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澳大利亚、新西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考察报告
王桂显(执笔)
为了更好地适应wto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面临的形势,了解澳大利亚、新西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健康发展,由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组织的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考察团一行11人,于6月16日至7月1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团先后到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农业园艺职业培训中心、jamie grants农场、banchory农场、国家制造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维多利亚州初级产业部和新西兰的国家资格认证局、农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建筑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园艺职业标准研究中心等部门考察访问,与有关管理、研究、教学人员和农场主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对两国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有关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在南半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属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通用英语。澳大利亚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周围海岛组成,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不足20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干热,雨水稀少,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大陆。新西兰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相望,由北岛、南岛和斯图尔特岛及周围海岛组成。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近400万,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3/4以上,平原狭小。绝大部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年温差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农牧业在两国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都已高度机械化。澳大利亚农用土地面积4.55亿公顷,2000年农业人口有41万,不足全国总人口的3%。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麦和燕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甘蔗和亚热带水果等。天然牧场辽阔,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5%,羊和羊毛驰名世界,羊的存栏数和羊毛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肉、乳畜牧业十分先进。农业总产值390亿澳元,占国民总产值3.8%,加上加工后的部分所占比例超过10%。新西兰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农牧产品占国民总收入的3/4,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主要饲养羊和牛,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牛最多的国家,人均10只(头)。农作物有小麦、燕麦、大麦、新西兰麻和水果等,粮食不足自给。
在为期半个月的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澳、新两国农牧业资源的丰富和生产的发达,我们到的季节虽然已是这里的初冬,但整个大地依然都由绿色的植被所覆盖,在郊外参观的旅途中到处是绿草葱葱,不时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在大自然中悠闲的生活着。其畜牧产品及其加工品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名不虚传。
二、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基本情况
1、主要发展历程
澳、新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全面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期。初期的职业教育是在大学内设有部分的应用技术和实践课程,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二战结束后,由于大批的退伍军人需要就业,同时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工业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逐步引入,这些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一线就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传统大学重学术科研、轻技术应用的教育思想,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应运而生,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使职业培训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提高培训质量,保持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政府认为应推动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管理,更大限度地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政府组织产业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在国家制定的职业培训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以此作为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课程设置审批和技能考核鉴定的主要依据,职业教育培训全面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2、组织管理体系
澳、新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管理职能明确,机构设置清晰、体系完善。澳大利亚有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各级政府都在教育培训部设立“职业培训委员会”专门负责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联邦政府“职业培训委员会”,负责全国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和体系构建,指导、协调各州政府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全国职业教育培训的统一政策;向联邦政府议会提交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律和经费保障议案,下达全国的指导性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划拨该项政府拨款。各州政府“职业培训委员会”,负责统筹和规划本州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负责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批、评估和监督,负责对政府培训项目进行招投标,负责监督培训质量和管理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等,并且各州政府有较强的独立性,都有一些不完全相同于联邦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新西兰有联邦和地方两级政府,也是由各级政府的教育培训部负责统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3、职业培训实施机构
澳、新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分为四类:①联邦政府办的tafe学院,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培训的主体。有些tafe学院是独立设置的,有些则附设在高校内。其规模大,设备先进,专业设置广泛,培训层次多样化,学制长短结合,培训模式灵活多样。②成人与社区培训机构,主要提供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人员岗位流动提供岗前技术培训。③私立培训机构,国家鼓励私立培训机构参与对tafe学院竞争,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职业培训竞争机制。④产业部门、企业集团兴办的职业培训机构,一般负责初级培训,开展实用型技术的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再教育等。在上述职业培训机构中,前两类属公众性培训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少量收取学费(澳大利亚收10%);私立培训机构的经费,一部分靠收取学费,另一部分通过参与政府职业培训项目招标,获得政府拨款;产业部门和企业集团兴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经费则主要由产业协会和企业负担。
4、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
澳、新两国的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步由政府和产业协会组建成立的,并经认可注册的机构。如考察团访问的澳大利亚制造业职业技能标准研究中心、新西兰农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建筑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和园艺职业标准研究中心。这些专门的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负责进行本行业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分析,包括了解国内外企业、学员的职业培训的需求,研究制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经教育培训部审核、批准、颁布。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还负责向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向tafe学院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提供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依据和咨询。其工作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和行业资助,与政府有工作协议,并接受政府的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政府的拨款。据新西兰建筑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lan shepherd先生介绍,该机构每年有1200万元新币的经费,其中70%是政府拨款,30%是建筑业资助。
5、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澳、新两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社会普遍认可,证书作用明显,含金量高。政府有关法律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通用,只有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职业的技术性工作。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雇佣者以此作为上岗、确定报酬的依据,同时也是其免除相应法律责任的依据。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六级,其中
一、二级为初级,
三、四级为中级,
五、六级为高级(相当于我国职业学校的大专和本科);新西兰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十级,其中一至四级为普通职业资格证书、
五、六级相当于大专,
七、八级相当于学士,九级、十级分别相当于硕士、博士。
三、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特色
1、学分制修业
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技能鉴定的内容,严格按照统一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内容全面、详实,不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要求,而且按职业功能模块和级别具体细化分解为学分,学员可以通过累积学分完成学业。这种学分制修业方法使职业培训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高中毕业进人tafe学院后,在高中教育阶段所得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得到承认,即不必从头学起,可直接学习后续的课程模块。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其在tafe学院学习的相关专业的课程全部(若大学的专业实践性较强)或部分(若大学的专业理论性较强)得到承认。这为tafe学院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取得大学学位创造了条件。由于课程设置为模块式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也可以在就业后进行部分时间制学习,同时,职业培训机构对学生通过自学或在工作、生活中获得的相关专业技能也予以承认,使就业前教育和就业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择学习,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分段攀登,更为在职人员提高职业岗位技能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才的效率和效益。
2、注重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都与企业集团建立有广泛的、有机的和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以确保获取最切合实际的训练和最新的专业信息。企业集团研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往往都无偿地予以提供,及时纳入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课程。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和学员的培训需求,特别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各职业培训机构都有实践基地或实习企业,大部分的学业是在实践基地、行业企业或农场完成。对学员的技能鉴定,也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马上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适应期。另一方面行业企业通过参与职业培训运作与监督,对职业培训有很好的认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也到tafe学院接受职业培训,才能有比较广泛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职业培训的社会地位,增强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含金量。
3、实行资质管理
政府对培训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实行资质管理,通过评审认证注册登记。经过认证注册的培训机构才能有资格参与政府职业培训项目的招投标,获得政府拨款。担任职业培训的教师一般要有5年的专业工作经验,受过教育专业培训和具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其聘用的教师成为产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在职业培训教师队伍中,有相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他们聘自于产业协会和行业企业,大多是企业集团的老总、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考察团在新西兰访问的国家资格认证局,是联邦政府教育培训部下设机构,负责组织质量审查组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认证注册,对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评价认可。其对培训机构认证收费每小时100—150元新币,一次认证收费一般为1600元新币左右。认证注册有效期为3年,期间培训机构还要接受质量审查组的年度监督审查。对审查出的不符合项,培训机构要予以整改,问题严重的将被停业整顿或撤消注册。
4、市场机制运作
政府主管部门每年根据职业培训框架和培训计划,确定职业培训项目和指标,以职业培训这个“特殊商品”的“购买者”身份,在有资格的学院、社区、私立和企业的职业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哪一个职业培训机构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且质量高(学生的巩固率高、毕业生获证率高、就业率高)、成本低(生均经费低),政府就“购买”哪一个的“特殊商品”,中标者获得该项政府投入,以此来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和拨款方式成为政府发展职业培训的指挥棒,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的作用。这种管理模式促使职业培训机构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资源。同时,政府鼓励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市场竞争,得到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资助。
5.技能鉴定便捷
由于职业技能标准是按职业功能模块和级别分解叠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使学员修业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只要其能力符合某个功能模块的要求,即可以通过技能鉴定,获得该项的学分,待全部通过某个级别若干个功能模块的技能鉴定,积够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置于职业培训机构,其鉴定活动受控于认证注册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由职业培训机构颁发,全国统一格式。这种培训与鉴定的结合,既促使培训机构不断按职业技能标准更新培训内容,也使学员根据自己的精力与培训要求,灵活支配时间完成培训课程。同时,国家鼓励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和技能鉴定市场化,通过市场激烈竞争,刺激职业教育培训事业蓬勃发展。
四、体会与建议
澳、新两国社会、经济的发达,与其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和技能密不可分,归结于国家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视,归结于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可。两国政府都把职业教育培训放到了提高公民劳动力素质,保证国民经济“高质量,高效益”运作的高度来认识,投入巨额资金,颁布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积极支持和推动。社会各界,对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制度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标准研发、职业培训运作、课程设置、技能鉴定等工作。各类教育形式相衔接,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职业培训机构不断壮大发展,并形成多元化的格局。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求职就业的通行证,得到求学者和雇佣者的普遍认可和信任。
我国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多、素质差,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制约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造就农业人才队伍,对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业行业的实施,农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认识不到位,国家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各方面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农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农机人才队伍是农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是各级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广大“农机人”的共同事业。结合澳、新考察和我国实际情况对农机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协调农机系统内、外部关系和政策,整合系统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和部署,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落实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人员,纳入考核管理,加强监督和指导,推动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制定配套政策,强化主导作用。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的同时,加强农机行业其他职业(工种)就业准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在农机大户培训、购机补贴、跨区机收、维修网点审定、整顿农机市场等业务和项目中,对人员能力和职业资格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将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与行业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政策约束力和利益驱动力,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机行业顺利实施。
3、加强宣传发动,提高社会认知度。 注意收集和整理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在提高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作业效率,保证维修质量,减少机械事故和故障,增加获证人员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结合科普宣传、年审年检等活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作用的宣传。同时,通过组织业务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知度,为推动农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加强农机行业职业培训方法和技能鉴定模式研究,探索单元化教学、学分制修业、模块化鉴定的途径,促进农机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衔接。以促进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鼓励涉农院校和农机化学校推行“双证制”,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招投标等竞争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机行业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培训运作、课程设置和职业标准研发,增强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信任度。同时,通过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的建立,逐步搭建起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上岗的直通平台。
5、夯实基础工作,保证“证书质量”。进一步加强农机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内容和功能作用的研究,及时了解农机新技术、新工艺,分析行业新职业、新需求,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使其成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已颁布职业标准的实施和统编职业培训教材、技能鉴定试题库的利用。同时,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的培训与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农机化中专和农机化培训学校的“双师制”,使农机职业培训的教师具备讲师和技师资格。按照“统一标准、教材、试题,统一鉴定工作程序,统一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保证工作质量,使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在行业企业和全社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
五、其他考察情况
通过接待我们的des mcgarry先生和昆士兰大学jeff tullberg教授的介绍以及到jamie grants和banchory两个农场的参观访问,使我们对澳大利亚的农业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家庭农牧场为主,而且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在几百或上千公顷,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生产效率高。如考察团到的昆士兰州多尔比市附近的jamie grants农场和banchory农场,分别拥有土地5千多公顷和2千多公顷,这两个农场都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场,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小麦、高粱、棉花和向日葵等,前者平时有3个人从事生产和经营,后者平时只有1个人打理。banchory农场的主人诺瑞斯(译音)先生告诉我们,他有拖拉机、小麦播种机、高粱播种机、植保机和运输车各1台(辆),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播种和田间管理工作都由自己完成,只是在农忙时(主要是收获)从服务公司雇请帮手和作业服务。可见科学的生产方式、高度的机械化水平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高效率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是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较早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des mcgarry先生向我们介绍“免耕、轮作和固定道作业”是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三要素。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造成土壤压实,不仅增加了机械动力的消耗,而且不利于雨水入渗,降低土壤的蓄墒能力,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澳大利亚农业科技人员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方式,该项技术主要是根据作物的行距、机组的轮距和作业的幅宽等,在农田中划定出若干组一定宽度的固定机组作业道,适当调整机组轮距,使每次作业时机组的承重轮都能在固定道上行走。据jeff tullberg教授介绍他们多年的研究表明,固定道作业方式比传统的非固定道作业方式:一是避免了机组在松软的土壤上行驶、在压实的土壤中播种,可以节省机组50%左右的牵引力,减少能耗,减低成本;二是避免了土壤被轮胎反复碾压,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蚯蚓含量(jamie grants农场实行固定道作业1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0增加到1.8,蚯蚓含量增加20%),适宜作物生长;三是减少压实土壤面积,利于雨水入渗,增加土壤蓄墒能力,同时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四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据介绍澳大利亚为了防止土壤风蚀和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态平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推行保护性耕作方式,初期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难度,政府为了推广这项技术,先后启动了大量的研究、示范、培训项目,并对采用这项技术的农民在机具购置、改进、税收、用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项目带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按照des mcgarry先生的估计,目前全国有30%的耕地实施了少耕技术、40%的耕地实施了免耕技术。澳大利亚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运用。如将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免耕精量播种、施肥、喷药和固定作业道划定等作业控制,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澳大利亚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推广该项技术,提高了有益 借鉴。
注: 赴澳、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考察团成员
团长:焦 刚 副团长:张开伦
团员:杨永明 李 燕 张 辉 李国军 徐 伟 张瑞宏 张玉美 储为文 王桂显
第2篇 建立培训体系的的可行性报告
建立培训体系的的可行性报告
目前本公司刚刚经历一次制度建立的考验,从制度落实二周的情况(大多数制度打折扣、走样甚至不执行)看来,本公司需要建立的不仅仅是这样那样的制度,而是需要一批真正能将制度执行下去、能将高层愿望进行最终解码、派单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从目前公司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分析,这种人员的来源途径有二个:一是外聘;二是内部培养。建议二种方法并进,一方面继续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管理层、基层和新员工、学员的培训工作。公司要想真正利用员工培训这个工具去提升企业的效益,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运作流畅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取决于培训的竞争,大军未动培训先行啊。
一、建立本公司的培训体系(人力资源部)。
(一)机构、人员设置及职责界定:
1、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是企业进行员工内训的常设管理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工作部门。部门人员包括:公司培训管理员、部门兼职培训管理员、公司领导等。人力资源部有责任和权力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智慧,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培训绝对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的工作,接受培训、提供培训是企业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2、培训管理员:
是人力资源部的专职常设人员,主要有以下工作职责:
1、拟订公司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培训框架:a心态整合(潜能开发)、b企业文化(简介、发展历程、发展远景、宗旨、经营理念、企业训词)、c形象礼仪、d专业知识、e专业技能、f职业道德、g团队建设、h职业规划、i销售与沟通技巧、j顾客心理分析。
(2)培训内容及方式:内容:a学习本店的规章制度,岗位的业务知识和相关技术,实际操作技能,基本的专业知识,适应工作,学习新业务和技术、工作程度和服务技巧;b管理人员应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和技巧,提高指挥、协调、督导和策划能力;c老员工的再培训、提升学习;d培养员工的心理素质,单单手法好是不够的;e美容师培养顾客的依赖心理,赢得顾客。方式:a培训采取授课、讲座、谈论会、日常工作会、实践操作演习、不断考试考核、重复练习、外聘讲师等形式进行;b有计划、分批、分阶段,按不同的工种和岗位、需要进行培训;
(3)日培训计划:每天培训时间1——2小时;由各店店长制定培训内容并执行;由人力资源部指导并监督。
(4)周培训计划:每周一上午八点——十点,中层会,上周总结、下周计划,中层培训;每周二上午十点半到十一点半,伯爵店培训;每周三上午九点到十点,东方吉丽总店培训;每周四上午九点到十点,金华店培训;每周五上午九点必须到锦采店培训。
(5)月计划:每月三十日月会:针对员工,总结、表彰、下月工作计划、员工生日。场地计划在伯爵二楼休息大厅。
(6)季度计划:每年三、六、九、十二月三十日季会:针对中层及员工,总结、表彰、下季工作计划、员工生日。场地计划在伯爵二楼休息大厅。
(7)半年培训计划:公司中层每半年举行一次封闭研讨。
(8)年度计划:每年十二月末年会。
(9)高层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公司各介层的培训活动。
3、组织并拟订公司讲师授课计划和方案。
4、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培训积分表。
5、收集、开发并建立公司培训教案库,定期进行修改和整理。
6、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
7、召集人力资源部成员进行培训、教案整理工作。
8、帮助并监督部门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每季度对部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9、配合公司领导以及实际需求执行其他培训工作。
10、联络外部培训机构、引入外部培训讲师以及执行外派培训。
11、其他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3、部门兼职培训管理员:
由每店店长、部门主管或由其指定的责任人担任。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拟订部门月度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
3、收集、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方案。
4、每季度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
5、贯彻执行公司培训管理部门下达的其他工作。
二、培训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程度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1、培训考核
接受培训和提供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企业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所以企业培训工作必须进行考核评估。
(1)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a日常培训工作执行情况;b.培训执行时间;c.培训积分;d.培训计划与总结;e.培训需求调查与效果评估;f.对部门培训的帮助与监控;g.培训课程的开发;h.培训课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2)受训员工考核。a.培训出勤率;b.听课时间;c.培训积分等。
(3)部门经理考核。a.培训重视程度;b.上课时间;c.培训工作的执行程度;d.培训积分等。
2、培训积分制
培训积分制度是保障企业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制度,建立培训积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也是员工在企业成长、提升的有力依据。
①规定课程的得分系数。将要举行的课程依据重要程度规定相应的得分系数,每个全过程参加的人员都可以获得积分。
②规定得分要求。即正式员工全年必须获得**的积分,达不到要求的扣除部分年底奖金等。要提升职务,必须在前12个月获得**的积分,否则不能提升。
③规定上课时间。培训管理人员每年必须为每名员工提供**时间的课,否则培训管理人员工作不合格
3、培训延伸
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领导培训、双向交流、内部交流、外派培训、外聘培训等。
领导培训:目前我公司首选的培训方式。由主抓培训人员针对公司内中层和员工的培训需求,拟定培训计划与内容,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培训架构,长期坚持下去。
双向交流:在每月的员工大会上单独开辟时间,让各店、部门代表汇报本店、本部门培训成果与经验,激发员工竞争意识,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内部交流:鼓励本部门员工走上讲台分享他们的知识。对努力学习,进步较快,为公司发展提出各种好的设想、建议,工作具有创造性的员工我们建立各种鼓励计划,设立奖励基金。
外派培训:人力资源部通过分析本公司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联系外部培训机构,并将培训方案上报,由公司定人外派培训,参加外派培训者结束后举行外派培训报告会,向相关人员汇报培训成果及过程。
外聘培训:适当的引入企业外部讲师进行培训,引入外部大脑,开拓企业员工的眼界和思维,使企业的管理与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尽快接轨,使员工时刻跟紧外部市场步伐。
凡此种种,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进行更多的延伸。
三、更新培训理念
重视培训不一定就能够做好培训,企业若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强大的培训体系,好的培训体系必须有好的培训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自己的培训理念:
1、重视培训才能执行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企业最高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培训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所以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但是企业最高领导必须重视,要让全体员工知道领导人对培训的态度,否则培训永远只能是海市蜃楼,不可企及。
2、培训并非万能,不可一切依赖培训。企业的很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培训就可以解决的。比如企业资金问题、企业架构问题、行业问题、领导者风格问题等等,这是企业内部培训无法完成的事情,只能依靠引进人才甚至求助于企业管理咨询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的改革来完成。但是,培训又可以为企业各个方面服务,比如销售、采购、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职业化、人员素质等等,我们必须明白培训只有帮助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3、培训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企业需要方方面面的提高,团队的、技能的、素质的、职业化的等等,所以培训工作就必须围绕这些方面整体进行,既不能单一的依靠某个思想的灌入,更不能搞大而全而空的没有实际效用的培训,培训必须有针对性。
4、培训的互动性。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企业培训工作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事情。企业全体人员都必须深刻认识培训对于自己、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5、培训的长期性。很多人总是希望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员工听课以后就可以迅速地提高素质,提高工作质量,迅速解决问题。这只是理想。培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需要反复的、常年累月的给员工灌输,需要激励员工去执行去运用,培训可能无法立刻见效,但可能几十年有效。美国通用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
第3篇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报告
一、对体系标准要相当熟练,特别是对标准的精髓和要点要掌握
作为体系工作者,首先必须对三个体系的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深刻理解,掌握其要点,抓住其精髓,并了解相关行业的特点和该企业的实际状况。这样,建立的综合型体系才能适宜、充分和有效。切不可把参考文件照搬过来,只流于形式上的整合,而疏于内容上的相融。
二、编制ims文件之心得
建立ims文件是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三个管理体系标准所要求的,如何策划管理体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如果分别按照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编制独立的三套体系文件,由于三个体系的管理接口十分多,即使在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但在运行中难免要增加部门间协调的难度。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案:
方案一:
编制三本管理手册,分别满足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程序文件则不分哪一个体系,在满足三个体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根据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针对重要事项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是体系文件的基础,也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按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来编制一套完整的作业文件。
优缺点:
1)三本手册与三个标准的针对性强、层次清楚。
2)缺点是需要编制三本手册,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
对于规模较大、机构复杂的公司比较适用(有很多大公司基本上是分开建立的,比如qms与ems建立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
注:也有部分公司编制二本管理手册,其一是质量手册,其二是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手册。
方案二:
编制一本管理手册、一套程序文件和一套作业文件。
优缺点:
1)能够避免或减少文件上的重复,保持体系文件的连贯性,减少接口,使整个文件简单化。
2)缺点是对文件策划和编写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否则会使管理手册不能抓住要点或层次不清。
适用范围:对于规模较小、机构简单的公司更为适用。
(注:这种方案被很多中小型公司所采用)
三、编制管理手册注意事项
在编制管理手册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来决定以哪一个体系为主线。如有的行来侧重于环境,则以iso14001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加上质量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来编制管理手册。
据调查,'三合一'或“两合一”的管理手册,还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比较多,即以iso9001:xx标准的结构为框架,把iso14001:xx和ohsas18001的要求合并或补充到iso9001相关过程(要素)中去。成为:把三个体系的总要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方针和目标、机构与职责、管理评审、培训、体系审核、监视和测量装置、纠正和预防措施等过程要素完全合并,另外把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其他要素,补充到iso9001标准中相近或相关的过程要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