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家乡社会变化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一、社会调查目的:
1)对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让自己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家乡;
2)认识自己家乡在镇、县、市、省的一个发展格局及自己家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善的良策,积极配合周边的兄弟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3)了解人民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了解国家政策在推动三农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4)调查人民群众对政府、基础组织的满意指数,并了解政府、乡镇基层组织是否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及医疗保险的落实情况,是否还存在上学难、看病贵等现象,了解乡镇医疗卫生状况、硬件设施、人员力量的安排状况及教育设施的建设状况;
7)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条件的改善,交通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发展经验;
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分配、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响及对当地三农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时间:
2)地点:
3)内容:通过实践了解家乡近些年来的宏观(如: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三者发展变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观变化;
4)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响,导致未能获取全面、综合的信息,通过了解、探究自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了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三、实践的结果和体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第2篇 家乡社会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一、社会调查目的:
1)对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让自己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家乡;
2)认识自己家乡在镇、县、市、省的一个发展格局及自己家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善的良策,积极配合周边的兄弟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3)了解人民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了解国家政策在推动“三农”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4)调查人民群众对政府、基础组织的满意指数,并了解政府、乡镇基层组织是否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及医疗保险的落实情况,是否还存在上学难、看病贵等现象,了解乡镇医疗卫生状况、硬件设施、人员力量的安排状况及教育设施的建设状况;
7)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条件的改善,交通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发展经验;
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分配、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响及对当地“三农”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时间:201x年1月20日至201x年2月20日 共30天;
2)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3)内容:通过实践了解家乡近些年来的宏观(如: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三者发展变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观变化;
4)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响,导致未能获取全面、综合的信息,通过了解、探究自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了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三、实践的结果和体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第3篇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汉族越来越相似,不少少数民族直接摒弃本民族的一贯传统,学习模仿汉族人的生活。虽然是先进民族文化影响、带动了落后民族的生活,但少数民族中的风俗习惯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了解学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有利于保护我国民俗文化遗产。
关键词:回族 节日 风俗
回族的节日风俗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的希吉来历计算的,也就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伊斯兰教历分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现在回族多用太阴年计算。
回族的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回民则称为“小尔德”。它与古尔邦节、圣纪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回族群众习惯称它为“莱麦丹月”。由于回历是纯阴历,所以开斋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回族为什么要封斋呢?相传,在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本坊阿匐报告,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现在,绝大多数回族群众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但是,由于回族中的教派不同,门宦不同,加之回族又分散在全国各地,人斋的时间也不完全都是这样。有的地方回民主张自己亲自看见月牙儿才行,别人报告的不算;有的地方主张提前入斋。还有一些地方,他们不看新月,这就是老初一派、老初二派和老初三派。不论入斋和开斋的时间一样不一样,封斋都要够一个月,这是一致的。
入了斋月,男满十二周岁、女满九周岁以上的回民,要求都要封斋,也叫把斋或闭斋。理智不清的、小孩儿、老弱有病的以及妇女月经期和产期都不封斋。
在入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点)的寺师傅,站到清真寺的梆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劳,走街串巷,挨门逐户地敲打,催醒人睡的人赶忙起来,洗手、洗脸、漱口,做封斋饭。
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备有白米、白面、羊肉、油茶、白糖、茶叶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暑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不许在斋戒的期间,大量过分地漱口,呛鼻子,更不许口噙水果糖之类的食物。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坚决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若有人为了滋补、壮阳、麻醉等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在斋戒期间行房事、遗精(梦遗除外)等都算是破斋,这一天斋也就无效了。
据说,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然后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回民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回族群众很重视的“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前定”和“高贵”之意。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因此,在这一夜,回族群众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吃完饭,可以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士尔”钱,即交纳课税。
回族群众认为,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帝戒的完美性,有的甚至认为是自封了一月斋。因此,回族群众一般都愿意履行这种义务。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
在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民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我们知道,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匐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匐带领游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最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在节日里,除了邻居、朋友互拜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拜节的时间要早。回族当中流传一句俗语,叫做“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如果拜节迟了,会带来一些不愉快的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民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回族的古尔邦节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相传,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我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宗教内容。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匐带领全体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匐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我国穆斯林在斋月吃肉、在古尔邦节宰牲的这种习俗,过去是普通中国人所诧异的,而对伊斯兰教义有正确认识的唐人杜环在《经行记》中,特别点出这两件事,说是“食肉作斋,以杀牲为功德”。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匐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无论男女,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新疆农村一般还举行叼羊、对唱等活动,对唱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特别爱唱《花儿与少年》等歌曲。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唱“花儿”。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在古尔邦节,一般都要举行招待会,邀请回族知名人士、阿匐等人参加。我国人民政府还明文规定,古尔邦节给回民放假一天,并给城镇户增供羊肉、香油、优粉等,予以特殊照顾。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还和回族群众一起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回族节日幸福、快乐,增进了民族团结,给回族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
回族的圣纪节
圣纪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相传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美的人”)。
伊斯兰教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因病归真,终年63岁,葬于麦地那。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国外的伊斯兰教徒一般都过“圣纪节”,为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我国新疆有些回民也过圣纪节。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而后吃喝游玩一天。重庆市的一些回民过去每到圣纪节前夕,先请教民在晚拜后来清真寺赞圣,清真寺门口、大殿以及周围张灯结彩,教民们“飨以盛馔而散”。这天晚上的菜以炒牛肝为最味美。第二天为正式纪念日,由众教民正式举行。
我国其他地方的回民一般都将“圣诞”和“圣忌”合并纪念,俗称“圣会”。特别是西北地区过圣纪节时,侧重纪念逝世日,就像给先人过周年一样,诵经念“尔麦里”,以示怀念。
节前,由清真寺里的主持阿匐讲一下过节的重要性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民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节日里,清真寺张灯结彩,挂起横幅,横幅上一般都用阿拉伯文书写纪念穆罕默德的字样,有的还写圣纪大会标语。1990年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皇城清真寺参加圣纪节,寺院里张贴着醒目的标语:学习穆圣高风亮节的伟大情操,学习穆圣伟大谦逊的品德,学习穆圣大公无私的优良作风,学习穆圣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穆圣廉洁俭朴的美德等。
这一天,回族群众聚集在清真寺诵经、赞圣、礼拜,并由阿匐宣讲穆罕默德的生平简历,功绩品德,以及在传教中所受种种磨难和许多智勇、善辩、善战的生动历史故事,教育回族群众不忘至圣的教诲,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这一天穆斯林还要做讨白(意即仟悔)。回民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做讨白的要痛改前非,求主饶恕,有过就改,誓不再犯,决心立功,矢志不移。
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
总之,回族过圣纪节的特点是众人赞圣,众人捐散,众人一起来吃饭,表现了回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喜悦的心情。
回族的其他节日
回族除了过三大节日外,回族聚居区的穆斯林还过法图麦节、阿舒拉节、登霄节等。
(一)法图麦节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民家里,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匐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民也叫“女圣纪”,之后,让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吃。这杂豆粥是用黄米小米、大米、扁豆、豌豆、绿豆、大豆等十几种豆类加肉了和葱、姜、盐等各种调料熬成的一种稀粥。
回民吃这种杂豆粥是有来历的。传说很早以前,法图麦的丈夫阿里带兵打仗已三天三夜没东西吃了,兵荒马乱,为安抚人心,法图麦到河边拣了一衣襟各式各样的小花石头,拿回来淘洗了两遍就下到锅里煮,在人们正闹着要吃饭时,法图麦说米已下锅,正在这时锅里喷出豆味。法图麦打开锅一看,那各样石头变成了小花豆,香味扑鼻。阿里高兴地说,今天弟兄们放开肚皮吃吧。士兵们每人吃四五碗,边吃边赞扬法图麦的功绩。有的吃饱了还撑着吃,结果一个穆斯林弟兄因吃得太多“无常”了,阿里当众宣布,今天吃饭“无常”的真主不降罪。
为了纪念法图麦的这一传奇行动,表示对她的尊敬,至今回民当中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不在家吃饭,专门去吃杂豆粥,吃时凑钱凑粮一起做着吃,请人、送人吃,大家尽情地吃,直到把肚皮撑圆。所以,现在回回把这一天叫妈妈会,也叫法图麦节或姑太节。
(二)阿舒拉节
在伊斯兰教历正月十日举行。阿舒拉源出希伯来文,意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来历一月十日。相传该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看做神圣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后来发展为阿舒拉节。
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格迪目派的穆斯林过阿舒拉节。节日这天,用各种豆类熬粥,回民把这种饭叫阿舒拉饭。
为什么要吃阿舒拉饭呢?传说在远古时期,真主派了一位能言善辩,处事稳重,胸怀坦荡,有能力、有耐性的先知怒哈去劝说崇拜偶像的人。怒哈和颜悦色,千方百计地宣传真主的信条,一部分人被说服接受了他宣传的信条,而另一部分地位较高的人不但不听他的劝说,还讥笑他。怒哈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祈求真主不要在人世间留这些人。真主听了怒哈的话,向他默示,尽快制造方舟,怒哈就到一个偏僻安静的地方自己制造了船,带着那些归信安拉的人登舟,并在世界上各种动物和禽类中各选一对载在船上。怒哈一行刚驶船离岸,天上的水门便大开,飞流直下,地下的泉水喷涌,一时间洪水漫世,那些不信真主的人全都丧命。最后天上的水门渐渐闭合了,大地吸收了洪水,怒哈的方舟落到了朱迪山上。
船上的人在山上等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吃的,人们忍不住饥饿,乱喊乱叫。怒哈到山下拣了各种各样的豆子下锅煮着吃,结果几把杂豆煮了一大锅,救了不少人的命,也救了怒哈圣人的命。
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回民管它叫忆苦思甜饭。
(三)登霄节
登霄节不是所有的回民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登霄,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阶梯”。
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匐讲“瓦尔兹”。
相传,穆罕默德圣人在52岁时,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一年(公元621年)七月二十七日夜晚, 为了躲避一些反对派的攻击和谋害,而到他妹妹温母哈尼家中暂时隐蔽。就在这天晚上,真主命令折不里勒天仙牵上仙马来接穆罕默德。穆圣在折不里勒的陪伴下,乘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虽然路途遥远,可一刹那就到达了。穆圣从耶路撒冷登霄,登到第六层时,会见了穆撒圣人,穆撒让穆罕默德向真主礼一拜,而他礼了三拜,现在回族穆斯林遵圣行,把这三拜作为‘副天命”。穆圣又邀游到第七层时,见到了“天堂”、“火狱”等,返回到第六层时,又遇见了穆撒,穆罕默德告知真主说今后日礼五十次拜作为天命。穆撒听后说,这样穆斯林没那么多时间,可能承受不了,穆罕默德也感到这样做确实受不了,就连续九次求真主减少拜数,直至减.到一日五次礼拜,黎明穆罕默德重返麦加。这就是一日五次礼拜的由来。据回族学者讲,这五次礼拜都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定的,都必须是中心拜,过早过迟都不合适。一般说晨礼是晚夕与白昼之中心,晌礼是一日之中心,晡礼是一日五次礼拜之中心,昏礼是白昼与夜晚之中心,宵礼是夜晚之中心。
现在回族纪念登霄节,除了礼拜、祈祷外,阿匐还要着重宣讲穆罕默德登霄的意义、情景,讲述真主对穆圣的特别恩赐,讲述穆斯林都要以穆圣的言行为镜子,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回族节日民俗的特点
第一,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伊斯兰教把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称为“希吉来”。穆罕默德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就把“希吉来”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该年教历一月一日(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岁首,即元年元旦。现在一般回民只记本民族的节日时间,不大注意伊斯兰教的元旦时间,也不过元旦节。回族人民始终不讲究过年,即使是中国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春节,回族一般也不过。城市里跟随过春节的人,春节期间,家门上不贴对联,晚上不放鞭炮,不给孩子压岁钱,也不让孩子叩头拜年。
回民也不过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节日,如祭祀屈原的端午节,以拜月为主的中秋节,以及清明节、腊八节等;居住在彝族地区的回民不过“火把节”;居住在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灵川、永福、平罗等地的回民均不过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五节等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回民或回汉杂居区的回民,因受汉族的影响,有的也过春节、中秋节等。春节虽没有什么讲究,但也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也给一些汉族同志拜年,有的在端午节也吃清真粽子。中秋节,虽然不拿月饼作为供品去拜月,但也购买清真月饼自己吃,送亲戚朋友,祝福全家团圆。
第二,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无论信教不信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人还是小孩都过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封斋,但照样过开斋节,而且过这两个节日规模都很大,聚礼时有的地方多达几万人,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的回族群众当中。从回族形成到现在基本上一直是稳定的,有变化也是缓慢的。如过去回族节日里不玩不闹,现在节日里,年轻回民有的参加一些武术、体育等文娱活动。其他形式不变,始终保持传统节日的稳定性。回族的三大节日和其他节日还有纪念性的特点。如圣纪节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法图麦节是为了纪念圣人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等等。
第三,回族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民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匐宣讲“瓦尔兹”,掌握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一些在机关、厂矿、学校工作的人还可以学习到穆斯林日常生活习惯中应注意和掌握的知识。
近几年来,回族在过节时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根据回族节日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和蔬菜,买卖民族用品,如汤瓶、吊罐、白帽、盖头、衣服等,还有的买卖各种伊斯兰经典书刊、卫生香等。
第4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夜市地摊文化调查)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文化调查
调查小组:t小组 师范学院08心理咨询(2)班
指导老师:陈崇德
组长:蒙建全 组员:杨小丽、童文蕾、赵翠翠
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发展,城市管理需要越来越规范化的管理。曾经街旁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在城市的规范化管理下正在减少,但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形式的商业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发展成了繁华于夜晚的、在固定区域内的夜市地摊,并成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 们对夜市地摊的存在与发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为市民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监管也带来了难题。在这样矛盾背景下,我们觉得要必要对夜市地摊进行调查研究,以发掘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意义和价值:
夜市地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夜市地摊文化是现行市民生活催生出来的文化,并日渐演绎为流行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去寻根探讨地摊文化的催生与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夜市及夜市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对荆门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标:
1 荆门市夜市地摊的发展历程,探求得以发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摊何时兴起,由于什么兴起,何时达到现有规模。)
2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
(摊位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类型,商品的质量。)
3 夜市地摊摊主人群的构成情况以及顾客来源。
(摊主的职业、收入情况、出摊目的,顾客的收入层次、年龄层次)
4 夜市地摊的经营情况。
(商品平均利润,摊主盈利状况)
5 夜市地摊的社会文化意义。(针对不同人群如消费者、摊主、周边商铺等)
(摊主、消费者、周边商铺、工商管理者)
6 工商管理人员对地摊的看法。
(管理上的态度、相关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 通过访谈
了解摊主职业,经济状况,出摊目的
了解周围居民、商铺对于地摊看法
了解顾客的收入层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对夜市地摊看法
2 通过查找文献
了解其他地区地摊的情况
3 通过观察
观察夜市地摊的数量、商品种类、人流量及顾客年龄构成
研究过程:
1拟定工作计划、准备相应工具,拟定访谈内容。
2实地访谈,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调查
3整合资料,写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时间与摊主进行沟通,但是可能在访谈中获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摊主不会配合访谈。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好问题,并尽可能多访问一些摊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
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商圈夜市:
多为既有商圈延长营业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会吸引摊贩会在路边开张营业。好处是有助于当地的商业发展。在都会区由于商业兴盛、空地寻觅不易,夜市常是商圈夜市。
观光夜市:
若商圈夜市经过政府设计规划,并配合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即称为观光夜市。有些观光夜市经营方式与商圈夜市无异,加强整洁及美化;同时也部分兴建集合式商场,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可改善商圈夜市脏乱现象(例:武汉:户部巷)。
流动夜市:
多为在市区空地或市郊营业,平时可能作为停车场,在特定时间营业;商家全为摊贩形态,傍晚时到达场地,午夜过后全部撒除。此类型夜市好处是便于清扫及停车,及新鲜感较大(每次摊贩不尽相同),缺点是可能影响临近住家安宁。
(参考于百度百科“夜市”词条)
二、荆门市中天街夜市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属于商圈夜市,是以中天街商业步行街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来的,其产生与中天街形成大致同时。为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进行深入了解,我研究小组分三次对中天街夜市进行集中调查,并在平时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有夜市商品及地摊主、过往顾客、周边商家、城市管理人员等。
调查时间为xx年10月1日到xx年12月1日,我调查小组分别于xx年10月11日星期1,xx年10月16日星期6,xx年11月4日星期4,前往中天街进行集中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1、关于中天街夜市的规模及商品
中天街夜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中天街主干道,即建设银行至大同服饰段。一部分为连接中天街的金虾路、中域街部分路段。金虾路部分主要经营各种服饰,中域街部分主要经营小吃。此范围内经营商品单一,且较少受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多为商铺经营者的拓展经营,流动性较小。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中天街主干道部分夜市。
一般情况下晚7点左右中天街道路两旁开始聚集夜市摊主,开始占摊位,夜市开始时间随天气变化和城管人员离开时间而变化8点左右开始正式营业。其时间与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关,城市管理人员下班时间即开始营业时间。城市管理人员延长工作时间时,开市时间也相应延迟,散场时间大约为晚10左右。
在规模上,夜市范围覆盖整个中天街步行街主干道。三次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夜市摊位数量在180—240个左右,工作日与双休日无明显数量增减,冬季夏季规模差异也不大,即已形成较稳定的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大致可分为共12类,包括饰品、衣物、鞋袜、电子产品、化妆品、鲜花盆景、家具用品、水果、小吃、皮包皮具、小吃、玩具。商品范围涉及吃、穿、用、装饰等方面。其中衣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63%,其次为饰品占25.79%,较多的还有鞋袜占17.37%,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较小。
表1:商品种类分布情况
商品种类
衣物
饰品
鞋袜
其他
数量(摊)
62
49
33
46
所占比例
32.63%
25.79%
17.37%
24.21%
夜市商品价值均不高,每个摊位商品总值在千元以内,价格在1元到100元之间,质量参差不齐。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是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其他商品质量较容易观察得出,消费者表示自己能分辨,以及商品本身价值就不高,也不会很在意质量。
关于商品的来源,多种多样。我们随机对摊主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访问了30名摊主。通过统计分类得出:商品来源地主要有荆门本地批发市场、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批发市场、本市商铺专柜的商品及淘宝网等网上订货,还有摊主从外地零散带来的商品(这部分摊主主要为大学生,我们在关于摊主的调查中再着重研究)。商品来源于荆门本地批发市场及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的摊主主要为专门从事个体经验的摊主及小部分业余从事夜市“练摊”的摊主,商品来源于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的则均为专门从事的夜市和个体经营的摊主。
2、关于中天街夜市摊主
人群组成
在随机抽样中,共发现摊主人员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群:个体店主、企业单位员工、零工、自由职业者、大学生、家庭主妇及老人、专门从事地摊的摊主。其中企业单位员工及自由职业者所在比例最大,均占23.3%、其次为大学生占11.2%。值得关注的是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的摊主所占比例较小,仅16。67%。
表2:摊主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
企业单位员工
零工、自由职业者
大学生
专业摊主
个体店主
主妇及老人
人数
7
7
4
5
4
3
所占比例
23.33%
23.33%
13.34%
16.67%
13.33%
10%
由此看来,中天街夜市经营在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摊主较少情况下,仍能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当规模,表明其在市民生活中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而是上升至市民生活文化层次。广大普通市民不仅是夜市的消费者更是夜市的经营主体,这点在其他地方仍是少见的。
经营者的年龄分布上以青年为主,年龄跨度从18到70岁。18~25岁占50%,26~35岁占26。67%,36~45岁占10 %,其余为46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有3人。另外经营者性别比例上,女性经营者较男性经营者多。
表3:摊主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段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以上
人数
15
8
3
4
所占比例
50%
26.67%
10%
13.33%
在经营者人群构成上,单独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和朋友同学合伙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家庭经营所占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在家庭经营中各种家庭成员均有参与,有合作经营一个摊位的,也有邻近经营多个摊位。另外长期经营者占70%以上,其余为偶尔或周末进行经营,有5%的经营者表示是第一次来。
夜市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也有较大差别,主要以中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为主,同时又有公司白领及经济相对富裕的主妇。
夜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上,约四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其他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多在中学层次。
在诸多摊主中,大学生摊主往往容易被关注,首先是他们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其次是他们的商品独特而新奇,往往独此一家。在一定程度上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为夜市增加了可看性。是整个夜市文化中新文化注入的源头之一。
出摊目的
出摊目的主要和经营者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但在同一收入层次也有不同的出摊目,这一点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和大学生及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表现较突出。
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经营者,目的即挣钱养家;零工、企业单位员工、家庭主妇及老人中,出摊目的包括打发时间、补贴家用及自我事业追求;自由职业者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出摊目的包括锻炼自身能力及补贴生活费;个体店主及专柜经营者,出摊目的在于推销店中商品,了解市场需求。
在白领等中高收入者,出摊目的在于缓解、释放压力,或帮助朋友家人经营,同时补贴家用。将此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
3、关于中天街夜市顾客
在对于顾客的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随机抽样访问及观察方式,访谈内容包括到中天街夜市的频率、是否购买商品及对夜市的看法,观察内容包括顾客人群组成及收入情况。
在受访人群中,表示第一次来的占3.8%,表示是到中天街商场购物路过的占17%,表示偶尔来的占47.3%,,表示经常来的占31.9%。40.3%的受访者表示只是来逛逛,看到喜欢或必要的就会买,仅14.5%表示是来买东西的,其余有路过人群及周围居民。
在人群组成方面,以青年人为主,以情侣居多,其次为家人一同出行,极少人为单独出行。收入层次上也有较大差别。
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于看的人远远大于购买的人,真正购买的以中低收入者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天街夜市仍能保持较兴盛的发展,表明夜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夜间小商业,而是提升至市民文化生活层次。即丰富了市民饭后散步消遣的去处,延长了城市的夜间商业活动。
4、关于工商管理及城市管理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工商管理在夜市中基本处于盲区,未发现有任何工商管理人员出现,并进行管理。而在夜市管理中主要是城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城管)在进行相关工作,工作方式为劝阻经营者不要再道路两旁摆设摊点,如发现经劝阻无效则进行驱赶和没收经营工具,处罚的相关依据为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条例。
在调查者所观察情况中,经营者和城管之间没有发生冲突,相处较为和谐。只要经营者不在经劝阻后仍坚持占道经营,城管即不会进行处罚和驱赶。在城管下班之后,摊主即可开始经营,时间一般在晚8点到9点间。
三、结论
在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规模及商品、摊主、顾客还有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情况,本调查着重于揭示夜市地摊的文化意义,对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较大、商品种类丰富涉及面广,已形成稳定的市场,成为荆门市经济文化活动中长期稳定存在的一部分,其发展与荆门市中型城市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商品来源广泛,反映了夜市地摊在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些都表明中天街夜市地摊已然成为荆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经营者身份职业多样、年龄跨度大,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参与,不是单一的小范围的经济活动,市民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非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普通市民是主体,经营者流动性较大,经常有新的摊主进入,夜市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市民不仅是夜市的参与者,更是直接构成的组织者,足见夜市在普通市民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是因为这种非专业的经营,使得盈利的意味有所淡化,文化休闲的意味增强。
第二,年轻人是主体,女性经营者多。年轻人代表着青春活力,女性代表着审美与细腻,经营者主体的突显,使得中天街夜市也具有了这样的特点,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情趣,文化欣赏的层次得到提高。
此外,经营目的的多样性使得中天街夜市地摊衍生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大学生将夜市作为自我锻炼的平台,工薪白领阶层将夜市作为释放压力的地方,个体店主将夜市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这一系列的内涵都远远超越了夜市本身的盈利意义,使得夜市地摊愈发具有吸引力,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化的力量。
3、中天街夜市地摊的存在和繁荣离不开顾客的支持与推动。在对顾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夜市中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人们多结伴而行、实际购买者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等几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天街夜市地摊对于市民生活,文化观赏意义大于购买消费意义,即便购买的人数较少远远小于逛街观赏的人数,但是中天街夜市已然繁荣的发展起来了,足见其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除了盈利的推动更多的恐怕是文化的推动,大家在这场夜市中各取所需,盈利和购买只是很小一部分。整个夜市是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而实际购买者却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这样似乎构成了一种不平衡。其实不然,正是这种主体间的差距形成了文化的流向和传播,不同的人群都在向其他群体展示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展示和传播是以商品为媒介的,以审美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在顾客观赏和购买商品的同时,商品上体现的审美和生活理念随即向顾客传递。
4、对于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方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中天街夜市存在及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干预,仅仅保持在维护市容的层次上对夜市地摊进行限制。可见,中天街夜市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也说明了中天街夜市的发展繁荣是良性的。不可否认的管理缺陷,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就要求广大摊主为了中天街夜市的繁荣发展自律,管理部门积极寻求更优的管理方式。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研究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中天街夜市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中天街夜市得以发展繁荣的原因。中天街夜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市民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我们着重揭示其文化影响力。中天街夜市展现出了更多的时尚和活力,在时尚传递的主线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在夜市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化享受。这些都使中天街夜市文化更加熠熠夺目区别于以外的夜市地摊文化,从而达到了“小夜市,大文化”的繁荣场面,成为荆门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的耐品的文化风景线。
四、相关探讨
近两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大家也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这时,路边整齐划一的商店里出售的统一规格的产品,就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此时,夜市地摊进行了华丽的转身,向着“创意集市”这样活动转变,借着“创意”、“时尚”、“潮流”等新鲜的外衣,平易近人的地摊文化以新的面貌兴起。
在一条有很多地摊的商业步行街,有着一些人气旺到看不到摊位的小摊,一直持续到收摊,那就是文化的推动。很快类似的商品就会充斥着这条街,甚至不断有新的商品充斥进来,只有文化才有这样的推动力,当这种文化的传播依靠地摊来实现时,新时代的地摊文化就出现了。新的地摊文化,不仅仅是方便市民生活,贩卖生活小型商品的脏乱集市。此时的地摊经营,变成一种文化正慢慢流传,他们逃离商场的贵族气,熏陶出朴实的华丽。他们有有限的数量“摆”出无限的乐趣。晒出了老板的品味,晾出了顾客的需要;卖出悠然自得,简单中呈现出繁华,平凡中透露出精致。这样的环境衍生了新的消费、新的文化传播途径。新的地摊文化照顾了需要她的客户群,并且创造了也培养了她的客户群,个性的、艺术的,超脱小摊概念的,分明是以盈利为目的,却带给人流连忘返的感触的,肯定能算是地摊文化。
探讨地摊文化除了她带给人们的文化意义,还有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她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在调查中我们分别从摊主、顾客、城管、附近商铺经营者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了解。在夜市地摊存在的意义和如何发展的问题中,直接交锋的是摊主与城管,直接存在利益冲突的是摊主和附近商铺经营者。城管和摊主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在这场持久而艰难的游戏中,地摊坚实的存在着。城管和地摊主也不再是死对头,更像是不得不执行规定和命令的看门者,在管理的空隙中可以默认经营,相对和谐的相处着。
地摊主与商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而这种冲突却始终没有激化,首先因地摊主来源广泛,商铺没有固定的利益竞争对象,其次这种利益冲突实际是非常微小的,因为商铺和地摊是两种经营模式、经营的商品层次也是不一样的,在一定规范的管理下地摊经营对商铺的干扰可以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带动商圈的繁荣。
近些年也有学者在讨论夜市的去留与发展之路,多数意见是一规范化的形式保留夜市,那么以规范化后的夜市还能保留她文化和特色吗?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就荆门市中天街而言,在各方没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民生应该大于所谓市容,地摊应该保留且发展。在发展中城管可由驱赶改为监管,限制过分占道,维护夜市秩序,同时工商管理部门也应当介入,不定期的检查商品质量和安全,由此引导中天街夜市的更好发展。
五、成员感想
赵翠翠:
拥挤的街道里我茫然不知道去处,拿着调查本子和笔在拥挤的人群里异常怪异。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多少是在驻足停留,看着阻碍了街道的各色小摊?那一瞬间我在想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看别人怪异的眼神? 我想我忘了我在做夜市地摊文化的调查。我在拥挤的街道和同伴走失了。还有更糟的是我没有带手机,记得在做实践调查报告之前,我们也有预计过在做实践调查时可能遇到的麻烦,当然我们也给出了对策,。但是我们着实没有想到访问光顾夜市地摊的顾客是这样的难。因为在我还没有说完的时候那些人就急匆匆的走了,徒留我几个背影。我就这么像妖魔吗? 好吧 ,可能是我的方法出错了!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贸然走到我的面前,问我这些私人问题,我想我也会愕然.
想到了可是做起来很难。微笑着看着来往的人群找着下一个采访对象,就是这样的尴尬境地我们在进行着实践调查。 这样的调查让我想起了暑期的工作,作为促销人员也总是要看顾客的脸色,但是那些是有门道的.这也是我在工作中慢慢的积累的,字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是收获不少,看来有些事还是要去做了才知道。实践调查前总觉的访问一定数量的摊主好顾客是不成问题的,做了才知道我们很难和我们预期的那样的有信心。
调查已经结束,虽然过程颇有一些尴尬的场景,但是不妨碍我们对于这次调查实践的肯定,因为越挫越勇是我们的写照!有些夸张? 但是值得鼓励,不是吗?
杨小丽:
在进行完《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文化调查》的相关调查之后之后,我从中学习到很多,也对这次活动感悟了很多。
其实我们学习的方式不止一种,当然在教室里围绕课本学习理论知识这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更为重要的问题。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这是真是的社会所教给我们的。如何拟定计划,如何按开题报告一步一步的实现我们的目的,如何面对突发状况,如何克服困难等等。我们三个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多次前往中天街调查,体现了团体精神,过程中全员参与,共同完成整个调查。相互间的支持和合作非常的重要。可能这也是除了调查本身所给予我的知识之外的额外的收获。在学校有很多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是目的是真的能在这个过程中真的能锻炼到自己,获得很多的知识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要调查夜市地摊摊主的一些相关情况还有商品的情况等。所以如何使自己能够从地摊摊主那儿获得我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要靠我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能也有很多的摊主不愿意向我们透露他的相关情况,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转变的他的态度。努力之后还是没办法改变,仍然要为耽误别人的时间而道歉。这样下一次再去调查的时候才会有可能使态度转变。还有就是在访问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会对我们报以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如何打破这层心理防线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做调查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对于这种好的实践活动,我们应该自发的多开展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发展,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能属于自己的成果。
童文蕾:
这次的实践调查活动,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做现场调查,虽然之前就有做过准备工作,但是到了实际调查的时候,才发现许多事不是有心理准备就行的。
我们去了中天街夜市做调查。因为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经历了不同季节的夜市,也获得了不同的经验。在夜市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成功,也经历了挫折。有些市民的配合让我们觉得很开心,但也有些市民的无视让我们觉得很失落。有一次天气很冷,我们去做调查,采访一些摊主,他们都摆手不同意,有些还冷眼旁观,甚至有些还还以我们的身份,要求查看我们的学生证。但更多的,是那些陌生人的热心帮助,让我体会到社会还是这么的美好。
但调查只是我们报告的一小部分,最关键的是我们调查采集回来的资料该如何用,我们又能从中看出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整个团队的合作了。我认为,如果这份调查报告写出来了,他就应该归功于我们整个团队的合作。这个报告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teamwork。所以,我们t小组是最棒的。
蒙建全:
此次调查研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习得重要内容,亲身体验了实践活动研究,对于将来从事综合实践课教育有很大意义。
从开始选题,将个人想法转化成群体的目标,经历了许多的思想碰撞;从简单的想法到严谨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一点点完成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投入了严谨的研究态度,努力将其做成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
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每个组员都在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严谨和求实的研究态度和诸多研究方法。在完成报告之际,回顾调查研究的过程,不得不说:不是我们成就了报告,调查的过程成就了我们。尽管这个报告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仍需要不断努力,争取在将来的教学和科研上继续这样的研究态度,作出更有价值的研究。
第5篇 社会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占老年人总数的15.39%;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占老年人总数的1.62%;百岁老人180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6.84岁。我市人口再生产从传统型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必然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团组织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逐步提高。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式
为积极践行和谐老龄化战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理念,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从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调查采取实名填写问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龄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对市区城镇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区分布上,武进区2300人,新北区1155人,天宁区3218人,钟楼区2711人,戚墅堰区70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49.53%,女性占50.47%;在年龄结构上,60-69岁的老人占35.99%,70-79岁的占51.74%,80岁以上的占12.27%。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服务、精神关爱等方面需求情况。整个调查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汇总三个阶段,总共历时两个月的时间。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社区准入制要求,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各区按抽样调查老年人数印发《常州市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由社区具体组织填写,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网上填报系统,由社区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负责,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间耐心调查,然后将调查问卷逐份上报,一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这次调查的一个明显特征之处在于采用实名制填写的形式,防止出现虚报谎报的现象,也便于以后的抽查,确保了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居家养老、社区就餐和日托服务等方面需求,为我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加大老年设施投入和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市区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调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11.57%和31.85%,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9.64%、8.42%、9.51%,而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很明显(见图1)。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从居住方式来看,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独居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别占11.38%、52.49%,与子女同住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占35.17%,老年人“空巢”现象日趋严峻。
3.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或一般的分别占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严重疾病的占27.60%、3.89%(见图2),说明我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调查总数的87.98%,半自理的占10.26%,不能自理的占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4.配偶与子女情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总数的74.21%,配偶不在的占24.26%,没有配偶的为1.53%。再从老年人子女的数量来看,有1个、2个、3个子女的分别占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个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2.22%、
7.32%,无子女的占1.33%(见图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还占多数,但已明显呈现日趋减少趋势,独生子女老年人目前虽还居少数,但也明显呈现日趋增多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
5.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
从被调查的老年人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来看,21.72%是干部、43.17%是工人、21.82%是农民、6.88%是科技人员、2.21%是自由职业者、0.90%是军人、2.97%是无业人员,还有0.33%是其他工作(见图4)。
6.月经济收入情况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别占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占18.11%、9.65%,1.98%的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见图5)。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
7.养老金来源
选择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的有3050人,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况
1.精神赡养是最需
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是烈的,40.44%的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精神赡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险面逐步扩大以及子女的经济扶养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享受。从这项调查显示,老人们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企盼心灵上的充实。
2.家政服务市场大
调查显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务。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大都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比较多,没有时间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务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可以推测,今后家政市场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三)老年人助餐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情况
1.目前老年人吃饭的提供方式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20.73%的人认为吃饭是个问题,79.27%的人认为吃饭不成问题。目前自己做饭的占总数的85.20%,由子女、钟点工、全职保姆做饭的分别占10.59%、1.32%、1.01%,到社区助餐点、与他人搭伙、叫快餐或去饭店吃饭的分别占0.63%、0.33%、0.11%,其它方式占0.81%(见图6)。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自己做饭的占绝大多数,这与68.51%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或一般,87.98%的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情况相符合。
2.对社区助餐点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7.8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社区助餐点,62.1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社区助餐点的介绍后,选择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有4198人,占调查总数的41.63%,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仅占市区老年人总人数的5.04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326万名老年人乐意接受助餐服务,这说明助餐点在我市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助餐点是由政府资助建设,以社区为主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价格通常在5-15元:一顿中餐5-7元,一日三餐10-15元)。目前,天宁街道斜桥巷社区、西新桥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天皇堂弄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等已经有了为老人提供就餐的服务。但从全市来讲,老年人助餐点的数量还很少。从总体而言,还有很多老人不愿意选择到助餐点吃饭,究其原因,主要是87.91%的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和85.20%的人平时是自己做饭的,所以不需要由助餐点提供吃饭。
在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省事方便的占62.04%,因为价廉物美的占15.20%,其它原因的占22.76%。在不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不喜欢的占23.69%,因为口味不适的占21.36%,其它原因的占54.95%。
3.对老人日托所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3.2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日托所,66.7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日托所也不熟悉。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日托所的介绍后,选择一定去日托所的有405人,占调查总数的4.0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033名老年人一定去日托所。此外,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046人会考虑去日托所,这说明日托所在我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日托所,即“老人之家”,像小孩入托那样,白天到日托所,晚上回家。老人在日托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弈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就餐,日托所的优点在于收费低于养老机构,对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由于日托所对于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所以对于10.26%的生活半自理人群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愿意进日托所的老年人中,有47.66%的人是因为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24.30%的人是因为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2.80%的是因为身体欠佳,5.24%的是因为日托所收费低于养老机构。
4.志愿者服务
在我们这次的调查中发现,18.09%的老人愿意帮助日托所做些志愿者服务,48.71%表示偶尔可以做一点,26.03%不愿意做志愿者服务,7.17%未选择。在宁波市海曙区,有一支专门为独居困难老人提供服务的义工队伍,他们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进行储蓄,等到自己年老时又可以提取储蓄,享受服务。群众将其称之为“义工银行”。而我们的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市开展“义工银行”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础。
(四)养老形式调查情况
1.居家养老是首选
调查显示,80.27%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形式是居家养老,11.56%选择机构养老,6.34%选择老人日托所,1.83%未选择(见图7)。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区已建有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养老服务补贴250万元。
2.选择养老机构的档次
在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选择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别占58.30%、31.52%,仅有6.49%、3.69%的人分别选择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见图8),这与当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五)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情况
1.大多数老人不感到孤独,九成以上子女愿意陪老人聊天
调查发现,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独,19.03%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更愿意找亲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愿意陪其聊天、听其诉说,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愿陪他们聊天。对“给钱给物让老人衣食无忧就是孝顺,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这道题选择对、不完全对、不对的分别占15.01%、64.51%、20.48%。由此可见,我市的子女比较注重与父母的谈心,从精神上来关爱父母。
2.子女对老人的孝顺情况
在这次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认为子女很孝顺,39.88%的认为子女比较孝顺,认为不孝顺的仅占0.83%(见图9)。子女经常来看望的有82.68%,占大多数,偶尔来、生病时才来、节假日才来到分别占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从不来看望老人。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常州子女对老人的孝顺状况令人可喜。而子女不常来看望的有81.57%是因为子女工作忙,6.20%是因为子女在外地,0.88%是因为有矛盾冲突,11.35%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子女关心老人的主要方式是上门看望和打电话。
3.老年人与孙子女的关系
调查显示,在有孙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顾第三代,37.22%不照顾第三代,这说明我市的老年人对第三代很有爱心,所谓的“隔代亲”。而且调查还显示68.37%和29.51%的孙子女经常来或有时来看望老年人,2.12%不来看望,说明第三代也很关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平时经常锻炼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9791名老年人中,经常去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的分别占38.62%、21.91%,老年人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看电视、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打牌搓麻将等,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外出旅游的居少数。
三、满足市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关爱“空巢老人”,重视精神赡养
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成员要负责,年轻人要多承担体力劳动,给足老人生活费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们精神慰藉。社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要为他们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
继续开展“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连续两年组织了“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这项活动给老人们送去了关怀和帮助。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扩大此项关爱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空巢老人。
抓好老年精神关爱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继续做好常州老年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积极为基层做好示范作用。扎实抓好全国老年精神关爱江苏示范基地常州示范点建设,总结推广钟楼区老年心理关爱示范点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心理咨询室试点的经验,努力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二)提高养老金待遇
尽管我市已连续几次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但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快,因此,要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及时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落实到位;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上门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四)建立社区助餐点和老人日托所
政府要出资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日托所试点,并对助餐点和日托所的的性质、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定,培训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建立后招标按市场化来运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助餐点和日托所日常运作予以相应支持,并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
(五)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尽管调查显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愿意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但即使按照这个标准,市内养老机构床位也应达到2.31万张,而目前仅有1.28万张,尚有1.03万余张的缺口。因此,要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
(六)大力扶持,多形式发展社区家政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家政服务业,吸引家政服务的相关企业加盟,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范围,完善送时服务机制和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
(七)加快各级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