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重点工作述职报告范文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广新局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目标,秉持文化立市工作理念,围绕10个方面重点工作,主抓42项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蚌埠文化史上一系列好成绩,文广新工作在全省的位次与以往相比明显前移,其中文化设施建设在全省的位次保八争七。
一、以创建国家示范项目为契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1、在文化场馆建设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市图书馆首次晋级国家一级馆,打破市级三馆无级别的尴尬局面;新博物馆已完成土建,进入展陈施工阶段;谋划推动新文化馆、音乐厅立项选址工作。三县图书馆分获一、二、三级馆;三县数字化电影院已经基本建成。
2、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市、县、乡、村(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牵头打造了“城市一刻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由 “送文化”向“种文化”拓展,建成文化辅导点160个,组建208人的文化辅导员队伍。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农村文化建设“八个一”的目标。启动20个乡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工作。“蚌埠花鼓灯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全省仅两项)。
3、在文化惠民上有新成就,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村文化专项补助、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四大文化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并走在全省和全市的前列。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的基础上,全市开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突破80%,全省领先;24个电子阅览室全面建成;举办千场文艺千村行活动,全市共开展文化下乡进村、进社区等各类公益性演出超过1000场;放映公益性电影11088场,超额完成任务。以“温馨蚌埠 欢乐珠城”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273场,观众达30万多人次。
4、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新作为,在物质遗产保护方面,继一次获批7处国保单位后除立碑标示外还启动了保护规划工作。经过努力,国家一级文物数量由27件增加至81件(尚有部分借展文物未定级),馆藏文物定级总量在全省地市级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初步反馈文物数量 37313件(套)。成功举办全国“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取得了蚌埠就是禹会诸侯之地、禹会村遗址为国家形成的探索起到了重要的学术支撑,淮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等成果。在非遗传承方面,积极做好省级第四批、市级第三批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独杆轿”、“潜绛彩”等16个项目入选省级、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禹会区皮影戏《金兜山》入选国家扶持的皮影戏优秀剧目。
5、在文化市场监管上有新突破,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开展了查堵违法违禁出版物“清源”行动、“剑网”行动、打击侵权盗版等专项整治行动。率先在全省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市文管局获得全省新闻出版及版权查办案件工作先进集体,两项案件查办工作分别获得全省文化市场“十大案件”和“重大案件”表彰,获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打造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为平台,文艺创作生产增量提质。
新编创了泗州戏表演唱《蚌埠颂》等10多个剧目和近百个曲艺、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为历史少有。其中《珠城的传说》为我市近三十年来首部新编创大型花鼓灯歌舞剧,已成功演出10场,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成功复排了泗州戏《杨八姐闯幽州》等一批经典剧目。协助做好电影《生死与共》拍摄制作工作。文艺精品创作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项,花鼓灯舞蹈《大河湾的孩子们》获国际金奖。“花鼓灯文化生态保护工程”提前一年通过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验收。
三、以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动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速。
12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额35。35亿元,居全省第一方阵。经过积极申报,星宇等三家企业被命名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至此,我市共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个、省级五个,居全省前列。水木易卡通公司制作动画片总时长 6060分钟,位于全省前列。大明文化产业园获评“20xx年度中国最佳人居经典环境金奖”。
四、以完成八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抓手,文化体制改革明显提效。
着力破解改革难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主要抓好8家经营性文化改革改制任务,安置职工200多人,办理产权证6家,新组建了华信物业公司,和平电影院成功引进中国华夏院线改造为多厅数字电影院,长征剧院开发改造项目进入前期规划立项,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推进蚌埠大剧院引进演艺项目工作,不断培育壮大演艺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市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合格市场主体。
过去的一年,我们实现了重点工作全面完成,难点工作有效突破,一般工作明显提升了目标。我们的体会,一是领导重视和方方面面支持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二是与中心工作融入、合拍、共振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三是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四是继承创新、寻求突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途径。
文广新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适应市场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人才匮乏、队伍不强的现状急待改变,等等。
20xx年的思路是: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实现“一五五二三”工作目标,即:围绕“深入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和习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一条主线;实现“五大突破”: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上有突破、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上有突破、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有突破、在项目谋划推动上有新突破、在文艺精品创作上有新突破;打造“五个一批文化工程”:推出一批文化名胜、创作一批名剧、培养一批专业余名星、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精心申办好“两项重大文化活动”:第五届中国(蚌埠)花鼓灯歌舞节暨国际民间歌舞艺术交流周、中国(蚌埠)玉文化节;推进“三个院馆”建设:新博物馆开馆工作、音乐厅、新文化馆建设。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重点工作述职报告
第2篇 关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年度重点工作述职报告
一、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我委承担省考核市指标有10项、33.5分,占全市分值的1/3。根据省里已公布数据测算,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权重8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9亿元,居全省第9位;增长11.1%,居全省第4位。与宿州和六安总量差距由的24.8亿元、28亿元缩小至6.4亿元、2.4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权重4分)。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0.9亿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21.6%,居全省第10位。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0位。
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权重3分)。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97.2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皖北六市总量近四成;增长28.6%。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44%。
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权重3分)。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9.8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9.5%,居全省第8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1.73%,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1位。
5、投资效果系数(权重2.5分)。预计综合得分居全省前5位。
此外,单位gdp能耗降低(权重3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权重2分)两项指标预计控制在省目标任务以内;开发区转型升级(权重2分)指标预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权重4分)、城乡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权重2分)两项指标数据暂未公布,故无法测算在全省位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政策研究争取,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我市先试先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研究起草《重振雄风 再创辉煌 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计划方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健全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全年共向市主要领导报送签报5。牵头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全市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新增至789.93平方公里。起草了蚌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我市成功列入全国规划并有望享受资源枯竭型城市待遇。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获省主要领导认可和支持。用足用好中原经济区规划政策,加速 “四化同步”先导区建设。积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家待批。成功签署《共同推进蚌埠—淮南全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2、坚持经济运行调度,保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组织召开了8次经济运行专题调度会和两次产业类项目调度会,配合市委办召开3次市“四大班子”观摩会,促进指标承担部门和县区比学赶超。领衔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前半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了后半期重点工作安排。
3、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重点项目提质增效。组织市级各类专题调度会11次,编发专报50余篇,协调解决了80多个项目建设问题。完成“3461”投资 630亿元,有150万片电容式触摸屏等138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有low-e节能玻璃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等158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352个。新增谋划项目储备1700亿元。全年争取各类支持资金11.5亿元。
4、加强重点产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倾力培育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推动mems产业化基地等12个项目加速实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借力央企快速壮大产业体量,新签约央企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120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90.7亿元。加速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经开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蚌埠商贸物流园、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成功争取我市成为上海铁路局在我省设立的四个货运中心之一;铁海联运实现新突破,铁路运输的价格下浮40%。
5、加强牵头事项推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电蚌埠电厂二期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城投公司16亿元企业债获批发行。五河经济开发区扩区通过省专家评审,近期将获批。高铁蚌埠南站东站房前期工作获批启动,水蚌线电气化改造方案已组织专家论证。老虎山油库搬迁和输油管线迁改工程方案初步确定,蚌埠民航机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三、工作思考和存在问题
回首过去的一年,全委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认真做好职能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经济部门的协调服务作用,宏观当参谋、微观抓项目、牵头促协调,此外,我们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学习,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问题”,真正做到干部清正、单位清廉、政治清明;牢固树立“发展靠工作、工作看作风、作风的根本是文化”的先进理念,切实将创新进取、责任担当、务实诚信等先进思想文化内化于心、实化于行,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一是目标完成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差距。我委承担的8项省级目标有5项综合排位居全省前5位,受省考核方式变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省统计核算调减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在全省排位有所下滑。二是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日常工作中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力较多,探索推进改革相对偏少。三是项目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项目入口管理相对较严,项目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四是基层调研不足。深入企业、基层、项目单位的调研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偏少。
四、工作目标和打算
展望,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压奋进,认真完成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明珠复兴梦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1、加快谋划推进有关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发改委将密切跟踪关注有关情况,主动对接省有关改革措施,对明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事项,迅速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抓紧研究制定我市深化改革的思路方案,进一步谋划推进重点领域的相关改革工作。
2、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做好重大战略研究争取。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尽快拿出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申报方案。继续跟踪老工业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等战略规划,深入挖潜政策红利。二是继续推进我委承担的省级考核目标。及时将任务分解至分管领导和承办科室,增强全委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与县区、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跑省力度,争取更多支持。三是强化经济运行、重点项目调度。坚持按月调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关联匹配指标,协调解决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赶超宿州、六安两市;定期召开产业类项目专题调度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去年谋划的国家重点支持的10大领域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投资。四是持续做好牵头的重点工作。制定出台开发区特色发展意见,支持开发区扩区升级;加速推进水蚌线电气化改造、蚌埠南站东站房建设事宜;推动民航机场、老虎山油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未来5年全市发展蓝图。
一、领导班子结构
本单位班子成员4名,由林素香、林建翔、郑文富、李少敏等4位同志组成,其中中共党员4名,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0名,妇女干部2名;30岁以下0 人,31-35岁0人,36-40岁0人,41-45岁1人,46-50岁2人,5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为45岁;大学学历1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0名。
二、述职内容
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事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思维,明确了人事工作新的定位。全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度“文明单位”称号,同年度被市人事局评为-度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获得全区行评第6名的良好名次,度获得区行评第5名的良好名次,列入行评自评单位。现将近三年来领导班子的述职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作为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途径,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学习安排意见,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把学习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三年来,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系统组织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章》、《公务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的相关重要论述及人事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专题学习活动。坚持集中学习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班子注重对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理论政策学习与加强党性锻炼、创新工作等结合起来,撰写学习笔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第3篇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年度重点工作的述职报告
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在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宏伟目标的感召、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发展共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不懈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在奋力推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进程中迈出新步伐。现述职如下:
一、勇立潮头,争做标杆,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系统的不懈努力,蚌埠市质监系统综合实力在度位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20xx年持续保持在全省质监系统第一方阵第一位。国家特种玻璃质检中心顺利完成国家“三合一认证”,是全省唯一一家在18个月内完成“三合一”认证的国家级中心,创造了国家级中心建设的“安徽速度”,得到国家总局和省局的充分肯定;强力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圆满完成首届蚌埠市市长质量奖评审,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安徽皖酒集团荣获首届市长质量奖,全市8个产品新创安徽名牌,新增数量和总量继续领跑皖北;标准化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全市主持或参与制定省级以上标准102项,其中国际标准 2 项、国家标准38 项;市行政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申报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工作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在推进全市重返第一方阵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再创新佳绩
(一)坚守特种设备、食品“两大安全”底线。加强对全市15000台套特种设备和443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认真开展风险监控和预防工作,确保了特种设备、食品“两大安全”无事故。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全省率先实现电梯远程监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508个。针对“镉大米”事件,果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在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检验信息,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