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邮电局实习报告
我的实习生活是在上海老西门邮电局度过的。老西门邮电局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支局,营业厅不大,呈正方形。一进门往右,是报刊零售柜台,往左是包裹和邮政特快专递柜台;对门的是电信营业柜台,电信营业柜台和包裹柜台之间是邮政储蓄柜台和汇兑柜台。营业厅正中用四张桌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每天有一名营业员坐在中间回答用户的各种咨询。我蛮注意的一个人叫俞士海,师傅们都说他是上海市劳动模范。他每天不厌其烦地给用户解释一个个问题,态度和蔼。
学校在梅陇镇,每天从学校赶到老西门邮电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3月份天气还很凉,早上5点起来到车站等车时总冻得哆哆嗦嗦。车站上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人,都佝着腰不说话。车站旁有个卖豆浆煎饼的小摊,我刚好乘着等车的间隙吃早饭。
7点50左右赶到老西门邮电局时总是满头大汗。老西门邮电局大门还没开,只能从边门进。局长已经站在营业厅中间指挥大家打扫卫生了,8点整他亲自打开大门,站在门口迎接用户。营业员接待早上第一个用户时都要站立服务,鞠躬,并问候一声“早上好”。早上人多,存钱取钱的排成一条长龙,师傅手脚麻利地操作,我站在一边看。储户和师傅大多熟悉,相互间打着招呼,都是上海话,我听不大懂。人少的时候师傅就让我上台操作,她在一边教我。闲下来的时候她就教我说上海话,让我一字一字地跟着她学,惹得所有的营业员都笑个不停。
时间一长,我对老西门邮电局就熟悉起来了。师傅叫孙凌云,20岁上下,个子不高,圆乎乎的脸,大大的眼睛。她刚毕业不久,对我十分随和。我当时正准备4月份的自学考试,每天晚上看书总要看到好晚,早上起来眼睛红红的。师傅知道我在准备考试,中午吃完饭就让我到办公室去休息,我不好意思,但也挺感动。
中午我自己带米在煤气上蒸饭,菜是晚上在学校的食堂买好的。有时回去迟了,买不到菜,中午只好上街去买。那时家里每月给我300元的生活费,中午吃饭只能买些便宜的菜。师傅也在局里吃饭,从家里带菜。有一次她无意间看到我吃饭,很惊讶。此后,她就经常带许多菜,装作吃不完,非要分一半给我。有时我没带米,她就带我到邮电局东面的一条小街上去吃。小街有个很诗意的名字——梦花街。我初一听还真以为是条有着诗情画意的小街呢,等走进去一看却令我大失所望。梦花街其实是个狭长的小弄堂,长长的望不到头。两边摆满各式各样的小吃。让我难忘的是一种粉丝和香菜和在一起的东西,我叫不出名字,味道鲜香,只是碗太小,我一次要吃三碗,汤也喝得干干净净。还有的时候,我们到文庙附近的小摊上去吃五香蛋,五香蛋里有未成形的小鸡,我开始怎么也不敢吃,后来一吃却难以忘怀。
和我师傅同班的后台复核叫冯兴美,三十几岁,戴副眼镜,留着运动头,十分精神。她喜欢和我聊天,问我马鞍山的情况,问我家里的情况。我跟她讲我的母亲,讲我的父亲,讲我的两个弟弟。她有个姐姐在马鞍山,曾到马鞍山去过,对马鞍山有着美好的印象。她说马鞍山干净,马鞍山的雨山湖也很美。我说好啊,等我毕业回马鞍山后,你到马鞍山去作客。
转眼到了6月,我们开始返校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虽还没有正式结束实习,但已很少去老西门邮电局了。这时上海市邮政储汇局组织各支局的邮政储蓄营业员到我们学校学习计算机操作,准备上“绿卡工程”。我每天在食堂里观察着学习班的学员,但就是看不到我师傅和冯师傅。一天下午,我正在班里写毕业论文,有人推门进来,我一抬头,看到我师傅和冯师傅正笑盈盈地站在门口,手里提了一袋东西。我忙请她们坐下,问她们什么时候到的,她们说才到一会儿,下午要上课。她们坐了一会儿就走了,临走把塑料袋递给我,说是培训班发的点心,留着吃吧。
此后我一直忙于毕业的各种琐事,竟至未能到她们住的宿舍去看她们。
6月底,我到老西门邮电局取东西,顺便向所有的师傅告别。我是早上去的,先到局长办公室请局长在我的实习报告上签字,到邮政储蓄柜台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这里很熟悉,曾厌倦的地方现在竟恋恋不舍。师傅问我还会回来玩吗?我说那当然,声音却哑哑的。他们都要请我吃饭,我一再谢绝,最终还是拗不过他们,被请到一位师傅家里吃了一餐饭。那是一顿丰盛的午餐,我却毫无胃口。
7月,我伤心地登上回家的列车。上海,在我的眼镜里渐渐模糊……
第2篇 邮电大学电装实习报告范文
邮电大学电装实习报告
实验一:焊接练习
1、 实习内容:
1、学习使用电烙铁,拆解旧的电路板;
2、学习焊接新的电路板;
3. 熟练掌握电烙铁焊接各电子元件的基本方法。
2、 实习器材及介绍:
1、电烙铁: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烙铁头、加热器、手柄及电源线。
2、焊锡丝:铅锡合金是良导体且其熔点较低,易于熔化,在助焊剂的帮助下可以较好的把两个金属导体焊接在一起。
3、印制电路板:在硬质塑料上印制有铜制电路,可以将一些电子元件焊接在其上以使整个电路导通。
4、铜丝:被塑料包裹的铜丝,焊接前应先用剥线钳去掉塑料外层。
5、镊子:在焊接室稳定粗铜丝或在解焊时使用。
6、斜口钳:用于剥掉铜丝的塑料外层。
3、 原理简述:
烙铁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内热式烙铁功率小,热量集中,适用于一般元器件的焊接,功率在20w—40w之间;外热式烙铁适用于大面积焊接,功率大,在20w—100w之间。在电子设备中多用20w—60w。
焊接时,烙铁尖上常常有污物,要用湿海绵或湿布擦拭,随时保持尖部吃锡良好,以保证焊接效果。
烙铁头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会氧化得很快,这种氧化作用,会变成隔热层,严重地阻碍热量从烙铁尖传到被焊区的表面。清理办法是将烙铁头在有松香的烙铁板上轻轻地摩擦,并随时镀锡,直到烙铁尖上涂上一层薄焊锡为止,再将其头部的污物擦掉即可。
电烙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烙铁头温度(室温220v电压)升至300℃—400℃,其热量足以将焊锡丝完全熔化,变成液态锡水,再与电路板上的铜箔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焊点。
4、 实习步骤:
1、准备施焊: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焊接部位的清洁处理,元器件安装及烙铁、焊锡丝及其它工具的准备。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握电烙铁。
2、送入烙铁:将电烙铁以45度左右夹角与焊盘接触放在需焊接的部位,注意最好不要长时间触到焊盘,焊盘在高温下很容易掉落。
3、送入焊丝:将焊锡丝送入需焊接部位。
4、移开焊丝:当焊丝融化一定量后,立即移开焊丝。注意把握焊锡的量,不同的元件需要的焊锡量不一样,注意把握!!
5、移开焊铁:焊锡渡润焊盘或焊件的需焊接部位后,移开烙铁。
五、 实习小结及心得:
通过两周的实习,我基本掌握了焊接的基本方法。虽然曾经接触过,但,毕竟是我第一次独立操作。对它还不甚了解,刚开始焊的很慢,而且也不太美观。但是凡事都是熟能生巧,在不断的练习之后,我发现我的焊接技术进步了不少,而且从中也找到了不少的窍门。看着自己的成果还是比较高兴的。通过练习我体会到,不是你加锡就能美观,锡不在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焊点。焊接练习是对我们下一步的实验的训练和考验。是为了电话机与收音机的芯片焊接练习做准备,从这个练习中我基本掌握了焊接的技巧,可以熟练使用电烙铁进行工作。虽然说不用做什么脑力工作,但有一点很重要------细心。烙铁头具有很高的温度,稍不细心便会烫到自己,同时也很容易烫坏元件与焊点,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付出努力就可以成功的。焊接练习也一样必须建立在认真反复的练习之上才可以做好。
实验二:组装收音机
1、 实习内容:
1、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对印制电路板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并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按照图纸焊接元件,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组装一台收音机,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二、实习器材及介绍:
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工具箱:工具箱内装有斜口钳、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焊锡丝:由于锡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扩散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数字万用表: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及电容
5、两节5号电池
6、收音机元件如下表:
略
7.fm空心线圈孔径(mm):l2——5.0,l4——6.4,l5——4.0(最小);l4、l5可用磁性线圈。r7由fm增益调整,例如冬天将r7增加到47k,fm增益下降,背景噪声也相应减小。r1可调整am变频增益,夏天雨季本振回路不起振时,可将r1增加到3k。b、c为测试点,b为中频输入点,c为ic的23脚解调后的音频输出点。
三、原理简述:
1.收音机的原理:
超外差式收音机采用固定调谐的中频放大器,由调谐输入回路、变频器、中频放大器和检波电路组成。首先从广播电台传来的高频信号要经过调谐输入电路选择。被选出来的信号,才能送到晶体管放大。接着信号通过变频器。变频器包括混频和本机振荡两部分。收音机中固定中频信号是在混频器中产生的。在混频管的基极回路中加有两个高频信号源:一个是外来的高频调幅信号;另一个是本机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等幅信号。它们在基极—发射极回路中实现混频,经过三极管放大产生了各种频率的信号电流,选出有用的,其中差频分量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中频信号。这个信号由中频谐振回路选出,并经耦合到下级放大。中频放大器是一种选频、共发射极变压器耦合电路。变频管的输出信号,经中频变压器的选择,将其中的中频成分由次级绕阻经过电容器到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形成输入信号,经基极和发射极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再经过中频变压器的选择,有次级绕阻输出。中频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是载波频率为465khz的调谐波,必须经过检波,从中频调幅信号中解调出音频信号。这个过程需要用到检波器。它是二极管,它的输入电路是中放级输出端中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输出是单向脉动电流,由音频信号、直流信号、高频电流组成。通过检波的信号经过喇叭将信号传入人耳中。这样收音机的一个循环回路就形成了。
2.am 工作原理:(如下图)
中波广播信号520-1620khz,通过l3与c0-1组成的输入回路选择后,送到cd1691bm集成电路(ic)10脚,与本振信号混频.本振信号是由ic内电路与5脚外接b1、c8、c0-2构成本振回路产生的。混频后ic14脚输出各种组合信号,由b2和cf1组成455khz中频选频回路,将高频载波变为统一中频载波(455khz),然后从ic16脚输入到中频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检波回路,从ic23脚输出,内经ic4脚外接音量电位器rv控制,送入ic24脚进行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再从ic27脚输出,由c23耦合到喇叭上。从ic23内输出另一路与外接c16送入ic22脚内agc电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3.fm工作原理:(如下图)
调频信号64—108mhz从ant拉杆天线输入,经c2耦合到l2与c3组成的预选输入回路,得到64—108mhz范围的选择,再经c4到ic12脚。将预选的调频波信号得到高频放大,由l4,c0-3组成选频回路,选择接受fm64~108mk调频电台节目。fm本振回路由l5、c0-4组成。c0-3和c0-4是同轴可变电容器,目的是本振信号频率跟随fm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始终相差10.7mhz。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的差频组合由陶瓷滤波器cf2选择,使得fm高频载波变为统一中频载波(10.7mhz),再输入ic17脚进行中频放大,又经过鉴频回路的附加回路cf3,将音频信号解调下来,从ic23脚输出。内经ic4脚外接音量电位器rv控制后,输出到ic24脚进行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再从ic27脚经c23耦合到喇叭上。鉴频输出的10.7mhz偏移,通过ic内部afc回路,到ic21脚输出,通过c15,r3送入ic16脚来实现的。
调幅收音机原理图
am天线
输入回路 混频 中放1 中放2 检波 音频放大
机机振荡 agc自动频率控制
fm工作波形: 输入信号 混频
第3篇 邮电局实习报告范文
我的实习生活是在上海老西门邮电局度过的。老西门邮电局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支局,营业厅不大,呈正方形。一进门往右,是报刊零售柜台,往左是包裹和邮政特快专递柜台;对门的是电信营业柜台,电信营业柜台和包裹柜台之间是邮政储蓄柜台和汇兑柜台。营业厅正中用四张桌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每天有一名营业员坐在中间回答用户的各种咨询。我蛮注意的一个人叫俞士海,师傅们都说他是上海市劳动模范。他每天不厌其烦地给用户解释一个个问题,态度和蔼。
学校在梅陇镇,每天从学校赶到老西门邮电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3月份天气还很凉,早上5点起来到车站等车时总冻得哆哆嗦嗦。车站上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人,都佝着腰不说话。车站旁有个卖豆浆煎饼的小摊,我刚好乘着等车的间隙吃早饭。
7点50左右赶到老西门邮电局时总是满头大汗。老西门邮电局大门还没开,只能从边门进。局长已经站在营业厅中间指挥大家打扫卫生了,8点整他亲自打开大门,站在门口迎接用户。营业员接待早上第一个用户时都要站立服务,鞠躬,并问候一声“早上好”。早上人多,存钱取钱的排成一条长龙,师傅手脚麻利地操作,我站在一边看。储户和师傅大多熟悉,相互间打着招呼,都是上海话,我听不大懂。人少的时候师傅就让我上台操作,她在一边教我。闲下来的时候她就教我说上海话,让我一字一字地跟着她学,惹得所有的营业员都笑个不停。
时间一长,我对老西门邮电局就熟悉起来了。师傅叫孙凌云,20岁上下,个子不高,圆乎乎的脸,大大的眼睛。她刚毕业不久,对我十分随和。我当时正准备4月份的自学考试,每天晚上看书总要看到好晚,早上起来眼睛红红的。师傅知道我在准备考试,中午吃完饭就让我到办公室去休息,我不好意思,但也挺感动。
中午我自己带米在煤气上蒸饭,菜是晚上在学校的食堂买好的。有时回去迟了,买不到菜,中午只好上街去买。那时家里每月给我300元的生活费,中午吃饭只能买些便宜的菜。师傅也在局里吃饭,从家里带菜。有一次她无意间看到我吃饭,很惊讶。此后,她就经常带许多菜,装作吃不完,非要分一半给我。有时我没带米,她就带我到邮电局东面的一条小街上去吃。小街有个很诗意的名字——梦花街。我初一听还真以为是条有着诗情画意的小街呢,等走进去一看却令我大失所望。梦花街其实是个狭长的小弄堂,长长的望不到头。两边摆满各式各样的小吃。让我难忘的是一种粉丝和香菜和在一起的东西,我叫不出名字,味道鲜香,只是碗太小,我一次要吃三碗,汤也喝得干干净净。还有的时候,我们到文庙附近的小摊上去吃五香蛋,五香蛋里有未成形的小鸡,我开始怎么也不敢吃,后来一吃却难以忘怀。
和我师傅同班的后台复核叫冯兴美,三十几岁,戴副眼镜,留着运动头,十分精神。她喜欢和我聊天,问我马鞍山的情况,问我家里的情况。我跟她讲我的母亲,讲我的父亲,讲我的两个弟弟。她有个姐姐在马鞍山,曾到马鞍山去过,对马鞍山有着美好的印象。她说马鞍山干净,马鞍山的雨山湖也很美。我说好啊,等我毕业回马鞍山后,你到马鞍山去作客。
转眼到了6月,我们开始返校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虽还没有正式结束实习,但已很少去老西门邮电局了。这时上海市邮政储汇局组织各支局的邮政储蓄营业员到我们学校学习计算机操作,准备上“绿卡工程”。我每天在食堂里观察着学习班的学员,但就是看不到我师傅和冯师傅。一天下午,我正在班里写毕业论文,有人推门进来,我一抬头,看到我师傅和冯师傅正笑盈盈地站在门口,手里提了一袋东西。我忙请她们坐下,问她们什么时候到的,她们说才到一会儿,下午要上课。她们坐了一会儿就走了,临走把塑料袋递给我,说是培训班发的点心,留着吃吧。
此后我一直忙于毕业的各种琐事,竟至未能到她们住的宿舍去看她们。
6月底,我到老西门邮电局取东西,顺便向所有的师傅告别。我是早上去的,先到局长办公室请局长在我的实习报告上签字,到邮政储蓄柜台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这里很熟悉,曾厌倦的地方现在竟恋恋不舍。师傅问我还会回来玩吗?我说那当然,声音却哑哑的。他们都要请我吃饭,我一再谢绝,最终还是拗不过他们,被请到一位师傅家里吃了一餐饭。那是一顿丰盛的午餐,我却毫无胃口。
7月,我伤心地登上回家的列车。上海,在我的眼镜里渐渐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