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于后,请予审议。
一、主要灾情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4县(区)、188个乡镇、16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4亿元。从全省来看,虽然我市受灾相对较轻,但与纵向比,超过了历史上以往任何一年的旱灾和洪灾损失。灾情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人员伤亡较重。全市因灾死亡13人,受伤307人。其中学校师生死亡4人,受伤57人,无失踪人员。二是民房校舍损毁严重。全市共倒塌房屋1.09万户、55.24万平方米,严重受损房屋2.45万户、139.82万平方米。全市428所学校受损,受损面积78.61万平方米,倒塌校舍面积1.03万平方米,经鉴定不能继续使用的校舍面积25.3万平方米。三是道路交通多处中断。全市损毁干线公路35.7公里,农村公路153.3公里;损毁桥梁113座6778米;损毁隧道1座937米;损毁县级以上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11个,码头4个。四是山体滑坡较为严重。全市因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742处,其中滑坡564处、崩塌177处、泥石流1处、其它灾害29处。五是水利工程遭受重创。全市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程度损毁,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65座、山坪塘3807口、小微水3745口、乡镇供水设施146处、电站45座,小水电工程损毁13处;堤防工程损毁1.9千米,灌溉渠道受损38.6公里。六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地震发生时,全市电力一度中断;通讯设施受损严重,损毁传输设备24台,移动通信基站76座,电信基站6座,损毁光缆148.8公里,电缆15.1公里;巴人广场多处出现构建拉裂;燃气主管道2处拉裂,多处支管漏气;供水管道受损91.1千米;全市城镇在建房屋有28%开裂受损。七是文物毁损严重。北龛、西龛摩岩造像处山体、围墙和房屋受损,将帅碑林100多处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
二、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防震救灾应急预案,积极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体系,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在地震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仲彬同志任指挥长的巴中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专门办公室,并组建了7个专门工作组,负责对全市抗震救灾的指挥、协调、督导和服务工作。市政府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5点召开了第一紧急会议安排抗震抢险工作,当晚12点又召开了各区县长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抗震救灾紧急会议。5月13日上午8:00,市政府再次召开在家领导干部紧急会议,并立即组织四个工作队,分别由两名市级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县区查看灾情、慰问灾民、指挥救灾。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政府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3次召开常务会议,1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防灾减灾力保“三抢”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统筹做好中央和省驻巴单位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每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及时安排部署。市政府每位领导根据各自分工,都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代市长蒲波同志一到巴中,就专门听取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于6月6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县区、乡镇也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机构,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防止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的发生,我们按照“分级负责、辖区负责、部门负责”的原则,立即组织全市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重点工程和险工险段,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民房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全面排查,落实了安全防范措施。截止目前,全市没有出现因次生、衍生灾害而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们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灾后防疫防病知识宣传,先后共印发16万份防疫防病卫生知识宣传资料,组织卫生防疫专业消杀队伍135支,出动消杀人员2315人次,消杀面积26.7万平方米。抽调1586名畜牧人员组建了915个应急分队,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边环境开展全面消毒,全市对因灾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消毒畜禽圈舍及周边环境达1500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市没有因地震灾害引发重大传染病流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全力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尽快实现了“三个恢复”。灾害发生后,我们紧紧围绕“三个恢复”,全面开展抗灾自救工作。一是严格工作纪律,保持和恢复应有的机关工作秩序。地震发生后,市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保持应有的工作运行机制,必须严格作息制度和值班制度,必须保证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市效能办先后多次开展专项督查。各级各部门都坚持了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和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信息,为抗震救灾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抓好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灾害发生后,通过相关部门的全力抢修,电力在2个小时内恢复正常,通讯在5个小时内基本恢复正常,受阻的交通也尽快得到了恢复。全力抓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目前全市已累计拨付抗震救灾资金6054万元,组织帐篷720顶、救灾粮2800吨、棉被1974床、衣物2万余件、彩条布30余万平方米等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基本医疗。因灾死亡人员已全部安葬,并按每个死者5000元标准给其家属发放了抚恤金。确定了4个成品粮加工企业,加班加点加工成品粮食,已在6月10日前将首月救济钱粮发放到了灾民手中。加大了药品、食品、油料等急需物资的调集工作,保证了市场供给和救灾所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了市场物资供需平衡。三是加强社会面的控制,恢复了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灾害发生后,公安、武警、消防、驻巴部队全体出动,开展昼夜巡查、值班守护,全力加强社会稳控工作。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着力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从总体看,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四)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扎实做好支援重灾区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轻灾区大力支援重灾区”的指示精神,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全力以赴支援重灾区。通过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截止6月10日,全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共接收各类捐赠款物4154万元。我市先后派出武警、消防官兵、交警、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等1600多人,300余车次到青川、都江堰、汶川、平武等重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全市有2512名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支援重灾区。市委、市政府向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雅安等重灾市(州)捐款捐物210万元,调运大米、面条、食用油等亟需救灾物资近200吨。积极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同时,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切实加大了对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合理。
(五)坚持“两手抓”,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按照重建规划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和一个总体规划及八个专项规划,正在有序开展重建工作。同时我们着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抓紧开展了农业“三抢”工作,小春粮油实现全面丰收,增产6.2%;大春生产基础扎实。着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23.2%左右。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5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4亿元,占计划的36%。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市委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重点抓好“三孤”、“三无”人员的生活安排,按照“钱粮同步、粮随钱走”的发放原则,严格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
(二)进一步做好防止次生灾害工作。全面落实受损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措施,重点做好水利设施的安全度汛工作。继续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坚持主动处理、及时处理、安全处理,实行排险与避险相结合,落实科学的防范措施,严防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三)进一步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应急安置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生活恢复与生产发展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相结合”的要求,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确保倒房户在年底之前搬进新居。继续抓好学校危房鉴定和排危处理,对暂时无校舍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帮助其安全复课。
(四)千方百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坚持“两手抓”、夺取“双丰收”的要求,尽力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确保实现提速增效;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加快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改善民生,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中国教育资源—网
第2篇 2022区防汛救灾情况工作报告
一、受灾情况
7月28日突降暴雨,暴雨量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值。突然的灾害给兴安区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初步统计,全区28000户有1144户被淹,其中砖混房924户,简易220户;倒塌房屋49间,危险房屋达到968户,其中砖混房屋374户,简易土坯房屋584户,危房中有47户既将倒塌。居住在大、小鹤立河沿岸的居民有754户,其中居住在泄洪区内的住户有265户,人口达1157人。截止到目前,全区已疏散人口698人,转移户数达231户。全区受灾人口达到4814人,受灾损失达110万元。
二、抢险救灾情况
区委、区政府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自7月28日接到市汛情通知及工作安排起,迅速启动了防汛抢险预案,全区上下,从机关到公检法,从办事处到社区,从兴安、峻德两矿到民营企业,全面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从暴雨来到停,我们采取了一切可行办法和努力,迎难而上、迎险而上,全力抢险,做到了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紧急启动防汛预案
根据市防总指示,我区年初就制定了防汛预案。进入七月中旬,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和市防总的安排,我们抢前抓早,全区上下严阵以待,积极投入财力物力,做好防大汛的准备工作。一是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直接投入3万元资金,增购置了防汛物资。其中购置编织袋15000条,铁锹150把,水泵16台,以及雨衣、雨靴、手电等防汛物资。二是在区粮食企业协调储备2万条编织袋。三是确定区环卫站10台翻斗车和人和粮业的大吨位车10台作为抢险运输车辆。四是将兴安矿50人、峻德矿50人、公安分局治安员30人、武装部10人编为应急抢险突击队。
全区5个办事处18个社区都相应制定了防汛预案,排查摸底辖区内的险情险段,做到心中有数。
自7月28日起,以区长为总指挥、各副区长为副总指挥的防汛组织机构速迅到位。下设抢险组,运输组、医疗救护组、督办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随时待命。28日下午三点,区防总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全区防汛工作。启动抢险预案、人员转移预案、应对突发汛情预案。区委、区人大政协、区政府、区检察院、区法院五个领导小组按分工,分别组织力量到五个办事处现场。
区委唐书记任队长,64人组成的抢险突击队随时待命。
(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险情
我区共有5个办事处,18个社区。区内有兴安、峻德两个国有煤矿,大、小鹤立河流经我区。有6所中学、7所小学,约10万人口。地区平房、简易房比重较大,河东塌陷区情况更为严重,几乎全是危房。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没有排水防洪设施。为确保全居民人身安全,汛情到来后,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是主要领导、各路负责人亲临一线指挥。28日突降暴雨,晚八点三十分,接到报告,钢铁厂附近居民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机,区委书记、 书记、 区长,我们几个率领抢险小分队迅速赶往险段察看汛情,及时调集力量向钢铁厂附近集结。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疏通,洪水险情被排除。十点二十分,接到市防总通知,午夜市决定泄洪,可能殃及泄洪区内的住户,峻德办事处小鹤立河西岸有8户人家居住,区防总又紧急调集兵力赶往峻德,峻德办事处干部迅速将住户转移到安全区地带。峻德办事处迅速发动社区干部分别在很短时间内将8户人家的27口人转移到办事处临时避险。晚上11点,区防总又赶往灾情严重的河东路办事处察看灾情,在沟北小坝堤决口处,副区长 一行人淌着没膝深的水,与办事处干部和管片民警挨家挨户地通知撤离,将坝堤下的14户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兴安矿在最短时间内运来10车矸石,成功堵住坝堤决口。
第3篇 在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情况报告会上的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土木工程暨建设管理系在这里举办教师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情况报告会,向老师们、同学们汇报我们在最近一段时间来抗震救灾所作的工作。5.12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强、造成损失最大的地震之一。在地震中无数的房屋建筑倒塌,桥梁道路受损中断,大量的山体发生滑坡,这一切给四川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一名普通的清华教师,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在报告开始之前,首先允许我提议,大家起立,为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默哀毕,请就座。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伤害,全国人民为之动容,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调集各方力量进行抗震救灾。我们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力量,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迅速调集力量加入救灾队伍的行列。我这几天常常在想,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教师和同学的优势,为抗震救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重大的灾害面前,人们必须以来发奋努力,作为清华人,更应该饯行行胜于言的精神,科学有效的投入到救灾当中去。
清华大学聚半国英才而育之,有着最好的师资和生源,最好的软硬件条件,因此有理由肩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我作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地震中暴露出来很多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给出有意义的答案,才能算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不仅要参与灾后救灾,还要参与并引导灾后重建。后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进行,在此,我代表土木水利学院,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同学都能为此而“奋发图强”!
谢谢大家!
第4篇 新时期救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救灾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同时救灾工作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救灾工作是民政部门践行“xxxx”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性地开展我州的救灾工作,使救灾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一、近XX年来我州灾害的基本情况
1998年—XX年,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涝、冰雪、风雹、干旱、病虫、低温冷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的袭击,而且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损失程度大。XX年间,平均每年受灾280万人,成灾185万人,因灾死亡35人,农作物受灾25万公顷,成灾15万公顷,因灾倒塌房屋25000间,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需救济人口25万人。其中,尤以1998年的洪涝灾害和XX年的冰雪灾害最为严重。但是,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灾害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派出工作组,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及时调拨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及时下拨救灾资金,保证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同时还抓紧做好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做到了不冻死人、不饿死人、不发生逃荒乞讨现象,灾区社会稳定,灾民生活安定。
二、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管理救助体制。在灾害救助工作中,各部门职责不清,职能分散,相互间缺少沟通,影响了救助的时效性。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掌握的灾情数据与民政部门不统一,没有很好地配合起来进行报灾、查灾、核灾。在开展救灾工作时,也是相互之间不协调,各自为政。
(二)救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上级投入不够。以1998年为例:我州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全州320万人受灾,200万人成灾,因灾死亡102人,农作物受灾46万公顷,因灾减产粮食42万吨,倒塌农房4万多间,需救济人口达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而当年上级只安排救灾款1910万元,仅恢复重建都不够。二是地方政府投入不够。按照国务院关于救灾工作分级负担的原则,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虽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部分应急资金,但主要还是依赖上级投入,地方安排的救灾资金数额较小。从全国情况看,地方依赖中央,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灾民救济面大为缩小,只限于重灾区的重灾户,其次是五保户、优抚对象,而且项目少、数额小。
(三)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单一数量少。从我州情况看,目前只有州府所在地有一个能够储备5000床棉被的仓库,而且还不是标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8县市也没有像样的储备库,普遍都只有一个能够存放200—500床棉被的临时性小型仓库,而且储存的数量少、品种单一。如有大的突发性灾害发生时,极易出现救灾物资短缺,难以满足临时需求。从近XX年来的情况看,只要遇见大的自然灾害,都得临时向省厅申请调拨棉被和帐篷,从而使救灾物资很难及时运往灾区,影响了救灾工作的时效性。
(四)灾害数据核实困难,灾情评估没有统一标准。灾情统计数据是救灾、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灾情统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资金分配的准确性和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但实际工作中,没有一套科学、客观、完整的灾害评估系统,灾情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靠人工实地查看,灾情数据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受灾的具体情况,随意性很大。因而有的地方为了多要钱存在多报、虚报、夸大灾情数据的状况。
(五)救灾工作法规不健全。直到目前,全国只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济法(草案)(修改稿1996年12月24日),救灾工作基本处于有政策规定,缺乏法律保障的状态,以致干部、群众对救灾工作的法律意识不强,社会法律责任不清,造成损失难以法律制裁。如对使用救灾款中出现的偏亲向友,挪用、占用、私分等问题,往往按违纪处理,不追究法律责任,甚至不了了之,致使这类问题屡禁不止;有的部门、团体、单位以及个人,因无法律约束,以种种借口,拒绝承担救灾任务和义务。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积极防灾,坚决抗灾,大力救灾”是我们同自然灾害斗争的三大组成部分。由于我们防灾、抗灾的能力还很有限,自然灾害的损失不能避免,因而在同灾害斗争中,加强救灾工作尤为重要。针对救灾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救灾轻防灾。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防灾、减灾意识,把主要力量都用在救灾工作上,缺乏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对救灾工作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即使救灾工作做的很好,但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
(二)救灾体制僵化。救灾工作还是依靠伸手向上要钱,单纯依赖国家拨款,地方政府缺乏多方筹措资金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在各地市都列支了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但列而不支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救灾工作方式老化。救灾工作还是国家包办,民政部门封闭管理,还没有实现救灾救济工作社会化。应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抗灾救灾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社区、个人灾害救助的整体效能,共同参与到救灾救济工作中来,探索救灾工作新途径。
(四)救灾工作管理落后。救灾工作还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法制化建设,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拓展救灾业务,完善救灾体系,处理好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和政策措施。旧的救灾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救灾工作的需要,出台新的综合性救灾法规已迫在眉睫。
(五)救灾业务建设滞后。这项工作还仅限于“发钱、发物”的简单劳动。如果要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灾区,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倒塌房屋重建的选址、规划,使复建房屋远离林缘地带或低洼处,避免火灾和洪涝的侵袭,使减灾工作同时纳入到救灾工作中来。
四、建设性意见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随时有各种灾害发生,我们必须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与灾害共存,同灾害抗争,既要防灾于未然,又要救灾于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和有效办法,努力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通过救灾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救灾工作新途径,开拓性地开展救灾工作。
(一)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和防灾减灾科技的普及,是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正确宣传我国的抗灾救灾和自然灾害情况、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人们对灾害的忧患意识和防灾减灾责任心,增强自救和互救能力。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小抓起,常抓不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的减灾素质。。
(二)科学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并及时启动。在实际救灾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灾应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开展有效救援活动,可以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只要制定了科学的救灾应急预案,重大灾害一旦发生,立即启动预案,作出相应等级的响应,政府和各部门各司其职,救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出击。目前,州及8县市都相继出台了救灾应急预案,今年我们还要求乡镇出台预案。但能否及时启动,科学运用,还要进行演习,以便尽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加强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多数地区已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省市县三级联网。这一网络的建立,在近几年的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基本实现了灾情收集、统计、汇总、上报的电算化,大大提高了灾情管理的准确程度和时效性,但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没有得到普及与应用。还应进一步研制和开发,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在各级政府灾害管理部门实行救灾资源共享,实现灾害管理信息化。
(四)加大救灾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救灾工作水平。随着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对救灾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基层救灾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多,甚至不会应用。为此,必须加大力度,培训救灾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熟悉掌握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与应用,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接收服务网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援助,这样可以多方筹措救灾资金,减轻政府负担。所以,要切实加强对社会捐助工作的管理,建立经常性捐赠工作接收站点,逐步完善社会互助体系。
第5篇 救灾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救灾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有通知》文件及州民政局相关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部门内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冬春生活救助资金情况
1、为切实解决好受灾人员在春荒冬令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及时组织各乡镇进行统计调查,对受灾人员所需物资进行了认真统计,并组织发放。1---6月份我县因泥石流、旱灾、火烧户等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7795人次受灾,倒塌房屋63间,损坏房屋147间;累计农作物受灾面积6920亩,其中4775亩农作物绝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78万余元。根据灾情实施紧急转移、临时生活救助。截止目前,发放救灾款67.0141万元,其中发放临时救助3.78万元,建房补贴和其他补贴1.86万元,口粮和春荒救济粮折合资金达61.3741万元;帐篷50顶、棉被680床、衣服518件,现储备有救灾专用帐篷290顶,被子1900床,棉衣棉裤200套,大衣100件,棉垫子100床。同时,通过上级部门采购价值46.85万元的救灾棉被3800床和迷彩防寒服50件,及时充实救灾仓库救灾物资的储备,切实做好备灾工作。
2、对已登记造册的花名册按需进行救助,在救灾资金、物资申请和审批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资金、物资申请、发放的相关公示意见。
3、春荒冬令资金严格专款专用原则,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资金,没有出现违规使用救助资金的现象。
二、临时生活救助资金情况
对于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需要在过渡期间进行临时生活救助的困难群众,严格按照“临时救助条例”的要求,严格资金专款专用。
三、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倒损的,我局通过实地查灾核灾统计,经受灾户申请后,对其进行公告、评议,对无异议的提交审核后报我局进行审批。最终对受灾户进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发放,严格资金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