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我们于8月6日至10日对我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转变乡镇职能,更新乡镇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考察和剖析。调研后,我们认为,全区按照服务主体社会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的运行模式,即“农民点单、政府买单、服务竞单、农民验单”模式;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包括准入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新机制的运行;保障“以钱养事”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农村公益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特点是:我区乡镇综合改革方向明确,进度较快,质量很高,程序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
_____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于5月启动,按照“先班子后机关,先行政后事业”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实施改革。到05年底,全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初步成果,达到了“六个到位”的改革目标。即班子职数调整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到位、分流人员精简到位、全员养老保险到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基本到位。在4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考核检查中,考核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省“以钱养事”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_____委、区政府被评为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在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1、机关改革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三个精简”。即规范乡镇机构的设置,精简职数、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区13个乡镇场领导机构全部按“三办一所”的规定设置到位;领导职数由170名调整到113名,精简职数57人,减幅33.5%;机关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到37个,减幅41.3%;行政机关由770人精简到431人,精简339人,减幅44%。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了编外借、聘用人员。
第2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第3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第4篇 2022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第5篇 乡镇综合文化站自查报告范文
按照《四川省文化厅关于切实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加以整改落实,提升服务效能,并形成自查整改报告,现将自查整改报告汇报如下:
一、 存在的问题
奎年来,我乡文化工作受领导的重视在逐年增加,文化基础设施也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得到了较大改善。到目前为止,全乡6个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相继成立,基础设备也陆续配齐,加上xx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群众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较大改变,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乡文化事业不够壮大,还存在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一)文化氛围稍显薄弱。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是长期以来基层工作的特别,加上领导的重视不够,百姓的参与不积极,导致了文化氛围稍薄弱。
(二)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目前,在群众中开展活动的形式多以歌舞类为主,且范围小、次数少,针对性、创新性、贴近性也不太强。
(三)农家书屋管理不够规范。经自查,农家书屋存在图书摆放不规范、图书标签张贴不规范、无消防设施、书屋开放时间没有在显眼的地方公示等问题。
(四)文化市场眷查力度不够,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日常检查均无档案记录。
(五)非遗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六)文化工作汇报不够积极、不够及时。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六点问题,我站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如何更好地开展我乡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目前,工作已经进入整改阶段,具体措施如下:
(一)领导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文化专职人员要在文化建设上花功夫、多思考,并及时提出、汇报工作思路。开展工作也要轻重急缓,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建好乡镇综合文化站。
(二)建立、健全、规范文化工作档案。图书借阅有记录、活动开展有记录、电影放映有记录、日常检查有记录、会议开展有记录、经费使用有记录,对照目标考核细则,完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文化经费等卷宗的档案资料整理。
(三)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家”的作用,不仅要让其成为老百姓读书的地方,更要将农家书屋与志愿者服务站结合起来,发挥关爱留守儿童,进行假期辅导等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力度,要借助桃花节的知名度,大力宣传涂家木雕。除此之外,要对东乐狮子龙灯表演队、申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表演团队进行培训和包装,让其在群众中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从而带动群众自愿参与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三、整改时限
所有问题在20xx年3月23前全部整改完成。文化虽然是软实力,但要当成硬任务来抓,增强向心力、凝聚力,让文化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6篇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效能自查报告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长期以来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xx县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关于转发省文化厅关于做好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抽查工作的通知》 ,我乡更即开展了自查工作。
一、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文化服务站基本服务项目设置符合国家指导标准和省实施标准要求,定期提前公示服务项目,按要求开放图书室(百里村和联合村图书室是灾后重建项目,正在装修)。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度高,3个村都成立了文艺团队,以社会效益为主,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演出,有文艺骨干三十余人。配合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村组演出,利用庆三八、五一、建党节、国庆、元旦、春节等,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等编排新节目,做到节目内容健康、风趣,主题鲜明、生动,形成贴近农村群众实际,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让群众在笑声中得到教育,在欢乐中受到启发,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各村成立业余舞蹈队,参加各种宴席演出,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家庭文化传播。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实现供需对接,解决设施设备闲置浪费现象。
二、资源整合利用情况
20xx年度,xx乡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工作同全乡经济、政治、社会等工作协调同步推进,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依托乡综合文化站和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余昌明,副组长:杨霞,成员由团委、妇联、农技、财政、林业等人员组成,王芬负责文化站的日常事务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有人抓,常规工作大家抓。
文化室根据实际实行错时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达到规定的最低时限。整合利用县广电局等单位配送的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比如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演出队,宣传国家、省、市、县政策、方针。协助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农村文化市场距管等情况。在平时的工作开展过程中,xx乡综合文化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存在违法违纪情况。
第7篇 乡镇综合文化站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
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仅以××乡为例,窥一叶而知秋。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镇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
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
第8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