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公方泉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企业诚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经贸、工商、税务、质监、金融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久隆集团、泉山区信用担保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委员们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当前,我市在信用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市的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陈直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从改善徐州投资软环境入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宣传逐步开展。全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了公民诚信教育;税务部门开展了“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的宣传活动;质监部门开展了“诚信建设看窗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金融部门在《徐州日报》刊发了诚信教育专版,举办了诚信有奖征文活动;我市12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倡议我市企业塑造“重约守信”良好形象;宣传、经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联合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塑造我市商贸流通业新形象。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工商部门成立了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围绕企业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税务部门成立了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信用情况进行征集、管理;金融、质监、法院、海关等职能部门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了专门的收集与管理。2002年7月,市工商局、经贸委等17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徐州市共建企业信用工程管理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初步建立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制度。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大对“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等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全市逃废债余额比去年下降了82.7%;工商部门对市场中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企业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信用服务更加广泛。工商部门坚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确认活动,建立了企业登记查询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用中介服务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了9家信用担保公司,为近100家企业担保贷款200多笔,累计贷款金额2.88亿元,没有出现代偿和追索现象。其中,泉山区私营个体担保公司已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信用担保公司试点单位。
(四)政府诚信形象渐入人心。按照“规范、高效、廉洁、便民”的宗旨,2001年10月市政府挂牌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26个部门涉及36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市级机关各部门积极投身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连续两年主动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二、制约我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诚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某些行业和部门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信用不良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个人,甚至少数政府部门。如2001到2002年全市共查缴偷逃地税税款9339万元;2002年初,全市逃废金融债务企业有1248户,金额高达45亿元,占全省逃废债余额的20%以上,是全省的“重灾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先后两次致函市政府,要求立即纠正贾汪铜牛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典型企业的逃废债行为,逃废债已给我市的投资融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经济欺诈现象也较为严重, 2001年至今,工商行政部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63件,虚假广告909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173件,涉案金额达3096万元,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8000多件次。
第2篇 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丁 瑞 武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全岛开放开发的支撑。为了加强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推平潭“后大桥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以维持最低生存为目标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是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深入。我县低保制度从XX年开始全面启动,至XX年4月底止,工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有7489户、16622人,全额低保的对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发放低保金111.105万元,人均月补差51.56元,全额补助对象人月均100元。城镇低保从1998年试行以来,低保对象已扩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标准单人户为155元,多人户为145元。月发放低保金12.998万元,人均月补差70.99元。二是各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我县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实施了多项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卓有成效,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家庭医疗救助标准,将农村低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50%,五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社会救助不断推进,落实了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二)以维持温饱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险逐步完善。截止XX年4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852家,在职缴费职工9999人,退休职工5432人,养老基金收入944万元,支出168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万元,基金支出26.47万元,历年滚存节余161.9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万元,历年滚存节余20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927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00.87万元,支出274.78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28638人,累计节余540.78万元。机关社保共有投保单位290个,在职参保人员7262人、离退休人员3235人,实现基金收入312809万元,历年滚存节余4594.61万元。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
(三)以提高生活水平为目标的社会福利稳步推进。一是切实落实五保供养。将全县2541名五保供养对象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切实加强老龄工作,进一步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慈善援助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光彩事业,逐步规范捐赠行为,积极做好儿童援助中心、养老院的前期工作。三是全面落实优抚抚恤新机制。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了“一免三减”的优惠政策。
二、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尚有空间,统筹基金征收不足。由于进城务工、自由职业人员不断变化,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导致部分企业和群众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工资逐年增加,而我县医保基金仍按几年前的最低标准征收,造成医保基金征收不足,面临较大的赤字压力。
二是参保单位漏报、瞒报、少报工资金额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稽查力度不大,而被查单位普遍存在抵触情绪,稽查工作难以到位。
三是养老金倒挂现象较为严重。以我县参保的差额拨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例,共有该类单位85个,倒挂30个,倒挂面达35%。
四是劳动关系不稳定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劳动关系、工伤认定、拖欠工资等引起的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隐患。
五是城乡低保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实难,动态管理难度大。居民家庭收入的核实工作非常困难,尤其是隐性收入的核实更是难以入手。在入户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能如实提供实际、隐性收入情况,给审批工作和补差标准的确定带来困难。2、低保金发放时间持续较长。个别乡镇的低保金财政部门一般在次月才能拨入民政部门的帐户,民政部门拨到各乡镇约需一周时间,各乡镇将保障金全部发放到低保户手中也需要一定时间,削弱了低保金保障功能。
六是工作力量薄弱,人员编制过少。从我县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专职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普遍偏少,多数依托于村委会和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定编3至5人,在编人员只有1人,抽调人员1人,却要负责对全县近千户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疲于应付。乡镇没有固定从事社会保障工作人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是工作经费不足且缺少必要的装备。近年来,社会保障工作日显重要,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相关工作经费却严重不足,装备较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加快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第一,要坚持“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的原则。当前的重点,在于积极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研究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解决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和转移接续问题。第二,要坚持“低门槛进入,分标准享受”的原则。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的缴费能力,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要考虑“政府出得起、集体补得起、个人交得起”,也要考虑保障制度自身的良性运转,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第三,要坚持“广覆盖,多层次”的原则。在制度设计中,破除城乡户籍限制和职工身份限制,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
(二)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第一,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要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将破产、改制集体企业职工、失业人员、无就业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及农民变市民人群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重点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并积极探索灾民变市民、农村五保户变市民、农村退役士兵变市民机制。要切实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和城镇用人单位未参保超龄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发挥农保养老的作用,最终减少农村低保人数。在缴费方式上,可设计多种方式供农民选择,如按月按年缴费,一次性缴费,或丰年多缴、欠年少缴、灾年不缴等。逐步推行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制度,对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农民,建议每月由财政给予一定的社会养老补贴。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换社保的新机制,鼓励农民自愿交出土地使用权,把土地使用权让给村集体用于开发,其收入首先用于给出让土地的农民提供终身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第二,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一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扩面以新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并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围。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完善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和诊疗项目管理办法,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二是深化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争取把目前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没有覆盖的城关居民纳入医保体制。三是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适当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残疾家庭成员住院费报销比例;取消特殊群体(五保户、特困户、优抚对象)在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门槛费。
第三,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规范工伤医疗服务,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积极推行工伤医疗协议管理,进一步加大建筑、化工、危险品等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强制执行力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生育保险制度建设,使女职工生育权利得到保障。
第四,研究解决社保体系中的难点问题。一是逐步做实个人帐户。针对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和个人帐户透支问题,深入研究养老金隐形债务分类偿还问题,积极探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并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和运作实行全面和全过程的外部监管。二是统一同类企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实行同类企业按照统一的缴费工资基数和规定的费率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核定递增的缴费工资基数。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一,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要注重推行分类施保,并将低保制度与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和促进就业的政策相结合,使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援助。二是拓宽农村低保覆盖面。重点保障孤老残幼、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三是保证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要进一步完善低保评议、动态管理和信访督查制度,积极推行社区低保听证制度,强化监督,真正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第二,不断完善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群众解决突发性、暂时性困难;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特别要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完善教育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继续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强化就业援助制度,开展多层次的就业职能培训,实施创业税费减免,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对经济困难的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方面提供无偿咨询、适当免费的法律服务。
——不断拓展覆盖城乡的社会福利体系。
一是不断健全社会福利发展机制。牢固树立社会福利社会办的观点,把社会福利作为一项全民化的工程,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部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市场化福利服务供给,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惠及外来人员的新格局。
二是努力提高机构福利服务水平。加大公共福利设施投入,加快综合性社会福利院、老年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保障和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社区福利服务水平。整合现有社区服务资源,建设社区福利服务中心及其信息平台,链接相应的福利机构,逐步形成功能完整的社区服务网络。全面实施社会养老服务工程,以社会化养老服务为着力点,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方式,实行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医疗、家政、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等社区服务。
四是完善公共福利制度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社会慈善类民间组织,建立慈善组织行业自律机制和评估机制。健全残疾人福利政策,落实残疾人优惠待遇。加快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推进首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区“双困”家庭和农民变居民的住房问题。
——积极探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领域。
一是大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尝试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并进一步搞好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开展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试点,建立进城就业农民服务中心,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设置社会保障项目。按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合理设置、归并社会保障项目,明确各种社会保障之间互联互动的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建立起各种社会保障间互联互动的制度和部门间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以及资金交流平台。
(三)完善社会保障配套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第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法制化。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加大对保障政策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对企业支付工资、签订合同、缴纳社保等情况的监管,及时纠正损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
第二,努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综合现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及其运作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大我县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形成以国家办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依托、家庭服务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服务的信息化,从而提高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公共财政改革步伐,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安排,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根据经济成份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及时把外来投资企业、新兴行业纳入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三是改革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强制企事业单位为职工“买保险”。四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机制。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比重,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宅的质押、流转换保障、换救助的机制。五是充分发挥隧道业、海运业、商贸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优势,吸收更多的捐助资金,培育更加广泛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第四,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配套改革。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能“单兵作战”,而有赖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及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一是深化户籍改革,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消除城乡居民待遇的差别。二是提高统筹城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水平,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登记和职业培训。三是深化完善征地制度改革,把握我县开放开发过程的城乡土地一体化发展方向,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标准。四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控制机制,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四)加强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领导
——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合力。
充分发挥由税务、财政、工商、建设、审计、建设、质检、国土资源、安监等部门的作用,协调解决社会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社会保险欠费企业档案,签订补缴协议书;加大执法,对不履行缴费协议的依法强制执行;加大审计力度,对出口退税的欠费企业,财政从退税中直接划拨到养老基金帐户;欠费企业不能享受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可把企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年检的条件;质检、工商、建设、税务和劳动保障相互联动把企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作为评选企业信用等级的条件;对拖欠社会保险的企业,国土资源部门控制用地指标;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代表、委员调研视察等活动。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挥工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纳入乡镇、村居工作的考核范围。县直有关部门各内部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使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知识深入人心。
加大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向各单位免费赠阅劳动保障信息、举办法规政策培训班、送法进企业、设置宣传站、开展定期和定事(主题)相结合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引导企业经营者关心支持劳动保障事业,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诉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对于违法乱纪、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企业和个人,适当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社会保障工作奖惩机制。对社会保障工作做得不好的企业及企业家,实行评先树优一票否决,使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行社会保险预警制度。对于欠缴社会保险达到警戒线(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企业,进行警告,规定缴费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缴纳的,作为重点的执法对象,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督促其及时缴纳社会保险。
——加强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
社会保障工作群众性强,特别是社会救助工作面对的都是困难群体,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工作和服务水平。要学习商业保险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建立社会保险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健全面向基层的服务网络,使社会保障工作公开透明。要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重心下移,改变“救火式”的工作方式,以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为主,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社区和基层群众中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地把劳动保障的政策带下去,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带上来,成为人民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使社会保障工作起到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3篇 某社区少儿文化生活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
今年寒假我利用在苏州作为大学生义务教幼儿剑桥少儿英语的机会,以新升社区为主做了社区少儿文化生活的调查。
前言:
当今社会“文化”这个词的涵义不断扩大,其间的意义也越来越深刻,而且随着房地产业的火热和高涨,一个又一个新型社区产生的了,而社区文化也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文化之一,社区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主流。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美化社区的社会环境、展示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民心工程,是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区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以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娱乐美育为基本功能,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指导以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态。
现实意义:
社区少儿文化生活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少儿文化生活对于下一代培养,对于提升社区整体文化,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传播一般文化的功能,还肩负着形成社区凝聚力、塑造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任务。社区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成为社区少儿的感情驿站。努力把先进文化这个“魂”纳入文化活动这个“体”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社区少儿在社区文化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和熏陶。
调查对象的背景:
狮山街道新升社区服务中心概况:
一、社区概况
新升社区于xx年5月26日正式成立,社区党组织于xx年1月正式成立,是高新区第一个规划成立的社区,也是高新区范围内第一个试点成立党委的社区。社区地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其北临玉山路,西临珠江路,东临汾湖路,南临竹园路,占地总面积约0.46平方公里, 新升社区包括新升新苑、世纪花园、颢景天下三个住宅小区,有 148幢楼, 5537户住户,居民大约有17800人。社区内有派出所、幼儿园、小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新港物业管理处和各类商业网点等,绿化面积达43%。社区现有专职工作人员6位,平均文化在大专以上,平均年龄为35岁。
新升社区居委会原位于新升新苑商贸楼的三楼,面积总共只有260平方米,居民来社区办事及老人来社区活动非常不方便。社区的用房问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经上级领导的努力争取下,于今年11月搬入新的居委会,面积总共约有1400平方米,
二、社区机构设置
社区网络健全,社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2人,居住在社区的党员达900多人。居委员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文化体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及80个居民小组。另外还有社区科普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居家养老中心等等。
三、场地设置
新办公楼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有服务大厅、图书馆、主任办公室、居家养老中心、康复中心、老年活动室、警务室等。服务大厅大约260平方米,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主要开展党务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为居民提供计生服务、劳动保障、退管服务、医保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居民办理社保补贴、居民医保、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失业人员登记以及办理《老龄证》、《高龄证》、《残疾证》、《最低生活保障》、《生育服务卡》、《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等证件,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是整个社区的核心。
图书馆是苏州图书馆在社区设立的分馆,投入5000册新书,并定期交换和增添图书,向持有苏州图书馆有效借阅证的社区读者免费开放,并与苏州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行统借统还。同时将“共享工程”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方式,送到社区居民身边,使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阅读电子图书,查询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观看各类艺术表演、专家讲座、学习相关知识,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快捷、内容丰富的文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为社区的青少年提供了阅览区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老年活动室是社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一个娱乐场所,内设5只方桌,老年人可以在活动室喝茶、聊天、谈心、下棋,从而使他们走出家门,融入到社区中来,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康复中心是一个社区居民健身的场所,配备了三套健身器材,居民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居家养老中心主要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家政服务。
二楼主要有多功能厅,党员活动室、舞蹈房、兴趣小组活动室、五位一体,文化中心、档案室等。多功能厅大约有80平方,主要用于各种的会议召开, 各种文化表演活动的开展以及评书专场的演出等活动的开展。舞蹈房是社区为时装队、拳操队、舞剑队等文化娱乐团体提供的排练场所,兴趣小组活动室是社区为书画社等文化娱乐团体提供的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场所,主要用于每月的党员学习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社区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使社区党员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因此,对于新升社区进行的调查很有代表意义。
分析调查对象:
社区少儿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为多样如:免费培训班、社区读书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师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讲座等等。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党员义务教儿童书法工艺评弹等等;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区相结合,教少儿英语等科目,以多种活泼形式展开;三、社区内部服务,如播放电影和少儿图书馆等等。
据在新升社区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愿意为社区少儿活动免费讲课,帮助提升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大学生报名参加社区义务服务的也很踊跃,从学校统计数据显示,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需要的人数。而大部分社区的硬件设施还是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从大学生义务服务教少儿英语口语这一块来看,活动开始社区报名人数有五六十人,而少儿参加人数有二十多人,参与率百分之六十左右,新生社区少儿总人数来看这个数字还是比少的。
存在主要问题:
从调查看,主观方面:认识、参与度,客观方面:行政管理和经费,这几方面是社区少儿文化建设的三道坎。
一、认识和参与度方面:
社区居民方面:对于少儿教育方面越来越为重视,不信任社区,怀疑义务所含的水分,认为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都会打折扣,而且家教业的兴起也让家长们对一对一教育更为信任,一对多教育却害怕有问题,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是家长的主要担心。
社区管理方面:宣传难以覆盖全部,宣传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知道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目前,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群众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认为参不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对他们来说没有影响,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也没有认识到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据调查,许多城市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人数不到四分之一。同时,学校组织方面,整个进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学生临时有急事替补是个问题,问题考虑不够全面。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内居民和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些居民具有来源广、成分杂、认同感弱的特点。原有的失地农民虽然住上了商品房,但面对着拆迁和职业变动,思想也出现大变动。而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虽经过社区工作的专门培训,缺乏社会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其工作方法多是行政方法。
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制”结构的社会组织形式所造成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给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实施共享设置了重重障碍,使社区文化活动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在对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握上,存在着重物轻人的思想,对硬件设施的依赖性大,缺乏对人才资源的研究开发。加之社区成员的责任意识、归属意识、参与意识不是很强,因此,对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的共享缺乏积极的互感互利的态度,如少儿图书馆并不是充分利用的。
(二)、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有形资源重视多,对无形资产利用少;对现有资源使用多,对潜在资源挖掘少;对自家资源管得多,对盘活资源协商少。社区居民更注重自身的资源,对于少儿教育方面更是习惯于亲自教育或是聘请家教,亦或是报培训班等。
总结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社区少儿教育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可以从多方面给予提高,如以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其方法是:
一是聘请高校教师为社区居委会在岗人员提供“充电”机会,采取培训、讲解和总结交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宣传,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通过宣传栏、布告栏、社区网站向居民公告社区工作状况,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宗旨。
三是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阅览室,增加少儿藏书并配有专职管理员,鼓励儿童利用图书馆。
四是组织社区进行儿童歌咏比赛、交谊舞活动、健身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儿童间接触和交流,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用评估方法,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以群众的认同感、参与率和满意度作为评估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评估方式。可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想法,目标以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保障机制、创新等。
六、开展成果展示和教学者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成果,让家长了解和信任社区举办的活动。同时家长还可以旁听、试听,如果觉得可以再把孩子送到社区学习,参加各项活动,也可以丰富孩子生活,拉近亲子关系。
经费方面,社区只能充分利用社区义务工作者和党员老人,同时和社会各界义务工作者包括一些企业和大学生,在帮企业宣传的时候也能给大学生提供时间机会。
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丰富社区少儿生活要不断开拓创新,规范、指导、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使和谐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实现和谐社区构想打下坚实基础。
一次完善的社区调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次实践活动让我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深入了解城市社区发展情况,同时在教学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做出贡献奠定了一定基础,这次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4篇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状元榜眼不满足查软肋
电力行业此次测评蝉联第一,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力与第二名的海关仅有0.004分的微弱优势,成绩不值得欢欣鼓舞,公众评价击中的是行业服务的软肋。针对此次测评中社会公众关注的电力账单投送有漏送或延时现象、用户过期付费不方便等问题,公司表示将举一反三,以测评为动力,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着力推进和谐电网、光耀世博,让社会更璀璨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活动。
据介绍,电力公司已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加强对账单投送监管,订立电费账单发送质量回访制,将发单准确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试点开展网上账单查询付费、e-mail电子账单等多种方式,让客户及时掌握付费信息;在全市72家供电营业点受理各供电分公司的过期账单付费,大力推广银行卡转付电费,联合银行进社区方便客户办理转付手续等。
五年来一直位居第二名的上海海关从测评中寻找新标杆。针对公众反映的部分从业人员接待公众时解答不耐心、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办理业务缓慢等问题,海关按照迎世博的服务标准,将启动全员礼仪语言培训,并制订相关检查标准,开展对标式自查组织行业内20个窗口单位进行交叉式互查请本市专业公司和行风监督员、海关执勤武警等进行第三方抽查,并建立每100天满意度自测机制,各项成绩均在海关公布。
严重关注给相关行业敲响警钟
此次调查显示,度不同行业中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服务问题较多,调查依据公众提出的频率从高到低分三个等次,依次为严重关注,希望尽快解决;关注,希望有应对措施;一般关注,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等。记者注意到,被列入严重关注的问题,给相关行业敲响了警钟,这些行业纷纷推出整改措施。
不少被调查者反映:一些出租汽车拒载、绕道,一些公交车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或为抢客而飚车,或野蛮驾驶、违章变道闯红灯,或故意赖站。与上年度相同,一些被调查者还反映部分公交车车况差,卫生堪忧。
为此,市交通港口局昨天召开专题会议,相关整改措施包括:规范行车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其中以整治车辆大间隔、氽车、赖站、乱停站为重点,加强现场执法检查,特别是对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大稽查面和频率。在行业内,广泛开展文明行车示范线路创建活动。
据悉,公交行业在加快车辆更新的基础上,将于下周初上网公示《上海市公共汽车、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将本市公交服务要求、标准等公之于众。同时,以新一轮公交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突出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完善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超市行业是公众满意度最低的三个行业之一,部分营业员服务态度差、工作时间闲聊喧哗、随意拨打手机或发短信、擅自离岗脱岗等问题受到公众严重关注。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上海连锁经营协会已制订整改措施,起草《超市行业服务规范(暂名)》标准,待批准后在整个行业内推广,努力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十大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部分地区公众反映自来水水质有所下降且投诉解决不及时,名列这十大问题之首。市供水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自来水水质问题市民十分关注,行业应高度重视,整改必须从根本处着手。
据悉,本市正在加快推进青草沙水源地建设,全面提升原水水质,计划在世博会前基本完成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同时,以黄浦江上游为水源的水厂全部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完成长江陈行水源受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中试,尽快明确青草沙与东风沙水源的深度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此外,还将加强供水水质检测与监管,对黄浦江、长江水源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毒素分析仪、生物养鱼和藻类监测等监控设施,确保原水安全优质。
不少被调查者反映,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在高峰时段非常拥挤,等候和乘坐环境十分恶劣。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将通过提升行车组织水平,优化网络运营方案,加快列车周转,提升运能,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客运组织方式,加强客流疏导,逐步缓解运能供给不足的矛盾,多管齐下解决公众关注的问题。
第5篇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全岛开放开发的支撑。为了加强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推平潭“后大桥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以维持最低生存为目标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是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深入。我县低保制度从xx年开始全面启动,至xx年4月底止,工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有7489户、16622人,全额低保的对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发放低保金111.105万元,人均月补差51.56元,全额补助对象人月均100元。城镇低保从1998年试行以来,低保对象已扩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标准单人户为155元,多人户为145元。月发放低保金12.998万元,人均月补差70.99元。二是各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我县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实施了多项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卓有成效,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家庭医疗救助标准,将农村低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50%,五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社会救助不断推进,落实了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二)以维持温饱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险逐步完善。截止xx年4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852家,在职缴费职工9999人,退休职工5432人,养老基金收入944万元,支出168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万元,基金支出26.47万元,历年滚存节余161.9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万元,历年滚存节余20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927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00.87万元,支出274.78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28638人,累计节余540.78万元。机关社保共有投保单位290个,在职参保人员7262人、离退休人员3235人,实现基金收入312809万元,历年滚存节余4594.61万元。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
(三)以提高生活水平为目标的社会福利稳步推进。一是切实落实五保供养。将全县2541名五保供养对象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切实加强老龄工作,进一步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慈善援助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光彩事业,逐步规范捐赠行为,积极做好儿童援助中心、养老院的前期工作。三是全面落实优抚抚恤新机制。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了“一免三减”的优惠政策。
二、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尚有空间,统筹基金征收不足。由于进城务工、自由职业人员不断变化,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导致部分企业和群众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工资逐年增加,而我县医保基金仍按几年前的最低标准征收,造成医保基金征收不足,面临较大的赤字压力。
二是参保单位漏报、瞒报、少报工资金额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稽查力度不大,而被查单位普遍存在抵触情绪,稽查工作难以到位。
三是养老金倒挂现象较为严重。以我县参保的差额拨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例,共有该类单位85个,倒挂30个,倒挂面达35%。
四是劳动关系不稳定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劳动关系、工伤认定、拖欠工资等引起的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隐患。
五是城乡低保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实难,动态管理难度大。居民家庭收入的核实工作非常困难,尤其是隐性收入的核实更是难以入手。在入户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能如实提供实际、隐性收入情况,给审批工作和补差标准的确定带来困难。2、低保金发放时间持续较长。个别乡镇的低保金财政部门一般在次月才能拨入民政部门的帐户,民政部门拨到各乡镇约需一周时间,各乡镇将保障金全部发放到低保户手中也需要一定时间,削弱了低保金保障功能。
六是工作力量薄弱,人员编制过少。从我县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专职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普遍偏少,多数依托于村委会和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定编3至5人,在编人员只有1人,抽调人员1人,却要负责对全县近千户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疲于应付。乡镇没有固定从事社会保障工作人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是工作经费不足且缺少必要的装备。近年来,社会保障工作日显重要,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相关工作经费却严重不足,装备较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加快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第一,要坚持“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的原则。当前的重点,在于积极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研究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解决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和转移接续问题。第二,要坚持“低门槛进入,分标准享受”的原则。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的缴费能力,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要考虑“政府出得起、集体补得起、个人交得起”,也要考虑保障制度自身的良性运转,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第三,要坚持“广覆盖,多层次”的原则。在制度设计中,破除城乡户籍限制和职工身份限制,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
(二)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第一,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要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将破产、改制集体企业职工、失业人员、无就业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及农民变市民人群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重点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并积极探索灾民变市民、农村五保户变市民、农村退役士兵变市民机制。要切实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和城镇用人单位未参保超龄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发挥农保养老的作用,最终减少农村低保人数。在缴费方式上,可设计多种方式供农民选择,如按月按年缴费,一次性缴费,或丰年多缴、欠年少缴、灾年不缴等。逐步推行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制度,对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农民,建议每月由财政给予一定的社会养老补贴。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换社保的新机制,鼓励农民自愿交出土地使用权,把土地使用权让给村集体用于开发,其收入首先用于给出让土地的农民提供终身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第二,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一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扩面以新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并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围。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完善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和诊疗项目管理办法,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二是深化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争取把目前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没有覆盖的城关居民纳入医保体制。三是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适当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残疾家庭成员住院费报销比例;取消特殊群体(五保户、特困户、优抚对象)在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门槛费。
第三,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规范工伤医疗服务,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积极推行工伤医疗协议管理,进一步加大建筑、化工、危险品等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强制执行力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生育保险制度建设,使女职工生育权利得到保障。
第四,研究解决社保体系中的难点问题。一是逐步做实个人帐户。针对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和个人帐户透支问题,深入研究养老金隐形债务分类偿还问题,积极探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并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和运作实行全面和全过程的外部监管。二是统一同类企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实行同类企业按照统一的缴费工资基数和规定的费率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核定递增的缴费工资基数。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一,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要注重推行分类施保,并将低保制度与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和促进就业的政策相结合,使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援助。二是拓宽农村低保覆盖面。重点保障孤老残幼、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三是保证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要进一步完善低保评议、动态管理和信访督查制度,积极推行社区低保听证制度,强化监督,真正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第二,不断完善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群众解决突发性、 www.koomao.com 暂时性困难;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特别要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完善教育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继续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强化就业援助制度,开展多层次的就业职能培训,实施创业税费减免,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对经济困难的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方面提供无偿咨询、适当免费的法律服务。
——不断拓展覆盖城乡的社会福利体系。
一是不断健全社会福利发展机制。牢固树立社会福利社会办的观点,把社会福利作为一项全民化的工程,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部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市场化福利服务供给,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惠及外来人员的新格局。
二是努力提高机构福利服务水平。加大公共福利设施投入,加快综合性社会福利院、老年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保障和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社区福利服务水平。整合现有社区服务资源,建设社区福利服务中心及其信息平台,链接相应的福利机构,逐步形成功能完整的社区服务网络。全面实施社会养老服务工程,以社会化养老服务为着力点,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方式,实行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医疗、家政、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等社区服务。
四是完善公共福利制度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社会慈善类民间组织,建立慈善组织行业自律机制和评估机制。健全残疾人福利政策,落实残疾人优惠待遇。加快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推进首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区“双困”家庭和农民变居民的住房问题。
——积极探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领域。
一是大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尝试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并进一步搞好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开展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试点,建立进城就业农民服务中心,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设置社会保障项目。按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合理设置、归并社会保障项目,明确各种社会保障之间互联互动的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建立起各种社会保障间互联互动的制度和部门间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以及资金交流平台。
(三)完善社会保障配套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第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法制化。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加大对保障政策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对企业支付工资、签订合同、缴纳社保等情况的监管,及时纠正损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
第二,努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综合现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及其运作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大我县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形成以国家办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依托、家庭服务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服务的信息化,从而提高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公共财政改革步伐,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安排,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根据经济成份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及时把外来投资企业、新兴行业纳入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三是改革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强制企事业单位为职工“买保险”。四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机制。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比重,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宅的质押、流转换保障、换救助的机制。五是充分发挥隧道业、海运业、商贸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优势,吸收更多的捐助资金,培育更加广泛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第四,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配套改革。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能“单兵作战”,而有赖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及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一是深化户籍改革,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消除城乡居民待遇的差别。二是提高统筹城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水平,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登记和职业培训。三是深化完善征地制度改革,把握我县开放开发过程的城乡土地一体化发展方向,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标准。四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控制机制,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四)加强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领导
——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合力。
充分发挥由税务、财政、工商、建设、审计、建设、质检、国土资源、安监等部门的作用,协调解决社会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社会保险欠费企业档案,签订补缴协议书;加大执法,对不履行缴费协议的依法强制执行;加大审计力度,对出口退税的欠费企业,财政从退税中直接划拨到养老基金帐户;欠费企业不能享受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可把企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年检的条件;质检、工商、建设、税务和劳动保障相互联动把企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作为评选企业信用等级的条件;对拖欠社会保险的企业,国土资源部门控制用地指标;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代表、委员调研视察等活动。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挥工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纳入乡镇、村居工作的考核范围。县直有关部门各内部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使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知识深入人心。
加大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向各单位免费赠阅劳动保障信息、举办法规政策培训班、送法进企业、设置宣传站、开展定期和定事(主题)相结合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引导企业经营者关心支持劳动保障事业,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诉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对于违法乱纪、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企业和个人,适当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社会保障工作奖惩机制。对社会保障工作做得不好的企业及企业家,实行评先树优一票否决,使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行社会保险预警制度。对于欠缴社会保险达到警戒线(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企业,进行警告,规定缴费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缴纳的,作为重点的执法对象,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督促其及时缴纳社会保险。
——加强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
社会保障工作群众性强,特别是社会救助工作面对的都是困难群体,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工作和服务水平。要学习商业保险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建立社会保险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健全面向基层的服务网络,使社会保障工作公开透明。要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重心下移,改变“救火式”的工作方式,以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为主,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社区和基层群众中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地把劳动保障的政策带下去,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带上来,成为人民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使社会保障工作起到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6篇 小城镇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四重镇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2002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成为a县的经济重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设厅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李渡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世纪。1986年,x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在全县率先编制《1987-x小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2001-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2年省、市专家组评审和县政府批准,新规划把x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5.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6000人的现代化历史古镇、工贸强镇、旅游重镇、江南名镇.,请南昌大学设计专家进一步对世纪大道、李桐渠、医疗器械城、文化广场进行了控制性详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创新融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土地生一点。二是财政挤一点。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拔一点。四是向外引一点。五是民间融一点,六是群众自愿情一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锦载体功能。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建起了两座大桥,贯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城镇亮点:2000年,兴建世纪大道;2001年,对城中湖鲤湖进行了清淤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使其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2年,对主干道李渡大道、世纪大道和工业园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2003年,我们将着力对世纪大道、李桐渠进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带。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小城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严把审批报建关,推行“一书二证”报建程序;设立专职保洁员,实行动态评估,落实责任制,聘请老干部为义务监督员,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土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了占地面积6000多亩的三个工业园区,引进园区企业72家;二,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共引进项目8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4个,其中省外项目7个,合同资金123亿元,实际到他资金l900万元,出口创汇110万美元。
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李渡烟花集团公司、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江西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四大骨干企业,形成烟花鞭炮、医疗器械、白酒三大产业。
x镇的小城镇建设是成功的。但是其他乡镇特别是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城镇建设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镇财政困难、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城镇建设后腿。现行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公教人员人员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出现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锅炉,路上倒污水,处处放垃圾的局面。
2、城镇建设盲目攀比,不结合本乡镇实际,搞形象、政绩工程,没有量体裁衣、看菜吃饭,摊子铺得大,财力跟不上,最后收不拢。导致城镇建设,有头没尾,虎头蛇尾。
3、建镇时间长,旧城区改造量大,拆迁成本高,土地价格一时又上不来,影响了建设进度。
通过对x镇城镇建设成功经验和其它乡镇存在问题总结,对今后小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李渡镇就是依托三大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台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再如罗溪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
第7篇 关于以家族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
人们无不向往和谐社会愿景。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正是顺乎民心。但目前社会和谐程度并不理想,尖锐的正与邪、法与罪、富与贫、廉与贪等等矛盾冲突,正在严重撕裂着社会和谐,因而迫切期待艰苦、复杂和长期的建设工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它是由许多局部工程有机合成的。家族文化无疑是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充分关注。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力量当然是国家、是政府,但在国家和政府主导力量发挥的同时,社会力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家族文化功能的实现〔注1〕。
一、家族文化属于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是一个从氏族社会发展而来的文明古国,家族观念成为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由家族观念孕育生成的家族文化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张力。最近,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你知道你爷爷或奶奶的姓名吗这个问题,有42.1%的调查参与者回答不知道。然而另一方面,每年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这样的情形令世界对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感叹不已。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血浓于水,这些带有浓郁家族精神的家族观念,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族人,在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抵御困难、创造成就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家族文化核心的家族观念是 失落还是回归,提倡家族观念是落伍还是进步,由此引发的争论尤其引人关注。
有人认为,喜欢谈论家族历史和伟大祖先是典型的阿q先前阔精神。然而,一个连家族和祖宗都不知道的人怎么谈修养和素质;没有修养和素质的人又怎么可以有和谐团结的家庭;一个没有和谐团结家庭的人,怎么可以到社会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一个连父母都不尊敬,和兄弟、姐妹、夫妻、父子以及亲属等都搞不好关系的人,怎么可以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做好工作?中华民族自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训,然不修身何以齐家?不齐家何以治国?不治国何以平天下?
笔者认为,没有家族观念的中国人属于价值模糊的边缘人。家族观念其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客观存在,它是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合理的社会产物。忽视或曲解家族观念,是精神文化大交融、大比拼中出现的一种传统精神背反,是个性极端膨胀和个人极乐主义扩张的结果。专家说:家族文化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观念为核心。就内容而言,在中国文化的诸多构成中,与地缘文化(以及物缘文化、神缘文化)之类的亚文化相较而言,以亲缘关系为核心的家族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巨大。亲缘关系,一般表现为宗族关系、亲戚关系,包括血亲、姻亲关系,以及泛化的干亲关系,主要是血亲和姻亲关系。亲缘关系中,又以血亲关系为重,但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随着人们拓展资源和社会关系需要的增长,姻亲关系在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亲缘关系中,血亲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血亲关系所蕴含的伦理亲情,血亲关系的天然性,无疑可以超越时代性和阶层性,超越世俗社会的功利性而长期存在,并在不同时代都顽强地用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方式彰显出来〔注2〕。可以肯定地说,优秀的家族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是有很大积极价值的,任何时候,中国特色背景下的社会进步,都将需要潜力巨大的家族文化予以支撑和推动。
我国的家族文化具有其特定的物质外壳,是其永恒精神价值的寄托之所,它包括家乘谱牒、宗祠庙宇、宗族文化活动等等。由于封建制度下的家族文化具有封建宗法的特征,所以往往成为新派人物加以攻诘的致命软肋。故我们首先明确,我们是在排除了封建宗法在家族文化中的影响后来谈家族文化话题的。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家族文化物质外壳中,是剔除了封建宗法元素的,我们主张的是一种与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中华家族新文化。
族谱是家族文化的第一载体。它是家族文化内涵、历史、秩序和体例的综合容器,是一个家族人心所向甚至魂魄所依的文化归宿。因此,我国历来有修谱的传统。欧阳文忠公主张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并说30年不修谱为大不孝,这应该是家族历史传承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有博文说:近日跟几位朋友交流,发现家乡人民修家谱的热情颇高。国家也是如此,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千万字巨著《中国家谱总目》,经过6年的打磨之后,在底定稿。据说不久的将来,全球华人只要一点鼠标,就能寻根问祖,查明自己的来历。玄极了!从临澧现状看,据初步调查,已有40多个家族先后续修过族谱,这40多个家族大约涵盖了全县43万人口的80%以上,影响可谓不小,且势头方兴未艾,正应了前人盛世修谱的感言。
一种社会现象既然形成,我们就应该理性地对待它。特别是修谱成风的现象背后,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社会动机和潜台词,我们的社会工作者难道不应该认真研究吗?本人发现,热衷于续谱的主要是中老年人,青少年中只有极少数人对此有所关注。我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经过人生的历炼和总结,感悟到了一种历史传承的责任,也从家族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中,看到了一种历史紧迫感。反方人士常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了解家族辉煌历史和家族显赫人物又有什么用?当衣穿还是当饭吃?而我以为,中华民族津津乐道五千年文明史做法的合理性,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族史不是也可以研究家族兴衰的经验教训,以启迪和激励子孙后代吗?
从政治视角看,今天的家族已经完全是一种松散的社会存在,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但有一种东西却是家族所特有的,甚至政府、社会部门、司法也不具备的特殊能量,那就是基于血脉的亲情和向心力,当一个人处于盲目或冲动状态时,来自血缘亲情的劝诲可能解决连法规也不能使之就范的矛盾。合理借助这种血缘亲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去成就对社会有积极价值的目标,不是常常会事半功倍吗?
实际上,家谱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有着显而易见的主流精神,它突出体现在族训、宗规和凡例等文字中。如官亭尹氏族训:怀祖宗以晋族,毓子孙以兴姓;守忠义以利国,奉孝悌以事亲;悦忧劳以齐家,避逸豫以修身;精文理以涤愚,秉道德以去尘;虚名利以冶心,实功业以立命。细细琢磨,不是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十分合拍吗?
二、社会和谐需要家族文化铺垫
什么是社会和谐?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虽然我们不能夸大家族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家族文化中寻找到许多旨在构建社会和谐的闪光点。家族文化最闪光之处,主要体现在四大文化特征,即德文化、 法文化、孝文化和爱文化特征。显然,这些文化特征从本质上与胡锦涛总书记所论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是共鸣的。
再如《中华尹氏通志》所载中华尹氏家训(节选):齐家兴国、激励后生,爱国济世、团结精诚,遵纪守法、激浊扬清,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居安思危、处变不惊,明礼诚信、高洁清风,淡泊明志、天下为公,孝敬父母、百善先行,父母在堂、朝夕温恭,远离双亲、心信相通,关心二老、衣食住行,敬则生爱、最重笃诚,推诿虐待、天理难容,教育子女、尊祖敬宗,家国天下、祖训彪炳,父慈子孝、世代恩情,宽严有度、切莫纵容,崇尚科学、培养精英,国家栋梁、人人称颂,律己要严、诚待宾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社会交往、择友慎重,邻里纠纷、心态公平,换位思考、洞达光明,内外和睦、事业有成,恩爱夫妻、情深意浓,有福同享、患难与共,遇事商量、力戒纷争,情意无价、互敬宽容,相濡以沫、琴瑟一生,白头偕老、夕阳更红,学古鉴今、受益无穷,纵观族史、代代尊荣,文臣武将、爱国公卿,工商巨子、科技先锋,才艺圣贤、层出不穷,家训永在、万代兴盛。这些训词又何尝不是一部与和谐社会构想强烈共振的家族文化经典?而且,各姓族谱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试想每个家族都在本家族内部长期坚持进行这样的教化和熏陶,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何愁没有基础和动力呢?
除此之外,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还体现在各种健康向上的联谊活动和建设项目中,那些对家族古迹和族史的保护与传承行为,同样也是为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三、家族文化需要社会引领扶持
家族文化即具有坚韧性,又具有脆弱性。其坚韧性在于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和看待它,它都不会因为任何个人的意志而灭亡。其脆弱性在于它完全没有行政支撑,意志可自生自灭。诚然,许多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家族概念,但在中国,如果家族概念消失,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灵魂皈依可以说都与家族相连,在中国,家族的消亡,可能也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精神灭亡。所以,我们不能漠视家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懂文化、有远见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充当家族文化理性的扶持者和引领者。
文化部门可以考虑建立谋划家族文化发展的责任。家族文化涉及到典籍、设施和文化活动等等,为了避免盲目、低俗和混乱,文化部门可从地方文化发展的通盘考虑上着力,制订指导性意见或规划,使得家族文化在内涵和外延上更贴近先进文化的标准,更具普遍性和恒久性价值。这是个全新课题,但也是个极有意义的课题,不仅是一项创新,而且是一项使本地文化建设抢占发展先机的积极举措。
民政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扶持家族宗亲会的建立与运作。对于有意图成立宗亲会的家族,我主张民政部门在原则上予以支持,提供机构名称登记、审批、注册的方便。为了使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议民政部门制订一个《关于成立家族宗亲会的指导性规定》,其中应包括宗旨、原则、活动、程序、管理等相关内容,以便把方兴未艾的家族组织与活动引导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轨道上来,为地方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培植一支新的生力军。
档案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指导族谱编修和保存工作。国史、方志、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三大支柱,好的家谱,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教化价值,还有欣赏与研究价值,因此,指导区域内的民间力量编修好的家谱,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档案部门作为专业部门,对族谱的编修具有专业业务优势,对现行政治原则也深有了解,因此是可以对族谱编修工作提出科学指导的优势部门。建议档案部门制订《关于族谱编修技术性与思想性指导方案》,而且尽可能介入各家族族谱内容的必要审定指导,以确保新编族谱积极的、进步的、科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应该对中国国情和发展走向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及时发现和助长各种文化新生体,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8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卡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靠农民自己努力。实践表明,农村大部分普通农民承担风险的心理与经济能力较弱,在没有他们眼见为实的成功经验与收获把握前,他们一般不轻易投入资源(资金与土地等)进行尝试。讨教与效仿邻里,是农民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批像吴仁宝、王乐义这样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带头人。他们的经验切合农村的实际,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能够较好地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调研从8月底开始到10月下旬,3个调研组分别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翻阅资料等方法,对各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以及对区里加强新农村带头人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带头”的意思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那么,“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的人。照此类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建设新农村的人。从我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对象上分析,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主要包括三类群体:即基层组织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农村公共事业的带头人。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xx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他们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在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起到主要的带头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的致富能手、农业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等,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至关重要。
--农村民间组织负责人。如老协、侨联、宗教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责人等,这些人在农村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各自的线上起组织、带头作用,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起较大作用。
这些人在农村各项建设活动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都可称得上农村“带头人”.但根据目前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离开农村基层组织(村两委),新农村建设无疑等于纸上谈兵,而且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得以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组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成为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核心人员。
二、现状与问题
(一)xx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基本做法
据初步统计,xx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现有4781人,其中村干部1466人、农村实用人才835人、各种民间组织负责人367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xx区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行分级培训责任制,区级负责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每年每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镇(街道)级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每年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村居干部参加农函大、电大和党校函授班等接受学历教育,区财政予以经费补助。二是建立村居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对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础性报酬由区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每年镇里也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助,一年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补助。同时区里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区、镇(街道)、村、个人四方联合筹资投保,做到应保尽保,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目前,xx区已累计投保416万元,投保1.2万多人次。三是出台了村级正职离任干部定期补助制度,对担任村级正职累计时间在十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享受定期补助金额每人每月100元。四是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等制度。几年来,安置到镇属企事业单位的村干部近100人,其中有7人录用为公务员,走上了镇(街道)领导岗位。五是设立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报酬补助、离职定补、困难补助、体检、健康疗养、先进表彰等。今年已为全区近500名村主要干部开展了健康体检,还组织了3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长江三峡、云南等地进行健康疗养。
2.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农业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全区11个事业单位中,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7名。全区13个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包括农林特产和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经营管理及其他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站,共有编制178名,现有人员159名。此外,xx区省径农业示范园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使农业人才队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二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完成专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区已有1.7万农民接受“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1.3万人获得“绿色证书”.三是加强科技帮扶。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业的帮扶,下派农村指导员到茶山的杨梅生产基地、丽岙的花卉种植基地、泽雅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等富民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下派了3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抓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xx区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进步,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优质高产早汕稻、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大栅杨梅技术、无核瓯柑技术、花卉种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畜禽良种化程度和饲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3.发挥了民间组织负责人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有登记的农村民间组织共295家,其中村级老人协会251家,宗教协会6家,各类侨联协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近几年,通过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在政府缺位的地方发挥“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尤其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家,其中有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被评为市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畜禽、蔬菜、瓜果、水产、“农家乐”等行业,入社农户社员达979户,基地面积23450亩,带动农户6965户。二是引导侨联等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救助中发挥作用。如丽岙镇发挥侨联作用,引导发动广大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近几年丽岙华侨在学校建设、自来水、电影院、道路、桥梁、文化活动场所等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捐资达6000多万元。景山街道太清宫主持卢阿光热心公益事业,设立了xx市首个以慈善命名的救助基金--“xx区太清宫慈善救助基金”,近几年太青宫已向社会捐资1300万元。三是引导老人协会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动。各地老人协会普遍建成了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许多村老人协会还筹措资金,建设协会物业,利用物业出租金发放老人生活补助金。
(二)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四不”问题。
一是矛盾面广,工作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当前,个别村各种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由于村干部的待遇差(xx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平均工资1.6万元),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因此,对继续当“村官”缺乏动力,萌生“去意”.据统计,这一届已有30多名村干部主动辞职,离开工作岗位。
二是工作任务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不好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半点马虎不得。然而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举步维艰。村干部无钱为群众办事,无力为群众提供服务,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截止xx年底,全区251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尚有80个,占总村数的31.9%;年收入在1-5万元的村44个,占总村数的17.5%,两项相加共占总村数的49.4%.
三是整体素质不高,明哲保身,村干部不会当。在当前面临换届的关键时期,个别村干部到了未换届己“涣心”的地步。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换届只有几个月了,下届能否当选还不知道,一些还想干一届的村干部乐于做太平官,怕得罪选民,片面认为只要人缘好,选举就能得高票,工作无所事事。还有些村干部自觉连任希望渺茫,对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采取小事慢半拍、大事一再拖延的态度,等待观望,推卸责任。
四是人才大量外流,后备干部缺乏,村干部没人当。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青年和能人转向市区发展,并在市区安家落户。而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都不愿回到农村,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选拔农村后备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村排查统计,有12个村这方面问题特别突出。
2.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缺”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有效机制。首先,在农业局、农办、科协等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的情形,组织创新滞后。其次,镇(街道)农技站行政上受镇、街道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许多街道农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负责“包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难以展开,直接影响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再次,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严重。全区农技综合服务站在岗人员159名中在编不在岗的73名,占45.91%.35岁以下的有96名,但其中从事非农技术的达63名,占该年龄段的55.63%.一些非农技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充塞农业事业单位,非专业人员占许多编制,而这部分人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整天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有效渠道。此次参与问卷的56人中,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只有3人,有53人是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成才,占94.6%;只有15人提出专门培训的要求。在已工作左右的农技人员中,80%以上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目前xx区的农村人才培养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在职培训机制,人才培养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强制措施,人才培养存在短期行为。比如“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仅在重点镇(街道)或重点村展开,分散的广大农民难以分享到“科技”大餐,而且这些活动就如“科技培训月”里的一阵风,没有形成“细水长流”般的长期广泛的“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
三是高素质农业人才缺。区级农业事业单位101名工作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仅有5人,中级技术职务的仅为24人,两者仅占28.7%;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业实用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仅有16名,占10.6%;在年龄结构方面,例如,现有粮油技术人员超过50岁7名,占该专业的总人数的63.64%.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56名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中,只有16名具有技术职称,占28.6%,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寥寥数人。
3.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存在“两无”问题。一是无监督管理。目前,民政部门只负责民间组织登记备案,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按照已颁布的相关法规,民间组织的准入门槛又较高,加之繁琐的双重管理体制,许多农村民间组织还存在主体资格不合法、非法执业、无照经营等现象,如老人协会。许多农村组织章程名存实亡,部分组织甚至没有章程,内部重大事情被负责人一手掌握,普通会员民主监督乏力。二是无引导教育。民间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归口部门,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存在政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誉度。比如,南白象某村老人协会非法集资建违章建筑,执法部门进行强硬拆除时,还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打伤执法人员,砸毁挖掘机,纠集村民上路堵塞道路,致使xx市区南向交通堵塞近三小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
1、搞好换届工作,选举好村干部队伍。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不仅事关党的17大精神的贯彻执行,事关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的实现,更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四个推进”,扎实做好选举工作。坚持落实责任、层层推进,注重强调责任层层落实、人人落实、项项落实,切实做到分级推进、层层推进。坚持统一思想、规范推进,真正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坚持一村一策、科学推进,按照“分类指导、一村一策”的原则,因村制宜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抓住重点、有效推进,重点是抓财务清理和组织整顿,严把村民代表推选等七个关键环节。
2、落实“三真”要求,建设好村干部队伍。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岗位培训,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不断加强村干部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村干部工作的目标管理机制,推行村主要负责人承诺制,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逐年增加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险机制和离职补助制度,加大从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力度等。要启动“帮扶工程”,采取区直部门帮、镇(街道)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铺好道。
3、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一些村干部当不好,甚至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这好比一条公路建好后,还要建设好栏杆,画好行车道,设置好路标,以此来保证行车安全。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在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要加强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建立群众咨询事项调查整改及回复机制,把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加速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和考核激励机制
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是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需要。要逐步建立农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与短期结合,在岗与脱产并举。要通过攻读学位、研修、进修等方式促进年轻科技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开发等形式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了解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最新发展动态。要充分发挥中老年专家的作用,建立师承制度,由学术和技术水平高的、责任心强的中老年专家,采取“一带一”等形式对年青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定向指导和培养。要通过政治理论思想学习研讨,提高农业技术人才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2、推进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适时进行镇、街道农业推广网络改革,理顺镇、街道农业服务站和镇(街道)、业务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和责,从而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聘用制度,竞争上岗制度、激励制度,营造农业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3、合理造就人才和人力资源整合优势。要抓住一个关键,即实现职业技能技术专业四位一体,特别要把技工学校和农函大办出一个特色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队伍中的优秀人才,政治上给待遇、给荣誉、经济上给政策,给奖励、工作上给技术、给鼓励。要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职业技工技能教育,应该面向城市化,面向国际化,面向未来,在“三农”中立有落脚点。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实用技术人员。
4、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奠定坚实的基础。xx区地处xx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腹地,区委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要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造就人才。按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服务先导的十六方针,思想观念要围着市场转,学校要围着企业办,工作围着中心干的办学特点,真正做大技工,做强技术,做优技校,做足后备人才的培育,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三)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
党的社会工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开展民间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化培训,探索民间组织负责人执证上岗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观摩等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认真学习17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依法开展活动的意识和规范运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间组织管理骨干队伍,从而促进整个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四)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镇(街道)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
2、增强吸引力。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
3、规范选拔程序。要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落实“推”的办法,根据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
4、多种方式培养。要以镇(街道)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要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
第9篇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为_____镇_____村的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严格按照要求,深入村组户进行调查走访,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情,结合其它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走访情况及全镇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_镇地处两市(昭通、曲靖)、两县(会泽、巧家)、五乡镇(炉房、大桥、迤车、老店、崇溪)结合部,俗有巧家“东南大门”之称。最高海拔老黑箐梁子3202米,最低海拔木桥虫源2080米。国土面积291.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148500亩,森林履盖率达48%。全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23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139户33027人,其中农业人口31313人,居住着汉、彝、苗等五个民族。20xx年全镇人均纯收入1814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956万元。全镇种植业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经济作物主产油菜籽,绿肥籽。20xx年和20xx年该镇分别在小米地村新房子自然村和_____村新湾自然村建设卫生文明村示范点及特色产业村示范点各一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设点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
同时,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该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点7个,修建村卫生室2个,新修进村公路23公里及客运站1个,建立仔猪基地2个,生猪养殖小区2个,扶持培养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900户,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各个指导员的调查走访,虽然该镇在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村都呈现出一些共性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产,水利化程度低下,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_____村位居首位,分别为1946.2万元、2134元,而木桥村位居未位,仅645.8万元和104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相关3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2倍多,导致了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太大。并且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生产属粗放式的,加工能力低,缺乏产业化经营。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都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20xx年,我镇农业人口31313人,劳动力资源19333人,劳动力转移7000人,转移部分初中生仅占30%,而小学或以下文化的达65%,未转移部分初中生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为此,我镇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低下,即使转移出去也只能干重活、粗活。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8个村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调研走访情况,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为民办好事实,解决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水、电、路的新建与改造,还是民间纠纷的调解;无论是 产业的发展,还是诸多纷繁复杂的信访问题;无论是农民的那“一亩三分”地,还是群众碗里的一口粮;无论是一个扶贫点的建设,还是整个集镇的建设,都关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民办好事实事,就发展方面来讲无外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就和谐方面来讲无外乎民间纠纷的调解、信访问题的及时处理、社会救济等。每一方面,从大划到小,次生出许许多多,对于农民来讲,也许某一件小事,就能让他火烧眉毛;对一个社或一个村来讲,某一条路的不通或水源的缺少就能阻碍这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好事,可大可小,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农民或一个集体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勿“勿以细小而不为”,应尽力服务好、做好每一件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小事。
(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镇、农村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抓好统筹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镇及农村社保制度的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尽快抓好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肉联厂、淀粉厂、采沙采石场的建设,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五)逐年规划新农村建设,逐年完善新农村建设机制,逐年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有总体规划,但有总体规划还不行,总体规划总是有缺点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带来诸多不便,每年都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每年都要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一次必要的规划,根据其现有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对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巩固提高办法等都要进行逐年修订完善,健全方案制度,严禁强迫百姓违背本意实施大规模的建新拆旧,给百姓增加负担,新农村建设应该根据当地实际,进行逐年规划,逐年建设,逐年推进。
(六)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式,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七)加快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认真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执行好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建立教师合理交流制度。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10篇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3月3日-6日,我带领州政府办、州农办、州扶贫开发办、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长沙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长沙、赣州两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长沙市浏阳县、长沙县和赣州市信丰县、龙南县的10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收集了两市建设新农村相关资料。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市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作法
通过考察发现,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长沙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赣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组织万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印制了126万张新农村建设年画,编印了《新农村建设读本》和《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摄制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片,编排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春暖红土地”系列节目,举办了“新赣州、新农村、新家园”摄影大赛,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赣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村民理事会,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同时,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长沙市结合实际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从起,对全市1000个左右行政村,按照“三改三整一分离(即改电、改水、改厕,整修乡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和实行人畜分离),建设长沙新农村”的要求,进行整治。其中用3年时间,建设100个左右“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班子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后再扩大示范范围,分期分批推进。以“百村示范”,带动“千村整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实行“四步走”,第一步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该市探索和总结出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实践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路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线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目前,该市已完成264个小城镇1046个行政村总计662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空心房”改造面积达410平方米,腾出老宅基地5980亩,垦复耕地5.36万亩,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5.76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6.7万座,受益人口达50多万人;建立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00个,发展会员7.8万名,联结农户20.3万户;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57万人。
(三)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赣州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该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首先是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其次是在方式方法上,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会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补助水泥、按施工标准硬化路面,节省不少投资。再次是在管理制度上,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农村建设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和县市直部门的年度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并进行定期督查。
(四)整合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组织资源。长沙市、赣州市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党建、组织、农业、意识形态和规划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二是整合干部资源。两市都结合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别组织数以万计的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发动,与群众一道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三是整合资金资源。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赣州市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9月至今,全市累计整合资金4.9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整合社会资源。赣州市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该市合同引资213.5亿元,实际到位145.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57亿元。逐步掀起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热潮。
(五)稳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优先规划设计。两市均组建了规划设计专门班子,对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和具体布局进行前期考证和规划设计。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长沙市着力建设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四大产业走廊,四大优势产业带面积达28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赣州市做大做强农业、生猪、蔬菜、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战略。该市发展水果类产业面积达208万亩,其中脐橙105万亩,年产值达115亿元。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三是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长沙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2000多公里,水利建设完成投资44.5亿元。赣州市完成通村公路3420多公里,60%以上村实现了农村“五通”,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四是注重违章立制。两市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
二、当前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困难
1、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由于我州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业致富的带动能力较弱,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不快。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加上一些体制性障碍等因素,都制约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66元,相对全国全省来说十分偏低。目前全州还有25万低收入农村人口。
2、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州有10.5%的村不通路,80%的村不通自来水,60%的村没有实现稳定通电,1071个村不通电话。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落后,基础脆弱,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3、农村环境卫生令人堪忧。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农村投入相对短缺,农村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民房设计单一、道路建设粗糙,厕所乱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人畜混居现象随处可见,管理杂乱无序。
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不少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素质需要。
第11篇 关于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农村政治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而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和谐很大程度上由农村政治状况来决定。农村的政治状况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
就我村而言,农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是存在村干部行为失范,甚至有村干部在与民争利时采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村干部与村干部关系紧张。甚至有村干部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说到。就我调查到的而言,在农村,缺少优秀村干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识的农村干部凤毛麟角。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高。
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就必需把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搞好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大家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地区经济
构建新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虽位于新邵偏远之地。但交通顺畅。有217省道贯村而过。这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给村里的大理石矿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我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声名远扬。
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务农人员也不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我村在养殖业,种植业上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三、农村文化
构建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设是关键。对建设新农村而言,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设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我村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时,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地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娱乐中心,村民们的踊跃参与,也使我村组建了一支属于村里的鼓乐队、腰鼓队、健身操团。而每晚参加了健身团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娱乐场地一起跳舞,健身,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设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风采。
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没有完整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以少数文艺爱好者带动多数村民,以营造一个新的农村文化氛围。
四、医疗卫生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我国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河蟹。
而合作医疗制度能提高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医疗能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自费看病相比,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花费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能享受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农民患大病时能给予医疗保障费用。以防止农民看病不起,一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仅一个卫生所,农村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不精。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且医疗设备也不全。对乡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是当前重中之重,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四,生态环境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好成绩。尤其是在城市污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则仍然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农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
1、资源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我中源铺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小村,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对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资源被过度开采,破坏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业污染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比重逐渐增大。就我村而言,工业发展较快,工厂建立较多。而矿石粉厂在生产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理石厂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若不经处理就排放,则严重污染河水。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外保护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工业企业在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3、农用化学品污染
在农村无法避免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而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营养化,使水面长满水葫芦,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变质,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长期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变质。
第12篇 社保局关于社会保险窗口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习***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修订本)》,以创建优质服务经办窗口为目标,以推进经办窗口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为重点,结合我局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现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局作风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把作风建设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突出位置来抓,把作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来抓,加强了作风建设,弘扬清风正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学习培训,抓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到实处,抓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有效推动我局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一、窗口建设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窗口单位1个,总体面积80平米左右,其中,内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机关养老保险、灵活就业参续保和退管信息等四类8个服务岗位,并设立了文明青年岗和党员先锋示汇岗,主要负责各险种参保登记、信息维护、费用核定、征缴、个人账户管理、社保待遇申领和资格审核等工作。
二、具体措施
1、强化规范管理,严格依法行政。
制定业务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按照社会保险和其他工作各个环节经办的内容,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省内(个)转移接续流程》、《岗位人员工作职责》、《设备维护使用制度》、《岗位工作人员考勤制度》等各项制度及业务经办流程,并明确了窗口单位的岗位职责。各业务环节操作规范、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推进工作人员秉公办事,依法行政。
2、工作作风扎实,窗口形象优良。
为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使窗口服务得到群众满意。一是时刻抓好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要求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情系困难弱势群体。二是全面推行'公开服务标准,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工作流程、公开办结时限、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督方式'等业务办理'六公开'制度,实行统一工作服、挂牌上岗,党员配戴党徽,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形象,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当场办结制等多项制度,尽量不让群众多跑腿。
3、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职工综合素养
我局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以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服务优、能力强的职工队伍努力奋斗着。为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凡上级下达的文件,我局都要会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交流、组织到模范服务窗口参观学习、集中学习、轮岗、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工作中坚持以真诚的微笑、文明用语服务群众。
4、聚焦窗口服务重点,严整'四风'问题
为了更深刻地践行党的教育群众路线,提供良好的窗口服务,我局通过多次集中学习和召开讨论学习座谈会的方式,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整治事项,明确整改方向,立行立改,真正做到让群众受惠受益,服务好民生。1、便民服务,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摒弃一切便民服务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在服务大厅配置饮水机、休息座椅,真正为办事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摆放宣传册,设立意见箱,将办事服务指南和办事流程等制度挂上大厅墙壁,方便群众读取和参照。2、亲民服务,倾注'真情',摒弃官僚主。严禁高高在上、指令性沟通等官僚主义行为,做到待人接物热情、周到、礼貌,用语文明规范,多做换位思考,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工作原则,不推诿拖延。3、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克服安于现状、吃老本、凭经验、追求物质要求等消极作风,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岗位业务知识培训,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调整精神状态,应对新形势下的工作挑站。
三、经办窗口中存在的不足
1、硬件设备力度需加强。办公场所不够大,窗口一线人员少。每到年关,办事的群众就特别多,有些排队都排到门口或是马路上,工作量的涌大,给本就少的窗口工作人员加重了任务,然而群众多的时候,时常会为谁先办理业务和谁后办理发生口角。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对于长年在外的群众,查询、缴费、转接、生存认证等问题给他们增加了一定的烦恼。
2、软件设备需提升。纪律松懈,有待加强。在完成本职工作时,会去串岗或是闲聊,自由散漫,群众办事会有时找不到现象。精神面貌需进一步提高。有时会因繁重的业务量而压的喘不过气,甚至是加班加点,导致精神状态不好。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对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彻,尽管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专业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事故应急自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其他老同志比还是比较低。在日常工作中偏重于日常生产工作,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和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
四、产生的原因
1、监督管理不到位,疏于监管,对作风建设重视度不够,没有经常深入到基层了解和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窗口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年终先进考核存在'钉子户',没有进行鼓励性的或奖励性的考核,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2、办公经费有限。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猛速发展,窗口办公条件远远满足不了现在所需,目前大部分设备还是沿用以前的,如大批的更换,现有的经费无法给予。
五、今后我局将打造一流的建设窗口
1、加强平台建设。加大经办窗口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力度,提升经办窗口服务能力;科学划分窗口区域功能,规范窗口布局。
2、打造品牌建设。着眼于方便人民群众,提升整体形象,打造出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机构统一、柜台统一、服装统一、挂牌统一'六统一'的经办窗口服务品牌建设。
3、拓展信息应用。实现网上办结制,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4、完善服务标准。将按照人社部、省人社厅和市人社局的标准,结合我局经办业务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规范业务标准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办窗口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第13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我的家乡长泾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制定了 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开创新局面,建设好班子,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花园等八个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四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工作。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长泾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长沈伟旗担任组长的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 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镇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镇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花园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习礼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示范村花园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2022-规划建设目标
花园村是江阴市老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花园村的实际情况,对原花园村570户集中居住的6个自然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改造,力争通过二年的努力,使全村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和谐、美丽的大花园里。具体建设目标:①拆除旧房、危房、违章建筑2.5万㎡;②新建农户住宅(含公寓楼)2万㎡,计划投入1200万元;③ 铺设住宅区内混凝土道路1.5万㎡,计划投入60万元;
(三)目前工程进展情况
四、存在问题
1、镇、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用。
第14篇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办事处于***市中心城区,从200*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二是以“村镇清洁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范河村投入64万元硬化了3600米的中心公路两旁的下水道,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修建了市水泥厂至范河小学全长1.6公里的通组公路。保丰村、范河村通过招商和租赁的形式盘活了村砖瓦厂、包装厂、膏粉厂等8家企业,年增利税150万元。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全处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处内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主攻重点企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主攻大项目。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使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优质,出行更加方便。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
相关推荐:
强化基层民政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民政局关于退役士兵安置问题调研报告
第15篇 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妇联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从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优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工作职能、模式、机制、方式、妇联干部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摸索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从发挥工作优势、建立良好机制、深化家庭建设、维护妇女权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妇联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路,让更多人的关注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让妇联组织更好的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也必将造福于广大妇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妇联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日,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调研。
一、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妇联有着占人口半数的工作对象,有着与各级政权组织相顺应的工作网络,有着工作延伸到家庭的特点,妇联工作不仅仅与广大妇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妇联组织在推动和谐社会建立中,有着独特作用和优势:一是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妇联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在人民群众心中具有高度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二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妇联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妇女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这使妇联工作的触角得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使其具有了其他民间社团不可比拟的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巨大能量。三是有独特的工作优势,在长期的实践中,妇联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四是有特殊的载体优势,妇联牵头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来料加工”等各项活动,涵盖了妇女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好载体。五是有健全的网络优势,妇联组织有有一批专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妇女工作战线上,植根于广大妇女群众中,她们热心妇女工作,致力于妇女事业,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妇女群众的信赖,在长期的工作中,妇联已经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乡组织网络。
二、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妇联组织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但现有的工作模式、机制以及目前妇联干部的能力素质已不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要求,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工作职能错位。妇女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远非妇联组织自身的义务。妇联组织只是群众团体,只是“桥梁纽带”,其职能、职责都不具备直接为妇女提供政策支持、培养使用,教育管理、解决问题等行政能力,对妇女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重大问题也只发挥民主监督、沟通协调的作用。妇联工作不能等同或代替妇女工作,二者除了在工作对象和目的性的一致之外,其内涵与外延、职能定位、工作方式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将妇女工作片面理解为妇联工作,使得妇女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二)组织模式陈旧。妇联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具体承载者,它必须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自行调整和适应,从而建立起一种有意识的协调力量和活动规范合作系统。而目前,我县妇联组织与新时期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纵向来看,特别是在城市重心下移,下岗、失业、贫困妇女大部分积淀于基层,人们对基层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妇女组织体系应该放在基层。相对而言,我县基层妇联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基层组织的编制和经费少,基层妇联干部存在严重兼职情况,导致妇女工作在基层有弱化的现象。从横向来看,我县在妇联组织建设上,还没有树立“动态开放”地建妇联的思想,没有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外围的组织体系。
(三)工作方式落后。以前,妇联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除了和自身组织密切相关的特色项目,如参与和妇女发展有关的法律政策的拟定与实施、妇女维权之外,更多的是响应政府号召、或者拾遗补缺。从而导致工作方式的较为呆板、保守。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妇联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妇联组织在工作方式上进一步创新,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行政化趋于社会化。
(四)能力素质偏低。当前基层妇女干部素质能力相对较低。乡妇联主席和村妇代会主任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自身素质较低,对妇女工作认识不够,在工作目标、措施上没有超前性,不能把握妇女工作大局,有“就妇联论妇联”的狭隘意识,不知道该怎样去开展妇女工作,在服务弱势人群、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上难想高招,对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没有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提高妇联干部自身素质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维权手段较弱。受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生儿防老、续继香火”等封建余毒思想的深入侵浊,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容易遭遇家庭暴力、性别歧视、遗弃等权益侵害,妇联在维权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事实上还处于工作上的薄弱环节。
三、妇联组织有效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几点建议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无论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凝聚群众人心、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都需要妇联组织发挥优势、承担责任、踊跃参与、履行职能。
(一)发挥工作优势,为妇女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妇联组织要从妇联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着力把握“党政所急、社会所求、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组织带动妇女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从妇女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团结、凝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妇女与男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妇联作用。
1、围绕“三农”问题,为农村妇女搭建致富平台。妇联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目标,为妇女致富搭好平台。一是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和“学科技、比致富、奔小康”活动。切实把活动抓好抓实,提高广大妇女的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妇女的整体发展。二是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科技致富的本领,健全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示范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加大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支持她们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大对农村妇女基地培育力度,使“妇联+基地+农户”成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个工作品牌。积极争取发展科技含量高、投资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三是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通过科技培训、科技资料发放,把实用技术培训入户到人,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引导,积极拓宽劳务输出门路,完善科技培训、产业示范、协作服务体系,为妇女增收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2、围绕来料加工业,为女性搭建就业平台。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激励妇女创业的有效载体,突出行业特点,提高加工质量,加强创业指导,继续实施好来料加工业的技能培训,发展壮大加工队伍,帮助有创业意向和潜质的女性更好地创业。并采取得力措施,保证来料加工业务的健康发展,引导部分优秀来料加工来料经纪人直接登记为个体经纪人或经纪公司,加大对经纪人的规范管理和指导方式进行新的探索,使来料加工成为我县女性创业的一面旗帜。
3、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为城乡妇女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开展“科技牵手、项目牵手和资金扶持”活动,结合实际,特别是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实现城乡妇女发展资源对接。大力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引导妇女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认真组织“巾帼示范岗”与农村妇女拉手结对,为她们发展生产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切实为妇女创业搭建好平台。
(二)、建立良好机制,科学的推动妇女工作发展。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给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我们必须用战略的思维确定妇女工作新的目标,用科学的思维推动妇女工作的发展。
1、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整合工作对象和社会资源,搭建沟通各界妇女的桥梁,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形成“妇联牵头、党政重视、社会支持,各界参与、共同推进”的妇女工作体系。推行妇女干部深入“一线办公制度”,驻村开展妇女问题调研,送技能、访贫困苦,倾听妇女呼声,帮助解决落实妇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通过向上争取带动一批、左右联手扶持一批、自主发展催生一批等方法,实施更多操作性强、灵活性强、与社会关联性强的活动项目。推进社会化协调机制,通过活动项目承办、联办等手段,借力、借题、借资、借智做好妇女工作,不断扩大妇女工作的联系面。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拓宽联系妇女的渠道,建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妇女工作的长效机制。
2、创新工作方式。发挥妇女组织接触妇女广泛,有利接触社会,方便开展工作的优势,把妇女工作向各个领域的延伸,克服行政命令、简单划一,观望从众的工作定势,找准妇女工作与党政中心、与妇女需求的结合点,了解妇女群众的兴奋点、接入点。认识妇女工作人性化,柔性化、性别化的特征,深入研究其规律,探索妇女群众最欢迎、最愿意接受的工作方法,扩大凝聚力和影响力。
3、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发挥妇女工作的各种优势,借助社会各种力量实现对妇女的政治引导、素质提升,全面服务。拓展知识传播的渠道,开设符合女性特点的各种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妇女”。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传播健康的文化理念。打造“家”字、“妇”字品牌。发挥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作用,大力营造妇女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深化家庭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把家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阵地。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积极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以“平安家庭”创建为重点,以“快乐、文明、学习、科技、健康”进家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家庭成员的广泛参与,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创建、积极开展“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三优(优生、优育、优教)进家庭”活动、家庭才艺展示、家庭风采大赛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推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儿童良好道德养成。妇联组织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确立“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通过举办“科学教子”家庭教育讲座,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品质。通过打造服务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展示、活动四大平台,培养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身教重于言教、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沟通交流的现代家庭教育新内涵。通过实施“母亲素质工程”,不断提高母亲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双合格”活动,引导和带动家长以身作则,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从而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3、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重视发挥家庭的特殊作用,努力形成“人人关心稳定、家家争创和谐”的良好局面,广泛开展“五防”、“七无”活动,传播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文明新风,倡导优良美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活动,使家庭创建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真正达到教育群众、引导家庭的良好效果。家庭文明创建活动要和乡村的文明创建活动相衔接,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呼应,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建设的领域,引导家庭成员走出家庭,建设新农村,奉献社会,争做良好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做和谐文明新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四)、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包含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妇联组织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探索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强化国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从“重在认识,重在落实,重在合力,重在持续”入手,探索建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促进妇女发展,努力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积极协助政府实施“两法”、“两纲”,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2、加快参政议政进程,拓宽妇女利益的表达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妇女发展纲要中有关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规定,主动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完善女干部推荐制度,加强女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推进党委、人大、政协女代表和女委员以及决策层、管理层女干部比例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妇女进村“两委”工作。充分发挥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政协女委员的作用,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的愿望和要求,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思路转为政策和具体措施。
3、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高度重视和维护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视对弱势妇女群众的帮扶工作,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性别意识,建立扶助弱势妇女群体的长效机制。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治穷与治愚结合起来,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实施“贫困母亲救助”、“春蕾计划”行动,通过妇联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实施全社会援助的办法,形成部门齐动、上下联动的格局,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加强自身建设,充分提高妇联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给各级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妇联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
1、巩固基础,提高妇联组织团结凝聚的能力。一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妇联干部是广大妇女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她们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为此,我们必需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塑造一支有学习能力、调研能力、谋划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的专业妇女干部队伍。二是建设良好的工作网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村妇女组织的巩固上,放在乡镇妇女组织职能的完善上,放在机关妇委会作用的发挥上等团体会员工作的互动上,放在新经济领域和新市民妇女组织的兴建上,不断扩大妇女工作的依托面。对妇联的组织覆盖不具备条件的领域,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联谊组织,加大与社会其他组织交流的力度,尽量填补妇女工作的“空白点”。
2、拓展功能,提高妇联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一是依靠妇女精英层。抓好创业型、科研型、技能型妇女人才的培养,优秀女企业家、女岗位能手、女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植,通过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训与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使妇联成为成功女性的加油站。二是联系妇女中间层。发挥“巾帼示范岗”的联动作用,通过组织观摩、结对、比赛等活动,激活争创的内驱力,强化争创的外动力,提高争创活动的层次。实施“凤还巢”行动,推动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建立创业基地、扶持创业实践等形式,使妇联成为创业女性的服务站。三是带动妇女最基层。真情关爱农村妇女,真心帮助面临困难的弱势妇女。开展以法律援助形式的实质性服务,帮助失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增强创业就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技能,鼓励、引导、帮扶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3、延伸领域,提高妇联组织统筹协调的能力。一是构建更加开放的合作模式。走出本地做妇女工作,加大与兄弟县市、兄弟乡镇、各相关组织间的互通。加快与国内先进地区妇女工作的互联,优势互补,共同做好妇女工作。二是构建更加开放的信息平台。走出八小时之外做妇女工作,充分运用网络,创新工作手段、活动方法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效能,扩大联系面,提高影响力,使之成为发现妇女、发动妇女、发展妇女的窗口,为妇女开辟学习的绿色通道。三是构建更加开放的评价体系。跳出妇联做妇女工作,召开重大项目听证会,邀请专家、学者、各界妇女代表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广泛听取妇女代表对妇联活动的评价与意见,让妇女群众全方位了解妇联工作,全过程参与妇联工作,全角度评价妇联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广大妇联组织要从妇联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努力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