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大四学生报社暑期实践报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词很小的时候就有读过,但是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
我是读“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的,要想把学到专业知识用起来,只能到与新闻相关的部门去。而这个暑假很幸运,经过熟人介绍,有机会可以到报社里面亲身实践,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上面。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人身历程中,总是有第一次的。那些曾经的第一次,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而我第一次去报社,是一个人,拿着一个联系号码和自己的简历表。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去做的。面对领导,当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对自己说:金艳,你一定可以的。让自己放轻松,尽量自信大方,我得让他们相信我是一个可以用的人。收我做实习生,不会是一个累赘。而最后,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我不是一个给他们惹麻烦的人。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始终是要靠自己的。别人是不可能帮你一辈子的,我有那么一个机会去报社实习,那么我就得抓住机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手头上面的事情。而我是个女孩子,我知道现在虽然早已经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对于很多工作很多岗位来说,女孩是站在下风的,就业情况没有那么乐观。
而在报社或者电视台,大多数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男生。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业的竞争压力也随着增长起来。作为一个女孩,我认为一定要更加的充实自己。给自己备足进入社会的装备。我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就业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有几千人在同时竞争同一个岗位。我要在众多的人当中,站起来,就需要有自己的能力,让招聘者相信我,肯用我在他们的单位工作。
在报社里面,由于我进的这家报社是刚创刊的一家周刊报。很多制度还没具体的完善,但却是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他们知道我是读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的,再加上我在我简历表上写着一些工作经历(自己在课余时间的兼职经历)。报社里的老师,带我出去采访了几次之后,就让我单独出去进行采访活动,收集资料,写稿子。其中还让我单独做了几期的版面主持,其中效果还是可观的。
对于报社里面的稿子,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文字还是显得有点稚嫩,让我多锻炼,多看报。我听取他们给的意见,回去每天在自己的博客中写点文章,锻炼自己的文笔。我想只有不断地练,这样才能像那些老师一样的出色。以后工作如果跟文字打交道的话,也不会显得那么生疏。
实习的一个半月中,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勤勤恳恳的工作着。经过实习,让我认识到了更多的人,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在社会上善于与人沟通这门技术是需要的,而且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在采访中,我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变多了,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变多了,感觉到了人在社会中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需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中,我也丰富了自己贫瘠的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我在实践中也体会到,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的道理。而且采访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社会经验是不断积累出来的,工作中也有碰壁的时候,但是我不怕,我相信现在碰壁愈多,以后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少碰点壁。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感觉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一定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以后的工作做好足够的准备。
第2篇 大四学生报社暑期实践报告范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词很小的时候就有读过,但是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
我是读“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的,要想把学到专业知识用起来,只能到与新闻相关的部门去。而这个暑假很幸运,经过熟人介绍,有机会可以到报社里面亲身实践,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上面。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人身历程中,总是有第一次的。那些曾经的第一次,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而我第一次去报社,是一个人,拿着一个联系号码和自己的简历表。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去做的。面对领导,当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对自己说:金艳,你一定可以的。让自己放轻松,尽量自信大方,我得让他们相信我是一个可以用的人。收我做实习生,不会是一个累赘。而最后,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我不是一个给他们惹麻烦的人。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始终是要靠自己的。别人是不可能帮你一辈子的,我有那么一个机会去报社实习,那么我就得抓住机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手头上面的事情。而我是个女孩子,我知道现在虽然早已经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对于很多工作很多岗位来说,女孩是站在下风的,就业情况没有那么乐观。
而在报社或者电视台,大多数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男生。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业的竞争压力也随着增长起来。作为一个女孩,我认为一定要更加的充实自己。给自己备足进入社会的装备。我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就业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有几千人在同时竞争同一个岗位。我要在众多的人当中,站起来,就需要有自己的能力,让招聘者相信我,肯用我在他们的单位工作。
在报社里面,由于我进的这家报社是刚创刊的一家周刊报。很多制度还没具体的完善,但却是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他们知道我是读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的,再加上我在我简历表上写着一些工作经历(自己在课余时间的兼职经历)。报社里的老师,带我出去采访了几次之后,就让我单独出去进行采访活动,收集资料,写稿子。其中还让我单独做了几期的版面主持,其中效果还是可观的。
对于报社里面的稿子,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文字还是显得有点稚嫩,让我多锻炼,多看报。我听取他们给的意见,回去每天在自己的博客中写点文章,锻炼自己的文笔。我想只有不断地练,这样才能像那些老师一样的出色。以后工作如果跟文字打交道的话,也不会显得那么生疏。
实习的一个半月中,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勤勤恳恳的工作着。经过实习,让我认识到了更多的人,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在社会上善于与人沟通这门技术是需要的,而且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在采访中,我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变多了,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变多了,感觉到了人在社会中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需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中,我也丰富了自己贫瘠的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我在实践中也体会到,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的道理。而且采访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社会经验是不断积累出来的,工作中也有碰壁的时候,但是我不怕,我相信现在碰壁愈多,以后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少碰点壁。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感觉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一定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以后的工作做好足够的准备。
第3篇 报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习地点:**报社
实习时间:7月4日8月28日
实习内容:本人于暑假在**报新闻部热线组,跟随**实习。所发稿件多为消息,刊登于《**》《**》《**》等版面。
实习报告
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能得到在媒体实习的机会,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我非常珍惜。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人说大一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二的学生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会什么;大四的学生知道自己会什么。于我来说,实习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会什么”,于是才有了弥补的可能。
在报社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人际关系。采编大厅里坐着的有领导,有,有,有见习,还有同我一样的实习生。来报社的第一天就一个感觉:实习生比多。几乎每个都带有实习生,有的甚至带了两三个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师的信任。这些本没有带实习生的义务,我们这些半吊子水平的实习生也确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让他们相信我们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我们能给报社帮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时间久了,我们和的关系都是亦师亦友的。大家都喜欢勤快的人,有些琐碎的小事是每个实习生都必须经历的。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帮老师做些清洁工作,给老师们倒水、拿报纸,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是不为人所喜的,只有给们留下好映像,他们才会逐渐信任你,出去采访的时候也会尽量带着你。其次,和实习生们的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疏离,彼此是同伴又是竞争对手,但毕竟是同龄人,交流起来也比较投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实习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对方的镜子,不多久,十几个人竟都成了朋友,这算是本次实习的额外收获吧。
这次实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理论说起来谁都会,但真正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做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就拿采访来说,我们都知道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要具备必要的知识,要熟悉采访对象,要使采访的起点高,节省时间。但这些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尤其对于都市报,我们面对的都是突发事件,没有时间先去了解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临时“具备”相关知识,即便是赶往采访的路上匆忙定下的采访目的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也会在置身于事发现场时发生改变,也会因采访对象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而改变。另外,采访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对来说是非常头痛的,因为不了解,采访就不可能深入,在采访对象侃侃而谈的时候,就会疲于应付,导致报道流于表面。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中,随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经验,只有接触的多了,我们的视野才能得以开拓,这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还要懂得创造访问的条件。通常到了新闻现场,我们首先要找到掌握总体情况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参与者、知情者,然后是事件的外围人物,即旁观者和听说过的人。这三种人缺少任何一种就会让受众觉得报道不完整,缺少说服力。另外还要选择好访问的时机和场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负面事件采访中,一些工人面对的时候守口如瓶,但私下里却单独电话联系反映情况,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知道是自己向透漏情况,害怕工地负责人报复。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衣服也要注意采访的场合。记得有一次采访的对象是珠宝商,到了现场以后,才发现他们都是西装革履,只有我一个人还是t恤衫牛仔裤,感觉特别尴尬。
带我的赵老师经常对我说,最大限度地让接受进而倾诉,才能算是好,在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采访需要了解当事人居委会方面的情况,赵老师让我单独电话采访,可是我问来问去问了一堆空话,没用,而且还让居委会的人觉得很委屈,因为当时听信居民的一面之词,潜意识里认为居委会什么工作都没做,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我的语气让居委会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居委会做了很多,这次采访很不愉快,后来赵老师重新打了个电话,先把我这个烂摊子收拾了,之后问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次失败的采访让我认识到,兼听则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词,有时候弱势的一方并不是有理的一方,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很少有绝对错的一方和完全对的一方,切莫让感情影响判断。采访的时候要把握好交谈的气氛酷猫写作,的身份很敏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对方觉得的到来能给他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来怀疑诘问追究责任的。还要注意问话要从具体情况问起,要从细节下手,问得简单明白,一个太过笼统的问题会让被访者觉得无从开口。此外还要及时组织问题引导谈话,问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切莫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观察的能力是一个新闻最基本的素质,它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观察会成为采访的唯一手段。有时候愈是细节的愈是特别的,很多报道都是因细节儿出彩,很多采访也是因细节而真实,能让判断采访对象言论的真伪。
采访的最后一步是核实,在**报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的每一次采访都要在采访结束后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核实,报纸上的一小块文字,看起来简单,但这四五百字要求亲身赶往现场,去采访、写稿、求证,无法核实的宁可抛弃不用,也不能冒着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去刊发,事实上每文章在交到手中时,都要再一次审查。
至于新闻稿的写作,赵老师一再提醒我要有现场感,受众是通过的眼睛去感知新闻现场的,让受众感到在现场,才能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许是由于热线部大部分的稿件都发在《**》《**》和《**》等板块,我们的采访尤其注意时效性和时间性,赵老师到达新闻现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表,记下到现场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新闻的五个“w”,当初上课的时候背得那叫一个滚瓜烂熟,平时也要求自己时刻记着,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犯过这种乌龙错误,比如好不容易采访结束,忘记问当事人的姓名,比如兴冲冲从事发现场赶回来然后发现忘记记下事发地点在哪里,比如终于写完了稿子忘记了向相关单位核实……犯了不少错误,受了不少打击,心情难免低落,不过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长的,这些打击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还没有参加工作,有了这些经历,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还锻炼了我的韧性,让我懂得一个新闻要随时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解心情。不是每次采访都能很顺利的,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新闻,除了要想方设法套出话来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关于套话,我的体会是“脸皮厚则无敌”,如果采访对象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或干脆就不开口,如果不想放弃,就不要接他的话,大可从其他方面去问,契而不舍,是为无敌。此外,即便真的被拒绝地一干二净也不必难受,如果被拒绝一次受伤一次,相信大部分也活不到现在。
有时候一些不怎么难的采访,老师会让我自己去,每次出去她都会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这几乎是她每天必对我说的话。这可不是一句客道话。有时候为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采用“暗访”的手段。7月8日我们刊登了报道《青蛙还在卖市场管理办说“没权管”》,因为当时采访的时候,我们冒充要买青蛙的,赵老师用自己都手机给卖青蛙的打了个订购电话,稿子发出来后,那一整天,青蛙贩子就一直电话骚扰赵老师,让人不胜其烦。后来,在报社坐着的时候,偶尔会接到一些询问某某手机号的电话,刚开始我不怎么在意,就去帮他问该的电话,但老师们提醒我们对于这类电话要警惕,采编大厅的电话大部分都曾公布到报纸上,很多被负面报道过的人和单位可能想通过报社电话询问手机,这中间有什么企图就难说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不辜负报社老师几十天来对我的帮助,做一个合格的,让自己成为群众看社会的眼睛,不愧于“铁肩担道义”这几个字的重量。
第4篇 旅行社暑期实践报告
这个暑假过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在家闲待了近一个月,本想这个暑假就会这样堕落下去了吧,很意外的,妈妈的朋友帮我联系了一家旅行社实习.可是很不巧,去的那天碰到旅行社休息.也可能是注定的,另一个机会在等着我.在返回家的途中,经过环亚国际旅行社,突然萌发了想要去试一试的想法.经过许久的心理斗争,因为想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就忐忑地进了旅行社的办公室. 实际情况远比我想像的简单得多,于是我就留在了环亚旅行社,开始了我的暑期实习之旅.从7月25日一直到8月21日,28天的实习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旅行社记事
在旅行社里,虽然没有工资,但我还是干得很带劲,因为确实能学到不少专业内外的知识.我主要是在接待部工作.具体工作就是熟悉旅游产品,向顾客介绍.另外还在计调办公室帮忙.实习的第三天,我已经学会了填散客组团登记表,以及旅游合同,使用传真机等等一些基础的办公室工作.也能较为独立的接听咨询电话,应付顾客对热门旅游产品的咨询.对于这些基础工作上手的还算是比较快.在旅行社内部实习期间,经历了不少人事.
一、第一次送团
7月28日,这是我来旅行社的第四天.
早晨,还是跟往常一样提前五分钟到了接待部.刚打扫完卫生,陈总就来电话了,让我去计调办公室一趟,我也没多想就去了.进了办公室,陈总让我坐下,我想,该不会是我犯了什么错误,要炒了我吧?心里有些忐忑.
“小朱呀,今天下午呢,你去接个团…”从来没有接触过导游工作的我有些紧张了.
不过,听完陈总的话,还算是有些安慰.是让我跟司机去金牛镇西畈村的泉波小学接一群老师,然后送到武昌火车站,之后我就可以返回大冶了.为什么会感到安慰,因为我老家就是金牛镇的,对那一带还比较熟悉,武昌火车站也熟悉,并且有资深的司机师傅带着,这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陌生,自然也就没那么恐惧了.
陈总跟我交代了注意事项:这个教师团的旅游点是北京,我跟司机负责送到武昌火车站,在那边有北京战友旅行社的导游接应,来给我们送往返北京的火车票,由我转交给领队.我还要负责将团款收齐.他们之前是报了十一个名额,但之后由于有一个人生病,无法出游,对于这中情况,我要加收150元的火车票损失费.上车后,要致欢迎词等.送完团后,还要退一张返程的火车票.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怕出纰漏,就将整个过程一步步的写在了纸上,连欢迎词也都一句句的写下了.最后又将这个团的行程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便于在车上给他们讲解.
可是这一切并不如我想的顺利.
去金牛的路上,车子驶到一半的行程,游客那边的领队打来电话,那个病者又能去了.司机郑师傅提醒我给陈总打个电话,确认一下火车票的数量.打办公室的电话一直处于忙线,这可急坏了我,幸好这时陈总给郑师傅打来了电话,郑师傅跟她讲明了情况.还好一切顺利.我们沿途找老乡问路到了泉波小学.
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
我找到他们的领队收团款,那老师边数着钱,边挑着刺儿,说是怕住宿条件不好,看不到升旗仪式等等,想先押两千元钱,等回来之后再结清.我不好做主,就给陈总打电话,陈总没有同意,郑师傅也帮着我跟他们纠结了许久,还是将团款收齐了.
上车后,领队还是还是不肯罢休,亲自给陈总打了电话,软磨硬泡了好一会儿,最终,陈总同意他们先押两千块钱,但是到了北京后,必须将余下的团款交给那边的地接导游.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把团款交齐,何必这么大费周章呢.即使是怕服务质量有问题,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旅行社都有自己的运营方式,他们也怕游客拖欠旅游费用.
上车后,我全然没有了兴致,之前设计好的欢迎词这时候一个字都蹦不出来.我只是机械地将行程表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看.再者,他们也不需要我来调节气氛.都熟识,讲话打着粗口,说的是他们的轶事,我半句也插不上.
因为晕车的缘故,我更不想说话,于是就眯着眼睛休息.还是司机郑师傅帮我收拾残局,一路上一直跟他们聊着.到火车站,跟北京战友旅行社在武汉的联系人接头,拿到火车票,送走了这一帮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
返回的路上,司机郑师傅给我传授着经验.跟游客说话打交道是有技巧的,始终要调侃着,即使对游客不满,也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遇到这种特别的教师团,一定要显得大方得体,不能随意地闹脾气.
这一次送团,虽然只是一个小任务,但确实让我懂得了不少为人处世的方法.
二、周末我最大
8月8日,星期日.本应是公司几个部门经理轮流值班休息,但计调部的金经理被派到景区去踩点,人手不够,于是,金经理就安排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小纪在接待部值班.小纪跟我一样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跟我同一天来公司,但她一直是在计调办公室工作,对接待部工作并不是很熟悉.因此这对我俩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一天,整个旅行社只有我俩以及计调办公室的一个导游值班.
我跟金总说,就我俩,恐怕做不来吧?他说周末人不多,而且不懂的可以打电话到办公室问,办公室里有人.我想,我俩就我俩吧,平常也学得了不少,对于一般程序我还是了解的,基本上可以做的下来,正好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我的实习成果.
一上午还没过完,我就发现我俩被骗了.早上,开门后,我还在打扫卫生,还没弄完,就有顾客上门了.我有些紧张,千万不要搞砸了呀.但出乎我的意料,客人似乎很好说话,问清楚了之后就决定报名了.我按照平时的手续一步步办齐了.一单生意做下来,也不觉着什么难的.
这个客人刚送走,麻烦事来了.物流公司的人送来了旅游包和帽子,他找出纳阿姨收账,可是出纳阿姨还没上班,我又做不了主.只好跑到楼下找今天办公室里唯一一个上班的,石姐(导游).几番周折,石姐去票务那里拿了钱付的帐.之后,又是很耗体力的活儿,要将五百个旅游包和一大箱子旅游帽搬到阁楼上.我俩搬了许久才搞定.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我俩已经有些累了,今天客人并不少,尤其对于我们俩个实习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到五点半为止,我已经收了16050元.厚厚的一摞票子装在我的包里,我还真有些担心.我对着收据一张一张地清算了好几遍,深怕收错了钱或是弄掉了钱.
六点过了,差不多要下班了,我俩正收拾着,又来了一位阿姨,小纪脸色变了,有不好的预感,又得推迟下班了.果然,那阿姨来问行程的,阿姨问了一些情况,说还要等两个人来商量一下.听到这里,小纪脸色更是难看,不停地小声向我抱怨,奇怪的是,我反倒越发的平静起来了.给她们倒了水,耐心的给她们讲解.最后决定报九畹溪漂流,只是人数没确定,她们晚上回去统计好明天再来报名.虽然这单生意当天没有敲定,但这就是潜在的顾客.
一天下来,我又学到了很多,学会了处事不惊,遇到问题首先要做的是静下来想解决的办法,其他的都无济于事.
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
机会接二连三的来,让我赶上了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此次旅游节,官方大量的招收讲解员和志愿者.旅游局和文体局到黄石大冶各个旅行社选招导游进行培训.我有幸被选上了,正式担任旅游节众多景点中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的讲解员.为了办好这次活动,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一、上岗前,强化训练!
在我来旅行社的第一天,也就是7月25日,我们就开始为矿冶文化旅游节做准备了.陈总跟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六十七页的关于黄石大冶文化景点的导游词, 限定我们十天之内背完,参加旅游局的选拔赛.这对我们两个实习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从来没有背过这么长的导游词.但是,我们对这旅游节还是很期待的,于是,咬咬牙,也就担下了这任务.
更令人郁闷的事还在后头,当我背完导游词后,陈总才告诉我任务改了,给我换了一份四页纸的导游词,在我背了一半之后,又给我换了一份.背导游词已经麻木了,到后来也就不怕了,六十多页的都背来了,还怕这几页?不过,背的这些东西也都派上了用场,对黄石大冶的矿冶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跟游客讲解时也得心应手,毕竟,肚里粮,心里不慌.
8月13日,很累很充实的一天.政府方面请来了武汉革命博物馆宣教部的主任袁亚妮给我们入围的导游讲专业课,这一天,我们学了专业的讲解技能,形体训练,还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进行实地模拟训练. 袁老师说过一句话很专业,讲解员首先是一名资料员,一个辞作者.讲解员要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还要学会写导游词,将书面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讲解员既是社会教育者,又是服务员.要端正我们的职业态度.
二、大牌受众
节日期间,接待了不少国内外的贵宾.8月18日,争取到了一个机会,接待我的第一个游客.
下午三点,我跟随文体局局长去博物馆大门的停车场接待一个贵宾.具体是什么人物我并不清楚,只知道此人来头很大,她是一位老阿姨,警车尾随,由市长等多位领导陪同,身后还跟着一帮记者.
在引导和讲解的途中发生了一点小尴尬.当爬上石阶站在园区门口后,我就开始向大家介绍石阶下前方的尾矿库.讲到尾矿库中铜铁金银的含量极具开采价值时,那位老阿姨领导突然问道,这尾矿库中的铜含量是多少,金的含量又是多少.我咯噔了一下,这我就不知道了,我有些卡壳的停了下来,有些慌张了,这时她身边的一个领导说了几句话绕开了话题,因为他也不清楚.这才缓解了尴尬局面.
引导贵宾的路上,我很识相的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有在他们的谈话稍有停顿的空隙才插着讲解了一些.并且,老阿姨领导很赶时间,所以我们只好大概简单的介绍一下遗址的背景,一路上见景讲景.这一路下来,也没多大感觉,压力不及以前所想.
之后在博物馆重新开馆的剪彩仪式当天,也就是8月19日,作为讲解员,我接待了黄石大冶政府等各界的高层领导,下午,还有幸见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主持发掘者,著名的考古学家,殷玮章老教授,我们向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因为节日的关系,博物馆在9月1日之前都免费对外开放,那么游客自然是慕名地蜂拥而至了.毕竟是中国继兵马俑和半坡遗址博物馆之后的第三个遗址博物馆.每天客流量达两万多人,所有工作人员和武警部队都出动来维持秩序.虽然很累,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很欣慰,毕竟是为自己的家乡做宣传工作,并且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结束语
这个暑假,很意外,很刺激,很累,很充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了许多,有专业性很强的旅游方面的知识,还有专业之外的为人处世方法.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正确的职业态度,怎样去独当一面.历练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历练的结果是美丽的.
第5篇 大学生报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今年我读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说是难忘,因为我没有回家,而是在报社实习工作了两个月,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好了,我非常兴奋自己能够有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报社,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我就会一直不断地进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断的进步中走过!
通过学校宣传部老师以及大通社的几位学生干部的努力争取,我总算得到实习机会了。在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异常激动,然后认真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暑假,这样,自己距离曾经的梦就会近很多的。这次实习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得到了报社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为人处事和新闻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通过实习我们对和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幼稚的感觉什么是什么,学会了怎样实事求,尊重事件的本来面目,与自己的新闻梦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报》实习,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过《洛阳晚报》,那里的威严让我有种自卑的心理,毕竟《平原晚报》也是一家市级报社,无论要求还是纪律都应该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本科生,并没有与之相当的能力。所以,事先我们几个就认真做好准备,从与老师交谈的态度到提要求的措辞都是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反复推敲才最终实施的。也许是年轻吧,我们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想早早地进入社会,多随外出采访,体验一下学校以外的新闻传播情况,为以后的求职应聘准备条件。
因为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我和陈静分到《平原晚报》总部,跟一个老师学习稿件,偶尔和出去做一些采访。王腾和晴川则跟晚报一性格豪爽的楼市跑楼市。刚来的几天,我们每天早上8点之前都会到报社,打扫卫生,整理老师的文件。旁边的老师看到我们汗如雨下的样子,都夸师大的学生有素质,积极主动,我们几个总会是笑脸应答,因为我们是背负着师大和宣传部以及大通社的荣誉去实习的,我们必须展现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可实习将近半个月了,也没什么采访人物,我们几个都非常着急,情绪也开始有懈怠。偶尔写点消极的感慨,把宝贵的时间都忘记了。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时间和机会学好方正飞腾这个软件的,只是我们都太不切实际了。
真的也许是还年轻的缘故吧,我们缺少社会阅历,们出去采访很少带我们,有些任务我们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报社度过的,看报纸,写评论,偶尔也写一些感慨,然后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走完了。不过看到们在听到有突发事件后立刻赶赴事发现场的魄力时,我还是由衷地敬佩和羡慕,也许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了,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新闻在我的意识里越来越成为一种模糊的概念了。随着对其渐入了解,就像一个点和一个圈的关系,当还是点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新闻有多难,需要把握多少度。当点渐渐扩大,成为一个周长继续扩大的圆时,我才体会到新闻也有其更深层的类似于艺术表现的市侩和绝妙。新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党和人民。新闻的几个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反复在思考辨证这个问题。但一味地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新闻的广泛传播的。以前总是认为,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绝对坚持其真实性。
可是实习的这一个月,当所谓的理论和时间相撞时,理论只是一片空白,并且显得比较肤浅。现在的新闻传播同样考虑社会效应和大众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只会把新闻送进死胡同。怎样很艺术的变相表达才可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让新闻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有一次单独去辉县的向阳幸福院,碰到新乡好多媒体的,参与完那个活动之后,我感慨颇多,做新闻的困惑和疑问也逐渐增加。回来后我一直在探究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这两个问题,现在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策划,新闻也不例外。前者是为顺利正常有步骤地进行新闻传播而采取的一种理性的新闻规划,后者则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当的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和摆布。联想现在的新闻,好多都已经是摆布出来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每年查处的虚假新闻也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很雷人的。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无可否认地造就了一批丧失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的新闻工,他们会拿封口费,会写虚假广告,会看关系发新闻,会“不辞辛劳”搭上地区腕儿级人物然后伺机找“岔儿”领费,会“独当一面”给人办事包人满意……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闻,但是当它们一天天多起来的时候,我想到中国新闻事业的悲哀,想到作为一个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里逐渐丧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韬以及其他优秀的新闻工还在的话,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和老师出去采访的几次经历,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办到就能办到的,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采访中要引导导被采访者,不能随采访者自己的意愿,还要注意提到与采访对象相关的人,搜集多方素材,这样在写稿的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学校的采访,都是事先策划好的,有老师和同学一起,大家集思广益。而现在,大部分时候老师会把任务完全交给你,而你就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而这个过程不能仅仅说得到锻炼就可以一笔带过的,像专业课上学到的采访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必须掌握好的,这样在学以致用的情况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闻业务水平。
第一次实习,得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也明白新闻真实的难度,所以以后不会再钻这个牛角尖了。不过作为一个新闻人,必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还是必须坚持的,这是一个新闻人称其为人的最起码素质和底线。还好实习期间遇到的都是一些社会小问题,有的纠纷也不伤大局,总体上社会主义的新闻还是比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们接触不到,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让我们练笔了。需要大力宣传的,我们要学会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义提升到三度,没有那么好,也要看情况,巧妙地夸大。而一些批评揭露的新闻,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有时候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完成的采访和披露,对方找一下报社上层领导,一个小小几天的辛苦就白费了。现实就是这样无奈,所以一些圆滑的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没有得罪人的时候,干吗总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的道路是很艰难的。坚持两年,执着地选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因为喜欢,所以热衷。正是这样,我才会有的动力好好规划自己的新闻路,从点滴积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难与不难也是视努力而定的。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仍会坚持,为圆自己的梦而努力。
新闻难做,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担心的是自己想做这份难做的工作连机会都没有,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多难啊。好的单位几乎不要人,差的单位大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导致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难。我不想这样,在毕业后就失业,我会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能力,在我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单位,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
第6篇 旅行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我选择在某市中青旅进行社会实践,我在中青旅将近两个月的实习时光里,最重要的收获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希望,希望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更加的努力。
到中青旅出境公司的第一个部门是产品定制部。在这里主要的工作应该就是“跑腿”了,大多数是去某5星酒店送个护照取个护照之类的。这类工作的好处就是,多受受高雅的熏陶,还有时刻提醒自己与人交往时多注重礼节。之后我也跟着前辈们学习了如何算行程报价和利润结算,空闲时也常翻阅一些关于旅游景区的书籍。
大约十天过后,因为项目调整的原因,我又非常幸运的调到了出境公司的邮轮中心。幸运的原因有三:第一,我大三开始专业方向为酒店管理。众所周知邮轮不仅仅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更是一座移动中的高级酒店。自己认为在邮轮中心工作很大程度上和我的专业对口了。第二,由于中青旅包船的原因,我们这些实习生也很幸运的能够到游轮上去工作,并到日本韩国协助带团,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干旅游业的艰辛。第三,认识了很交心的前辈,在平日工作中得到了很多真诚的教诲。
下面说说我感触最深的两件事吧。
第一件发生在去日韩出差前的前两周。因为包船的工作量大,邮轮中心的人也不是很多,加上实习生一共才八个人,所以我们踏上了用生命去工作的旅途。最晚的一次我们自愿加到了凌晨4点多,回到家躺倒在床上时,外边天亮了。
第二件事发生在出差时。与游客的直接接触是一件非常锻炼人的事情,你总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就被吼了的事情。但不要多想,只要去解决问题就好了。只有亲身下到一线,才能确实彻彻底底感受到“干旅游很艰辛”这种话。就像是之前的一个前辈所调侃的那样:“去旅游和干旅游简直是天壤之别。”
要说总结的话我觉得主要要说两方面,第一,工作上要有坚持奋斗和谨小慎微的态度。第二,待人一定要真诚可靠并且懂得礼节。其实还有很多心灵上的成长,但总感觉自己的文字表达不出来或是写出来太矫情。总之在实习过后,轻微的筋疲力尽之后,反而心中燃起了更亮的希望。
第7篇 大学生报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年*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在珠江时报实践,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 师所说: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践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带我的记者 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当时我心想: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习的,而且实践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践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记者为老师,其它认识的记者就叫xx姐、xx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运,我跟的记者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作为实践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习的机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比如在实践期,搭 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 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做好准备。要写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 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 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 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习。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 老师经常写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 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践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到后期,经常能听到记者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实践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记者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第8篇 农村信用社暑期实践报告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教育,我对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农村信用社是集体所有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它是由农民集股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的金融机构。
农民信用社的性质:合伙制——归集体所有。
它的机构:农信社只有信贷机构,没有一般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
我最先开始学习学习银行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点钞、捆钞、输入法、数字小键盘使用等。这似乎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本来自以为银行业务相当的简单,却没发现我原来有这么多基本的技能不会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我虽然还不能熟练操作银行的基本技能,但大致也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所谓熟能生巧,主要是靠以后勤加练习了。随后,我进入柜台,从储蓄业务学起。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而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
首先,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就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其次,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实习单位同事那里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业务办理需要身份证件,虽然客户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这点我有亲身感受。
此次我掌握了信用社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信用社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相信这会给我以后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锻炼自己的对金融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以颇多,很荣幸做了此次社会实践,相信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对我以后帮助是很多的,感悟的比较多。实践中有苦有甜,平坦的大道上多个门槛是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个门槛也许是障碍也许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票。如果你能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会珍惜学校组织的每次实践机会,积累社会经验,迎接我最终的工作。以丰富的知识回报自己!~
第9篇 报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节点,让我们去体验社会,走向实践,感受生存。今年暑假的实践让我收获良多,感慨良多。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务实的学科,对实践能力要求很强。从采访、写作到最后的编辑校对,都和实践紧密相连,可谓熟能生巧,如果仅仅依靠学校学的一点儿理论知识,不切身体验,这样的媒体人只会纸上谈兵。进入大学也是进入了自己的新闻旅程,大一大二对我来说是新闻的启蒙,虽然说起步晚了点儿但系统的学习让我对着门学科有了自己的认识。通过对各种报纸的了解,对各种报人的学习,以及对作为老一辈传媒人的老师的敬佩,都使我跃跃欲试,想快点儿加入传媒人的行列。
今年暑假我有幸进入了南阳晚报社实践,本想象着我是鱼儿他是水,凭借着我对报纸生产流程的了然于心,一定难不倒我,但事实上却让我直面了骨感的现实。行动开始前我对这次旅程充满了各种幻想,信心满满,总是提醒自己以一个爷们儿的姿态来生存,新闻本身就是一件体力活。第一站先去见了南阳的一个亲戚,也是被泼的第一盆冷水。在那个叔叔家交谈了很多新闻方面的话题,比较轻松,但当被问起五四时期的著名女报人时便一个也说不出来,从学过的现代时期中国著名报人到国际著名报人一遍遍的搜索,脑子里给的答案是没学过啊,也不敢吱声,一时哑口无言。这也让我了解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全面的,而且学习缺乏主动,新闻方面的著作读的太少。通过后来的查找,让我认识了好多五四时期的著名女报人,其中对邵飘萍的妻子汤修慧印象最为深刻。
到报社的第一天便是下县采访,要求是早上六点准时在报社门口集合,这是我初次去报社。早上五点半起床,收拾好所有的东西,背着自己的背包便出发了。六点准时和他们碰面,作了自我介绍,我们便一起乘车去了桐柏县。一路上我话不多,听他们谈论这次采访任务,这次采访的是一对善良农村的夫妇,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三十年来收留救助了一百多位孤寡老弱病残人员。以前这种事听起来就感到不可思议,这次竟然可以亲眼见到他们,因此内心充满了期待。下了高速,又在村村通公路上九曲回肠了一段路后,终于到了采访地点。在外面看这是一间很普通的农舍,我们到的时候门口还坐着几位大娘在择菜,一副常态的生活图跃然于眼前,没有半分雕饰。当说明来意进到屋里的时候,我瞬间被这整洁给震惊了,一切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甚至比平常的农舍要更加的干净,土墙边的几盆花也更见显眼夺目,你根本无法像想象到这里生活着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随后便见到了这宅子的主人,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这对夫妇很平常,表情也很淡然,没有一丝的世俗杂念,剩下的只是淳朴。大家都坐下后,一个记者哥哥掏出笔记本,开始对他们进行采访,之前在车上我看过他的采访提纲和拉好的稿,他告诉我这是采前必要准备要胸有成竹,对采访对象有全面的了解,知己知彼。采访提纲设定的好坏,影响着整个采访效果,这是课本上学过的,但事实看来现场应变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某方面找到突破口后,就会有一连串的收获。采访过程中另一个姐姐抓拍了现场照片,所谓有图有真相,我们亲眼看到的一定要重现在受众眼前。最后参观了被收留者的宿舍,足以使现在很多大学生感到愧疚,一张床配一个被子一个枕头,被子叠的整整齐齐,被单也没一点儿皱的地方。有采访才有发言权,的确如此,以前在微博上总是看到人性虚伪丑恶的一面,偶尔看到有转发正能量的,都会本能的猜疑,不相信现在还有这么好的人,接下来就是疑问,他们这样做图什么啊。不知不觉中,性本恶的思想已根植于头脑中。知道这次见到这对善良的夫妇后,总感觉一定有无数这样的雷锋在全国各地,只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报到去传递。媒体的功能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完全的彰显出来,它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个出口,无数的小事件只有通过我们的媒体报道放大,让人们相信正义的力量总会长胜不衰的。
每天有千千万万的新闻发生,面对鱼龙混杂的新闻信息,媒体要做好受众的把关人,掌握好报道的平衡性。既要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铁肩担道义,惩奸除恶,又要做好舆论引导,多传播正能量,告诉受众正义总能战胜邪恶。只有从受众出发,为受众多办实事,维护手中的利益,惩恶扬善,媒体才能又更好的出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次出去采访都会收获不同的感受。在一次采访冒名贷款的事件中,晚报社又给我上了珍贵的一课。七月中旬的一天,有个姓周的男同志向报社反应情况说,他被冒名贷款了三十万,现在信用社已经把他的信用冻结不让他再贷款了。原来这位周某这几天准备投资一个项目,资金不够需要到信用社贷款,拿上所有的证件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三年前贷的三十万到现在都没还,已经过了保证日期,他的信用档案上被记了一笔,现在不能贷款了。但周某说他从来没有贷过款,之后他到信用社多次打听这件事都没有合理的说法,最后不得不求助晚报。接到这件事情之后,主任把任务分配给了我们。了解完全部情况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信用社,把整件事情反映给了信用社这部分的负责人马理事,希望他能解释一下这件事情。马理事得知事情始末后,就叫下边的人去他们的网络系统上查询,我们等了片刻后有电话回了过来,随后了解到电话是从周先生所在地区的信用社蒲山分社打过来的,说是周先生的内弟之前带过款,而据我们了解周先生是确认自己周围的人没有贷过款之后才求助晚报的,于是就猜测应该是信用社下面的人出的差错,这会儿领导查到了,就编了个说法,于是我们就编个理由离开了等他们的回话。几天过去了,没有一点儿动静,又过了几天我们被信用社信贷科的一个人叫了出来,说要请刘姐我们吃顿饭讨论一下这件事情,当听完这个人的话后,刘姐当即就找个理由回绝了,说我们先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什么都好说。回去后,她告诉我他们想私下里把这件事情解决了,这个时候态度立场要强硬,不能犯错误,而且事情解决不了会使更多的人遇到冒名贷款的事情,要真正解决问题。我当时就觉得,记者这个行业所背负的重大责任,一定要时时刻刻的把良知背到身上。在刘姐的强烈跟踪采访下坚持下,信用社最后查处了问题的根源,处理了一些人员,并对周某赔礼道歉。
记者有时候更像侦探,为了真想,寻找蛛丝马迹。记者这种特别的侦探服务于我们的广大受众,积极发挥自己舆论监督的作用,影响社会。每当要谈起媒体的威力,我总会想起那篇《被收容者孙zhi刚之死》,因为一篇新闻报道,暴露出城市收容制度的弊端,草根公知纷纷出头,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国务院颁布新法。这就是文明的进程。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见识了很多,也明白了自身的不足。首先,深切的体会到了媒体的力量,以及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媒体要对自己的受众负责,在做好报的的同时不能忘了社会道义。其次,深知要做一个好记者一定要读更多的书,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要扎实,要有目的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再用新的只是来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