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防空能力建设调查报告
为给十二五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力支撑,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我市人民防空能力建设问题与大家商榷。
一、做大两篇文章。深刻理解和把握胡锦涛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认真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和军委领导在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省委赵洪祝书记和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体系建设,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将我市人防工作真正融合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第一,全面推进人防工作融入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应急建设、街道(社区)和重点镇(乡)建设之中,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完善融合途径,健全融合机制,着力做好发展大融合这篇文章。如人防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应抓住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把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军地协力建设,同步发展。第二,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着眼提高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袭和应急防灾救灾能力。要提升人防的能力建设,特别要提升指挥控制、信息保障、综合防护、应急救援和自我发展五种能力,把五种能力进行具体化,形成能力建设主要内容,突出建设重点,形成人防力量体系,真正做到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全力做好能力大提升这篇文章。
二、构建四个平台。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军政双重领导体制,充分发挥人防机构的领导优势、体制优势和军地资源优势,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及时分析人防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切实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军事机关的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重点镇(乡、街道)、社区四级人防组织结构,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确保工作落实不断层,使人防工作融入基层、落到实处,构建军政双重领导新平台。坚持贯彻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建成各级各类信息联通,健全和完善网系融合集成、资源按需共享、运行安全高效的人防信息系统,形成纵横衔接、完整配套的人防指挥系统,构建军地指挥新平台。按照战时防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要求,防空袭方案与应急预案对接,发挥人防战备资源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防灾抗灾和应急救援中的保障作用,协调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完善应急预警报警系统,建立对重要经济目标的实时监控网络,构建防空防灾应急救援新平台。按照发展城市群、共建大的战略目标,发挥人防特长,发挥人防优势,积极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构建地下空间开发新平台。
三、健全七个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十二五时期,我市各县(市)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全面开展指挥所建设,构建一个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建成后要能够充分发挥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功能,有利于完善和健全城市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机制,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利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方针的深入贯彻落实。二是健全防护工程体系。人防向民防转变,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防工程,既是战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也是平时城市防灾减灾的需要。要以加快《市城市人民防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为龙头,以义乌都市区规划为突破口,全面构建我市布局合理、工程配套、功能齐全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三是健全通信警报体系。人防警报网建设是人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平时防灾救灾要求的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对于有效地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人防警报网建设规划、人防警报网施工建设和维护管理,实现省、市、县三级警报联控,统控率不低于85%,音响警报覆盖率主城区达到96%以上,有序推进警报试鸣向重点镇延伸。四是健全专业队伍体系。人防专业队伍是一支群众性的防空防灾专业队伍,主要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七种。人防被赋予防灾救灾的职能,就要认真研究和探讨人防专业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切实加强人防专业队伍的体系建设,以岗位练兵提高人防专业队伍的战斗力,以适应未来防空防灾的要求。五是健全人口疏散体系。人口疏散体系建设是城市防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人防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因此,要在疏散的理论建设、预案建设、场所建设、组织建设和各项保障建设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建成可容纳一定人口的应急疏散基地,分批次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人口疏散演练。六是健全宣传教育体系。抓好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人民防空意识的提高,关系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人民防空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直接影响到人民防空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和人防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探索人防宣传教育新路子、新方法,扩大人防工作的影响面和认知度。要以城市高校、初级中学、重点镇初中学生人防知识教育为主线,使学校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以党校人防知识教育为重点,提高领导层对人防工作的了解与支持;以社区人防知识教育为辐射,让居民熟知人防建设;以传媒为载体,利用各种民防宣传日等契机开展宣传活动,让广大民众增强国防观念。七是健全法治人防体系。目前我市人防在行政审批和执法力度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松、软现象。建设法治人防,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保人防建设正常运转和战备、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稳定提高;其次建立一套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其行政行为;再次要完善行政人员的培训制度,培养法律信仰、确立法律至上,增强他们的学习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确实做到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2篇】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报告
学习决定素质,素质关乎能力。今年我们以组织系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使组织部门的表率作用更突出、组工干部的模范作用更明显。
更新学习理念,开启能力建设的原动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是确保学习成效的关键所在,也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要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理念。组工干部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历史重任,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必须牢固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二要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能力素质要靠学习来支撑,开展工作要靠学习来指导,工作亮点要靠学习来培育。组工干部必须牢固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理论创新中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三要破除“工学矛盾”的旧观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干好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学习,工作就会有新思路、新举措,就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反之,势必造成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就会贻误工作,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必须牢固确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觉摒弃把学习当作负担的片面认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学习。
拓宽学习层面,夯实能力建设的素质基础。组工干部要练就做好工作的过硬本领,就必须广泛涉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党务工作“政策通”、干部工作“活字典”和业务工作“多面手”。一是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鉴别力。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明辨是非,坚定立场。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创新力。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掌握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共性合格、个性突出,努力使自己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尽快培养起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并把创新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落实到解决组织工作的难题中。三是学习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组工干部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结合工作需要和素质特长,在多岗位上锻炼提高自己。要勇于接受任务,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主动到乡镇、企业等基层一线挂职,参加农村扶贫工作,丰富工作阅历;抓住到外地参观学习之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等。通过实践锻炼,使组工干部在工作一线、在艰苦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竞争力。
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着眼于把能力建设引向长效,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通知》、《关于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制度抓管理、促学习。一是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在鼓励组工干部自学同时,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三组织一次改稿会,部机关干部对调研信息稿件进行集中“会诊”,推敲分析;开设周末课堂,每周六上午邀请市、县党校理论教师、县直单位负责人、优秀村支部书记作专题报告、政治理论辅导、传授工作经验;每月底举行组工论坛,组工干部轮流主持,确定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论坛主题,大家各抒己见、平等交流。二是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学习积分登记制度,明确参与党课、改稿会等集中学习的刚性指标和参加自学考试等柔性指标,并分别赋予一定分值,定期向全体干部通报积分,并把每名干部的积分情况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评先树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把学习成效及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制定了《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奖惩办法》,把调研信息指标量化分解到个人,每月按进度汇总通报,营造了自主学习、勤于调研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帮带责任制度。针对近年来进部的年轻同志较多、乡镇组织委员调整幅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全县组织系统建立了“三级帮带”责任制,即部领导帮带室负责人、室负责人帮带其他成员、部内优秀组工干部帮带乡镇组织委员。通过帮带制度,一大批年轻组工干部迅速进入了角色。
【第3篇】团委服务能力建设分析报告
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新的奋斗目标。只有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把和谐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突击队,共青团组织在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在共青团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共青团组织要增强四种能力建设——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我今天调研的课题是围绕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3、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是适应“四个多样化”影响日趋明显条件下青年群体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4、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背景下共青团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的客观要求。
5、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是科学把握当前我们团组织所处历史方位、推动共青团事业新发展的正确选择。
能力建设是共青团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建设,团的事业才能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坚持以服务求活跃、以服务促发展,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服务是实现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加强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是团组织更好的服务青年的必然要求。
1、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些团干部还停留在领导青年、指挥青年、控制青年的自我定位上,没有认识到团组织的宗旨和目的都是服务青年。要切切实实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团组织建设成服务型组织。认识上不到位,只是囿于形势,或是虚情假意地做秀,都是暂时的、表面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2、服务能力建设要建立在科学调研、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服务的是哪些群体?他们的年龄、学历、地域、兴趣分布如何?他们有什么需求?要分别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提供服务?怎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怎样能够提高服务的效率?更多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虽然我们大多时候不是在提供有偿服务,仍需要从经济的角度研究需求和供给、投入和产出的问题。需求没有研究透,我们提供的服务就没有针对性,青年不需要,就会不喜欢、不满意甚至敌对;我们的努力就会打水漂,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落个无人喝彩的结局。
3、要重视资金问题、阵地问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目前,大多服务青年的项目都是需要有资金投入的,比如针对农村青年的转岗培训、针对贫困青年的帮扶等等。要多方面筹措、争取资金,才能够成功运作一些服务青年的项目。建设功能齐全、满足需要的青年阵地也是加强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镇、农村,没有合适的青年活动阵地,团组织服务青年就感到手段匮乏、有心无力。团干部队伍也很重要,说到底,事是人干的,加强团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就要加强每位团干部的服务能力。就好像海尔的服务队伍,“真诚到永远”,每个人都专业、热情、细致。
4、要推进服务内容的项目化、制度化、市场化。服务项目化,针对特定的人群,设定特定的目标,设计特定的流程,长短期结合,易于落在实处,利于争取支持、吸纳资金。服务制度化,减少随意性、人为性,摒弃短期行为,增强稳定性。服务市场化,增强经济意识,强化市场行为,能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决不政府包办,服务青年的同时,又能培育市场、锻炼人才、增加就业,又一举几得之功效。
5、服务青年要量力而行,依据自身现实能力,分清轻重缓急,切忌贪大求全。有的团组织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虽然团干部使出全身解数,千方百计,费了吃奶的劲完成了计划,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不是一个组织正常的、合理的活动。更有甚者,超出能力之外,小瘦马拉大卡车,事情没办好,反而形成不好的影响,与初衷背道而驰。
二、加强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是团组织更好的参与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保证。
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对共青团干部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在强化团干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其服务能力的完善与提高。
(一)强化服务能力。“领导就是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我们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应对和处理各类问题时,只有变领导为指导、变命令为服务,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我们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青年、感情上贴近青年、行动上深入青年,为青年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以服务来推动团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树立三种意识,切实增强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使命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既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实践,又是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如果没有思想认识的大提高,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发展。思想决定行为,意识决定出路,共青团干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三种意识”。
1、要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党政中心,强化大局观念,是党对每一名共青团干部的基本要求。始终坚定不移的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成为团干部自觉的政治追求。从工作的实践来看,什么时候对大局把握的更深入、更准确,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才更有信心,才更加得心应手。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大局,当前,团干部要把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全面领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内涵、任务与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争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忠诚实践者。
2、要树立争创一流意识。勇立时代潮头,争创一流业绩,是共青团干部的优良传统。一个部门、一名干部,只有勇于争一流、创一流,才能够在工作中无往而不胜。我们只有树立舍我其谁、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意识,才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把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工程落实好。
3、要树立艰苦奋斗意识。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实践证明,在工作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够克服困难、赢得挑战。团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发挥坚韧不拔、敢打硬仗的优势,不向困难低头。要切实避免畏首畏尾和等、靠、拖的不良倾向,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等不得、靠不得、拖不得,否则只会在等待中丧失主动,在依靠中丧失地位,在拖拉中丧失机遇。
【第4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5篇】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
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
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2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00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
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
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
新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
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服务为民。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22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03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
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
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
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
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
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
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
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淳朴的村风民风已初步形成。
四、和谐新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活力新合”、“开明新合”、“人文新合”三点归一,必然造就一个“和谐新合”。由于村党支部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促进了新合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热情高涨、群众心情舒畅、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
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新合村治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村民由穷变富,也要让村民由富变好。前些年,村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姜廷才也目睹了一些有钱人“富而不仁”、“富则变坏”的现象,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他认为,只有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村民打造一个致富的平台,另一方面对村民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既扩大集体积累,也增加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目前,新合村村民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班子团结。建设乡党委书记董立涛在座谈时说:“新合村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创业、奋进的班子”。1993年由姜廷才主持制定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过。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村干部互相戒勉。在新合村,村干部人人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班子成员没有相互争斗、互相拆台的现象发生,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22年8月,村里的旧“罗马车”有了买家,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觉得价格合适,在支部书记不在家的情况下就把“罗马车”卖了,并把买车人和价格向村民公开。姜廷才到现在还不知道买主是谁。
干群和睦。在新合村,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干部群众不隔心、不相远,老百姓没有骂干部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经常深入到村民中间,不仅为村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也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交心、谈话,与村民们处成了朋友、兄弟,打成了一片。同时,新合村党支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为,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们赞叹不已。去年秋天,村里决定修村里8公里红砖路面和安装自来水,每个农户“摊派”1000元。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村民已经等在了村委会的门口,规定的任务3天之内全部完成。在修村中红砖路时,村民们主动前来帮助搬砖、运砂子,不讲任何代价,就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顶着小雨用扫帚扫砂子迷砖缝。以姜廷才为首的村党支部成员在每次换届选举时,都是全票当选,姜廷才已连任支部书记13年。村民们自发地说:“村干部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儿,跟着这样的干部,我们有奔头”。在当前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新合村村民没有一例因土地纠纷上访的,15年来也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新合村很难看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新合村已经1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在新合村,放在地里的玉米没有谁家丢过,栓在院外的牛没人偷过,集体的东西没人拿过,公共设施没人破坏过。
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的新合村,正在凸显其独有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发展是一把永恒的“尺子”。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把永恒的“尺子”,可以说新合村是村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较少见的一个典型。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没有出路的。
启示之二:提高执政能力是大文章。新合村发展的成就,取决于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有着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启示之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合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合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农业靠土地、农民靠种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的国情,修理地球求得生活上的温饱即可满足,是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怎样在新形势下培养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使之冲破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内 容www.eduzhai.net中 国 教育文摘
【第6篇】运河管理局水利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运河管理局水利执法工作开始于1990年,1999年12月14日xxx运河管理局水政监察总队成立,是海河水利委员会直属的第一支水政监察总队。
目前,我局水政监察总队下设9个水政监察支队,1个采砂管理支队,35个水政监察大队,2个采砂管理大队,现有水政监察人员218人(含采砂管理执法人员)。
自从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以来。我局按照水利部、海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本着“边建设,边执法”的原则,狠抓了队伍建设。
我局各级水政机构通过加强水政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在法律、法规、水利政策的宣传,水事案件的查处,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量调度、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基本举措
近年来,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水利部的规章,按照建管并举的治水方针,积极有效地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了水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建设
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必须造就一支与之相适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提高一线执法骨干在执法办案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局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组织水政监察人员参加水利部、海委组织的培训班;二是规定各级水政队伍每周抽出一定时间组织执法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支持和鼓励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水政水资源等专业大专函授学习。平时还注重水政监察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整个水政监察队伍中开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目前,我局大部分专(兼职)职人员,持有所在地方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同时持有水利部的水政监察证。全部水政监察员达到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加大水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水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我局制定了《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水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水行政执法行政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水政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我局水行政执法工作迈进文明、规范、高效的新阶段。同时执法工作也得到广大群众、地方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3、执法装备逐步改善
配备执法必要的交通、通讯、勘查等工具对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执法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水利部、海委的大力支持下,安排专项资金900多万元为基层执法单位配备了部分水政执法专用车,电脑、数码照相机、录像机、望远镜等一大批执法、听证工具和设备,使我局基层各级水政监察队伍日常巡查和执法交通装备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水政执法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4、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得到加强
近几年,我局基层水政监察队伍坚持集中性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思路,通过周密的部署,在管辖范围内开展了水行政执法大联动活动,具体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各单位上下、左右,以及与其他部门内外联合的形式,利用法律、行政、宣传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查处破坏河道、堤防违章建筑案件,拆除了大量的涉河违章建筑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我局各级水行政执法单位充分发挥《防洪法》赋予职权,查处了一大批水事违法案件,据统计,XX-XX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952起,有效地维护了河道的正常管理秩序。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水行政执法依据欠缺,影响执法力
在现行的水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中,存在着缺陷,给执法工作带来严重阻碍,降低了水行政执法的威慑力。以漳河采砂为例,新《水法》对河道采砂的许可制度、禁采区和禁采区均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仅提出“由国务院规定”,至今国务院没有出相应配套的规定,可谓一片空白;《河道管理条例》由于出台较早,处罚规定相对较弱,主要是“警告”、“责令停止”、“责令改正”、“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没收不当收入”等(!),可操作性较差。比较管用的“罚款”,对有的违章采砂户来说也只是“罚我一千,我一天能赚回来,罚我一万,我一星期也能赚回来”。过小的罚款额度对暴利的采砂行业已威慑不大。导致不少业主宁可受罚,不惜铤而走险。因此,对于一些违法采砂,更是难以采取强硬措施。在实际执法管理过程中,只好打“擦边球”,应用《防洪法》去“清障”,一旦提起诉讼,没有胜算的把握。
【第7篇】*县防办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长垣县防办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长垣所辖河道长56km,堤防长76.564km,控导工程4处,涵闸4座、虹吸1座。全县17个乡镇,总面积1051km2,其中黄河滩区322km2、大功分洪区712km2。另外涉及北金堤滞洪区33.3km2。长垣河段地处黄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河段长,工程多,滩区、滞洪区面积大,涉及迁安人口多等特点,因此每年的防汛任务都非常繁重。
防办自身建设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战略转变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动防汛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基层防办是县级河务局防汛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又是同级政府黄河防汛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主要是肩负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的方针、水情、工情、灾情、河势情况;反馈防汛动态;督促检查防汛五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各级首长提供防汛指挥决策依据。
一、长垣防办自身建设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长垣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为常设部门,现有工作人员7名,
修防高级技师一名、工程师一名、助工二名、技术员三名。具有大专文凭的有六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知识化、年轻化的防汛队伍。
(二)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有关规定,黄河防汛工作要按照规范化、正规化制定有关制度,建立健全保证防汛工作正常进行的指挥决策系统、调度系统、实施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并针对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常抓不懈;形成有章可循的各种规定和工作制度,并遵照执行。按照正规化、规范化要求,提高防办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全局意识、服从意识、学习意识和参谋意识。长垣局防汛办公室本着严格、细致、全面的原则,在4月份修订完善了长垣防办各项防汛管理制度: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工作职责;防办主任、副主任岗位职责;防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汛情、工情、灾情的联系报告制度;防汛检查制度;防汛例会、会商制度;防汛工作纪律;防汛值班制度;办公设施管理制度;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制度;机动抢险队管理办法;防汛工作总结制度;全员岗位责任制;控导工程班坝责任制;调水调沙责任制;防汛督察办法;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防汛抢险安全规定;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局域网络管理制度;防汛分级分部门责任制服;防汛动态联系汇报制度;防汛带班制度;防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准备情况、汛情、工情、灾情等联系汇报制度;县黄河防办成员单位防汛工作职责;黄河防汛办公室职责等。
(三)硬件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防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按《黄河防汛办公室建设办法实施细则》主要配置有:办公室73.44m2,防汛会商室97.92m2,计算机操作间24.48m2,值班室24.48m2。电话机四部、传真机一部、微机四台、电视机一台、摄像机一部、数码照相机一部、复印机一台等,备有电话记录薄,来文来电登记薄、工情险情登记薄,灾情登记薄等;配置了水情、防汛基本资料、文档传输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手段等。基础资料齐全,有所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图,抢险料物一览表,洪水演进表,防汛手册,工程现状,滩区、滞洪区社经情况及撤退道路、避水台、救生设施,生产堤情况等。
(四)防汛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在黄河防汛工作中的不断应用,黄河防汛工作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观测和通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缩短了报险时间,为防汛抢险争得了主动。信息是防洪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形势,科学制定防汛调度方案的依据。采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强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是防汛抗旱的需要,是减灾防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
目前长垣县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了局各部门的综合布线,配备了网络交换机和网络服务器,开通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局域网,不仅能通过专线上联省局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内网,而且能通过租用中国移动光纤出口接入互联网。信息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工情信息数据库录入任务已完成过半。建成防汛大屏幕投影会商室、电子水情显示屏。建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添置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
(1)杨小寨闸实现了涵闸远程监控,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引黄涵闸放水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对引黄涵闸进行时时监控,为黄河防汛增添耳目,为黄河不断流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应用,为黄河防汛提供保障。
(2)应用了水情查询、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软件、极大的缩短水情信息、暴雨、洪水信息的获取时间,为我们及时提供良好的决策环境,也为防汛减灾赢得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主动。
(3)运用了网络电视会议系统,实现了上下指挥部之间的异地电视会商;防汛指挥系统是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系统,形成会商网络,使各方与会人员犹如身临会议现场,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会商。能使防汛指挥人员和专家及时直观地了解基层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方案,保证防洪工程安全。
(4)周营上延控导工程自计水尺的建成,可以方便、准确地遥测水位,自计水尺将在以后得到较好地应用,加快了防汛信息的传递速度。从而为水位资料整编进一步研究黄河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
三、防汛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一)队伍建设
防汛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是防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防办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径。
防办人员要适应防办防汛工作需要具备:一是工作人员要具有全局观念。责任心强,热心于防汛工作,具备防汛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熟悉防汛业务工作和辖区内各工程情况,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操作计算机熟练等;领导者熟悉掌握国家和上级有关防汛工作方针、政策法规,掌握辖区内防洪预案和工程运用条件,工作领导有方,安排科学合理,注重工作时效性,具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二是工作完成要及时准确,所报材料要翔实,打印清晰,防汛工作部署得当,措施得力,落实具体,所提防汛参谋意见要及时、合理、正确等。三是要有服从意识。防办工作的特性是执行上级和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各种指令,对领导的决定、指示,要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不得推诿、歪曲、扯皮,更不能置之不理;对领导布置的工作,要全面领会,具体细化,不能根据个人的感情任意取舍;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完成,事事有回音,不能丢三拉四,顾此失彼;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汇报请示,不能自作主张,越位行事。特别是当领导的决定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或相反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决定,这就是“服从意识”。当然“服从”不是“盲从”,防办工作人员还要及时反映领导尚未意识到和认识不尽完善的问题。四是具有参谋意识。防办工作人员由于经常和防汛有关单位联系工作,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需要较强的参谋意识,要从工作出发,认真履行自己参谋职责。在掌握大量翔实依据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围绕防汛中心工作,熟悉领导工作方法,主动谋大事、想大局、当高参。
【第8篇】干部能力建设教育调研报告
“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深入贯彻xx届四中全会的这一精神,抓紧抓好青年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溧水县坚持把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培训青年干部的突破口,一手抓理论培训,一手抓实践锻炼,全面加强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青年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理论培训,是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县针对部分青年干部缺乏系统理论教育的实际,坚持把理论培训放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位,通过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加强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青年干部的能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精选培训内容。我们从青年干部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以“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原则,提高知识水平,强化工作能力”为主线,精心选择培训内容。一是在理论教育方面突出系统性,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使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党性教育方面突出政治性,重点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党的传统作风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使青年干部进一步接受党性教育,坚定政治立场。三是在知识更新方面突出开放性,结合国际国内和县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安排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政治和科技等方面的教学,邀请县领导和部门乡镇领导进行县情教育和研讨,使青年干部开阔视野、提升知识层次,逐步培养起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眼光。四是在工作能力方面突出实践性,强化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成为行家里手,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2、创新培训方式。一是集中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我们对青年干部培训既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又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举办了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青年人才培训班、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新上岗领导干部培训班等不同班次,避免了学非所需、补非所缺的弊端。在青年后备干部班培训中还创出了特色,形成了制度,办出了成效,多次在省市党校或组织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二是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为增强感性认识,我们结合所授内容列出一些专题,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调研,拓宽视野,学习他人经验,促进自我发展。如我们安排01届青干班学员赴温州考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学员们都写了考察报告,组织进行专题研讨交流。三是课堂教学与模拟社会实践相结合。针对青年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多种方式,并在课程设置上有目的地增加定性分析、模拟决策、调查研究等与实际工作相接近、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员们自己当教员,自己当决策者,从而增强实践性锻炼。
3、合理利用资源。培训中我们十分注重优化、合理利用好各类培训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培训资源,使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培训服务。一是着力建设好党校这一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近年来,我县对党校软硬件建设投入资金近3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党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每一届青干班的成功举办均得益于此。二是优化组合县内其它培训资源。按照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县人才培训中心,由党校统一实施对县内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训,青年人才全部进中心接受培训。三是建立县外培训基地。利用驻外招商的形式,在驻外招商点建立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干部到基地受训,目前,已在广东、浙江、上海建立了3个培训基地,共培训青年干部180多名。四是开辟网上培训新资源。充分利用“溧水党建”的网络资源优势,开展网络教学和为青年干部在线学习提供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大管理力度。我们对各类青年干部的培训,都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青干班培训中建立起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形成调训单位、施教单位、学员党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制定了管理细则,使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二是规范培训操作流程,使主体班次的培训有章可循。从主体班次培训的办班前的调研、可行性分析、列入计划,到办班中的教学管理、实践安排、后勤保障,再到对学员的学习考核、跟踪管理等,都明确责任单位,落实责任制,使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建立和完善了考勤制度、评选推优制度、培训诫勉制度、辞退学员制度、干部学习档案制度等各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通过上述措施,广大青年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在理论培训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通过强化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增强了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强化知识更新和领导科学,拓展了他们的世界眼光和管理能力;通过强化县情教育和发展意识,提升了他们参与中心工作的能力。培训方法的精心选择、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训过程的严格管理,都有利于青年干部最大限度地在培训中增长本领、增强能力。
二、注重实践锻炼,是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努力为青年干部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发展能力、成长成才的平台,“四派”活动就是我们为青年干部实践锻炼精心提供的一个重要舞台。
1、“四派”活动的具体做法。一是上派跟班学习。即乡镇派员到县级机关部门,县级机关派员到省市对口部门进行跟班学习。目前,我们从县级机关和乡镇中选派了34名优秀年轻干部分两期到省市级机关跟班学习各6个月,有8个镇的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等县级机关部门跟班学习,有些表现特别优秀的已被留在所在部门工作。二是下派基层实践。即选派机关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熟悉基层情况,学会做群众工作。我们选拔*届青干班42名学员及以前的部分青干班学员下到94个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选拔03届青干班51名学员下派到全县9个镇(区)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担当党建工作联络员,今年又选拔18名入党积极分子到镇和开发区担任党建工作员,对全县的党员档案、人事档案进行统一规范,对镇村乡土人才进行仔细梳理,使他们在提高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同时得到锻炼。三是外派招商取经。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驻地招商锻炼,让他们到经济工作一线去经受考验,在激烈竞争中增长才干。目前已组织了180名优秀年轻县管副职领导和机关干部,分三批赴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进行驻外招商,取得了显著效果。四是委派关键岗位锻炼。即根据县内重点企业、重要项目的发展需要,从县级机关中筛选出合适人选委派到重点企业、重要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目前已有26人被委派到重点企业、14人被委派到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被委派的干部大多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四派”锻炼的主要特点。一是选派范围广,确保人员素质。至今我县“四派”干部有554人次,主要从全县8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出,先后到17个省市级机关、14家企业、105个村(居)委会挂职锻炼。这些选派干部年轻有朝气(平均年龄33岁),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开拓创新意识,挂职后能较快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政策熟、信息灵、思路宽、联系广、头脑活、办法多和上下协调等优势,及时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二是有针对性选派,确保专业对口。上派基本保持系统对口,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年轻干部,也可根据需要选派其他单位年轻干部上派挂职。下派基本以需求为主,如社会治安差、治安任务重的村,选派法律专业的干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村,选派懂经济的干部;农产品出售难的村,选派熟悉市场、懂经营的干部等。外派主要选派一些具有一定外交能力的年轻干部。委派主要选派综合部门的年轻干部。三是双向挂职锻炼,上下联动管理。我们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培养,实行省市、县、镇、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以上级部门鉴定和县委组织部的全面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单位对挂职干部以“驻村帮扶”等为载体,要求他们着力为基层解决困难;各镇对挂职干部实行帮带制度,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提高;村级组织直接负责对挂职干部的管理,解决他们生活困难,交给他们工作任务,每个挂职干部都联系有一个组或几项具体工作,形成了“选派一个人,带动一条线,走出一条路,发展好一方”的局面。
3、“四派”锻炼的实际效果。“四派”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提升了青年干部的工作能力。外派招商取经,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紧贴经济建设中心,把他们选派到经济主战场和基层进行摔打磨炼,有利于他们解放思想,磨炼意志,增强“野外”生存能力;上派跟班充电,有利于他们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综合协调能力,帮助他们“登高望远”,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规范性和层次性;下派挂职补课,有利于他们了解熟悉基层情况,使他们“耳聪目明”,增强群众观念,从而找准工作切入点,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委派关键岗位考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四派”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全过程地对干部进行考核监督,全面掌握年轻干部在关键岗位、关键时期的现实表现,以实干求能力,以能力求作为。到目前为止,已有39名“四派”干部得到提拔任用。
三、创新培训机制,是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的关键措施
我们对青年干部加强理论培训,开展“四派”锻炼,在“靠得住”和“有本事”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青年干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同时,我们围绕“出人才”的目标,创新育人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为青年干部的能力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建立了“述学、评学、考学”三位一体的督学机制。对年轻干部进行重点督学考学,考学情况归入干部学习档案,对考试不达标、考核不过关、政治理论水平不合格的不予提拔,督促年轻干部自觉加强学习。
二是健全了实践锻炼跟踪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教育培养工作台帐,制定了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计划和跟踪管理卡,实行微机化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中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效果,及时加以引导和督办,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实践锻炼的实效。
三是实行了教育成果转化运用制度。我们规定,年轻干部在教育培训期间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1篇以上的调查报告或理论文章;教育培训之后,所在单位党组织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理论改进工作,并对思想作风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考核,引导其真学真用,增强创新能力。几年来,全县年轻干部有10多篇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在市级以上报刊采用或被业务部门推广,有多条意见建议被县委县政府决策时采纳。
四是坚持了干部教育与使用结合制度。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我们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先培训后上岗、先考学后提拔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规定,优秀年轻干部优先培训,成绩优异能学以致用的、实践锻炼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凡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年轻干部不准提拔,未经过相应实践锻炼的不准提拔。自1998年举办首届青干班以来,全县共有67名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使训用结合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第9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2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10篇】农村居民自治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实行村民自治是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农村居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其总体素质的高低和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以后,特别是实行“海选”以来,我县村民参与选举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崭新局面。
一村民自治能力建设状况分析
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村民。综合分析我县农村现状,由于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其存在的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
(一)青壮年大量外出,降低村民自治主体的素质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县外出人口越来越多,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由于他们长期在外,和村里的联系越来越少,对本村公共事务也很少过问,选举等村民自治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整理文章由越来越小。农村的精英人才大多数集中在青壮年团体,他们的缺席,对村民自治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损失,使得村委会吸收不到优秀的人才,造成参加村务管理的村民整体素质下降。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了村民自治功能的发挥,而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村委会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和村民的参与热情。
(二)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影响参与自治活动的成效
目前,我县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还是较低,18岁以上村民还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让主体。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影响了农民对政治参与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对村民自治的理解就更多地停留在朴素的宗族和乡土观念水平上,与村民自治所要求的现代民主和参与意识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参与村务自治管理过程中:参与村民自治活动不深入,理解村民自治政策不全面,制订执行村规民约不到位,开展民主监督不主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不科学等。这些都和村民的整体素质是密切相关的。
(三)缺乏现代民主意识,难以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
虽然我国村民自治村民选举等民主制度已通过立法形式予以固定,但现代民主理念在农村的灌输落实还需一个过程。受传统宗族观念影响,村民在选举时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家人亲戚或同姓同族当选,容易操纵选举结果。与家族意识相伴随的是一种乡土观念。很多选民觉得大家都是亲友,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如卖个人情,投自己的亲友,至于这个人是否适合当选没有过多考虑。这种意识和观念使村民在村干部的人选问题上扭曲了标准,形式上体现出了一定的现代民主,本质上还是家族制。
(四)组织化程度较低,制约村民群体力量的发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家族之间相对独立,经常性的经济联系很少,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承担的风险不多。在参与村民自治活动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力量和共同的行动,造成各行其是的局面,导致村民政治活动目标难以实现,从而挫伤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如参加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最重要内容,村民选举的魅力就在于竞争,竞争应该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但是在村民还没有被组织起来时,这个竞争往往是某一方占明显的优势,其结果达不到理想的均衡。这种情况下的选举难以反映村民的普遍意志。
(五)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村民选举权被收买的现象
在当前的村委选举中,由于从上至下的纵向监督体系不健全,公众的监督权和舆论监督权未真正发挥。一些意欲当选的村民就在“一票一权”上下功夫,公开请吃喝,或者送财物,或者许诺选任后给予某种利益等等,千方百计贿赂村民,拉选票,某些民主意识薄弱的选民往往接受贿赂,被人收买手中的选票。从而造成选举权利物化,逐渐丧失自身在村民自治中的话语权,参与自治权利被弱化。
二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居民自治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要围绕县委提出的“五个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等多方面着手解决:
(一)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力,确保村民有条件参与村民自治
村民大量外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关键是怎样做到既能让农民外出发展又能与农村自治事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这一点,唯有通过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力,让大部分的村民留在县城和附近的中心村镇谋生创业,以最大程度实现离村不离事。所以要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构建等级规模优化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沙湾东坑两大中心镇为次中心,以等乡镇为发展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把人口和产业集聚在县城和中心镇,才能使村民有条件的实现参与农村自治。做到这一点,当前重点要加快城北110工业区块区块及外舍王金洋复合产业区的建设,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同时,其它中心村镇也要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能引人聚人留人育人的主导产业,为人口集聚和城镇化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把农村青壮年集聚在县域内,使大部分村民有条件有机会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参与自治意愿
只有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子,村民自治组织才享有较高威信,村民参与自治的主动性才更强。由此可见,搞好村民自治,关键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以我们要整合资金等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富有畲乡特色的“山区经济”。立足“三县并举”战略,以“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工程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为载体,重点扶持几个农业主导产业,优先抓好东坑澄照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东景等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稳妥推进小型村撤并和自然村缩减工作,优先发展景区等乡村,让这些区域内的村集体经济先壮大起来。然后再逐步带动其它一些较为边远的山村发展,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自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议我县抓住大均电站建设机遇,从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作中拿出部分资金入股电站,为全县各行政村分配适当的股份,通过股份分红为各村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争取允许村民个人投资入股,真正发挥的资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造血功能。
(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加快培养民主法治意识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和村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和必要前提。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如加大在村干部中选拔行政事业干部力度,形成村民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出台政策和措施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继续实行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制度,以提高村民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培养他们良好健全的民主法制观念参与意识,使他们努力提高自身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基本素养,努力消除政治冷淡和各种非制度化参与现象。
(四)多渠道发展农村经纪人组织,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分散性是制约农民参与自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置于集体的力量之中,农民的作用才能真正显露出来,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提高起来。在今后随着农村产业化的推进,利益相同的经济实体将会不断增多,我们争取出台优惠鼓励政策,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导他们成立自己的组织,让社会的力量真正强大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经纪人队伍培训,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基于相同的经济利益而自愿结合的自治组织。这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村民的话语权和正确的选择权,减少宗族势力在村民选举和农村事务中的影响力。
【第11篇】县防办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县防办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长垣县防办能力建设情况报告长垣所辖河道长56km,堤防长76.564km,控导工程4处,涵闸4座、虹吸1座。全县17个乡镇,总面积1051km2,其中黄河滩区322km
2、大功分洪区712km2。另外涉及北金堤滞洪区33.3km2。
长垣河段地处黄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河段长,工程多,滩区、滞洪区面积大,涉及迁安人口多等特点,因此每年的防汛任务都非常繁重。防办自身建设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战略转变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动防汛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基层防办是县级河务局防汛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又是同级政府黄河防汛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主要是肩负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的方针、水情、工情、灾情、河势情况;反馈防汛动态;督促检查防汛五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各级首长提供防汛指挥决策依据。
一、长垣防办自身建设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结构长垣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为常设部门,现有工作人员7名,修防高级技师一名、工程师一名、助工二名、技术员三名。具有大专文凭的有六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知识化、年轻化的防汛队伍。
(二)制度建设根据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有关规定,黄河防汛工作要按照规范化、正规化制定有关制度,建立健全保证防汛工作正常进行的指挥决策系统、调度系统、实施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并针对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常抓不懈;形成有章可循的各种规定和工作制度,并遵照执行。按照正规化、规范化要求,提高防办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全局意识、服从意识、学习意识和参谋意识。
长垣局防汛办公室本着严格、细致、全面的原则,在4月份修订完善了长垣防办各项防汛管理制度: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工作职责;防办主任、副主任岗位职责;防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汛情、工情、灾情的联系报告制度;防汛检查制度;防汛例会、会商制度;防汛工作纪律;防汛值班制度;办公设施管理制度;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制度;机动抢险队管理办法;防汛工作总结制度;全员岗位责任制;控导工程班坝责任制;调水调沙责任制;防汛督察办法;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防汛抢险安全规定;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局域网络管理制度;防汛分级分部门责任制服;防汛动态联系汇报制度;防汛带班制度;防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准备情况、汛情、工情、灾情等联系汇报制度;县黄河防办成员单位防汛工作职责;黄河防汛办公室职责等。
(三)硬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防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按《黄河防汛办公室建设办法实施细则》主要配置有:办公室73.44m2,防汛会商室97.92m2,计算机操作间24.48m2,值班室24.48m2。电话机四部、传真机一部、微机四台、电视机一台、摄像机一部、数码照相机一部、复印机一台等,备有电话记录薄,来文来电登记薄、工情险情登记薄,灾情登记薄等;配置了水情、防汛基本资料、文档传输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手段等。
基础资料齐全,有所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图,抢险料物一览表,洪水演进表,防汛手册,工程现状,滩区、滞洪区社经情况及撤退道路、避水台、救生设施,生产堤情况等。
(四)防汛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信息在黄河防汛工作中的不断应用,黄河防汛工作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观测和通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缩短了报险时间,为防汛抢险争得了主动。
信息是防洪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形势,科学制定防汛调度方案的依据。采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强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是防汛抗旱的需要,是减灾防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
目前长垣县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了局各部门的综合布线,配备了网络交换机和网络服务器,开通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局域网,不仅能通过专线上联省局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内网,而且能通过租用中国移动光纤出口接入互联网。
信息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工情信息数据库录入任务已完成过半。
建成防汛大屏幕投影会商室、电子水情显示屏。建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添置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
(1)杨小寨闸实现了涵闸远程监控,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引黄涵闸放水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对引黄涵闸进行时时监控,为黄河防汛增添耳目,为黄河不断流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应用,为黄河防汛提供保障。
(2)应用了水情查询、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软件、极大的缩短水情信息、暴雨、洪水信息的获取时间,为我们及时提供良好的决策环境,也为防汛减灾赢得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主动。
(3)运用了网络电视会议系统,实现了上下指挥部之间的异地电视会商;防汛指挥系统是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系统,形成会商网络,使各方与会人员犹如身临会议现场,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会商。
能使防汛指挥人员和专家及时直观地了解基层情况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方案,保证防洪工程安全。
(4)周营上延控导工程自计水尺的建成,可以方便、准确地遥测水位,自计水尺将在以后得到较好地应用,加快了防汛信息的传递速度。从而为水位资料整编进一步研究黄河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
三、防汛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一)队伍建设防汛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是防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防办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径。防办人员要适应防办防汛工作需要具备:一是工作人员要具有全局观念。
责任心强,热心于防汛工作,具备防汛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熟悉防汛业务工作和辖区内各工程情况,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操作计算机熟练等;领导者熟悉掌握国家和上级有关防汛工作方针、政策法规,掌握辖区内防洪预案和工程运用条件,工作领导有方,安排科学合理,注重工作时效性,具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二是工作完成要及时准确,所报材料要翔实,打印清晰,防汛工作部署得当,措施得力,落实具体,所提防汛参谋意见要及时、合理、正确等。
三是要有服从意识。防办工作的特性是执行上级和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各种指令,对领导的决定、指示,要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不得推诿、歪曲、扯皮,更不能置之不理;对领导布置的工作,要全面领会,具体细化,不能根据个人的感情任意取舍;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完成,事事有回音,不能丢三拉四,顾此失彼;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汇报请示,不能自作主张,越位行事。
特别是当领导的决定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或相反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决定,这就是“服从意识”。当然“服从”不是“盲从”,防办工作人员还要及时反映领导尚未意识到和认识不尽完善的问题。
四是具有参谋意识。防办工作人员由于经常和防汛有关单位联系工作,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需要较强的参谋意识,要从工作出发,认真履行自己参谋职责。
在掌握大量翔实依据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围绕防汛中心工作,熟悉领导工作方法,主动谋大事、想大局、当高参。
【第12篇】**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县委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13篇】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述职报告
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
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
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2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00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
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
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
新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
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服务为民。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22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03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
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
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
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
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
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
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
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淳朴的村风民风已初步形成。
四、和谐新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活力新合”、“开明新合”、“人文新合”三点归一,必然造就一个“和谐新合”。由于村党支部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促进了新合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热情高涨、群众心情舒畅、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
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新合村治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村民由穷变富,也要让村民由富变好。前些年,村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姜廷才也目睹了一些有钱人“富而不仁”、“富则变坏”的现象,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他认为,只有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村民打造一个致富的平台,另一方面对村民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既扩大集体积累,也增加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目前,新合村村民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班子团结。建设乡党委书记董立涛在座谈时说:“新合村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创业、奋进的班子”。1993年由姜廷才主持制定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过。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村干部互相戒勉。在新合村,村干部人人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班子成员没有相互争斗、互相拆台的现象发生,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22年8月,村里的旧“罗马车”有了买家,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觉得价格合适,在支部书记不在家的情况下就把“罗马车”卖了,并把买车人和价格向村民公开。姜廷才到现在还不知道买主是谁。
干群和睦。在新合村,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干部群众不隔心、不相远,老百姓没有骂干部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经常深入到村民中间,不仅为村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也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交心、谈话,与村民们处成了朋友、兄弟,打成了一片。同时,新合村党支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为,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们赞叹不已。去年秋天,村里决定修村里8公里红砖路面和安装自来水,每个农户“摊派”1000元。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村民已经等在了村委会的门口,规定的任务3天之内全部完成。在修村中红砖路时,村民们主动前来帮助搬砖、运砂子,不讲任何代价,就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顶着小雨用扫帚扫砂子迷砖缝。以姜廷才为首的村党支部成员在每次换届选举时,都是全票当选,姜廷才已连任支部书记13年。村民们自发地说:“村干部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儿,跟着这样的干部,我们有奔头”。在当前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新合村村民没有一例因土地纠纷上访的,15年来也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新合村很难看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新合村已经1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在新合村,放在地里的玉米没有谁家丢过,栓在院外的牛没人偷过,集体的东西没人拿过,公共设施没人破坏过。
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的新合村,正在凸显其独有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发展是一把永恒的“尺子”。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把永恒的“尺子”,可以说新合村是村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较少见的一个典型。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没有出路的。
启示之二:提高执政能力是大文章。新合村发展的成就,取决于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有着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启示之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合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合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农业靠土地、农民靠种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的国情,修理地球求得生活上的温饱即可满足,是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怎样在新形势下培养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使之冲破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14篇】新时期工商队伍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新时期工商队伍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8月下旬以来,针对停征“两费”的新形势,湖北省_____市工商局采取发放调查表、多层次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基层分局(所)等形式,就当前队伍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转型。
一、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现状
(一)系统队伍结构现状。全市工商系统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942人,其中男性1465人,占75.4%;女性477人,占24.6%。从年龄、学历、地域和知识结构来看,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队伍整体年龄偏大,部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全市系统在职人员年龄结构呈“纺锤型”分布,其中35岁及以下320人,占16.47%;36至45岁1261人,占64.93%;46岁以上361人,占18.6%。年龄超过46岁的人员大都工龄25年以上,希望离岗退养。
二是非公务员比例偏高,转型后如何有效发挥其作用值得研究。全市系统非公务员人员共325人(其中工勤编制161人,事业编制164人),占公务员人数的20.53%。停征“两费”后,这部分人员不能参与市场监管,如何安排其职位值得研究。
三是城区范围人员过多,合理摆布人员分布应提上议事日程。_____市区、县(市)城区范围内人员1364人,占70.2%;乡镇分局(所)人员578人,占29.8%。20个城区基层分局(所)共有干部职工797人,所平近40人。而55个乡镇分局(所)只有578人,所平10人,难以承担日趋艰巨的市场监管责任。
四是履岗能力亟待提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学历结构来看,全市系统有146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75.2%(全日制140人,仅占7.2%),其中大学本科300人,占15.4%(全日制18人,仅占0.9%)。多数人员是在职获得专、本科学历,实际专业知识大打折扣。从专业结构来看,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经济专业类410人,占28%;法律专业135人,占9.2%;管理专业748人,占51.2%;中文专业18人,占1.2%;计算机专业18人,占1.2%;外语专业3人,占0.2%。从岗位能力结构来看,会公文写作的386人,占19.9%;会网上办公的406人,占20.9%;会独立办案的546人,占28. 1%;会发现和处置市场监管中问题的468人,占24.1%。具备以上四项能力的人员均不到30%,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主要作法。一是开展全员教育培训,队伍素质有所提高。采取集中一批队伍、集中一期培训、突出一个课题、组织一次考试等办法,分层分批开展岗位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87期,培训干部职工4800余人次。二是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队伍的活力得以激发。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竞争上岗制、组阁聘任制。20xx年来共交流干部职工1268人,占在职人员的65.3%,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城不能乡”的问题。市局组织开展了机关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提拔正科级干部3名、副科级干部5名。三是建立岗位绩效考评机制,全员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按照“责任明确,目标量化,分层负责,考评到人,奖惩严格”的原则,建立了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为标准,以公开、客观、激励、约束并重为原则的全员岗位绩效考评机制。四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撑。20xx年以来,全市系统共投入1840.97万元,新建、购置、改建维修基层办公楼36栋,75个分局(所)全部配齐执法车辆,并为基层分局(所)添置检测箱88台、照相机62台、录音笔32支、扫描仪106台、电脑239台、打印机129台。
二、队伍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型期人员思想新状况。一是盲目乐观。部分人员认为停征“两费”后工作压力减轻,对面临的艰巨而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二是无所适从。不少人员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就忙于收费,停征“两费”后,对今后工作定位心中没底。三是本领恐慌。许多长期从事收费工作的干部,受不会市场监管、不会执法办案、不会调协服务、不会消费维权、不会公文写作、不会网上办公等“六不会”困扰,本领恐慌日益凸现。
(二)现行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工商转型的需要。一是全员轮训方式存在较大缺陷。培训目标不明不细,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未很好体现因人而宜、突出重点的培训理念。二是照本宣科的灌输方式影响培训效果。虽在培训中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但多数培训仍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训效果不佳。三是培训机构“三无”的问题成为干部职工教育的瓶颈。由于无培训基地,很难有效组织学员进行“封闭性”培训;无专职师资,教学质量难提高;无培训教材,造成教员教学困难、学员学习困难。
( 三)考核评价奖惩机制亟待改进。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存在“两重两轻一缺”问题,即重完成“两费”任务,轻服务经济发展;重业务工作,轻干部职工能力建设;缺少对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争当“岗位能手”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改进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全员素质的大提升。
1、重视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全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举措来抓,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市级局组建“干部培训中心”,配备专职人员2-3名,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0期,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将公用经费的3%作为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坚持专款专用;三是师资选聘到位,选聘一批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担任教育培训兼职教师。
2、全面改进和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建立分类培训机制。构建市局、县局、基层分局(所)三级培训网络。市级局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参训人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培训系统中层干部及部分业务骨干。县级局以技能训练为主,通过岗位练兵、案例评析等形式,培训一般工作人员。基层分局(所)以实用知识培训为主,通过“一周一评”、以强带弱、跟班学习、模拟办案等办法,培训本单位人员。其次,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对象,每期培训可设置公共课和业务课。公共课以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公共礼仪为主要内容;业务课则以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实行“订单教学”,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为原则,改灌输式为互动式教学,改纯理论性为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执法监管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适应“实战”需要。同时,要丰富学习形式。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与跟岗实践、与外出考察相结合,让学员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三是完善学员管理机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充分发挥学员自主管理的作用,每次培训都要成立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同时,完善评价制度。将参训情况记入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3、探索专业等级资格认证制度。分别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执法监督岗位试行登记注册官、市场执法官、经济检查官和工商法制官等级资格认证制度。分初、中、高三个等级,通过统一考试和评定,颁发专业资格证书。根据等级明确其职责、权限和义务,并与经济待遇挂钩。
(二)大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推动队伍能力的大提高。一是精心制定争当“岗位能手”的实施方案。在登记、办案、监管、维权中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活动。重点开展“五比五看”,即比学习法律法规,看谁掌握和熟练运用法律法规;比业务技能,看谁专业技能娴熟;比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看谁能正确分析、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复杂、疑难问题;比工作质量和效率,看谁完成工作任务质量好、效率高;比工作业绩,看谁成绩突出、贡献大。二是广辟岗位技能练兵途径。结合市、县、基层三级培训,广泛开展学法律、法规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岗位特点,分级开展技能比武,为各种能手展示本领搭建舞台。三是严把“岗位能手”评比程序。分县、市两级进行,分层申报,逐级评选。参评上一级能手的候选人必须是下一级能手。要经过笔试、考核工作业绩和领导小组审批等程序,评选“岗位能手”。
(三)大胆革新评价奖惩机制,实现工作动力的大增强。提高队伍素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评价、奖惩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一方面,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要根据转型后的新情况、新任务,重新调整人员力量分布,将人员定岗定责,并调整全员岗位绩效考评内容。如基层分局应将过去征收“两费”的考核指标,调整到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和执法办案上来。另一方面,建立“三重”的奖励机制。一是重视。就是要发现人才,重视人才,把突出人才列入各级后备干部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锻炼。二是重奖。就是要坚持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并重。如对年度法律法规考试前10名人员除物质奖励外,还可组织其到外地学习考察。三是重用。就是要对具备条件的,大胆提拔使用,并可将省、市、县三级“岗位能手”分别聘为市局、县局和基层分局(所)的“业务指导”。如“执法办案能手”,可聘为各级案件审查委员会成员;“财务管理能手”可聘为各级民主理财领导小组成员。
【第15篇】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
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
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
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
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
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
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
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
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
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xx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xx年增长18.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xx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
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
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
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
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
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
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
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新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 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
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
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
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
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
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服务为民。
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
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
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
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
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xx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
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xx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
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
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
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
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
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
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
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
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
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
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
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
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
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
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
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
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淳朴的村风民风已初步形成。
四、和谐新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活力新合”、“开明新合”、“人文新合”三点归一,必然造就一个“和谐新合”。由于村党支部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促进了新合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热情高涨、群众心情舒畅、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
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新合村治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村民由穷变富,也要让村民由富变好。
前些年,村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姜廷才也目睹了一些有钱人“富而不仁”、“富则变坏”的现象,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他认为,只有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村民打造一个致富的平台,另一方面对村民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既扩大集体积累,也增加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
目前,新合村村民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班子团结。
建设乡党委书记董立涛在座谈时说:“新合村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创业、奋进的班子”。1993年由姜廷才主持制定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过。
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村干部互相戒勉。在新合村,村干部人人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班子成员没有相互争斗、互相拆台的现象发生,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xx年8月,村里的旧“罗马车”有了买家,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觉得价格合适,在支部书记不在家的情况下就把“罗马车”卖了,并把买车人和价格向村民公开。姜廷才到现在还不知道买主是谁。
干群和睦。在新合村,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
干部群众不隔心、不相远,老百姓没有骂干部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经常深入到村民中间,不仅为村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也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交心、谈话,与村民们处成了朋友、兄弟,打成了一片。
同时,新合村党支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为,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们赞叹不已。
去年秋天,村里决定修村里8公里红砖路面和安装自来水,每个农户“摊派”1000元。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村民已经等在了村委会的门口,规定的任务3天之内全部完成。
在修村中红砖路时,村民们主动前来帮助搬砖、运砂子,不讲任何代价,就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顶着小雨用扫帚扫砂子迷砖缝。以姜廷才为首的村党支部成员在每次换届选举时,都是全票当选,姜廷才已连任支部书记13年。
村民们自发地说:“村干部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儿,跟着这样的干部,我们有奔头”。在当前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新合村村民没有一例因土地纠纷上访的,15年来也没有一例上访事件。
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新合村很难看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新合村已经1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在新合村,放在地里的玉米没有谁家丢过,栓在院外的牛没人偷过,集体的东西没人拿过,公共设施没人破坏过。
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的新合村,正在凸显其独有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发展是一把永恒的“尺子”。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把永恒的“尺子”,可以说新合村是村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较少见的一个典型。
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没有出路的。启示之二:提高执政能力是大文章。
新合村发展的成就,取决于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有着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启示之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合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合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农业靠土地、农民靠种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的国情,修理地球求得生活上的温饱即可满足,是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怎样在新形势下培养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使之冲破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