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村个人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山西省代县xxx乡xxx村
调研目的:调研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社会各界关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研内容: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村民的文化娱乐;2、村里的党政建设;3、村民的收入和消费;4、新农村建设情况。
调研范围:该村15岁以上村民。
调研途径:随机调研,以实地走访调研为主;
调研时间:2022/12/20——-2022/12/27
问卷填写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雁门关旅游路,距县城约7公里,比较偏僻没有公交车通行。全村国土面积,共五个村民小组,190户,总人口684人,实住人口480人,党员16人,可用耕地面积亩,其中玉米面积面亩,2023年玉米产量达到3100吨。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元。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该村地域宽阔,有平原、山坡,可开发的潜力很大,林地面积地多亩,养猪、养羊、养牛的条件得天独厚。20**年生猪出栏头。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研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通过村书记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及其它家产品。38%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娱乐
村内没的专门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调研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三农”的认识,政府、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支持,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势,为农村干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做出贡献。
农村个人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__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探究“求职难”、“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深入广大农村和劳务市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就如何科学合理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一些浅显思考。
截至20xx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5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8亿元,净收入14.72亿元。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平。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19187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xx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475人2375万元,带动就业712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人2500万元,带动就业750人。
(一)抓培训,培养就业新技能。
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技能的意愿非常强烈,极其渴望学有一门技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技术水平。
一是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城乡界限,逐步建立层次分明、规范有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的作用,联合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
二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要优化培训内容,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定向培训人才。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开展校企结合、定单培训、招标培训,利用岁末年初等农闲季节,集中开展建筑、缝纫、烹饪、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农民工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内容要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没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
三是聘请各行业专家、各工种技术能手授课,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素质、高技能培训队伍,确保农民工学到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其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应注重培训质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使农民工看到培训的作用,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政府出资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由“政府买单”的免费培训制度落实到位。
第3篇 新农村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新农村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门深入分析全市农村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全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强化班子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优化人才队伍、创新教育培训,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水平就要能够学以致用,努力将自身所学同社会发展相结合,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这样才能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从“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角度切实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搭建载体、科学培训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推动人民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过程。农村人民的思想和水平相对薄弱,必须应用各种手段教育和引导大家提升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
1、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共享工程。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村里有效整合“硬件、课件和服务”三大资源,建立了终端接收站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远教学用体系,通过制定的相关考核制度,形成了远教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村部远程教育平台和广电数字电视系统破解了远教实施的难题。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将农村科技信息广泛传播到了各家各户,给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2、加大农民发展能力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村、社区组织村民会议,以培训班和座谈会的形式,专门邀请专家,就“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等作专题讲座。深入推进“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组织村书记赴华西村进行封闭式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研讨会,对“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有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总结、交流和探讨。采取脱产学习、党校函授、招收大学生村官等形式,增强牵引新农村发展的内动力。
二、强化班子、优化队伍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要让科学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乡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需要建立起优秀的村、镇两级领导班子,建设一个过硬的各级人才管理队伍,带领农村人民积极增收致富。
1、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施行绩效管理。长久以来,我们在工作实际中感受到了很多模棱两可的问题,而今的乡镇政府管理已经引进了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关于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绩效管理的意见》,通过绩效计划、全面监督、过程考察、结果分析的系统运作,全面建立干部实绩档案,把科学发展的标准细化为可考核的各类目标要求,使绩效考核过程始终有主管部门的考核、有组织部门的考察、有人民群众的评议、有社会民意的调查等,持续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引领科学发展的过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2、为农村人才提供高效服务。积极打造农村品牌,以培养优秀的乡镇企业家团队为主要目标,组织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等院校进行专题研修。定期举办“春风行动”等农村人才专场招聘会,为农村建设引进专业人才牵线搭桥。开辟了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使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以民为本、主动服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致富。在这一工作中,积极以“农民群众的需求、欢迎和满意”为标准,通过各类落实科学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使农民得到好处。
1、开展“联户帮扶、共建小康”活动。按照一个机关、事业党支部帮扶2户困难家庭、一个企业党支部帮扶1户困难家庭结对,各帮扶党组织主动上门联系、定期分析情况、落实帮扶措施,使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2、实施“以企带村、村企共建”活动。通过企业人才进村兼职、村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双向交流的形式,带动了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通过产品项目配套、园区辐射带动、特色产业引领和启动资金扶持等形式,积极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后,积极回报社会,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经过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后,我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之快,前途之光明,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就是贯彻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强劲发展势头。
第4篇 我国农村地区事实婚姻存在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第一年的暑假,有充足的时间、理由、精力来一场同学聚会。高中同学的聚会——兴奋,各自沉浸于美好的大学生活,迫不及待的想同大家分享自己这一年的经历;初中同学的聚会——安静,太长时间的疏于联系,让大家变得客气而疏远;小学同学
的聚会——热闹,从那样穿布鞋扎羊角辫的年纪中走过,总有一种时间冲不散的热络,无话不谈、笑语连天。可是热闹过后却又忍不住的心酸,十几个人中除了正在上学的几位外,基本都已定亲,或者成家生子。面对我无言的惊讶,没有人给予过多的解释,本来就是含羞带怯的年纪,又如何将这种事情形容得轻描淡写。
在我还未从聚会事件的震惊中回神,同村远房的大娘又托父亲帮忙处理她年仅二十岁的儿子未婚生子的事情。这次我的反应就不止是惊讶,还有更多的疑惑不解。对于这种未经任何法律程序便以夫妻的名义生活在一起,并生育儿女的现象,在农村究竟普遍到何种程度,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与远在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东街的刘敦萍同学,就农村中未正式办理结婚手续便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展开了联合调查。
在搜阅了相关资料后得出,这种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的、没有配偶的青年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在法律上成为事实婚姻。
一、事实婚姻的存在状况
为了弄清楚事实婚姻在农村中占新婚人数的比例,同时又考虑到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及农村大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度,我们对于此项问题分别以同熟知村里事务的长辈闲谈、向村妇联主任咨询及对户籍办、计生办相关工作人员采访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在xxxx—xxx年间,xx省xx县xx乡xx村公开举行婚礼的青年男女为xx对,但仅有六对男女于婚前到相关部门办领了相关手续。约占受调查人数的xx%。其余xx对中,有xx对青年男女在婚礼举行后xx—xx个月后补办了结婚手续。剩余xx对,自婚礼结束至今未补办任何相关手续,约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
而xx省xx县xx镇xxxx—xxxx年间公开举行婚礼的xx对夫妇中,仅有两对未办理结婚手续,仅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左右。
对于两地事实婚姻所占比例的差距,我们又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发现,两地对于这种未办理任何手续即以公开、持续状态生活在一起,甚至生育儿女的青年男女事例的监管与处罚办法的差距,导致了这种差异的产生。具体的监管与处罚办法,并未在计生办等相关部门得到确切答复,仅从村里受处罚的实例中总结得出:xx省xx县xx镇xx街若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儿育女,一旦被计生办查出,则会对其进行高额罚款,金额至少是xxxx元人民币;相应的xx省xx县xx乡xx村的此种情况的.罚款仅在xxxx元左右。
二、事实婚姻的存在形式
总结了69对受调查人选中的事实婚姻存在状况,得出事实婚姻存在的两种形式:
(一)符合结婚条件的两性结合的事实婚姻。即男女双方均符合结婚条件,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长期共同生活,或生育子女,所形成的一种现实的、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基于这种原因存在的事实婚姻关系,大多数会在子女出生前,为解决子女的户口问题而去相关部门补办结婚手续。因而,这种婚姻关系具有存在时间短、社会影响小的特点。
(二)不符合结婚条件的两性结合的事实婚姻。即男女双方或一方因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等原因,在举行婚礼前无法从相关部门领取合法证件,是事实婚姻的最主要存在方式。基于这种原因产生的事实婚姻关系,具有存在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三、事实婚姻的存在原因
经过调查,事实婚姻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原因有三:
(一)农村地区落后的婚姻观念。在受调查的两地农村,很多初中毕业后无法继续深造的青年男女,在其十八九岁时父母即为其张罗相亲,只要门当户对、双方当事人没有太大的意见,就会在双方家长的主持下进行订婚。订婚后一到两年的时间,就会举行婚礼,以此作为结婚的公开及必备的要件。基于这种原因结合的青年男女,大多因未到法定结婚年龄而无法从相关部门获得法律婚姻的有关批准,不得以而维持这种不登记“结婚”的关系。
(二)淡薄的法律意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人们受传统的婚姻形式的影响,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缺失,认为公开举行婚礼即是婚姻关系成立的必备且唯一的条件,从而忽略法律对于婚姻关系的约束及保护的重要性。也有青年男女外出务工是相识、相知、相恋、进而生活在一起,回到家乡举办一个形式上的婚礼后又双双外出务工,因暂时不要孩子,这种缺少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便长久而持续的存在。
(三)相关部门的执法不严。在分析了相关部门的咨询结果后,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比较后得出,对于这种结婚不登记的现象并无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仅在未登记“结婚”的双方生育子女的情况下,计生办的相关人员会依照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勒令其补办结婚登记。这种监管机制造成了很多没有合法手续的夫妇隐瞒新生儿出生现象的产生,以至于有些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还没有户口,即农村地区所谓的“黑户”。基于此,也助长了不登记“结婚”的气焰。河南省夏邑县王集乡孙庄村的政
策执行力度相对轻些,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由于相关部门的政策执行的相对严格些,有一部分的青年先订婚,等到够结婚年龄时再结婚;一小部分不够法定年龄便结婚生子的青年便承受着各方面的风险。
四、事实婚姻产生的影响
这种缺少法律保护的婚姻形式,在普遍存在的同时也潜伏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一)事实婚姻缺乏法律的保障和约束,影响法律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如事实婚姻当事人发生离婚、一方死亡、子女抚养等问题时,容易引起纠纷。而且处理这类纠纷和使用法律相对比较困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全面及时的保护。河南省夏邑县王集乡孙庄村,就曾出现过未办理结婚登记便公开共同生活的男方将在家务农的女方抛弃的事情,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双方打起了无休止的官司,至今未得到确切的判决,但双方家庭反目成仇却已成定局。
(二)事实婚姻损害了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优生优育。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合并生育子女的青年男女,不仅不利于女方的身心健康,同时因户口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也会侵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三)事实婚姻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这种违反结婚登记法定程序而存在的事实婚姻,使婚姻关系逃避法律的审查和束缚,主张了早婚、包办婚姻等违法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影响我国婚姻政策的贯彻执行。
五、改善措施
事实婚姻在农村地区的普遍存在,给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善。
(一)加强法制思想建设,改变农村地区民众的传统婚姻观念。相关部门,尤其使民政局及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讲婚前登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一次避免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结合后的婚姻关系中又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纠纷,同时有利于优生优育政策的实行。推行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的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婚姻观念,减少早婚、包办婚姻等违法行为的出现,进而维护法律婚姻的权威性。
(二)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杜绝人情关系网下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xx省xx县xx镇xx街若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儿育女,一旦被计生办查出,则会对其进行高额罚款,金额至少是xxxx元人民币;相应的xx省xx县xx乡xx村的此种情况的罚款仅在xxxx元左右,两地罚款金额的巨大差距,对事实婚姻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xx省xx县xx镇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左右,xx省xx县xx乡xx村约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由此显示出执法的力度与方法的差距,当事实婚姻成为一种地方习惯,当执法部门也开始适应这种地方习惯,事实婚姻关系的现状就不可能得到改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责任,公正执法,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由这种情况衍生。
第5篇 关于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培训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党内活动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载体。加强基层党建,特别是抓好农村党员政治思想和素质能力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奔小康步伐。为进一步总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得失,明确今后教育培训的重点,近期,我镇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由镇党委会、村党组织书记、部分农村党员、机关党员等参加的座谈会6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镇位于**县东北部,地处**、**、**三县交界,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总人口6.4万,党员1128名,其中农村党员752名,占党员总数的66.7%;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355名,占党员总数的31.5%;两新组织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8%。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有267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3.6%,45岁以上的党员有619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54.8%;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党员989人,女党员139人,分别占87.7%、12.3%;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上的党员有422人,占37.4%,高中和中专以下的党员有703人,占62.6%。整体来看,我镇党员队伍在结构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二是男性党员多,女性党员少;三是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
二、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开展各类党员教育培训62场次,共教育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其中参加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培训的有1100余人次,参加主题教育培训的有900余人次。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促使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一是建立三级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镇党委培训到村两委干部,村党组织培训到农村党员、建党积极分子,并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村党员干部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天(4个课时);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每半年一次,每次半天(2个课时)。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程考核,确保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督查制度。镇党委对各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督促,并将督查检查情况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二)统筹兼顾,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一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三年来,我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15万元,实施了新建、代元等8个村村的村室改扩建项目,扩建后的党员活动室面积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配备远程教育培训收看站点14个。二是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采取党员帮学、助学、送学等方式创新开展教育培训,解决了流动党员、卧床不起的老年党员的教育培训的难题。如代元村党总支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利用飞信发送务工指南、党建信息,加强党员教育;施桥村党支部针对卧床不起的老党员,村支部委员包到人,采取送学上门,切实做到党员教育全覆盖。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经过调查,我镇开展的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集中培训。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镇党委书记武子江同志上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村干部》专题党课,并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切实增强了村干部的党性修养、履职能力和廉洁意识。二是分片培训。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镇13个村划分3个片,分别由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织委员带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采取上党课、举办农业技术讲座与收看远教节目相结合,重点学习了《党章》、***系列讲话精神、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教育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在执行党的政策、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方面切实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三是党员自学。利用组织部门下拨的4000元党员教育经费,印制党员学习材料200本、党员教育宣传画1000份,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方便农村党员在家学习,很受党员欢迎。
三、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召集难。村级党组织很难召集齐党员按时参加“三会一课”或者党员学习,有些党员更愿意在家休息或者干活挣钱。个别村为了提高参会率,违规给党员发烟、发钱,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留下一些后遗症。
(二)培训覆盖面窄。多数党组织都把教育培训精力集中于党员干部、在家党员上,而对老党员、流动党员等教育培训不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够全面。
(三)培训效果不理想。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缺乏吸引力。教育培训存还在重理论轻党性、重次数轻实效的现象,一些农民党员的党员意识明显弱化。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部分党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镇、村党组织书记认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存在着“重发展、轻党建”的倾向,一些乡镇党委把工作重心放在计划生育、农洁工程、信访维稳等工作上,而疏于抓好党员教育这一“主业”,造成对党员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成效不大。
(二)个别党员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学习党章党纪、政策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事,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了解一些就行了。因而对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不重视、不主动,浅尝辄止,应付了事。有的借口“工作太忙”、“农活太紧”,坐不下来,学不进去。有的认为年龄大、文化低,干脆放弃不学。
(三)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方法老套,手段单一,要么是“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满堂灌,要么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看看远教的简单学。讲理论,空洞说教的多,生动引导的少;讲技术,复杂且难应用的多,符合实际易于实践的少。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乡镇对党员培训经费投入甚少,严重制约了村级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二是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村级党组织不能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对不能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约束不够,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的开展。三是责任机制落实不力。多数基层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认为党员教育是虚功,做做资料、留点图片就可以了,对村级党组织疏于督查、考核,造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党员教育培训存在侥幸、懈怠心理。
五、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党建责任意识。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虚化、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分级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党建责任意识,把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持续用力,长期坚持,防止因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见效慢而放弃抓这项工作,坚决杜绝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
(二)建好阵地,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配置,教育党组织班子要真正重视起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实施村室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改扩建的村,要加大投入,提升标准。确保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做到有领导组织、有教学计划、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设备、有活动内容。特别是要抓好农村远教设备的更新工作,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系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群众、推进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要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学习内容。一是抓好党性教育。以支部“三会一课”为载体,对他们深入开展宗旨、政策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用党章和“三严三实”讲话精神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抓好法治教育。围绕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一次《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切实提升农村党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带头人。三是抓好技术教育。以提高带富能力和以科技知识教育为目标,组织他们学习创业本领、农村实用技术等,使农村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四)创新形式,拓宽教育培训载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教育培训手段,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一是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播放党建、反腐、农业、科技、红色电影等电教片,让党员群众学的方便、学得踏实。二是运用网络通讯手段。发动年轻党员积极关注***员微信、易信,及时浏览党建信息,主动学习党的政策知识。并利用飞信平台,向农村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定期发送党建短信,用这种方便快捷的手段加强党员的沟通教育。三是传统教育手段。结合“三会一课”的召开,以会代训,同时通过宣传标语、公示栏、广播等形式张贴播放学习内容,让党员随时学、随处学。同时,继续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制等六大载体建设,让农村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学习、提升。
(五)完善制度,激发教育培训活力。要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机制保障,才能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抓出实效。一是经费保障机制。要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年初及时下拨到乡镇,从严监管,确保经费发挥作用。二是党员管理制度。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处置不合格党员为抓手,出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细则,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党员退出机制,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三是考核奖惩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并且取得实效的党组织给予激励;对不重视、不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党组织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第6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淄川区东南部,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7408口人,耕地1.8万亩,是个人均一亩田、 五亩山的纯山区农业乡,是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单位和淄博市自然生态恢复区。
近几年来,xxx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黄烟、林果、中草药三大农业主导产业。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乡。xxx乡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全乡已建成水厂13家,年产大桶水360万桶;建成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00亩;成功开发了瀑布群、云明山、三佛山三个景区。20xx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6790万元,乡镇财政收入15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0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778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乡农村人口占了90%以上,人均占有资源少,与城区和近郊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且每个村的情况不一,经济基础薄弱,相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四是受交通、区位等各种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三、下一步措施
结合乡内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路、水、学、医为重点,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搭建发展的新平台
1、加快建设交通干道、通村路、生产路互连贯通的道路网络。投资100万元,重点抓好峨—池路硬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硬化峨—临路。在通村路建设上,抓住村村通优惠政策,今年计划硬化8条共20公里的通村路,全乡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实施道路升级改造和村内路硬化,力争5年内全乡村内路硬化率达到60%。在生产路建设上,下半年动工建设第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修生产路14.8公里,全乡基本实现山腰生产路环绕、田间生产路遍布的生产路网。
2、建设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一体化的供水网络,解决人畜吃水难和农业用水难的问题。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抓住村村通自来水的政策机遇,今年计划解决6个村的吃水问题。完成6个村通自来水工程。
3、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抓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年内计划投资220万元,完成xxx中学学生公寓建设。明年投资160万元完成乡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建设。同时,加快合班并校进程,计划到明年年底,完成5处小学及教学点的撤并,全乡保留一处中学、三处小学。以卫生院改貌、村卫生室改造为契机,切实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水平。今年全面完成投资90万元的乡卫生院改貌扫尾工程,切实抓好4个村卫生室的改造。按照要求,明年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确保群众参保率达到85%,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敬老院建设。抓好新老年公寓内部设施配套,完成原住房的维修改造,形成80人的供养规模,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尽快启动敬老院三期工程建设,五年内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同时,加强宣传,积极开展对外代养,以代养促内养。
二、以建设特色农业乡、生态旅游乡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经济发展上主要是抓好“三二一”工程,即抓好“三大产业、两大基地、一大开发”。
1、做大做强林果、黄烟、中药材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大投入,实行政策引导,建设面积达300亩的三处高标准林果示范园,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新发展经济林5000亩,粮经比例达到1:9。二是稳定发展黄烟。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效益,今年确保黄烟面积达到6000亩,三年内黄烟发展到8000亩。三是积极发展中药材。推广果药间作模式,引进中药材新品种,积极探索中草药荒坡种植,今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三年内达到8000亩。积极培育干杂果、中药材购销大户,以销售带动林果、中药材发展。同时,加强以黄烟、林果、中草药为重点的专业村建设,力争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村村都有行业协会,村村都有产品品牌。
2、加强矿泉水、写生两大基地建设。建立矿泉水和写生基地两个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矿泉水要打响xxx品牌,大桶水产量由目前的350万桶,提高到500万桶,提高市场占有率,建成全市最大的矿泉水基地。同时引进资金发展小瓶水。写生基地建设主要是保护好现有写生资源,对写生价值较高资源进行划片保护,责任到人。积极探索有偿写生的路子,形成资源保护良性机制。三年内接待写生人数由目前的5万人上升到8万人,建成全省最大的写生基地。
3、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实现旅游开发的新突破。积极发展山乡休闲游,整合利用现有接待设施,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在“五一”启动xxx生态休闲游的基础上,做好xxx生态休闲游的文章。同时投资600万元,建设西石休闲度假村。充分利用“xxx旅游”网站等媒介,加强对xxx旅游资源的宣传,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力争今年实现旅游发展的新突破,五年内叫响生态旅游乡品牌。
三、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环境优美xxx,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荒山绿化。今年全面完成3100亩的上级机关、部门荒山绿化任务。坚持每年政府投资荒山绿化至少1000亩,同时,持之以恒地抓好护林防火和封山禁牧等专项整治活动,力争5年内,使全乡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7%达到56%。加强对主干道的绿化美化。因景植绿,扩大杏花谷、梨花坡、红叶溜的面积和规模,为旅游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创造条件,争取每年治理一个小流域。今年全面完成投资120万元的纱帽流域治理,完成投资60万元的紫峪流域西石段治理。三是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在投资10万元,对6个村、15户进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乡推广,争取建成沼气规模化乡镇。四是科学制定乡村规划。围绕全乡的总体规划,对政府驻地和沿主干道各村进行旧村改造和整治,坚决制止乱搭乱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配套的乡村建设格局。加强政府驻地的规模扩张,开发建设商住两用房5000平方米,形成集政治、教育、卫生、文化与一体的生活中心。五是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建设整洁xxx。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探索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每个村建立一支卫生清洁队伍,乡里配备垃圾清运车,分片设垃圾集中填埋点,形成垃圾“定点放、定人管、定期运、集中埋”的运行机制。 [page]
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和“强基工程”,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测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继续实行村帐乡管和每年对部分村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五、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在农村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一”和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突出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移风易俗教育、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力争年内全面完成全乡31个村的“文明一条街”创建。二是加强“平安xxx”建设。构建乡、村两级责任体系,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第7篇 关于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越来越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2、抓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劳动力不要盲目地挤大学这张门,要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筑巢引凤,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近年来,北湖区石盖塘镇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了一批企业落户北湖区石盖塘镇,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宇腾化工公司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61余人,裕湘面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19余人,全镇约有1080余人被园区企业吸纳安置。今后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
4、搞好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第8篇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镇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_____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镇属于工业经济发展镇,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镇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上外来人员大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来,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镇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围堵公路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4、组织上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及异质性特点十分明显。实际情形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滞后状态,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组织,及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在农村政治结构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别农村自治还在试验阶段,不能有效地整合农村新兴的各种社会力量,就无法相应提供足够的参与管道,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第9篇 农村客运发展及群众出行难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客运发展及群众出行难状况调研报告
当前,全州正在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州委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突出“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文山”这一主题,紧扣“四保四问四促进”这一载体,强化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体现发展目标。按照这一总体目标要求,全州交通怎样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加快农村客运发展,解决群众出行困难这一突出问题,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及乡镇、客运公司、客运经营人员,结合省政府推广丘北“路、站、运、管、安”为一体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经验,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全州农村客运发展基本情况
至20xx年末,全州102个乡镇全部开通客运车辆,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为100%;948个村委会开通客车561个,通客车率为59.2%,开行农村客运线路235条,运行农村客运车辆1140辆,全州8县开通城乡公交车线路50条,公交车243辆,逐步向国家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其中:文山县15个乡镇,133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72个,通客车率54.14%,农村客运线路26条,车辆134辆,公交车线路9条,车辆57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1500辆;砚山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63个,通客车率63.4%,农村客运线路42条,车辆329辆,公交车线路9条,车辆26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1447辆;西畴县9个乡镇,70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42个,通客车率60%,农村客运线路24条,车辆70辆,公交车线路4条,车辆9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350辆;麻栗坡县12个乡镇,96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40个,通客车率41.67%,农村客运线路39条,车辆59辆,公交车线路1条,车辆5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395辆;马关县13个乡镇,124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57个,通客车率45.97%,农村客运线路21条,车辆45辆,公交车线路9条,车辆25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710辆;丘北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66个,通客车率66.7%,农村客运线路47条,车辆194辆,公交车线路7条,车辆47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216辆;广南县18个乡镇,174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68个,通客车率39.08%,农村客运线路15条,车辆130辆,公交车线路5条,车辆25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355辆;富宁县13个乡镇,145个村民委,通客车村民委65个,通客车率44.52%,农村客运线路27条,车辆91辆,公交车线路4条,车辆13辆,农村非法客运车辆320辆。
二、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有利条件
(一)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通畅”及“通达”工程。20xx年至20xx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积极向上争取,20xx年全州组织实施了150公里解决4个乡镇的通乡油路,222公里解决30个通行政村的等级公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346亿元;20xx年,全州组织实施了150公里解决5个乡镇的通乡油路,1630公里解决170个通行政村的等级公路,428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及186公里“兴边富民”工程等项目,完成投资6.1161亿元;20xx年,共争取671.3公里解决26个乡镇的通乡油路,相当于上年的4.5倍,1180公里解决135个通行政村的等级公路。通畅工程及通达工程的实施为加快发展农村客运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农村客运站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xx年,国家及省共下达我州农村客运站建设计划项目58个,已建成23个,完成建设投资2046万元。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为发展农村客运,改善农民群众乘车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条件。
(三)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xx年全州8县及州地方公路管理系统349名在职人员和128名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地方财政供养,解决了有限的养路经费养人还是养路的问题。按照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xx〕49号),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xx〕40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172号)等文件精神,20xx年我州启动实施了文山、丘北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将在全州全面推开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通过实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实现管养分离,农村公路的行政执法管理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将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将得到保障,全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将以改革前的每年450万元,增加到每年4310万元(县道每年7000元/公里,乡道每年3500元/公里,村道每年1000元/公里),为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确保农村公路畅通提供了保障。
(四)发展农村客运条件具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广大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文化进一步改善;二是全州337.2278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共305.43万人,占总人口的90.57%,广大农村群众出行需求巨大;三是国家加大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民出行的基础条件将逐年改善;四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需求加大。
(五)农村客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州人民政府《文山州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发展农村客运实施方案》(文政发〔20xx〕86号)精神,结合丘北县近年来在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阶段成果和经验,坚持“人、车、路”协调发展,“路、站、运、管、安”同步建设,全州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得以进一步落实。同时积极探索引进扶持有实力、具备资质条件的个体运输业进入农村客运市场,使广大农村群众得到实惠。不断加强运政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非法客运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良好的农村客运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六)齐抓共管,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强化农村道路安全管理,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对客运经营者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及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同时加大路检路查和“三关一监督”的力度。严格农村客运车辆管理,对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防止非法客运车辆、报废车等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做到规范经营,安全营运。
三、农村客运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全州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仍然比较落后。在全州23086.47公里公路中,按行政等级划分:有国道主干线305公里,一般国道398.32公里,省道630.722公里,县道4333.063公里,乡道4939.008公里,专用公路524.65公里,村道12177.298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有高速公路305公里,二级公路103公里,三级公路1252.813公里,四级公路4237.601公里,等外公路17410.922公里,占公路里程的75.42%。目前,全州待今年实施24个乡镇后,还有25个乡镇870公里未实施通乡油路工程;待今年实施95个行政村后,还有344个行政村3870公里未通达,还有81个乡镇未建农村客运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乡村和村村公路,晴通雨阻、通路不通车、路通桥不通现象十分普遍,群众出行难的基础条件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
(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缺,地方配套困难。目前,国家实施的“两通”工程补助资金有限,通达工程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由于我州8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配套资金存在很大困难,加之农村公路建设地质、地形复杂导致工程量大,民爆物品、沥青价格大幅上涨,修建1公里四级通乡油路或水泥路需投资70~80万元,修建1公里四级整齐块体弹石路面需投资45~55万元,修建1公里四级砂石公路需投资15~20万元,造成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项目实施受到影响。
(三)农村客运优惠政策难以解决。农村客运一是行驶的公路等级低,营运成本高;二是受季节、赶集等因素限制,客流量小;三是非法营运行为普遍存在,合法客运缺乏竞争力;四是组织引导存在问题,放活农村客运市场研究不够。我州积极向省争取农村客运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全省除丘北县作为全省试点县享受到部分优惠政策外,至今未获省的批准,致使税、费减免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合法农村客运缺乏竞争优势,非法营运行为仍普遍存在。
(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滞后,建成使用率低。由于农村客流量小、经济效益低,农村客运站运转经费从日收取乘车费中提取4%,站点人员工资都不够发。管理难度大,车进站、人归点的管理和农村客运安全例保检查等难以落实,致使目前已建成的部分客运站未能正常发挥作用。同时农村客运站国家、省补助建设资金有限,建设每个客运站补助30万元,而建设一个农村客运站需投入资金80~130万元。20xx年至今已下达我州农村客运站建设项目58个,只完成23个,建设滞后,除征地补偿费外,办理建设的相关费用较高,部分乡镇土地协调上停滞不前,导致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滞后。
(五)打击非法客运难度大。目前,全州共有各类非法营运客运车辆6373辆,其中:小型客车11辆,微型客车1324辆,轿车112辆,三轮摩托车988辆,二轮摩托车1632辆,双排座客货两用车257辆,低速载货车511辆,农用车347辆,拖拉机1191辆,二手车占70%,未过户的车辆占25%,从事非法营运的人员6488人。在各县到乡镇,以及农村路网上形成一定规模长期从事非法营运。
非法营运的危害:
1. 道路运输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调研时发现非法营运车辆普遍对所载乘客的保险投保额度不足,只投保第三者责任险种,即使投保乘客险种的车辆也只保到每个座位2万元,农用车载人基本没有赔付能力,一旦发生交通责任事故风险偿还能力弱,若承运人死亡,将无人承担肇事后的民事责任,给社会造成不稳定。
2. 农村客运市场由于面大、线路复杂,全州运政部门仅有129名正式编制的管理人员,难以对全州道路运输市场实施全面深入的监管,非法客运行为在全州不同区域、线路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整治难度大,农村客运市场管理任重道远。
3. 非法营运从业人员证照不齐,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客运从业资格培训,对客运营运知识了解掌握不够。车辆技术性能差,运行后没有定期进行保养和技术性能检测,带“病”运行,由于长期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经营和运行行为难以得到切实的督促和监控,超速超载、强超抢会,安全得不到保障。
4. 非法营运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由于非法营运低成本运行,逃避各种税费,在经营中溢价,擅自定价,客源好时哄抬运价,客源差时压价,而且经常串到主线、热线上与合法经营的客运班线互相争夺旅客,经常发生纠纷,正常班线多次停班罢运,形成群访,扰乱了正常的客运经营秩序,损害了旅客合法权益,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
5. 道路旅客运输业属高风险行业,非法营运车辆发生交通肇事后无力承担责任后果,经常出现“经营者赚钱,政府戴孝”的状况,不但危及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让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背上了沉重的行政责任追究风险。据统计,20xx年~20xx年的三年中,在农村路网上的自用车、农用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等非法载客共发生交通事故218起,死147人,伤304人,造成经济损失530余万元,非法营运肇事以20xx年“2.4”事故死6人,20xx年“5.14”事故死8人,20xx年“1.26”事故死27人等最为典型,非法营运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十分深刻。
6. 历史原因导致客运企业管理难度增大。一是客运经营车辆的产权因素。目前,集团公司经营车辆中公司仅有10%产权,有90%产权属个体所有。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车头难以向下,给非法客运钻了短途营运和合法客运末覆盖经营的空间,存在供需矛盾突出;二是个体驾驶人员擅自炒买炒卖客运班线经营权,导致客运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90%的个体挂靠公司经营车辆,主要是争取公司的线路经营权,以班线承包经营,10多年来不变。在这些经营线路中形成独家经营,稍有其他车辆参与经营,就停班罢运,公司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导致炒买炒卖班线经营权,乡、镇客车经营成本从10万元增加到30万元,跨县客车经营成本从10万元增加到60万元,跨省、州客车经营成本从80万元增加到160万元;三是客运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因素制约等。
四、发展农村客运政策措施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抓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的建设,按照“等级多标准,路面多样化,结构多形式,筹资多渠道”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今年通乡油路671.3公里,通行政村等级公路1180公里建设任务,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州的通乡油路和通行政村等级公路得到全面改造,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
(二)改善乘车条件,抓好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总结推广丘北经验,积极探索“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客运站建设上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因地制宜多标准,外观形式多样化,资金筹措多渠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流量大小,以满足需求为原则,确定所设站点规模,建设适合人民群众出行的农村客运站、点、亭。努力完成已下达的58个农村客运站建设任务,力争在“十一五”的后两年完成乡乡建有客运站的目标。
(三)加快管养改革,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在总结推广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管好用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克服过去重建轻管、重建轻养的观念,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四)争取优惠政策,培育农村客运市场。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发展农村客运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客运。对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从车船使用税、养路费、运管费、客运附加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按“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使农村客运享受与城市公交相同的优惠政策。
(五)鼓励发展农村客运,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困难。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州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落实“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建设,坚持新建农村道路与农村客运站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原则,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85%以上乡(镇)建有客运站,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85%。为实施这一目标,在组织形式上:一是优先把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作为发展农村客运的主体,在各县分公司设立农村客运公司,对农村客运进行有效组织;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等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客运,采取出让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权,投资建站、建路、护路等形式,按照“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客运,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在营运方式上:一是对具备条件的县乡村优先开行城乡公交车,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让农村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城市公交的便利;二是针对各乡(镇)的实际采取“一线一片一公司”、冷线热线“捆绑”、干线支线搭配的方式,向社会公示,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向社会公开招标。对申报经营农村客运,开行乡村间、村村间农村客运线路的经营者,运管部门在开业审批、规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只要符合条件随到随批;三是经营农村客运车辆不受一车一牌的限制,可不执行客运班车“定班、定点、定线”三定原则中的某一项或几项规定,可以自行调配在营运区域内自主经营,组织赶街车,滚动发车循环运行;四是打击非法营运,采取打疏并举、标本兼治的措施,对车辆技术状况符合要求,驾驶人员条件具备的非法营运车辆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的,采取不过户、先纳入、后规范或采取股份制、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整合现有农村运力,规范管理,发挥其作用,实现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管理。
(六)齐抓共管,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统一整合公安、交通、农业、安监以及专兼职协管员、基层监督员、义务协管员的力量,发挥整体合力,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扩大管理覆盖面,有效防止农村道路漏管失察。推广丘北经验,进一步建立完善“一盯一”、“一帮一”的监管办法,按照户籍管理方式,建立农村客运机动车及驾驶人登记簿,实行“一车一档”,全面落实对农村客运驾驶人的监管工作。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客运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强化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非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车辆审验,严防报废车辆流入农村。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客运企业的监管,督促客运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与公安交管部门共同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七)切实加强对加快发展农村客运,解决农民出行困难的组织领导。发展农村客运涉及面广、困难多,需要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和参与,形成合力。为此,建议州人民政府成立全州加快发展农村客运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县、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行目标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第10篇 关于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做好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更是刻不容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措施,有业务指导工作班子。近几年来,县、镇、村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农村低保、计生、户籍及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进行上门指导。以双路村为例,xx年双路村办理农民自愿转让土地协议书及经营权证16户,填补资料64份,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91人,参合比例达到97.72%,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合人数1746人,参合比例达95%。办理全村房屋确权登记1084户,提供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填报工作及211名低保、五保、优抚、残疾人农合免费服务工作,为已满60岁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共计48人次。但资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很多之前收集过的资料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而遗失。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档案工作的其他领域而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建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做好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员、经费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才能巩固成果,稳步发展。
二、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总的来讲,就是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和业务规范,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部分村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专员,有的即使有分管专员,也是挂名。心里不想档案工作,眼里没有档案工作,嘴里不讲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写入发展规划,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没有可靠的管护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对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护。
2、硬件不齐,管理欠规范。当前,尽管加大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开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无论硬性设施还是软性条件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不集中,文件材料往往是谁办理谁留存。二是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欠规范。三是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保护基础设施不齐全。四是人员变动不交接,造成责任不明,档案处于一种“断片”的状态。
3、档案形成难,留存少,利用率低。当前,部分村干部一是把工作“化简”,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矛盾调处搞“口说为凭”,书面材料和记录不齐全或是没有,影像资料更是少至又少;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归档或是归档不及时,如一些上报材料、村务公开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工作一完,档案不管,使得村里各类档案存留相对较少,而且缺乏规范;三是虽然保存有部分档案资料,但是能够有效利用或是长效践行的不多,档案利用率偏低。
4、村级档案人员多为身兼多职,业务素质不高又斢动频繁。一方面,村一级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和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如村委会一般是副书记或是会计担任。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能完成本职工作,完全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履行的只是一个资料保管员的职责。另一方面,档案专员斢动频繁,交接程序不规范,使得新手想整理档案也无从下手,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档案工作“断片”、滞后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对于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广大农民认识不够,就连一部分基层干部也没有高度重视。村干部和有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有序科学地收集、管护和利用。
二是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村级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其财力主要用于发展、致富,真正用于档案工作的不多。这是造成一些行政村没有档案管理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培训档案工作人员的重要原因。
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管难到位。一方面,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村级干部大多年长,不熟悉电脑,靠的仅仅是手写口传,造成即使有很完善的制度也不能督促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请保为切实解决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我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村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工作措施: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之中,并将年度考核与工资绩效挂钩,使档案工作与基层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开展村级档案工作,保证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管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典型事例等形式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离任老村干部、退休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知识,达到增强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要健全制度,做到基层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基层农业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行政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层档案工作,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第11篇 农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研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以及调研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走访调研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研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研,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研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研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研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研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研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第12篇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按照年初市委部署包村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包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河南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计生局抽调两名包村干部与乡农业助理及计生助理,深入到河南村同村委会共同深入280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屯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南村地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之间,西距海林6公里,北距海南乡政府以南2.5公里,海浪河从村北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环乡公路从村边经过,交通便利,为河南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海南乡河南村被海林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一区”示范村,结合河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河南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河南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绿稻、西香瓜、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2.1产业发展。
根据河南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食用菌、西香瓜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绿稻产业。由于河南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绿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绿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绿稻品质,实现绿稻种植1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河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万袋,到2023年发展到100万袋。
三是推进西香瓜产业。根据河南村素有西香瓜一品村美誉,种植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西香瓜种植园区,集中推进发展西香瓜产业。到2023年西香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1000亩。
2.2、环境卫生。①村屯“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③畜禽实行户户圈养,牲畜群路过散落的粪便及时清理。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到达到100%。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①硬质路建设。河南村共有道路6条,3000延长米。已修水泥道路2条,1000延长米,还剩4条延长米没修。河南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3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4条,延长米,计生局包扶河南村,并积极出面与交通局协调,修建水泥路1000延长米,计生局协调相关领导无偿给付河南村水泥100吨,用于硬质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垂榆600株,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垂榆中间 栽植云杉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河南村现有村办公室,村供销商店公共场所两处,对这两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杖墙和房屋外饰。①杖墙。河南村主次干道两侧的杖墙投资1万元,用白灰粉刷一新,达到整齐划一。②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①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河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在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修建完善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建成集办公室、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图书阅览、村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并在村委会广场安装上了计生局为河南村协调解决体育配套健身器材10件,供村民健身之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八)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人口科技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口素质教育、婚育文明教育,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元,同比增长4%;xx年为428元,同比增长6%;xx年达到488元,同比增长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xx年上涨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xx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6.5万亩,产鲜花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
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0%—5%,增产8-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xx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13篇 农村医疗水平调研报告
关于2022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
摘要:为了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我利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张家口朱官屯、沙城、朱官屯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张家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状况还需要在基础设施,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大投入。
关键词:实践 农村 医疗卫生 调查
第一章 导言
为了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联系社会,参与社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为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学期我参与了有关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实践当中。在这里我了解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和社会的差距。因此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的完善自我,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更大作用的人。
一、调查目的: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持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改善和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居民就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于张家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张家口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同时,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学习xx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在实际中的指导作用,深刻体会川农精神,体会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用意。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把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现实工作、生活中,为自己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也为让更多张家口居民了解川农精神和川农学子提供了交流平
台。为日后川农大学生贡献农村,致力于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借鉴。
二、调查的内容:
针对张家口市的实际医疗卫生现状,同时结合我小队的自身情况,在我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后,我作出了针对张家口朱官屯、东杨庄、沙城三个村关于医疗方面的调查。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关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意识的调查
2、关于农村居民身体状况的调查
3、关于农村居民年收入的调查
4、关于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5、对于农村医疗设施现状的调查
三、调查的对象:张家口朱官屯、东杨庄、沙城的村民,村医及村主任。
四、调查的时间地点:1月11——14日 朱官屯,沙城,东杨庄
五、调查的方法:现实问卷,访谈
第二章 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当前党中央对农村医疗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材料有所了解后,我设计了针对当前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先后对三个村进行了调查,在认真分析研究调查问卷后,队员们仔细的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一、问卷分析:
本次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调查,其中主要以现实问卷为主,访谈辅之。故只针对现实问卷和我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其中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东杨庄60份,沙城50份,朱官屯50份。
针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多时候只能看他们自己的感觉而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自己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评价。
从我调查的三个村当中不难发现被调查者大多觉得身体状况一般或者很好,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身体状况不太理想。在评价自己身体很差的那一项当中东
杨庄18.1%,算是这当中最好的。但他们村共有1120多人,算下来202.72人身体状况很差。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医疗卫生任务之艰巨。
4、当您一般患病时您会选择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对于这个问题,我分析的结果是他们的看病习惯,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二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得的什么病。
从我调查和访谈中,我了解到村医院在农村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给很多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从以上的数据我可以看出,超过三个村当中超过40%以上的农民都在个体医疗和村医那里就医。
5、当你去医院看病时,您是否觉得方便:
经过这么多年的医疗改革和国家、政府投入,现在农民们到医院看病得到的服务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数据中,我可以看出三个村超过60%以上的人都认为现在看病比较方便,医院的服务也很好。
根据我了解,现在农民参加了医疗合作之后报账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人都说现在报账很方便。
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医院的手续还是很复杂,他们填选这一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队问题,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6、您是否了解并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社:
从对这一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了解到农村医疗合作的宣传工作还有待提高,原则上是应该每个人都了解的。
从我了解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三个村子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都在90%以上,其中2023年,东杨庄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达到了98%。
从数据反映和我的实地调查当中我了解到,农村医疗合作室条件很艰苦。不管从医疗人员的素质和医疗设施上都可以看出。村医院里一般就只有一个医生,药品也是一些基本的常备药,主要治疗感冒等疾病。
从以上的数据我可以了解到,三个村对于体检基本上都是有必要才去。即是当生病以后才想到去检查,这样在很多时候就会延误了治疗时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没有意识到定期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2、是没有时间去做定期体检;
3、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体检;
4、是其他特殊的原因。
二、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和对问卷的处理分析,我能看出当前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仍存在很多问题。
1、医疗政策宣传还有待提高
当前张家口市的医疗政策是农村每人交150元(其中国家补贴100元,自己交30元,雨城区交20元),原则上政府要求参保人数达到95%以上,但是从当前的情况(对于医疗合作政策的了解和参加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没有加入进来。大多数村民都对农村医疗合作社有所了解,并积极参加,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村民对此不是很了解。说明政府和村委会的宣传还没有真正深入到村里的每一户居民。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农村医疗设施简陋
农民对农村是否建有合作医疗室不是很了解,对村里医疗卫生条件的感觉都是一般,还应该有所改善,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善,服务态度较好,但是一些必要的医疗硬件设施还是比较欠缺。从我的走访和观察,当前农村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比较陈旧老化,医疗卫生服务站设施简陋,医疗器械没有得到补充和改善,很难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药品种类较少,都是一些常见小病的药品,如感冒药、外伤药、止咳药。
3、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
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比较匮乏,由于农村的艰苦条件和人们的意愿问题,很多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市县或者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很有限,有些卫生服务站就只有一名乡医,所有的病人都只能靠这位医生诊病,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民的病不能及时得到好的专业的治疗,这种现象正严重制约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农民自我健康意识薄弱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自我对健康状况的意识较低,很多人都觉得体检是有必要才去,还有些甚至不愿意去,很少人会每年定期去检查。这种薄弱的健康意识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只有生病了才会想要到卫生院或者村里的医疗服务站检查,吃药,这样村民自己对自己的整体身体状况还是不了解。
第三章 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从当前农村医疗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看来,看病贵和医疗设施的改善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国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针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降低农村医疗价格,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不再对看病是望病兴叹;
2、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其次增设和更新农村医疗设备,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听诊器,温度计等最基本的看病设施;
3、加大对基础医疗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使其合理运转。
4、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加强各种疾病预防工作。
第四章 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珍惜每一次走出去的机会
为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状况,了解党中央政策及其在地方上的实施情况。同时为锻炼自己服务农村的能力,丰富暑期生活,积累社会经验,磨练自身意志,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完善自我,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我积极加入对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这个活动之中。
我在活动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积极的为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就做了对于东杨庄,朱官屯,沙城的前期踩点工作,我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基本医疗现状。这对于我今天的实地调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大家更好的开展工作做好了前期的铺垫工作。
今天我做的调查是沙城和朱官屯,这里的农村和我前期调查的东杨庄等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对于农村医疗的感受更深。同时他们也更能够感受到农村医疗和城市医疗的巨大差距。我看见了很多忙碌的农村人,他们都是很拼命的工作,但我觉得他们的付出和收获真的不是正比的。在社会当中,他们真的是一群需要照顾,需要发泄,需要理解,需要支持的一群人,一群这个社会必须关注的人。
社会实践真的是一个锻炼人的方式,从这当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自己和社会上的差距,以及自己对于社会的了解还是那么肤浅。很多时候我了解到的都是些社会的表面现象,对于更深层次的东西我都没有去思考、去了解。因此我从这个社会调查当中深刻、迫切的了解了自己需要更多的和社会接触,让自己更快的适应这个社会。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是一个有积极贡献的人。
第14篇 农村弱势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弱势儿童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在农村,他们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较贫困,根据实际调查摸底,我乡弱势儿童形成及生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乡属于农业乡镇,大部分家庭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辅助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难。
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家庭,医疗费用太多是负担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员患大病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沉重的,这样势必造成更困难的局面。这也是患病儿童还有残疾儿童不能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三、受传统思想影响,教育观念薄弱,形成几代人都是农民的现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费用不断增长也是导致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总收入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医疗费用也占很大一部分,一年的开支为1000元;在教育方面,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全部免费,但由于中小学校合并,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开支为1000元;这样总支出为8000元,结余4000元。这4000元对于现在社会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开始施行3500元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这个数字相比,一个家庭一年的结余刚比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多一点,实在是少得可怜。
四、政府对儿童福利的重视不足,也是弱势儿童贫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让很多家庭面临在外打工的生活状态,使很多小孩无法正常的童年生活。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原因。
对“弱势儿童”的关注,其实首要的还应该是教育的问题,毕竟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如果教育做好了,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些“弱势儿童”的处境会有所改善的!
第15篇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范例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县2023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30农户,就有7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户达到15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30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23个新村聚居点的1227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3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2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1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88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516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2023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
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5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