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发布会发言稿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发布会发言稿
很高兴出席这个年度报告的发布,我讲一下这个报告的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
1、
2、
3、
4、5',能够代表我这一年来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和体会。
第一,今天是很特殊的日子,去年3月28号出台,当时很多城市很兴奋,因为18个省份上榜。到今天,上榜不上榜不是'一带一路'成功与否的关键,关键是内容,你有没有'一带一路'的产品、'一带一路'的思路。今天这个主题叫'‘一带一路’关键词',特别想梳理一下这一年来哪些关键词能够作为线索,对各位这一年'一带一路'的工作进行总结。所以我们请了9位专家,每位2个关键词。这2个关键词是他们这一年深刻的体会,比如说全球转型、贸易支点、自贸区商机、共同现代化、产能合作、中国智谷等等,这18个关键词专家会集中讨论。
今年3月28号还是个特殊的日子,还因为总书记今天要到捷克访问。我3月3号去的捷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去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捷克是欧盟内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欧盟内失业率最低的国家。这个国家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有很多品牌,比如施华洛世奇,比如捷克的啤酒、捷克的斯柯达等等。对于'16+1'捷克也是态度比较积极,双方是有合作基础的,有合作契机。今天又是总书记去捷克的第一天,我在捷克的时候,捷克的朋友跟我讲,真没想到习总书记专访欧洲一个国家,去一个7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一待就待3天。布拉格确实很漂亮,而且去捷克访问的主题也包括'一带一路',所以就这样的背景想跟大家交流
1、
2、
3、
4、5.
这个'5'指的是什么?5大动力机制: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心相通是通心工程,是软联通。所以'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要做的事情,中国城市要做的事情,就是硬联通和软联通的结合。硬联通是道路桥梁港口码头,软联通是文化和人心,比如中国人对自己的自信,对全球治理的负责。这个'5'还有一个背景,是去年5月'一带一路'论坛以网络型智库的形式,让关注'一带一路'的专家有个学术交流的网络和平台。'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互联互通,所以希望学者跟企业、跟地方政府有充分的联通可能和机会。去年8月8号首届论坛,之后搞了一系列活动,比如专门组织沿线专家面面谈,专门谈论过柬埔寨、泰国。还有很多概念,比如'文化经济学'、'痛点经济学'、'智谷建设'等等,所以去年一年也做了些事情,但是还远远不够。
'4'是指4大主题资源:政府、企业、智库、媒体。政府,除了中央政府以外,中国有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300多个地级市,2800个县,如果政府不去对接、不去作为,恐怕'一带一路'很难有活力。第二个是企业,国有企业是主力军,民营企业是生力军。现在欧美国家也在做'一带一路',日本也在布局,美国也在布局,但是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多一点,但是西方国家的主体是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老想着'走出去',就做不到世界顶级。因为潜台词出去还要回来,要区分你我,所以文化融入总是有点难度,在沿线上面临孤立的经济存在。出去了,给当地人的感觉是:中国人来了,中国人走了;中国人又来了,中国人又走了。所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国际化'比'走出去'更精准。国际化,代表融入,代表标准的对接、资质的获取、文化的融入。百人论坛汇集这四方面资源,有政府的同志、企业的同志,有智库的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所以年度报告特点是四块:政府与政治、企业与经济、文化与人文、媒体与传播。
'3'指的是什么?我特别赞同欧司长说的,'一带一路'真的需要专注、专业、独立、在路上。很多地方一说'一带一路'就考古式的,从五千年说起、八千年说起,但是历史多么辉煌跟今天能不能做成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专注指的是什么?不是'一带一路'服务于专家,而是在座各位专家要服务于'一带一路',需要花很多时间专注于这个课题。去年3月份时候有很多学术讨论,'一带一路'还没做就已经有人给它定调定性了,比如说'一带一路'是不是烂尾工程等。我认为这种判断就有点轻率了。因为它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在座各位、取决于我们自己,还没有做就给它定了成与败是不负责任。第二,专业,其实'一带一路'在学理支撑上有点薄弱,它有新概念了,但是学理支撑差,特别是跟欧洲打交道,如果没有点学理的强势很难说服它。所以我们也是在专业上、学理上做一些事情。同时需要有案例,在路上就是案例,我们提出要接地气、有底气的案例。很多人长年在路上,去年我200多天在路上,主要在东亚、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央企业'一带一路'的点很多都看过,年后去了澳大利亚、捷克、英国。所以调研以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象那样子,而且差异非常大。比如'一带一路'沿线的痛点有哪些,我们提出概念叫'痛点经济学','一带一路'的机遇是你能不能发现痛点,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需要'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
什么叫海洋思维?水深浪急风大的地方也恰恰是出好鱼的地方,你老想着风险不出门,确实也没什么安全隐患,但是也没什么机遇。这就是'一带一路'.中国人上路要打通己学和彼学,我们比别人更了解沿线,也比别人更了解中国。今天很多人用脚步去丈量'一带一路',当然这个丈量过程中你就可能发现一些亮点,比如说这次我到英国,总书记去年去英国最后一趟是曼彻斯特,去了曼大。比如英国的北方经济引擎,跟中国的'一带一路'有很多理念上的相通。欧洲也存在地方发展差异悬殊的问题,比如英国伦敦区是富北方传统工业基地是穷,所以提出北方振兴项目,使英国南北方发展更为均衡。而且要实现区域内城市的经济联动,我们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讲西北五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因为我们西北五省互动性较弱、联动性更差,所以这个理念上可以看一下。那它有些做法能不能供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曼彻斯特、利兹等六个城市共同进行经济规划,特别是共同进行联合投资。
基础设施差不是一个省的事,可以几个城市联合投资,以改善这些城市网络的联通性,组成相关经济体,打破相关城市独立运营的状态,实现智慧城市。相关高校组成学术联盟,对核心议题进行研究。政府的作用是对企业提供优质的支持,增强区域内企业对接国际市场的便利性。企业'走出去'动力不足,政府对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提供充分的便利性,最后一点就是充分的联通性和便利性,增强在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好的企业、人才。我们讲创新创业,美国没有斯坦福大学可能就没有硅谷。在英国北部的城市恐怕没有石墨烯研究院、没有这样一个新材料,所谓石墨烯是游戏规则重新洗牌的过程,每到多少年以后国际游戏规则推倒重新洗牌。今天我们讲'一带一路',如果没有技术突破、没有理念突破、没有材料创新突破,这个游戏规则恐怕还很被动。这些过程给我们中国人提供了既了解国际社会又了解自己短板的机会。
这个'2'指的是什么?从9月提出到现在时间不短了,但是我个人认为国内和国际上对'一带一路'还存在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对'一带一路'还是一无所知,你跟他讲'一带一路',他搞不清楚。第二个群体是对'一带一路'出现审美疲劳的,一看到这四个字就不愿意看了,直接翻篇过去了。一个一无所知,一个审美疲劳,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些新的东西,内容上新的东西,案例上新的东西。所以这个'1',年度报告,就出现了,这是自我鞭策。今年的年度报告有很多内内容也影响完善到政策。一个是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第二个就是要做好案例,所以明年报告我们的想法是做案例,用中国企业、中国城市能够说服自己的案例去说服沿线。
这是我们说的'一带一路'的品牌项目。总之,我个人认为不是'一带一路'服务专家的,是专家服务'一带一路'的。有些人由于研究这个项目更累了,老加班、老在路上、老换水土,但是收获还很多的,创造打通己学和彼学的可能。
'一带一路'报告会发言稿
感谢主办方邀请,使我有这个机会从线上转到线下跟大家交流。去年这个时候刚好是《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的时间。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今天正式发布,可喜可贺,我刚才翻了一下,很多朋友在里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这个书的发布应该说会对'一带一路'事业往前推进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家都对'一带一路'非常关注,而且现场有很多研究的人,对这几年工作的总结、对下一步的考虑都比较了解。今天这个平台机会很好,所以也讲点我的建议。
第一,要准确。百人论坛强调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要专注、专业。专业首先就要准确。这个准确首先是对'一带一路'战略本身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按照总书记讲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对外经济合作的总规划。'一带一路'是构建对外开放新体系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再结合这几年总书记在很多场合的一些讲话的精神,尤其是联系到去年11月份政治局的第27次集体学习的题目,叫'全球治理体制'.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也是中国推动世界治理体系变革的一次主动作为。
总书记去年在不同场合说到,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所以我对'一带一路'的归纳叫什么?'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谋大格局的大战略,体现了习总书记的大智慧,或者说'一带一路'是中国谋大格局的大智慧。所以大家可能要从这样一些角度去理解把握'一带一路'它内在的实质。
那么怎么准确来把握?很简单,学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尤其是在涉外场合的讲话,你就能够勾勒出总书记心中的这个大格局,所以首先大家要对'一带一路'本身理解准确。另外,对'一带一路'远景规划里面所涉及的大致轮廓、内容要把握准确。
'一带一路'几个战略方向是有出处的,因为总书记第一次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之后提出新的倡议,要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从太平洋到波斯湾、从太平洋到印度。所以后来的设计是围绕这个进行空间规划和布局的。
另外,有些细节上希望大家要准确,有人称我是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人。这有两个错误,第一个,没有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办公室这个机构,只有一个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然后下面有个办公室,前面没有冠中央,也没有冠国务院。另外,这个主任不是我,主任是国家发改委的主任徐绍史同志。所以这些方面要专业一些,否则会引起笑话。这是第一个,要准确。
第二,要独立。因为大家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是很有影响的,所以经常有地方政府请你们去咨询,甚至请你们去帮他们做规划、做战略研究,所以希望大家不要附和地方领导的想法,把自己的格给降低了。我们有些领导没有太认真研究,平时也很少学习,他有的时候提出来的想法莫名其妙。有些提法是我们智库的朋友帮他们做的,因为是书记、省长提出来的,觉得不好驳斥。所以,专家们出去的时候要独立,不能迁就他们这样一些提法,你们是专家,他们不是。
第三,要协作。'一带一路'是中国下的一盘棋,棋能不能下好确实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去年在财经年会上我对'一带一路'也发表了一个演讲,题目叫'从写意到工笔:一带一路的愿景与实践'.也就是说,我认为现在'一带一路'像是中国政府画的一幅大写意,把大致的方向、大致的轮廓昭告了世界,但实际需要写意要变成工笔,我们现在正在一步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写意能不能变为一幅灿烂的工笔画,需要精心谋划,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每个人的研究,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能不能搞点协作?大家集中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可以使问题的研究更深入一些,另外也可以避免一些重复性的浪费。
我相信'一带一路'经过全国包括沿线国家大家的努力,包括在座的各位智者出谋划策,'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第2篇 社保发展年度报告发布:5项社保基金结余超5万亿
社保发展年度报告发布:5项社保基金结余超5万亿
新京报快讯 (记者吴为) “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保基金总收入39828亿元,比2013年增加4575亿元,增长13%。五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52463亿元。”30日上午,人力社保部发言人李忠介绍了我国首次发布的社保发展年度报告。
今天上午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是我国首次公开发布的社会保险发展状况年度报告,报告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5项基本保险和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2个补充保险。报告全文近3万字,共配图表近110张,并从全国总体数据延伸到各省份。
“报告反映了2014年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管理运行、经办服务等方面情况,并与2009年以来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李忠说。
报告披露,截至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00亿元,比上年增加353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124万人。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3145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当期结存212亿元,比上年减少4亿元。
此外,在工伤保险方面,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0639万人,比上年增加722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7369万人,占参保人数的35.7%。
李忠介绍,为了全面反映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现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从2015年开始,国家将定期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披露全国社会保险发展状况。
第3篇 天津大学度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导语天津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发挥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根据教育部和天津市要求,我们完成了《天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并通过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向社会予以发布。
相关附件
天津大学就业质量报告
第4篇 南开大学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导语南开大学,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为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
南开大学实施“公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南开毕业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创新精神,深受社会各界青睐。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完成了“南开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现正式对社会发布,期望借此推动我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详情见附件)
南开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