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750字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2.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
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
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
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政府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
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政府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二篇 关于xx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500字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
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2003-2023)、《阿××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县乃至普洱市的文明史都将前推千年。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
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只有文化馆、图书馆达到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100字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
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第四篇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600字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__月__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__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__”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__日报》、《__晚报》和__电视台对我县____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____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__、__、__、__、__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_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_届____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____,__”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___万元实施了__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____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_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___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_届____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____生态旅游区和__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____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第五篇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3800字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23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02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23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23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外地许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芜湖市从2023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动漫产业的奖励。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在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发地区做法等。
调研组认为,合肥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期,我市应像抓工业立市那样抓文化产业,像合肥大建设那样,狠抓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有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也必将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六篇 关于我县传统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7000字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对我县五大传统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县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烟花鞭炮、食品加工、钢网架构五大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产业,并且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20__年,这五大传统产业加上铜加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24亿元,同比增长52%,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88.4%,累计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74.02%,成为县域财政的主要税源。
(一)五大支柱产业的基本情况
1.医疗器械
我县目前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5家,经营企业76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1家,出口创汇企业6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4家。江西洪达集团、益康集团、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北际医用塑胶业(南昌)有限公司跻身全国医疗器械200强企业。
医疗器械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医用塑胶、卫生材料等71大类600多个注册品种,“洪达”牌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江西洪达、益康、红新、庐乐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全县医疗器械从业人员4万多人,拥有2万多人的医疗器械营销队伍,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约占全国31%的市场份额。其中洪达牌一次性注射器全国销量第一。
2.文化用品
我县现有文化用品生产企业102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5家。与毛笔相关的作坊2100多家,与钢笔、圆珠笔、水笔相关作坊1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文化用品产业现有品种50多个,规格上千种,全行业注册商标108个,外观设计申报专利52项。20__年,德文笔业、罗氏笔业、派利笔业、富利文笔业等5家企业被中国制笔协会评为“中国制笔王”,中德笔业被评为“中国圆珠笔金属笔芯王”,书利牌、富利文牌、派利牌、德文牌、罗氏牌、劳文牌、华宏牌自来水笔,中德圆珠笔芯,七步诗牌记号笔等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制笔行业名牌产品”。20__年,罗氏笔业、麦波斯文具有限公司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文化用品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以笔类为主的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000多个,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金属笔30%、毛笔49%的市场份额掌控在文港人手里,文港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华夏笔都。
3.烟花鞭炮
全县行业生产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资产1.2亿元、长山出口花炮有限公司资产0.4亿元。20__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李渡烟花2.62亿元、长山花炮2.5亿元)。李渡烟花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名牌企业,李渡烟花集团占地3700亩,资产超亿元,目前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企业,年产烟花36万多箱,产品有礼花弹、大型盆花、李渡烛光、小型烟花四大系列共20__多个花色品种,去年参加了奥运会烟花燃放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
4.食品加工
全县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0家,固定资产投入3.1亿元,从业人员2500人,20__年实现工业产值7.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
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是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固定资产2.4亿元,年产蒸谷米20万吨,大米6万吨,产值可达6亿元,是亚洲最大的蒸谷米生产企业,产品销往非洲、中东、欧洲等40多个国家。
李渡酒业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开发,去年实现产值5935万元,实现税收308万元,创造历史最好水平。20__年李渡牌商标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李渡牌系列白酒,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20__年出土的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遗址将中国烧酒酿造历史往前推移300年,并列为全国十大考古之一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钢网架构
钢结构行业现有生产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轻钢生产线8条,重钢生产线1条。一级建筑企业1家,二级建筑企业2家,三级建筑企业5家。20__年雄宇集团申报江西名牌产品成功,使进贤的钢网架构企业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
钢网架构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000人,项目经理280人,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先后承接了江西黄金埠发电厂、宜昌长江铁路大桥、包头黄河铁路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二)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县五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部分企业每年以40%以上 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全国重点企业。有些产业不断壮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成长为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八个特点:
1.企业人才济济。我县五大产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绝大部份是在市场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创业者。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格,善于开拓的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我县聚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县工业产业得以持续发展最显著的特点。
2.营销网络发达。经过20多年市场网络建设,我县的文化用品、医疗器械、烟花鞭炮、钢网结构等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县,号称5万大军跑市场,到处都有进贤人;同时我县的营销网络机制先进、人才辈出,营销人员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有江西的温州人之说,这是我县产业发展的无价之宝,这支历经20多年市场摔打培植出来的营销队伍和网络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
3.市场竞争力强。我县传统产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工人工资(含社保金)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工人让利于企业,企业让利于经销商,经销商让利于消费者。使我县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发展环境宽松。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县财力虽然非常紧张,但一直坚持放水养鱼,扶持壮大传统产业,使得文化用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得以较快的发展。全省工业gdp财政贡献的比例一般在8—9%,而进贤则为4.8%。从这一侧面反映出我县历年来对工业企业扶持的力度。
5.产业集聚明显。我县文化用品生产企业102家,手工作坊3000多家,产值13亿,占全国市场的45%;医疗器械一次性耗材生产企业65家,产值10多亿元,占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个县集中这么多企业,生产这么多产品,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6.龙头企业支撑。李渡烟花,中粮米业两家企业,其规模在全国乃至亚洲排名靠前,而且具有很高的信誉度。因此,两家企业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产品95%出口世界各地。
7.传统底蕴丰富。我县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例如文港制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港毛笔一直沿用家庭作坊生产模式,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原因是毛笔不适宜采用大工业化机械生产,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能满足特殊消费者的需求。
8.品牌初见成效。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我县医疗器械产业有一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名牌产品,文化用品9个行业品牌,2个省级著名商标,李渡烟花,李渡酒都是江西名牌和江西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产生名牌效应,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三)五大支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从产业结构层面看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典型的有医疗器械,钢网结构,在产业内部是相同的企业叠加,无专业对口分工协作,在产业外部与其他产业没有较多的关联,不能形成其他产业对其协调和支持,因此造成产品相同、用工相同、市场相同、行业不能自律,企业相残,出现不正当的竞争。
②产品竞争力不强。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长,原材料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我们调查文港金属制笔,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80%,毛利空间只有20%,企业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钢网结构产业发展趋势是高层重型钢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桥梁钢结构、塔桅、管道钢结构、海洋平台、锅炉钢架等,而目前全县钢构产业还停留在轻钢结构层面上。五大产业除食品加工、烟花鞭炮外,其他三大产业,产业链没有延伸,产业层次低。同时还表现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绝大部分产品属劳动密集型普通的大众化产品。
③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高级化的过程,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及时引导,几年来全县新增医疗器械、钢网结构企业十几家,没有进行及时的引导,仍然是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既浪费了有效资源,又使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张公镇的东南钢构,开工没几个月就停工歇业。再如医疗器械一次输液器生产企业过于集中,有的企业处于维持状态。
2、从企业层面分析
①科学技术的瓶颈制约。
目前,科学技术是制约我县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人才缺乏,全县五大产业中高级技术人才不到20人,没有一家省级的研究所,技术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企业无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企业技术设备陈旧老化落后,没有更新换代,无法承担新产品开发能力。
②资金的瓶颈制约。
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设备的技术改造说穿了一是技术、二是资金,大部分企业意识到需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壮大企业,但由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不足,银行贷款又十分困难,只有望洋兴叹,错过了企业发展的机遇。
③家族体制的制约。
投资主体单元化,家族式管理有原始积累快、信息传递快、决策效率高、管理成本低等优点,但也有企业管理体制落后,阻碍优秀人才进入,不利于员工积极性发挥,家庭矛盾渗入企业等严重缺点。这种家族式管理体制在企业创办初期比较适宜,企业发展到现在就完全不适用,而且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和思路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并提出主要立足优化产业升级来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行业部门出台了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如关闭小煤窑,淘汰1.83m球磨机,2.2m机立窑,关闭年产3万吨草浆造纸厂,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厂。20__年7月医疗器械行业启用新的包装标准,调整出口退税,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建设部从20__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南昌市工业制造业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进贤工业经济发展40条等,推动了产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因此,我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应该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烟花鞭炮、食品加工、钢网架构五大传统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延长产业链条,使各大支柱产业步入良性、健康、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思路应确立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装备制造的水平,加强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工艺,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升级,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1、搞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明确产业的发展导向目录,并制定鼓励奖励办法,加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例如,医疗器械应着力发展生物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家庭保健医疗设备、无创伤、微创伤医疗器械等,提高一次性医疗器械耗材的准入门槛。钢网结构应着力发展重型钢构、桥梁钢、大跨度钢构、住宅开发、钢水泥预制结构等,防止轻钢结构的重复建设。文化用品在传统毛笔的基础上要鼓励金属制笔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等。食品加工要立足于进贤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建立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总之,产业的优化和调整规划要科学,引导要先行,调整要适时,措施要得力。
2、依靠自主创新化解科技资源瓶颈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当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问题已经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因此,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根据我县产业企业科技水平现状,首先应鼓励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人才要留得住、安得下、建立人才技术档案库,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其次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业产品研发中心,把产品的科研、设计和制造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三要设立高科技产品研发风险基金,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不畏风险;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更新改造,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实用技术改造企业,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和制造水平。如鼓励企业建立医疗器械研究所、文化用品研究所等。
3、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左右世界竞争格局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要做好提高企业规模经营水平和产业进步,加快大型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像洪达、益康、雄宇、沙神、中成动物制药、李渡花炮和文化用品方面的企业集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生产水平;要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产业合理发展。
4、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这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选择。20__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了法律依据。据行业分析,我国2600多个产品有88%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低层次的重复建设的过剩。面临市场这种局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技术性作用,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重组、改造、淘汰的方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工业的领导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健所在。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更加重视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工业发展。一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主抓工业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向工业集中,花主要精力研究工业方面的问题,解决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二是要加强抓工业的干部队伍建设。调集精兵强将到工业第一线上去抓工业,让干部在抓工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造就干部。今后提拔和使用干部,要把会抓工业的干部推到领导岗位上来,在全县形成一批会抓工业的骨干队伍。三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县政府应确定一名领导牵头,建立企业用地协调机制,其主要职责是解决企业用地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办证进度。同时要对新招商项目和企业新、扩、改项目进行包装立项,向上争取专项工业用地指标。
2.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医疗器械、文化用品、钢构网架、进贤工业园、温福工业园五大产业基地。但是存在体制不合理,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所谓体制不合理,如进贤工业园区和温福工业园区,进园企业对有关乡镇没有任何财政贡献,但是在征地、搬迁、维稳等方面又有大量的工作,这种又要完成财税任务,又不能受益,还要维持稳定的工作谁来做。所谓设施不配套,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工业园区不但是企业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人的载体。他们的生活、娱乐、消费、上学、就医等实际问题,都应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目前,工业园区没有任何行政职能,什么说了都不能算,说了什么不一定算,怎么可能服务到位。要尽快改变目前这种局面,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3.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我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大部分都面临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化解资金制约的瓶颈,应该靠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就企业而言,一是要有完善的财务体系,建立良好的信用、信誉形象。二是应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方筹集社会资金。三是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作。就政府而言,主要是鼓励外地银行来进贤投资,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和组建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4.发展第三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服务。我县三产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偏小,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加大三产招商引资力度是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一要建设化工原料市场,为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二要建设钢材市场,为钢架产业服务。三要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市场,为全县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服务。四要建设医疗器械、文化用品交易市场,为产业发展服务。五要积极发展物流业,保证企业物流便捷。六要积极发展娱乐消费业,为企业客商提供服务。
5、抓好营销人才回归工程。我县几大产业的营销人员不下5万人,其中第一代营销人员有不少已在全国各地安家立业,有的还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人大都在50—60岁左右。他们的第二代已经接上了事业的班,如果能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将是一笔巨大财富。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政策去吸引他们。我们建议,对进贤籍在外的营销人才一要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建立联系网络;二要通过在县的厂长(经理)们与他们开展对口联系,疏通感情;三要制订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感召他们回乡;四要下大力气继续改善软硬件环境,用亲情加环境让他们感到回进贤发展有钱可赚,可以有大的发展。
6、抓紧建立行业协会。目前我县的文化用品、烟花鞭炮产业有了行业协会。医疗器械和钢架结构两个产业,至今还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行内老板们坐不下来,相互不买账。希望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相关人士都出来做做工作,通过做工作,让他们消除历史积怨,为了共同的事业和进贤的发展团结起来,把产业做大做强,用共同的目标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把事业越做越大,这样才有出路。
第七篇 水电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450字
水电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临沧市_____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关于做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安排,区委派出16个专题调研组重点围绕人的富裕度、人的居住质量和人的创业环境等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水电产业调研组根据相关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三种形式进行调研,并于7月8日至13日由水电产业调研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左金祥同志带队,先后到临江电站、大柏树电站、遮奈电站、梅子箐电站、官山电站、细嘎电站,蚂蚁堆乡、邦东乡、马台乡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_____区基本情况
_____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住有汉、傣、彝、拉祜等23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36万人。全区国土面积26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8.4%。境内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8条,分为两大水系,即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径流面积为1186.98平方公里,怒江水系径流面积为1465.02平方公里。南汀河流域是恕江水系最长支流,也是全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博尚镇,至羊头岩出区外,全长70.9公里,区内流域面积119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64m3/s水能储量为9.16万千瓦。
截止20__年底全区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3546件,其中蓄水工程42件(中型水库1件、小一型水库6件、小二型水库21件、坝塘14件),总蓄水量501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3372件(流量0.3m3/s以上的42件,0.3m3/s以下的3330件);人畜饮水工程98件;闸坝及其它水利工程34件。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历年来,_____区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在60-70年代就建成近40多座农村小型水电站(装机多为30-200千瓦),对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不适应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电力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全区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调整和规划。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已建成蓄水工程42件,总蓄水量5013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件(博尚水库);小一型水库6件(小道河水库、马鹿坑水库、柳树河水库、锅底塘水库、中山水库、铁厂河水库、);小二型水库21件(茨通林水库、团山水库、大坡头水库、大子良水库、丫口田水库、跃进水库、界牌水库、横山水库、道河水库、豹子洞水库、滑石板水库、石板桥水库、大沙地水库、新蓄水库、大浪坝水库、小板桥水库、小龙塘水库、幕布水库、蛤蟆塘水库、羊厩房水库、白花箐水库);坝塘14件(松树林坝塘、阮家田坝塘、前哨坝塘、大村坝塘、吃水箐坝塘、小水槽坝塘、户远坝塘、小水塘坝塘、小塘房坝塘、田心坝塘、三叉箐坝塘、干龙塘坝塘、山头坝塘、幕布小中山坝塘)。
全区已开发利用的水能为29550千瓦,建成电站10座,其中:怒江水系建博尚坝后电站,装机为2×250千瓦;细嘎电站,装机为1×500千瓦;南汀河三级电站,装机为3×1000千瓦;南汀河四级电站,装机为1×1000+1×20__千瓦;大柏树电站,装机为2×3200千瓦。澜沧江水系建有梅子箐一级电站,装机为1×500千瓦;梅子箐二级电站,装机为1×1250千瓦;梅子箐三级电站,装机为2×6500千瓦;官山一级站:装机为2×500千瓦,官山二级站,装机为1×400千瓦(糖厂内部使用)。建成漫临线11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及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为6万千伏安、9万千伏安,建成35千伏变电站8座;正在博尚镇曼来山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临沧电网的输送能力,为吸纳日益发展的地方小水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建水电站3个,总装机2260千瓦。其中:遮奈电站,装机9600千瓦;临江一级电站,装机5000千瓦;临江二级电站,装机8000千瓦。
(二)发展规划
布局:_____区的水能资源开发重点区域为怒江流域的博尚、忙畔、凤翔、蚂蚁堆水力资源聚集区,辖区内横穿国道214线,交通便利,与城市中心相距较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和电源结构,集中资金开发城市周边及公路沿线具有区位优势的水能资源,实行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化的开发利用。
目标:_____区水资源丰富,根据水能资源优势及径流的分布情况,规划建设(改扩建)蓄水工程6件,增加1352.1万立方米。其中:马台大沙坝水库,蓄水60.4万立方米;平村白沙田水库,蓄水100.7万立方米;忙畔鸭子塘水库,蓄水1070万立方米;马台乔地坡水库,蓄水8万立方米;风翔兰花箐水库,蓄水7万立方米;改扩小龙 潭水库,蓄水达114万立方米,目前蓄水8万立方米。规划开发建水电站10个,装机总量45200千瓦。其中:怒江水系可建小高桥电站,装机2500千瓦;昔铺河电站,装机20__千瓦;铁索桥电站(西河电站),装机4000千瓦。澜沧江水系可建官山三级电站,装机1×1000千瓦;大付寨电站,装机3200千瓦;马台一级电站,装机3200千瓦;马台二级电站,装机7500千瓦;马台三级电站,装机12800千瓦;马台琅琊电站,装机5000千瓦;那招帮公电站,装机4000千瓦。
(三)水电产业运作机制
根据_____区水能资源优势及径流的分布,针对当前小水电开发缓慢和利用率偏低问题,在充分考虑用电单位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按照“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结合统筹规划小水电开发速度,提高利用效率,创造并发挥经济效益,切实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水电产业开发主要有以下程序:
1.项目建设单位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与区政府签订开发协议,正式协议签订前要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正式协议签订后将原件报发改、水利等部门备案。
(1)2.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可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不再另行编制规划。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应另行编制规划。
(2)2.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进行修订编制报市水利部门提出意见后,再报市政府批准。
(3)国际界河、市、区(县)界河的开发协议不论装机大小,由市水利局提出审查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核准实施的流域水能规划报省发改委、水利厅备案。
2.核准权限
装机规模在2.5万千瓦及以上电站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核准。装机规模在2.5万千瓦以下的电站建设由市发改委核准。
3、报建程序和所需报送材料。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报送以下文件:
(1)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意见。
(2)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
(3)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4)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林地征占预审意见。
(5)电站设施的相关安全意见。
(6)电网部门有关上网的意见。
4.项目核准。项目核准机关根据《云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试行)以及水利、环保、国土、林业、安监、电网等部门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依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电站建设项目给予核准。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二年,项目核准后建设业主发生变更,必须经当地政府同意并报项目核准机关备案;装机规模发生变更、梯级电站合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报项目核准机关进行变更核准。
5.初步设计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区水利局转报市水利局组织评审,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予以批准。初步设计发生变更建设单位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查批准。
6.工程招标。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的规定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招标由项目业主组织,招标前应将招标备案表、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评标办法等报水利局备案,招标后将招标结果报水利局。
7.质量监督。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由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市级核准的水电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到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签订工程质量监督书,并缴纳质量监督费。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8.开工许可。电站建设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提交:项目核准文件、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工程质量监督书、项目建设单位资质、工程监理资质、设计方法代表资质等相关手续。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查许可后方可开工建设。
9.工程验收。水电站工程验收实行分类验收制度。截流前验收、重要隐蔽工程及基础处理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由项目法人负责,市(区)发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工程蓄水验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组启动验收由项目法人与接入电网的经营管理单位共同组织,市(区)发改、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设施验收由安监部门负责;电站主体工程完工,各单项验收完成,可投入试运行;竣工验收在试运行满一年后,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项目核准单位组织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取水许可证,电站才能正式投入运营。
10.电网建设、电价
(1)电网建设根据负荷需求、电源点发展情况适时建设,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市发改部门核准,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国家或省发改部门核准。电网主干线由供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管理,各电站上网的线路由电站开发单位与供电部门协商解决。
(2)电站的上网由电站业主与供电部门协商并签定上网协议,上网电价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11.建后管理。区经济、水利、安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协调服务、安全监管工作。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_____区水电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开发程度较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困难和条件制约,难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市场格局单一。_____区没有独立的地方小水电电网,国家电力部门垄断经营。垄断经营的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小水电和电网之间严重不平等,成为全区小水电发展的“瓶颈”。当前,小水电上网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上网电价不统一,不同水电企业,上网电价不同,如玉带河公司的梅子箐三级电站,直接上网供电局,年平均上网价0.195元/度;官山电站原直接上网供电局,后因某些原因,上网给玉带河公司,玉带河公司再上网给润达公司,最后由润达公司上网给供电局,这其中就造成了官山电站上网电价被压低(年平均上网价0.15元/度)。二是电费不能按时结算,电站上网的转接,使企业重复纳税。如官山一级电站上网电费已两年没有回收,区内部分村寨电费也有两年没上交。
(二)手续多而繁杂。小水电开发项目需开发商到省、市、区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开发手续,水电开发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水电开发投资缺乏协调管理、跟踪服务,投资者办理手续较难,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的报告较多,加大了开发项目投资成本。如土地、林地、环保等手续需到省级或市级部门办理。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水电开发既有盲目性,又有滞后性。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水电开发处于高潮时期,争先恐后的建设开发,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诸如各项手续、上网问题、现有网络的输送能力等。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平台。
(四)产业自身的限制。小水电产业发展建设成本高,电站规模较小,多数是径流式电站,导致电量生产有限,生产成本偏高,如与大规模生产的常规能源竞价上网,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此外,小水电因季节因素导致水资源丰枯矛盾对电力输出影响大。
(五)补偿问题处理难度大。小水电站建设只有妥善处理好涉及到的土地、林地、移民安置等相关问题,才能保证小水电站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土地征用、经济林木占用补偿、移民安置处理难度较大。
(六)缺乏机制的管理权。_____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水电开发投资渠道单一,国家先后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建设开发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在当时对发展小水电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小水电站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区级政府对电站的生产、运行、上网、营销没有实质的控制权,对电力行业的运作管理机制作用不大。如供电部门实施的“无电工程”,在线路改造中,只改照明电,不改动力电,若要改动力电每户农户要交1000元的改造费,线路改造后,收费由电力部门负责,债务由乡、村负责。
(七)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水电产业开发的相关手续由省、市、区的相关部门审批,开发地的党委、政府对开发商在开发水电过程中没有实质的管理权限,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按照安全生产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当地党委、政府对开发商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中矛盾多、意见大,难以管理。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小水电站研究开发,做好项目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水电产业发展环境,对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走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夺标。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联动机制,理顺小水电站管理体制,保障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生态环保等方面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优惠上网电价,系统效益收费,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以及灵活的融资机制等激励政策。
(三)针对小水电站自身的弱点,加强小水电站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装备,促进新技术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水电项目要明确相关部门人员专人负责业务办理;涉及征占用农民土地问题,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解决。
(五)加强水电项目的监管,从事小水电站建设单位应专业化,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因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准入,做到施工质量到位、监理技术到位、生态环保安全意识到位。
(六)督促已批的水电产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如临沧玉带河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马台河电站。
第八篇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4350字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23)》中提出的到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__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__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20__年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1.56亿元和84.4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9.5%和6.1%。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44.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实力弱小。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我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20__年我市为60.5:9.0:30.5,长沙为35.6:39.1:25.3,全国平均为42:18:40,合肥的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30.1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63.04亿元,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0__〕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合政〔20__〕89号),特别是《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23)》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20__年的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20__年,合肥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20__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合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20__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__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外地许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芜湖市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动漫产业的奖励。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在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发地区做法等。
调研组认为,合肥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期,我市应像抓工业立市那样抓文化产业,像合肥大建设那样,狠抓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有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也必将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九篇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100字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__)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
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核桃产业现状 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__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
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__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
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2.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__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172.6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__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2%,初果树26.4万株,占10.6%,盛果树12.3万株,占4.9%,老树5.6万株,占2.3%。
据县统计局的统计:__年全县泡核桃产量224.6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13.5%,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81.4%。
1、核桃资源 本次调查太平乡、龙潭乡、河西镇的9个村、21个社、37户,共种植核桃11448株,户均拥有核桃309株,人均69株。在11448株中,盛果树596株,占调查株数的5.2%,初果树3165株,占27.6%,幼树7622株,占66.6%,衰老树65株,占0.6%(详见表
1)。 据三乡(镇)填报共有核桃671633株,户均拥有核桃103株,人均24株。其中盛果树144685株,占总株数的21.5%,初果树67885株,占10.1%,幼树422846株,占63.0%,衰老树36217株,占5.4%(详见表
2)。 泡核桃种植户实地随机调查情况表1 单位:株
2、泡核桃产量 根据到户调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5.91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261.8万公斤;根据三乡(镇)自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3.35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148.4万公斤(详见表
3、表
4);根据县统计局__年统计产量计算,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5.07公斤/年,全县泡核桃产量为224.6万公斤,县政府对外交流数为470万公斤,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统计数为105.86万公斤,地方税务局的核桃计税产量为134.71万公斤。全县的泡核桃总产量究竟是多少?有必要再进一步的调查核实。 乡(镇)自报泡核桃生产情况表2 单位:株 泡核桃种植户产量实地调查情况表3 单位:公斤、株 乡(镇)自报泡核桃产量表4 单位:公斤、株
3、经济收入 据调查的37个核桃种植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226120元,户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08.1%。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9%(详见表5)。其中,太平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户,人均达4205元,最高的人均达到5000元。
龙潭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户,人均达2400元,最高的人均达到7500元。河西镇核桃销售收入最高的人均达到4000元。据调查的三个乡(镇)自报,6491个农户(含没有核桃的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6470514元,户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8.65%。
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13.54%(详见表6)。
4、财政税收 据调查的37个农户,上交核桃农林特产税总数为5183元,占上交税费总数9196元的56.4%(详见表5);三个乡(镇)6491个农户上交核桃农林特产税总数为249679元,占上交税费总数766157元的32.59%(详见表6)。根据地方税务局提供的数据,__年全县核桃(不含苗)计税产量为134.71万公斤,实征税164.45万元(其中生产环节征收108万元,流通环节征收56.45万元),占全县农林特产税全年实征数377.56万元的43.56%,占全县农业税收征收数577.35万元的28.48%。__年国家税务局没有对核桃加工企业征收__,如按__年“双文明”考核中核桃加工企业上报的销售收入7262万元的6%计算征收__,则应征税435万元。
泡核桃生产效益到户实地调查情况表5 单位:公斤、元 乡(镇)自报泡核桃生产效益情况表6 单位:公斤、元
5、加工现状 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
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
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就解决了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7人,__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前景
1、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44900公倾,占77.7%,(在林业用地中无林地6221公倾,占林业用地的4.3%);农业用地33904公倾,占18.2%,牧业用地3126公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倾,占2.4%。据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公益林面积10324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28.6%。
据县退耕还林规划,全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1600亩,其中还林面积为43000亩。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山区农民宁愿把常耕地拿出来种植核桃。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
2、生产潜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
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26.4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1.5倍。204.6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12.3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
第十篇 现代杜仲产业发展和资源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6050字
为了解现代杜仲产业的发展潜力,总结和分析现代杜仲产业基地建设的经验和问题,探讨推进现代杜仲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经商科技司,经司领导同意并按照工作方案,本人于5月59日赴河南省实地考察了__县、__市、__县的杜仲种植、开发基地和中国林科院杜仲种质资源库,认真听取了地方政府、有关企业、科研机构、林业部门、村民代表的情况介绍及意见建议,并走访了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课题组的有关专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代杜仲产业发展潜力极大
杜仲是我国特有孑遗树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杜仲皮是传统名贵中药。我国对杜仲的应用可以追溯到秦汉乃至更早的时期,历代医书均有详细记载。近年来研究发现,杜仲的根、皮、叶、花、果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杜仲橡胶以及-亚麻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杜仲黄酮等80余种活性物质,得到了橡胶、制药等诸多国计民生产业领域的关注,由此诞生的现代杜仲产业已初露端倪,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橡胶制品及相关产业。杜仲果、叶、皮、根均含有杜仲胶,其中果壳、皮含胶丰富,达17%。杜仲胶具有独特的橡塑二重性,开发的新功能材料具有低温可塑、抗撕裂、耐磨、透雷达波、储能、换能、减震、形状记忆等多种特性,未来可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和军工、交通、通讯、医疗、电力、水利、建筑、运动竞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其中,用杜仲胶制造的轮胎使用寿命提高20%,汽车油耗降低2.5%,1吨杜仲橡胶轮胎可以减少70吨汽油消耗,被国际社会誉为绿色轮胎。杜仲胶资源的战略价值,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最大的轮胎企业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能源产业部已瞄准我国杜仲橡胶资源。
(二)营养保健产业。除传统药材杜仲皮外,杜仲的叶、花、果等也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杜仲叶富含绿原酸、京尼平苷酸等活性成分;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达21.88%、为松花粉的2倍以上,杜仲黄酮含量达3.5%4.0%,为银杏叶的4杜仲种仁油 -亚麻酸含量高达67.6%,为橄榄油、核桃油、茶油的860倍。这些活性成分,在降血脂、降血压、促进睡眠、防辐射和防突变、预防骨质疏松和抗衰老、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保护视力、增强智力、抑制过敏反应、抗菌消炎、抑制癌细胞发生和转移等多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是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的优良原料,已经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和国家药典。目前,我国国民健康问题突出,同时又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开发利用杜仲产品,能够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减轻老年化对我国现代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对地方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灵宝金地杜仲年产值已经达到6亿多元。
(三)健康饲料和安全食品产业。杜仲叶内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及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氧化及升高白细胞等功能,且无毒副作用,是十分理想的功能饲料,对提高畜禽及鱼类免疫力、减少抗生素应用、提高肉蛋品质效果显著。初步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杜仲叶后,饲料利用率和肉、蛋生产率提高,主要质量指标显著改善,其中鸡蛋胆固醇降低 10 %,鸡肉和猪肉内羟脯氨酸含量提高50%以上,猪肌纤维密度提高74%161%。如果杜仲饲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我国肉蛋等动物食品生产质量、缓解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将是一个重大贡献。同时,由于杜仲籽油富含-亚麻酸,在食用调和油和婴儿配方奶粉方面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四)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产业。杜仲是我国乡土树种,树姿好,干形笔直,树冠浓密,雌雄异株,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基本无病虫害,在广东韶关以北、吉林通化以南的27个省(区、市)均可栽培,是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可用于流域治理、水土保持、荒山和通道绿化,也可在公园庭院、田间地头零星种植,在我国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河南的洛阳、灵宝等地街道绿化开始采用杜仲,清华大学、北京林大校园杜仲行道树表现良好。现代杜仲产业的发展,完全符合赵树丛局长关于生态民生林业的指示,完全可以实现____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要求。
杜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工业原料,是生态民生林业建设的主力树种,未来将有可能形成以杜仲为基础工业原料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直接产值数千亿元、间接关联产业产值数万亿元的战略性庞大绿色产业集群,将成为继油茶之后事关我国重大国计民生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树种,并具备促进和支撑打造我国经济、产业战略升级版的潜力。
二、我国杜仲资源培育及开发方式实现了革命性创新
多年来,在我局及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林业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我国在杜仲定向育种、资源培育利用、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特别是在我局科技司的支持下,以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杜红岩杜仲创新团队潜心研究30余年,承担完成1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攻关课题,先后取得杜仲研究成果20多项,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奖励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杜仲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杜仲专著4 部,在杜仲定向育种、栽培模式、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杜仲资源培育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杜仲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低产、低效、单一转向精细、高产、高效、综合,为传统杜仲产业向现代杜仲产业转变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坚持科学育种,已经审定推广了一批定向培育的杜仲优良品种。中国林科院已经组织开展3次全国杜仲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并在河南新乡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杜仲基因库,保存杜仲种质和育种资源869份,建立了杜仲核心种质,完成了杜仲全基因组测序并挖掘了杜仲橡胶和主要活性成分相关的功能基因。中国林科院坚持长期定向选育杜仲优良品种,目前已经选育出果用、花用、皮用、叶用以及观赏型等优良品种和无性系30余个,华仲112号等14个杜仲良种已经审定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采用良种的杜仲林盛产期产皮量提高97.8%162.9%、产果量提高 31.3840.17倍、产叶量提高135.6%279.1%,产花量提高15.619.1倍。特别是,杜仲胶产量提高了3040倍,在国际橡胶界引起轰动。
(二)创新栽培模式,解决了杜仲资源产业化利用的瓶颈制约。针对现代杜仲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林科院改进传统药用栽培模式,研究形成了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雄花园栽培模式、叶用林栽培模式、材药兼用栽培模式、立体经营模式以及杜仲嫁接繁育技术、杜仲剥皮再生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科研推广成果,实现了杜仲培育技术历史性突破和重大创新,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代杜仲资源培育模式克服了传统模式投产周期长,果叶花等采摘难度大、采收率低,以及劳动强度高、危险作业等弊端,产量大幅提高。据测定,河南省伏牛山区按照传统模式培育的杜仲林,生长良好情况下每亩产量果实仅5kg左右、雄花鲜花不足10kg、杜仲叶100kg左右,基本不具备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河南灵宝采用先进的栽培模式建设现代杜仲产业基地,盛果期每亩产果量达到150200kg、杜仲橡胶产量达3040kg,产叶量达300kg,2023年亩均收入超过6000元。其经验已经被山东、甘肃、安徽、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的杜仲企业借鉴应用。
(三)重视产品研发,为杜仲资源综合利用找准市场定位。围绕杜仲生物提胶技术,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重点开发研制了杜仲果实脱壳机,试验成功了机械和生物发酵相结合的杜仲橡胶制取新工艺,攻克了杜仲橡胶、杜仲亚麻酸油的高效分离和综合利用等技术难关,得胶率较化学法提高20.11%、纯度提高5.14%,出籽率高达96.1%。此外,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中国林科院与有关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开展产品研发, 杜仲雄花茶及其加工方法、杜仲油抗氧化保鲜方法、杜仲功能饲料等一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杜仲雄花茶、酒、饮料,杜仲-亚麻酸软胶囊,杜仲香菇、木耳、灵芝,杜仲蛋(鸡)、肉、鱼等产品开发成功并受到市场欢迎。
(四)跨界协作攻关,杜仲产品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延伸。杜仲橡胶是中科院化学所的科研成果,并已取得国际发明专利,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国内化学、橡胶、医疗、制药等领域的科研单位试验研究发现了杜仲橡胶新材料的许多应用价值,在运动医学、高铁制造、精密仪器、汽车轮胎、国防军事等领域初见成效。杜仲橡胶制作的汽车轮胎在使用两年后基本没有磨损,代替石膏治疗骨折患者的试验取得成功,在遥感卫星天线上的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高铁轨道减震方面抗疲劳能力远远高于其他材料等。
(五)以企业主导、综合利用为基础建设现代杜仲产业资源培育基地,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对传统杜仲产业基地和现代杜仲产业种植基地的对比发现,注重科技支撑,以企业为主导,以综合利用为基础,以良种使用果园化栽培为关键建设现代杜仲产业资源基地,是近年来现代杜仲产业市场化发展探索出来的成功路子。对比传统杜仲种植基地的萎缩,以灵宝为代表的现代杜仲产业资源基地则显出勃勃生机、强劲成长。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出的杜仲产品系列成果和专利技术,已经分别在河南、甘肃、陕西、山东等省区的十余家杜仲企业进行转化,促进了外界资本进入农林业的跨界投入,探索了按照种果树的方法栽杜仲、按照建工厂的方法育资源、科学建设现代杜仲产业资源基地的技术路线,实现了现代杜仲产业发展与农业转型、农民转业、农村城镇化的协同推进。
(六)新型的政府管理机制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现代杜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市场在现代杜仲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推动现代杜仲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2023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明确提出鼓励杜仲种植生产、新型天然橡胶的开发与应用、杜仲橡胶生产技术及装备国家林业局连续5个五年计划支持杜仲育种、高效栽培与产品研发等重大课题立项,批准成立了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杜仲培育纳入《全国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并在林业财政补贴、产业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中国社科院将杜仲研究列入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并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出版发布了首部《杜仲产业绿皮书》;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开始关注现代杜仲产业发展并初见成效。现代杜仲产业融合了社会资本、依托自身资源基地、市场化运作,提高了经营稳定性、改善了与农户的关系。
三、现代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现代杜仲产业价值开始得到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关注,发展呈现较好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杜仲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杜仲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19881995年,我国杜仲面积从30万亩迅速扩张到600万亩,但种植培育方式粗放,产业化利用价值不大,已呈自然萎缩之势。目前全国27个省区杜仲资源面积为537万亩,其中满足现代杜仲产业发展要求的约10万亩,全部利用后杜仲橡胶年产量不到5万吨,实际生产量几乎为零,与全国每年300万吨天然橡胶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对现代杜仲产业特点、内涵缺乏基本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杜仲价值实现方式不同于油茶、核桃等干果、鲜果,重要杜仲产品生产也远非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所能承担的。但基层林业部门的认识多数仍然停留在行政组织发动、强调规模声势、忽视综合利用等传统粗放造林和经营方式,既不利于杜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无法实现民生林业的宗旨。这种状况在民间同样存在。
(三)关联产业、消费者对杜仲价值及应用前景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杜仲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涉及诸多关联产业,但目前规模总体较小、部分产品开发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初试阶段,效果的有待进一步验证,价格还未达到合理区间,一些行业还没有取得整体性认同。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或规范,目前杜仲产品也存在生产秩序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正常发育。
(四)产业集聚及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待整体谋划。民间资本是目前我国杜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力军,但专业性强、综合生产能力差,企业间缺乏协作,还没有自发形成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利用的市场机制,杜仲橡胶浪费问题突出。此外,我国对杜仲大规模资源扩张和利用的准备不足。
四、高度重视并科学推进现代杜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现代杜仲产业发展,既要率先解决全社会对杜仲的认识问题,也要从扩大资源总量、服务社会需求这一核心目标出发进行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一)建立国家杜仲橡胶战略储备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天然橡胶消耗量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其中80%依赖从东南亚进口,培育杜仲资源是我国解决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在东南亚等地区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建立国家杜仲橡胶储备制度,避免受人挟制,不仅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而且有利于生态民生林业发展和林业战略地位提升,极为必要,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一是支持并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社科院、石化、军队等部门研究并向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国家杜仲橡胶战略储备制度的建议;二是在适当时机成立杜仲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谋划和指导杜仲资源基地建设;三是鉴于天然杜仲橡胶的战略价值,建议发改委等部委明令禁止天然杜仲橡胶出口。
(二)将现代杜仲产业资源基地建设列入我局重大调研专项。组织开展多层次、大规模调研,深入了解现代杜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统一和深化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相关社会群体对现代杜仲产业的认识;协调中国工程院等权威机构,对杜仲资源在相关领域和行业的应用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形成现代杜仲产业科学发展的共识;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大力宣传杜仲良种、培育模式以及产业政策,转变各级林业部门的惯性思维。
(三)强化对现代杜仲产业资源基地建设的科学指导。围绕贯彻国务院简政放权、打造我国经济产业升级版的指示精神,吸收借鉴油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运作为主体、良种使用和科学培育为关键、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基本方针,建设符合现代杜仲产业发展的基地。一是组织开展全国杜仲资源普查,摸清现状;二是制定指导意见,明确现代杜仲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方向;三是统筹规划现代杜仲产业基地建设布局及规模;四是组织编写杜仲资源培育指南,科学指导基地建设;五是组织相关省份有序开展良种繁育和推广,加强和规范杜仲良种种苗市场管理,提高杜仲生产良种化水平。
(四)进一步加大对杜仲产业的科技支撑。国家林业局连续5个五年计划支持杜仲科研,既是现代杜仲产业发展十分宝贵的经验,也是今后确保现代杜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一是建立国家杜仲工程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育种选优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步伐,加强关键技术熟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将杜仲产业研发纳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杜仲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和突出问题;三是完善杜仲工程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在内的产业战略联盟,促进杜仲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四是加强技术标准制定,为现代杜仲产业与市场对接提供标准支持。五是重视杜仲良种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尽快申报并取得林木新品种保护,建立规范的杜仲良种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