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实习报告 > 建筑实习报告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2-09-01 14:12:02 查看人数:50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第1篇 建筑认知实习生实习报告

建筑认知实习是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建筑认知实习生实习报告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认知实习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实习内容

1.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

2.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

3.观看建筑施工视频。

4.辅导老师讲解理论知识。

5.了解施工图的表达内容,初步掌握阅读施工图的方法。

三.实习时间

201x年7月2日201x年7月11日

四.实习地点

xx科技大学综合楼及学生公寓施工现场

认识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认识实习主要对工地进行参观,了解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主要流程。为了让我们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院的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为期2个礼拜的认识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老师帮我们找的建筑工地及讲座为主,我们对工地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主要流程,认识建筑材料,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并且熟悉工程管理制度,为将来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打下实践基础。现将实习成果汇报如下:

实习第一天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安全施工的视频,为同学们讲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要求同学们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到安全文明施工,我在学校的工地看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整个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语少得可怜;大门上虽写着施工重地,闲人免进,但字迹早已不清晰,一般很难看到;施工现场内各工作区分隔不明确;施工材料似乎是随意堆放,拆卸掉的脚手架杂乱的堆在场内,未能及时清理出场;有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未戴安全帽,有些施工人员工作时很随意,工作态度不严谨。有一次进工地时我居然还在正在施工的楼层看到了无人看管,到处乱跑的四五岁大的孩子。以上所列各项足以说明该工地的安全员相当失职。一项工程本应是服务于人,惠及于人的,如果由于有关人员及部分监管人员的监管不力使一项工程

成为索取人们姓名的黑手,那么我们宁愿舍弃这项工程而保留宝贵的生命。企业的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加大对安全的投入,也许有人会认为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安全投入不应是企业的负担,它所产生的也绝不是一种负效益。我承认,安全生产的投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成本的增加。但是,究其本质,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其它投入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持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的必要条件。简言之,安全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认为工地上的每一位负责人都应该在其位,司其职,真正将自己肩上的责任担起来,绝不应该玩忽职守。当然,我知道,课本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课本中所写的各种规范,规则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都被埋没了,可是我总觉得我们不仅要对一项工程负责,更要对正在施工的人员和将来使用的业主的生命财产负责。这应该是我们建筑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暂且不说我们的前辈们是如何工作的,至少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缩小这个差距,秉承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出优良的工程。我,就是这么想的。

在未来的几天我们观看了一次视频,进了三次工地。

还记得第一次进工地时我就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第一次进工地老师就带我们区别了男女厕所。说来似乎有点可笑,但就是可以通过地上洞口的个数,大小来区别出男女厕所。这让我想起徐工

工。徐工将我带到六楼时就给我指着地面,告诉我这一块是卧室,这一块是卫生间,这一块是厨房,我当时特别佩服徐工,同时也特别纳闷,为什么他看着地面就能把各个房间区别出来,而我怎么看都只看到地面。后来徐工才告诉我通过地面上预留的管线和洞口就可以区别了,现在想想,其实和我们区别男女厕所用的是同一种方法。一幢幢的房屋似乎也没那么神秘,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可以知道每一个构造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位置。在出厕所门口时,来时又让我们观察了一下门口的处理。在砖缝中我们看到有几个很小的木楔,老实说这是在安装木门框时固定门框用的。因为木头的拔钉性比水泥和砖石的好,有利于门框的稳定。外墙面镶贴瓷砖时,外墙上有许多用细线布设的网格,这样就可以保证瓷砖能被整齐的镶贴。后来老师又简单的向我们介绍了一下梁的分类。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实习中我们看到的墙体大部分都是用空心砌块砌成的,推行使用空心砖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工程中的需要,空心砖有隔热、隔声、质量轻、可以节省材料等优点。

第二次上工地时,我们主要学习了防水的做法。在楼顶我们看到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冷底子油。这些材料的气味很难闻,我们一上楼顶就感觉不舒服。刚上去时看见工人师傅正在铺贴防水卷材,他们一边铺贴一边烘烤。我们之前曾看过有关做防水的视频,老师也讲过用火烘烤卷材可以使卷材与楼面紧密结合,防止卷材鼓胀影响防水效果。在铺贴防水卷材时还需上翻250mm或300mm,这样可以使雨水顺着天狗拍到排水管道中,防止雨水顺着接缝回流到卷材下面。这也就是我们在《房屋建筑学》中学的泛水。在讲解屋面防水的过程中老师还提到了后浇带的概念。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实习期间老师还带着我们观看了基坑壁支护过程的视频。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处理基坑壁的全过程。工人师傅先在基坑壁上钻孔,用洛阳铲将空洞中的泥土掏空,再将混凝土灌入洞中。然后在基坑壁的外侧布设钢丝网格,将基坑壁覆盖,并向钢丝网格上喷射水泥砂浆。就是用这种方法加固基坑壁,防止四周土体垮塌。我想这种方法应该多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质结构较不稳定的地区,我们家乡那种沙石地质状况很少对基坑进行支护。

整个实习过程持续了近两周,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个专业很有探索发展的余地。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在此感谢辛劳为我们指导的老师们。

第2篇 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xx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xx老师、xx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XX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XX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 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雨花台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总结之,拙政园有以下几个特点:

a、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大多采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皱瘦漏透。水以曲见长,灵石点缀。尽可能多的采用曲线,与西方园林的规整严谨大大不同。进门用一黄石假山抑景,以求豁然开朗之感;回廊曲折,采用对景,以求步移景异;众多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框景、漏景、增加径深与光影的变化。

b、 绿树荷香、色调天成。植物众多,自成一景,采用植物四季的颜色变化增加了丰富性。

c、庭院错落、疏朗有致。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厅、堂、桥、亭、台、楼、阁、榭,置于水体、植物掩映之中,自然分割,相映成趣。

d、 文者仁心、妙手成章。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园中主人附庸风雅之地,匾额、楹联、石刻、题字都是文化与智慧的表现。

2.甘熙故居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甘熙故居包括南京城南的南捕厅15、17、19号以及大板巷42、46号,是南京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这篇古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中轴线形成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各组建筑间有备弄与腰门相连,同时所有后门均与后花园相通,充分体现主人居家理念,并表现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建筑严格遵守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典型的表现是窄小而高墙耸立的备弄,它既有防火功能,同时也是供下人通行的通道。坐南朝北的朝向也是取商家风水的吉祥寓意。

住宅中有很多细节表现了传统民居的科学与智慧,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例如,大厅对面墙上的小孔可以在夏天架竹竿搭芦席乘凉;室内有隐蔽的水井在夏天纳凉,保存瓜果蔬菜;跑马楼的天井通透,又可收集雨水;屋外墙角留白处栽一株芭蕉,即填补了色彩,又有了“雨打芭蕉”的妙处。

笔者认为,甘熙故居经过好好的打造是有可能成为南京的“第二个夫子庙”的。但是,又有保护与开发缺乏合理性,公共配套设施不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断层,使其成为一个淹没在庸庸市井中的“城中村”。

3. 忠王府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忠王府是忠王李秀成的府邸,是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旧址。它接近拙政园,紧邻苏州博物馆,由苏博的出口可以直接进入王府,衔接自然。基本格局保持中、东、西三路。可以看出,王府在开间布局、色彩运用上比普通民居要更上一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次,王府的院墙要比民居高几许,回廊也构造的横平竖直,体现了王府的尊严与霸气。但是,夹在开发完善的拙政园和设计细致的苏博之间,忠王府无疑成了一个附庸,处境及其尴尬。没有力度的开发与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多扇关闭的大门成了它的软肋。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它的利用潜力。比如,拙政园的主题花卉节、园林博物馆,甘熙故居的梦回童年、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也是历史文物的保护途径之一。另外,这些建筑内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无障碍通道的布局。

四、 老城新貌与创意产业

1.上海新天地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它是国际知名的旧房改造项目,以“传统与现代结合”为设计理念,用现代技术保留了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老建筑。现在,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聚会场所,并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现在新天地建筑的外观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新天地为何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定位----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

新天地的定位分为三个阶段:综合性 历史旅游景点 国际交流聚会地点

b.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的中心”。而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其目标群体是上海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的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而且新天地是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与新天地一湖之隔就是高档物业“翠湖天地”,具有足够购买力。

c.模式----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

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与经营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 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

d.盈利----以房地产来带动

表面上看来,上海新天地的投资高达10多亿元,但实际并非如此计算。由于“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地价的提升。翠湖天地可以说一分钱广告都没有投,现在还有xx 多人在排队买第二期,且平均房价业是最高的。(同理,当初投资方是以公益性质的人工湖以及绿地为代价从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看似这片公共绿地浪费在市中心地段浪费了不少资金,但是对由此而房价上涨的翠湖天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买卖。因此,这对房地产的开发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现在有不少地区都在垂涎上海新天地的火爆。但是克隆上海新天地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将其原样搬过去就会成功。上海新天地的原版只能在上海,别的城市的“新天地”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地域文化来进行理性规划。时尚也是具有厚度的。

2、 南京1912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是南京人精彩的“******”。

1912平面图

在空间和功能组织方面,l形广场以4个广场作为功能组团。西南端主要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餐饮和休闲。东北端的太平广场则主用用于酒吧业,把在传统观念里比较嘈杂的酒吧置于环境较隐蔽的总统府北侧,避免和长江路的文化气息起冲突,这样的布局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楼,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甚至是平房。在建筑外观上,大多数新建筑中,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尽量做到简约无粉饰,尊重当时的风格。街面宽度和建筑的高度比例为1:1.5,适合漫步其中没有压迫感,临街建筑界面有所进退,绿色小品以及台阶、灯杆等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当初规划1912时是有争议的。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一片地区都纳入总统府内,做成展馆的形式。但最后还是把它作为'总统府'的一个配套设施,总统府通过院墙的通透式窗户与1912相互融合。在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商那里,1912的目标被表达成了'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将'南京1912'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时尚互融、文化精彩”的现代城市客厅。尽管都是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看出1912对商家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避免和总统府的民国气息相去甚远。

可以说,1912是对新天地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同。1912的消费人群还是市民为主,在白天的人气远不如晚上。这与两个城市的性质是相关的,南京相对保守,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天地这块时尚地标更易达到它的预定目标。

3、 建国中路八号桥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10号,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方便。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

八号桥是由1~9号9座楼组成,它保留了老厂房原有斑驳的砖墙、管道和地面等工业特征,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每栋楼内部分割成一件件小的工作空间,供不同租户入驻,保证其私密性,同时又预留出会议室等共享空间,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每座建筑都有天桥相连,通透的玻璃幕墙体现了视觉效果的现代感,整体风格延续,合理通畅。现在,8号桥已经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服装设计单位,还举办众多的时尚派对、艺术展、商业交流等。

八号桥对我们的启示很深刻。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除了拆掉新建外,还是有另外的利用方法的。旧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工业与创意的所在。但是,需要主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与其区位有关,而且对建筑内排水、消防、通风等也有要求。

4、 田子坊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仅420 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 世纪70 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第3篇 xxxx年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范文

【前言】

xxxx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xxxx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中国实习报告www..com。

第4篇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不参加建筑认知实习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建筑认知实习报告怎么写,为此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彩的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四的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有幸来到others建筑工作室实习,在这一个月左右的实习期间里,我初步接触到景观和建筑设计和的一些运作,熟悉了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绘制,以及绘制建筑门窗表和门窗详图,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实习内容主要是auto cad 、天正建筑、sketchup(草图大师)等建筑设计软件的运用,在指导老师的教导下,很快我就熟悉了相关的操作,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 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1、实习目的

通过在建筑工作室的实习,了解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

2、实习内容

(1)了解建筑工作室的工作和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建筑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或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3、实习日期

201x年7月22日--201x年8月23日

4、实习单位

沈阳others(别人)建筑工作室

5、实习经过

在实习之前,我一心想在工作室做出一些比较新潮的方案,然而,在真正开始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工作室的运作方式及设计思路比我想象的更加严格、更加脚踏实地。在实习中,无论是从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做方案的原则上,我都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

首先就是一个角色上的转换。在学校做设计的时候,每个人往往都会习惯,工作室虽然是个异常繁忙的单位,但对于实习生或者新员工来说并不是这样。新员工往往是研究生刚毕业,如果接不到任何方案设计或者施工图时,上班时就常常处于空闲状态。这也是我刚到实习单位的困惑没有人找我帮忙设计或者画图,从早到晚在办公桌前坐着无所事事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当然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毕竟作为一个学生,一个还没有真正毕业的学生,还没有纯熟的手法来处理拿到手的任务。其实到实习单位之前就已经想得到,现今的工作室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不会拿真实的项目来给实习生练手,而正式的员工也没有很多的时间来为你实习生讲解这讲解那,所以说没有什么事情做也就说得通了。

来这的第一个星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过了一周以后,工作室的老师觉得我适应了工作的节奏,他就先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为他们正在做的营口丽斯花园小区的立面图画石材分缝,终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可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杨老师给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这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连接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保持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分重要,毕竟我们才刚从学校里走出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工作室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一般只能够把握在每天的吃饭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进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和一次集体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也积极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但是对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够积极主动以及他们交流的有限性,成为了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的失败教训的一部分。

6、实习总结

这次的实习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走进设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参加工作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同事们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教会我怎样用快捷键,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工作室的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短短几个月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

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

我指出了很多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 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和画图的步骤。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

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 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绘图所用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 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工作室里作为一个实习生,什么小活都干,可以说会有学长给你活叫你做,有时候给别人给你一个平面图叫你画立面和剖面,都是设计好的,这样的活并不简单,也需要开发大脑资源和充分的想象力,还有要准备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在能够

熟练的绘制平立剖面图之后,老师又给了 平面门窗标注图 我一个活儿,标注门窗、绘制门窗表和门窗详图,这可是我的弱项,因为在学校基础不牢,真正标准的详图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有些做法我也根本见都没见过,所以搞清楚花了很多的时间,压力很大,老师为了让我能进步的快一些,下班后就加班加点的让我练习熟悉。虽然规范都知

道了,但是在真正画图的时候还是遇到了 许多的困难,标注门窗的时候总是出错,不是标少了,就是标错位置了,所以进度很慢,接下来的一周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果,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不断的出错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到了标注门窗的规律,从而速度也增加了。经过了三周的时间,终于把整个小区的所有门窗数量都查好并且绘制了相应的详图。

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感谢前辈们对我的教诲,这次实习除了在专业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收获之外,我还学会了怎样和同事们友好相处,虚心向他们请教,怎样与结构、水电专业的人沟通协调。亲身经历和熟悉了工作室的工作程序,开阔了眼界。和工作室的同事在一起,我感觉到非常的快乐和满足。他们就像是朋友、老师和长辈一样的帮助和指导我,我内心非常地感谢他们。总之,经过这次实习之后,我从专业技能到为人处事,都真真切切的在现实之中得到了提高。

这就是真正工作后需要面对的,对于我们来说去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能在这种情况下学到一些本领就更难能可贵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进入了上班的模式,帮助别人干点小活,也参与几个小型的方案的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一般不被使用,因为我方案还处在现实与理想的交融处,也就是不结合实际,但是这可以锻炼我的思考,积累的经验来为以后做铺垫,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思考和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还在校读书的学生。

第5篇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范文

【前言】

xxxx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xxxx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 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雨花台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2 3 4 5 下一页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总结之,拙政园有以下几个特点:

a、因地制宜、叠山理水。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大多采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皱瘦漏透。水以曲见长,灵石点缀。尽可能多的采用曲线,与西方园林的规整严谨大大不同。进门用一黄石假山抑景,以求豁然开朗之感;回廊曲折,采用对景,以求步移景异;众多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框景、漏景、增加径深与光影的变化。

b、 绿树荷香、色调天成。植物众多,自成一景,采用植物四季的颜色变化增加了丰富性。

c、庭院错落、疏朗有致。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厅、堂、桥、亭、台、楼、阁、榭,置于水体、植物掩映之中,自然分割,相映成趣。

d、 文者仁心、妙手成章。园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园中主人附庸风雅之地,匾额、楹联、石刻、题字都是文化与智慧的表现。

2.甘熙故居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甘熙故居包括南京城南的南捕厅15、17、19号以及大板巷42、46号,是南京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这篇古建筑群有四条明显的中轴线形成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各组建筑间有备弄与腰门相连,同时所有后门均与后花园相通,充分体现主人居家理念,并表现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建筑严格遵守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典型的表现是窄小而高墙耸立的备弄,它既有防火功能,同时也是供下人通行的通道。坐南朝北的朝向也是取商家风水的吉祥寓意。

住宅中有很多细节表现了传统民居的科学与智慧,带有徽派建筑的风格。例如,大厅对面墙上的小孔可以在夏天架竹竿搭芦席乘凉;室内有隐蔽的水井在夏天纳凉,保存瓜果蔬菜;跑马楼的天井通透,又可收集雨水;屋外墙角留白处栽一株芭蕉,即填补了色彩,又有了“雨打芭蕉”的妙处。

笔者认为,甘熙故居经过好好的打造是有可能成为南京的“第二个夫子庙”的。但是,又有保护与开发缺乏合理性,公共配套设施不够,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断层,使其成为一个淹没在庸庸市井中的“城中村”。

3. 忠王府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忠王府是忠王李秀成的府邸,是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旧址。它接近拙政园,紧邻苏州博物馆,由苏博的出口可以直接进入王府,衔接自然。基本格局保持中、东、西三路。可以看出,王府在开间布局、色彩运用上比普通民居要更上一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次,王府的院墙要比民居高几许,回廊也构造的横平竖直,体现了王府的尊严与霸气。但是,夹在开发完善的拙政园和设计细致的苏博之间,忠王府无疑成了一个附庸,处境及其尴尬。没有力度的开发与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多扇关闭的大门成了它的软肋。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它的利用潜力。比如,拙政园的主题花卉节、园林博物馆,甘熙故居的梦回童年、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也是历史文物的保护途径之一。另外,这些建筑内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无障碍通道的布局。

四、 老城新貌与创意产业

1.上海新天地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以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它是国际知名的旧房改造项目,以“传统与现代结合”为设计理念,用现代技术保留了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老建筑。现在,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聚会场所,并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特色。当年设计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了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居民。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现在新天地建筑的外观还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为现代都市人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新天地为何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定位----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

新天地的定位分为三个阶段:综合性 历史旅游景点 国际交流聚会地点

b.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的中心”。而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的成熟商业区。其目标群体是上海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以及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的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而且新天地是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与新天地一湖之隔就是高档物业“翠湖天地”,具有足够购买力。

c.模式----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

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与经营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 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

d.盈利----以房地产来带动

表面上看来,上海新天地的投资高达10多亿元,但实际并非如此计算。由于“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地价的提升。翠湖天地可以说一分钱广告都没有投,现在还有2000 多人在排队买第二期,且平均房价业是最高的。(同理,当初投资方是以公益性质的人工湖以及绿地为代价从政府拿到了太平桥地区的52公顷土地。看似这片公共绿地浪费在市中心地段浪费了不少资金,但是对由此而房价上涨的翠湖天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买卖。因此,这对房地产的开发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现在有不少地区都在垂涎上海新天地的火爆。但是克隆上海新天地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将其原样搬过去就会成功。上海新天地的原版只能在上海,别的城市的“新天地”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地域文化来进行理性规划。时尚也是具有厚度的。

2、 南京1912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是南京人精彩的“夜生活”。

1912平面图

在空间和功能组织方面,l形广场以4个广场作为功能组团。西南端主要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餐饮和休闲。东北端的太平广场则主用用于酒吧业,把在传统观念里比较嘈杂的酒吧置于环境较隐蔽的总统府北侧,避免和长江路的文化气息起冲突,这样的布局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最高的只有三层楼,大多数建筑是两层楼甚至是平房。在建筑外观上,大多数新建筑中,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尽量做到简约无粉饰,尊重当时的风格。街面宽度和建筑的高度比例为1:1.5,适合漫步其中没有压迫感,临街建筑界面有所进退,绿色小品以及台阶、灯杆等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当初规划1912时是有争议的。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一片地区都纳入总统府内,做成展馆的形式。但最后还是把它作为'总统府'的一个配套设施,总统府通过院墙的通透式窗户与1912相互融合。在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商那里,1912的目标被表达成了'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将'南京1912'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时尚互融、文化精彩”的现代城市客厅。尽管都是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看出1912对商家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避免和总统府的民国气息相去甚远。

可以说,1912是对新天地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同。1912的消费人群还是市民为主,在白天的人气远不如晚上。这与两个城市的性质是相关的,南京相对保守,而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天地这块时尚地标更易达到它的预定目标。

1 3 4 5 下一页 3、 建国中路八号桥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10号,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方便。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

八号桥是由1~9号9座楼组成,它保留了老厂房原有斑驳的砖墙、管道和地面等工业特征,并且注入了新的元素。每栋楼内部分割成一件件小的工作空间,供不同租户入驻,保证其私密性,同时又预留出会议室等共享空间,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每座建筑都有天桥相连,通透的玻璃幕墙体现了视觉效果的现代感,整体风格延续,合理通畅。现在,8号桥已经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服装设计单位,还举办众多的时尚派对、艺术展、商业交流等。

八号桥对我们的启示很深刻。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除了拆掉新建外,还是有另外的利用方法的。旧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体现了工业与创意的所在。但是,需要主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与其区位有关,而且对建筑内排水、消防、通风等也有要求。

4、 田子坊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仅420 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 世纪70 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在田子坊狭小的弄堂里,各式小铺林立,这些小铺不仅仅是商铺,更是创意视觉的展示空间。虽然说白一些,田子坊的布局紧促拥挤,但是却保存了上海早年市井生活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在这些基础上发展的文化产业,使过去和现在完成了一个交接,形成了上海的文化品牌。政府也将从房地产和税收的增长上得到巨额财富。

五、 大学城规划

1.仙林大学城

时间:7月3日 地点:南京

仙林新市区位于紫金山东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北至312国道,西至绕城公路、东至七乡河,规划面积80平方千米,是南京市总体规划三大新市区之一。新市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特别是地铁2号线的建设。仙林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结构特殊,规划以东西向的仙林大道和南北的九乡河为主轴,以两个“十”字形生态廊道为骨架,构建了“4个综合片区+2个it团”d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其中,仙鹤片区是仙林大学城的主体地区,规划高校用地856ha,可容纳在校生约12万人,亦吸引了南师、南财、南理工等众多高等学府。通过对现有学校用地调整和新学校的布局引导,形成大学城内部南北向的公共设施轴和东西向的生活轴,作为大学城学生和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交往场所,努力实现真正的设施共享,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们着重参观的是南京示范大学新校区。其教学区呈轴对称布置,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为大门 世纪广场 教育广场 图书馆广场 图书馆阳光塔,贯穿了教学区与行政区组团。副轴线为东西走向,贯穿生活与文体设施组团。

整体道路网方向指向性好,功能组团分区明确。图书馆是校园的主体建筑,在形态上有如翻开的书本,又像展翅的雄鹰,颇有寓意。从立面来看,纵向为主,支柱粗大,横向较细,形成对比。屋顶用简洁的空架与复杂的屋面形成对比。

南师校园规模宏大,但在里面行走却发现了问题。校园尺度并不是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按照车的尺度,所以建筑单体之间分布松散,道路过于宽阔,产生距离与疏远感。这种宏大的尺度在大学规划里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不仅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江宁大学城

时间:7月3日 地点:南京

南京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江宁区东山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8公里,临近沪宁告诉公路,水陆交通比较方便。规划用地约24平方公里,容纳学生13万人。规划凸显环保特色,并设置了鹭鸟自然保护区。

我们参观的是南京工程学院。各功能组团以图书馆为中心环状分布。道路注意人车分流,环形路以及从中心放射出去延伸到各大门的映天、映山、映晖、映心四条路为车行道,其他以人行道为主。校区南部为一天然湖,形成生态区,行政与教学区分布于西部,生活文体组团分布与东北部。校区内的建筑主要为现代风格,体现工业元素,大气而富有时代感,与学校教学的特色相吻合。

大学城建设,着眼并不在与大字,而要讲究“小而精”,讲究人性。我们的浦口校区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而某些大学过于追求形式的宏大,形成现代的“圈地”现象,费财劳力,各大学间距离相距太远,难以形成体系规模。大学城中要重视资源共享,充分交流,还要发展城内的交通、生活配套设施。有人把南大浦口校区比作是“孤岛”是可以理解的,周边环境人文气息、都市气息不足,使大学得了贫血病。纵然大学城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但是力量还是有限的,还要靠政府等机构的帮助,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模式。

六、 城市cbd、工业园区与新城建设

1. 陆家嘴cbd

时间:7月7日 地点:上海

陆家嘴中心区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由黄浦江、浦东南路和东昌路围成的一块面积约为1.7km2的扇形区域。它处于上海的心脏部位,和外滩一江之隔,属最佳城市区域,是最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黄金地段,是发展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最佳区域。被喻为“黄金心脏”。目前,陆家嘴cbd 是在国家大力开发浦东的大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是目前上海六大cbd 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中央商务区,服务范围辐射至全国甚至国际。

空间布局是以世纪大道为主轴,由小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竹园商贸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和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及周边地区组成。地块内高层建筑林立,特别是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等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新建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与金贸大厦毗邻,两者距离很近,高度也相差不多,两者并立并没有减弱金茂的标志之感,反而使整个建筑群更有腾飞的气势。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陆家嘴华丽的外表下还存在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功能比较单一,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分离给过江交通造成了不少压力,需要再加强立体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建设。

2. 河西新城、奥体中心

时间:7月4日 地点:南京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西南,河西新城规划定位为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河西新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部江心洲四个地区。新城的道路为格网状,比较总要的交通线路为已经建成的地铁1号线、滨江大道以及梦都路和奥体大街,即将建成的地铁2号线与过江隧道将加强河西新城与主城的联系。

滨江风光带是河西新城打造的特色项目。它位于滨江大道与夹江之间,北起三汊河桥,南至长江三桥,全长约15公里,最宽处约600米,通过对扬子江的体验,设置一系列亲水景点,使它成为富有长江特色的公共游览区。它分为为活动区、休闲区、自然生态区以及景观轴线四部分。

奥体中心是河西标志性文化建筑,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中心区域,其西南部为南京地铁一号线终点站,东面是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二号线。奥体中心占地面积89.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1万平方米。以体育场为中心,环列网球中心、游泳馆、奥运广场、体育馆、科技中心、田径场六

大功能区。整个场馆气势磅礴,造型现代而独特,既符合河西新城的现代气息,同特有的金陵红又是出自于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河西地区存在人气不足的缺点,主要是由于社会阶层不够多样化,人口单一,应该适当发展混合用地。

3. 苏州工业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市以老城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别建设了新加坡园区和苏州新区,推动了苏州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 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 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离苏州老城区1公里,距上海80公里,靠近沪宁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2小时。

园区以现代大道为分界线,左侧主要为工业区和基础设施,右侧为生活区。并且沿着金鸡湖的岸线,增加了绿化积和亲水空间,提高的园区的宜居性。

【结语】: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但是却给我们一个初步认识城市、认识建筑、认识规划的实践机会。感谢于老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一路上,从巧夺天工的古建到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从息息相关的大学城到高楼耸立的cbd,从娓娓道来的展馆到肃穆严谨的纪念性建筑,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我们将会使城市更加美好!

1 2 4 5 下一页

参考文献:

1. 实习现场记录

2. 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河西的未来和发展,10月

3. 卢波、段进,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的规划调整

4. 上海城市规划馆网站www.supec.org/index.html

5. 中国园林网www.yuanlin.com/index.shtml

6. 八号桥官网www.bridge8.com/

7. 南京仙林城官网www.njxl.gov.cn/cps/site/njxl/xl/index.htm

8. www.google.com

附:专题报告

由田子坊谈在旧城改造中的保护性利用

摘要: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对其保护和利用的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其在中国旧城改造中的现实意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旧城改造 历史建筑 保护利用 创意产业

abstract: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 building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issues in today's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

taking shanghai tian squar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make a simple discussion of the mode of protection and reuse of it . meanwhile ,the paper will also analyse and research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in chin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historical building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creative industries

【引言】

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一些规模和体制不能跻身前列的建筑群来说,保护工作就变得很尴尬。于是,在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下,这些建筑群就常常面临着被动拆迁的命运。但是,正是这些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进程中朴素的市井生活和工业历史痕迹,具有不可估价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并且,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单纯的拆迁和重建并不是经济的开发模式。上海田子坊利用和保护的双重保护模式,代表了旧城改造中新的出路,不仅保留了当地的文脉,也创造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本文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出发,通过对现场参观的总结和相关案例资料的分析,分析并研究田子坊的开发模式以及在旧城改造中的可应用性。

一、田子坊现状分析:

1.历史追溯和现场描述

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全长仅420 米。它原先的建筑形态是典型江南乡村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 世纪70 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和仓库建筑,建筑以二三层楼为主。在上海工业转型时,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成为旧厂房改造成的“国际艺术家工厂”,被称为上海的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都市工业楼宇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

在田子坊狭小的弄堂里,各式小铺林立,布局紧促拥挤。商铺主要以各式各样的首饰、艺术品、服装、小茶吧、古玩为主。在某些商铺里还可以看到保留的尖顶、木梁、老虎天窗、高悬铁质吊灯等等,到处充满了怀旧的气息。其中,有几家店铺是知名画家和设计师的工作室,还有一栋楼是作为展览美术作品之用。

2.开发方式和产业分析

田子坊是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并且获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被成为“上海的苏荷”。所谓创意产业,就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体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实践。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在田子坊开创的创意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条件。一般来说,一个地区要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有历史、经济、政府、环境支持等方面的条件。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条件,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工业建筑。上海的gdp贡献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02年上海的gdp突破了5千亿元,人均达到490美元,08年预计将达到人均7千美元的gdp收入,因此上海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另外,上海发达的服务业与旅游业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来说非常有利。

对田子坊的开发可以说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形成的过程。居民利用田子坊丰富的资源,居民把住宅、仓库、厂房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集中的租给画家、艺术公司、商人等等,在其他地方另觅住处,而艺术家们在这里也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例如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等等。不仅画家们的作品成为了不朽的经典,连他们的故居、他们的生活气息也成为了田子坊的另一笔不菲的资源。例如陈逸飞的故居和画室成了后人缅怀它的最好去处,故居中陈列的草稿与画具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关于陈逸飞的传记与他画作的复制品也成了商家的一个很大的卖点。

并且在田子坊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从中获得了比较丰厚的税收。

3现实中.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上海人口和地价的上涨以及快速城市化使上海土地的供应十分紧张,虽然在边缘已经建设了松江、浦江、安亭等新城,但是老城区的土地却仍然十分抢手。泰康路东邻思南路、西接瑞金路、南靠肇嘉浜路、北面复兴路,可以说是上海的黄金地段。

但是泰康路风貌区并不属于法定的市十二片历史风貌区,政府给予它的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还不是很够,使其一度面临拆迁的危机。目前,泰康路近瑞金二路地块将拆除旧房、新建现代化封闭式的高级住宅区。田子坊虽幸免于难,但是却成了城市钢铁和水泥高墙夹缝中的一个小的角落,即使保留,它被包裹在一片不和谐的高楼中,也是不利于艺术家的灵感挥发和商机的诱发。一旦脱离了艺术家们的庇护,田子坊的也失去了它当初的意义。于是,这样的局面引起了诸多专家和市民的热议,怎样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田子坊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在旧城改造中的现实意义

旧城改造,在很多地方单纯的奉行着推倒重建的原则,兴建了大量的高层现代化建筑,彰显了该地的政绩新貌,却让一个城市的文化失去了连续性,并且这样的方式牵涉到拆迁与重建的一系列社会民生问题,并不是完全优化的做法。而田子坊的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却引导了另一种旧城改造的方式,在中国目前的旧城改造运动中,它主要又以下几个现实的意义:

1. 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

《马丘比宪章》在“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指出“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取决于城市的形体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历史建筑和历史地段能够深刻地再现城市时间轴上的某一段历史风貌。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该结合起来,一般来说,历史建筑物可以继续原有的用途,或者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或者改变其原有用途,作为博物馆(如甘熙故居中的民俗博物馆)、办公楼、学校的图书馆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公共效益的保护方式,其实还是可以有用带有商业性质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例如田子坊、新天地、南京1912等等。这些商业性质的开发模式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田子坊的特殊之处是其创意产业的发展。利用历史建筑的本来风貌和空间尺度,加以修葺、规划(主要是通风、消防、卫生等方面的重整),以商业的模式推广出去,吸引商家入驻。而田子坊与创意产业的结合又是它的一个新的亮点。这样的创意产业生产的是“绿色gdp”,不仅可以创收,而且对历史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又降低到最小。

但是,这样的利用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建筑与街区的改造,一般来说,经过时间的打磨,建筑的内部以及街区的景观设计、基础设施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者过于简陋与现代生活要求不符。这时就要对建筑与街区进行适当的改造,特别是供电、供水、供气、排水以及取暖等管线的改造。在景观设计方面,要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整体的和谐性。并且应该保持适当的居住人口和好的环境质量,保持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活力。

1 2 3 5 下一页 2. 旧城改造的经济化

旧城改造是一种经济成本很大的项目,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将成本降到最低是需要经过精密计算和抉择的。在中国大部分的旧城改造中,政府往往经济力量不足,所以常常要依靠和开发商合作的方式。但是开发商由于自身社会属性和追求目的的原因,其大部分做法又是以推倒原有建筑后建商业高层或精品住宅为主,虽然创造了暴利,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推倒这些还有利用价值的老建筑,却是一种资源、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的浪费。

田子坊是居民自发组织、改造而来,基本上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却为政府创造了很高的税收收入,并且连同八号桥等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蓬勃发展。这样就使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化,在创造高额gdp的同时,优化了城市整体的经济结构,使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够走的更好更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说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好,但是国家的财政还是很紧张,在旧城改造中的这种“节俭之风”还是有必要实行的。

3. 新的城市文化景观

现在田子坊已经成为上海“工业旅游 ”的重要一站,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观街区。可以设想,假如当年推倒重建的话,只会在原地多一群没有个性的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而已,城市和街区就会出现文化缺失,历史断环。田子坊这样的空间标志,虽然并没有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外滩那样的城市地标知名度高,但是在《华盛顿宪章》中提到“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造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表现。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能构成人类的记忆”。在唤醒人类历史文化感知的方面,田子坊与上述建筑并没有地位上的悬殊差别。

利用田子坊这样的模式,使城市增加了本身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并且也使城市文化景观在层次上显得更为丰富。人性的怀旧与向现代的奔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优化格局。

总结:

通过田子坊保护和利用模式的分析,特别是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我国旧城改造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建筑群都适合田子坊的模式,田子坊的建筑历史年代不是很长,建筑用材等没有完全破坏,经考察,都能达到继续使用的程度,适当的改造后对使用并不造成影响。并且从整个大环境来讲,田子坊的发展有其深厚的城市根源和人文支持,完全照搬不仅不能造就第二个“田子坊”,反而会给城市的发展起到不良的后果。所以,要发展这样的比较特殊的模式时,要对当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评估工作,因地制宜的根据实际选择最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时代建筑》,2001

2. 王建国、蒋楠等,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建筑时报》

3. 创意产业论坛

4. 田子坊官方网站www.tianzifang.cn/

5. 视觉同盟www.visionunion.com/

6. www.google.com

1 2 3 4

第6篇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优秀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优秀范文

前言

2012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12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2012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12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 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雨花台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第7篇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范文

引 言

有学者说,生活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而我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才明白:也许学习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明天将要学到多少有多大价值的东西。此次之行的路线一定下来,就恨不得马上就踏上出发的列车了。我想: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未知的进步空间吸引着我们一路向前吧。在我看来,所谓的魅力,就是如此简单。现在回想起来,杭州西湖艳绝天下的波光潋滟、苏州园林悠远意长的绿绿葱葱、上海高楼气压人心的嚣张气势,无不给我狭隘的眼界充了一次又一次的强电,将以前自己对建筑的认识提升到另一个全新的高度。现在的我全身都像拥有了一股新鲜的力量,给以后自己更深入的学习、体会这门学科予以坚实的后盾。

28日,盼望许久的认知实习如期而至,我们终于踏上了出发的列车。经过一夜颠簸,次日清晨,火车在杭州东站停住了。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站。

乍到杭州

6月29日

杭州,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座整洁的、干净的富有现代感的城市,而西湖作为他的形象代言人也是最适合地。他就像是华美的大家闺秀,尽管它的城市规模并不具备大上海那样国际都市的条件,但西湖边上游玩驻足的人却一点也不比外滩那边的人少。西湖只可以杭州有,这是别的城市再怎么模仿造园也无法企及地。西湖的景致足以让人忘记身心的不满足,当你漫步于西湖岸边,倚靠在断桥上,任凭风吹乱头发,你哪里还会记得身体的疲惫,早已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白娘娘的故事似乎已开始上演了…

试问,还有哪个能像杭州西湖这样令你浮想联翩?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那些湖水中倒影的景致,就连最普通的一棵树也会变成我相机里面跳跃预试的精灵。那一株株垂柳栽在哪里都没这里有韵味,那远处的宝塔夕阳中显得有些残旧了,我幻想着当年白娘子被关在雷锋塔里的情景,那份感动和情长不自觉就涌上心头了。

我们去时正值夏天,用苏轼的句子描述我眼前的美景,最好不过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月30日

游览完西湖后,我以为杭州看点所剩无几。内心的激动渐渐平复下来了,可是杭州带给我的岂能就是感动呢?是的,还有震撼!绝对震撼!

“建筑都是对比而知的!”老师不停地在跟我们重复。

一路上我们看着、听着、拍着、震撼着…

杭州火车站大气而不失细腻。把大屋顶、斗拱这些传统的元素加以提炼融入其中,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符号了。熊老师要求我们不能光看,还要把交通流线记下来,最好是自己回去之后默写出来,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

像火车站这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流线是相当重要的。杭州火车站底层有巨大的架空空间,有许多车辆就从这下面经过,一些服务性的商业门面也在底层。比如旅行社,银行什么的。一个大气的楼梯直接通向二层的主入口,杭州站三个字醒目的立在上方。由主入口进去便是售票大厅。

车子开到杭州工业新区,花园小区、新式的住宅楼设计新颖,现在住宅设计讲究的是特色,不仅要住的舒服,环境宜人,在建筑形式上比以前也要注重多了,各个房地产公司是各出奇招,打出自己的招牌。虽然在车上只是匆匆一瞥,便可看出商家花心思作的文章了。

最让人为之一惊的是ut斯达康的厂房,这个纯玻璃幕墙的厂房长度起码有200米,造价绝对不低,这不魁是大城市的架势。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7篇)

【前言】xxxx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筑认知范文

  • xxxx年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5篇)
  • xxxx年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5篇)51人关注

    【前言】xxxx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 ...[更多]

  •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7篇)
  •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7篇)50人关注

    【前言】xxxx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 ...[更多]

  •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优秀(5篇)
  •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优秀(5篇)38人关注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优秀范文前言2023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 ...[更多]

  •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4篇)
  •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4篇)37人关注

    【前言】xxxx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 ...[更多]

  •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12篇)
  •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12篇)20人关注

    引言有学者说,生活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而我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才明白:也许学习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明天将要学到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