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社会报告

社会改革报告(14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6:22:02 查看人数:32

社会改革报告

第1篇 大学生成长改革发展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成长改革发展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学校以“改革开放伴成长,科学发展促和谐”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我们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召开家庭讨论会,总结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合理安排寒期生活,多关心父母的工作、生活、健康状况,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汇报自己大学生活,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共享人间真情。

目的:通过家庭讨论会,我们要了解父母的辛苦,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为父母多做些事,减少他们的辛苦,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一)活动过程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我

时间: 1月31日

我们家召开了小型的家庭会,母亲和父亲讲述了30年前的时候家庭生活的艰辛和变化。我感叹改革开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母亲:我以前都是和妹妹睡在屋里暗楼上(姐妹四个,人多地方小),没睡过床。

我:还是喜欢现在的床。

母亲:三十年前,生活那是艰辛呀。我们没多少钱,结婚时,一切从简,我和你爸爸一人买了一件衬衣和一条裤子,算是婚礼的礼服了,他乘坐公共汽车到我家接我,然后我又和他一起在几个同事的陪同下,乘坐公汽到你爸爸家,家里买了一箱汽水和糖果蛋糕,接待同事和好友,厂里工会主席代表厂领导来祝贺,表示一下热闹,就算婚礼了。不像现在的婚礼都是穿婚纱,用轿车接送,还在酒店摆宴席。

我:你们就没时髦一下吗?毕竟是结婚。

父亲:你妈那时时髦,我们还照过结婚照,体验过穿婚纱。

刚成立的家,买了一个煤炉子回来,还没有煤,因为没有煤票。那家里的家具吧,当时,时兴三转一响,家里除了我带来祖父留下得意半导体收音机,还有我姑姑送来的一台缝纫机以外,什么现代化的东西也没有。我们年轻,总相信面包会有的,一直很勤恳,很节俭。

母亲:是呀.我刚生下你,我们工厂就倒闭了,都靠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有时我们还要给老家捎点钱,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衣服、被子、毛衣,自己打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都自己做,为的是节约。夏天的时候,你爸爸下班回来就把当天穿的衣服一洗,晒干明天再穿。

我:你年轻时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现在条件好了怎么还是自己做?

父亲:你妈习惯了,至从你出生到现在,你妈几乎一直照顾你,你妈还不是怕你穿的不暖和,自己打的毛衣几好列-------

我:谈正题,我们家后来列

母亲:下岗后,我也四处打工,后来党中央的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就在你满月的那一天,有人来租我家的房子。再后来,我们家在我辛勤的操持下,别人在看黑白电视的时候,我家就买了彩色电视机,当时买彩电还排了一夜的队呢。再后来,买收录机、洗衣机、自行车......。你爸爸也随后也下岗了,我就总是鼓动他外出打工。

父亲:我当时不去可还不是怕工作不稳定,你们吃啥呀?

母亲:你爸爸那时候工作不愉快,老板总是要他加班,又不给加班费,现在好了.

我: 我家的房子建筑面积大约有100平米,家具已经是第三代了,洗衣机也是第三代了,电视机已是第三个,电脑也是第三个,他们结婚时,大衣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挂起的,现在,大衣柜里已经挂不下了。现在和三十年前比,生活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科学进步,手机都有了,电脑几乎是家家户户了。

总结:我们家现在也只是小康家庭,谈不上富裕,但比起以前还是有很大变化。

(二)活动感想

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母亲节俭的生活习惯没有变,勤劳的本色没变,父亲还是向当年一样努力工作为了这个家庭。父母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生活更好,也是希望我以后的生活幸福。他们以前生活不好,但我们这一代使幸福的。

元月份父亲因腰椎间盘突出开刀住院,那时我第一次觉得父亲老了,而且生命很短暂,父亲养大了我,自己却老了。要不是爸爸工作辛苦(父亲工作有时要加班,伙食又不好,营养跟不上),他也不会得这病。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父亲那过暑假,我在那里切实的体会到那里条件苦,由于住在工厂附近,交通不变,环境冷清(郊区),我们在那早上只能吃泡面过早(住的地方没有开灶的地方),中饭和晚饭也是工厂食堂打来的不符合我们习惯(食物偏甜)。其实父亲也可以在武汉找份工作,但武汉工资低,而我学费高,父亲所以才条件那么辛苦也不愿意回到武汉,他其实都是为了我。

母亲这些年以来也是辛苦的,也许大家都认为在家里不用工作挺轻松的,其实并不然母亲要做许多本应该是男人做得活,比方说换灯泡。这些天我在家里做家务,我深刻的体会到日复一日地做家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而母亲如果不是对这个家有深厚的爱,也许她早离开了我们。从一个女人来说,她 是脆弱的,可是在我眼中她是坚强的。很多时候母亲脾气不好,我也常跟她吵架,不过后来想一想其实它都是为我好,只是说话的方式让我无法接受。可是在父亲生病的这些天,母亲照顾父亲的细心又让我觉得母亲也很温柔。她那双粗大的手,和她那臃肿的身躯,还有她头上的白发,让我回想起儿时母亲的样子,原来母亲的青春已在这二十年流逝。

母亲和父亲都是如此爱我,而我现在能回报他们的,努力读书,帮他们做些家务,多给他们打电话关心他们。父亲病后,原本准备去敬老院社会实践的我开始在家做点家务,母亲陪着父亲,我开始一个人在家生活,自己以前很想独自生活,少些父母管制,离开了父母,我才觉得生活好难,吃饭、睡觉都变得没有规律。原来我是这样的离不开父母,父母的关心似乎对我来说变成了习惯。

第2篇 成长改革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学校以“改革开放伴成长,科学发展促和谐”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我们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召开家庭讨论会,总结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合理安排寒期生活,多关心父母的工作、生活、健康状况,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汇报自己大学生活,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共享人间真情。

目的:通过家庭讨论会,我们要了解父母的辛苦,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为父母多做些事,减少他们的辛苦,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一)活动过程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我

时间: 1月31日

我们家召开了小型的家庭会,母亲和父亲讲述了30年前的时候家庭生活的艰辛和变化。我感叹改革开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母亲:我以前都是和妹妹睡在屋里暗楼上(姐妹四个,人多地方小),没睡过床。

我:还是喜欢现在的床。

母亲:三十年前,生活那是艰辛呀。我们没多少钱,结婚时,一切从简,我和你爸爸一人买了一件衬衣和一条裤子,算是婚礼的礼服了,他乘坐公共汽车到我家接我,然后我又和他一起在几个同事的陪同下,乘坐公汽到你爸爸家,家里买了一箱汽水和糖果蛋糕,接待同事和好友,厂里工会主席代表厂领导来祝贺,表示一下热闹,就算婚礼了。不像现在的婚礼都是穿婚纱,用轿车接送,还在酒店摆宴席。

我:你们就没时髦一下吗?毕竟是结婚。

父亲:你妈那时时髦,我们还照过结婚照,体验过穿婚纱。

刚成立的家,买了一个煤炉子回来,还没有煤,因为没有煤票。那家里的家具吧,当时,时兴三转一响,家里除了我带来祖父留下得意半导体收音机,还有我姑姑送来的一台缝纫机以外,什么现代化的东西也没有。我们年轻,总相信面包会有的,一直很勤恳,很节俭。

母亲:是呀.我刚生下你,我们工厂就倒闭了,都靠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有时我们还要给老家捎点钱,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衣服、被子、毛衣,自己打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都自己做,为的是节约。夏天的时候,你爸爸下班回来就把当天穿的衣服一洗,晒干明天再穿。

我:你年轻时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现在条件好了怎么还是自己做?

父亲:你妈习惯了,至从你出生到现在,你妈几乎一直照顾你,你妈还不是怕你穿的不暖和,自己打的毛衣几好列-

我:谈正题,我们家后来列

母亲:下岗后,我也四处打工,后来党中央的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就在你满月的那一天,有人来租我家的房子。再后来,我们家在我辛勤的操持下,别人在看黑白电视的时候,我家就买了彩色电视机,当时买彩电还排了一夜的队呢。再后来,买收录机、洗衣机、自行车......。你爸爸也随后也下岗了,我就总是鼓动他外出打工。

父亲:我当时不去可还不是怕工作不稳定,你们吃啥呀?

母亲:你爸爸那时候工作不愉快,老板总是要他加班,又不给加班费,现在好了.

我: 我家的房子建筑面积大约有100平米,家具已经是第三代了,洗衣机也是第三代了,电视机已是第三个,电脑也是第三个,他们结婚时,大衣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挂起的,现在,大衣柜里已经挂不下了。现在和三十年前比,生活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科学进步,手机都有了,电脑几乎是家家户户了。

总结:我们家现在也只是小康家庭,谈不上富裕,但比起以前还是有很大变化。

(二)活动感想

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母亲节俭的生活习惯没有变,勤劳的本色没变,父亲还是向当年一样努力工作为了这个家庭。父母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生活更好,也是希望我以后的生活幸福。他们以前生活不好,但我们这一代使幸福的。

元月份父亲因腰椎间盘突出开刀住院,那时我第一次觉得父亲老了,而且生命很短暂,父亲养大了我,自己却老了。要不是爸爸工作辛苦(父亲工作有时要加班,伙食又不好,营养跟不上),他也不会得这病。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父亲那过暑假,我在那里切实的体会到那里条件苦,由于住在工厂附近,交通不变,环境冷清(郊区),我们在那早上只能吃泡面过早(住的地方没有开灶的地方),中饭和晚饭也是工厂食堂打来的不符合我们习惯(食物偏甜)。其实父亲也可以在武汉找份工作,但武汉工资低,而我学费高,父亲所以才条件那么辛苦也不愿意回到武汉,他其实都是为了我。

母亲这些年以来也是辛苦的,也许大家都认为在家里不用工作挺轻松的,其实并不然母亲要做许多本应该是男人做得活,比方说换灯泡。这些天我在家里做家务,我深刻的体会到日复一日地做家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而母亲如果不是对这个家有深厚的爱,也许她早离开了我们。从一个女人来说,她是脆弱的,可是在我眼中她是坚强的。很多时候母亲脾气不好,我也常跟她吵架,不过后来想一想其实它都是为我好,只是说话的方式让我无法接受。可是在父亲生病的这些天,母亲照顾父亲的细心又让我觉得母亲也很温柔。她那双粗大的手,和她那臃肿的身躯,还有她头上的白发,让我回想起儿时母亲的样子,原来母亲的青春已在这二十年流逝。

母亲和父亲都是如此爱我,而我现在能回报他们的,努力读书,帮他们做些家务,多给他们打电话关心他们。父亲病后,原本准备去敬老院社会实践的我开始在家做点家务,母亲陪着父亲,我开始一个人在家生活,自己以前很想独自生活,少些父母管制,离开了父母,我才觉得生活好难,吃饭、睡觉都变得没有规律。原来我是这样的离不开父母,父母的关心似乎对我来说变成了习惯。

第3篇 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州成立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组,由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张建武任组长,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谦任副组长,州人社局、州卫生局、州民政局、州住建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工信委为成员,由州政府办秘书四科牵头联系、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结合部门职能,围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机制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等重点内容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

1.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xx年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和州级统筹。截止到xx年10月底,全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8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5.84万人、新农合参保277.24万人,三项医疗保险共约300.79万人,以户籍人员为基数,综合参保率为87.40%;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综合参保率为101.23%。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xx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达330元,其中各级政府财政补助达到每人每年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75.81%,实际补偿比达64.22%;最高支付限额大幅度提高,住院报销比例最高提高到90%,一、二档住院费用年支付最高限额分别提高到14万元和16万元,一、二档慢性病门诊年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2.5万元和3万元,实行母婴共享医疗保险待遇,妇女“两癌”和白内障在州内医院免费治疗,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苯比酮尿症、尿道下裂儿童在州内享受免费治疗的年龄从14周岁以下扩大到18周岁以下。

3.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建立了大病统筹制度,采取由政府购买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的方式,将大病医疗保险交州人寿保险公司承办;全州城乡医疗大病保险年度筹资总额4643.26万元,覆盖281.41万人。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22种重大疾病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范围,实行免费治疗或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医疗救助制度,xx年1至9月,城乡医疗救助住院救助9759人次2693.77万元。同时,对农村五保户等10类人员实行大病医疗救助。

4.城乡居民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在兴义市推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按照贵州省的要求,xx年全省50%的县实施支付方式改革,我州将在完善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5.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州127个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和1491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乡村全覆盖。对基层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全州共有10所二级以上医院在贵州省基药平台采购国家基本药物,基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26.24%;其中三级以上医院机构基药收入比例达15%,二级医疗机构基药收入比例达58.4%,均达到了省的要求。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全州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实施了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在州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开展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落实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一般诊疗费标准及医保支付政策,全州8县市实行了一般诊疗费预付制;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各县(市)均落实财政对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75%的采取收支两条线的办法落实财政补助,50%的采取定额补偿形式落实补助。

7.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1197所村卫生室建设,全州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卫生室。xx-xx年建成中心乡镇卫生院 20个,xx年实施48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已完工46个;xx年争取14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139个村卫生室建设和29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14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可研评审,预计xx年底开工建设,29个乡镇卫生周转宿舍建设实施方案已批。

8.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目前全州全科医生达294人,其中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达200人,力争到xx年,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xx年培养38人(其中临床30人、中医8人)。实施590名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临床医学类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到边远村卫生室工作的,月补助不低于1200元;临床医学类专科毕业或中专毕业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到边远村卫生室工作的,月补助不低于800元,所需经费由州、县两级财政按3:7的比例解决,其他乡村医生每月补助不低于300元,州级财政补助50元,县级财政补助250元。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政府政策性补助资金和实施基药补助资金达每人每月817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不低于40%的比例拨付到村级。

9.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以取消“以药补医”为重点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xx年,兴仁县、贞丰县、安龙县、望谟县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县级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其余县市被列入第三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积极探索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

10.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服务,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目前全州有4所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30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巩固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安排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目前全州县级医院与对口支援的三级医院均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

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截止到xx年10月底,全州累计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达275.87万人,建档率90.45%。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人群众的规范管理,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加强农村急救体系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xx年以来,新建农村卫生急救中心5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8个,目前正在实施。鼓励社会办医,支持非公医院发展。xx年全州非公立医疗机构数达240所,其中一级综合医院44所,占全州综合医院总数的83.02%,非公立医院床位1475张,占全州医院床位的25.83%,非公立医院住院人次达2.58万人次,占医院住院人次的24.81%。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快新农合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规范化医院信息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xx年,全州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38所,占基层医疗机构总数的7.66%。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城镇化发展加快推进,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全州城镇化率由xx年的28.15%提高到xx年的32.17%,全州城镇人口达108.04万人,县城以上建成区面积81.26平方公里,县城以上城镇道路总长407.56公里,总面积817.34万平方米,人均城镇道路面积11.67平方米,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xx年全州城镇化率预计在34%以上。

(三)就业创业机制不断完善,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1. 人力资源充足。总体上劳动力供大于求。截止到xx年底,我州有常住人口281.2万人、户籍人口为347.92万人,其中:男性1796457人、女性1682738人,18岁以下974784人、18-35岁1037198人、35-60岁1070196人、60岁以上397017人);全州年末就业人员达155.1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4.24万人、第二产业14.62万人、第三产业26.25万人。

2.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xx年底,全州人才总量为17.4493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297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0.6139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37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592万人、技能人才4.856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0531万人,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600人。

3.促进就业成效显著。xx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5.8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35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57人,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业4.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1%,各县(市)均控制在4.2%以内。xx年1至10月,全州城镇新增就业4838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93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876人,职业技能培训11008人,技能鉴定93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各县(市)均控制在4.2%以内。

4.外出务工有序输出。xx年,全州外出务工人员471675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泛渤海湾地区(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164455人,占省外务工总数的43.17%;长江三角洲地区111479人,占省外务工总数的29.26%;泛渤海湾地区28101人,占省外务工总数的7.38%;其他地区76940人,占省外务工总数的20.19%)。从年龄结构看,16-20岁78583人,占16.66%;21-30岁183863人,占38.98%;31-40岁116395人,占24.68%;41-50岁64907人,占13.76%,50岁以上27927人,占5.92%。从文化程度上看,外出务工初中及以下人员304665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4.59%;高中文化程度人员113230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4.01%;大专文化程度人员39688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8.41%;本科及以上人员14092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99%。外出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约2300元,比xx年增加150元左右。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制定出台了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未参保困难企业职工以及退休人员参保政策,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州级统筹,建立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全州8县(市)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实现州级统筹,扩大失业保险金支出范围,对困难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岗位。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实现了“拨改缴”;逐步将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及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服务行业和其它企业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一、二、三类风险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分别为1%、2%、3%,对二、三类风险行业实行费率浮动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统筹管理。生育保险有效推进,将参保人员产前检查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城乡居民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2.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新成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基金收入快速增长,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止到xx年11月底,全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68万人(职工16.71万人、城镇居民15.97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7.4万人、17.68万人、1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1.84万人,新农合参保277.24万人,参保率达99.2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分别达到4.22亿元、4.1亿元、6283万元、1.32亿元、161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7802万元。连续9年调整调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月人均增加177.1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662.31元;失业金从一类、二类、三类地区月人均651元、581元、518元全部调整到721元。60周岁及以上参保人员33.25万人,享受养老待遇33.2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68亿元。

3.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建立。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州共有60岁以上老人37.64万人,国有养老机构床位328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8.73张。八个县(市)共有社会福利院9个,床位906张,入住院民81人,县级以上城市老年养护设施覆盖率达100%。xx年,全州新(改扩)建敬老院17所,拟建设床位1139张,总投资3936.5万元,目前,全州共有农村敬老院106所,敬老院床位2380张,入住院民1349人。

4.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xx年实施农村低保工作以来,各项制度已经建立,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基本形成了城乡低保工作“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州城低保19125户28192人,农村低保229716户474743人,保障面达到人口比重的15.5%。城市低保金标准为每月326元,人均补差达到了235元;农村低保金标准为每年1710元,农村人均补差达到了864元。城乡低保标准每年以不低于10%的幅度提高。低保资金全部实现银行社会化发放。xx年,共发放城低保资金5942.37万元、农低保资金56.23亿元。

5. 住房保障建设步入正轨。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xx至xx年申报廉租房建设项目,xx年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xx以来,全州建设保障性住房4.8万套,解决14.4万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住房问题。“xx”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到xx年,全州需建设保障性住房12万套左右,才能满足所有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xx年,省里已初步安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5万套的目标,照此推算,xx年还需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万套左右,我州就能实现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

(五)收入分配稳步推进,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1.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结构。xx年工资改革后,我州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制定标准。机关除工勤人员外的工作人员实行职级工资制,工资由基本工资、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住房增量补贴、公务通话费)、国家统一规定的补贴(边远地区补贴、部门的特殊岗位津贴)组成,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组成。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住房增量补贴)、国家统一规定的补贴(边远地区补贴、部门的特殊津贴,如中小学教师、医院护士10%教护津贴)组成,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基本工资、部分补贴均为国家统一制定标准;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行的年人均总水平由国家规定调控线,地方政府在调控线范围内制定标准。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我州第一步调控线人年均1.8万元,第二步为人年均2.4万元,第三步为人年均2.7万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同步。改革性补贴的计算比例、基数均由国家规定。

2.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随着改革的推进,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权利逐步落实,从不同所有制企业来看,职工民主参与工资分配的方式不同。国有、集体企业工资调整方案一般都由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施行;私营和其他类型的企业通过建立职代会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工资分配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大多数企业改革工资分配制度,都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模式,少数国有企业,实行了功效挂钩,依据“两低于”原则自主决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政府实施工资指导和调控,严格执行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最低工资标准。xx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兴义市每月1030元,二类区兴仁县、安龙县每月950元,三类区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贞丰县、晴隆县每月850元。

3.收入水平现状。xx年,全州城镇居民(不包括非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为3.609万元(包括非从业人员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为11198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625元。城镇低保人年均收入为3912元;农村低保人年均收入为1710元。xx年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均年收入为5.3万元;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为3.7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1.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目前,全州医疗卫生机构编制1.4642万人,实有1.0031万人,空编46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13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2.5人;执业(助理)医师3904人,每千人口拥有0.9人;注册护士306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0.9人;有床位914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2.69张,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科医师294人,在乡镇卫生院执业的有124人,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的乡镇卫生院仅59所,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所。到xx年,要实现城市社区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目前差距较大,特别是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历、职称较低,影像、检验、中医和全科医学等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和护士缺口较大。

2.新农合资金沉淀过大。受管理体制、人手缺乏、服务能力弱等因素影响,新农合资金审核报销不及时,xx年末新农合累计结余资金5.51亿元,xx年新农合应筹集资金9.15亿元,xx年前三季度资金使用总额5.46亿元,目前结余9.2亿元。

3.地方配套资金困难。xx年,全州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和续建项目60个,项目总投资6.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300万元,省投资2111万元,其余资金共计49589万元均由州级配套。此外,地方政府需承担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配套资金6418.11万元,其中新农合资金州级1480万元、县级2606.04万元,基本药物制度资金州级800万元、县级8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州级227万元、县级305.07万元。我州经济总量小,财力较弱,绝大多数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部分县每年都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维持财政,配套资金筹备较为困难。

4.传染病发病呈高发态势。从今年上半年看,全州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总死亡率和总病死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高发状态,报告发病较高的传染病分别是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流行性腮腺炎和梅毒,5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报告的84.93%。

(二)城镇化人才资金缺乏,城镇化城进程缓慢。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州、县财政投入少、城建资金不足。财政投入在城乡规划编制、非经营性公用事业、市政基础设施、环卫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量很小,目前州级财政预计投入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2500万元,各县(市)更少,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金融政策的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制约着城镇化发展。

2.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随着我州城市建设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行业管理等要求不断规范,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全州各级建设管理部门由于编制不足等原因,工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特别是乡镇比较突出,多数是兼职工作人员,且普遍没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严重影响的城镇化的进程。州住建局有局领导职数6名,内设13个行政科室,科级职数14名,但局机关行政编制仅15名,存在1人负责多个科室的情况,工作开展困难;局直属事业站人员配备不到位,州安监站现有编制3人,任务较重,按照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考核规定,州级工程安全监督机构人员不少于9人,我州安全监督检查站考核不合格。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从xx年看,全州建设系统有在职职工7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为322人(副高职称43人、中级职称124人、初级职称155人),技能型人才94人。

(三)就业体制有待创新,基层平台建设滞后。

1. 劳动力供求矛盾凸显。我州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和“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州情决定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xx”期间,全州城乡新成长劳动力都在5.2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毕业未能升学的约3.8万人,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约1万人,高校毕业生约0.3万人。而当期城镇新增就业需求总量仅为1.2万人左右,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州城乡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重高达75%。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城乡劳动力每年仅5000人左右(不含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人员)。劳动者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就业岗位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此外,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择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偏高。公益性岗位控制线偏低,随着就业困难人员的逐步增多,公益性岗位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省每年都公益性岗位作刚性控制,xx年、xx年分别为8000人、7000人,逐年减少,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随着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全州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人员显得不足,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专职人员从事劳动保障工作,部分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队伍不稳定,人员总体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全州136个乡镇中,只有16个乡镇已建成人社中心,有4个乡镇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尚有116个乡镇还没有组建人社中心,1097个村没有就业服务办公场地。二是职业培训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培训资源过于分散,不能发挥资源整体优势。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涉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部门有教育、人社、农业、扶贫等10多家,州、县均没有专门、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部门。技工学校较少,全州仅有技工学校3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较少,不能满足全州“工业强州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经费缺乏,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缓慢,教学场地及实验、实习设备不能适应教学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的人员不适应市场就业需求。技师培训评审难以开展,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企业自主用人又没有将技师职称与工效挂钩,技师参评没有积极性,自愿报名人员较少,技师培训评审难以开展。三是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有待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建设还不适应市场变化和服务对象的新需求;劳动保障信息网络不健全,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及失业状况的底数不够清楚,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职业介绍等功能项目所需的信息平台还没有形成,相关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四是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滞后。xx年以来,安龙县、兴义市、册亨县、晴隆县、贞丰县获得国家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一拖四)试点项目,安龙县全部投入使用,兴义市未全面完成,晴隆县在建,册亨县县本级规划调整待批,其中3个乡镇已投用、1个乡镇在建,贞丰县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兴仁县、普安县、望谟县已申报xx年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除望谟县“一拖九”外,其余均“一拖四”,即一个县本级四个乡镇。从全州情况看,只有个别县建成投用,其余均在建,即使全部项目建成后对乡镇覆盖范围也比较小。同时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中央补助和县级政府匹配,由地方财力薄弱,配套资金不足,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项目推进力度不够。

(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尚未破除重大难题。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差距仍然较大,城镇无工作老年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缺乏有机衔接。 “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统筹步伐较慢,部分非公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职工仍未统一纳入工伤保险制度管理。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制度体系仍需完善,职业病防治机构不健全,州内医院无诊断治疗设备;受煤炭产业生产销售影响,工伤保险征缴困难,基金支出压力大,工伤康复处于暂停状态。

2.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不够。制度之间互通互联不足,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最低工资、失业保险、扶贫开发、就业再就业等制度缺乏有效衔接,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差距较大。

3.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滞后。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工作条件简陋、人员编制不足、工作经费缺乏、激励机制尚未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部分管理服务机构尚无稳定的办公场所的问题。一是乡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运转不正常,xx年乡镇民政办撤销并入社会事务办后,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现在工作人员多数是兼职,且流动性较大。二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方面存在“三个不统一”,即:行政管理体制不统一、财务统计不统一、基金管理不统一;行政管理上,我州从州层面将原新农合职能划转人社部门,但由于省级层面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导致卫生部门还在履行这一职责,进而呈现出“明合暗不合、多头管理”的局面;财务统计上,仍然实行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两个口径统计和核算,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不统一,导致不能提供准确数据、为决策提供服务;基金管理上,虽然城乡居民医保实行了州级统筹,但省级财政、人社、卫生部门没有形成统一,基金归集还未做到统一归并、互相调剂,在运行过程中,新农合基金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仍然分开管理、原渠道运行,基金未归并使用,既增加了基金管理和运行分析难度,又增加了经办机构审计风险。三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我州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续保缴费和扩面工作压力较大,有的乡镇存在“重突击、轻长期”的情况,部分乡镇续保缴费率不高;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部分银行在乡镇无服务网点,只设置了临时代办点或委托电信等服务平台提供服务,不能正常开展代缴代扣业务,给参保群众带来了不便,在经办过程中还存在重复制卡、漏卡、错卡、账号错误等,影响了养老金待遇的按时发放和相关业务的正常办理。四是基层人员少、工作量大。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情况看,xx年全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299.14万人,县级城乡医保经办人员有58人,每个县平均7.2人,平均每人服务51575人次,是有关专家研究标准3000人次/人的17倍,每年每人平均要审核结算医疗费用715.46万元,导致有的地方结算报销不及时。人员编制不足,队伍不稳定。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情况看,全州县级经办机构定编97人,实际工作人员75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47人、借用14人、公益性岗位14人,平均每个专职人员服务2.4万人次,是专家提出的5000人次的4.8倍。乡镇级经办机构定编727人,实际工作人员470人(专职工作人员308人,借用23人,公益性岗位139人),乡镇社保服务中心还同时承担新农合经办业务,每个专职人员平均服务12600人次,是有关专家提出的8000人次的1.58倍。有的乡镇一人身兼数职,不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五是养老服务人员缺乏。全州9个社会福利院、106所农村敬老院,专职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全州106个农村敬老院,除望谟县解决有51个、兴义市解决6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其余敬老院没有专职管理服务员,导致服务水平差,院民入住率低。

4.基层经办能力不足。一是匹配资金不到位。部份县市未及时匹配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金,农村五保供养州、县匹配部分未能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五保供养标准不能提高。二是乡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运转不正常。xx年乡镇民政办撤销并入社会事务办后,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是低保对象收入核实难。部分低保对象经济收入不易核实,难以核算有劳动能力保障对象的隐形收入、困难农户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或临时性收入和确定农户具有法定赡养、抚养关系并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全体人员收入,农村低保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四是乡镇对低保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忙于经济工作和计生工作,对低保工作重视不够,低保提标未能如期完成,影响资金正常发放。

(五)保障性住房资金缺口较大,后续管理困难。

1.资金缺口大。xx年的建设项目,各县市缺少匹配资金,建设资金缺口很大,难以维持正常的建设进度;xx-xx年,要建设7.5万套的保障性住房,除国家补助外,我州需匹配建设资金35个亿,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较大。

2.后续管理难。保障房建成交付使用后,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居住在一起,素质参差不齐,后续管理就是一个大问题,若管理不善,会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

(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存在诸多难题,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1.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层级较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由国家和省的层面制定,州权权限较小。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工资标准未能跟上物价上涨水平,自xx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至今,工资标准尚未调整,而物价上涨指数逐年递增。二是地区附加津贴尚未执行,自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时提出的实施地区附加津贴,至今未能顺利实施,足额发放给员工。三是职务与职级未能挂钩,自xx年中共中央9号关于职务和级别挂钩文件下发后,一直未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企业工资收入实行政府指导。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是由政府宏观调控,实行政府指导。总体上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偏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较大;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具体表现在:一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仍然偏低,工资收入低和增长缓慢。如企业薪酬调查数显示,调查284户企业,职工35769名,涉及15个行业,职工年平均收入达3.77万元。二是行业间、企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大。行业和企业间工资差距普遍存在。如调查数据显示,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年收入在3.6万元,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年收入5万以上。三是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有些企业不是严格依法规和政策对工资收入分配进行规范操作,完全由企业老板经营者个人说了算。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单价计算缺乏依据,存在劳动定额偏高,工资单价标准偏低的问题。目前,在企业收入分配中,普遍存在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倾斜的倾向,高层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调查数据显示,地方国有企业高管层年收入是职工年收入的2倍;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层年收入是职工年收入的7倍。

三、有关对策建议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完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推动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巩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加快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化解。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xx年立项的48个标准化卫生院建设项目,力争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抓好xx年14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139个村卫生室建设,29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加快推进州医院新院,县级卫生监督所,县级急救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州儿童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县级中医院立项建设;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严格按照每千人口配置1名村医的标准,合理配备、聘用村医并发放政府补助,确保每名村医享受的政府政策性补助月平均不少于817元;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村医中专学历教育。

3.加快县级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兴仁县、贞丰县、安龙县、望谟县第一批县级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拟定实施方案。在公立医院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服务,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4.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将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并确保村卫生室不低于40%的比例;切实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实施和扩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有效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遏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快速上升势头。

5.加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加强政府行政监管,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产品、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利益的违法行为。

6.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尽快解决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问题,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一是临床医学类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护士资格愿意到边远乡镇卫生院工作的,直接招聘录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取得执业(助理)医生的村医,经考核录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二是州政府从xx年起每年预算专项资金或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在州民族技术职业学院举办少数民族乡土医生培训班、定向招收高中毕业的少数民族青年进行2年的培训后回到本村卫生室工作。三是州政府每年财政预算300-500万元经费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乡镇产科人员、儿科人员的培训;执业医生考前培训等,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完善投资投入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

1.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州、县两级城镇建设专项基金,保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出让金、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各种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城建规费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二是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建投资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放开市政公用设施经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国外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经营,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鼓励股份制市政公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发行城市市政建设债券,多方积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三是推行特许经营,拓宽融资渠道。对经营性公共设施,建议政府授权由经营者出资建设、经营、管理。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合资合作、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公开招标、出让、转让全部或部分投资权或经营权,吸纳国内外资金,完善项目的价格评估与定价体系,逐步形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经营—回收—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四是完善城市管理经营机制,提高经营城市水平。城市建设坚持综合开发、熟地出让,把握好土地投放量,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镇土地收益最大化。对外公开出让城市路桥“冠名权”、户外广告经营权、城市公共交通经营权,收取城镇居民水电附加费、城市垃圾处置费等,努力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以城养城”目的。

2.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从省、州层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吸引和定向招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充实基础城镇建设管理队伍。二是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管理的培训投入的力度,大力培养和引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城镇化工作水平。健全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每个乡镇配备4至6名村镇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村镇建设管理工作。

(三)创新就业服务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1.整合培训资源。一是在州、县设立一个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负责全州各系统各部门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增设技工学校,在各县职中加挂技工学校牌子。二是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负责培训、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和信息发布等工作,形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2.完善政策支持。出台政策文件,由财政资金对技师进行相应的补贴,提高技师参评的积极性,推动技师发挥作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对吸纳残疾人就业、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政策。

3.深入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支持,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转变全面推进建设,实现州、县、乡全覆盖。同时中央和省提高补助资金比例,减少县级财政匹配压力。

(四)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1.进一步理顺新农合管理体制。撤销新农合机构和牌子,实现机构和业务统一,悬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机构的牌子。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规范化医院信息建设;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制定全州统一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完善转诊审核、费用报销等程序,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控制机制;积极推进医疗付费方式改革,完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分析和监测制度,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

2.完善养老保险体制建设。一是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对无力承担个人责任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代为缴费。在中央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根据财力增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缴费补贴或增发养老金。二是在全省统筹的基础上提高到全国统筹的层次。研究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接轨和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补助费应同行政事业单位缩短差距的政策。

3.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一是深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年提高报销比例。从政策设计上对一些必要的自费项目(一次性耗材)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积极支持和鼓励有资质、有规模的民营医疗机构向贫困县延伸。以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有资质、有规模、环境好的民营医疗机构,方便老百姓就医。从布局上,逐步让医疗资源处于区域分布的合理性。三是根据目前**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将改进医疗保险付费结算方式作为此次调研的重点。国家人社部、卫生部把改革医保结算方式作为今后促进医保健康发展、保障基金合理支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州实行的是单病种定额付费和普通病种及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我们将认真分析历年医保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和完善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病种的医疗费用结算标准,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州医疗保险的多种付费结算方式,如:总额预付、按服务单元的定额付费、按人头付费、一体化付费等,特别是针对综合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多种结算方式进行综合结算管理。四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将次均费用、复诊率、人次人头比、参保人自付自费额、转诊转院率等作为重点监控指标,与信息部门逐步实现医疗保险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完善评价方式,引导社会参与,实行部门联动,建立以参保人员满意度为核心、同行评议为补充的医疗服务行为的评价体系,加大对违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五是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参保人员的体检费用;中医按摩、推拿费用;用于传染病预防,注射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医疗费用;有药准字号的药品;有消字号的产品;有食药监械(准)字号的普通真长器械、电子压力测量装置、运用卫生材料及敷料、计划生育用品;在定点运动健身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发生的费用;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累计结余1000元以上部分,可以为其直系亲属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六是为方便异地居住、转诊转院参保人员就医,xx年启动实施**省内异地就医即结算工作,进一步完善州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不再全额垫付医疗费,本人只需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4.完善失业保险政策。一是建议加快修改完善《失业保险条例》。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在政策的制定上存在一些空白点,如对促进就业方面的功能设置比较简单,更没有对失业保险调控和防控作用的具体规定,在制度的设置上没有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形成“一条龙”服务。凡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尽可能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及时为他们办理和发放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由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就业。三是对全员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且上年度无人员失业的企业能否进行稳岗补贴。失业保险缴费费率能否下调或实行浮动费率,既企业解聘人员多的,缴纳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就高,反之费率就低。四是实行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服务重心下移,从失业金申领、发放、跟踪管理等经办服务功能延伸到街道(乡镇)基层平台,促进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的紧密结合。

(五)深化社会福利求助制度建设,推进低保工作信息化管理。

1.完善农低保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低保资金管理、审核审批程序和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等制度,规范农村低保工作。xx年全面建立全州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完善现有农村低保信息网络,把低保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资金的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纳入系统管理。

2.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农村低保机构规格、编制,加强农村低保人才队伍建设。统一规范县(市)和乡镇社会救助机构的名称、规格,将机构编制为公务员编制或参公事业编制。专职人员实行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由各级政府进行管理,也可以参考毕节市的做法,县以下的专职人员由县级民政部门直接进行管理,每个乡镇设立低保专职工作人员2名,低保人数较多的乡镇,按保障对象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同时,村级配备农村低保协管员,负责农村低保工作。

3.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纳入事业单位管理。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民政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参照六盘水市的做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非盈利组织,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管理,由各县事业机构登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每个农村敬老院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或解决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名。

(六)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强化持续管理服务。

1.多渠道筹措资金。从省、州政府层面,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扩大保障覆盖面,促进保障房出售、加快资金回笼。搭建好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

2、加强后续管理。一是考虑增加住房保障工作管理人员和解决相应的工作经费;二是积极探索采取由住建部门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所建保障房小区进行管理,或采取由社区牵头,聘请小区内住户进行自助管理等模式进行管理。三是研究落实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筹集相关措施,国土部门将配建5-10%的保障性住房纳入土地招拍挂的前置条件,引进房开企业参与,将保障性住房相对分散建设,避免形成新的“贫民窟”。

(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各类人员收入。总体上采取“提低、扩中、控高”的方式,即通过改革调整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将“沙漏形”的社会两极向中间挤压,扩大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一是要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实施机关事业人员收入倍增计划,研究制定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办法,继续配合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结合规范津贴有关政策,制定超出工作、节假日加班补贴的发放规定。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研究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二是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薪酬进行指导。三是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四是加强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研究当前企业分配问题,为政府提供依据。五是加快工资立法和执法监督,尽快将工资支付条例纳入人大立法规划,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工资支付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六是加强政府协调和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调控,建立健全完善工资指导线与人工成本信息制度,重点强化对行业工资增长的指导,提高指导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七是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加大职工民主参与的力度,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政府要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强制性。九是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深化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打破垄断,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改变由于资源优势带来的分配不公;完善工资衡量办法,合理控制收入水平;采取切实措施,将工资外收入纳入工资管理,使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防止差距过大。

(八)整合项目资金,实行“五房合建”。

目前,由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房屋建设项目较多,有公租房、廉租房、教师周转房、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和棚户区改革,项目资金分散,统筹规划缺乏。可由发改部门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现资金、土地利用效果最大化。

第4篇 财政管理改革社会调查报告

管住钱、管好钱、管活钱,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源头治理腐败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运行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弊端日益凸现,突出表现为:财政性资金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准确,“小筐库”屡禁不止,“暗箱操作”、滥发滥支、贪污挪用、截留坐支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近几年来,崇仁县纪委监察局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组织协调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严格把好“收入、支出、报帐”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堵住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化、透明化运作,打造了高效廉洁的阳光财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票据管理,把好收入关

1、统一电子票据,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从8月开始,率先在全市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采取“电子开票、银行收钱、限期缴销、源头控制”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站所都实施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全县非税收入的收费、票据进行了核定、核销,对没有收费许可或收费不合规范的,停止供票;对单位留存的票据,一律全部核销。并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对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资金解缴期限、票据核销期限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设置,在大厅财政窗口安装了财政管理端卡,对进大厅收费单位设立大厅管理卡及开票卡,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全县所有财政票据进行管理,达到了电子开票的目的。由于我们对所有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电脑固化,部门多收一分钱、少收一分钱或者巧立名目收费现在都不可能,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了乱收费、坐收坐支、私设“小筐库”等现象的发生。

2、实行收支脱钩,推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除税收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所有收入的总称。今年3月份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非税征管改革,对非税收入实行“六统一(政策、模式、账户、程序、票据、信息)”征管改革,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实现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各单位依法行政的目的。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清理阶段;第三阶段为完善管理办法和总结阶段。此项改革,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二、控制公务消费行为,把好支出关

1、严格规范现金支出,推行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为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减少现金结算事项,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我县从去年11月开始试点,今年7月1日,我县银行系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商业网点正式联网对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县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8个商业网点安装了pos机,110个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了590张公务卡,此举,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从源头上预防了现金支出领域的违纪现象发生。

2、严格规范消费行为,实行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机打发票”能真实记录商品购买者所选购商品和消费者消费的时间、地点、单价、数量和总金额等信息内容,可直接作为会计财务报账凭证,实行机打发票报帐,可较好地防止单位虚开发票套取现金、以票谋私现象的发生。为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公务消费领域腐败现象,今年8月份正式启动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我县规定,从今年11月份开始,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县内发生的公务接待、来客住宿、办公用品购买、烟酒食品购买等公务消费主要支出项目必须使用商业网点提供的机打发票方能报帐。为此,我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商业网点机打发票设备安装和软件开发工作,同时,制定了规范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办法,这项工作将在10月底基本完成。

三、强化监管力度,把好报帐关

1、以县属单位为重点,推行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改革。我县从开始全面推行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改革。成立了专门机构——会计代理核算中心,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中心”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坚持预算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权不变,其核算职能从预算单位分离出来,交由“中心”统一代理,同时,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财政统一开设银行账户,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财政监督职能贯穿于会计核算全过程。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全县减少财务人员120多人,每年至少可减少开支300万元;通过制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避免了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同时,健全票据管理办法,杜绝了白条、无效发票、虚假发票等违规行为,防止了单位乱收费、乱集资、乱开支、乱做账现象的发生。

2、以乡村财务管理为重点,推行乡财县管体制改革。从起,我县乡镇均设立了财务核算中心,对乡镇所有行政村、基层站所和政府机关的财务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县全面实行“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按照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账户统管为主线,以票据管理为基础的模式,将乡镇行政事业票据和国库集中收付基本账户上收县财政管理,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实施“一个集中,四个统一”管理方式,即“集中收付、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通过“乡财县管”制度改革,有效地遏制了乡镇“乱收费、乱花钱、乱进人、乱举债”的行为,从源头上堵住了乡镇收入截留和浪费的“黑洞”,确保了乡村资金的安全以及支出的规范性,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各项事业发展。

3、以统一帐户体系为重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集中会计代理核算和乡财县管两项改革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探索改革新途径,从开始,全县308个单位和所有乡镇都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改革面达100%。专门成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并轨运行。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政府性收支活动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使政府性支出由过去的“资金流”变为“指标流”,由传统的“以拨列支”变为“以支列支”,防止了财政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直达,增强了财政宏观监控能力。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随着改革的深入,还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巩固和深化现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拓展源头治腐领域、改革源头治腐措施,规范源头治腐制度,努力使公共财政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第5篇 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县份,我们绥棱县农民收入的主体依然是来自于农业收入,其中一半来自于种植业收入。发展农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要想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也就是说必须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普遍受到了冲击,职能弱化。就**县而言,其现状可以形容为“网破、线断、人散”。

“网破”是指县、乡、村、屯四级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不完善,只有县乡两级服务网络存在,且服务手段落后,机制不活,管理不畅,职能弱化;“线断”是指村屯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出现断层,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寥寥无几,即使有也没能发挥作用;“人散”是指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流失、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减少,多数乡镇只有一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甚至有的乡镇还是空白。这样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民盼科技的要求,尤其是去年**县发生了大面积的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使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因势利导,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去年12月份起,围绕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行了以“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健全村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看,效果十分明显,农技推广新体系已经建立,**等三个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建成并投入工作,成立了76个村农技推广协会,发展了307户科技示范户。通过改革,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年初组织了12个小分队驻村入户宣讲农业科技知识,现场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培训面达95以上,深受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第一,改革体制,构建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理顺体制是解决现行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坚持创新思维,从解决体制问题入手,着力建设了以县中心为龙头,以区域中心站为主体,以村屯农技推广协会、屯科技示范户为支点的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一是优化县级,打造农技推广龙头。在原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将县农技推广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单位,核定编制37个(暂用24个),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由区域站站长兼)。对中心的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原来的推广站、土肥站、经作站、水稻站和环保站,还把县农科所并入推广中心,组建了测试中心、植保站、科研所和综合办,并对其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二是整合乡级,跨乡镇建设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我县把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建立了&&&&3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其中,**区域中心站服务***镇、***乡和*(*乡,重点研究推广水稻生产技术;**区域中心站服务&&乡、&*&*乡、**镇和8*镇,重点研究推广大豆、玉米生产技术;**区域中心站服务**乡、*(*(乡和**乡,重点研究推广瓜菜、特色作物等经济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区域中心站规格为副科级,站长上挂县中心副主任。区域中心站的人、财、物、事四权收归县农技推广中心垂直领导,所在乡镇协管。区域中心站的建站费用全部由县里负责,现已购回3辆微型车,并拟为每个站建设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用房。区域中心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按实际聘用的在职人数核定,此外县财政每年还为每个区域中心站增拨经费1万元。经费由县中心统一管理,实行报账制,由县中心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三是延伸触角,建立村屯服务网络。根据屯型大小,在每个屯设2—3个科技示范户,在每个村都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要职能是协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广实用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承担县乡两级试验示范任务,并监测本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向区域中心站及时反馈信息。在科技示范户的确定上,我们通过电视公告、本人申请、群众举荐、村委会把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考核的办法,将一批热爱农技推广工作、群众威望较高,特别是具有一定农业技术示范能力的种田能手确定为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确定科技示范户307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示范户在本村选举,推出协会会长人选,通过考核审批后,发放聘任证书。

第二,创新机制,建立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是保障农技推广应用的核心。为此,我县组织纪检、人事、农委等部门通过公开考试、组织考核等办法对除县中心主任外的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优化了人员配置,努力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精通、吃苦耐劳、勤于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在县农技推广中心人员的选用上,根据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重新核定编制,核定岗位,科学设岗,以岗选人。要求县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先竞聘区域中心站职务,再竞聘测试中心主任、植保站站长、综合办主任和农科所所长,最后竞聘农技推广中心其他岗位。经过竞聘,县推广中心有12名人员充实到了区域中心站,实行三年一轮岗,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队伍长期存在的头重脚轻的弊病,强化了基层工作力量。对县中心其他人员除主任外全员竞聘上岗,签订三年聘用合同,实行死编活人,动态管理。对4名落聘人员,我们实行了待岗管理,只发基本工资,三年内单位有空岗,允许其参与竞岗,仍然落聘的三年后纳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在区域中心站的人员选用上,核定3个区域中心站编制24个,目前从乡镇财政开支人员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聘了15人,聘期3年,加上县派12人共27人。对落聘的原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由乡镇政府重新安排工作,并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今后,我县还将面向大中专毕业生,为县中心和区域站选聘部分工作人员,进一步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知识结构。

第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与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和机制。改革后的农技推广新体制,能否顺利运行,能否发挥作用,管理至关重要,核心是如何管好人的问题。在加强管理上,主要实行了“三制”。一是岗位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县农技推广协会会长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县农技推广示范户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干有目标,奖有抓手,罚有依据,切实做到了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工效挂钩制。对竞聘上岗人员实行津贴和奖金活发,将津贴的30和奖金作为岗位活发津贴,按照目标考核情况兑现,打破了在工资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考核不合格的津贴部分全部扣除,连续两年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档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为便于考核、兑现奖惩,自去年12月份我们就将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收由县中心统一发放。三是利益驱动制。采取调工资、给补助等措施,进行利益引导。农技推广人员的各项补贴,一定三年不变。对县中心下派到区域中心站的人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高级职称的每月补助100元,中级职称的每月补助70元。对从乡镇竞聘上岗的区域站人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屯科技示范户,可优先承包半垧机动地,村里每年给解决200元的科技示范补助资金。村农技推广协会会长,可优先承包一垧机动地,村里每人每年给解决400元的科技示范补助资金。

第6篇 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一、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xx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统筹城乡就业改革深入推进,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1、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落实积极的扩大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城乡就业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城乡就业一体化。xx年—xx年,市本级就业政策性投入达10348万元(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政策促进效应明显。实行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就业援助、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探索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

2、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显现。围绕实现“5111”创建任务,全面实施以“五大创业行动计划”、“五大创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xx创业工程”,推进全民创业。到xx年6月,阶段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两年内,全市促进创业资金投入11.2亿元,培育各类创业基地96家(其中认定市级创业基地58家),创业型镇(街道)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市净增创业企业13626家(累计企业数量78459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0.5万人。

3、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xx年—xx年,全市举办各类公共就业招聘活动2106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6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6万人次。落实困难企业“五缓四减三补贴”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xx年-xx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3万个;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8万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万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到12.9%,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率上升到86.7%(其中“两分两换”试点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97.6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36%。

4、城乡劳动者技能素质逐步提高。统筹推进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能力。重点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促进“两分两换”人员转移就业。xx年-xx年,全市组织职业培训3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万人,15个“两分两换”试点镇累计培训25.3万人,接受培训率达71.8%。开展外省来禾务工人员素质培训7.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3万人。

(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民社保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1、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衔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调整并统一了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鼓励“两分两换”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障,建立困难人群参加城乡居保补贴办法。到xx年6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84万人;城乡居保覆盖人数80万人;被征地居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人数42.8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达95.5%。到xx年底,全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958元/月,城乡居保人均养老待遇水平达300元/月,被征地居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达785元/月。

2、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补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照顾、医疗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已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两大体系,xx年6月底,全市已有353.47万人参加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5.99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97.4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同时,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4.5%和65%;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达到500元/人.年。全市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也到137.3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达到111.49万人。

3、失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实施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参保人员同一比例缴费、同一标准享受、同一制度管理,基本形成了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基本框架。目前,全市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已突破90.8万人。同时,在全市建立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现了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的可衔接。

(三)基层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基本形成。xx年12月成立了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同时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实现了镇(街道)社会保障所(劳动保障所)的全覆盖,并向村(社区)延伸,全市已建立社会保障工作平台1177个,专兼职工作人员达1674人。公共就业信息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建成社会保障市民卡信息系统,目前全市完成制发卡120万张。开发建设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并与省平台实现了对接,实现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医保“一卡通”。

2、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不断加强。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了基金监管制度,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基金安全。至xx年底,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结余分别为146.53亿元、35亿元、12.6亿元、2.7亿元和2.41亿元,比xx年底分别增加74.86亿元、19.75亿元、7.8亿元、1.37亿元和1.18亿元,基金支付能力不断增强。

二、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问题

(一)统筹城乡就业面临新挑战。一是经济增长对就业规模制约增大。一方面,随着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将逐步减少,据预测,“xx”时期gdp每增长1%,拉动就业约0.7万人,比“xx”减少约0.1万人。另一方面,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全市每年新增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需就业的群体达9万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存在着“招工难”与“求职难”并存局面。存在这种人力资源供求的“两难”现象。三是就业素质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求职者整体素质还难以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素质就业面临较大困难。据全市15个试点镇监测数据显示,需转移安置就业5335人,这些人员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没有技能等级。四是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政策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新形势。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市已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但各类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仍不强,市域社会保障统筹力度不够。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这几年,我市新居民务工人员参保积极性依旧不高,只有35%左右。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力度还需加大。同时,依法扩覆征缴,使劳动密集型企业感到压力增大,参保扩覆难度较大。三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连续八年调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但相比事业机关单位养老待遇差距较大,而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平均水平还低于城乡低保的水平。参保人员的看病贵的问题仍未根本缓解,医疗费用增长控制机制有待完善。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要求。一是基层工作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城乡的发展需要。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相对滞后。应用系统建设尚未覆盖所有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尚未实现市域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社保经办服务未延伸到村(社区)。三是社保基金支付存在风险。在五大保险中,养老保险涉及的人员最多,且支付期最长,待遇保障支付刚性最强。到今年6月底,市本级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只有20个月。同时,随着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基金支付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基金积余率逐年下降。

三、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两富”目标和“三城一市”建设,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相适应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主要措施

1、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体系。对现有的就业政策进行梳理,制定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并抓住国家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使用范围试点政策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待遇标准。统一城乡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规范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劳动者在市域范围内享受平等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二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创业扶持体系。以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形成创建长效机制。完善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人员基本情况清、培训志愿清、就业状况清、社会保障情况清。落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业增收。深入 “五大创业行动计划”,健全完善 “五大创业保障体系”,形成 “三位一体”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三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做好对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到xx年争取建设2所技师学院,基本建成覆盖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网络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争使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都能得到一次免费的职业培训。继续深入开展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每年组织创业骨干培训1500人以上。

四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促进体系。继续实施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重点加强城乡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的就业保障工作,确保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促进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和就业增收。

五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信息与保障体系。加强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广泛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发展职业中介机构、职业介绍经纪人,探索职业介绍项目化运作模式,提高职业介绍市场化程度。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体系,全面开展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双爱”活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城市。

2、深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结合贯彻省关于社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三个政策性文件落实情况,研究制定被征地居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等配套政策措施,实现各类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整合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探索建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办法,强化工伤保险预防工伤、探索建立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生育保险模式。

二是加快实现全民社保目标。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重点推进非公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居民务工人员的参保扩面工作,继续鼓励农村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增加社会保障,完善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障补贴办法,力争在制度、单位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人群的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险“五费合征”措施,形成促进参保扩面的倒避机制。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长与经济增长挂钩机制。实施医疗保险费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完善失业保险金随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失业人员价格临时补贴制度。扩大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四是提升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医疗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3、深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网格化建设。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在小城镇综改试点镇设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职能。同时,探索实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村(社区)为单位,以服务常住人口3000人为一个网格,将人才开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劳动监察、调解仲裁,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职能整合在一起,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一体化,

二是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专业化建设。配足配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量。探索建立基层工作人员培养、使用机制,畅通人才成厂成长通道,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从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基层工作人员特定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和保障水平,稳定人员队伍。

三是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市域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金保工程”建设,实现应用系统的业务全覆盖,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市域信息数据的集中统一以及市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普及推广社会保障市民卡,基本完成市民卡的发放任务。加快市民卡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实现一卡通用。

第7篇 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方面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方面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现代企业的运营绝对不是生产和销售的粗略组合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行政管理。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是现代企业取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来看,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方法对内部开展职能性管理的总和,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种种原因,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还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和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 调查内容及分析

陕西富强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药制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目前,企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主要以管理

者个人的意志来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工作。由于管理者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得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全失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气氛和背景的影响之下,完全看领导眼色行事,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消失殆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行政的效率和活力。这无疑会对企业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除了体制不健全,机构冗杂和规章制度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企业就是因为没有科学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行政管理机制,就直接导致了“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行政管理不利,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毫无主动性可言,重复工作,逃避工作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造成了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三)企业内部员工缺乏集体意识,使行政机构运转滞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部门自身的工作,它的工作层面涉及面很广,而且很复杂,涉及到整个企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很多关系。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是负责向企业执行部门传达决策层的建议和要求,并对于执行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及时向上级反馈其工作业绩的部门。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职责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观念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可程度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企业内部的部分员工毫无全局观念,觉得行政工作就仅仅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决策层所做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内部的事,完全与自己无关。这样,企业内部也就很自然的分为了各自为营的部门,每个部门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由于缺乏联系和必要的沟通,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效益的有效增长。

(四)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低下,业务水平也不高。

目前,企业行政管理出现问题,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下,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无法完成企业发展所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这样,在行政管理部门行驶权责的过程中,这些素质低下的员工根本无法有效地去执行,行政管理部门也直接引起了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所以,无积极性和创造性,毫无工作热情,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

三、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状,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问题,对于企业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1、完善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健全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体制。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例如,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可以遵循总裁一行政分管副总一行政总监一行政经理一行政主管一下属分公司行政主管一行政人员等系列管理系统。并且实行首长负责制,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体制,以确保监督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自己本职工作细心负责共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实现。

2、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

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正本清源,成为企业员工明确遵守韵信条。此外,还要明确工作的细节和程序,例如表格、图表、文件的统一和规范,还有必不可少的法治秩序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得企业有法可依,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科学分工,实现管理层次的权力保障和执行部门命令的有效实施,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精简机构,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企业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机构设置冗杂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实现,这与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使得企业行政管理实施高效,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尽量减少管理层次,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性,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畅通。

4、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想保证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畅通,就必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优化行政管理队伍的结构,要增加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比重。此外,还要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以确保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服务是行政工作的定位,行政永远是为企业服务的,行政部门的定位一定是服务部门,这种观念应深入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强化企业行政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企业要发展,行政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更好的懂得了未来的生存之道。以及在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行政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够有助于企业发展。

第8篇 青春改革同行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青春改革同行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活动真是益处多多。使同学们很好的了解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相关信息,广泛宣传我校,扩大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知名度,吸引优秀学子积极报考我校,同时还帮助同学们解答了他们对于高考方面的困惑,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名高考的成功者,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欢迎他们报考我校。

我与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好像是我又回到了高三一样。我对我们母校有很深的感情,母校承载了我太多回忆,太多感动。当我看到那些朝气蓬勃为了追梦正不懈努力着的高三学子时,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那些岁月里的点点滴滴,那时,我也像他们一样哭过,笑过,迷茫过,努力过,一路上正是因为有恩师,挚友,亲人的鼓励和支持才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感恩,感谢所有帮助、支持我们的人。感谢学校领导,有他们的支持这次活动才能圆满举行;感谢我的父母,有他们做后盾我才能有信心把这次实践活动办好;感谢热情的学弟学妹们,是他们的配合与支持,让这次活动能顺利的进行。这次活动让 我感受到年轻的激情,梦想的力量。路过高考,我们终于在自己心仪的大学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应该感恩母校的培育之情,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我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好,不仅能帮助学弟学妹们解决他们所困惑的问题,而且自己在活动过程中也能得到锻炼,收获很多。这样的活动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希望我们的帮助能对学弟学妹们起到作用,希望他们都能顺利度过高考,考上他们理想的大学!

第9篇 毛概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短篇调查报告

毛概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短篇调查报告

一、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

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cpi的比较看,cpi波动周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5.66%,其他年份平均为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3/4。 当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

2008年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调整为2.25%。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09年一年和2010年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2010年2月开始,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来虽然经过5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2010年初存款10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950元,缩水了0.95%。进入2011年,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达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cpi掠夺。

二、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2011年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9%,比总体增速低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5076元,同比增长18.4%,比总体增速高0.9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长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12.0%,肉类下降8.9%,禽类下降2.8%,鱼下降1.4%,其他水产品及制品下降21.7%,鲜菜下降8.3%,鲜果下降9.3%,鲜乳品下降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

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39元,同比增长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15%。

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净存款金额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减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第10篇 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2017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

2017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

系部名称:

专业: ______

年级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____

实践单位:

xxxx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

2017年--月--日 至 2017年--月--日 共 --天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五、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字数:3000字左右

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餐厅里,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我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呵呵,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传菜生,每天9点钟-下午2点再从下午的4点-晚上8:30分上班,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

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才能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才有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3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11篇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3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3.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将我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作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不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都显示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特点(比低收入国家高11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14个百分点)。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决定的 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中国经济以后的走向

中国经济走向会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一个基调,这也直接关系着“十二五”规划开局的顺利与否。围绕着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前景的讨论,的中国经济走势是审慎地乐观,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来自于各个利益阶层的声音不绝于耳。

乐观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是中西方经济发展思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较量,而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会使世界聚焦于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经验。经济发展思维一旦调整到位,中国经济转型一旦有一个好的趋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结构与总量、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一旦平衡好,那么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

悲观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各种利益关系、结构关系、内外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滞涨的风险、物价的上涨、失业率的上升、投资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恶化等问题,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萧条的诱因,而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将十分暗淡。

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而所有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就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持乐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与持者悲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的不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年至,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至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提高到6.0%。

(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可谓“一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市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2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200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2-6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70%来自煤炭的燃烧。,中国消耗了大约24亿吨煤,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分别有多达90%和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1/4的国土和1/3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25年内,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还会呼出二氧化碳。 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2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120万千瓦,生产水泥300万吨,还能消化120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三)、大连物价上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一、物价上涨使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幅缩减

据大连市城市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2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同期10.6%的增速加快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9163元,同比增长17.5%,比去年同期9%的增速加快8.5个百分点。 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收入实际增速缩减为9.5%,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缩减为11.3%。与去年同期的收入实际增速8.6%和支出实际增速7%相比,增速分别加快了0.9和4.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相当快的收入增速在经过cpi的缩减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加快,而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二、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

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cpi的比较看,cpi波动周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5.66%,其他年份平均为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3/4。 当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

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调整为2.25%。从全国平均水平看,一年和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2月开始,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来虽然经过5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初存款10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950元,缩水了0.95%。进入,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达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cpi掠夺。

四、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9%,比总体增速低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5076元,同比增长18.4%,比总体增速高0.9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长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12.0%,肉类下降8.9%,禽类下降2.8%,鱼下降1.4%,其他水产品及制品下降21.7%,鲜菜下降8.3%,鲜果下降9.3%,鲜乳品下降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

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39元,同比增长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15%。

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净存款金额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减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第12篇 毛概改革开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3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3.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将我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作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不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都显示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特点(比低收入国家高11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14个百分点)。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决定的 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中国经济以后的走向

中国经济走向会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一个基调,这也直接关系着“十二五”规划开局的顺利与否。围绕着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前景的讨论,的中国经济走势是审慎地乐观,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来自于各个利益阶层的声音不绝于耳。

乐观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是中西方经济发展思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较量,而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会使世界聚焦于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经验。经济发展思维一旦调整到位,中国经济转型一旦有一个好的趋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结构与总量、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一旦平衡好,那么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

悲观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各种利益关系、结构关系、内外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滞涨的风险、物价的上涨、失业率的上升、投资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恶化等问题,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萧条的诱因,而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将十分暗淡。

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而所有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就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持乐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与持者悲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的不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年至,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至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提高到6.0%。

(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可谓“一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市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2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200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2-6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70%来自煤炭的燃烧。,中国消耗了大约24亿吨煤,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分别有多达90%和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1/4的国土和1/3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25年内,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还会呼出二氧化碳。 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2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120万千瓦,生产水泥300万吨,还能消化120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三)、大连物价上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一、物价上涨使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幅缩减

据大连市城市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2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同期10.6%的增速加快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9163元,同比增长17.5%,比去年同期9%的增速加快8.5个百分点。 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收入实际增速缩减为9.5%,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缩减为11.3%。与去年同期的收入实际增速8.6%和支出实际增速7%相比,增速分别加快了0.9和4.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相当快的收入增速在经过cpi的缩减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加快,而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二、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

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cpi的比较看,cpi波动周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5.66%,其他年份平均为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3/4。 当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

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调整为2.25%。从全国平均水平看,一年和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2月开始,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来虽然经过5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初存款10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950元,缩水了0.95%。进入,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达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cpi掠夺。

四、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9%,比总体增速低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5076元,同比增长18.4%,比总体增速高0.9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长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12.0%,肉类下降8.9%,禽类下降2.8%,鱼下降1.4%,其他水产品及制品下降21.7%,鲜菜下降8.3%,鲜果下降9.3%,鲜乳品下降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

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39元,同比增长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15%。

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净存款金额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减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第13篇 改革开放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3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

第14篇 思想报告范文: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敬爱的党组织: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并作出了工作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政府负责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就是要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就是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可持续就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三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开就是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好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责明确就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发挥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四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民 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产生。在加强动态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加强应急处置方面,要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总之,必须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限度激发社会活力、限度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此致

敬礼!

社会改革报告(14篇)

一、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xx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改革范文

  • 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调研报告(10篇)
  • 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调研报告(10篇)92人关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州成立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 ...[更多]

  • 社会体制改革报告(3篇)
  • 社会体制改革报告(3篇)73人关注

    敬爱的党组织: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 ...[更多]

  • 社会改革开放报告(5篇)
  • 社会改革开放报告(5篇)58人关注

    一、调查目的: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 ...[更多]

  • 社会改革报告(14篇)
  • 社会改革报告(14篇)32人关注

    一、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xx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 ...[更多]

社会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