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15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14:23:04 查看人数:31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

第1篇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

导读: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信息化调研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____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___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___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____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___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_____省电子商务_____规划》、《_____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____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__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_____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____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2篇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第3篇 2023关于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衡阳是湖南中部的农业大市,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沿城乡镇城镇化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可观的成绩,但是绝大多数乡镇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其中高寒山区乡村比重大。高寒山区美丽乡村网络信息化建设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很难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也将严重制约我省市甚至当前整个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天翼与你同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有关精神,积极探索我市高寒山区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思路,在共青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李璐的领导下,我与师生共31人于今年7月6日—11日组赴南岳区龙凤乡红旗村开展调研,并通过支教、实地考察村容村貌、问卷调查、测量村民血压,慰问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方式,专门就如何有效推进高寒山区美丽乡村网络信息化使用和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我调研的结果汇报如下:

一、把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及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龙凤乡红旗村位于区境北部,南岳衡山麓下,海拔600多米的高寒山上。该村离南岳区境30余公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居民富裕指数偏低,一方山水难以增加一方人的经济收入,提高一方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一方人的业余生活水平。目前该村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覆盖率不到70%,宽带互联网业务仅不到5%,光纤到村、宽带到户几乎为零,远低于农村的平均水平。为此,政府应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加快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及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丰富工作内涵,强化组织领导,找准限制农村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突破口,多策并举,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统筹区域发展,把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信息化使用和建设的首要任务。

从区域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立在美丽乡村信息化的建设基础上的小康社会。衡阳是一个多山的地区,特别是地貌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大,具统计,全市共有近10万农民聚居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高寒山区已成全市相对集中的连片山区,红旗村的调查表明,该村村民xx年人均纯收入为 5160元,仅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440元的69%;乡村无集体经济收入,且负债。因此,就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高寒山区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山区单个乡村发展问题,而是要统筹规划,制定长期的发展工作方案,科学管理,步步实施,攻坚克难,把信息化建设和长远发展以及高效使用信息化提到事关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吸引青壮年扎根农村,推动三农发展,促进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青年人是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国家富强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美丽乡村信息化使用的建设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当前,我市高寒山区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分散居住形势严重。红旗村总人口1053人,外出人口46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93人,在家留守的老人占67%,在家青壮年比重小。青年劳动力、科学技术、科学规划管理是推动三农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科学技术的信息传递最直接的是青年人,所以就当前红旗村现状来看,我们首先应该在吸引青壮年到村从事农业生产,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依靠农业现代化管理,促进三农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来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使用发展的绊脚石。

规划好当前及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总导向,完善信息化便民利民的总举措。

从此次我们调研的红旗村以及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建设的要求由过去宽敞的家庭住房,轻便的自行车,电灯电话向现在的家用电脑,私家汽车以及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居住环境转变。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上确立新的理念和政策,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打造新产业,在突破瓶颈上探索发展新方法,在提升品质上设计新载体。目前,浙江等城市美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使用的成功事例表明,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人人幸福”的目标,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统筹兼顾产业协调和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整体差距是当前发挥好信息化成果便民利民的本质要求。因此,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我市高寒山区下一步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依山脱贫提供正确导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新阶段,新政策,新形势下的地域化和形象化的重要体现,符合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农村发展的转型需要。

二、加快高寒山区信息化使用和建设需要破解的难题

从红旗村来看,高寒山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光纤进村和传统相比的巨大的成本优势以及设备安全性更高、建网速度更快、综合建网成本更低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基层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经济整体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难题:

1、村民居住分散。人口集中对信息传播、使用、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寒山区村面积大,人口少,居住分散。红旗村总面积4750于亩,人口1053人,其中常驻人口仅590余人,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

2、老年化比重大。老龄化加剧,老龄化比重加大是当前高寒山村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据我们问卷调查统计,红旗村,在常驻人口的590人中,青年人不到1/5,青壮年农民的大量外出,高寒山区劳动力短缺,类似这样山区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

3、信息意识薄弱。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较少,信息闭塞,在加上有关部门干部以及村民本身对农村信息化意识不够强,对农村信息的实质,意义重要性以及建设认识不深,没有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完成,造成农业信息化滞后和信息化建设服务意识不高。

4、基础设施落后。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互联网络,在我国农村经济应用范围的比例仍然很小。在红旗村,据调查,村民获得信息来源依旧是过去的电视,广播,报子和相关部门发放的宣传资料为主,这些传统的传媒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农民提供相关信息,但是无法向农民提供互动式的咨询平台。全村仅有3台电脑,山区电力供应不足,每天分时段供应且供应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全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

5、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化使用的建设和信息化人才是对立统一关系。但目前农村信息化人才参差不齐,大多没有通过专业培训,对信息服务业务不熟,在加上农村本身青年人非常少,信息接受群体基础素质差,影响信息服务质量。信息人员的质量和素质不能满足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需要。就红旗村而言,目前该村的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还是最传统的方式,电子化程度以及信息化服务效益差和利用率非常低。

6、资金投入匮乏。高寒山区条件十分落后,要帮助当地的村民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了解,红旗村开发融资渠道单一,除政府补贴,其余均靠村民集资搞建设。而该村目前主要经济来源是650多亩水稻生产和2760多亩的竹林。其中该村的竹林开发利用率小,仅21%的竹子被村民当做建筑材料使用或者以600元/吨的买给收购商,由于交通闭塞,物流成本高,销量不容乐观。

三、积极探索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使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当前,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最基础的民生需求。就从当前红旗村基本情况,了解信息设置的途径、信息设施在生活生产的运用,信息站建设情况这一整情况,农村信息闭塞不仅仅影响到农村,而且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此,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1、发挥好政府对信息化使用建设的主导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收效长远的工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高寒山区村民集聚点以及道路、水、电与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城农村信息综合处理中心,乡镇信息处理站及村级信息处理终端,实现市,县、乡、村各级网络连通。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融资政策。大力推广,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的融合,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国家公共物品的范畴,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及对信息化建设的补贴和奖励,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着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运用新技术通过农业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

2、把发展经济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人口稀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意识薄弱,信息人才缺乏的关键。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资。以村部和学校为核心点,加强电网升级改造,由村级组织牵头集资,政府补贴与自己出工修桥铺路,建设自来水处理系统,建设自来水基站能保证满足工业用水。积极引进投资商开发,依托本身的地理优势和地理文化,构建以曾国藩古道为标志的新的朝圣线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固经济稳定发展。依托境内丰富的楠竹和花岗石、红石资源。通过网络营销加大对该区竹制工艺品、花岗岩制品、旅游工艺品、优质云雾茶系列产品在各地的销售。充分利用好“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核心景区座落境内这一区位优势,开展佛教文化养身活动、全素宴、竹炭养身馆等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加强对楠竹科学种植、合理开发。开发竹制品加工场,引进技术与文化竹艺术品制作中心,生产例如:竹炭雕、竹碗、竹制小商品、竹制摆件、挂饰等等。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农家乐,开实现自我经济长足发展,解决当地外出青年的就业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遗留问题。

3、发挥农村信息化三农服务优势,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长效机制。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村民通过村部红星视频以及自己上网,查询农业种植的相关教学视频教学,种植、养殖技术做为指导,学习用网络推销农产品,从而杜绝盲目生产,同时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了解市场需求的信息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丰富精确,畅通及时的信息渠道,从而将农业化管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农业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对信息化传递的作用,把农家书屋农村信息开放共享,村民通过在农家书屋查看农业生产等相关书籍,学习种养殖实用等技术,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4、开发信息化人才资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农村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除了建设和完善好组织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宣传交流机制、激励机制、整体推机制五大长效运行机制之外,当前形势,人才培训机制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发展的策略。为此,我们要培养一批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信息化干部队伍,加快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与技术推广,提高信息采集,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事业快速、有效推进。另外,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鼓励支持对大学生村官参加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培训,把大学村官加快培养为农村信息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和信息化专业型人才,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增添力量。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改进和学习是推动农村信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如中国电信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通信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实施“村通工程”为重点,积极建设优质、高效、便捷、丰富的信息网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农村信息化使用及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不断的追求和学习,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全新服务,它的努力,将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第4篇 财政信息化调研报告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政府的工作也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我们看看下面的财政信息化调研报告吧!

财政信息化调研报告

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亟须提高

基层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缺乏自觉学习档案工作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多数单位档案人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无暇从事档案工作。同时,基层财政档案人员平时接受专业培训少,同外界交流也少,只埋头于传统的日常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手段呆板,缺乏创新,许多档案人员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手段停滞在传统经验上,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落后

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当前,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问题,大多缺乏配套设备,电脑多数为已经淘汰的老旧机型,性能不高,刻录机、扫描仪等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因为:一是主观原因,基层财政机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财政档案信息化工作往往被忽视。二是客观原因,档案信息设备本身投入开支大,这不仅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打印、复印等相关设备的购置投入,还包括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而引起的其后续升级、维修、更换费用等持续性开支,这对基层财政部门来说负担较重。当前基层财政档案管理设备普遍落后的现状是造成大多数地区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乏力、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规范统一的标准,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规范的发展。当前,各级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省级财政部门大都开发了几套专用财务软件,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债务系统、资金管理、县级版等等,但是软件的通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设计和实践中没有与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同时,档案信息规范化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等等,这些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财政部门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重视起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基层财政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将传统档案工作知识与网络信息知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出即懂档案管理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同时,基层财政档案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不断提高自身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日常设备维护

基层财政部门要在提高对档案信息化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结合自身实际,确保必要设备,如计算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缩微设备、复印、打印机等的配备,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同时,积极与本单位信息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做好基础实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三)健全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一是要完善现行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的对接。应该从软件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只有实现现行的各种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对接才能实现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标准体系的构建仅仅是开始,标准的宣传贯彻等后续工作做好做足才能体现标准体系的价值。基层财政部门要在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将标准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以便规范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发展。

三、结语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人员掌握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基层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更好地服务财政工作。

第5篇 企业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20世纪末期以来,中文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之一,在英文一般对应“informatization”或“informatisation”。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欢迎阅读。

摘要:企业的信息化只停留在表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键字:信息化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的十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企业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回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试图尝试信息化管理,逐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落后,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信息系统上马后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很多功能无法实现无法运用,可以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很多都还在手工完成。高资金投入的信息系统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形同虚设。

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 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也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 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3、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企业缺乏信息管理专有人才,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造成开发盲目。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

4、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同时维护成本又很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有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最初投资的考虑,很多老的业务系统缺乏友好的维护接口,维护成本又极高。而且很多小系统是在支撑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这使得业务需求发生改变或需要升级时,因为业务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过度耦合。而使得升级改造困难重重。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使业务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变得复杂而艰难,很多时候陷入了充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境地。

5、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考虑

企业的信息化只在某一阶段为企业生产管理应用,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这样的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了不能以企业全局性运营进行战略性思考,不能将企业各层面的管控纳入统一的平台中。不能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

6、数据信息不能被汇总和分析

各个业务子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平台框架和设备,数据信息独立存储,这

些经营数据、财务帐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生产数据等等都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这些数据仅仅是被简单的在本系统内进行汇总和分析,而不能被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中被多层面充分分析和利用,不能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在管理和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将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总之,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跟不上,业务流程不配套,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形成巨大的浪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技术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是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对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同时企业要培养和引进信息管理专有人才,成立专门机构——信息管理中心, 由专人负责。另外流程重组应与信息化同步,企业要认识到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第6篇 医院信息化调研报告

医院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了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它逐步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his、pacs/ris、lis系统建设,但尚未形成医疗数据共享的数字化医院。本次调研在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版)》及《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22-2023年)》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旨在详细了解铜仁市人民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和应用实施情况,摸清铜仁市人民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医院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明确领导层和各业务科室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安全的需求,征求建议和意见,梳理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做好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方案《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

二、调研分析

2.1、目前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统计分析,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下:

1)、信息系统(his)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基本上能满足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主要是指药品及材料进销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从20xx年引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至今,已经有十年的的时间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药库管理、器械库管理、后勤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门诊挂号管理、门诊收费管理、住院病房管理、住院收费管理、医技查询管理、财务核算报表管理、财务核算奖金、院长查询管理、病案接口管理、门诊离休病人收费管理、门诊医保病人收费管理、住院职工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居民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新农合病人收费接口管理、药品使用监督管理等功能模块。

2)、lis、pacs、体检系统仅能满足本科室业务需求,不能与his、emr系统数据进行共享交换。

2.2、目前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铜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着系统集成度较低;只关注信息的采集不关注信息的共享与利用等问题,如lis、pacs系统都是科室级别。由于医院的各功能模块是在不同时期建设的,在建设时,重点考虑的是功能的实现,满足业务需求,而未过多考虑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只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共享,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接口模式来实现的。这种接口模式在子系统较少的情况下还可以满足业务需要,当子系统数量较多时,系统间的关系线已经形成了网状结构,并且不同系统间的很多信息是重复的`,例如病人的基本信息,lis系统要用,pacs系统要用,这样就都要与his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各系统均要与his系统开发接口,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开发,数据重复共享,而且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工作也将变得非常复杂。在子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给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使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成倍增长。

三、信息系统改进规划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普及,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经济管理、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这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总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规划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医院信息化管理目标。

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分工,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取得成功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随着医院的发展需求逐步建设的,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技术,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些系统的集成整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应定为:建立基于集成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整合不同系统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发掘、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基础,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医院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his、lis、pacs等系统已不能满足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的要求,系统的功能将被大幅度细分,对软件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

3)、选择信誉良好的软件服务商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得到供应商良好的服务,医院必须选择具有雄厚实力的软件厂商来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

4)、明确信息化管理费用预算

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是医院必须有明确的信息化合理预算。现代大部分医院信息化预算经费每年为年收入的1-1.5%。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可以进行总体规划后,采用分期分批投入。

四、实施方案

目前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软件厂商很多,医院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条件,合理定位和选择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以保证系统实施以后能达所预想的管理功能,同时降低实施系统的风险程度。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1)成立信息化小组。信息化小组由医院的主管领导和行业的技术专家组成。

2)组织项目方案论证、考查。对当前软件商提供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可扩展性等进行论证,确保选择的厂商提供的产品是符合医院管理要求的。

3)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根据信息化小考查和讨论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7篇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_____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_____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

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

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

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第8篇 烟草信息化调研报告

烟草行业是国内唯一善存的计划经济,因此包括烟草,烤烟都是由国家烟草局结合当年的烟叶情况来调整,确定。因此烟草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12月份就开始展开了。大致流程如下:

一、在制定年度销售计划的时候,进出口公司需要尽可能的掌握市场的信息。

因为烟叶在国内一是纯计划,二是为了防止烟叶的外流和扶贫,要尽可能的从农民手上采购烟草以尽到社会责任。国外是以销售定定产, 价格也是浮动的。因此烟草公司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最大可能的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目前国内烟草出口销售面临的几大难题:

1、由于烟草在国内依然是计划经济,而国外都是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内制度与市场经济间的博弈难度相当高。

2、国内与国际的标准是不相同的。由于烟草大部分供给内需,1600万的烟草销售只有120万供于出口,话语权很弱。而且国内还在求保护工业产业,但是对于烟草出口部门缺没有覆盖。再加上生产设备不符合国际标准,这也给烟草销售量上增加了难度。

3、国外的竞争力更强,特别是非洲地区。国内采用的是分散到户的形式,即烟民—烟草公司—加工商—营销商的模式。而国外是一体化管理,生产,收购全部一体化。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了成本。再加上非洲地区的气候环境也适合烟叶种植,保证了烟叶的质量。而国内自然条件不占优势,再加上烟叶的价格不占优势,只能向相对恶劣的地区发展。这与国外烟叶质量拉开了差距。

4、近10年来,从农民手上收的烟叶的价格逐年增长,而出口的价格却是浮动的。国家每年4,5月份会下达收购价跟调拨价,加工费也是友国家定价,价格上的不灵活,也给烟草的出口利润增长带来了难题。国内与国外模式最大的区别:国外采取的是集成方式,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把市场消息直接传递到生产商。而国内无法将国际化标准下达给生产商,给到他们也是作用到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有脱节。

二、在烟草的采购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原烟(麻袋装)→ 烟草公司 →公司自己做复烤(成箱)→ 结算 采用的方式:原烟交接,片烟结算。采取这样的做法可以合理避税,增加利润。在这一阶段,我们所拥有的优势是针对客户的不同要求来生产,成本分摊而非成本的线性加成。虽然做不了标准化,但是口味可调,灵活,这些都由买方说了算。同时也会根据每个牌种的销量来确定相应口感的烟叶采购。

三、在客户维护阶段:

1、由于烟草的销售是持续整年的,所以买方对烟叶的生产也是很关注的。

2、买方有专门的采购团队来采购,合理引导他们来采购。

3、对于库存品直接跟谈价格,省去很多中间环节。

总体上,圈子也越来越小,销售商的整合,流动性大,新用户也有,但是很少,要么是中间商增加。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烟草进出口公司提前组织,预判。一是全覆盖对第一线原料进行把控,二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宣传。

云南烟草大部分都是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占到了总出口的50%,其中印度尼西亚一个国家就占到了90%。因为印尼的开化程度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较低,对品质,质量的要求不高,过程越简单越好。最大的几个卷烟厂,针标、盐仓,都由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印尼市场也面临的一些问题:

1、卷烟销量持续下滑,主要是价格不变,税加重了。

2、印尼市场正在被欧美老牌烟草公司入侵。

3、印尼市场的烟草口味很独特,以丁香烟为主。全市场几乎都是丁香烟。但是烤烟(即所谓的白烟)市场的进步也十分明显。 针对印尼巨大的市场要求,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

四:出口竞争面临的问题:

1、莫非国际等老牌欧美烟草公司在印尼这种发展中国家的侵占程度越来越大。

2、副产品如烟梗的需求量呈现大起大落的状态。

3、库存风险。给不给佣金不是问题,担心的是非法卷烟与烟草的回流冲击国内市场。例如越南走的非法烟叶通过广西的口岸,在本地实现增值,再卖出。对国内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4、成本问题:多年来陈本一直呈现上涨趋势。可能会造成烟草公司买不起,没人去种烟的情况。

5、国外卷烟厂商可持续烟草发展计划完全统一,统一由一家三方机构评估。模式比国内先进很多,对国内烟草发展造成一定冲击。 五:对于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1、工商业协同,将烟草业与工业相结合,完善走出去战略。

2、考虑人力资源分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产品本身,加大监督管理,努力提升自身质量是关键。

4、作为进出口贸易公司,多向联一,环球这样的成熟公司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方式与经营模式。

第9篇 关于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司法行政战斗力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需要,是顺应当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环境的需要。近年来,____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委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在推进全市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初步实现了监管、服务、决策、办公的智能化。

一、总体情况

在深刻领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根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____市司法局对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覆盖了市、县(区)两级9个司法局(全市辖8个县区)、143个司法所及全市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1300余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除全面启用国家、省上统一要求的“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司法行政平台上涉及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系统以及按照省、市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要求开通的政法专网视频语音系统外,还在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业务工作及局机关日常办公中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日常办公应用系统两大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包括:oa自动化办公系统、站系统。

目前,____市司法行政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业务数据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信息数据自动分类、智能分析、自动统计、预警跟踪,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直观的效果反映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整体情况,为上级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作用

(一)建设特点。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司法鉴定管理系统这5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有以下共同特点:

1.程序架构: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三层结构程序,并采用成功运用于数十个软件项目的程序开发框架。程序分为框架层和应用层,框架层完成数据处理底层功能,应用层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在不改动应用层的情况下,可单独升级框架层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2.组合查询排序统计:可对各种数据进行组合查询统计排序,便与在大量数据中找到用户需要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3.录入数据校验:对所有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利用:可将数据导出为电子表格、csv等格式,方便数据的再利用。

5.权限控制:利用框架自带的权限控制功能,可对本软件所有用户进行分组权限控制,也可单独对用户进行权限细化控制。不但能控制各程序模块的使用权限,还能单独对某类数据的查询、操作、维护权限进行范围控制。

6.技术支持:开发公司为本地公司,具有丰富的开发维护经验,加上采用自主版权的程序开发框架,可快速解决程序底层出现的技术问题,能提供长期可靠技术服务。

7.功能切合基层工作实际: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根据使用情况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每一个功能都是业务工作需要的,并且及时增加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相关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功能。

(二)功能作用。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司法鉴定管理系统这5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有各自的功能作用。

1.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用于动态采集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和调解信息,跟踪其发展变化,对矛盾纠纷进行评级,多角度对社会矛盾进行查询和统计。评估系统将可以作为人民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分为19类,依据社会危险性的大小将社会矛盾纠纷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和简单五个级别(社会危险性主要以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以及受理的矛盾纠纷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评估系统可实时查询全市每一个人民调解组织、每一个调解员及每一件社会矛盾纠纷动态调解的情况,市、县司法局根据系统数据每月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整体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党委政府,为决策提供参考。

“评估系统”在全市所有乡镇运行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有诉必受,按事分流,单诉人调,复诉联调,分类防控,分级化解,动态评估,综合研判”的运行模式,通过及时客观的收集社会矛盾纠纷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在解决矛盾纠纷统计真实性、实时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基础统计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的空白。司法部派出调研组来____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评估系统”入选为四川省2023年第一批软科学项目;国家级刊物《人民调解》对评估机制的运行模式、试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详实的介绍。河南郑州市、新乡市、山东威海市、浙江杭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及川内部分市、县(区)司法局都专程来雅学习考察机制建设。“评估机制”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和工作深度,增强了人民调解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后劲,客观上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态势。

评估系统运用以来,共采集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9000余条,调解机构信息1270余条,调解人员信息9350余条。2023年由____市“大调解”领导小组推广到全市各部门使用,并实现了和省“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2.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含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

“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化管理,包含了两类特殊人群的登记、台账、统计表、统计图、预警、机构人员输入、机构人员查询等功能,对特殊人群的帮教责任人、帮教记录进行录入,并通过静态评估指标和动态评估指标对帮教情况进行评估。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在全面掌握特殊人群底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特殊人群电子台账、特殊人群统计数据库等,既全面掌握辖区内特殊人群总体情况、详细信息,又能通过系统智能判断管理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对特殊人群实施社会危险性评估后,分别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和帮教或矫治重点方向,每季度对帮教或矫治的效果进行跟踪掌握,实行动态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通过该系统,做到分类管控、跟踪研判、实时反馈、有效监管,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该系统在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部门全面使用,纳入系统管理的特殊人群共2030余名,其中:社区矫正人员1070余名,三年内刑满释放人员960余名。

今年以来,____市司法局进一步提升系统功能,增加人员跟踪定位功能。在经多方实地考察,反复甄选后,采用“由市司法局与运营商统一建设,县(区)司法局进行租用”的方式建设。该建设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避免了基层建设的随意性,同时也避免了上级脱离基层工作实际的盲目性;第二是建设资金一次性投入较少,降低了基层资金压力,性价比较高,避免了因资金问题无法顺利建设的障碍;第三是保障了工作的可持续性,解决了后期监控终端的更新维修问题,避免了一次性大额投入而后续工作却跟不上的情况发生。经优化后的系统可以达到人员跟踪定位、文件网上流传、信息网上查询等需求,从而实现对重点人员随时监控,有利于控制重新犯罪;实现流程化减刑或收监,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公正度;有利于横向沟通和纵向管理,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动态衔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含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法律服务人员及法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证照审批、投诉惩戒、案件登记、跟踪监控、咨询服务、报表统计、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功能。通过掌握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从事法律服务事务的基本情况、业务进度、投诉案件查处情况等,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良好有序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案件类型及数量的变化,通过系统智能汇总分析,科学研判,有利于提前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预判其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决策参考,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已有16个律师事务所和18个基层法律服务所使用本系统,共采集案件信息3370余条,法律服务人员信息220余条。

4.公证管理信息系统。

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公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传统办证业务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流程不规范、办证效率低、不方便统计报表数据等问题。能按受理、预收费、配案、证书制作、证书审批、出证、费用结算、证书发放等处理环节进行公证办理的流程处理,可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自动录入当事人基本信息,减轻数据录入工作量。系统除提供公证机构需要的业务统计表外,还能为司法局提供管理指导公证机构所需的统计数据。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市、县(区)司法局对各公证处的办证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办证类型及数量,实时监督办证质量。并通过各地办证情况,发现公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合理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进公证事业发展。目前已采集公证信息3110余条。

5.司法鉴定管理系统。

司法鉴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鉴定机构管理、鉴定人员管理、鉴定事项办理等功能。具体包括人员登记、鉴定机构登记、主要鉴定设备登记、鉴定受理、投诉信息的录入,能生成受理统计表、完成鉴定统计表、鉴定分类统计表等报表和鉴定业务统计图、鉴定机构人员统计图。对鉴定流程可根据鉴定机构的大小,选择标准流程或简易流程。目前全市4个鉴定机构使用该系统,已录入鉴定信息近600条,鉴定人员信息68条。

三、日常办公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

(一)oa自动化办公系统。2023年2月,____市司法局基于党政网建设了综合自动化办公应用系统(oa系统),具有收文管理、发文拟稿、发文设置、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功能,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等各种应用,可自动进行流程跟踪、查办,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效集成,实现了有效管理。

(二)站系统。2023年底,____司法行政网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站除开辟了综合信息、领导活动、司法调研、依法治理、队伍建设、案例选编、县区动态、局长信箱等反映司法行政工作情况的17个常规版块外,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陆续开辟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服务‘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转变作风、司法为民”等专题栏目。自2023年底建设开放以来,访问量已达9.6万余人次,并于2023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被____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网站建设先进单位。

四、基本成效

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合,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有效地节省了行政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实行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办公模式相比较,全市每年可节约工作成本230万元以上。

二是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快速传递、共享、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准确、直观反映各种类型社会矛盾纠纷和法律服务需求在空间区域、历史时段上的分布、演变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实现社会管理,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及时掌握最基层的舆情和动态,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为党委、政府及时、准确了解情况,科学、有效地决策处置提供保障。

第10篇 关于**等五个子公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x月x日至x月x日,我对太行、晋城、运城、二公司、平阳五家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下去了解情况,掌握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某个子公司、某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努力。

一、现 状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由于办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门及公司领导都配备了电脑,广大员工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及应用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2、网络建设方面,太行、运城、平阳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通过网络传输文件;二公司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年内完成;晋城因办公地点在近年内需搬迁没有布线的打算。太行、运城通过adsl将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实现局域网内用户方便的浏览网页、收发邮件,降低了整体运行费用,网络应用开始起步。

3、网络宣传方面,晋城的网站建设发展早,有专人负责网页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规范的。晋城董事长贾金龙亲自主抓这项工作,要将晋城的网站建成一流的网站。其他公司则目前还没有建立站点宣传自己的打算。

4、从信息化需求来看,二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实现数据的快捷、安全的传输,通过采用网络版的数据软件,下属单位的数据在网络内快捷传输,摆脱了月月做报表的苦恼,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运城也有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信息资源,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建网络、建网站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属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果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就不能从中取得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就会变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问题

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网络管理员对企业信息化技术了解较多的,网络应用较好,对此技术了解较少的,网络应用则不尽如人意。例如运城路桥,网络内病毒泛滥,严重的甚至使机器瘫痪,网络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车,以前只在一两个机子存在的病毒可以借助网络在短时间内感染其他,为病毒的查杀带来困难,不仅不能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为正常的办公带来负作用。

网络管理员缺乏,导致网络只建不养,建好验收后没有问题就不再过问。从建城网络的子公司来看网络内没有有效的软件支持,内部运行软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以致在某些员工中产生了局域网没有用、信息化没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业一把手对于企业信息化很感兴趣,但无法清楚了解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同时,因为其他企业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走了一些弯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教训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门人才,领导不重视,资金落实自然无从谈起。没有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文了。

三、经验

1、搞好信息化建设,一把手是关键。晋城的网站为什么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动作用是其中的主导力量。

2、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基础。这是从一些子公司目前网络运行失败得出来的教训。我们必须重视人才、花大力气培养人才,没有适合的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走弯路。

解决办法:

1、接收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或从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一线。

2、播出固定培训经费,对全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要轮训一遍。

3、加强领导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方针,从集团来看,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整个集团因为缺少人才,一把手不了解信息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我们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11篇 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_____部长指出,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一轮“三基”工程建设中,逐步把“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而“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断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_____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观念滞后,民警思想根基差。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民警认为,只要懂法并按照规定执法就足以胜任公安工作,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仅限于在电脑上打几个字、在网上看看东西,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花钱买设备、比投入、比装备,不重视信息化应用和投入产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出现了新知识不愿学、信息系统不愿用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促进公安工作发展。这已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的瓶颈。

(二)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配备不齐。进行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必备的硬件设备,经过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硬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上级提出新要求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_____公安局共有电脑174台,其中14台由于配置低无法使用;县局服务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公安网运行速度有待提高;三年前建立的网上办公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急需改版重建。

(三)起步较晚,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建了也没效益。通过对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严重存在。仅限于人口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仅由内勤或某位民警一人固定时间使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干、一群人看”,信息系统应用难以深入。经调查,我局内勤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6%,公文处理达标占93%,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79%,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98.6%,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76.8%,而一般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38%,公文处理达标占38.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6%,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60.9%,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52.6%。

( 四)缺乏人才,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_____公安局信息通讯部门有人员3人,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同时还要负责网监、机要等工作,从而导致了新技术没人会用,难以适应今后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需要。在民警中随着民警年龄的递增,一些年龄偏大的民警“怕上机、记不住、掌握不牢”的现象极其严重,计算机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_____公安局45岁以下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0%,公文处理达标占65.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87.5%,而45-50岁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40%,公文处理达标占46.8%,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5%。

二、通过对_____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分析。

公安信息化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全面做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难题,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面前的首要问题。就_____公安局而言,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打造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已经带来和将要引起的发展变化,从全面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公安工作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要在全局上下形成“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观念,要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的日事议程,注重整合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力争早日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山区县、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经济总量小,仅依靠政府财力投入不现实的。要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思维,超前消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公安机关领导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财力的支持;其次,公安机关要在节减经费上做文章,压缩或减少经费支出,将节约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再次,可采取“先建后还”和“以租代建”等多种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在建设350兆无线通讯系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山区,建立自己的基站条件不允许,因此我们通过与移动、网通、联通等部门协商租借他们的通讯塔,及时的解决了问题。总之,妥善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建设工程才有保障,才能实现最佳工作目标。

(三)强化培训,普及应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普及应用难题,才能使信息化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因此,要改变重建设,轻普及应用的倾向,通过“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所队民警培养成懂应用,会管理维护信息网络的能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使在岗每位民警熟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扫除“机盲”“ 网盲”现象;二是强化民警应用信息,提高网上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激发民警学习热情;三是培养技术骨干,开发利用信息,将信息化工作与日常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强势推进以办公自动化、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和信息采集室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四是通过争取编制,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第12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

(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xx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 7人 ,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第13篇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

摘要: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浛洸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浛洸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xx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三、浛洸农业信息化开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研背景和目的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英德市浛洸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英德市浛洸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2、调研概况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英德市科技局、浛洸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浛洸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 7人 ,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3、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硬件设施

图1 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英德市对浛洸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浛洸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 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 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二)、服务平台

图4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85.40%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 “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浛洸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浛洸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三)、村民信息化意识

图7 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11.7%,别人示范占13.3%。村政府宣传占8.3%,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14.7%,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0.3%。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 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图9 村民参加农业信息方面培训的情况

从图9可以得知,被调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农业信息方面的培训。上面已经提到,参加农业信息培训的村民所占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够,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小学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图10 村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

从图10可以看出浛洸镇村民对农业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对于天气预报方面的信息居高,占了24.19%,说明村民比较关注天气方面的信息。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占了20.97%,看来价格还是很受村民关注的。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当中有9.68%的村民希望获得外出务工的信息,可知这些村民有放弃务农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庄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场不乐观。笔者在访谈中获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种植,只是盲目地去种植,这样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灾,有时一年下来成本回收不了。

四、结论与建议:

农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工程,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英德市浛洸镇农业信息化各方面较为落后的情况,为帮助浛洸镇加强当地人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尽自己有限的能力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环境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有了最基本的设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开展。针对电脑拥有量低的特点,建议各村委免费为村民铺设网络,免费开放公用电脑,并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予村民最基本的电脑操作。

2、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鉴于村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一些服务平台不是很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给予的建议是村委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播、走访村民、派发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了解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在村务公告栏里粘贴最新的农业资讯。

3、开展农业信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村民信息化意识不高,是阻碍浛洸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关的农业、种养业咨询公司应多给农民组织一些专业培训、发放农业种植小册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争取逐步转变农民那种“靠天种养,靠自己摸索”的传统观念。

4、提高村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据笔者了解,浛洸的大部分种养业专业户是文盲。识字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资讯的沟通。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镇的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以教育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鼓励青年一代加入农业生产中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在几十年的种植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种植方式,很难接受新鲜的资讯,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弃农业生产,选择外出务工。其实,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高,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应该鼓励其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让本地的农业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规模化。

以上只是我们对于此次调研所反应的一些情况的建议,望能给予浛洸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所帮助。

五、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靠硬件的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就能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如果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使硬件服务平台建设得再好,还是利用不起来。农业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俞守华,区晶莹,易雅馨,刘华. 广州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网络信息,xx,(5).

叶赛,俞守华,谈大军,邓继忠.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问题探讨[j]. 农业网络信息,xx,(4).

[3] 石达祺.上海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xx,14.

第14篇 信息化项目调研报告模板

进入xx世纪,xx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xx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xx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xx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xx世纪xx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xx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来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合。

第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既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应加强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资源数据库,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以适应和满足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强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撑能力的建设。既要注重应用系统所储存微观数据的开发利用,更应加强反映行业总体情况的宏观决策数据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储存与开发利用,为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xx市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及“以管理统帅建设”的思想,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技术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施原则

一是服务与促进城市管理并重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加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结合,尤其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与渗透,既作为服务于城市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阶段性目标,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把资源整合、综合来集成作为本轮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单位分别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以“基础平台”为载体,开展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三、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到xx年,以网上办事为重点的比较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运行、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发挥作用、政府宏观决策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为标志,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格局。

第15篇 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而近年来,中央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入乡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农村信息也不是单纯的种养业信息,需要所有涉农部门、乡镇及媒体单位的通力协作。但目前部门协作不畅,严重限制了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区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也较片面。二是协作单位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

(四)传输渠道不完善,影响农业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虽然目前每个乡镇都有农村信息站,但在农村信息的收集、储备、传播、反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由于部分镇村干部、企业协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不会使用互联网,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不能直接传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三是区农村信息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兄弟县市、涉农机构、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对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乡镇、村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区农村信息工作现状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村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村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区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大户等在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上设立专页,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区、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采取统一教材、统一管理、分级培训的办法,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结合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

充分行使农业部门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职能,整和气象、电信、科技、教育、广播、电视等部门的网络、媒体、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共同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三级平台(区、乡、村)、建设三张网络(通讯、电视、报纸)、实施“三电合一”(电话、电视、电脑)。一是加强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村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三农”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

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市场供求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推广“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现有网络和网站为基础,加强与电视台合作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充分发挥电信设施便捷、易推广的特点,利用电话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三是配合我区农村远程教育的需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重点产业,制作出高质量的农业科教片,为农民提供一批直观生动的先进实用技术资料。四是进一步抓好“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和“一站通”推广工作。大力推广运用供求信息发布平台,促进我区农产品流通。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15篇)

导读: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信息化调研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信息化调研报告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信息化范文

  •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15篇)
  •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15篇)102人关注

    为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应北京市***区法院等单位的邀请,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并报州委领导同意,月日-月日,我率州中院名中层以上负责人前 ...[更多]

  •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100人关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 ...[更多]

  •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4篇)
  •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4篇)89人关注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怎么写好调研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供 ...[更多]

  • 2023年信息化调研报告(15篇)
  • 2023年信息化调研报告(15篇)89人关注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 ...[更多]

  •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3篇)
  • 公安信息化调研报告(3篇)88人关注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作用于公安工作尤其时基层公安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如何在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推进信息 ...[更多]

  •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3篇)
  •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3篇)80人关注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 ...[更多]

  • 信息化调研报告(15篇)
  • 信息化调研报告(15篇)75人关注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一、现有基础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 ...[更多]

  •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15篇)
  •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15篇)51人关注

    xx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我市当前农村文化事业现状,摸清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新农村文化 ...[更多]

  • 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4篇)
  • 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4篇)49人关注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 ...[更多]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