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2023年关于农村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9-08 19:55:01 查看人数:72

2023年关于农村调研报告

第一篇 2023年关于农村调研报告12500字

摘要: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

关键词:春节 年味儿变淡 民俗气氛

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我生活在农村,对这些年农村春节热闹程度的变化有所了解,所以,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调研报告。

我先来说说春节对中华儿女的意义吧。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我生活在重庆市垫江县的一个小镇里,我依稀记得以前过年家乡热闹的场景。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在我心里,最令人兴奋的事莫过于过年了。每一年的春节前夕,镇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年货,什么糖果,花生,瓜子,各种菜品、水果之类的,应有尽有。养猪的农户会杀一头大肥猪来过年,俗称“杀年猪”。杀猪的当日,主人会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前来家中,备上一桌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他们。在农村,几乎每一家农户都会杀年猪,大家相互串门,到处都是热闹、祥和的气氛。春节里家家户户贴对联、贴“福”、挂灯笼,小镇里显得年味儿十足。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返回家乡同家人一起过年,等到年三十那天晚上,全家人一起动手做饭,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吃过晚饭,大家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拉家常、讲故事,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正月初一,政府会组织各个部门(例如:学校、粮站、邮局等)各自装扮一辆小车,要求装扮得漂亮而又有特色,然后进行环街游行展示,当天在街上看彩车的简直是人山人海。玩龙灯的人会在各个地方进行表演,他们舞得非常精彩,旁边有专业人士放鞭炮,喜庆的鞭炮声加上精妙绝伦的舞龙表演,使在场的观众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每每想到以前过年热闹的场景,我的嘴角就会不自觉的上扬。可如今的春节气氛又是怎样的呢?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改善,人们对于过年便不是那么的渴望,那么的欣喜。虽然一些春节的习俗还存在,但是那种喜庆、欢乐的感觉却大不如从前了。就拿今年来说吧,春节团聚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亲人总有好几个因为工作或某些事情不能回家乡同大家团聚,未免有些遗憾。小镇里贴对联、挂灯笼的人家越来越少,街上行人的步伐倒是快了许多,也不知他们急的是什么。年三十晚上在电视上看春晚,家人都嫌节目太枯燥回屋睡觉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看完了节目。说真的,节目确实没有往年的精彩了。正月初一那天,小镇上稀稀拉拉有几个行人,一点也不热闹,往年的彩车展示、玩龙等节目早已被取消了,小镇的年味儿变得很淡很淡。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人对于年味儿是否变淡的看法,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春节期间,我和朋友们通话或在一起玩耍时,特意问了他们对过年的一些看法,我统计了一下,被我问过的朋友中有90%的人都说春节实在是太无聊了,根本没有以前的年味儿,还说想早点开学,回到学校去更有意义。我又问了外出工作返乡的哥哥嫂嫂对于过年的看法,他们说过年只是提供了几天自由支配的时间好让他们回家看看父母和亲朋好友。对于过年,他们并不奢望有太多精彩的活动,有太好的气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平平淡淡的春节。那天,爷爷正在看报,我走过去和爷爷聊天。当聊到现在过年越来越形式化、越来越平淡的话题,爷爷取下老花镜,开始给我讲以前过年人们的重视程度和喜悦程度。爷爷激动地讲着,眼神中流露出对以往的怀念。我在浏览微博和qq空间的时候,也发现一些人在抱怨春节的无聊和年味儿的平淡。

通过我的小调查和近期的观察,我发现年味儿变淡是事实,但人们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并没有想要改变这个现实。事实上,要想年味儿浓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有句谚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营造和谐、喜庆的春节氛围,年味儿就会越来越浓,人们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好好地享受春节带来的喜悦。

那么,要想年味儿变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几条建议。首先,我认为各地的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春节,除了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宣传工作以外,还应该策划几个活动,让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欢度春节。例如,政府应安排当地的各个部门分别出两个节目,然后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在镇上的广场表演,到时候前来观看的人肯定会有很多。政府还可以在当天提供舞台,让热爱表演的观众上台表演,并对表演精彩的观众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观众的积极性,有丰富了春节期间的生活。在春节前夕,政府应派人将街道的树木用彩灯、灯笼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还在街道两旁插上彩旗,人们看到后内心的欣喜便不言而喻。在年三十那天晚上,政府出资购买烟花爆竹在镇上的广场统一燃放,烟花可是烘托节日气氛的最好物品。镇上的人们应积极参与活动,自愿组建舞龙、舞狮队,在春节期间进行巡回表演······这样,曾经的年味儿又找回来了。

农村年味儿变淡已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广大群众共同来解决。为了将中国的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重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良好的节日气氛,年味儿变淡的问题便不复存在。

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丰富春节的生活,让年味儿更浓,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有意义。

我们刘家店镇现有机关工会1个,企业工会11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9个,共有工会组织21个今年8月,我们以全面把握全镇各级工会经审工作动态现状,科学的推动镇域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日益规范为宗旨,对全镇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进行了现状调研。调研的结果表明,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基础稳固,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创新的措施,突出发挥作用。

一、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的“四个基础”不断增强。

通过对镇域内的北京敬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实力得机电有限公司,北京鑫利源等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表明,全镇多数企业工会经审工作初步形成了“四个基础建设”不断增强。

(一)、经审组织基础不断增强。从对镇域内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情况来看,均按照全总、市总和区总工会的要求,在工会换届选举时,坚持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注重选配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兼任经审员,积极组织经审员参加上级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11个企业工会中,经审组建率达100%。在所调研的单位中,基层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情况大至为三种模式,一是1个机关工会,成立经费审查委员会,配备兼职经审员为1至3人。二是11个企业工会,选举产生了1名经审员,负责日常具体事务。这些单位经审组织健全,人员配备到位。三是9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因为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只选举产生一名经审员,负责具体经审工作,为推动工会经审工作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审环境基础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把经审工作与修改后的《工会法》及其他制度文件一起发到到基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同其他业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方法,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切实研究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机构设置、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经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生活环境。

(三)、经审制度基础不断增强。健立完善审查监督机制。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意见》、《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对计提拨解工会经费实施审查审计监督的规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工会经审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经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工会经审工作信息制度》、《经审人员学习制度》,并对各项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逐步落实,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来规范工会经审工作,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经审效能基础不断增强。提高经审监督效能。一是开展同级审查审计,坚持每年或半年对本级工会经费预决算进行审查。二是对重大事项,如工会文体活动、职工度假,购置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和大额资金的运行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积极催缴拨解就、上解经费入库。三是是开展对送温暖物资等专项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困难职工身上,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各种审计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工会经费的增收,促进各级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带动基层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急需解决的“三个难题”不容忽视。

通过调研和我们平常掌握的情况分析,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还存在着三个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经审机构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及经审组织目的只为完成任务,至于组织建立后如何完善制度,对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审工作难以开展。

(二)、经审人员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包括镇乡街道一级工会组织在内的基层工会经审机构都是以“一人多职”的方式设置配备,经审人员兼职过多,精力有限,难以开展经审工作;少数工会经审人员不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对国家和工会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审计工作;个别经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经审人员对经审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积极主动性差,难以做好经审工作。

(三)、经审效能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审查审计程序不够规范完善,以审查代替审计的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审计方式方法、内容单一,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审计质量较低;对审计结论意见的整改落实力度不够,制约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和发挥。同时在基层工会还存在审查审计工作开展缺乏基础,无对象可审的情况。比如职工人数少、工会经费少的单位及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会经费由企业财务管理,无专户,审计工作无对象,无资料,经审工作无从谈起,没有着落。

三、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完善“四个建设”。

通过对全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今后做好我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四个建设”。

(一)、完善经审工作机构建设。借着北京市工会工作会议的“东风”,抓住组建镇、乡、街道联合工会工作机遇,继续抓好新建工会组织及工会组织换届时经审组织的健全完善;抓好经审人员的配备,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有责任心的工会会员选调到经审部门,依据市级以上党政部门,工会组织的相关政策,配备专职工会经审干部,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定编定职岗定责,严格考核,责权利奖惩兑现。规范经审干部的培训,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以会代训、参加上级举办的审计干部后续教育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方式提高经审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新水平。

(二)、完善经审工作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工会经审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大对农村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考核力度,将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向基层工会延伸,使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经审人员素质提高以及审查审计职责的全面履行上逐步规范和完善,建立经审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经审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确保经审监督职能的正常履行。建立完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文书方面的规定,制定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推动工会审计程序和文书规范,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质量效率。

(三)、完善经审工作效能建设。审计是经审工作的根本,要按制度规定开展审计工作,规范物资管理、服务大局的角度全面履行审查审计职能,进一步扩大审计的工作面,拓宽审计内容,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促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基层工会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计拨审计,找出经费收缴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费收缴率;通过对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方向、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经费多为会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四)、完善经审工作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调研,加强理论调研,及时发现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和对策。通过调研,及时发现亮点,帮助好的单位总结经验,用以指导和带动面上工作,帮助较差的单位找出差距,督促改进提高,进一步明确新形势工会经审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研究探索新的审计机制,确保各项审计监督任务的落实,为促进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赢得各级党政部门,工会组织领导及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争创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一流佳绩。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农民发展和实现其它权利的重要基础。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护,但是,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妇女在这方面的咨询与投诉也一直不断。此类问题不仅事关农村妇女生存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为了给解决好这类问题提供依据,海伦市妇联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海伦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这次调查面向23个乡(镇)。在查阅了海伦市妇联3年来妇女土地权益案卷的基础上,结合这次调查结果,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海伦市农村贯彻落实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妇女结婚后的土地权益缺乏保障。由于实行了 “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绝大多数乡村在土地承包或延包过程中都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和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所以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很难取得承包地。结婚妇女在新居住地未取得土地承包权的情况下,原居住地虽为其保留了承包地,但实际上,这些妇女很难去其娘家从事耕种或向娘家索要其承包地的收益,妇女的土地权益在妇女结婚后实际上就变相丧失了。

二是妇女离婚或丧偶后土地权益缺乏保障。妇女离婚或丧偶改嫁的,因为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即使保留了自己的土地,很多妇女仍不能继续行使自己的承包权。

上述问题不仅严重违反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侵害了妇女权益,而且对社会也遗害无穷。一是导致计划生育超生和性别比严重失调。一些妇女多次找有关部门,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对我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失去了信心,声称“ “男女平等”是骗人的假话、为了不被歧视说什么也得生个儿子。目前,超生和性别比失调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不和谐因素,二是危害法律的尊严。如果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纠正,那么,法律就会被认为可有可无,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法律的尊严与威力将会荡然无存。 三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如今,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不仅会伤害妇女投身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因为“耕者”却“无其田”而引发许多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尽快的解决。

二、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农村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男尊女卑”、“男娶女嫁”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虽然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等传统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依然起着作用。在与一些乡村干部座谈时,有的村干部就直截了当地说,虽然法律允许妇女结婚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但自古以来都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我们就按老传统办事。因此,“男尊女卑”仍然是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源。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以村规民约取代国家法律。一些干部群众以“村民自治”为由,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公然违反宪法和有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而制定出一些村规民约,肆无忌禅地侵害妇女土地权益以及由土地承包权衍生出来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权益。在我们与乡村干部的座谈中,几乎都谈到了取消出嫁、离婚、丧偶、招婿妇女有关权益的决定是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做出的。这就说明,法制观念淡薄,村规民约取代国家法律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一些地方的领导以及执法部门,也由于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理解片面,以尊重和保障“村民自治”或“法不责众”为借口,对一些违反法律的村规民约不监督不审查,对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行为不予制止或纠正,听之任之,甚至推诿扯皮、顶着不办,致使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妇女流动的原因。由于传统的“从夫居”的婚姻习俗,导致绝大部分妇女结婚后要从娘家迁移到婆家居住生活,而她们原来承包的土地是无法迁移的。土地这种资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土地承包的稳定性无疑与妇女结婚出嫁的这种流动性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妇女在出嫁、离婚、丧偶、招婿时往往面临失去土地权益的危险。

二是传统户籍制度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农转非妇女的户口无法迁入城镇居民家庭之中,也造成妇女户口欲迁新居住地不能,不迁原居住地又不容的两难境地。

三是法律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中,都强调了要保护妇女的土地权益。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保护妇女的土地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发现,这些法律也有它滞后和不完善的地方,有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法律体系之间还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如对侵害妇女土地权益案件,虽然胜诉了,但却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侵害妇女土地权益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的原因之一。

三、保护妇女土地权益建议

妇女不仅占社会人口的一半,而且正在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保护好她们的土地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农村小康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针对目前农村妇女在土地权益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宣传、文化、司法、妇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送法进村(家)”、广播电视专题讲座、普法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男女平等意识,逐渐改变“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从夫居”等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以村规代替法规的现象。同时,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以制止和减少甚至杜绝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现象的发生。

二是在逐级向上反映在立法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外,根据实际,建议市人大出台有关保障和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方面的具体意见,指导各乡村处理和解决好妇女土地权益中出现的问题。如:部分妇女无田耕种和离婚妇女无居住地问题。

三是建议市乡两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各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一次检查。除检查村规民约制定的程序外,重点检查村规民约的内容,看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内容,如有,则要求村委会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废止或修改,以维护法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孩子。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孩子”规模已达___万人,而且这个数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孩子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孩子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孩子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___人,其中留守孩子__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__%左右。据抽样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单亲在家且绝大部分是母亲在家;有30%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__%的家庭里没有监护人;其次都寄宿在亲戚家。这些家庭多则照顾2-3个。过多的孩子使家庭无法照顾周到,没办法进行教育,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二、严重危害

极其严重 “留守孩子现象”有极大的危害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时间的“关爱缺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许多问题少年都与之相关。它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1、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留守在家与其父母分离,这是一种典型的“亲子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给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指导,进而成为潜在的问题少年。

2、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中考以后就面临失学,有的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辍学,即使完成了,也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们走上社会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必影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在留守孩子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孩子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许多留守孩子在周末喜欢骑自行车,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苍白无力。一些班主任反应:这些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爱张扬,车速特别快,车技不高,所以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喜欢跟风随大流,很容易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或成为侵害对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我镇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孩子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孩子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__%的留守孩子生活较差,__%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孩子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孩子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孩子想念父母的占__%,有38%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__%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孩子父母几年回来1次,__%的留守孩子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孩子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孩子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孩子占留守孩子的__.3%。

4、留守孩子性格严重扭曲。

由于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普遍出现自信不足,都说自己不出色、不优秀。严重缺乏自信,自信心不足。留守孩子有很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种“隔代抚养” 又往往容易造成“保护过度”。对孩子过分溺爱,他们俨然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的心理,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5、留守孩子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孩子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他们就常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关爱的缺失,这种现象固然好,但有时并未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还互相攀比。大部分留守孩子用这些钱上网、买零食,更有甚者,邀上几个哥们儿,到饭馆撮一顿,铺张浪费,节约意识薄弱。

6、留守孩子成绩普遍欠佳。

调查中发现:学校每年升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中,留守孩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大部分孩子成绩较差,周末或假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网吧经常看见他们的身影。在这些留守孩子中,__%的学生成绩较差,4%的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__%,__%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四、留守孩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孩子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孩子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孩子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孩子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五、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留守孩子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孩子的管理措施。

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孩子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孩子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孩子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孩子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孩子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

对于留守孩子,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孩子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就决定了留守孩子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并将愈演愈烈。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非常复杂,要解决留守孩子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与留守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所写的只是冰山一角、肤浅之谈,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篇 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输出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6400字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和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特别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各级妇联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到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左右,为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优势,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迈出家门闯市场、跨出农业求发展、走出农村谋致富,近日,市妇联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区)、乡(镇),对我市农村女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__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情况。

__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5个县(区)(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82个乡镇,918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23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4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妇女117万人,占总人口的48.9%以上。在农业人口中,劳动力共有124万人,女劳力59.83万人,占劳动力人口的48.25%。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人均耕地少,在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40万富余劳动力,其中,女性占有很大比例。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有自发外出务工习惯,广大农村劳动力在农闲时节自发组织外出务工,女劳力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市内,以从事保姆、餐饮业为主。我市有序组织农村劳务输出,是去年下半年过后开始的,据不完全统计,至年底,全市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共35批,合计4100人。其中男性3018人,女性1082人,输出人员来自全市67个乡镇。在外的稳定率已达95%左右。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外务工达25.8万人次,其中男性20.7万人次,女性5.1万人次;常年在外务工有8.22万人左右,其中男性5.42万人,女性2.8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达2.02亿元。

目前,市妇联、腾冲、施甸县妇联都相继成立了“家政服务中心”,有的乡镇还成立家政服务中心联络点,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做了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并已向广州、深圳等地输出劳力达500余人,其中,女性90余人。

二、我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取得实效。

一是增加了收入,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提高。尽管当前外出务工妇女大多还是从事保姆、餐饮或进厂打工等低技能的工种,每月工资200——1000元不等,但比起在家务农的农村妇女来说,收入要高得多。许多妇女靠外出打工挣来的钱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家庭地位都得到很大提高。如:20__年到上海大博文鞋业公司务工的施甸县甸阳镇蒋家寨村的蒋艳丽半年内给家里寄回现金4000多元,家里购置了家具、电器,购买了农药和化肥,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家住隆阳区瓦窑乡木瓜行政村的张学芹,20__年到上海务工,20__年春节她向家里寄回现金2000元,为其在昆明读书的妹妹交清了学费。

二是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胆识。农村妇女在外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破除了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旧思想,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不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观念上的转变,能力上的提高。很多妇女外出返乡后,利用打工积累的资金进行再创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女能手。

三是树立了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农村妇女陈旧的生活方式。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接受了更多的现代文明的熏陶,许多妇女开始注重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价值观发生了很大转变。外出打工妇女返乡还为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了农村妇女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我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妇女外出务工认识不足。

劳务输出给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日益显现,但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的领导对劳务输出特别是女性劳务输出仍存在一定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部门认为女劳力外出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认为劳务输出造成计划生育难管理、消费市场萧条,甚至存在怕外出女性流失造成当地人口素质下降的狭隘思想,对引导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持消极态度。

(二)总体输出规模小,输出人数少。

我市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女劳力,已转移的不到10%。椐调查,沿海发达地区一些用工企业对女性劳动力需求量较大,而我市在女性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工作相对较弱。

(三)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妇女输出有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农民存在严重的小农意识和“家乡宝”观念,走不出去或根本不想走出去,小富既安,温饱既满,怕担风险,缺乏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加之当心妇女外出的安全问题,女劳力输出存在一定困难。在输出妇女中,以未婚女性为主,已婚农村妇女家庭观念厚重,受夫权思想影响和顾及家中老小、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在家务农无生产经营决策权,外出务工障碍重重,存在怕、难等思想,严重制约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四)农村妇女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就业需求。

在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高中文化程度仅占4.9%左右,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到5%,在输出的劳动力中,从事一般服务人员和体力劳动者居多,技工和管理人员较少,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很难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调查中文化素质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成为已外出或想外出务工妇女的最大难题,缺技术也成为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五)外出务工未形成规模,输送渠道不畅。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还属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包括信息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未健全劳动力市场。我市农村妇女绝大多数是“以外带外”自发外出,外出就业妇女靠亲朋好友、同乡介绍盲目外流、乱闯,妇女外出就业呈无组织、无序状态。外出妇女劳动权益、人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一些外出务工妇女碰壁回乡,心灰意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妇女由此对外出务打工产生畏惧心理。

(六)经济滞后,缺乏必要的外出成本。

外出务工,需要一定的费用,如:办证费、培训费、路途费、生活费等。由于我市各县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青年想外出务工,但由于家庭困难,难以自行解决所需费用,导致输出难、难输出。就政府而言,虽然一部分地方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有限的资金解决了部分困难劳工一部分外出费用,但对于日益壮大的输出队伍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没有专项经费用于解决困难劳工的资金补助,已成为制约我市劳务输出的一个原因。

四、我市农村妇女劳务输出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女性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

当前,我市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增收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有效地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我市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一半,有效促进农村妇女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市同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路子,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尽可能多地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就业出路和增收问题。

二是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以发展优质、高产、生态农业为核心,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通过优惠政策推动、特色农业拉动、惠农服务促动、科技培训驱动、龙头大户带动等形式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推动农村妇女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日益成为促进她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是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妇女素质、引导她们创造新生活的重要途径。开展教育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培训后的农村妇女开阔了视野,转变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本领。她们中的一些人回乡后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人才。农村妇女接受的培训越多,选择就业的范围越广,就业的路子也越宽,自身全面发展的步伐也快。

当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动力输出当做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实施品牌战略,确立“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为农村妇女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保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契机,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配合党委和政府,推进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

(二)健全机构,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输出提供保障。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根据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的要求,市、县、乡三级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健全市、县、乡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中介组织,加强管理,以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妇女劳动力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好县际、市际、省际间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区间劳务协作服务横向网络。及时掌握劳动力输入地就业信息,做好输出地与输入地的供需对接,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减少农民外出的盲目性,尤其是县、乡、村就业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建设,让各地的就业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能及时准确地迅速传递。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

二是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各级政府、各级妇联要建立专门组织,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工作,要定期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走访,搞好跟踪服务,解决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劳动保障部门及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及就业服务机构加强联系,可考虑在劳务输入地成立“劳务输出管理办事处”,搞好输出劳工的管理与权益保障;妇联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把为外出打工妇女做好超前服务,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她们。要让妇女了解外出打工所面临的酸甜苦辣,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有备无患地迎接挑战。在她们离开家乡后,继续关心、帮助解决有关家庭的后顾之忧。要和输入地的妇联组织加强联系,相互配合,给予外出务工姐妹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切实发挥“娘家人”的作用,维护她们的利益,当好代言人。要积极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处理好各种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外出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做好外出务工妇女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是建立与女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部门工作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出台促进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和保护性措施。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带来一些问题,如计划生育的管理问题,要打破过去传统的管理办法,研究新的对应性工作机制,决不能因噎废食,消极对待农村妇女劳务输出的问题。

四是关心家庭,跟踪服务到位。许多农村妇女在外出务工的同时,又非常牵挂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我们要急妇女所需,解妇女所难,下更大的力气搞好后续服务,帮助她们解除后顾之忧,为她们放心走出家门创造条件。要在农忙时节组织助耕队,帮助外出务工妇女家庭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要帮助外出务工妇女解决农村承包地流转等问题,让她们高高兴兴走出家门,安安心心在外工作。

(三)搞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是加强外出务工妇女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加大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宣传力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必备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明服务、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及城市生活的常识。使妇女充分认识到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使她们焕发自身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家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二是加强对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不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就地务农,科技文化素质是妇女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基地、成人教育学校和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妇女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对就地务农妇女,要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妇女科技骨干;对外出妇女,要多门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家政服务培训,提高输出妇女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适应能力,使妇女能输得出,用得上,留得住,会挣钱。

三是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抗拒外界不良诱惑,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四)多方筑巢,创造妇女就业的宽松环境。

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妇女劳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加快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积极鼓励更多的妇女从土地、农村中走出来,到集镇务工、经商、置产兴业,壮大集镇规模,带动三产发展,降低农村妇女劳力转移成本和就业风险,就地实现妇女富余劳力的有序转移。

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农村妇女的非农产业就业率。工业化水平不高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非农产业大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因此,要加快妇女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的宽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商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妇女家难离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妇女在农业内部的就业量 。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围绕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以妇女为主的优势产业,着力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在妇女中大力推行优质、高产、高效的种、养新品种,并给予技术、信息指导,以女科技示范户、双学双比女能手的示范帮带作用,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妇女小额信贷、公司+农户的帮带作用,带动周边妇女发展规模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扶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价值,解决妇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强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要着力于营造舆论环境,强化教育效果。要通过新闻舆论和深入农户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墙报等宣传工具,采取开设中学、职业学校、社会就业培训等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和青年认清形势,了解大局,转变传统的“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意识。同时,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管理、服务过程的宣传,以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外打工的信心和主动意识,变“要我出去”为“我要出去”。树立敢于离土离乡创新路、创新业的新观念。

二是抓好劳务输出典型的宣传,扩大劳务输出工作的广告效应。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典型带动、基地示范等形式,大力宣传外出务工致富的先进典型,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村妇女切身感受到劳动力转移的好处,多层次教育引导农村妇女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外出创业技能,以妇联组织的良好信誉和影响力,打消求职者的顾虑,推动妇女谋求自身的发展。

三是要大力宣传和提倡男女平等、权利平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等健康向上的观念,破除小农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和责任观念。努力营造农村妇女学知识学技术、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村妇女逐步形成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和开放的心态。

第三篇 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协作机制调研报告2450字

XX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当前,我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缺陷,许多农村老人还是依靠家庭养老方式来养老,这导致家庭矛盾激化,老年人维权案件逐年增多,本文主要从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作机制方面来谈如何更好更加方便老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老年人 法律援助 协作机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进入老龄化行列。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1%。某网站XX年曾经调查了解,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中有收入但不固定的占50%;没有收入来源的占10%;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仅占40%。他们的现有收入不能满足养老需要,绝大多数人无任何医疗保障措施。从近几年来,我区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赡养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向子女索要医疗费用以及交通事故索赔纠纷等方面。XX年度我区受理老年人维权案件共9 起,XX年度,我区加大了对《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到10月底为止,我区已经受理老年人维权案件42起,是去年的4倍多。

一、 农村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养老机制还不健全。大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障,医疗、生活费用没有很好的保障。一旦生病、住院就会导致经济负担加重,自己无力支付费用。

二是农村多数老年人一生无储蓄或储蓄很少,自力能力差。受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影响,多数老人把一切投入和积蓄都用到子女身上,因而老年生活更为拮据。

三是养老负担大部分落在了家庭。随着农村独生子女增多,大家庭养老格局解体,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社会逐步形成,这就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家庭养老矛盾日趋突出。

四是随着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许多农村青年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其自身经济收入不高,又要养家糊口,对于赡养老人的义务有的兄弟之间相互推脱,有的就能拖就拖,结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没有着落。

二、 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维权的机制和渠道

近年来,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在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中,坚持以“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______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依据,本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区老龄委联手,充分发挥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同时积极依托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大力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通过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渠道和途径,可以使老年人特别农村老年人能够多渠道、更加方便便捷地、在家门口享受到法律援助。

三、 不断加大对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

区法律援助中心十分重视老年人维权的宣传工作,经常在《司法信息》上刊登老年人维权的典型案例和维权信息,并组织工作人员经常到驻地社区居委会为老年人上法制宣传课,介绍老年人维权法律知识,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询。在每年的“老人节”、“学雷锋日”,法援中心还协调政法各部门,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专题法律咨询活动,邀请专职律师参加值班解答,宣传《______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同时也是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的重要保障。对于老年人维权,我们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有哪些维权途径。在法律援助维护老年人权益方面,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度。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援助案例,我们通过报纸或者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援助制度。此外,对于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由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有的人平时既不看报纸又不看电视新闻。针对这一人群的特点,我们还经常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多次送法下乡,用简单朴实的语言给他们讲解《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告诉他们遇到哪些情况,可以向住所地的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加强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作机制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法律援助工

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助机制,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不断把法律援助的触角向基层、向农村延伸。争取做到每个乡镇都有法律援助工作站,村村都有法律援助联络员;二是制定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作制度,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给予特殊照顾。可以将原本属于援助中心的审批职能“下放”,让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法律的救助;三是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申请,及时指派就近的律师事务所或者乡镇法律服务所承办。要求承办律师或者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尽心尽力办理这类援助案件,对于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要时要主动上门办理。四是在办理家庭侵权案件时,充分尊重一些老年人既要保护自身权益,又想维护家庭和睦的意愿,尽力采取非讼调解的方式予以妥善解决,如确需诉讼应尽量与法院协商,调解结案。虽然非讼调解的难度较大、但在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可促使老年人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有利于老年人今后的生活。

五、努力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在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权的案件当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老年人因为缴不起诉讼费用、鉴定费用等而放弃继续援助的情况。目前,我们对于农民工法律援助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如: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仲裁援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经法律援助部门书面确定接受援助的,可以凭援助中心出具的证明缓、免、减缴仲裁费用。而对于老年人维权的案件,有关部门还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协调机制。作者认为在今后的司法实践当中,有关部门遇到有老年人因赡养费、抚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等纠纷提起的诉讼案件,在优先立案、审理和执行的同时,如果老年人缴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凭援助中心出具的证明直接缓缴、减缴或者免缴有关费用。

第四篇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1300字

__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__.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__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 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__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3) 通达深度不够,村村通砂石路,乡乡通油路并未能实现全旗各苏木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或通畅,目前,我旗境内农村公路中等外无路面公路有139.88公里。

第五篇 农村医卫整顿调研报告1850字

一、基本情况

全区乡镇现有卫生院24个,在职员工人数773人,其中在编职员276人,主治医师33人,医师61人,医士118人,卫校毕业生64人,共有病床324张。街镇卫生院最突显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全区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名职前本科生,现有的主治医师都为职后大专或本科文凭,高学历医师十分紧缺;二是街镇卫生院职员严重饱和。按标准,一个街镇卫生院配60人绰绰有余,而我区有的街镇如卫生院人数接近300人。全区共有595个村,有卫生室466个,村医837人,其中女村医285人,占34.92%。837名村医中兼计生宣传的有344人。村医突出体现为个体经营居多、且均在家坐诊。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主管部分的重视下,各街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处理,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村卫生员定期到街镇卫生院领取疫苗,及时接种发放疫苗,儿童四苗接种率在98.6%以上。加强了对孕产妇的系统治理,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率逐年进步。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与“__”同期相比下降27.06‰,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3.86‰,儿童疾病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加强了重点防治监测,同时配合计划生养部分做好了计划生养政策宣传工作。街镇卫生院在搞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视,进步了农村卫生组织的综合能力。农村卫生网络基本建立,保证了低级卫生保健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

二、存在题目

(一)资金不足,设备落后。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进,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有了设备也无人操纵,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村卫生室缺乏资金垫本,有的卫生室除了接种发放疫苗外,无法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二)技术骨干缺乏,卫生技术职员的水平有待进步。全区街镇24个卫生院医务职员中,主治医师占11.9%,医师占22.1%,且职员分散,不均衡,有处方权的少,给各自的工作造成一些影响,医务职员业务培训机会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虽签订了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但人权、事权、财权关系不畅,考核赏罚难以兑现,调动不了技术职员的积极性。

(三)村卫生员报酬不均,队伍不稳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村卫生员变动大,甚至有的村无村医,特别是徐古边远山区。按国家规定,村卫生员的报酬应由财政支付,但全区基本未兑现,为了生活,99%的村卫生员演变成了个体游医,在家坐诊居多。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村级卫生员的经济收进差别很大,医术高的收进好,但不安心搞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差的又无法维持生计。由于培训工作的滞后,很多村的卫生室形同虚设,长期物色不到理想的“___”人。

(四)村医配置不公道。村级体制改革后,各村在配备卫生员时,忽视了女村医,致使村医中男女比例失调(全区女村医只占34.92%),造成一些村的卫生室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滞后,有的濒临瘫痪,影响了全区妇幼保健工作。

(五)农村医疗不规范。一是村卫生室不规范。有的村委会有房不分配给卫生室,致使卫生室宿舍、药品、门诊、注射混为一室。二是各街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行医证和行医不规范的题目。整理来源: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农村医生治理、使用、培训一体化。为加强对街镇级卫生院的考核治理,公道配备技术人才,根据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街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区级人民政府治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区级财政”的意见,建议把街级卫生院的人事、经费权划回区级卫生职能部分治理,由卫生主管部分对全区的卫生技术职员的考核、使用、培训作出同一安排,实行全行业治理。

(二)完善人事机构。根据《省农村医疗卫生条例》,村级卫生室一村配备一男一女村医的规定,建议我区把卫生员和计划生养宣传员纳进同一治理,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职员配备上按一男一女配齐,要求具备一定的卫生专业技术,能履行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养工作和医疗服务的职能,使我区的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养工作得到同步发展。

(三)进步卫生技术职员素质。加快农村卫生技术职员结构的调整,根据卫生部“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进村卫生室的职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增加投进,加大对农村医生的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卫生主管部分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统筹安排街镇卫生院医务职员到区医院、中医院进修学习,村卫生员到街镇卫生院或区医院实习,不断进步农村卫生职员的业务技术。

第六篇 关于农村两委换届工作的调研报告1000字

关于农村两委换届工作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镇现有21个行政村,其中一肩挑4个村,全镇党支部成员总数69人,全镇村委会人员105人,全镇交叉任职的村两委总数10人,本次换届可一次性成功的12个村占总村数的57%,选举二次成功的6个村占总数的28%,存在问题的村3个占总数的15%,村两委人员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水平89人,高中以上水平16人,年龄35至45岁的66人,45至55的24个,50岁以上的15人。

二、往届村两委换届成功经验做法

在历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镇党委认真贯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精心谋划,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和做法:

1、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前,镇党委、政府就积极主动开始着手狠抓换届选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面推进换届选举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抓好换届选举工作。

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抓好这项工作,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干部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划分为八个阶段:①成立机构,制定方案;②调查摸底,财务审计,宣传发动,骨干培训;③选举产生村换届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④选举产生村民代表;⑤依法产生村民委员会候选人;⑥召开选举大会,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⑦选举产生村民小组长,建立健全村委会体系和规章制度;⑧总结验收。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深入调查,制定方案;②宣传发动;③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④民主选举。以此指导全镇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

三、问题和建议

1、存在问题外出人员较多,工作量大。

2、拉票、贿票、买票现象多。

3、政策棚架,不能向群众讲清楚,有的村干部拿着票箱到群众家门口说选谁就选谁。群众也不知道选的谁。

4、村两委换届选举法把关不严,有的一个村支委3人,都是自己人。

5、村委会换届,有世袭制现象,不能把德才兼备的工作能力的强的选举到村两委里去。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村民换届选举法。

2、打击换届中的不正之风,对于拉票,贿票,按箱操作的严格惩处,决不手软。

3、坚决杜绝,素质低下,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的进入村两委。

4、杜绝村委会换届采取世袭制,给工作带来被动,老百姓不满意。

第七篇 甘孜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特色之路调研报告9200字

一、调研背景

(一)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理解关键的是在“新”字上,重点在“建”字上把握。___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在一种新的背景、新的理念,提出新的目标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的,过去也有“三农”问题,现在也有“三农”问题,现在的“三农”问题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第二是新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来解决新农村,不是单打一。第三是新目标。新农村建设有一个目标,目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量目标。比如说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组织建设、村容村貌都有一些定性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经济建设,增加收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即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推进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落实法制建设,提高法律认知。做好法律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因此把保障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民权利的相关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五是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要求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六是重视环境建设,创造良好农村环境。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土地治理与利用、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村庄绿化等,使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实现村容整洁,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的背景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西部的一个地级的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州府驻康定市。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的核心区。同时,又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处于“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前沿。近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甘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建设新型村落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为先导,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传统。紧紧围绕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布局现代农牧村新形态,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村镇体系。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当地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甘孜的新农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感受了甘孜地区新农村建设,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政府和国家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做出的努力。

二、建设前的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从1950年建州至今的60多年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顺利也有过挫折。1978年以前,甘孜州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基本上坚持“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直接计划、指导计划两种形式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在实施东部沿海开放战略过程中,甘孜州和其他西部地区一样主要是服从沿海地区先富起来这一大局,以提供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为其主要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形成全方位对湾开放大格局的过程中,甘孜州也和其他西部地区一样,加快了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长期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在国家的支持下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其发展的主导思想还是放在如何适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超前发展的需求上。进入新世纪,使甘孜州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其它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甘孜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三、建设现状

(一)建设的实践(政策)

1、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始终把加强经济运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深入研究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2、项目投资工作再上台阶。多次赴京到省专题汇报,获得国家和省上更多支持;减少审批环节,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清理已下达计划尚未开工的项目;积极探索建立项目监管长效机制。

3、积极参与优势产业培育。助推旅游优先发展,加快生态能源步伐。

4、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起草系列推进改革工作的文件,积极推进全州改革工作。

5、全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快速推进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6、扎实推进民计民生改善。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加大民生改善投入,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强化粮食调控管理。

7、不断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思想教育,扩大党组织号召力;抓制度落实,提升党建工作推动力;抓服务基层,增强党组织创造力。

8、强化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把项目作为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加强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酒划盘子。

9、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优先、有序、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特色资源开发,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二)建设的成效

与2023年相比,至2023年中等专业学校数目由6所减少到3所,教职工人数由295人减少到291人,学生人数由2584人增加到6204人。普通中学数目由45所增加到51所,教职工人数由2613人增加到3352人,学生人数由34612人增加到45049人。然而在职业中学方面,学校数目未变,教职工人数由56人增加到110人,学生人数却从3624人减少到1211人。究其原因,许多学生更愿意选择普通中学,参加高考,进而进入大学,而不是进入职业中学学习技术后参加工作。这表明甘孜地区的学生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至2023年,甘孜地区的小学学校数目由803所减少到465所,教职工人数由5476人增加到7457人,学生人数由101748人减少到97063人。大学数目仍为一所,教职工人数由468人减少到342,本科与专科学生人数增加到8633人,预科生454人。幼儿园由363所增加到369所,教职工人数由918人增加到1230人,学生人数由19011人增加到25644人。

由以上数据可见,甘孜地区学生和教职工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教职工人数的增长趋势却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趋势,所以甘孜地区的教职工缺口还比较大。

至2023年,卫生机构已增加到2725所,医院41所、疾控中心19个、卫生监督机构19个、妇幼保健院19个、乡镇卫生院334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3个、社区服务机构2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2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7个、诊所医务室139个、村卫生站(室)2129个,卫生人员总人数9064人、床位达4918张。

草原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实施草原生态补奖、退牧还草、草地鼠虫害综合治理等草地生态建设工程,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局面得到缓解,全州草地植被盖度平均提高5%,全州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5%。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法制化进程,出台《甘孜州草原管理条例》,天然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特色畜禽养殖较快发展。按照全州“2423”的农牧业发展思路,围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特色畜禽品种,进一步强化优势品种提纯扶壮和产业基地建设,全州特色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大渡河和金沙江河谷地带,藏羊、藏猪、藏鸡产业基地带已初具规模,群众养殖的积极性高涨,养殖收入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按照“企业 合作社 养殖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 “飞机” “互联网 ”发展路径,目前全州建设养殖专业合作社168个、家庭农场110户,注册资金总额4985万元,入社成员4781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拥有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年生产和加工各类畜产品2023余吨。目前我州生产各种肉、奶、蛋等生态畜牧业产品类别达20余个,创建有圣洁甘孜、青藏谷地、甲居藏寨、张大哥李大姐、康巴情人、达折诸等10余种品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市场。

新村示范片建设成效显著。甘孜州雅江县在八角楼乡、呷拉乡、河口镇两乡一镇的9个村进行了新村示范片建设。总投资为335.1万元(其中县财政补助175.9万元、群众自筹159.2万元),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牧民圈舍改建工作。目前,在新村示范片已建成蔬菜小棚32个,完成圈舍改造21户,推广玉米规范化栽培1500亩、种植甜樱桃600株、建露地蔬菜基地500亩、完成5户木耳示范种植。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

除部分旅游业外,甘孜大部分地区依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和政府的支持,几乎没有自己的本地企业,乡镇企业缺乏。

2、区域位置劣势明显

甘孜州地处山区,道路交通发展不够完善,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外部交流。

3、城市化水平低

由于受地形的限制,甘孜大部分地区建设用地紧张,城市化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也就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发展也就不够完善。

4、物价水平相对较高

地处偏远地区,货物运输不流畅且土壤贫瘠,加之旅游业的发展,物价水平相对较高。

5、居民收入不均衡

城市及其周边村落居民收入较高,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居民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耕地或是畜牧来获得收入,收入较低。

6、社会服务不够完善

乡村内只有私人诊所,村民只能选择诊所或是到镇上看病,路途远看病难。大部分地区无路灯,夜间不方便。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较少。

7、教育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均衡

村上无幼儿园,上学只能去镇上或是更远的地方。发展较好的地方教育设施完善,甚至优于川内一些地区。

8、人才资源短缺

刻育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业缺乏创新型、技术型人才。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经济结构不合理

甘孜位于山地及高原地区,多山林和草原,当地农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由于技术和人才的限制,当地的工业技术较为落后,因此依赖于政府的支持,缺少创新型技术。

2、区域位置劣势明显

甘孜位于四川西部地区,海拔高,多高山且陡峭。进出甘孜的线路单一,在暴雨季节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而道路经常受阻。这对甘孜的旅游业,以及内外运输物资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3、城市化水平低

甘孜州由于地势不便,经济发展与其他地方相比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以农业、畜牧业、旅游业为主,经济发展形式较为单一。而且当地农村对房屋建设有条件限制,城市化水平较落后。

4、物价水平较高

当地靠近旅游景区,外来的游客多,物价较高。且当地的海拔高,土壤贫瘠,蔬菜种植困难,许多新鲜蔬菜需要从外面运进来,导致蔬菜成本增加,物价上涨。

5、居民收入不均衡

城乡差距比较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主要以打工和做生意为收入来源,信息较为畅通,就业率比较高,且有政府扶持,帮助改造建设。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农业、牧业为生,交通不便,收入来源单一。

6、社会服务不够完善

乡村地区缺乏政府扶持和建设资金,只有公共澡堂,看病就医也只能到镇上,路途较远。缺乏资金来修建公共服务设施,且因为生活各方面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学历高、经验足的医生也不愿到当地工作。

7、教育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均衡

乡村地区无幼儿园,镇上有部分初中、高中,但高等教育缺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基本是本地人。因为政府的资金扶持,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师资力量仍然缺乏。

8、人才资源短缺

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在州内人均收入不高,且存在一些民族的问题,大部分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不愿意到甘孜地区工作,人才资源短缺。

五、政策建议

(一)新的背景和要求

1、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经济新常态与甘孜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既要看到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第二,创造新优势,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第三,必须要向质量要效益,要用质量提升来对冲速度放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把质量提升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朝向质量要资源、以质量作动力、靠质量求发展的方向转变,才能为经济发展构筑起新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供给侧改革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申请专项建设基金,探索并推广ppp建设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落实项目责任机制和推进机制,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在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关键作用。

居快技术改造创新。加大对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

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开展州政府质量管理奖评奖活动和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全面实施“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战略,落实品牌建设奖励政策。扩大本土产品市场占有率,打击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加强企业帮扶指导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好计划外电量衔接协调和争取,争取多发电、发好电;开展休闲农业信息及电子商务活动,扩大我州休闲农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荐药材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实行禁牧封育,发展农田水利建设。

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启动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完善配套服务。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支持盘活土地资产。完善土地资产盘活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鼓励征地拆迁还房以购代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购房金融产品。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完善流动资金贷款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投入。

康低税负成本。落实“营改增”全面扩围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困难企业依法依规享受税收“减、免、缓”政策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康低电力要素成本。推进售电侧改革,落实工商业电价政策,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康低企业用工成本。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确保养老保险费应收尽收。

康低物流运输成本。对道路运输企业收取的事故车辆拖车费、机场奎营性收费等进行清理规范。

康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建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工作机制。

营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措施,营造亲清政商环境。

强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落实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监督保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3、精准扶贫

树立精准扶贫观念。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的理念植根于各级扶贫干部的头脑中。

确定精准扶贫区域。坚持瞄准贫困地区,确保连片扶贫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连片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插花”贫困村。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精准规划扶贫项目。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群众决定、精准扶贫”的原则搞好扶贫规划。

扶贫项目扶持要精准。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全面保障贫困农户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增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促进贫困户直接、快速增收。

扶贫项目实施要精准。一是加强群众参与扶贫。二是加强扶贫项目公示。项目实施地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扶贫项目监管要精准。每年组织监察、扶贫、财政部门协同开展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对扶贫项目,尽可能将审计前置,做到先审计后报账。

开展结对式扶贫。甘孜州建立了“1+n”、“n+1”的结对式扶贫机制。充分根据贫困户和干部职工“双情况”,实行1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多户贫困户或多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的做法,由帮扶干部职工按照“一户一法、多户一法”的扶贫工作法,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并坚持“菜单式”帮扶、“融合式”推进,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

开展干部认亲式帮扶。甘孜州鼓励州级和县级干部认亲贫困家庭孩子,根据贫困户孩子和干部职工的情况,实行1名干部认亲一个孩子,由帮扶干部按照贫困孩子自身的情况,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4、创新趋势

党的__大以来,___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__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甘孜州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所以,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政府一切工作,让创新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描绘出未来甘孜州创新发展的蓝图。

长期以来,科技界、产业界所讲的创新大多是指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组织、新业态几个方面。事实上,对于目前的甘孜而言,不仅是科学技术要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都要创新,在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等方面也需要创新。除此之外,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甘孜州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指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更是薄弱。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让甘孜州发展的越来越好。

(二)比较研究

1、甘孜州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1)生物资源(甘孜州属于青藏高原气候,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药材种类丰富,林果资源丰富)

(2)农业资源(青稞酒系列产品丰富,淀粉粉丝质优价廉销量,油菜籽产油丰富)

(3)矿产资源(地形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矿种数达60种以上,矿业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4)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呈现出鲜明的高原生态多元化,环境优美,立体化景观特征,旅游资源具有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2、甘孜州教育发展状况

甘孜州经济不发达,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高校发展带来一定困难,群众收入低微,贫困面较大,高校无大中城市作依托,基础刻育又不发达,地处偏远地区,教育观念难以深入人心,生源不足,制约高校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发达,融资渠道不宽,是资源甘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外流较多,人才稳定难,各方面条件较为艰苦,引进外聘教师无渠道。

省内比较(与阿坝州相比)

1、阿坝州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势

(1)旅游资源(阿坝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形复杂,山河壮丽,风景优美)

(2)林木资源(林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农牧业资源(形成了以山地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高原马铃薯,中低温食用菌,地道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

(4)水电资源(全州水电装机达481万千瓦,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率达39.5%)

2、阿坝州教育发展状况

阿坝州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外流多,引进外聘教师无渠道,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引进机制存在问题多,重行政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而忽略专业知识的考评,造成学生地子薄,成绩差,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到成都绵阳等地区就学。

省外比较(与甘肃省相比)

1、甘肃省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势

(1)牧业资源(甘肃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达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载畜能力较好,耐牧性较强)

(2)林业资源(甘南州全州林业面积达92.13万公顷,其中林地占48.33万公顷,森林树种繁多,木本植物达522种以上)

(3)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甘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地处偏远落后的劣势)

(4)水电资源(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拥有黄河,大夏河,白龙江等120多条干支河流,水电资源理论隐藏量约361万kw,占全省的20.94%,可开发量为215万kw)

(5)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大类,33种,146处,自然景观56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37.6%)

2、甘肃省刻育发展状况

甘肃省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学入学率包括二专,目前仅为13%,但农村外聘教师渠道相对较宽,虽然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近年来明显提高,初中入学率达95.61%,但因环境偏僻,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严重限制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及分析

1、重要性评价

对甘孜地区来说,旅游业发展在甘孜整体的发展中占了极大比重。甘孜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农村的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农牧业多种功能的实现,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又为甘孜州包括乡村旅游业在内的农村各类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实施迫切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显现,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位置劣势明显、城市化水平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居民收入不均衡、社会服务不够完善、教育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均衡、人才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是甘孜地区发展的障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就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

第八篇 关于烟草农村自律小组建设状况调研报告2350字

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烟草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许可证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如何形成对农村自律小组有效全面管理与服务的体系,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对自律小组的管理和服务作为烟草专卖工作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在这一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自律小组的发展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烟草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经过几年的组织建设,自律小组建设逐步加强,自律小组成员在日常的经营中增强自律意识,辅助以有效的市场监管,形成了卷烟零售户相互之间互监互管、自检自律的良好局面。对此,_____县局一直在自律小组建设上不断地努力、探索,在自律小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以_____县农村自律小组的发展建设为例,系统回顾了其4年来农村自律小组的建设历程,总结了经验教训,力图从中反映当前县级农村自律小组的现状和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和分析,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自律小组建设的现状

_____县辖区自律小组基本情况统计表

_____县局只有3名市场监管员,而全县有1608户卷烟零售户(其中山区农村卷烟零售户有1105户),如果仅仅依靠市管员巡查走访卷烟零售户可能会顾此失彼,使一些市场监管工作流于形式,于是_____局根据_____县卷烟零售户实际情况,将全县1608户卷烟零售户都建立分成了125个自律小组,每个自律小组由10-15位卷烟零售户组成。自律小组由守法经营、众人信服的卷烟零售户担任组长。与辖区市场监管员一起指导监督各卷烟零售户的经营行为,搜集整理和汇报有关涉烟情报信息。主要是让自律小组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督促、指导、帮助、带动_____烟草市场监管工作,而且也为经营户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相互监督自律,做好卷烟的储存安全工作,维护消费者利益。

目前做法是市场监管员应对所负责管辖线路客户监管到位,不留盲区死角。应根据市场变化和管理需要合理安排巡查走访时间或频率,原则上偏远地区不超过半年走访一次,乡镇所在地及公路沿线不超过3个月走访一次,县城城区每季度不低于走访两次。自律小组长每月对本小组的零售户开展一次巡访,自律小组长在巡访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零售户及时纠正,自律小组小组长将巡访本小组卷烟零售户发现问题也及时反馈给市管员,使我们对卷烟市场监管更全面更到位。

二、农村自律小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自律小组建设发展受公共设施和环境的影响,农村卷烟零售户有没有兴趣或愿不愿意参与自律小组会议和服务过程的问题。农村卷烟零售户大都居住分散,销售量一个月下来在伍拾至壹佰条烟,卷烟种品主以低档卷烟销为主,销售利润大约二佰至伍佰元,卷烟销售收入占农村卷烟零售户家庭生活收入很少一部分,农村卷烟零售户家庭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作物生产。所以农村卷烟零售户与县城的卷烟零售户相比对自律小组的建设兴趣不是很高有些农村卷烟零售户就是不愿意参与自律小组会。

二是农村卷烟零售户未必能把自律小组事情做得好,若帮倒忙,则南辕北辙了。所以,我们在自律小组服务这方面的创新较为民情,只有在对农村烟零售户情况已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鼓励这么做。对于我们来说,卷烟零售户始终是销售卷烟过程的参与方,“销售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这一特性决定了销售过程就是卷烟零售户与烟草公司互相影响,互相评价的过程。因此,对农村卷烟零售户参与的有效管理能提高农村卷烟零售户的满意度。

三、农村自律小组建设采取的对策

要使农村自律小组建设更好,首要的是思想认识要上去。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办法,办法决定成效,要使农村自律小组建设更好,最重要的是干,不干坐而论道,只会误事,临渊羡鱼只会落空,而干有干道,这个道就是必须讲科学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在农村自律小组建设工作中重点是在发挥自律小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积极作用,让卷烟零售户在自律小组会上相互交流,让农村卷烟零售户意识到自己手中烟草证的含金量,让农村卷烟零售户意识到自律小组建设是实实在在为了他们服务。

增值服务

目前,_____县烟草专卖局正在研究和拓展一种称之为“卷烟零售户参与增值服务”的策略,使烟草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卷烟零售户目标趋于均衡,达到双赢。“卷烟零售户参与增值服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烟草部门要不断与卷烟零售户沟通,了解他们要什么,希望要什么,什么他们能自己做。不同的卷烟零售户--甚至同一位卷烟零售户--在不同时候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对农村自律小组管理和服务,市场监管员必须适应农村卷烟零售户这种不断变化的期望。 市场监管员要想组织一次成功的自律小组会,其实很难,自律小组会是个系统工程,要从事先的选会场,市场监管员的背课准备开始,到自律小组会现场的管理和会议内容的讲授,直到最后会议效果的总结。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会有好的培训效果。即便只是会议讲授时声音小点,农村卷烟零售户也会说,这次自律小组会做的不好,会议主持的市场监管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为了提高卷烟零售户兴趣参与自律小组活动中去,市场监管员在自律小组会准备工作上提出了服务“四化”,服务层次简单化、服务手段先进化、服务方法灵活化、服务内容多元化,让自律小组会的内容更让农村卷烟零售户易懂,愿意参与自律小组会来。

准员工管理

其次在农村自律小组管理上加强与自律小组长的交流与沟通,以准员工模式管理自律小组长。自律小组长毕竟不同于烟草的市场监管员,有着他们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自律小组长的管理应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一)痕迹化的原则

全程跟踪即从烟草专卖局与自律小组长签订自律小组诚信协议之日起,自律小组长任期一年。整个期间,烟草专卖局应对自律小组长日常对本自律小组成员巡访和其他方面情况进行痕迹化管理,并定期对自律小组长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测评,了解自律小组长的巡访情况和心理活动情况。

第九篇 关于农村音乐教学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3850字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

随着我县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民歌民舞“五进活动”的大力推进,音乐教师队伍的不断充实,课内外艺术教育内容的逐步到位,学校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音乐学科正随着改革的步伐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步步迈进。然而我发现,人们重视更多的是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在地域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地方的学校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育理念提出了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所以,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关注音乐教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如何提高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及社会的地位,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中,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音乐学科往往被认为是“副课”,一些老师认为音乐课不就是唱歌,不就是吼几嗓子,没有对音乐课有一个根本的认识。有些学校就把一些不大懂音乐、年龄偏大的教师“特殊照顾”安排教音乐,真正有音乐基础的教师往往所学非所用的去教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我校除外)

再一点就是大部分农村小学学校音乐教学设备落后,所有的农村小学学校没有一架钢琴,连电子琴也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电子琴也是个摆设,没有教师会弹。一些小学上课必备的打击乐器、配套教学光盘也只有几家学校有。音乐教材也都只能循环使用,想让学生圈圈点点都成问题。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缺乏尤其是小学,农村小学几乎都是兼职教师。有的农村小学一位老师要带语文、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生活五门课。此外有些学校还常以课时紧张为理由,利用音乐课的时间上其他课,致使学生无法学习掌握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思考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何种素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应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要有敢于教的精神

这也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大胆,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敢于开拓创新,善于营造教育背景。本文强调的敢于教学和善于教学相比,后者表现的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与文化内涵及良好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而前者表现的是精神魅力,需要教师具有卓识的远见、饱满的热情,在教育中充分显露教师的眼界、见识与胸襟,让理想与理想在这里相互交流,让心灵与心灵在这里相互接触。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热爱音乐艺术。农村学生由于所受音乐教育甚少,好奇心强,而对音乐艺术有更深更浓的热爱之情。

教师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甚至可以说学生将来的形象气质,是他们目前的任课教师的形象气质的复制与扩散,即古人所谓的“上施下效”,这也更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发挥才干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的教师就无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而敢于开拓创新、思维活跃、胸襟广博的教师就能以他那大胆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激情饱满的气质引导与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从另一方面看,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更加简单,可供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课外活动与社会交往场合少。学生的各种能力,诸如社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无法得到有效的学习和锻炼。另外,在农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很多经济困难的家庭,这种家庭对孩子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很多要求无法给予满足,这就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善的综合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条件。学生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任务便落到教师的身上。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虽不是万能的,但也有很多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用。在音乐训练与活动中,有许多看似与人的某种能力的培养无关,但他却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对于相关能力的培养而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例如:歌唱的音调对语言声调的影响,音乐集体训练对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舞台表演对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等。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有卓越远见的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的尝试与创设,在尝试与创设过程中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并借各种音乐训练与活动,渐渐的使学生的心理和谐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说到底就是要求教师要有一股特殊的气韵与精神贯注在他的言行举止中,别开生面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体悟、用自己的歌声去表达、用自己的动作去体验,给他们单调的视野带来美景,给他们贫乏的心灵带来朝气,给他们干涸的语音带来活力,给他们生硬的举止带来生机。

二、要有善于教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最基本的主观条件莫过于善于教学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有教学技术的体现,又有文化涵养的要求。只有善于教学的教师才能把知识准确地、完整地传给学生;只有善于教学的教师才能真正唤醒、激发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据了解,像我县这种情况不只是存在少数地方,是全国多数农村小学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不完善的音乐教学开始于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故学生上了低年级和初中阶段还只是掌握极少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不少学生还不具备简谱的能力,其他的诸如音乐的鉴赏、音乐表现及音乐创造能力,更无法得以有效的培养。音乐教师面对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其教学之难可想而知了。

我们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教师应如何借助音乐的特殊魅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薄弱,教师要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学校要求举办兴趣小组与开展文艺活动,教师要如何因陋就简地开展,既要使活动生动有趣,又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如何把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科学文化知识及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民间文化等融入音乐教学。不难看出,这里蕴含着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民俗文化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等多种知识的综合。音乐教师,作为一名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同于一般的音乐艺术工作者,它不仅要掌握这些知识且要善用这些知识,体现出育人的特点,也就是要能够用它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文化知识教育学生,让他们从狭义走向广阔,从肤浅走向深入,从蒙昧走向明晰。音乐教师只有既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又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的“善于教”的能力。

三、有乐于教的热情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态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乐于教学是教师必备的道德修养中最重要的品质。首先,他必须热爱音乐艺术,只有热爱音乐艺术的教师才能善于用音乐艺术;其次,他必须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更自觉地教育学生。

很多农村的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条改变困境现状的道路,因此考大学是他们最理想的出路。面对着大学新生录取仍以高考分数为准绳的状况,各学校很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更何况学校的评优工作更多的还是以各校的中考和高考成绩为杠杆。另外,受社会旧传统的歧视及音乐从事着的落后思想的影响,农村民众轻视音乐教育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校方领导与教师,只监督学生在考试科目上的学习,音乐科目自然就容易被忽视。相应的说,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就无法提高,职称考评与福利待遇总是落后于“主科”教师。

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音乐教学设备差,社会及教育部门不重视音乐教学等一系列客观现象,极易造成教师主观上对音乐教学的应付心理。

音乐教师的这种态度看起来似乎是人之常情,但我对此的不同的看法。前文已提过,音乐学科地位的提高有赖于教学质量的保证。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教育若只以简单的唱歌与听音乐为教学内容,无法体现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教育功能,他也就不具备引起农村社会各界人士及教育部门重视的资本。这就有赖于一批热爱音乐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孜孜不倦耕耘于音乐教坛。

音乐,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教育中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却有它特殊的功能,自古以来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这种功能,并且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传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对音乐功能的阐述中,就很强调音乐中的善与美的统一,道德与音乐的统一,尤其是善与美。他强调了这些音乐特性,其实也是为了感染人、教育人。柏拉图也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在心,传于后人”。两千年前音乐教育在人类社会已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这与先贤们广博的知识学问的影响和孜孜不倦的教学的倡导是紧密相连的。

四、小结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只是个人或某小团体的事,而是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事。我们期望各教育部门都来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习;也真诚希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发扬古圣先贤的优良作风,勤学苦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有的精神气韵、饱满的教育热情,投身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感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穷生机与喜悦。

第十篇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000字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

目前,根据___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

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取。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23年关于农村调研报告十篇

摘要: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关键词:春节 年味儿变淡 民俗气氛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我生活在农村,对这些年农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村范文

  • 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6篇)
  • 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6篇)114人关注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 ...[更多]

  • 村官农村调研报告(7篇)
  • 村官农村调研报告(7篇)114人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以及农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的滞后。以下是由小编为 ...[更多]

  •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7篇)
  •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7篇)112人关注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 ...[更多]

  • 到农村调研报告(3篇)
  • 到农村调研报告(3篇)111人关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总结两年来此项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调 ...[更多]

  •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15篇)
  •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15篇)110人关注

    我区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到xxx公里,其中:县道xx公里、乡道xx公里、村道xxx公里。农村公路作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与城市联系交 ...[更多]

  • 农村市场调研报告(4篇)
  • 农村市场调研报告(4篇)109人关注

    商务局对农村市场流通及供销工作调研报告在开展“察民情,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中,我们深入部分县、乡和企业对农村市场商品流通和供销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 ...[更多]

  • 农村卫生调研报告(6篇)
  • 农村卫生调研报告(6篇)107人关注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 ...[更多]

  •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4篇)
  •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4篇)107人关注

    当前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典范在全国已有很多,但从整体着眼不难发现,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仍处在贫困落后状态,那么这些率先走上农业产业化发 ...[更多]

  • 农村法制调研报告(3篇)
  • 农村法制调研报告(3篇)106人关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今年7月,xx省委又对建设法治xx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 ...[更多]

  • 农村清洁调研报告(5篇)
  • 农村清洁调研报告(5篇)103人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为此,我乡根据县委、县政府工 ...[更多]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