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市旅游局述职报告范文
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一)科学谋划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市旅游局班子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基础上,充分调研,主动思谋,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旅游发展年”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历史性突破”,实现“三个转变”,找准“四个切入点”,完成“五大任务”的工作思路。
(二)加快旅游规划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完成了《贵溪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余江洪五湖、马祖岩景区规划》编制;开展了《贵溪樟坪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规划》和《贵溪白鹤湖景区旅游规划》编制;龙虎山景区完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全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围绕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成立了**市旅游散客接待中心,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星级宾馆,完善了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积极申报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龙虎山游客服务中心及景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龙虎山旅游新线路已经贯通,新景观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龙虎山数字化景区建设(!)有望6月底前完工;无蚊村旅游产品设置、水浒城旅游产品包装、升棺表演项目的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
坚持“立足华东、对接长珠闽,辐射全国;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亚,做大入境游”的营销方针,加强媒体宣传,搞活公众营销,创新业内促销。媒体宣传方面,加大了在央视、省级卫视和报刊杂志等重要媒体旅游宣传的力度。产品营销方面,加大了对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安徽、广东、湖南和湖北等重点客源地的点对点的龙虎山旅游产品和线路的营销。公众宣传方面,设置了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区一系列户外大型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牌和指示牌,完成了**旅游信息网和**旅游散客接待中心网站的建设升级,增强了服务功能。宣传品制作方面,继续开展了旅游宣传品“十个一”工程建设,制作发行了两版旅游宣传画册和旅游服务指南,编辑出版了《走进**》和《**旅游》等介绍**市情和旅游资源的书籍。业内促销方面,开行了旅游“大篷车”赴赣西和湖南、安徽和湖北巡回推介;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在西安、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厦门、衢州和宁波等地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重要投资洽谈会,组织了多场次的龙虎山旅游专场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方面,开展了“爱我家乡,十万青少年畅游龙虎山”活动,举办了“龙虎山户外帐篷节”、“龙虎山鸬鹚捕鱼表演大赛”、“龙虎山宋代风情万人交友赏春大会”等系列活动。区域合作方面,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其他兄弟地市一道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入了中国旅游霞客联盟和海峡西岸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携手共创区域合作品牌;加强了与闽粤赣三省十三市、闽浙皖赣四省九市、浙赣闽皖四省十四市协作区的合作,与二十多个重点客源城市旅游局分别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书》,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四)创新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积极开展了旅游行业“三创三争”活动,即在旅游景区开展创建5a级旅游区活动;在旅游宾馆开展“创建明星饭店”活动;在全市旅行社中开展“创评星级旅行社”活动;在全市导游员中开展“争当优秀导游员”活动;在旅游窗口服务员中开展“争当明星服务员”活动;在旅游车队开展“争当安全文明驾驶员”活动。承办了浙赣两省旅行社总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开办了全市地方导游员培训班,举办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了旅游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旅游安全检查,开展了和谐旅游、诚信旅游活动,重点整治了旅行社“零负团费”、旅游饭店假冒星级、导游员索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诚信旅游和行业自律明显加强。
【第2篇】市旅游局廉政准则自查自纠报告
我市旅游局按照省委要求,结合我局自身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局推进《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并于近日召开全局科级党员干部会议,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学习《廉政准则》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廉政准则》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认识到:要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贯彻执行好《廉政准则》的8个禁止、52个不准。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按照准则要求,保持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环境,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把此次学习贯彻落实好。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学习提升素质,进一步加强旅游工作的创新,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这对于市旅游局在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局学习廉政准则,并在全局上下广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全力推进深入学习廉政准则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我局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讲座
我局在学习《廉政准则》后,在局机关网内开设《廉政准则》学习专栏,并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辅导讲座,并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1、开展自学、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辅导和座谈讨论,并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2、为单位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购买一本《廉政准则》。
3、号召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每人撰写学习《廉政准则》的心得体会文章
4、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廉政准则》查找思想、作风、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和办法,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自纠。局党委以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反思查找自己有没有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加强对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廉政准则》学习贯彻情况分解细化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年底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采取集中检查和定期抽查的办法,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
(三)深化改革,抓住源头治理工作
深化改革建设、重点治理源头,我局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修订工作,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个环节。针对廉洁自律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重点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扩大内需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以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决策制度、公共权力流程制衡制度、权力公开运行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的长效机制,真正使权力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运行。
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学习实践中,过于自信,觉的自己在廉洁从政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一切腐败的东西都离自己很远,没有心要学习这些制度。并且由于工作敏忙等原因,疏于学习,有时候,自己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在遇到困难的地方,总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我认为轻视学习,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会因为没有自觉地增强抵御腐败病毒的免疫力,在物殊条件下往往由于一念之差犯下错误。并且因对制度的许多规定不是很了解,在最终也会违纪违法。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根本上有自身的主观世界改造不够,认识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同志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工作。
3、解决措施
(一)强化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市旅游局将《廉政准则》作为在中心组年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和预防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组织班子成员对照《廉政准则》进行查找和纠正,规范从政行为,增强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树立领导干部廉洁清正的新形象。
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每月安排一次《廉政准则》的集中学习,使每名党员了解掌握《廉政准则》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
(二)强化公示制度,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对重大事项和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公示,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一是干部任用相关情况公示。对处级干部轮岗、干部提拔、
调整,推荐厅级后备干部等人事任用事项,坚持程序、条件公开,对产生的结果张榜公示,严格防止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违反《廉政准则》的问题发生。二是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公示。按照《廉政准则》要求,在原来报告六项内容的基础上,把家庭投资、住房、配偶子女有关情况及本人因私出国(境)、婚姻变化情况纳入报告范围,并在半年和年终两次公示,自觉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在局党组民主生活会上,除组织班子成员对照《廉政准则》自查自纠外,还在班子内部开展述廉、评廉、促廉活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强化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不断增强预防腐败的能力
制定市旅游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一是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使大家理解和掌握建立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的意义、目的、要求及其基本内容,明确违反制度规定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处罚,增强依法行使权力的自觉性。二是印发《处务会议记录本》,规范处务会议,确保处务会议制度落实。统一印制了《省旅游局行权备案表》,将所有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在政务网上公示,规范权力运行监控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纪检监察部门采取现场检查、网上监控、征求当事人意见等方式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防止不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等违反《廉政准则》问题的发生。
【第3篇】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2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第4篇】江苏省常熟市旅游局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巩固文秘专业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二、实习时间:
xxxx年5月17日至xxxx年5月28日
三、实习单位:
常熟市旅游局文档室
四、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工作中有苦也有乐,但更多的是收获。我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陆游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主任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圆满地结束了两个星期的实习,我总结了如下几点:1.心态转变。学校的生活养尊处忧,无需我们担忧某些问题,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跟得上就可以,而在工作当中就不是了,工作中,我们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处理与主任、同事的关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都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及时的转变心态会让我们工作更加顺利。2.计划做事。有了明确的计划,目标才清晰,以至于在工作中不会茫然。在文档室实习的两个星期中,我每天都写实习记录,记录下我要做的事情,然后再总结一下完成状况,日志看似平常,但在无形中提高你做事的效率和工作的有序程度。计划不如变化,也要随机应变。3.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是我刚到实习室报到时徐主任对我讲的第一句话,对这句话徐主任并没有给我多说什么,但在实习当中我深有体会,如何使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如何制作档案,如何录入档案等。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学问在,不要总是期盼别人告诉你怎么去做,应该学会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做,留心别人怎么做。4.不以事小而不为。做大事小事有不同的阶段,要想做大事,小事情必须做好。我们正是实习的阶段,做一些繁琐的小事情,很有必要。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干的最多的就是泡水、拖地和擦桌子,但我并没有感到烦,而是把它当作我素质培养的大讲堂,正因为这些小事情改变了办公室的环境。这些小事情值得我去做。事情虽小,可过程至关重要。5.耐心与细心。文档室的工作简单而繁琐。校对档案需要后面的每类内容对应前面的目录,不得一丝马虎。录入档案,从最初的纸质录入档案到电脑录入档案。从文件到照片到光盘再到奖状、奖牌到最后的设备。名称、归卷单位、保管期限。都需要一一记录。录入后,需要仔细核对。简单的工程需要你极大的耐心与细心。通过两个星期的实习,加深了我对文秘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会努力!
【第5篇】2022年市旅游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旅游局班子团结带领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以“精品景区、休闲城市、魅力乡村、和谐旅游”为切入点,以“做旺龙虎山,做大中心城”为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着力整合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招商,不断强化市场促销,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0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7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29%;接待境外旅游者6.9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11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201*年1—4月,预计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和38.4%;接待境外旅游者2.81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454.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21.2%。其中,龙虎山核心景区预计接待游客近12万人,同比增长42.9%。
截止到201*年4月底,我市旅行社由xx年初的18家发展到46家;星级宾馆由8家发展到22家,旅游宾馆共34家;导游员由200多人发展到800多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6000多人发展到1.5万人;拥有50多部大巴的专业旅游车队1个。201*年,市旅游局荣获“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位列全省旅游系统第一名;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市旅游局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坚持把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一)科学谋划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市旅游局班子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基础上,充分调研,主动思谋,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旅游发展年”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历史性突破”,实现“三个转变”,找准“四个切入点”,完成“五大任务”的工作思路。
(二)加快旅游规划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完成了《贵溪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余江洪五湖、马祖岩景区规划》编制;开展了《贵溪樟坪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规划》和《贵溪白鹤湖景区旅游规划》编制;龙虎山景区完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全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围绕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成立了**市旅游散客接待中心,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星级宾馆,完善了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积极申报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龙虎山游客服务中心及景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龙虎山旅游新线路已经贯通,新景观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龙虎山数字化景区建设(!)有望6月底前完工;无蚊村旅游产品设置、水浒城旅游产品包装、升棺表演项目的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
坚持“立足华东、对接长珠闽,辐射全国;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亚,做大入境游”的营销方针,加强媒体宣传,搞活公众营销,创新业内促销。媒体宣传方面,加大了在央视、省级卫视和报刊杂志等重要媒体旅游宣传的力度。产品营销方面,加大了对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安徽、广东、湖南和湖北等重点客源地的点对点的龙虎山旅游产品和线路的营销。公众宣传方面,设置了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区一系列户外大型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牌和指示牌,完成了**旅游信息网和**旅游散客接待中心网站的建设升级,增强了服务功能。宣传品制作方面,继续开展了旅游宣传品“十个一”工程建设,制作发行了两版旅游宣传画册和旅游服务指南,编辑出版了《走进**》和《**旅游》等介绍**市情和旅游资源的书籍。业内促销方面,开行了旅游“大篷车”赴赣西和湖南、安徽和湖北巡回推介;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在西安、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厦门、衢州和宁波等地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重要投资洽谈会,组织了多场次的龙虎山旅游专场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方面,开展了“爱我家乡,十万青少年畅游龙虎山”活动,举办了“龙虎山户外帐篷节”、“龙虎山鸬鹚捕鱼表演大赛”、“龙虎山宋代风情万人交友赏春大会”等系列活动。区域合作方面,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其他兄弟地市一道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入了中国旅游霞客联盟和海峡西岸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携手共创区域合作品牌;加强了与闽粤赣三省十三市、闽浙皖赣四省九市、浙赣闽皖四省十四市协作区的合作,与二十多个重点客源城市旅游局分别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书》,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四)创新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积极开展了旅游行业“三创三争”活动,即在旅游景区开展创建5a级旅游区活动;在旅游宾馆开展“创建明星饭店”活动;在全市旅行社中开展“创评星级旅行社”活动;在全市导游员中开展“争当优秀导游员”活动;在旅游窗口服务员中开展“争当明星服务员”活动;在旅游车队开展“争当安全文明驾驶员”活动。承办了浙赣两省旅行社总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开办了全市地方导游员培训班,举办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了旅游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旅游安全检查,开展了和谐旅游、诚信旅游活动,重点整治了旅行社“零负团费”、旅游饭店假冒星级、导游员索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诚信旅游和行业自律明显加强。
【第6篇】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区域旅游特色逐步鲜明。全市共有成规模、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点)42处,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以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2.6亿元,新建旅游专线20条,全市旅游公路累计达到28条,总里程达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和便捷程度。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康熙大帝》、《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第7篇】市旅游局机关支部党费收缴自查报告
市旅游局机关支部党费收缴自查报告
市直工委:
根据3月11日通知要求,局总支及时布置机关支部进行党费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关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6名。(其中已退休的党员6名)
二、党员每月以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并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其中要交纳工资收入0.5%的1人,1%的3人,1.5%的9人,2%的13人)
三、党费每季度以现金交款单方式全额上缴市直工委指定的党费专用帐户。(其中2002年4099元,2003年4117元)。
四、全年党费的收缴情况每年12月份以表格形式在公开栏内逐项张榜公示。
三门峡市旅游局总支委员会
二○○四年三月十七日
【第8篇】关于x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
关于x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
作者:jiagm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8更新时间:20xx-11-9关于近五年旅游发展情况及今后五年旅游发展思路的报告
一、近五年襄樊旅游发展情况199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我们立足把旅游业培育成襄樊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使这五年成为襄樊旅游发展最快的五年,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个旅游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
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品牌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预测,20xx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48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亿元,分别达到1998年的1.74倍和1.06倍。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将由当年的全省第6位跃居全省第3位,位居同类城市第2位。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
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国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
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及荆山原始自然生态长线旅游产品,正在成为鄂西北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20xx年,吸引了北京、广东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实现了旅游专列停靠我市游览观光的重大突破。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建成开放各类景区29处。
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3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1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1家,床位4000余张。旅行社和星级宾馆的数量分别达到1998年末的5倍和6倍。
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
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联手开发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到来,放大了襄樊作为中西部和鄂西北旅游的门户和集散中心的效应,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目前,在湖北省旅游总体规划中,襄樊与武汉、宜昌被并列为湖北三大旅游区域中心。
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创造“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全部实现了“四通”、“六化”。
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档次,保持了旅游市场连续多年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的零记录。近五年来,我市旅游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问题的长期积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旅游发展重点不突出。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
全市旅游产品品种虽然日趋丰富,但以“跟风”产品和大路产品居多,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在已经开发出的诸多类型产品中,且不说在内国际、国内缺乏领先地位,单是在省内领先也廖廖无几。
三是旅游“六大要素”结构不够合理整个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均衡,宾馆环节畸粗,高品位景点、旅游交通、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娱乐等环节畸细的状况仍很严重,直接制约了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旅游整体形象尚不鲜明。“荆山生态”、“三国文化”两个旅游主题,既难以体现、突出襄樊特色,又停留在概念化阶段。
除了本市的业内人士外,外界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吸引力;五是旅游服务环境亟需改善。窗口行业服务意识不浓,旅游企业服务手续繁琐,优质服务差距较大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响了今后旅游市场的发育、发展,人为延缓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今后五年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省、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继续贯彻落实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以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心,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升形象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到20xx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7.03,把旅游业培育为
关于x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第2页
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具体措施
1、用“三划”明确方向。一是编制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建设鄂西北旅游门户和集散中心”的发展目标,把握好我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地进行产业设计,制订出阶段性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等,指导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避免盲目、低层次和无效建设。二是搞好整体形象策划。
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襄樊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襄樊旅游总体形象,使襄樊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一读朗朗上口,一看就能记住。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
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管理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扶持,培植我市旅游业发展后劲。
2、用“三提”展示形象。一是提升文化品位。
深入挖掘襄樊及所属各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襄樊成为三国文化、楚文化的代表。在搞好现有开放景点的文化项目开发建设基础上,加快邓城遗址、九连墩遗址、雕龙碑遗址、马跃檀溪等文化遗产可视性景观的规划、建设,力争建成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点。
二是提升环境品位。依托襄荆、汉十等高速公路的开通,提升市域内公路等级及景区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好旅游交通环境;按照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推进景区规范化管理,促进景区保护、管理、开发、经营与国际接轨。
三是提高建设品位。按照弘扬个性、优势互补的要求,指导景区做好项目设计与建设工作,打造襄樊整体形象。
3、用“三调”优化结构。一是调整市场结构。
重点抓好广东、北京、上海、西安、洛阳等大城市和襄樊航班、火车直达城市的宣传促销,以襄樊周边地区为基础,积极开拓中远程市场;同时,指导景区、饭店等涉旅单位调整销售政策,实行新老市场、大小客户、淡旺季节相区别的灵活的价格政策,吸引游客。依托古隆中、荆山生态等成熟景区点,携手武当山、三峡、明显陵等周边景区,开展联合宣传促销,拓展襄樊旅游市场。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以鼓励开发旅游商品、设立旅行社团、旅游交通企业为重点,针对性地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引导旅游行业进行结构调整,逐步将旅游六大要素培植成六大产业,并形成有机高效的旅游产业链。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由单一产品向多层次产品、高品位产品结构的转变。
要重点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高品位的观光旅游产品、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独创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等。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加快推进我市旅游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轨。
4、用“三开”拓展市场。一是开放旅游市场。
打破行政区划,在与神农架、南阳、十堰等地开展联动协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区域性联动协作范围,通过旅游部门推动、行业协会互动、企业联合行动等各种形式,在市场管理、营销策划、产品开发等方面广泛开展协作,实现区域间旅游经济协同发展。同时,积极降低市场门槛,鼓励吸引有实力的外地企业投资开发新景点、设立新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促进旅游市场开放。
二是开辟境外市场。以国家、省旅游局每年一次的海外宣传促销活动为载体,加大“三国文化”品牌的境外促销力度,在世界范围内营销襄樊旅游。
坚持把营销重点放在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依托他们,带动我市入境游快速发展。三是开通网络市场。
积极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将现有的宣传网站建设成为集宣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大力推动网上交易,建设旅游网络市场。
5、用“三化”引导发展。一是旅游市场规范化。
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加强对宾馆、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场、餐饮、娱乐业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使旅游市场始终保持规范、有序的状态。二是旅游企业集团化。
适应加入wto的竞争需要,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兼并重组我市旅游企业,鼓励市内旅游企业建立大型旅游集团,支持优势景区“靓女先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是旅游产业信息化。
适应世界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襄樊旅游网站建设,实现与各旅游网站、旅游企业服务网的互联互通,及时发布网上信息,实现旅游产品的销售、预订一体化,为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打下基础。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9篇】促进城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xx年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各项主要数据稳步增长。年全年共接待游客6870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接待国内游客6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其中,旅游创汇15526万美元,同比增长15.02%。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5.09%。
一、节会活动在招揽游客、促进旅游业繁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春有牡丹文化节,秋有河文化旅游节,春秋两季这两次节会活动为带来了大量客源,活跃了旅游市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节会活动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年牡丹文化节,历时四十天,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6.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1%和8.33%。河文化旅游节历时30天,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947.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6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1%和10.25%。两次节会共计70天时间,共接待游客2647.55万人次,占全年旅游总人次的38.5%,旅游收入134.38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38.6%。
二、入境游继续稳步发展,港澳台游客数量大幅增多
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4%,其中接待外国人40万人次,同比增长7.44%,港澳台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51.9%。港澳台游客中以台湾游客数量最多,占港澳台游客的59.4%,其中香港澳门游客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呈大幅增加态势,年来自香港、澳门的游客数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0.39%、119.27%。说明旅游在香港澳门一带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
来旅游的外国游客中以来自亚洲国家地区的游客数量最多,年全市接待来自亚洲国家地区的外国游客18.63万人次,同比增长36.78%,其次是来自欧洲的游客,共13.31万人次,来自欧洲的游客数量在外国游客中所占的比重为33.3%,仅次于亚洲,但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减少了25%,接下来的排名是美洲和大洋洲,游客数量分别是2.87万人次、1.15万人次,来自非洲的游客数量排名最后,但与去年同期比却增长了3.6倍。
三、境外游客在停留时间减少
年境外游客在人均停留时间是1.46天,比上年减少0.11天。其中外国人在人均停留1.41天,比上年减少0.02天,港澳台游客人均在停留1.61天,比上年减少0.57天,港澳台游客中台湾游客在停留时间减少最多,人均停留天数是1.68天,比上年减少0.78天,台湾游客在港澳台游客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停留时间减少影响了港澳台游客整体在停留时间。港澳游客在停留时间变化不大,均比上年略有增长。香港游客人均在停留1.52天,比上年增加0.03天,澳门游客人均在停留1.53天,比上年增加0.32天。
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源整合问题仍应引起重视。游客在停留时间短仍然是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原因,游在,住在郑州的问题,让优质的旅游资源,不能享受全部的旅游成果,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元素中把一半以上的利益割给了别人。
2.自驾车增多,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出游次数增多,同时由于私家车大量增加,自驾游也成为一种旅游时尚,但交通拥堵、道路不畅让很多人“欲游而止,望游兴叹”,影响了游客来旅游的积极性,制约了客源市场。要确保游客畅游,一方面要加强交通管理,同时道路规划也要更加合理。
3.“龙门石窟”这个全市唯一的5a景区的发掘利用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龙门山色”历来就居于八大景之首,景区虽然不大,但景点的大气、典雅是境内任何一个景区都无法比拟的。不然武则天也不会在那里开凿石窟群,把自己的形象立在那里。龙门山色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步移景挪的效果,水光山色,堪称胜景。所以对外宣传应该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色相提并论,不能突出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忽视了自然景色。自然风景有时也需要提醒,如果不提醒,很多人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忽视了良辰美景,自然风景也有密码,在很多人未解其中玄妙的时候给以提醒,则能帮人理解景区,使其得到自然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加深对景区的印象。
4.对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应应给以更高的重视。市每年在旅游宣传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宣传把游客请来了,如果景点没有吸引力、城市没有吸引力,游客只是简单浏览一番,然后就做了匆匆过客,那样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有时候与我们前期做出的努力相比甚至是产出没有投入大,这样就做了赔本生意,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要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不仅要从城市硬件设施上做好工作,同时也要从深层次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找出自身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仅要请得来游客,还要留得住游客。从这一点来说,开发建设以龙门风景区为中心的隋唐文化中心很有必要。
【第10篇】华东五市旅游考察报告--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华东五市旅游考察报告
10月23日到10月28日,江津市旅游局、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机关、单位、村(居)共27人赴华东五市进行旅游考察。在6天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杭州、无锡、苏州、上海和南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
一、华东五市旅游发展的概况 华东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华东五市(苏州,无锡,南京,杭州,上海)这条旅游线将都市风光线与名山名水融为一体,是集风景名胜游,文物古迹游、佛教文化游为一线。
华东五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助推器。 1998年10月,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同时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2002年,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旅游总收入分别是
8
2、294.
3、
9
8、220.
4、150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21.8%、16.5%、9.5%、17%、9.4%。近年来,华东五市旅游收入又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江津市旅游经济总量小,旅游产业规模虽得到一定发展,但旅游经济总量还很小,只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4%。
江津要在新一轮的发展潮中,寻求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在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这艘“生态航母”中发挥好龙头作用,更要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科学地借鉴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把我市的旅游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快实现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
二、华东五市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我们可用七句话来概括华东五市旅游的经验:自然风光优美是前提、思想观念更新是基础、景区特点鲜明是关键、旅游市场规范是重点、管理体制科学是难点、文化底缊深厚是核心、科学技术支撑是动力(如上海)。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无锡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苏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上海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并规定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必须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 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此、旅游主管部门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政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南京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政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无锡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无锡“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杭州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
三年内就共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宋城(有天灯节,宋城歌舞演出等)、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打造了“层层叠叠山、弯弯曲曲路、高高低低树、叮叮当当泉”的特色,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苏州全市60多家星级宾馆,有90%都是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的,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苏仅灵山寺一个景点,就投入了2个多亿进行着力打造。“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秦淮河,由于历史的变迁,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夫子庙恢复了“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的繁华景象。
(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
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全力打好了白居易,苏东坡,白娘子传奇等文化品牌,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为其增色不少。乌镇水乡古镇凭借水阁而天下闻名。
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
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夫子庙、“闻钟声,烦恼清,智能长,菩提生”的寒山寺、“夫妇归田隐居”的藕园等无不如此。
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 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税的政策,保证上海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税的制度,每年征收1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苏州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
(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
上海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上海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无锡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50多条。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
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对比之下,江津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地方特色不突出,“吃、住、行”要素所占比重较大,“游、购、娱”结构不尽合理。游客构成单一,周边游热,国内游冷,国际游几乎空白。
三、华东五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景点的环保和水质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如雨花台的环境不够优美,乌镇和藕园的水质存在污染问题。
二是部分景点存在幽默式的“宰客”。我们到达乌镇时,在外买矿泉水,一瓶一元钱,一件24瓶要24元,买3件却要75元,而且是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
四、江津市旅游发展的差距及原因
(一)城市打造缺乏个性。 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
城市形象建设是发展旅游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业建设重在突出城市的个性。比如,苏州是以古典园林为标志、千年古城为依托、吴文化为内涵突出城市的个性化,以此定位城市形象。
江津旅游资源丰富,是重庆旅游资源大市之一。形成了“一山二联三居四园四镇”(“一山”是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二联”是指天下“第一长联”和“第一奇联”;“三居”是指聂帅陈列馆和旧居、陈独秀旧居;“四园”是指大圆洞、云雾山、临峰山、滚子坪省级森林公园;“四镇”是指中山、塘河、石蟆、白沙四大历史文化古镇)的旅游格局,文化旅游异彩纷呈,有开国元勋、有革命志士,更有墨客骚人、“三教”文化,有蜚声中外的“四大文化品牌” 等。
但由于我们长期没有注意塑造城市的个性,旅游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核心价值不突出,缺乏大策划,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不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历史文化景观打造乏力,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美食购物、文化娱乐、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我市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创新,把城市建设和帅乡文化融合在一起,用文化包装城市,形成具有帅乡品味的旅游特色。
【第11篇】市旅游局机关支部党费收缴自查报告范文
市直工委:
根据3月11日通知要求,局总支及时布置机关支部进行党费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关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6名。(其中已退休的党员6名)
二、党员每月以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并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其中要交纳工资收入0.5%的1人,1%的3人,1.5%的9人,2%的13人)
三、党费每季度以现金交款单方式全额上缴市直工委指定的党费专用帐户。(其中20xx年4099元,20xx年4117元)。
四、全年党费的收缴情况每年12月份以表格形式在公开栏内逐项张榜公示。
xx市旅游局总支委员会
二○xx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