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儿童实习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6-23 13:11:01 查看人数:38

儿童实习报告

第1篇 儿童福利院的实习报告样文

今年暑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暑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暑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哈尔滨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哈尔滨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第2篇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6月8日-----xx年6月21日

实习地点:_____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习单位介绍

_____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_____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3篇 大学生实习报告(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第4篇 大学生暑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习报告范文

一、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二、人员、时间、地点

本团队由20名广xx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于20xx年7月13日至7月19日赴南宁市xx镇开展为期六天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

三、活动基本情况

1.发挥心理学专业特点,关爱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效显著

7月13日—7月18日,牵心同梦团队在南宁市xx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本次三下乡活动以“助人自助”的心理学精神为指导,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队员们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开展了走访调查、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梦想墙等特色活动,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始终贯穿在本次实践活动中。

特色活动一:个别心理辅导——关爱心灵1+1。

队员深入白山镇各村屯进行了2天的走访调查,共走访了44留守儿童,详细记录留守儿童案例,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前期走访发现,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一定比例,留守儿童父母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关注比较少,他们的性格是大多比较内向,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人际交往的渴求性比较大。后期走访主要针对发现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倾听他们诉说烦恼,帮助留守儿童挣脱出内心的自卑牢笼,学会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飞向快乐自由的天空。

特色活动二:团体心理辅导——一起快乐成长。

通过走访调查和学校老师的反映,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比如留守儿童心理往往容易出现两极化,如过分自卑内向或者是狂妄、目中无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常常各自作为一个团体,小冲突更是不断。由此,我们为他们设计了3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同时个人的力量只有在团体中才能更大发挥,增强他们的相互理解。价值拍卖会活动通过模拟现实的拍卖会对孝心、良心、成绩、金钱等26个人生要素进行拍卖,大家经过考虑后拍下自己需要的东西,最后组织大家进行分享。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看待问题,如果有学生拍卖得了金钱,其余的学生便发出嘘声,待到最后分享,他们才知道这位选择金钱的同学是希望利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大家才理解他,敬佩他。同舟共济和支援前线团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牺牲自己、奉献团体的意识。团体辅导活动在后期的反馈中总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也在快乐中学会了团结,得到了成长。

特色活动三:梦想墙——与梦想同行。

在中国梦,我的梦爱国主题教育下,我们团队在第一天以开班的形式为孩子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共筑微梦想”的梦想墙活动。通过这个活动鼓励同学们写下和展示自己的大梦想和小梦想,激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小梦想,为自己的大梦想点亮前行的灯。最后我们通过讨论决定为孩子们实现一些我们能够实现的小梦想,并在文艺汇演的时候为他们实现愿望。一个小女孩在梦想墙活动中开始为她的小梦想“跟爸爸说‘我爱你’”准备并计划实施方法、三个女孩在梦想墙活动中实现了“在同学们面前唱歌”的小梦想……还有许多许多,很多小朋友都在为他们的小梦想、大梦想做出了实现的努力。

此外,我们还展了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有绘画、朗诵、数学小竞赛、音乐、电影、青春期辅导、女童自我保护、手工课、体育课等、作业辅导和文艺汇演。将心理辅导融入课堂,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为了不辜负家长和校方的期望,团队成员连夜开会,最终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年级留守儿童和学生具体存在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2.灵活应变,确保支教工作井然有序

支教活动为期三天,在开展支教活动之前,我们全体都参加了试讲,积极讨论出课件的不足以及改善的地方。在第一天,原本我们已经按照我们之前准备的课程来授课,但是早上来的孩子是50多个,到了下午却增加到了120多个,人数出乎我们的意料,下午我们为了方便管理这些学生,我们把学生分成了三个班,一二年级为小班,三年级为中班,四五年级为大班,每一个班安排了一个班主任并选出班长。晚上我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发现我们某些为孩子们安排的课程并不适合他们,他们对人际,团辅,科普,暑假作业等比较感兴趣,于是我们在开会时就针对这个实际重新调整了支教课程,并把各个年级教学适应范围内整合起来,主讲们为了能上好这些课程,利用了晚上的时间修整方案,也就是这些决定使得接下来两天的支教效果明显提高了,给孩子们上了他们所需的课,他们给予我们很大的肯定。

3.活动效果显著,得到多方肯定

本次三下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来自校团委、马山县团委、合作小学校领导、家长、学生等的多方肯定。

(1)校团委陈就汉书记、学院党总支胡良人书记期间来视察我团队工作时,对我们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大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当地留守儿童。

(2)马山县团县委的潘晓燕书记来合作小学看望队员时,夸赞梦想墙活动办得很好,对我们本次活动的效果予以充分肯定。

(3)在走访阶段的反馈中,村民很支持我们在这里做的活动,表示希望我们能继续去那里做实践活动,孩子们也喜欢我们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在梦想墙活动中,一个孩子的爸爸和我们分享他儿子在很多‘老师’面前叫了他一声‘爸爸’的激动,并说“我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每一个小孩的胆怯、自卑赶走,给他们一个信心,懂得怎样学习。”或许这个小男孩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但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来让孩子们有所启发,有所改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活动的特色、实践价值与意义

本次活动总的特色在于能够结合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前提下,运用心理学专业的特色去制定方案以及支教的内容,无论是在走访、支教、梦想墙还是文艺汇演,都是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前提,结合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开展,旨在关爱马山县白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健康,唤起他们的梦想,在生活中能克服胆怯和自卑,真正地进行自我保护,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树立属于自己的梦想,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团队共走访了44名留守儿童,支教120多名学生;通过发放1000份心理健康知识传单,促使当地群众了解并注重心理健康,间接受益人数为1000多人。本团队获得今年全国暑期三下乡“关爱服务教育团”社会实践专项团队重点立项。

本项目的实践意义:1.服务当地留守儿童,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了欢乐和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学会表达情感、形成积极心态;2.通过对当地留守儿童的了解,增强了团队成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磨练团队成员的意志,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5篇 儿童福利院的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哈尔滨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哈尔滨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第6篇 儿童福利院暑假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暑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暑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哈尔滨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第7篇 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第8篇 关爱留守儿童寒假实习报告

为了响应我们学院关于开展-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作为学院学子中的一员,我于1月30日至2月8日期间在本村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它是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过渡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它让我们走出校园,逐渐去了解社会、体会社会,为我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本次我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关心、关注村里留守儿童,为本村一位留守儿童提供爱心家教。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的父母,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归,而成为留守儿童,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也是社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我村大多数成年人常年在外务工,有的甚至过年也无法回家,他们的孩子也常年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

我是村里唯一一位在校大学生,每每听到我回家的消息,村里留守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都会来我家要求学习辅导,我每次都会欣然答应,本次我且将其当成一次我的寒假社会实践。每次我不仅辅导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寒(暑)假作业,而且还会询问其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跟他们交流一些我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且对其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全方位补习和辅导,课余时间我会跟他们讲一些我所见到的外边的世界、大学生活、自然科学知识,人生哲理,心理健康知识等等,或者陪他们做做户外运动,比如:跳绳、打羽毛球等,有时还会送他们一些书籍和小礼物,他们都甚是欣喜。在村里得到了小孩和老人们的高度赞誉,当然他们的父母回来后都会到我家来表示深深的感谢。

为此,我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一种幸福和欣慰,因为我也是从他们中的一员中走过来的,看到他们,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所以他们的辛酸我能体会。另一方面,我能学以致用,造福村里,得到村里人的热情赞颂和肯定,我也感到非常自豪。在此,我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还有全国各地其他地方的留守儿童们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希望社会能更多的关注、帮助这些孩子们,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实践过程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介绍:

王雄,男,今年12岁,在村里的小学上六年级,他家距我家很近,大概二十来米。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归,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56岁,下半年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爸爸迷恋赌博,由于赌博负债累累,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他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经常帮家里干活,农忙时节还下地跟爷爷奶奶一起下地劳动。他学习成绩一般,今年成绩有所下滑,期末考试没有拿到奖状。

实践计划安排: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计划。具体如下:

9:00—10:10

语文

10:10—10:30

课间休息

10:30—11:30

数学

14:30—15:30

数学

15:30—17:00

活动

结合他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意愿,我将辅导的重点放在他的数学学习上,对其整个五年级和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本进行复习,帮他解决疑难问题,同时结合课本上的课后习题和寒假作业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语文方面结合寒假作业教其一些具体的做题方法和技巧以及训练方法。

具体实践情况:

每天早上王雄都会提前来我家,不过我们是上午九点准时开始。第一天的第一节语文和数学课,我都是让他先做做题,我在旁边一边看他的做题情况,一边翻阅其教材课本。确定好他学习的基本情况后,我就开始了我的讲解。

我对书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讲解,指出必须记住的定义和公式,还有一些常见题型及其解答方法,并指出易错点。然后在其课本的课后练习中找对应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的题型,结合其寒假作业,让他做及时的巩固练习。下午的数学课,则是练习课,针对上午的所讲的知识进行单独的反复的练习,加强其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实战能力,达到熟练掌握、活学活用的目标,之后,对个别知识点我会单独出几道难度稍微大一点的练习题让他回家思考,第二天上午进行解答讲解。除第一天外,往后的几天几乎都是按照如此程序进行。而上午的课间二十分钟,他则会问我一些课外知识方面的问题,或者我跟她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下午的数学练习课后,如果天气好,没什么事的话,我就会跟他一起做户外运动,由于条件受限,所以通常来说都是打羽毛球或跳绳,有时候我爸妈也陪我们一起玩,气氛非常好。别看他小小年纪,但臂力很大,羽毛球打得很不错,我对他是甘拜下风。

就这样,七天时间过得很快,他高高兴兴,踏踏实实满载而归,我记得他回去的时候都是边走边跳的,第七天的晚上,他的爸妈回来了,第八天是除夕!正月里,他也多次来我家找我打羽毛球。在这些日子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诸多的感慨。

实践感想

本次社会实践正式时间虽然只有七天,但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有收获。总的从教学效果来看是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他自己也很满意。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那种心与心的交流和彼此的心得、体会。

其实我和村里孩子们的交流很早就有了,只是以前毕竟我年纪小,不懂得去关注一些本质的东西和反映的真实问题,也不懂得去挖掘内心的一些感受,或是感受没有这么深刻,没有这么强烈。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读书期间学习、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关注面也越来越广,听到了社会上一些弱势群里的呼声,看到了一些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才后知一些以前觉得很遥远,与我无关的社会问题其实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就更应该要学好知识、肩负重任、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因为我在学校也有做家教,带的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城市和农村孩子身上的特点和不同。有一点我想特别说一下,就是农村孩子的心思相对城市孩子来说要细腻,跟农村孩子说一句话,他会对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有所思量,会去琢磨,会去悟;而城市孩子不会,即使重复说好几次,也不会引起他的注意,有时候就算给他点破了其中的道理他也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的感受到其实留守儿童是很可爱、很勤奋、很聪明、很懂事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较丰富,他们有很大的潜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关爱和教育,当然钱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由于童年时缺少父爱和母爱,可能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或产生一定的性格缺陷,但我们不能由此而看不起甚至歧视他们。所以我希望社会各界能给予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心,国家政府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能够提出并实施更好的政策。在这里,也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他们,愿全国各地的农村留守儿童们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阅读更多酷猫写作社会实践报告:

第9篇 暑假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网本人于xx年2月16日至3月2日在哈尔滨世纪英雄贸易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地点位...

我校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xx年xx月11日至20xx年xx月18日在xx县xx村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我幸运参与其中,进入农村,体会另种文化。活动1、文化墙活动。在xx县xx村举办了以团结、互助、友爱、发展、和谐为主题的文化墙活动。

最新医学检验实习报告总结:我们在xx检验科体验了2周的实践生活,虽然短暂却影响深远受益匪浅。我们是这次实践的最后一组,前三组每批只有4-6人,而我们组高达9人之多,可见大家对这次实践是充满的兴趣和热情。

个暑假我回到家乡xxxx省xx市xx镇,以勤工俭学的形式参加社会实习活动。虽然我的家乡是个小镇,但这几年来发展速度挺快,不仅很多本地人员走上了开店铺的致富道路,一些外来商家也选择在这里投资。

xx年1月x日,由于学习需要我进入到xx广告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xx系统设计的实习活动,进行学习。在xx,xx广告公司属于典型本土小公司。其公司主要有环境及节庆装饰,广告设计等几部分业务组成。

暑假伊始,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我那山青水秀的故乡。可那些美好的东西毕竟不可能一直陪着我!因为我要面对着现实社会!所以我得去工作--打暑假工!通过他人介绍我进入了广东一个普通的外贸服装厂,刚一到厂的时候,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

一、 毕业实习单位状况概述汉阳(邯郸)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是韩国汉阳包装机械株式会社[公司总部在韩国仁川,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

一、实习报告人:李xx二、实习地点:xx物流公司综合部车辆质量运行统计三、工作内容:1. 为司机开具车辆出行记录2. 做车辆运输方面的报表3. 核对司机外部业务的运输数据做erp四、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车辆运行质量统计这个岗位不仅要和司...

第10篇 暑假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实践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11篇 9月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1》《2》《3》

第12篇 大学生留守儿童问题实习报告

活动主题:对本村留守孩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活动时间:xx年2月9日

活动地点:**市**湖村马湖二队

活动内容:1、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

2、调查留守孩比例

3、面对以上问题该如何做

实践人员: xxx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孩”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市**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孩”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孩”占70%,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 。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3)家教缺位,不良行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31%的 留守孩平时有说谎话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孩”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 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孩”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孩”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孩”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孩”的摸底工

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13篇 儿童福利院大学生实习报告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14篇 5月大学生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本来,他们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们星期天他们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是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我们希望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是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真正的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上课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学校开设了四个年级,在每个教室里,黑板的旁边都挂着一张最新幼儿拼音挂图,还有一些用汉字同时又用拼音标出的日常用语。

即使是同时在,他们也有差别,听力好的,说话就很积极,不好的就很沉默,而听力好否,不只是先天的原因,还有助听器好坏的原因。父母都是疼孩子的都想他们快点好,但是经济条件限制,有的买不起好的助听器,虽然老师们没说,我想送孩子去本身就要花不算小的一笔钱。当上课你看到两个听力相差无几的人,表现有天壤之别,而这只是因为助听器价格不同时,你就会忍不住的为那个沉默的孩子难受,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不公,上天本来就让他们有缺陷了,还要用家庭的经济条件来制约他的治疗和康复。

那一节语训课可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竭尽力气的喊,以让他们明白做土豆丝的程序刨土豆—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让他们都读一遍,力求读得标准。然后,是发挥,“大家想一想,刨土豆的时候,用什么刨。”“洗土豆用什么洗?水,对,是用水,那,水还能洗什么?来一个一个的说。”“切土豆要先干什么,磨刀对不对?来大家和我一起磨。看看刀磨快了没有?”“然后要切土豆,大家都来切土豆,边切边说,跟我说,切土豆、。大家想把它切成什么形状?”“猜猜看,老师把它切成了什么形状?”“切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里,满满的,像什么?大家说像什么?”“然后干什么?炒土豆,放在哪里炒?”……总之,课堂上,老师会尽力想出很多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尽量说出来,老师会看着他们发音标不标准,口型正不正确,边说边训练,边玩边学。黑板上的字都注了拼音。

第15篇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3000字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w w w . f w s i r .c o m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儿童实习报告(15篇)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儿童范文

  •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15篇)
  •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15篇)101人关注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 ...[更多]

  •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15篇)
  •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15篇)100人关注

    一、实践目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 ...[更多]

  • 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11篇)
  • 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11篇)95人关注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 ...[更多]

  • 关爱留守儿童实习报告心得3000字(3篇)
  • 关爱留守儿童实习报告心得3000字(3篇)79人关注

    关爱留守儿童暑假不再“留守”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 ...[更多]

  • 儿童康复实习报告(11篇)
  • 儿童康复实习报告(11篇)79人关注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 ...[更多]

  •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5篇)
  •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5篇)66人关注

    实习时间:xx年6月8日-----xx年6月21日实习地点:_____儿童社会福利院一、实习目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 ...[更多]

  • 关于留守儿童实习报告800字(11篇)
  • 关于留守儿童实习报告800字(11篇)47人关注

    一、活动目的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二、活动前期准 ...[更多]

  • 儿童实习报告(15篇)
  • 儿童实习报告(15篇)38人关注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 ...[更多]

  • 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报告(3篇)
  • 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报告(3篇)37人关注

    2023年8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皮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调研当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体会山区孩子们的苦与乐。从江县地 ...[更多]

  •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报告(3篇)
  •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报告(3篇)36人关注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 ...[更多]

实习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