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2-08-31 11:30:02 查看人数:79

庐山实习报告

第1篇 测量专业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测量专业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整理)

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卧龙桥. 漱玉洞—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三叠泉-—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 、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二、 实习内容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2 3 4 5 下一页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11月8日 秀峰龙潭.卧龙桥. 漱玉洞

(一)秀峰龙潭

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青玉峡: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

1 3 4 5 下一页

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三)秀峰漱玉洞

层状岩石(变质岩、片岩、苄岩)

变质岩有三种变质原因:热力变质、动力变质、胶带变质。变质产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在岩浆石英砂岩的交界处易产生变质岩。

这里为垫子岩,它是片岩的一种,层层之间的分离相当明显,是一种混质砂岩。它是变质岩的一种,垫子岩是由于岩浆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压作用下又有化学成分加入而改变了它的结构而形成。所以这里是热力变质岩。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时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岩等。中间镶嵌片层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条。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岗岩、云母片岩的形成是同时的。

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 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 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 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11月9日上午 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河床冲击物、花岗片麻岩、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一)水库大坝脚下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处的岩石组成是沉积岩,它是由于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流水冲刷和搬运作用沉积为松散沉积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 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mm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冲刷,湖水积土等原因,在河水的冲刷,波浪的0搬运,使岩土从上游岩坡向中心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沉积而形成。

(二)花岗片麻岩

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详细内容

1 2 4 5 下一页

全风化: 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

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 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 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三)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测量走向。

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

1 2 3 5 下一页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

1 2 3 4

第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第3篇 测量专业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在线www.sxbaogao.cn整理)

测量专业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大学生实习报告在线www.sxbaogao.cn整理)

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卧龙桥. 漱玉洞—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三叠泉-—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 、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二、 实习内容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第4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度米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 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4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

日期:2002年8月6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 0-77-2828-68>;68 7.5yr2/27.5yr5/610yr5/8 黑棕淡棕黄棕 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 团粒小团块团块 潮潮湿湿 松紧紧 多少少 很多少很少 无 无 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日期:2002年8月6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ah1j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ah1j 0-66-2929-61>;61 7.5yr4/47.5yr2/210yr5/2 棕黑棕灰黄棕 轻粘中重粘中重粘 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 潮潮湿湿 很松稍松紧 很多多中少 很多多少 无无锈斑 无无无 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

日期:2002年8月2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 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habb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habbb1b2 5-2525-4343-7878-95>;95 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 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 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 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 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 多多中少少 很多多中中少无 无 无 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转贴于实习报告

第5篇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度米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 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4 ;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

日期:2002年8月6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 0-77-2828-68>;68 7.5yr2/27.5yr5/610yr5/8 黑棕淡棕黄棕 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 团粒小团块团块 潮潮湿湿 松紧紧 多少少 很多少很少 无 无 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日期:2002年8月6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ah1j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ah1j 0-66-2929-61>;61 7.5yr4/47.5yr2/210yr5/2 棕黑棕灰黄棕 轻粘中重粘中重粘 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 潮潮湿湿 很松稍松紧 很多多中少 很多多少 无无锈斑 无无无 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

日期:2002年8月2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 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habb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habbb1b2 5-2525-4343-7878-95>;95 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 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 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 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 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 多多中少少 很多多中中少无 无 无 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第6篇 最新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时间:11月9日至11月11日

2、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认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

3.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常见植物的识别

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野外的识

5.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掌握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3、实习路线:11月9日牿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

11月10日 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

11月11日 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二、庐山地质概况

(一)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

(二)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三、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一)构造地貌

庐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1、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3)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4)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所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为受剪刀峡断层的错东的错东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5) 王家坡向斜西北为大马颈背斜:大马颈向西南延伸为虎背岭背斜。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发育了与大校厂相应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1、冰蚀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大校场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

(1)、终碛垄:如花寺内。

(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三.气候概况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状况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以牯岭为参照系,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5~6℃,与北京年平均气温11.6℃几乎相等,这相当于牯岭纬度向北推移10°。盛夏时,长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阳湖盆地一片热浪,而庐山虽处于这片夏热中心,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这与自由大气气温垂直递减(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牯岭气温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岭极端气温只有32℃,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有趣的是,牯岭的英译文kuling便是从英语cooling(清凉)一词演变而来的。庐山是一座中山,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却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岭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进初夏,季节开始落后一个半月,'走走过场'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响山门',提前一个月来临,延后一个月迟迟不愿结束,冬季几乎比山下长两个月;春季姗姗来迟,三月桃花四月开,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随着云雾,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云淡的秋季,云雾偏少,显现庐山真面目的机会增多,和九江,星子相比,秋季的来去都提前一个月左右,而秋季的长短差别不明显。冬日的庐山,仿佛是耸立在江湖间的一座琼岛。牯岭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0.1℃,极端最低气温,也曾在水银柱-16.8℃的刻度上停留过。

四, 植被概况

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社会进行过调查;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总数达到3000余种。

庐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特征。

庐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个人对庐山植被的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植物园植被

11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国我的亚高山植物园。它的创建为庐山的植物区系增加许多外来成分,为中国的植物科学研究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也为庐山平添了一道风景。下面是植物园实习后几大类的概况

1.杜鹃类:光枝杜鹃,桃叶杜鹃,大白花杜鹃,广福杜鹃,四照花(四照花科),云南山茶花(山茶科)

2.温室类:地木耳(一种蓝藻,雨季林中长出,作鲜食凉菜)金琥(墨西哥,仙人掌科)剑麻(美洲热带,龙舌兰科)芦荟(印度,百合科)花叶芦荟(南非,百合科)翁柱(墨西哥西,仙人掌科)霸王鞭(印度,大戟科)马齿苋树(巴西, 马齿苋科)量天尺(墨西哥,西印度,仙人掌科)点纹蜘蛛抱蛋(华南,百合科)圆盖荫石蕨(华南,华东,西南,骨碎补科)旱伞草(印度,马达加斯加,莎草科)瓶儿花(墨西哥,茄科)大花栀子花(中国,茜草科)袖珍椰子(墨西哥,棕榈科)茄色三角花(巴西,紫茉莉科)3.茶树类:连香树(中国,日本,造园树种,连香树科,2级)黄枝油杉(山西,贵州,用材,松科)台湾松(台湾,优质用材,杉科,2级)大理罗汉松(云南,观赏,罗汉松科)海南粗榧(海南,优质用材,三尖杉科,2级)红桧(台湾,日本,北美,珍贵经济用材,柏科,2级)红皮糙果茶(广西,广东,福建,香港,油料,观赏,山茶科,2级)厚皮香(中国,日本,柬埔寨,工业原料,山茶科)虎皮楠(江南,朝鲜,日本,交让木科)木犀(西南,木犀科)秤锤树(江苏,观赏,安息香科,2级)青钱柳(长江以南山谷林中,制茶,胡桃科)枸骨(长江中下游各地,观赏及药用,冬青科)乐东/南拟单性木兰(中国,观赏,优质用材,木兰科,3级)白豆杉(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科研用材,红豆杉科,2级)

4.蕨类:a.薇菜(紫萁科,分布中海拔阴凉树下,一般药用,食用)b.金星蕨科(金星蕨,延羽卵果蕨)c.鳞毛蕨科(镰羽贯众,黑鳞耳蕨,华东复叶耳蕨,假黑鳞耳蕨)d.水龙骨科(线蕨,庐山石韦,石韦)e.卷柏科(江南卷柏,细叶卷柏,伏地卷柏)f.碗蕨科(溪涧碗蕨)g.凤尾蕨科(井栏边草)

五、土壤概况

庐山土壤形成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据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条件,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生物、气候依次变化,土壤类型也依次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特征。另外,许多隐域吐,像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石质土等在庐山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从庐山的地质基础来看,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使庐山沿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奠定了当前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基础。另外,庐山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这些都是构成了庐山土壤形成的基本条件。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地垂直分布,因此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由于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影响到土壤结构以及保湿和保持养分的性能,所以庐山植物的分布垂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庐山的局部地貌和水文状况使得局部地区土壤发育,形成一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五老峰一带,地势高,山峰陡峭,在岩石缝隙中,因排水不畅,且风蚀作用微弱,从而发育成石缝土。在溪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一.现将主要土壤的形成和有关特性分别简介如下:

1.红壤

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残积--坡积物。

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5.山地草甸土、浅色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

地草甸群落。这类土壤曾分布在大月山、汉阳峰一带。

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六、总结

此次庐山实习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了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土貌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在专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同学们之间的互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庐山的自然景观更是令我留恋忘返,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当然,实习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人数太多有些东西老师在讲解却听不到,建议以后能够分小组讲解.还有就是实习前线路没确定好,实习过程中没有按原先的线路进行,有点盲目.总的来说这次野外实习非常成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野外实习. 2、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米~1300米;七里冲:1100~1250米;东谷、西谷:900米~1100米;天梯:400米。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公里范围内,高度下降800米。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河流袭夺1. 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流向大校场段的为断头河,女儿城段的为反向河,因为侵蚀基面高低差异和分水岭两侧岩性不同导致在发生袭夺过程中分水岭外移,袭夺点附近谷地走向急剧转折形成袭夺湾.造成汉口峡.大校场因为发生溯源侵蚀致使源头不断后退。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2. 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因此流向锦绣谷的为袭夺河,由虎背岭南侧流向石门涧的河流为被夺河,其中流向锦绣谷的为逆向河.从天桥到石门涧段的为断头河.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花径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在天桥处形成裂点, 在裂点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三)冰川地貌

庐山是存留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的山体:大坳冰斗、芦林冰窖、王家坡u形谷、莲谷悬谷、犁头尖角峰、含鄱岭刃脊、金竹坪冰坡、石门涧冰坎、'冰桌'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条痕石……海拔800~900m的网纹土这都是冰川地貌的有力证据.

冰碛物的特点:1,成分主要是砾,砂,粉砂,粘土.2,结构疏松,粒度差距大.3,缺乏分选,不显层次.4,砾石磨圆度差,多成棱角型或次棱角型.5,表面常有擦痕,刻槽,压坑,压裂和磨光面.6,石英砂粒棱角尖锐,表面有贝壳状断口.7,内部的孢粉是寒冷型.下面是几处主要的冰川遗迹

a.王家坡u形谷:冰川在谷底流动中,侵蚀和掘蚀所塑造的谷地形态。谷地宽而两坡陡,横断面呈u字形。是庐山u形谷中规模较大,形态特征保存较为典型的谷地之一。谷地有震旦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所组成,气势浩然,谷地源头高程约800米,长达4公里,谷地宽约700米。谷中有的王家坡双瀑。

u形谷成因:由于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两侧一般有平坦谷肩,横剖面近似u形,其谷底岩性差异大。

b.大坳冰斗:冰川源头屯积冰雪的小型凹地,呈圈椅形状,后壁陡峻,一面开口。大坳冰斗,是鉴定冰川遗迹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大月山东北角,由震旦系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石英岩所组成,冰斗长300米,宽250米,深约100米,斗底高程1200米。

冰斗成因: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积雪斑边缘的岩石,因冻融作用频繁而崩解为岩屑,并在重力和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搬运到低处,使积雪斑后缘逐渐变陡,雪线下的地面则逐渐蚀低地成为雪蚀洼地,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对底床的刨冰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拔蚀作用而后退变高。

c. 含鄱岭刃脊:是较为典型的岩地貌景观,海拔1286米,长约1250米,由震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夹砂粒所组成。岭脊如刀刃,两坡陡峻,形态似鱼脊。

d.犁头尖角峰:因冰体啮蚀山坡,使山峰形成金子塔形而称为角峰。海拔1328米,峰体苍劲,形如铁犁,挺拔俊俏,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景观. 刃脊和角峰成因:刃脊和角峰是在冰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前者是谷坡冰斗壁后退的结果则使山脊形状锋锐,后者是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形成的极尖峭。

e.芦林冰窖:冰窖是山谷冰川的发源处,是屯冰的基岩洼地。芦林冰窖地貌上称为芦林盆地,发育于震旦系南沱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之上,底部有冰物沉积,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呈椭圆形洼地,现为芦林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

f.石门涧冰坎:l长约3000米,宽200余米,谷地呈槽状,亦是冰川谷。在其出口处,由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积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石门涧,水系发育丰沛,有急湍奔泻的石门涧瀑布。

第7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时间:11月9日至11月11日

2、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认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

3.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常见植物的识别

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野外的识

5.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掌握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3、实习路线:11月9日牿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

11月10日 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

11月11日 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二、庐山地质概况

(一)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

(二)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三、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一)构造地貌

庐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1、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3)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4)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所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为受剪刀峡断层的错东的错东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5) 王家坡向斜西北为大马颈背斜:大马颈向西南延伸为虎背岭背斜。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发育了与大校厂相应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1、冰蚀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大校场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

(1)、终碛垄:如花寺内。

(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三.气候概况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状况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以牯岭为参照系,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5~6℃,与北京年平均气温11.6℃几乎相等,这相当于牯岭纬度向北推移10°。盛夏时,长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阳湖盆地一片热浪,而庐山虽处于这片夏热中心,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这与自由大气气温垂直递减(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牯岭气温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岭极端气温只有32℃,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有趣的是,牯岭的英译文kuling便是从英语cooling(清凉)一词演变而来的。庐山是一座中山,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却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岭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进初夏,季节开始落后一个半月,'走走过场'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响山门',提前一个月来临,延后一个月迟迟不愿结束,冬季几乎比山下长两个月;春季姗姗来迟,三月桃花四月开,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随着云雾,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云淡的秋季,云雾偏少,显现庐山真面目的机会增多,和九江,星子相比,秋季的来去都提前一个月左右,而秋季的长短差别不明显。冬日的庐山,仿佛是耸立在江湖间的一座琼岛。牯岭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0.1℃,极端最低气温,也曾在水银柱-16.8℃的刻度上停留过。

四, 植被概况

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社会进行过调查;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总数达到3000余种。

庐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特征。

庐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个人对庐山植被的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植物园植被

11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国我的亚高山植物园。它的创建为庐山的植物区系增加许多外来成分,为中国的植物科学研究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也为庐山平添了一道风景。下面是植物园实习后几大类的概况

1.杜鹃类:光枝杜鹃,桃叶杜鹃,大白花杜鹃,广福杜鹃,四照花(四照花科),云南山茶花(山茶科)

2.温室类:地木耳(一种蓝藻,雨季林中长出,作鲜食凉菜)金琥(墨西哥,仙人掌科)剑麻(美洲热带,龙舌兰科)芦荟(印度,百合科)花叶芦荟(南非,百合科)翁柱(墨西哥西,仙人掌科)霸王鞭(印度,大戟科)马齿苋树(巴西, 马齿苋科)量天尺(墨西哥,西印度,仙人掌科)点纹蜘蛛抱蛋(华南,百合科)圆盖荫石蕨(华南,华东,西南,骨碎补科)旱伞草(印度,马达加斯加,莎草科)瓶儿花(墨西哥,茄科)大花栀子花(中国,茜草科)袖珍椰子(墨西哥,棕榈科)茄色三角花(巴西,紫茉莉科)3.茶树类:连香树(中国,日本,造园树种,连香树科,2级)黄枝油杉(山西,贵州,用材,松科)台湾松(台湾,优质用材,杉科,2级)大理罗汉松(云南,观赏,罗汉松科)海南粗榧(海南,优质用材,三尖杉科,2级)红桧(台湾,日本,北美,珍贵经济用材,柏科,2级)红皮糙果茶(广西,广东,福建,香港,油料,观赏,山茶科,2级)厚皮香(中国,日本,柬埔寨,工业原料,山茶科)虎皮楠(江南,朝鲜,日本,交让木科)木犀(西南,木犀科)秤锤树(江苏,观赏,安息香科,2级)青钱柳(长江以南山谷林中,制茶,胡桃科)枸骨(长江中下游各地,观赏及药用,冬青科)乐东/南拟单性木兰(中国,观赏,优质用材,木兰科,3级)白豆杉(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科研用材,红豆杉科,2级)

4.蕨类:a.薇菜(紫萁科,分布中海拔阴凉树下,一般药用,食用)b.金星蕨科(金星蕨,延羽卵果蕨)c.鳞毛蕨科(镰羽贯众,黑鳞耳蕨,华东复叶耳蕨,假黑鳞耳蕨)d.水龙骨科(线蕨,庐山石韦,石韦)e.卷柏科(江南卷柏,细叶卷柏,伏地卷柏)f.碗蕨科(溪涧碗蕨)g.凤尾蕨科(井栏边草)

五、土壤概况

庐山土壤形成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据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条件,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生物、气候依次变化,土壤类型也依次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特征。另外,许多隐域吐,像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石质土等在庐山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从庐山的地质基础来看,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使庐山沿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奠定了当前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基础。另外,庐山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这些都是构成了庐山土壤形成的基本条件。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地垂直分布,因此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由于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影响到土壤结构以及保湿和保持养分的性能,所以庐山植物的分布垂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庐山的局部地貌和水文状况使得局部地区土壤发育,形成一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五老峰一带,地势高,山峰陡峭,在岩石缝隙中,因排水不畅,且风蚀作用微弱,从而发育成石缝土。在溪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一.现将主要土壤的形成和有关特性分别简介如下:

1.红壤

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残积--坡积物。

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5.山地草甸土、浅色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

地草甸群落。这类土壤曾分布在大月山、汉阳峰一带。

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六、总结

此次庐山实习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了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土貌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在专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同学们之间的互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庐山的自然景观更是令我留恋忘返,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当然,实习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人数太多有些东西老师在讲解却听不到,建议以后能够分小组讲解.还有就是实习前线路没确定好,实习过程中没有按原先的线路进行,有点盲目.总的来说这次野外实习非常成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野外实习. 2、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米~1300米;七里冲:1100~1250米;东谷、西谷:900米~1100米;天梯:400米。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公里范围内,高度下降800米。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河流袭夺1. 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流向大校场段的为断头河,女儿城段的为反向河,因为侵蚀基面高低差异和分水岭两侧岩性不同导致在发生袭夺过程中分水岭外移,袭夺点附近谷地走向急剧转折形成袭夺湾.造成汉口峡.大校场因为发生溯源侵蚀致使源头不断后退。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2. 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因此流向锦绣谷的为袭夺河,由虎背岭南侧流向石门涧的河流为被夺河,其中流向锦绣谷的为逆向河.从天桥到石门涧段的为断头河.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花径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在天桥处形成裂点, 在裂点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三)冰川地貌

庐山是存留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的山体:大坳冰斗、芦林冰窖、王家坡u形谷、莲谷悬谷、犁头尖角峰、含鄱岭刃脊、金竹坪冰坡、石门涧冰坎、'冰桌'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条痕石……海拔800~900m的网纹土这都是冰川地貌的有力证据.

冰碛物的特点:1,成分主要是砾,砂,粉砂,粘土.2,结构疏松,粒度差距大.3,缺乏分选,不显层次.4,砾石磨圆度差,多成棱角型或次棱角型.5,表面常有擦痕,刻槽,压坑,压裂和磨光面.6,石英砂粒棱角尖锐,表面有贝壳状断口.7,内部的孢粉是寒冷型.下面是几处主要的冰川遗迹

a.王家坡u形谷:冰川在谷底流动中,侵蚀和掘蚀所塑造的谷地形态。谷地宽而两坡陡,横断面呈u字形。是庐山u形谷中规模较大,形态特征保存较为典型的谷地之一。谷地有震旦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所组成,气势浩然,谷地源头高程约800米,长达4公里,谷地宽约700米。谷中有的王家坡双瀑。

u形谷成因:由于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两侧一般有平坦谷肩,横剖面近似u形,其谷底岩性差异大。

b.大坳冰斗:冰川源头屯积冰雪的小型凹地,呈圈椅形状,后壁陡峻,一面开口。大坳冰斗,是鉴定冰川遗迹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大月山东北角,由震旦系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石英岩所组成,冰斗长300米,宽250米,深约100米,斗底高程1200米。

冰斗成因: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积雪斑边缘的岩石,因冻融作用频繁而崩解为岩屑,并在重力和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搬运到低处,使积雪斑后缘逐渐变陡,雪线下的地面则逐渐蚀低地成为雪蚀洼地,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对底床的刨冰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拔蚀作用而后退变高。

c. 含鄱岭刃脊:是较为典型的岩地貌景观,海拔1286米,长约1250米,由震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夹砂粒所组成。岭脊如刀刃,两坡陡峻,形态似鱼脊。

d.犁头尖角峰:因冰体啮蚀山坡,使山峰形成金子塔形而称为角峰。海拔1328米,峰体苍劲,形如铁犁,挺拔俊俏,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景观. 刃脊和角峰成因:刃脊和角峰是在冰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前者是谷坡冰斗壁后退的结果则使山脊形状锋锐,后者是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形成的极尖峭。

e.芦林冰窖:冰窖是山谷冰川的发源处,是屯冰的基岩洼地。芦林冰窖地貌上称为芦林盆地,发育于震旦系南沱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之上,底部有冰物沉积,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呈椭圆形洼地,现为芦林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

f.石门涧冰坎:l长约3000米,宽200余米,谷地呈槽状,亦是冰川谷。在其出口处,由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积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石门涧,水系发育丰沛,有急湍奔泻的石门涧瀑布。

第8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shixi.shixiben.com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度米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第9篇 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庐山)

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庐山) 一、庐山概况: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地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庐山的实地考察,把所看到的庐山地貌、地形、岩石分类、植物的垂直分布以及土壤的分类和分布特征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相联系。尝试性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实习时间:xxxx年9月11日至xxxx年9月17日

四、实习路线: 1、9月11日:街心公园——牯牛岭(月照松林); 2、9月12日:街心公园——汉口峡——女儿城——大月山水库——大校场——博物馆; 3、9月13日:街心公园——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小天池; 4、9月14日:街心公园——庐山中学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舍身崖); 5、9月15日:街心公园——五老峰; 6、9月16日:街心公园——天狗洞——植物园——含鄱口; 7、9月17日:街心公园——三叠泉——庐山东门。

五、实习内容: 【土壤篇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1、垂直地带性土壤 ①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②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③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2、非地带性土壤 ①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②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古红土: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

(三)按实习事件和路线分述: 9月11日(月照松林) 月照松林巨石缝隙中长生长着松树,且相对松林里其他松树而言,这些松树均要矮小些,但树龄却年长些。其养分从何而来? 岩石缝隙中含有母质且母质肥沃,继而就能使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后又能反作用于缝隙中土壤,从而补充氧气和有机质。且植物能分泌有机质分解岩石,获取矿物质。由于土层浅薄,植物只能被迫调整生长速度,所以相同高度的树,石缝中的树龄要比其他的年长。

9月12日(大月山水库) 1、 野外认识土壤: ① 挖剖面:坑宽0.5~1m,长1.5~2m;观察面要向阳,呈阶梯底部能容纳一人;挖至母质,甚至基岩;表土和深层土分开堆放;填土时深层土放下面,表土放上面,以免影响植物生长。 ② 观察土壤: a、 用小刀把挖痕刮成自然面; b、 根据土壤颜色、松紧度划分层次; ③ 认识土壤: a、 土层厚土:卷尺测量; b、 土层颜色:用标准土色卡根据色调亮度对比判定; c、 土壤结构:观察各土层,根据形状划分为柱状、块状、菱柱状、团状、粒状; d、 土壤质地(手搓法):取一定量土在手中,将小石、草根取出,捏散,加少量水,揉搓。 砂土 无法搓成球 砂壤土 勉强搓成球,但易捏散 轻壤土 能够搓成球,勉强搓成条 中壤土 能搓成条,但弯曲成环状时会断裂 重壤土 能搓成条,且弯曲成环状时不断裂 粘土 成环状压扁后,依然无断裂 e、土壤ph值:取豆粒大小的土壤,放入调色盘,用硬物将土壤弄散,滴加指示剂到刚好能浸润出来,浸半分钟,轻轻摇动,看浸出的液体颜色,用比色卡对比。 若成中性或碱性,则需检查石灰反应: (滴稀盐酸,看气泡,听响声) caco₃<1% 气泡微弱,响声小 1%<3% 有明显气泡,但持续时间短,有滋滋声 caco₃>;3% 气泡剧烈,持续时间长,响声大 f、有无砾石情况(d>;2mm) 轻砾石 <10% 中砾石 10%~30% 重砾石 >;30% g、土壤的分类命名: a、地理发生分类:根据成土因素,定量性差。 b、诊断分类:定量性强,成本多。 大月山土壤: 土壤分层 土层厚度 质地 ph值 颜色 枯枝落叶层 8cm 腐殖质层 27cm 轻壤土 5.5 黑 5yr2/1 过渡层 11cm 轻壤土 5.6 黑棕 7.5yr2/2 心土层 33cm 偏重壤土 6.0 棕色 7.5yr2/1 土类:山地棕壤; 土纲:淋溶土刚; 亚纲:温湿淋溶土亚纲; 亚类:山地棕壤亚类; 土属: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属; 土种: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种。

2、 棕壤的形成: ① 淋溶过程:棕壤呈酸性,剖面无石灰反应。 ② 粘化过程:上面的粘粒移动到另一层累积起来,使得该层的粘粒含量比其他层高。 a、 残疾粘化:粘粒就地形成; b、 淀积粘化:粘粒来自其他地方。 ③ 生物覆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比较好的腐殖质层。

3、 棕壤的性质: ① 呈酸性到中性; ② 质地粘重; ③ 肥力较高; ④ 矿物风化弱,以2:1型的胶体为主,有少量的高岭石和蛭石; ⑤ 颜色以棕色为主; ⑥ 阳离子交换量高,cec>;10,bps>;70%。

9月13日(芦林湖——黄龙潭) 1、 原始成土过程: ① 漆皮阶段:微生物附着在岩石表面,对其进行分解,形成有机质,积累成腐殖质; ② 地衣阶段:地衣开始在上面生长,腐殖质积累越多; ③ 苔藓阶段:地衣生长后,保肥保水能力增强,苔藓开始生长; ④ 草本植物阶段:苔藓生长后,腐殖质越积越多,土壤渐渐形成,草本植物开始生长; ⑤ 灌木阶段:灌木开始生长; ⑥ 乔木阶段:乔木开始生长。 2、手刮法测土壤质地:取玉米大小土粒,拇指捻、压、搓。 砂土 不粘于大拇指,不形成刮面 砂壤土 刮面有裂痕 轻壤土 刮面光滑,鱼鳞状 中壤土 刮面完整,边缘有裂痕 重壤土 刮面完整,边缘无裂痕,无反光 粘土 刮面完整,无裂痕,有反光

3、 芦林水库下面的柳杉林土壤: (海拔:857m,气压:910hpa,地理坐标:29°33′n,115°57′e) 土壤分层 土层厚度 硬度 质地 结构 ph值 颜色 枯枝落叶层 3cm 腐殖质层 7cm 12mm 轻壤土 团粒状 4.2 黑棕7.5yr2/2 过渡层 15cm 16.6mm 轻壤土 碎块状 5.2 暗灰棕5yr4/2 心土层 37cm 20.4mm 中壤土 块状 5.6 淡棕7.5yr5/6 母质层 18mm 中壤土 细块状 6.0 暗黄橙7.5yr6/8 土纲:铁铝土纲 亚纲:湿暖铁铝土亚纲 土类:山地黄壤土类 亚类:山地黄壤土亚类 土属:坡积砂岩山地黄壤土属 土种:中层坡积砂岩山地黄壤土种

4、五大自然成土因素: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 5、四大肥力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6、岩石风化四阶段: ①碎屑阶段:热胀冷缩,物理风化,s、cl流走; ②钙积阶段:钾、纳淋湿,钙富集,呈酸性; ③酸性硅铝阶段:钙、镁、钾、纳发生移动,土壤分化呈酸性,剖面上形成棕土层; ④富铝化阶段:岩基物质,硅基本被淋湿,酸性更强,铁、锰被释放出来; 7、山地土壤与平原土壤的区别: ①山地土壤粗骨性(混杂岩石); ②山地土壤颜色暗; ③山地土壤土层薄,变化较大; ④山地土层分异没有平地明显。 8、河流冲积母质的特点 ①水平分布上,越往下游磨圆度越好,垂直河流两岸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粗; ②垂直方向上,粗细相间,层次性明显,与河流的流速和流量有关,粗的在雨季和多雨的季节沉下来,细的在旱季沉下来。

9月14日(前往大天池的路上,小组剖面:心土层发育不明显) 土壤分层 土层厚度 结构 质地 ph值 硬度 颜 色 枯枝落叶层 4.2cm

庐山实习报告(9篇)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庐山范文

  • 庐山实习报告(9篇)
  • 庐山实习报告(9篇)79人关注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 ...[更多]

实习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