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食品市场调查报告
20_____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14.80%,高出全国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32152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全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1997.33亿元,比上同期增长29.70%,提前完成国家十一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目标。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工业生产增加值对全国工业行业考察行业贡献率达到11.09%,拉动全国工业生产1.43个百分点。若扣除烟草制品业,食品工业对全国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8.63%,拉动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11个百分点。
_____-7月全国食品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472,734,698.00千元,比去同期增长14.75%
中国食品行业竞争目前还比较分散。由于食品保质期相对较短,运输不经济,以及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差异,使食品行业竞争地域性特色十分明显。但是目前一些优势企业已开始采用销地产以及开发适应不同细分市场需求产品来突破地域限制,向全国市场拓展。
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新趋势:1)分销渠道从原来以经营厂家品牌到步开始考虑建立自己品牌,如美国沃尔玛和法国家乐福。2)竞争意识强化,企业不得不采取具有自身特色营销模式,甚至是几种方式并用。3)新技术运用,使用计算机使数据信息共享,提高管理质量,细化客户档案。4)关系营销再受重视,注重加强客户长期稳定关系和客户忠诚度,强调客户管理,通过数据库营销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发展趋势
高端消费对于中档市场具有很强引导作用,高端市场消费评价方式会引领中档市场。同时,中档市场也具有相当自主趋势。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产生明显断裂,虽然会受到中档市场影响,但低端市场有着庞大容量、复杂差异,会形成独特流行趋势。
由于生活水平提升,消费形态和评价标准逐渐多元化,现出不同消费价值取向。
把握商机,占尽先机!
食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2篇 绿色食品市场调查报告
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出现在世人面前,并由此引发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 下面由小编带来的绿色食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 认识绿色食品
1. 什么是绿色食品?有哪些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green food)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如在日本就被称为“自然食品”。
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许多的了绿色食品,如在超市内常见的蒙牛牛奶、南方黑芝麻糊等。但是我们也经常见到绿色食品字样但并不是真正绿色食品的商品,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2.绿色食品标志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3]。
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3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绿色食品分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二种。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质量证明商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标志使用是食品通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企业依法使用。
二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 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 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
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
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国内一些着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
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三 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 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
(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 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 宣传力度不足。
四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 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 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666.7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 小结
90年代初期,在绿色食品推出不久,就有人曾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在世纪交替的时候看来,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绿色食品事业10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产生的影响已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通过这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看到了这项事业美好的未来。
现在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人民为之头痛的 。发展绿色食品已经显示出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继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这即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于的条件,也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以上就是是小编带来的绿色食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3篇 清真食品市场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清真食品市场管理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更好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市政协2023年工作安排,8月下旬,市政协副主席张国需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在市民宗局配合下,对我市清真食品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清真食品加工企业、清真饭店、清真食品专柜和固定清真摊点等处,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清真食品市场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个具有清真饮食民族相对较多的城市,也是清真食品行业较发达的地区。全市有回族5.8万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达2000余家,其中生产加工企业120家,清真饭店、快餐店900余家,食品店近100家,清真食品专柜30个,固定及流动摊点700余个,清真食堂及清真灶120余个。
(二)管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宗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对清真食品市场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宣传,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清真食品市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市、县民宗局通过报纸、电台、电视、设咨询台、办学习班、开座谈会、发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在日常管理、集中整顿和年度检查中,宣传贯彻实施《管理办法》和依法管理清真食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截止目前,印发《管理办法》宣传材料43600份,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36期,出宣传栏、版报726期,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62次,出动宣传车320多台次。
二是建立监管体系,形成清真食品市场管理网络。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由主管民族工作的市、县领导任主任委员,民族、工商、公安、卫生、物价、城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清真食品管理组织,研究、指导、检查清真食品市场管理;成立由民族、工商、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清真食品年度检查小组,负责清真食品市场集中整顿和年度检查;建立清真食品社会监督队伍,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清真食品市场监督员,参与清真食品市场监督。
三是加强“三个”培训,提高清真食品管理经营人员素质。采取措施,分层次加强对清真食品管理人员、社会监督人员、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先后举办行政工作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社会监督员等各类培训班110期,培训各类人员5000多人次。
四是强化监管措施,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采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把“三关”(资格入口关、从业人员关、生产经营标准关),严格经营管理,强化年度检查和节日市场整顿,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五项措施,加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此外,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采取有特色化管理手段。如新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区划分为两大片,每片作为一个“网格”,指派专人包片监督;卫东区采取“一店一证一卡”管理方式,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统一登记造册、统一发放牌证、统一监督管理;郏县对违法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媒体曝光措施。
五是服务清真食品生产企业,促进清真食品行业发展壮大。通过开展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模范单位争创活动,实现税收、防疫、办理健康证减免优惠,促进了我市清真食品行业的发展。目前,郏县三郎庙牛肉烧鸡烧兔和新华区焦店全羊等一批传统制作工艺得到弘扬,郏县“谢老婆烧鸡”等一批风味独特的清真饮食得到注册保护,迪可(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迪可牌”真空软包装“五香牛肉”系列产品等五个品牌、“天方阁”清真饭店等九家餐饮店分别被评为河南省清真食品知名企业、清真食品知名品牌和清真餐饮名店。
二、存在问题
(一)监管工作有待加强。有的清真食品还不能完全符合“四专”(专用运输车辆、专用计量器具、专用储藏容器和专用加工、储存、销售场地)的要求;有的餐馆、摊点、超市的经营业主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未领取清真食品标志牌,却擅自在经营场所标注“清真”字样,经营清真食品;有的经营网点存在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区距离太近,不懂尊重清真饮食民族的饮食习俗,“清真不清”、“清真不专”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人员配备亟待解决。清真餐饮行业普遍缺乏穆斯林技术人员指导,一些大中型餐厅受市场竞争影响,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加工、保管、采购、销售等主要岗位上配备、补充和选用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员工有难度,没有达到《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人员配备要求,清真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条例》第六条规定,“生产单位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一般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5%;经销单位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一般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0%;饮食服务单位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一般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5%;企业厂长(经理)应由少数民族人员担任。如有困难,企业领导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少数民族成员。清真食品技术总监督人必须由少数民族人员担任;生产、采购、储存清真食品的主要岗位和环节应有少数民族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或监督”。?
(三)扶持政策仍需完善。当前,我市牛肉类生产加工企业有金牛足、迪可、三伊,糕点类有梦想,调料类有领军、李大厨,餐饮类有天方阁、福兴豆捞等,行业主要呈现数量大、规模小、快餐式的特点,能基本满足清真饮食民族的生活。但与外省市相比,我市各级政府及民宗部门虽对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加大了倾斜力度和扶持力度,为企业牵线搭桥,协调关系,排忧解难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出台有解决清真食品企业融资贷款难、土地征收贵、技术改造无支持的政策。目前,我市根据(豫财金〔2022〕13号)通知,仅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实行贷款贴息政策,中央财政对民贸民品贷款按优惠利率政策规定的优惠利差(现行为2.88%)给予贴息。
(四)机构编制急需健全。作为执法主体的民宗部门,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又缺少必要的执法手段,远不能适应执法任务的需要。虽设立有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但于市民宗局民族科,仅有牌子,无编制无人员,缺乏经费,对清真食品经营企业难以做到及时跟踪问效,实施有效管理,不能适应执法任务的需要,与《关于增加平顶山市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编制的请示》(平民宗〔2022〕50号)提出“机构规格正科级、解决事业编制7名、经费来源由财政全额供给”的建议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清真食品监管工作的效果。县(市、区)则根本没有设立清真食品管理机构,基层监督难以到位,给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隐患。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管,强化服务,全面提高清真食品工作管理水平。要加大少数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落实《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不仅使少数民族,更要使汉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提高执行法规的自觉性,把监管制度化、经常化、长期化。要对清真食品行业中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及餐饮的不同管理环节,认真对照检查,严把清真食品和清真食品配料的准入关,建立和完善进货索证和进货台账制度,强化对清真食品流通领域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清真不清”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于严重违反《条例》规定,在规定整改时间内不认真整顿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据《条例》予以相应的处罚,切实消除影响清真食品安全的隐患。要在坚持政府主导,职能部门联系协助,企业自律,社会积极参与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格局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好伊协、寺管会、阿訇、海里凡等涉及伊斯兰教的机构和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齐抓共管机制。
(二)培养人才,充实队伍,不断满足清真食品市场的需求。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配备从业人员,多方式、多渠道的培养和储备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加工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懂阿语的贸易人才。与此同时,加大对清真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对技术加工、厨师、保管、采购、服务等人员的培训,努力解决“清真不专”的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完善政策,细化举措,进一步发挥政策扶持的积极作用。要尽快制定与《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完善对清真食品企业信贷、税收、土地征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从项目、标准、依据等方面,重点扶持效益好、资产优良、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帮助清真食品企业挖掘潜力,带动清真食品产业上层次、上水平,成为我市具有民族特色的支柱产业。市民政、财政部门可设立清真食品发展滚动资金,每年帮助一些急需资金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等企业发展上轨道把资金偿还,再用于扶持更多的企业。
第4篇 食品市场调查报告的相关
食品市场调查报告(一)
为全面掌握全市农资市场情况,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市供销社于**年**月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市场供应货源充足。今年,全市全年化肥总需求量120884吨,可供应总量121971吨。其中:氮肥需求量56095吨,可供应量60360吨;磷肥需求量22592,可供应量28004。2;钾肥需求量9868,可供应量12202。2;复合肥需求量22329,可供应量21405。全市市场化肥可供应货源充足。
(二)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农委、质监、科技、供销社等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在销售旺季进行抽样检测,不断增加抽样的覆盖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进货、销售台账,从正规渠道进货,提供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保证产品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四)经营主体较多,供销社优势突出。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网点619家,其中供销社网点292家,农业“三站”网点37家,个体工商户290家。龙头企业主要是供销社系统的辉隆集团分公司、东升农资有限公司、东农农资有限公司等;供销社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占市场份51。4%,其中化肥经营市场份额达到65。1%,超出全市市场份额。
(五)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平稳。
进入20**年春季,农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理性,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合理引导了市场;商家在采购中也没有盲目跟风,避免尿素价格出现虚高。市场在有需求拉动时价格平稳上涨,预计在用肥结束后,价格才出现回落。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供大于求,农资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农资生产行业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使得农资产业进入极为容易,再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利润空间,大量行业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剧增,形成产大于需。
(二)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管理仍较薄弱。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00多家,分布面广而散,市场管理难度大,一些过期、无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当农民需要某种产品又没有利润时,又买不到,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四)化肥储备有待加强。2023年,市供销社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市市级救灾化肥储备办法》,但我市农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储备,除供销社企业每年冬季储备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储备。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储备资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储备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五)农资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我市农资经营企业看,目前大部分只经营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品种较单一,特色农业生产需要的专用肥几乎没有,同时农药和农膜供应相对较少。
(六)农资推广技术难,科学施肥水平较低。我市农资技术推广主要有供销社兴办的“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供销社农资技术服务网点比较少,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减少和老化,并划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推广和服务活动逐渐减少,农民需要的农资技术服务很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强力推动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高毒农药的滥用。通过连锁服务大力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减少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管理力度。
探索建立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大农资有关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的知假辩假能力,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要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打击取缔违法经营活动;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建立农资供应应急机制。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救灾化肥分级储备制度,加强和完善农资宏观调控,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用肥。
四是加快农资技术推广。
在60%以上的农资连锁网点建立“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长年开展农资服务;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备农资经营和管理的为农服务队伍,做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