势将有力促进o2o市场的快速发展。
支付目前使用最多并成为用户消费习惯,用户使用网银支付更多出于对安全性考虑,而微信支付使用户支付更加便捷,这说明了用户开始习惯了移动支付方式。
在纯粹线上购物中,由于用户经常可能买到了不是自己意想的商品(差距很大),影响了网物热情,而开通线下店的话能较好的引导客户先到线下店进行实物体验。o2o消费模式很好的补充了纯线上购物不能看到实物等弊端,同时线下商铺还可以实现线上平台展示,提升知名度。线上导流,线下体验,形成互补。
【第4篇】2022年中国o2o消费市场用户调查报告
网络购物成逐渐成为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购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上看到的物品和实际收到的物品严重不符、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精准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o2o市场逐渐规模化发展,移动互联网以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正在触及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同时带动了o2o服务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
针对日益火爆的o2o市场,用户的看法和期待又如何呢?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通过旗下移动用户调研平台微参与app面向移动用户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报告为此次调查的结果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调研样本情况
结论二:中国o2o消费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消费频次和平均消费额处于较低水平。
结论三:中国o2o市场在各行业中发展水平不均衡,用户对o2o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美食和电影票等领域o2o消费市场发展较快,而用户对房产和美业等领域的o2o市场发展更加期待。
结论四:用户普遍对中国o2o消费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移动支付方式和线下实体体验的优势将有力促进o2o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分析认为,移动支付方式和线下实体体验的优势将有力促进o2o市场的快速发展。
支付宝支付目前使用最多并成为用户消费习惯,用户使用网银支付更多出于对安全性考虑,而微信支付使用户支付更加便捷,这说明了用户开始习惯了移动支付方式。
在纯粹线上购物中,由于用户经常可能买到了不是自己意想的商品(差距很大),影响了网物热情,而开通线下店的话能较好的引导客户先到线下店进行实物体验。o2o消费模式很好的补充了纯线上购物不能看到实物等弊端,同时线下商铺还可以实现线上平台展示,提升知名度。线上导流,线下体验,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