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土地学教学实习报告范文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实习时间:
实习小组:
指导教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组
第一部分 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
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
土壤类型
发生学名称: 系统分类名称:
观测地点
观测时间
土地类型
1.旱地
2.水田
农业利用方式
土壤培肥情况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地形地势
地下水
土壤年龄
1.年平均温度
2.年降水量
3.其它
1.自然植被
2.农作物
1.海拔高度
2.地形
3.其它
1.水位 米
2.水质
成土过程
主要过程
次要成土过程
侵蚀程度
污染情况
灌排情况
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土体构型简图
(用铅笔描绘)
土层
湿
度
颜
色
质
地
结构类型
紧实度
ph
新生体
侵入体
石灰反应
根系量
障碍因素
其
他
名
称
代
号
深度
cm
类
型
形
态
数
量
类
型
数
量
至
农业生产综合评定
调查人
第二部分 实习报告<>部分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
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
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
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
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
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
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
黄墡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
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
土壤层次: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
代号 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 单位:厘米
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 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
颜色:按照图示描述
质地:用搓试法判断
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
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
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
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
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
一.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主要由白,黑,红,黄四色来组成,白色来自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和钙镁盐类.黑色主要来自腐殖质,还有铁,锰化合物,磁铁矿,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等.红黄色来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铁,如
褐铁矿2fe2o3 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 nh2o
黄针铁矿 fe2o3 2h2o 全黄,棕黄色
针铁矿 fe2o3 h2o 黄棕,棕黑色
红褐铁矿 2fe2o3 h2o 红至棕红色
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
fe3(po4)2 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
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
fe3o4(fe2o3 feo)磁铁矿 铁黑色
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
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 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黑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灰
1+3
灰色森林 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白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黄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红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栗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棕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
二.土壤结构
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
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
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四.土壤湿度
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
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
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
六.土壤质地
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
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 地 特 征
干 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为4级
(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
(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
(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
(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
根的粗细分4级
(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
(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
(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
(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
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
八.层次过渡情况
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
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
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
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无
无
无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无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弱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中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强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
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十.ph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八,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
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
附件:
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
组号
组 名
组 长
组 员
1
塿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 凯,
2
黑垆土组
吴 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墡土组
张 洋
赵 淳,陈 秦,李 超,龙 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 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 宏
尤 楠,魏 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 琳
王 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 然,徐洪敏,陈晓燕,张 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 敏
吴 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 年 月 日
土壤颜色三角图式
第2篇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范文书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书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书
实习名称: 地学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 长寿山-大砂沟、 刘峡口~刘家峡; 兴隆山公家森林公园;
实习时间: xxxx年10月22日~xxxx年11月6日
实习内容与要求:
1.观察实习路线上的各种地理现象,了解典型的地貌特征,掌握其成因。
2.记录实习内容、作典型剖面图,以及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
前言
兰州地区,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祁连山地槽系的东端,是华北地台、秦岭地槽系、昆仑山地槽系的交汇之处;地理上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南邻秦岭山地,西接青藏高原,北居戈壁沙漠,地学现象复杂、多样,地理景观丰富多彩;地势大致南北高,中间低,黄河及其支流横贯其间,地貌类型复杂,地层出露较多,地质剖面典型。
实习内容:
一:大砂沟丹霞地貌路线
时间:10月22日上午
目的:1、观察大砂沟地形以及丹霞景色;
2、分析大砂沟丹霞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观察点 1、兰渝铁路长寿山隧道以北500m,安宁皋兰界碑处。
(一)观察现象:
兰州丹霞地貌以“顶圆、檐突、身陡、麓缓”为最基本的特征。与传统的丹霞地貌相比,顶并不平整的而是圆的,上面有黄土覆盖。由于风化、片流侵蚀,陡崖面上会发生突出部分圆化,软岩层凹进,顺坡向形成平行沟槽等微地貌。组成山峰的岩层为厚层状红色砂砾岩,产状近于水平。红色岩层较松散,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长石和石英,此外还夹有云母、角闪石和磁铁矿等。红层之上有坚硬的“砾石”层。岩层中常有大小不等的石灰岩砾石,有些岩层胶结物中富含硅质和钙质,在溶蚀作用下常形成沿层理分布的洞穴带岩壁表面由于风化作用和垂直裂隙较为发育,常发生崩塌及片状剥落,使岩壁更加陡峻。长期的侵蚀作用和一定程度的溶蚀作用,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加深,形成具有垂直岩壁的“峰”、“蘑菇”、“柱”等地貌形态。
(二)分析丹霞形成原因
1、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隆升和断裂活动作为内动力作用主要的表现方式,它们对丹霞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
(1)阶段式地壳隆升:
兰州地区受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加之本身基底的不均一性,地块发生差异升降,形成兰州断陷盆地。研究资料表明新世晚期的新构造运动使兰州地区的地面发生大规模的抬升,致使当时的河漫滩变成阶地。新近系的红层作为阶地的基座出露于地表,遭受流水冲蚀、风化等外动力破坏,开始了兰州丹霞地貌的演化。当时由于抬升不高,流水切割不深,兰州丹霞地貌并没有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动力的数度抬升,使黄河阶一级一级增多,地貌的高度也随之逐步加大,流水下切也一次次的加深,相对高度也相应增加,逐渐形成今几十米高的壮观地貌。
(2)断裂活动
本区丹霞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大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受区内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庄浪河断裂带和金城关断裂带的影响,大断裂的活动是这里丹霞地貌差异式抬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兰州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断裂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断裂带活动可以使地壳现发生升、降、开、合、扭等各种变动,地壳表层地貌都会受之影响;其次,断裂活动切割地层,加剧了差异式断块运动,形成高低不同的丹霞地貌;最后,断层的活动使节理更加发育。
2、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条件对兰州丹霞地貌发育起着雕刻的作用,直接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外动力因素主要有流水、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中的主要性表现为流水是下切、溯源侵蚀;同时流水又不断地蚀去坡面上的风化物质,使风化作用得以不断进行,以致兰州丹霞坡面上常是新鲜的基岩;兰州丹霞地貌受黄河流水的影响,流水的侧蚀往往在坡脚掏出水平洞穴,使上覆岩块悬空,为重力崩塌提供了可能。此外软硬互层的岩性对崩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由于砾岩的抗风化强度比砂岩要大,当砂岩和砾岩互层出露时,砂岩风化速率快,当其风化崩落后,其上部的砾岩会失去支撑亦逐渐随之崩落,造成山体后退和内凹洞穴发育。所以兰州丹霞地貌的洞穴多发育在砂岩中。这里砾石层上覆厚层黄土,不充分的雨水下渗作用,将黄土中的硅质和钙质一起淋溶到下层砾石层,将砾石层胶结起来,形成了坚硬的胶结盖层,通过薄片矿物分析,这里硅酸盐含量高达25%以上。由于此盖层的存在,下伏软弱红层分化、侵蚀变缓。但是,由于岩层的垂直节理发育,山坡的崩塌仍然明显地进行。因而,形成显著的陡壁和缓坡。雨水浸湿上覆黄土,泥浆顺陡崖滑下,形成含泥量较大的钙质柱乳,粘附于崖面流水冲刷形成的悬沟上铸造了兰州所特有的 “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
第3篇 xxxx年土地学教学实习报告范文
本文xxxx年土地学教学实习报告由实习报告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王益权 刘 军编写)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实习时间: 实习小组: 指导教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组 第一部分 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 土壤类型 发生学名称: 系统分类名称: 观测地点 观测时间 土地类型 1.旱地 2.水田 农业利用方式 土壤培肥情况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地形地势 地下水 土壤年龄 1.年平均温度 2.年降水量 3.其它 1.自然植被 2.农作物 1.海拔高度 2.地形 3.其它 1.水位 米 2.水质 成土过程 主要过程 次要成土过程 侵蚀程度 污染情况 灌排情况 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土体构型简图 (用铅笔描绘) 土层 湿 度 颜 色 质 地 结构类型 紧实度 ph 新生体 侵入体 石灰反应 根系量 障碍因素 其 他 名 称 代 号 深度 cm 类 型 形 态 数 量 类 型 数 量 至 农业生产综合评定 调查人
第二部分 实习报告部分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2.成土因素: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黄墡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
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1.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2.土壤层次:(1)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2) 代号 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3)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 单位:厘米3.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 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4.颜色:按照图示描述5.质地:用搓试法判断6.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7.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8.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9.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一.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三角图式 土壤颜色主要由白、黑、红、黄四色来组成,白色来自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和钙镁盐类。黑色主要来自腐殖质,还有铁、锰化合物、磁铁矿、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等。红黄色来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铁、如
褐铁矿2fe2o3·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nh2o 黄针铁矿 fe2o3·2h2o 全黄、棕黄色针铁矿 fe2o3·h2o 黄棕、棕黑色红褐铁矿 2fe2o3·h2o 红至棕红色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fe3(po4)2·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fe3o4(fe2o3·feo)磁铁矿 铁黑色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 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黑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灰 1+3 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白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黄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红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栗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棕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二.土壤结构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四.土壤湿度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1)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2)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3)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4)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1)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2)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3)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4)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5)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六.土壤质地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 地 特 征 干 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根的多少分为4级(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根的粗细分4级(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八.层次过渡情况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无 无 无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无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弱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中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强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十.ph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八、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九、看保肥供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十、看指示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 附件: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 组号 组 名 组 长 组 员 1 塿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 凯、 2 黑垆土组 吴 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墡土组 张 洋 赵 淳、陈 秦、李 超、龙 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 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 宏 尤 楠、魏 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 琳 王 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 然、徐洪敏、陈晓燕、张 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 敏 吴 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 年 月 日
第4篇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人才,就必须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范文篇一
实习名称: 地学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 长寿山-大砂沟、 刘峡口~刘家峡; 兴隆山公家森林公园;
实习时间: 2011年10月22日~2011年11月6日
实习内容与要求:
1.观察实习路线上的各种地理现象,了解典型的地貌特征,掌握其成因。
2.记录实习内容、作典型剖面图,以及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
前言
兰州地区,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祁连山地槽系的东端,是华北地台、秦岭地槽系、昆仑山地槽系的交汇之处;地理上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南邻秦岭山地,西接青藏高原,北居戈壁沙漠,地学现象复杂、多样,地理景观丰富多彩;地势大致南北高,中间低,黄河及其支流横贯其间,地貌类型复杂,地层出露较多,地质剖面典型。
实习内容:
一:大砂沟丹霞地貌路线
时间:10月22日上午
目的:1、观察大砂沟地形以及丹霞景色;
2、分析大砂沟丹霞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观察点 1、兰渝铁路长寿山隧道以北500m,安宁皋兰界碑处。
(一)观察现象:
兰州丹霞地貌以“顶圆、檐突、身陡、麓缓”为最基本的特征。与传统的丹霞地貌相比,顶并不平整的而是圆的,上面有黄土覆盖。由于风化、片流侵蚀,陡崖面上会发生突出部分圆化,软岩层凹进,顺坡向形成平行沟槽等微地貌。组成山峰的岩层为厚层状红色砂砾岩,产状近于水平。红色岩层较松散,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长石和石英,此外还夹有云母、角闪石和磁铁矿等。红层之上有坚硬的“砾石”层。岩层中常有大小不等的石灰岩砾石,有些岩层胶结物中富含硅质和钙质,在溶蚀作用下常形成沿层理分布的洞穴带岩壁表面由于风化作用和垂直裂隙较为发育,常发生崩塌及片状剥落,使岩壁更加陡峻。长期的侵蚀作用和一定程度的溶蚀作用,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加深,形成具有垂直岩壁的“峰”、“蘑菇”、“柱”等地貌形态。
(二)分析丹霞形成原因
1、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隆升和断裂活动作为内动力作用主要的表现方式,它们对丹霞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
(1)阶段式地壳隆升:
兰州地区受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加之本身基底的不均一性,地块发生差异升降,形成兰州断陷盆地。研究资料表明新世晚期的新构造运动使兰州地区的地面发生大规模的抬升,致使当时的河漫滩变成阶地。新近系的红层作为阶地的基座出露于地表,遭受流水冲蚀、风化等外动力破坏,开始了兰州丹霞地貌的演化。当时由于抬升不高,流水切割不深,兰州丹霞地貌并没有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动力的数度抬升,使黄河阶一级一级增多,地貌的高度也随之逐步加大,流水下切也一次次的加深,相对高度也相应增加,逐渐形成今几十米高的壮观地貌。
(2)断裂活动
本区丹霞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大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受区内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庄浪河断裂带和金城关断裂带的影响,大断裂的活动是这里丹霞地貌差异式抬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兰州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断裂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断裂带活动可以使地壳现发生升、降、开、合、扭等各种变动,地壳表层地貌都会受之影响;其次,断裂活动切割地层,加剧了差异式断块运动,形成高低不同的丹霞地貌;最后,断层的活动使节理更加发育。
2、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条件对兰州丹霞地貌发育起着雕刻的作用,直接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外动力因素主要有流水、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中的主要性表现为流水是下切、溯源侵蚀;同时流水又不断地蚀去坡面上的风化物质,使风化作用得以不断进行,以致兰州丹霞坡面上常是新鲜的基岩;兰州丹霞地貌受黄河流水的影响,流水的侧蚀往往在坡脚掏出水平洞穴,使上覆岩块悬空,为重力崩塌提供了可能。此外软硬互层的岩性对崩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由于砾岩的抗风化强度比砂岩要大,当砂岩和砾岩互层出露时,砂岩风化速率快,当其风化崩落后,其上部的砾岩会失去支撑亦逐渐随之崩落,造成山体后退和内凹洞穴发育。所以兰州丹霞地貌的洞穴多发育在砂岩中。这里砾石层上覆厚层黄土,不充分的雨水下渗作用,将黄土中的硅质和钙质一起淋溶到下层砾石层,将砾石层胶结起来,形成了坚硬的胶结盖层,通过薄片矿物分析,这里硅酸盐含量高达25%以上。由于此盖层的存在,下伏软弱红层分化、侵蚀变缓。但是,由于岩层的垂直节理发育,山坡的崩塌仍然明显地进行。因而,形成显著的陡壁和缓坡。雨水浸湿上覆黄土,泥浆顺陡崖滑下,形成含泥量较大的钙质柱乳,粘附于崖面流水冲刷形成的悬沟上铸造了兰州所特有的 “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
二:刘峡口~刘家峡路线
时间:10月22日中午、下午
目的:1、观察刘峡口褶皱、断层地形,刘家峡峡谷地形;
2、分析褶皱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观察点1、刘峡口:兰州市西端,兰永公路北口
2、刘家峡英雄亭
现象观察及分析:
1、刘峡口
背向褶皱 人工构筑
一个较大的褶皱带,岩性为砂岩、页岩、泥岩以及少数变质岩与沉积岩,背向褶皱已经严重风化,该区域为狭长地形,以及岩石风化破损严重存在大量岩石碎屑,由于在兰州地区夏秋季节会有阵型强降雨,所以此处容易形成泥石流,为了下游地带兰新铁路安全,在此构筑人工 建筑防治泥石流发生。
2、刘家峡
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主坝高147米,长100米,如同天门紧锁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西流的黄河,还要有峡谷地貌、断层以及黄河心滩(为形成河心岛)
在图a处我们可以看到最上面的黄土层,白垩纪的红砂岩层以及奥陶纪的变质岩层,三种岩层出现在同一地区,是少见的,这归根主要是流水巨大的冲刷作用形成的。
三、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路线
时间: 10月23日
目的: 1了解兴隆山的地质地貌情况;
2了解兴隆山中岩石、植被覆盖情况,认识少许岩石、树木;
3对兰州周边情况与兴隆山周边做比较分析;
观察点:1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
2、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
(一)地形地貌
兴隆山山脉系祁连山山系东延部分,由马衔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组成,主要山脉有马衔山、兴隆山和栖云山。马衔山与兴隆山南北对峙呈马鞍形,兴隆山、栖云山两座主峰由马衔山分支曲折而来。山体长约37公里,宽约17公里,山势走向呈西北西东南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间,马衔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为5001000米之间,是黄土高原范围内唯一超过3600米的高峰。山体过境后,向东延伸终止于海浩瀚的黄土丘陵。在大地构造上是介于秦岭地槽系和祁连山地槽系之间的秦祁台块上的孤岛状的石质山地,次级构造单元为青石岭──马衔山横断带的马衔山褶穹和兴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纪前隆起,经过加里东、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运动的影响,到了第四纪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脉水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山地因受造山运动的显著抬升和切割作用,主体复式向斜多呈v型的陡壁深谷,沟谷纵横,河床比降较大多跌水,山脊呈波状起伏,坡度多在30度以上,地形呈齿状。山体两侧与黄土高原镶嵌,多为黄土剥蚀地貌,主要地形形态有高山深谷,土石山梁峁 。
(二)气侯
兴隆山地处东亚大陆内地,按全国自然区划气候分类为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属高寒半湿润性多雨气候。主要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昼热夜凉,初夏干旱 ,盛夏多雨;初秋阴雨稍多,深秋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3─7℃,其中最高(7月)为13─18℃,最低(1月)为零下8─9℃;活动积温为1800─2800℃;年降水量450─622mm,有效降水量340─520mm,降水频率不均匀,多集中在7、8、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在山地增雨作用下,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量约增27mm。马衔山主峰年降水量可达800mm;无霜期70─130天,平均103天。林区年平均温度4.1℃;平均降雨量621.6mm;平均蒸发量918.6mm,为年降水量的1.5倍;相对湿度68%,10℃积温1577.5℃;平均无霜期110天左右;干燥度0.65;冻土深度平均为120cm,极端最大150cm。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三)土壤岩石
兴隆山土壤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和新积土。没有完整的分布带,往往是由于坡向的关系成地带性土壤复区。峡中山坡因地势较高,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植被盖度大,土壤主为灰褐色。由于地势和坡向的差异,引起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发育着不同的淋溶灰褐土。阴坡林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主为千枚岩、玄武岩、砂砾岩、火山岩等残积物、坡积物以及黄土物质等。一般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1.63%,但土层较浅。阳坡次生林地和灌丛地的地带性土壤为碳酸盐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与阴坡相同,但由于处地坡度较大,排水性好,光照充足,蒸发快,而碳酸盐反应强烈,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差。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因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植被多以灌丛、草本为主,故土壤由亚高山草甸土过渡到高山草甸土。 前山各峡口东、西两侧的缓坡地带,属黄土母质上发育的栗钙土,黄土层堆积较厚,植被稀疏,蒸发量大,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低,壤质疏松,透水良好,土层深厚但肥力较差。ph值为8,呈强石灰反应。
(四)生物资源
兴隆山生物资源丰富,已经查明有大型真菌109种、高等植物1022种;蜘蛛昆虫类1135种、高等动物160种。森林资源主要以针叶林与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为青海云杉、杨树、桦树、辽东栎等。
(五)气候差异比较
由于兴隆山位于兰州东南,起到屏障作用,海洋来的暖湿气流随纬度海拔的增加逐渐减少,暖湿气流随兴隆山脉海拔升高形成降雨逐渐减少,当翻越山脉到达兰州地区时就已经成了干燥的空气,故而兰州周边植被明显少于兴隆山周边,这一点可以在兰州到榆中的道路两旁的植被覆盖情况证实。另外所处的小 环境也影响着两地区植被、气候的差异。
实习 总结
近两天的地学综合实习圆满的结束了,虽然很艰辛,但收获非常大,这是我们专业第一次集体去野外实习,大家的相互帮助精神非常可贵,特别是在刘峡口以及兴隆山路线沿陡崖上山时,山路险阻,丛林茂密,每个人都表现非常顽强。这次实习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作为地学 工作者外业的艰辛。这次实习的成功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帮助,老师一路讲解,我们认真做笔记,学到在课堂上都没学过的知识。 这次实习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细心的帮助。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范文篇二
一、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7日
实习地点:金马河 都江堰水利工程 映秀镇 都江村 指导老师:肖海华
二、 实习内容
1、 金马河
金马河是我们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站,在温江区境内。金马河地区主要分布着岩浆岩并有少量的变质岩。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是演讲喷出地表或上升到接近地表一下不同深处的地壳中,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岩石。岩石种类有花岗岩、石英、长石其中花岗岩分布最多,且颜色种类较多,有灰色、灰白色的、肉红色的还有深灰色的,这主要是组成花岗岩物质的不同造成的。花岗岩为等粒状结构,且其中的颗粒的大小也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所以可按照花岗岩岩石中矿物颗粒洁净的大小分为粗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有的斑晶很大,形成了似斑状结构,称为似斑状花岗岩。金马河旁的花岗岩主要为块状结构。
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金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形成了以树枝状水系为主,格子状水系为辅的形态。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平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同时在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看到了大量的
运石车,且金马河滩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我们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规划地区的综合利用与发展,达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与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2、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二站,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城西,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到春夏山洪爆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所以为了排除洪灾之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自古至今发挥了排洪、灌溉的巨大作用。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3、 映秀镇
映秀镇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三站,也是地质实习感受最大的
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建设了多个水电站。
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 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的新镇,房屋都是现化的,镇中
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
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08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产生了崩塌。
崩塌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 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风化作用的类型决定
了岩石风化的产物的类型和性质。
(2) 地形条件 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地必要条件,斜坡的外部形状
也对
崩塌地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 岩性条件 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的岩体中,这类岩体
能形成陡峻的斜坡,在触发作用下发生崩塌。
(4) 构造条件 自然界的斜坡存在各种结构面,这些结构面将斜坡切割
成不同的结构体,从而削弱了岩体内部的联结,为崩塌地产生创造 了条件。
(5) 其他条件 一般是指降水、地下水、地震、人工爆破、开挖边坡等
触发因素
在崩塌作用下,沿斜坡崩落的石块和碎屑,在坡度平缓的坡麓 地带堆积所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崩塌堆积物,即崩积物。崩积物的岩 性与斜坡上部的岩石基本一致,岩性单一,由未经分选、棱角分明 的碎石组成,颗粒大小混杂,排列不规则。映秀镇周围山体的崩塌 碎屑物已经大面积堆积而成了锥形体,从而形成了倒石堆。有的倒 石堆为三角形,有的为扇形。在垂直坡面上呈现出下粗上细的现象, 在纵向上呈现出近坡处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的现象。
同时四周的山体上也分布着滑坡后的岩体。滑坡是斜坡上的土 体或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的影响因主要包括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
结构和构造、风化作用、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其中,由 于映秀镇受到08年地震的强烈影响,使得边坡岩体的结构发生了破 坏变化,出现了新的结构面,使得原有的结构面产生了较大的张裂,饱和沙层出现震动液化,地下水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在接下来的反复余震的作用下,产生了不断的滑坡。
地震除了造成了崩塌和滑坡的现象,映秀镇还易出现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xx年8月12日至14日,映秀镇遭遇了暴雨的袭击,导致了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常在暴雨时期突然暴发,速度快,历史短,有很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是:
(1) 有暴雨或集中的降雨。
(2) 上游提供足够的碎屑物质。
(3) 陡峭的地形,特别是上游三面环山的地形。
映秀镇此次的泥石流属于降水型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且碎屑物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形成的大量松散破碎的物质。 在映秀镇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且向旁侵蚀也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原来已经铺上的人工防护工程护坎已经受到
了较大的侵蚀。而沉积岸沉积的物质较多,大量堆积在一起。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
此处共有3级阶地。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延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阶地高度一般指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阶地的级数是由下向上顺序排列的,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四级等。在同一河谷横坡面上,阶地的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 阶地实际上就是古老河谷的底部,所以曾经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资源,特别是一二级阶地,由于最新行成,其上的坡积物较最丰富,富含各种矿物元素,有大量营养丰富的潮土,砂粘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
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
总的来说,映秀镇地处大山之中特别是受到了08年特大地震
的影响,此处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特别多,如何防治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山区中治理地质灾害既要要考虑生物措施还要考虑工程措施。其中,生物措施中要考虑到经济、地理、气候、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条件,我们不能一味地退耕还林。比如,可以在山坡上种植竹子,用竹子造纸, 这样既可以既可以保持水土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当然种植什么植物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总的来说,在印象中还是主要应该发展种植业。
同时,工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滑坡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在 不稳定的边坡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其变形。工程布置尽量避开严重滑坡地带,或者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在选择防治措施之前,要查清滑坡形成的条件、原因、滑坡的性质、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的危害。了解产生滑坡的主要、次要原因及相互关系,结合工程特点综合选取防治措施。通常有防渗与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支撑工程等措施。特别是映秀镇,可以修建环山沟。可以挡截地表水;竖沟可以快速的将地表水排入到河流之中。其实,在我们进入映秀镇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护坡工程,比如拦截网,上面已经拦截了许多的岩石,这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
4、 都江村
都江村是我们地质基础实习的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都江村位于
都江堰紫平铺镇内。此处由于处于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 都江村有三级阶地,其中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侵蚀,且阶地也不对称,这也是由于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
都江村还有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与坡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由于坡度大,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
当我们回过头,看到了前方是山谷的出处,我们观察所站得地方其实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
都江村还观察到了较大特征的河流的改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这边有点问题,到时候好好听老 师讲)由于都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
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三、 实习体会
这一天的实习,我们虽然走的地方不多,但是见到了很多地质地貌,这都给我了我书本上无法解释和描述的形象感受。我们见到了大量的岩石,见到了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大的山体和洪积扇与猪背岭。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我们懂得并掌握了许多地学只是,也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各种地质地貌情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找到一块浅色的岩石,首先我们要想到浅色岩石有哪些,我们可以想到石英、白云母和长石。我们用指甲划岩石,没有划动,我们排除了白云母。而且此岩石具有平整面,斑晶晶型较为完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长石。
同时我们在分析地形构造及地质地貌的同时,懂得了该如何利用各种地形情况,去进行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等活动。而且通过此次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原理,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的地学原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范文篇三
一、实习概况:
时间:2010.01.06
地点:茶马古道、猪儿嘴、 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
时间:2010.01.07
地点: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
二、实习内容: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沿,处于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此次实习历程中,我们对雅安的雨城区、芦山县、上里古镇等处所的特征地貌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起因以及其与农业生产利用的关系。根据对当地局部环境的光、温、水、气、热各方面的考虑进行环境规划布局,确定学校、工厂、居民点的布局,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活条件。
雅安地层状况大都是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砂岩。且为钙质,风化土壤容易形成中性及弱酸性土壤,滴盐酸能看到剧烈的反应。
1.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位于雅安向斜,南东翼部位周公山向斜,北西翼部为蒙山背斜,轴线为北东走向,地层状况为下第三系名山群,岩层为泥岩、页岩系红粉砂岩。
此地在青衣江下切、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可观察到的河漫滩及三级阶地。河漫滩为洪水淹没河床以为的谷底部分。阶地是散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具备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长年洪水吞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舒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每一级阶地都是由阶高空和阶地坎组成。
河漫滩容易与一级阶地混淆,一级阶地一般不会被洪水淹没,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同样会被洪水淹没,故可观察到在一级阶地上没有居民点的修建。一级阶地由于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质源,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山区的“粮仓”。进河岸的地方受到堆积与风华作用强于远河岸的地方,故沉积物的性状出现“进粗远细”的现象。
二级阶地相对于一级阶地来说,堆积时间较长,沉积物更细腻,质地更适中,不易垮塌。故可以观察到在二级阶地上分散许多居民点。从地理位置上说二级阶地的地理位置不至于太低,而受洪水的袭击,也不至于太高,影响人们的出行及居住。一二级阶地均较宽阔,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三级阶地由于形成时间更长,位置更高,受到的风化剥蚀作用越严重,形成白鳝泥。
四、五级阶地便成为适宜乔木生长的林地。
2.猪儿嘴
此地是标准的单面山,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其顺向坡长而缓,地质条件稳固,并且水系发育,合适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而其逆向坡土壤不稳固,受到风化严重,可以看见多个小山包,同时易发生垮塌和泥石流。从岩石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出露,水流以逆向坡流向顺向坡的方向流动,在顺向坡可以很容易找到地下水,在逆向坡则难。
3.青衣江边
在青衣江转弯的地方观察到河水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作用,在靠近河边的地方a也同样有居民点。此地看不到一级阶地,是由于在b面有高山,其岩石坚硬,河流对b面的侵蚀作用不强烈,而河水环流对一级阶地有侵蚀。
4.陆王沟
在1979年曾发生过重大泥石流灾祸,造成300多户村民除一人外出幸免于难外,其余全体遇难的重大地质灾祸。灾难产生时,汽车大小的石头飞溅出100多米。
陆王沟三面环山,处在单面山的逆倾坡,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很不稳固,同时,在雅安这样一个雨城,降水是常见的,水这样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下出发了泥石流的发生,造成了这次损失惨重的泥石流。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陆王沟已经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可以拦阻地表水的环山沟,引流入河的顺沟,道路旁边的堡坎较其余地方也有所加固,另外这里还有泥石流监测器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生物措施,树林可以固定山体泥土。
在进行治理类似的地址灾害时,不仅仅是在治理,不顾其他诸如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确保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争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绩,其措施才是长远的。
在陆王沟对面,我们可以看到蒙泉院断裂层的雅安向斜昂扬端,此地就是雅安向斜的末端。
5.老君岗
在老君岗可以看见裸露的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粉砂岩。此地可以看到球状风化、碎屑风化以及泥岩风化。粉砂岩较泥岩硬度大,用锤头本别敲打粉砂岩和泥岩,可以看到泥岩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脱落,而粉砂岩更坚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岩的组成更细腻,粉砂岩组成颗粒更粗糙,故泥岩更容易被风化形成粘重的适宜耕作的优质土壤。此地粉砂岩的厚层或块状构造,交叉裂隙的发育,难与溶解以及其等粒结构构成了球状风化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状风化。
同时在此地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并且自己动手使用地质罗盘来对岩层的产状进行粗略测定,其产状分别为倾角:39°,倾向:184°,走向:81°。
6.龙门溶洞
在芦山龙门,形成一个周围高旁边低的围塔大漏斗地形。可以视察到山上的龙门溶洞群,此处的溶洞属于喀斯顺便貌。龙门溶洞地处东部平原西部丘陵低矮山区向青藏高原巨大山系的过渡带上,洞区正处于邛崃山脉南段与罗绳山脊间的河谷宽地的谷坡上。
雅安芦山龙门乡形成的溶洞不是石灰岩所形成的,是由砾岩形成的。并且此地是世界级上最大的砾岩溶洞。砾岩是岩石在风化剥蚀的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屑在胶结物(如硅质、钙质、泥质、铁质)的胶结作用下,使这些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此地的砾岩便是在钙质的胶结作用下形成的,故易容于水。该处四面环山,以可溶性砾岩层为主,四周高中间低,尽管岩层坚挺,但可溶性和透水性极好,加上构造断层发育,地上水的羽状和树枝状水系发达,容易受水溶解,并形成通道,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磨圆度也较高。岩石随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此最大的砾岩溶洞。
砾岩溶洞被称为“假溶洞”,其与石灰岩溶洞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胶结物质为碳酸钙沉积,无同心圆结构;
②、岩石里也有碳酸钙,不重结晶,无石笋、石柱,只有小的碳酸钙变晶;
③、地下水运动沉积,搬运砾岩、砂岩,地壳抬升,暗示原来的浅水面现形成溶洞;
④、有破裂带的地方都有漏洞,此地的漏斗有田地且是漏水田,需要客土改良之后方能耕作。 围塔所集纳的地表水渗漏到底部地层中,并逐渐形成溶蚀通道和崩塌空间,造成公开岩层中大范围零体塌陷,由于天上水的不断侵漏,所以围塔至今还是一个宏大的运动漏斗。整个漏
斗地区四周高出流水会集与中间低处为向心状水系,所以排水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问题,地表水会岩石的冲刷,地下水也渗透到岩石的内部,溶解大量的矿物质,使水体盐分含量重,地壳内部的温度低,水体温度相应的很低,这些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不不良影响。所以需营建与之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并留神农田的高灌低排,避免因积水和碱土状态造成深胶难泥潭,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由于受到地下河水的侵蚀河漫滩土质绝对蓬松,地基不稳,不合适在河流两岸营建屋宇,只合适发展农田。
7.龙门乡红星村
在龙门村红星村同样可以看见许多的砾岩,农作物在砾岩表面风化很浅的土壤上耕作。可以观察到围绕红星村的周围山体的岩层都是泥岩,而此处却有大量的砾岩沉积。因此,这些砾岩也被称为“飞来石”。对于这些飞来石,百姓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漏下的石块,也有说是火山爆发而喷出的火山岩。对于这些说法都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猜测或者是加以神话来解释。而在学习地质学这门课程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些岩石的成分与对面远山的成分分歧,极大可能是在数亿年前的造山活动时,地壳板块活动,使同一山体的二边向旁边挤压,在宏大的压力作用下山体断裂,山体两头的岩石在断裂霎时被伟大的推进力弹射进来,散降到到处,构成了我们看到的“飞来石”。这些砾岩大小不一,零星散落,最大的一块有客车般大小,还有雕像在上面。这些岩石是四川唯一有记录的“飞来石”,是常见的地质奇迹,对研讨古地质运动、结构活动以及古地壳运动有很大的证据价值。
这里的“飞来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我们都疑惑为什么没有开发成旅游景点,而老师给了我们解释:观看这些东西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是没有谁回来看这样一些石头的;同时也不存在人为破坏,没有谁会来平白无故敲打这些石头,只会存在自然的风化剥蚀现象,渐渐的这些石块也会被风化剥蚀掉,此地就再没有“飞来石”了。
虽然这些“飞来石”来历非凡,但也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不良的影响。
(1)这些“飞来石”的零碎排布,打乱了土地的分歧性,由于其岩性坚硬,使原来“润滑”的土地名义不再平坦,不便于耕作;
(2)这些岩石属于钙质岩类,石灰岩含量很高,碱性偏高。在雨水的冲刷以及各种侵蚀作用下,钙质物资逐步合成溶解,并且在土壤中乏积,导致土壤碱性加强,对农作物耕作及其成长发生不良影响。
8.太平桥
在太平桥是在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独特作用下形成的,被陇西河下切,形成了陇西河高速路桥下的地堑地形。陇西河为幼年河,其弯曲程度大。我们在一级阶地上观察,该处的岩石偏向程度,地质条件稳定,所以可以在这里建筑高速路桥。在这里可以看到几级阶地,周围的农田修有排水沟,水利设施很好。稳定的地堑带给当地人牢靠的农业耕作环境,当地农田布设相当紧凑。
9.太平电站
来到太平电站,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下第三系泥岩夹粉砂岩层。可以看到岩层倾角相当大,接近垂直。通过地质罗盘的测定,大致了解到其倾角为77°,倾向为324°,走向为56°。这里有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二处断层,始终延长至青衣江,山体中的水系就沿断层裂隙带浸出,在断层口会集淌出。这里的地下水水质好,净化好,甘甜,冬暖夏凉,并且有陇西河的河水弥补,水流一直。并非是有神仙的帮助,而是由于水在岩层中渗透时,矿物质对水有过滤作用,溶解有益物质,大量的溪沟对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同时由于岩层中的多层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温相对于大气温度来说,相对稳定,冬天时低温高于气温,夏天时,低温低于气温。所以这里的水喝起来滋味很好,而且温度合适,冬温夏凉。因为岩层对水体的作用,使水温保持在十几度,冬天比人体温度高,夏天比人体温度低,所以喝起来很爽口,并且也不会因为干旱而枯竭。
根据地层的产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地下水的质量,是否适宜人们饮用,会不会因为岩层中的某种物质使得人们饮用后产生某种不良反应,比如雅安的水资源富含钙质,就是因为地层中大量的钙质胶结,容易使人们患结石。同时了解地下水周边环境,地下水流经岩层会不会有工厂的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造福于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10.陇西大滑坡
和陆王山一样,陇西大滑坡也是三面环山,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在雅雨的作用下会发生大面的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对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相比之前看到的陆王山对滑坡的治理来看,陆王山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在以后仍然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陇西大滑坡作为滑坡治理的示范者,这些松散物质还是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下移动,但滑坡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其滑坡治理的成功之处在于,这里建筑了适合当地雨量、排水量等具体情况的竖沟,工程措施实行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生物办法发展得很好,种植了大面积的川农大研发的优良竹子。此竹子的妙处有以下多少点:①竹子根系发达,对土体有很好的固定作用;②竹子是多年生动物,一年之内就能够长成林;③竹子可以用于造纸,存在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的踊跃性;④春天可以收获竹笋,为农民提供经济来源;⑤此竹子具有叶片多,叶片大的优点,有助于竹子迅速生长等等。这些措施改善了陇西大滑坡的情形,挽回了宏大的经济丧失。 而此地是去碧峰峡的必经之地,只有有效的治理了此地的滑坡现象,才能充分利用碧峰峡的旅游资源。
11.白马泉
在上里镇的白马泉景致维护区,我们尽管没能进入山里亲自感触山涧发出的“嗒嗒”的马蹄声,但是依然荣幸地观察到了会“吐”水的喷珠泉。白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于山体外部的破碎带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有浸透水流出,其中搀杂着大批的空气,液体与气体产生的共鸣便形成了“嗒嗒”的相似于马儿在奔驰的声音,人们将这种从山体破碎带流出的有声音的泉水形象地叫做“白马泉”。
喷珠泉的形成原理与白马泉类似,都是因为液体对空气的紧缩,使液体流出地表的瞬间受气流作用而收回声音或冒出气泡。喷珠泉因地势较低,长年有地上水积聚到此,因此终年不干枯。
12.上里古镇二仙桥
在上里古镇,我们看到了多个馒头似的小山丘,其形成是由于软硬岩层相间产生的差别风化,软岩层更容易被风化,而应岩层残留下来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整个连绵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与山峰,看下来就像笔架,因此被称作“笔架山”。
此地为与单面山的裂倾坡,本不适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许多居民点为于山脚。总体来说,是由于山体有大量的植物覆盖,对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岩石不至于裸露在外,而且裂倾坡的坡度并不很大,相对比较缓。故居民点修建在山下能较好的调节室内环境,笔架山可以阻挡强烈的太阳光,减缓风的对流运动。于是,形成了非常有利于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正是由于光、温、水、气、热的协调,人们生活环境舒适,才有了“韩家大院”的状元郎。
这里是白垩纪贯口组地层,转红泥岩及钙质粉砂岩。这个区域的地质环境确实很好,位于一二级阶地之上,有丰盛的土地资源。四处高两头低的地形,适于高灌低排,使农业生产很是便利。
三、实习心得
在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程中,一路上走走停停观察了许多雅安的典型地貌及地质异景。这次地学野外实习丰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书本所讲内容,坚固了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人文、社会、经济的各方面情况。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观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运动,大自然在上百万年的运动中,或者悄无声息
或者剧烈的运动之中,改变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非常多的奇观为世人惊叹。从山体的褶皱、山体的断层,以及遗留下来的风化沉积物,我似乎看到了过去此地的地理形态,我似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只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前进,否则只能自取灭亡。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民的智慧,再世世代代的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没有谁告诉他什么地方适宜居住,什么地方适宜耕作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会选对地方,继续着生活。然而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人民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很好的解释,只能将其神话,女娲补天遗留下的石块;有白马在此饮水;有山神的保佑等等。人民的想象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文化。
实习之中,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三处,分别是龙门溶洞、红星村的“飞来石”以及陇西大滑坡龙门溶洞的壮观不得不让我折服,红星村“飞来石”的来历让我惊叹,陇西大滑坡让我看到了山地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治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方面我们迷恋于大自然的神美奇幻,另一方面,我们贪心的从大自然索取,以为大自然已经臣服于我们脚下。然而,相比于大自然,我们是微小的,一次泥石流、一次地震就足以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现在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大量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阳光直射我们;汽车带来的方便同样带来了光化学效应;滥砍滥伐、破坏生态;风沙袭来,无处可逃;疾病肆虐我们的身段??
大自然给与我们的生存的家园,同样可以毁灭这一切,我们要更多的去了解他,探明每个地理现象的原因,找到最有利于人类生活生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