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走进田地,开始工作!
在为期四天的实习中,我感受到农民才是真正的农业专家。书本上知识再正确,真正运用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点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基层、踏实苦干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必须要心中有农民,要对农民负责,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理论联系实际,将我们的所学知识真正的回馈给社会、回馈人民。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三、实习时间:
2009年5月30日——5月31日; 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内容:
(一)实验室里辨真伪
6月7日,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
标本经压制干燥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选择整理,填写好标签,贴在标本袋上,然后按寄主或病原进行了分类存放。进过我们组大家的努力,我们供鉴定出21种病害:小麦条锈病。
(二)、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三)、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四)、病害专项调查
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
最后,我们小组在一块实验田里随机选取94株小麦进行了病害程度分析,最终计算出本块实验田小麦的发病率为33.6%。通过此次田间调查,我们小组进一步认识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到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从而巩固和深化了课堂学习的内容,熟练掌握了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尽管实习比较辛苦,每天的任务都很艰巨,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顺利的完成了实习任务。这此实习,让我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于田间地头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我们学会了病害调查的常用方法及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计算方法,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更加努力的,因为我在不断的实习工作中,我知道了自己要学习的植物病理专业的要点,我开始真正的进入专业的大门了,虽然不是很职业,但是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一直会这样下去的,我会努力的,我相信!
【第2篇】郫县植物病理学参观实习报告范文
郫县植物病理学参观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郫县种植示范基地,仁寿县种植示范基地
二、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实践教学
三、实习中认识的病害及病原物介绍:
1.豇豆锈病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也发生。叶片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疱斑(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严重时也发生在叶面上。后期在夏孢子堆或病叶其他部位上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时在叶片正面及茎、荚上产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
病原: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
2.南瓜白粉病
症状: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
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
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
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
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
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
病原:单丝壳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
3.番茄晚疫病
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叶、茎、果,但以
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时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
形成暗绿色水浸状
【第3篇】植物病理学参观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郫县种植示范基地,仁寿县种植示范基地
二、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实践教学
三、实习中认识的病害及病原物介绍:
1.豇豆锈病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也发生。叶片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疱斑(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严重时也发生在叶面上。后期在夏孢子堆或病叶其他部位上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时在叶片正面及茎、荚上产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
病原: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
2.南瓜白粉病
症状: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
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
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
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
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
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
病原:单丝壳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
3.番茄晚疫病
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叶、茎、果,但以
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时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
形成暗绿色水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