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这个社会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很残忍的,尤其是对我们大学生。人才泛滥似乎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难上难,所以对于实习我们似乎就更应该重视了,因为这个社会容不下没有经验的我们,所以一直坚持要实习。要让自己更充实,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实习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有好多东西都需要去学好,辛苦但又快乐。终于在考虑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今天终于真的提出结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的实习,说句心里话有点不舍。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热爱体育的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体育新闻制作的实习编辑,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还有知识和经验。
从200x年x月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二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我坐在大家面前,心中满是忐忑。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节目,而今天也要加入她了,虽然只是实习,但这其中的喜悦尤其充实,让我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机遇是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多学,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而且最后我还发现我可以帮得上忙了。从写口播到给被人打下手,到自己制作一条新闻,能力和自信在我的体内共同增长。终于在第二个星期里,我的处女作播出了,看着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新闻终于上了大屏幕,想象着无数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条新闻,我突然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想。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前辈们的信任充满感激,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上亿观众服务我要更加努力。这样的信念一直鼓励我,督促我。二个月来我共制作新闻百余条,虽然有些并没有播出,但我都把他们作为锻炼,可以说这些新闻就是我向更高处攀登的垫脚石,踩在它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得更远。渐渐的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他的一员而不只是一名过客。把他想成自己而不是别人!
最后还是得选择离开,因为学校还有好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真的很想对这几个月说声感谢,感谢她把我从无知拉到了懵懂,然后在慢慢的从懵懂到有一定的基础,到有经验。
第2篇 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1)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习,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习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习画上一个句号。
一、东方今报阶段(7月—8月)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习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习。今报的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习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口交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模仿杭州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习,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习,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习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第3篇 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xx年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习,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习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习画上一个句号。
一、东方今报阶段(xx年7月—xx年8月)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习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习。今报的记者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记者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记者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习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记者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口交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记者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论坛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模仿杭州《都市快报》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习,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习,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记者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记者。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论坛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习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论坛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论坛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记者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论坛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模仿杭州《都市快报》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习,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习,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记者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记者。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论坛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习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论坛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论坛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后来上面又有规定说不让署实习生,只能署通讯员。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时,我见网上有“苏中周刊招聘实习生,工资每月500,包住,有福利食堂。而周刊管理团队是由时代商报、现代快报、信息时报等中层领导加盟。”这些条件对我都是极大吸引力的,物质方面的不说,光广州三大报精英加盟,还有中国名记者徐祥也准备加盟,就吸引了我,我若可以去的话该能学到多少先进的报纸采编经验啊!但我还是小心的很,怕被骗,于是就上了“中国名记徐祥在线”找到他的信箱,给他发了信咨询情况,他说他不去了,但那里面都是他比较好的朋友,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我就投了简历,谁知第二天他们就通知我8月15日到南京或扬州报到,我高兴的很。就向热线部主任和各位老师以及万里告
了别,只身南下了。走的时候,因为来的时候是告诉胡总要实习2到3个月的,可我呆了20天就要走,心里没有勇气去见他,给他发了个短信就匆匆地很不好意思到离开了东方今报。
实习小结:记者见证新闻事实时,头脑要冷,心肠要热,方能作好记录时代的职责。许多出现问题的新闻,都是因为我们违背了新闻传播的最基本原则,比如客观、公正、平衡等。做新闻,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新闻人。
二、八怪文化传播公司阶段(xx年8月—xx年11月)
8月14日,从商丘出发前,那边告诉要我去泰州,说是主编老家在那里,主编刚好在那办事。售票员居然不知道有泰州,告诉她那时胡总书记的老家,她很不好意思,但查后知道没有票。我就先到徐州,等车到凌晨2点才坐上开往泰州的火车。
15日上午11点到达泰州,后又随同主编夏先生和从北京来的副主编曲先生,到了兴化市的戴南镇。这个镇是不简单,它是中国不锈钢名镇,不锈钢产量据说能占全国的1/3,全镇不锈钢企业达xx家之多,年产值100亿元。到了才知,我们就在这里上班!而一切都没有准备好,于是又和主编大人一起找房子租房子,装卸电脑,一忙就是半个月,整天就是购置家具,搬运东西。上班了才发现,这位夏主编就是中国名记徐祥先生!而所谓的“周刊管理团队是由时代商报、现代快报、信息时报等中层领导加盟”,指的就是他一个人(副主编是在时代商报做过编辑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是现代快报来做兼职的,但他们二人不久就离去了。),因为他确实是在这三家单位都做过。而福利食堂就是我们租的一处民房院落的厨房,当然还雇佣了一位伙食师傅。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说这半个月没上班,伙食费就不给大家要了,呵呵!倒挺大方的!就算是民工也不能只管饭吃啊!大家见面,都惊乎上当。但既来之则安之。人家有工作经验的、有已经毕业了的,都忍受了,我也只好忍受。其实他的采编技能确实了得,曾做出许多有影响的报道,但感觉由于性格原因,领导水平也确实不敢恭维本.
上班了,要做所谓的江苏科技报新周刊,其实是私人出钱租用刊号而已。我们就开始从网上收集国内省内新闻,当然还搞了个大型主题报道“走进中国不锈钢名镇”系列。而我呢,分在了编辑部,其实除主编、副主编(干了几天,和主编有分歧,返京了)和编辑部主任之外,就我一个专职编辑。总共也就8个人,曾在一次吃饭是,主编大话我说注册南京八怪文化传播公司,碰巧咱们也是八个人啊!大家好好干,干满三年都有股份。可是,干了不足一个月,由于没有得到预想的戴南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更大的发展”,举公司搬往广州。
于是,我第一次来到南中国最让我神往的传媒城市。可从广州招聘去戴南的4人,由于只给人家半个月的工资,就全部离去。于是,又一次招聘。来了三个,最后只留下了一个。但由于没人无法开工,我就天天看守公司。每天就吃饭,看购买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当然,每天研读报纸也有很大收获啊。偶尔也到外边逛逛,去华南师大、暨南大学。其间,受不了主编的气,就辞职离开,最后在主编赶到公交站点的挽留,和为他干到年底就保证我进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许诺下,最终留了下来,并且可以说是主编招聘的来了又去的人中,唯一一个为他效劳两个多月时间的人。
第4篇 文艺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文艺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实习,无非是暑期来临前向学校领一张实习表格,暑期结束后把填写了实习单位评估与印章的实习表格交给学校,实习时间长则四个月,短则一两个星期,到实习单位人头还没熟就回来了。
可是,在越显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实习生已经变成成为正式员工前的第一份考卷,当你真正踏出这一步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为合格实习生的前提。
时间像流水,在不经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实习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我不敢说这个句号是完美的,只能说我收获了很多。习惯了自由的学生生活,曾在开始的时候,对那么长的的实习时间有犯愁和些许不适应的感觉,觉得这日子是没有尽头,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规规范范。但是,现在回味起来时剩下的只是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滋味:有为自己的稿子没写好而烦恼的时候,有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有为受到领导批评时而生闷气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达成熟,而只是不断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接近成熟。很庆幸的是,在实习这段日子里,我成长了不少。同时,又对自我有了一个更为深一层次的认识。
实习生通常是没有工资的,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伙食费。很多人说,做实习生,就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换个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获应缴的学费,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为从书本到实践,我完成了这种跨越。原来在课堂上做练习写的稿件,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就行,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可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力像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记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从身边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比如,在学校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不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步',实习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新闻作业,我写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实习中,因为一点差错就会直接关联到整个电视台的工作,从稿件到同期视频不检查两三遍我不会放心;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项看上去很辛苦很难完成任务,如果是在学校,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连续好几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会尽力完成。
实践然后知不足。我发现自己在沟通、交流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素质能力,等到实践的时候,才发觉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曾经是那么的自以为是,在遭遇了这些事情后,便收起了那种锋芒,变得谦虚低调多了。能够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几个月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实习是一段独特的经历,当记者更是一种让人受益匪浅的体验。实习对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衡量。
在这场考验中,我相信从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文艺新闻班走出去的实习生肯定是经受得住的`,我们决不会退缩,我们决不会成为懦弱者,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肯定是拼尽全力的。
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个社会生存的潜规则,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在与实习老师,其他的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台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以前学习这样的抽象理论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陌生,而在实践的时候,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样重要,这是检测一个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这样一段充实的体验,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的同时,也端正了我的态度。每天朝九晚八的工作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改变了我的不良习惯;我们要积极适应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唯有适应我们才会有收获,我们才会有进步,我们才会更加成熟。
对于未来,我想现在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在平坦的大道上迈出下一步并不难,你只需要向前走就是了,可是在十字路口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影响大局,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最后我衷心祝福我亲爱的05文艺新闻班的同学,未来的路上一路顺风,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5篇 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优秀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优秀实习报告
这个社会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很残忍的,尤其是对我们大学生。人才泛滥似乎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难上难,所以对于实习我们似乎就更应该重视了,因为这个社会容不下没有经验的我们,所以一直坚持要实习。要让自己更充实,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实习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有好多东西都需要去学好,辛苦但又快乐。终于在考虑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今天终于真的提出结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的实习,说句心里话有点不舍。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热爱体育的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体育新闻制作的实习编辑,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还有知识和经验。
从200x年x月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二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我坐在大家面前,心中满是忐忑。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节目,而今天也要加入她了,虽然只是实习,但这其中的喜悦尤其充实,让我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机遇是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多学,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而且最后我还发现我可以帮得上忙了。从写口播到给被人打下手,到自己制作一条新闻,能力和自信在我的体内共同增长。终于在第二个星期里,我的处女作播出了,看着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新闻终于上了大屏幕,想象着无数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条新闻,我突然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想。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前辈们的信任充满感激,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上亿观众服务我要更加努力。这样的信念一直鼓励我,督促我。二个月来我共制作新闻百余条,虽然有些并没有播出,但我都把他们作为锻炼,可以说这些新闻就是我向更高处攀登的垫脚石,踩在它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得更远。渐渐的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他的一员而不只是一名过客。把他想成自己而不是别人!
最后还是得选择离开,因为学校还有好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真的很想对这几个月说声感谢,感谢她把我从无知拉到了懵懂,然后在慢慢的从懵懂到有一定的基础,到有经验。
第6篇 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习,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习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习画上一个句号。
一、东方今报阶段(7月—8月)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习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习。今报的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习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口交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一篇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一篇模仿杭州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习,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习,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一篇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习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习,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习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习画上一个句号。
一、东方今报阶段(7月—8月)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习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习。今报的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习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口交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1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一篇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一篇模仿杭州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习,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习,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一篇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习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1 2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后来上面又有规定说不让署实习生,只能署通讯员。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时,我见网上有“苏中周刊招聘实习生,工资每月500,包住,有福利食堂。而周刊管理团队是由时代、现代快报、信息时报等中层领导加盟。”这些条件对我都是极大吸引力的,物质方面的不说,光广州三大报精英加盟,还有中国名徐祥也准备加盟,就吸引了我,我若可以去的话该能学到多少先进的报纸采编经验啊!但我还是小心的很,怕被骗,于是就上了“中国名记徐祥在线”找到他的信箱,给他发了信咨询情况,他说他不去了,但那里面都是他比较好的朋友,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我就投了简历,谁知第二天他们就通知我8月15日到南京或扬州报到,我高兴的很。就向热线部主任和各位老师以及万里告
了别,只身南下了。走的时候,因为来的时候是告诉胡总要实习2到3个月的,可我呆了20天就要走,心里没有勇气去见他,给他发了个短信就匆匆地很不好意思到离开了东方今报。
实习小结:见证新闻事实时,头脑要冷,心肠要热,方能作好记录时代的职责。许多出现问题的新闻,都是因为我们违背了新闻传播的最基本原则,比如客观、公正、平衡等。做新闻,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新闻人。
二、八怪文化传播公司阶段(8月—11月)
8月14日,从商丘出发前,那边告诉要我去泰州,说是主编老家在那里,主编刚好在那办事。售票员居然不知道有泰州,告诉她那时胡总书记的老家,她很不好意思,但查后知道没有票。我就先到徐州,等车到凌晨2点才坐上开往泰州的火车。
15日上午11点到达泰州,后又随同主编夏先生和从北京来的副主编曲先生,到了兴化市的戴南镇。这个镇是不简单,它是中国不锈钢名镇,不锈钢产量据说能占全国的1/3,全镇不锈钢企业达2000家之多,年产值100亿元。到了才知,我们就在这里上班!而一切都没有准备好,于是又和主编大人一起找房子租房子,装卸电脑,一忙就是半个月,整天就是购置家具,搬运东西。上班了才发现,这位夏主编就是中国名记徐祥先生!而所谓的“周刊管理团队是由时代、现代快报、信息时报等中层领导加盟”,指的就是他一个人(副主编是在时代做过部主任,部主任是现代快报来做兼职的,但他们二人不久就离去了。),因为他确实是在这三家单位都做过。而福利食堂就是我们租的一处民房院落的厨房,当然还雇佣了一位伙食师傅。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说这半个月没上班,伙食费就不给大家要了,呵呵!倒挺大方的!就算是民工也不能只管饭吃啊!大家见面,都惊乎上当。但既来之则安之。人家有工作经验的、有已经毕业了的,都忍受了,我也只好忍受。其实他的采编技能确实了得,曾做出许多有影响的报道,但感觉由于性格原因,领导水平也确实不敢恭维。 1 2 3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班了,要做所谓的江苏科技报新周刊,其实是私人出钱租用刊号而已。我们就开始从网上收集国内省内新闻,当然还搞了个大型主题报道“走进中国不锈钢名镇”系列。而我呢,分在了部,其实除主编、副主编(干了几天,和主编有分歧,返京了)和部主任之外,就我一个专职。总共也就8个人,曾在一次吃饭是,主编大话我说注册南京八怪文化传播公司,碰巧咱们也是八个人啊!大家好好干,干满三年都有股份。可是,干了不足一个月,由于没有得到预想的戴南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更大的发展”,举公司搬往广州。
于是,我第一次来到南中国最让我神往的传媒城市。可从广州招聘去戴南的4人,由于只给人家半个月的工资,就全部离去。于是,又一次招聘。来了三个,最后只留下了一个。但由于没人无法开工,我就天天看守公司。每天就吃饭,看购买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当然,每天研读报纸也有很大收获啊。偶尔也到外边逛逛,去华南师大、暨南大学。其间,受不了主编的气,就辞职离开,最后在主编赶到公交站点的挽留,和为他干到年底就保证我进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许诺下,最终留了下来,并且可以说是主编招聘的来了又去的人中,唯一一个为他效劳两个多月时间的人。
1 2 3 4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出了一期报纸后,又迁往佛山。到了佛山,就是抱着报纸到不锈钢市场里面去免费送报,送完报,又要把这些报纸装进信封给全国各地的不锈钢厂商邮寄,贴地址,装报纸,送邮局,全是人工,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当然,主编会犒劳大家的,会在早上买菜时过给10几块钱,多加点菜。至于加班有无工资,就甭想这事。我当时的心态是,这些苦我能经受了,以后什么苦都不怕了。
每天收集新闻,组版,校对。出了报纸,就又重复上门送报、邮寄报纸等活动。到11月分,由于发现我还和离去的员工联系,就大骂我不忠,因为我答应他不和他们联系的。我说公私分开,无效。我宁愿一分钱不要,也不再在乎他的那个许诺,只要走人。他挽留,过了几天,刚好我党员转正的时间到了,就以此一定走人。他最后说觉得欠我个人情,让我不要走,可以不在他这里干,并主动给我安排到了广州日报佛山站,但我毅然放弃,让他回复广州日报说我不去了。广州日报那边的人纳闷问“他不知道我们广州日报好吗?”当然知道,主客观因素加在一起,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回学校。临走时,我透露说转正后想去北京的消息,他说北京有人,愿意去吗?愿意去吗?法制早报也行的!我让他给我联系电话,可是区域新闻部主任、河南籍陈锋的电话他却没有,说只是网上有来往,彼此知道对方。让我可以直接去报社找。最后给了我法制早报一的电话,并把他写的《中国报业大战风云录》带给陈锋,在扉页上题了词,作为见面的礼物,只要给了他书,他也不好意思不给你安排实习,再说也是老乡。就这样,我返回了学校。
实习小结:社会上如此的复杂,让我们有时都难以想象。上面写的也只是现实的一小部分,许多事,不经历是难以想象得到的。因此,走进社会,我们要多个心眼,多点保护自己的智慧。当然,有失去就有得到,有痛苦也定有磨砺。这中间,我也确实学到了不少编版、修改标题的“南都”派技巧。更重要的是,这中间,我和原南方都市报和总编、也是我最敬重的报人程益中先生有过几次短信交流。我把他的遭遇称为对个人是不幸的,而对中国新闻事业确是大幸的。并且在我们新一代新闻人中进行了一次具有深刻新闻启蒙意义的教育。对新闻事业的促进作用,他之于中国新闻史犹如曾格之于美国新闻史。而赋闲在家的他说“我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些对我都是深入内心的影响。
三、转折阶段:在北京(11月)
之所以把在北京不到一个周的时间单独列出,因为这个转折才决定了我重新回到河南。这使我对自己对新闻的认识有了重大的转变。
(入党)转完正,我决踏上了北京的行程。在创刊2周年的日子里,11月11日早上我到达了首都北京。第二天一大早,赶到位于光明日报社的发展有限公司。可是,值班人员说,想找陈锋你要先和他约好才可以,或者你现在给他打个电话,他同意见你,我才让你进。
可是我没有陈锋的电话,就发短信向我在广州的主编求救,可他说他也只能通过朋友问问。我无奈之下,只好发短信,向原老总程益中先生求救,“程总,我是河南大学的小王,我现在在北京,想找陈锋,能把他的手机号给我吗?谢谢”让我惊喜的是,程总竟然回了我短信把陈锋的手机号给了我。我又告诉老主编我已经从程总那里得到陈锋的电话,他很惊讶地问“你怎么有程总的号,赶紧发给我,我还没弄到呢!”我说是从你的名片本里抄的,我以前在和程总聊过。可他突然告诉我“小王,你可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到处招摇,凭你的实力我敢说你进中国任何一家报社都可以。”我很生气的告诉他“你太小看我了,我从来就没向谁提起过你。”
和陈锋主任通了电话,却被告知现在报社规定不要实习生了。我权当相信,因为我也没别的办法,我给陈锋主任留了个纸条,说以后再拜访的话,把书交给大门的值班人员,就迈出了离去的脚步。
1 2 3 4 5 7 8 9 10 ... 下一页 >;>;
下午就和法制早报的联系,接电话的人说报社没这个人,后来了别人才知道他已经不在这里干了,去向他们当然不知道。我知道不可能再靠这些所谓的关系了。于是决定明天拿着北京地图自己去瞎转悠一下,也散散心。
这中间,抽出一天的时间,去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传媒》杂志社,因为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刚分到那里做,她是河大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到那儿,吓了我一跳,“感觉有点像开封吧?”朋友见面问到,我说“还不如呢,感觉像一个乡镇!”她说以前总以为在北京多么好,这次当知道自己错了吧!我问她那为什么不留校教书,却在这个地方。她说就是为着这是北京,再烂这里也是北京,只要是北京,这里的机会是要比其他地方高的多的。我听了似懂非懂。
回来时候,一个人站在北京宽阔马路的天桥上时,看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望着满眼的高楼大厦,心里很是不是滋味。茫茫的、繁华的、偌大的北京城,难道连自己的一个容身之地都没有吗?才蓦然发觉自己于芸芸众生中,是多么的渺小。 1 2 3 4 5 6 8 9 10 ... 下一页 >;>;
又一天,自己在天安门广场周围转了大半天,后来到王府井大街,在地图上突然发现三联周刊就在不远处,就决定去三联周刊看看。
到了三联周刊部,告诉了大厅的接待员我的来历,把简历送上,她拿着说进去给我问问。片刻工夫,她出来了,说可能帮不上我的忙,安排不了。我接过简历,就往外走。但我在楼梯口停下了,心想我来一次三联周刊也不容易,不能就这么走了。就又回来,很诚恳的告诉接待员,我是从河南来的,我真的想来这里实习,我对杂志社没有任何要求,只求能实习。还请她再去问一次。可能是被我的诚恳打动了,她很认真的进去了。她再从来后,告诉我停会他们领导会来给我说些话,但你别高兴,估计还是不能安排实习的。又轻声告诉我你来的不是时候,今天是周一,是出杂志的日子,都忙得没心情,见了不骂你就是好事了。
过了一会,可能是主编朱伟(我在他的博客上看到过他的照片)出来了。我们坐下后,他告诉我“我们很佩服你的勇气,一个本科生居然敢自己找上门来。但我要告诉你,平时啊,像你这样的本科生来这里,你连我们理你的资格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我们从来不要本科生的实习生。第二,我们要是让谁来实习,肯定是我们想让他进来工作,就是说我们对他提前有个考察,觉得他可以才让他来的。当然我不是说,我们惟学历论,本科学历的我们也要,但我们要的都是他已经在某个领域做出了很优秀的成绩的。我告诉你啊,媒体很多,是分层次的,就像一座金字塔,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尖。你要知道我们三联周刊,是属于塔尖层次的媒体。而像你这样的本科毕业生,不应该来我们这里,就是我把你硬安排给一位,可是我们这里的任务都很大,都是做大的主题稿子,你根本就帮不上忙,或者你就胜任不了。所以啊我劝你,还是去一家都市报之类的报纸,他们喜欢要本科生,你做好了也可能留下的。北京有很多报纸的,你去吧!”
我听完,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我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心太高了!”我对自己说,整天想着北京上海广州的,就好像全国最好的媒体都是给自己准备好的一样。“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就是一个小本科生,你什么都不是!”我骂着自己。突然决定,“我要回河南!”于是就转身在用公共电话,拨通了大河报王守国副总编的电话(先前和王总是有过交往的),告诉他我现在北京,我想去大河报实习。他告诉我,你来吧,把学校的介绍信带上,但是要排队等的,因为要实习的人很多。我什么也没想,挂上电话,就去了北京西客站,买了第二天开往郑州的车票。
1 2 3 4 5 6 7 9 10 ... 下一页 >;>;
四、大河报阶段(11月—1月)
(一)初到“大河”
11月17日赶到郑州,见了大河报的王总,把实习介绍信交上,由于他对我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就没有过多的介绍自己。他说会安排办公室的人员给办理的,让我回去等通知。本以为要等好几天呢,没想到第2天办公室的王老师就打来电话让我去一趟,我很是高兴,下午就匆匆赶了过去。王老师待我很是热情,说这是王总亲自安排的,他们已经给我找了个好老师,他是热线现场新闻部的部主任崔新建老师,我不经意看了见了自己介绍信上王总的批示,“大河报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实习费全免,以备留用。”我更是高兴,这一句话不说其他的,光给我节省费用就是600元啊!因为按规定大河报实习费用是每个月300元,且每个实习生只能实习2个月。我感激地很,心里就下定决心好好的实习做出点成绩来“回报”王总的知遇之恩。
刚好我正式实习的第一天19日是周六,报社是不上班的,但崔老师给安排我一个任务就是去公交车上暗访有人以假珠宝欺骗市民的事。我就一个人来回“无聊”的坐公交车,见了公交车就上,上了下,然后反复着。很不巧的是,直到周日中午仍然没碰上这些骗子。中午我正坐车从火车站回去时,突然接到崔老师电话,说既然你在火车站附近,那就现在赶到银基商贸城c区5楼天井,那里张贴了裸体男人广告引起了市民的争议。于是,忍着饿,赶到那里。是一家公司的男裤广告,上面是一个裸体男人的侧面图,广告语好像是“男裤,一摸周织造”,天井四周全是,估计大概有近100幅。确实挺招人眼的。大家看到了都是匆匆的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周围商店的服务员大都是未婚的姑娘,弄得一个个都不好意思往外看。采访了一些商户和顾客,回去就写了篇稿子,这也是我在大河报实习发的第一篇新闻稿《男裤品牌出怪招祭出裸男抢眼球 银基广告遭质疑》,并被新华网、、qq网、网、东北网、tom等广泛。效果还不错,不久他们就将这些不雅的广告给撤下,又重新换了新的广告。这让我感到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
(二)牛刀初试
接着做了篇“坐月子房”的稿子,因为郑州本地居民有说法女人生完孩子后坐月子只能在自己家里,若在房东家会坐月子,会给房东带来血光之灾的。于是房东都拒绝外来人在自己的房子里面坐月子,但外地人总要生孩子的,于是有人抓住了这个又有迷信而带来的商机,做起了高价出租“坐月子房”的生意。我就在几个都市村庄里找他们“出租坐月子房”的小广告,然后以自己的妻子就要生孩子要找坐月子房为由进行了暗访。还到了他们的月子房地点边看边问些关于价格以及有关情况,并和一个正在那里租房坐月子的一家谈了一会。最后写了篇“老风俗巧出新生意 “月子房”红火出租”的新闻稿被新华网、、中国网等。对这一现象做了解释报道,对广大市民进行科学的引导。
有一次,我看我们的线索系统是,看到一个市民来电说“自己知道列车上所卖袜子的内幕,以前自己也做过这个。可以与我联系,电话是……”。我一想,呵呵,这正是我所渴望的揭黑式报道了,就给他联系了一下,果然这个人知道许多内幕,告诉了其中的欺诈及其欺诈消费者的手段。于是我和他一起从郑州上了列车做调查。果然在郑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刚开到商丘境内时这些人就出来活动了。我假装对袜子有意思跟踪做了偷录,将他的一些言辞进行了录音,也为我后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也为可能的投诉提供了证据。然后,从商丘下车,又赶紧坐回郑州的郑州客运段的一趟列车,同样,进行了偷录偷拍。第二天又去了郑州客运段采访了路风纠察办公室主任。后来,崔老师和我们的摄影又上了两次车,最后在1月11日大河报的河南新闻调查版上推出了我们一整版5000字的调查报道——《保健袜根本不保健 “袜子帮”一骗二蒙三忽悠》。对所谓的益麻保健袜进行了揭露。后来,我在从上海到徐州的列车上,发现他们的袜子公司做了转移,退出了郑州客运段的市场,但又和徐州客运段进行了“合作”,我也只好默认,新闻也不是万能的,这与我们国家的体制有关,不是一篇报道就能解决的事。这是我从抓线索到跟踪采访到写作基本上独立做的第一篇被列入热线部选题的重磅大稿。
1 2 3 4 5 6 7 8 10 ... 下一页 >;>; 2 3 4 5 6 7 8 9 1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