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10-30 07:01:50 查看人数:25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1篇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这些年来,_____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

从20xx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

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xx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xx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

全市工业税收由20xx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xx年的20增加到44.4。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

20xx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

20xx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

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xx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

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xx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

“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

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xx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

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

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

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

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

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

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

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

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 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

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

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

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

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

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

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

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

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

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_____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_____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

_____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

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

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

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

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

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在百度搜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2篇 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修水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办法,取得了卓然成绩。使我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在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上,我县工业园区更是取得了综合发展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和我县地理区位还处于劣势、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以及2023年我县决战工业700亿宏伟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模式、路径。

元宵节过后,我校本着锻炼教师、发挥咨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并请来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志远博士指导,对修水工业经济进行调研。

我们的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工信委、国土局、矿业局、环保局、统计局、人民银行修水支行等单位调研,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和供电公司、裕发食品、凯达服装、辉运饰品、新中英陶瓷、华伟矿业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发展修水工业经济的三条建议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这些建议更侧重于思维层面,旨在开启多种视角,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还有待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并制订措施。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产业集群,优化区位条件,努力形成反梯度发展态势。

1、强化集群公共政策研究,坚持集群发展模式。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订和实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地走集群发展的模式。

过去,企业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因素,更倾向于沿海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接下来,当劳力等成本控制不下来时,关注产品市场区位因素,产品市场销售量大的地区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企业发展更趋向为集群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产业集群也就成为最大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集群为近距离的相关或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合作平台,成为吸引更多同行参与的“吸铁石”,集群的最大功能在于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环境和创新环境。无数事实证明,集群才真正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大家庭”。

我们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工来大规模引进关联度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目前我县“两头在外”企业的“嵌入式”发展,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这些企业信息化、企业家培育、蓝领工人培育以及工业物流等,增强其稳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大量稳定性强且逐渐本土化的中小企业的存量成长为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集群的形成还需要行业中的大企业的参与。大企业的形成既可依托已有中小企业的重组整合,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从集群培育的角度看,如果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大量扎堆,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摒弃无序式的、面面俱到的产业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本地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规划和打造若干专业集群。将支柱产业的摊子铺大了并不能降低县域经济风险,反而可能因资源配置拮据而导致整体陷入困境。

我们要尽快了解和掌握集群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规律,可通过颁布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种战略计划以及开展促进集群创新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帮助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坚持有限目标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鉴于我们工业积累和现状,我们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发展原则,注重区域专业分工,要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有重点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可考虑对现有工业项目运行状况进行分类梳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从多指标分析入手,全面详细地掌握各工业项目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再据对各工业产业进行排序并扶优限劣,逐渐凸显我县工业特色,营造主业优势,打造地方品牌。对我县来说,区域专业分工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形成专业化经济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达产达标乃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地方经济越专业、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对后续资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地方经济规模就越可持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进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场供求状况,锁定招商引资范围。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都十分关注运输成本因素,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修水因为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积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别是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内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并满足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市需求场规模将成为替代具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中心地带,工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理念,扩大内需并以我县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地区市场应该成为当前修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所在。

当前,可以组织专门队伍科学、深入、细致研究以修水为中心的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市场潜能,并结合修水现有资源与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锁定招商范围,招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被动或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对未来国内外企业跨区域布局时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可以主动谋划,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积极引导长期以来“两头在外”运转模式的企业转向关注和研究内地市场,促使企业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转型,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企业物流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在修水投资的盈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修水必将成为良好的工业投资聚集地。

4、优先抓好矿业产业集群。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在于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不断优化并适应科技型企业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以引入若干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骨干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反梯度战略是不少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资源和基本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和拓展矿业经济,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优势,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思维,突破工业发展瓶颈

1、跳出工业发展工业。修水工业怎么抓?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一、二、三次产业内在关系中找到依据乃至办法。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必然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各自的发展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就为我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坚持。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农业乃至旅游业优势、品牌和名气为抓手的工业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营销修水区域品牌,通过修水区域品牌的提高,进而优化修水工业区位条件,带动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打造影响力,工业为一、三产业奠定基础。

2、跳出修水发展工业。基于各地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我们要主动谋求跨县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赢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对口支援的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周边地理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地区对接,参与区域分工。

我们可以赴周边地区广泛协调并征集意见,积极谋划政府间合作并由此带动政商全方位互动。一是可考虑将修水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结合起来,支持并匹配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共享跨区域范围工业发展成果。二是可考虑在与周边对接过程中寻找工业分工的突破口,主动纳入周边工业分工体系,加大中间产品生产范围和规模。依托周边强势产业并与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群,慢慢发育,渐渐由低端集群向高端集群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支持集群的渐进升级,最终形成创新驱动的县域经济态势。待时机成熟,再通过周边寻求或直接寻求与外部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接,进而实现在更大范围中寻找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等。

3、跳出融资看融资。越是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赖银行贷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业的融资冲动往往不符合贷款要求。银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是集约化水平高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所以,我县工业发展思路要逐步调整到企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融资问题不仅仅是融资本身问题,而是县域工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低效率企业融资难问题恰恰在于低效率企业本身。我们要详细诊断修水传统工业中落后产能状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来抓,单纯的政银企对接往往难以奏效。优化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就是培育和增强修水经济软实力。

三、强化工业发展软环境,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1、打造企业家成长摇篮,培育商业文化。企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拔苗助长型的公共政策推动必然失效或扭曲企业投资行为。公共政策支持应从推动企业扩规模即达产达标向提升质量方面转变,更侧重于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及员工培训。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来,经济生活中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贫困与欠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不足。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一批具有宽广战略眼光、积极的市场开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将是修水工业经济腾飞的奠基者。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何培育、开发并利用好这个最稀缺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列入公共培训计划,建议在县委党校开设企业家培训专题班。可重点将返乡创业人员作为修水本土企业家队伍来打造,建立并搞活企业家协会,培育企业家间频繁的的互动交流学习机制,了解并政策上支持企业家成长,逐步构建修水主流商业文化,一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如果说融资问题是我县工业运行面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才是影响或制约修水工业运行内在的根本性问题。

2、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打造一支规模充足、稳定性强的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熟练一线工人队伍,使其成为企业乃至我县工业战线的生力军,并使其成为我县产业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这将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项战略工程。实践早已证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是产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基于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已有各种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础上,还须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研究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长期产业工人培育与激励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步稳定并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县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3、从形象和品牌上抓工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可以通过努力获取,并可大大缓解修水地理区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进修水行政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亮点,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形成舆论优势,以此来凸显我县本地特色,进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时,当前要注意防范和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可能导致的县域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修水地区形象塑造,做好区域营销,为大规模引入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考虑从修水发展历史中寻找工商业文明成果和经济发展线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点

1、突出强调并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强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工业曾一度辉煌,就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与科研结构对接,宁红和上海中医学院,康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加强与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对接与联系,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此扩大我县科技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科技资源,逐步优化修水的工业区位因素,这对急需技改转型的传统产业企业乃至新兴行业企业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上级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作为,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大手笔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快速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大量科技资源的汇聚将无疑对修水跨越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2、加大对企业家和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状况。我县有部分企业家多年来从“草根”到“贵族”靠得是自己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拼搏。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时代发展眼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解决好家族管理、企业运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县企业员工队伍也缺乏经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训。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宜迅速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政企合作,达成共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制度。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综观当今工业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改善工业运行状况、优化工业产能的重要关键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是当今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既降低了工业运行成本,又改善了工业运行的效率,可直接将工业运行推上快车道,加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其因“两头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帮助企业完成并运用信息化。

4、加大对区域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县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两头在外”企业较多,产品市场范围较广,工业企业对运输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为实现由易到难地优化我县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物流业应作为当前修水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来规划、落实。物流业的先导性发展将有助于相应地改善我县工业区位中的其他条件,比如可扩大修水工业产品市场范围,降低工业运行成本。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紧调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物流业发展。

第3篇 *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成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着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但是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也是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着力点。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加群众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们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25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通过民营经济的日益兴起和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特色。分析我市目前的经济结构,除电业、通信、金融等国家垄断行业外,其他经济组织几乎全部为民营经济;按行业分布来看,涉及煤炭、建材、耐材、造纸、饮食服务等,涵盖了各个行业门类,基本形成了民营经济一统江山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员近20万人,到2003年底,我市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的总数已达2.7万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完成增加值8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6.6 %,纳税总额占全市税收的四分之三左右,对财政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以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民营经营单位占我市全部经营单位的94%。我市的耐材、造纸、建材、煤炭等支柱产业中,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了产业群,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聚集效应逐渐显现,是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全市790家耐材企业中有745家为民营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5家,年产超5000吨的有78家。造纸行业中有400多家民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超5000吨的有87家。400多家建材企业、200多家煤炭企业以及1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2003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我市今天的发展局面。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民营企业的壮大,就没有工业强市目标的实现;没有民营经济的扩张,就没有全市经济的腾飞。作为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民营经济,对实现工业强市目标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要把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新成绩,必须对当前的新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认识还有相当差距,仍有相当的同志思想僵化,对民营经济和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加快发展的力度不够,使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我市民营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性企业少,服务性行业多,重复建设的项目多,其原因是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全面的引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三是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民营企业中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是凭经验闯天下、看胆略撞财运,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四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五是环境不够宽松,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棚架”,落实不力,民营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解决,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机构、中介组织、商会、行业协会等不健全,常常出现自己打自己现象,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利润;外部环境仍不宽松,政策服务措施不完善,“四乱”虽有所收敛,但变相收费仍时有发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市委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新密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重点抓好50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65亿元的目标。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在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实践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民营经济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开关。不破除保守、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就难于实现新局面的开拓。分析我们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我们缺少的就是先进的发展理念,思想还不够解放,缺少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抢抓机遇的意识还不够强。因此,要结合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个主题,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彻底破除

*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来自范文搜-www.koomao.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4篇 最新县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工业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工业经济大发展。

一、祥云等四县一市的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大家充分感受到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

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都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实施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战略,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二是培植支柱抓龙头。这些县市都紧紧依托地方优势,培植壮大矿冶、建材、煤炭、农产品加工、橡塑等五大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好效果。

三是投资环境引力强。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改造路面、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

四是文化底蕴显实力。凸现文化底蕴是加速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进入鹤庆等县市的城区见到的都是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使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处处是文化、乡乡有商机、人人在促经济发展。

五是信念胆略闯出路。这些县市都紧紧抓住土地广阔利于招商引资、矿藏丰富利于矿业冶炼开发、传统产业利于促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利于旅游业开发等优势,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招商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两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总量、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四大突破,充分体现了 “处处都有宝,行行出状元”,密切联系实际,善于识宝、能于掘宝,敢想敢干。

六是转变职能促发展。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兑现相应,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加速区域的发展。

二、祥云等四县一市在发展工业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考察团成员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这些地区的干部群众都牢固树立了“工业强县”“无工不富”的思想意识。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都把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和培植工业支柱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新型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特色化活商”深入人心,为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这些地区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县、乡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业形成了制度。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中,这些地区都建立完善领导负责项目制度,落实好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抓工业经济激励机制,创新领导干部抓工业的方法和措施,把领导干部抓企业、招商引资等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致使在当地形成了想工业、议工业、抓工业,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优势抓特色,立足创新抓效益”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营造新优势的同时,把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优势变资源,资源变资本,实现招大商引巨资的突破成了他们发展工业经济的特色。如祥云等县,他们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利用区位优势招大商、发挥城建优势招大商、打造信用招大商、强强联手招大商等方式实现了“你投资我发展”的双赢目的;又如鹤庆、大理等县市,他们在加快发展中始终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来发展工业、提升传统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旅游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市场商机来发展工业,达到了依托资源优势招大引强的突破。

(四)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环境抓优化成为典型。这些地区在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以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等职能上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兑现相应的,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了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比如努力建设法制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放手放胆让自然人发展为个体私户,继而发展成企业、又让企业自由发展成股份制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建设活动中,强力落实引进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良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五)这些地区都高度注重培植支柱抓龙头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龙头兴则产业兴,在培植支柱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科技和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达到工业经济大发展的目的;联系实际,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目标。

三、这次考察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虽然有的方面存在差距,可大家明显感到,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有着诸多的发展优势、有潜在的加快发展动力。

(一)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仔细分析其他县的发展思路,回首我们几年的发展实践,县委政府所制定的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的工业化、以城镇和交通为突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章”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符合##的实际、科学、切实可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目前,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在不断推进、以水电推动式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漾江工业经济走廊”已见雏形,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广阔的地域和优良的区位成为加快发展的便利条件。我们有1957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为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先机,为建设工业经济园区、工业经济走廊提供了空间。##地处博南古道的要冲,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与大理、巍山、洱源、云龙、永平、保山等县市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大理州府仅有29公里,与大理火车站相距仅30公里,与大理飞机场仅距35公里,是州内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是大理的后花园,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的区位优越都利于招商引资和加快发展。

(三)丰富的水能等资源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势资源。##境内千峰竞秀,百溪激荡,具有山高水高等特点,水能资源得天独厚,仅##江等8条主要河流能蕴藏量就达45.21万kw,为开发水电产业、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全县已建成电站总装机达22.794万kw,电能资源成为我县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尤其是在能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今天,电能对##发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是其他县不可比的。我县矿藏资源丰富,有大理石、金、锑、锌、铜、硅等30余种。此外,全县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达67.2%,被誉为是“绿色宝地”,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招商引资。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困难。

一是创业先天性不足。我县虽然地广辽阔,但山多平地少,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背靠大山,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利于大都市的直接辐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不足。

二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宣传教育活动,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政府转变职能力度需加大,这些与有的县市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县市比,差距明显。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重要启示:(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联系##的实际,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与县情密切结合的文章,坚定“文章”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文章”的内容,细化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强力推进彝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以结合实际为着力点,通过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就是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抓得快、抓得实。联系##的实际,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全力做好公共协调服务,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要强力落实引进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质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做好“筑好金丝巢,引来金凤凰”,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三)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理、祥云、鹤

庆、剑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关键是他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联系##的实际,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在服务中体现和实现管理。该市场调节的就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该中介组织办的让中介组织去办,该下级办、办得好的让下级去办。切实管精、管少、管好、管大,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好、协调好。二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实行“一个窗口”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公布行政许可项目,公示行政许可办事人员。三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四是要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间接管理,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变行政手段为市场调节手段,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狠抓作风建设。要重点整治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兴勤俭节约和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破除自满情绪,确立忧患意识;破除平稳思想,确立快速意识;破除封闭思维,确立开放意识;破除自卑心理,确立进取意识;破除拖沓作风,确立效率意识;破除议论风气,确立务实意识。

第5篇 分管经济、工业副县长个人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你们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分工,负责工业、商贸、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经济开发区筹建工作,分管县安监局、商务局,协管县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邮政局、电信分公司、电力公司、卷烟销售公司及其他州在县企业,联系县人行及在县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负责煤炭产业,服务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和铁矿开发项目以及万顺水泥辅料加工项目。一年来,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从和维护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负责、开拓创新,严谨务实,务求实效,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和推进。

一、坚持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己任,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积极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党组及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类集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领导科学和分管工作,系统学习了党的经典理论和经济理论。通过深入学习,通过党性分析,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

二、分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强基础、重落地、优服务”的理念推进工作,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优势资源、骨干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三个重点,抢抓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民族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建设等机遇,狠抓招商方式转变、签约项目落地生根,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推动完善了招商工作管理体制。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推动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职能从县商务局分离出来,给予相应的人权、事权、财权,理顺了招商工作的管理体制,集中了工作精力,从本质上提升了招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二是完备了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招商引资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就是项目库、信息库建设和相关宣传资料制作。采取部门、企业自编和聘请专业人员参与的方法,围绕县内优势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编制了5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建实了招商项目库,并有5个并进入州级项目库。收集在外工作人员资料和在投资的外商资料,建实了招商信息库。组织专业团队制作了《县招商引资指南》和影视宣传光碟。基础性工作的完备使全县招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命中率”。

三是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广泛寻求合作。成功组织了北京产业转移洽谈活动、上海招商推介活动以及武汉、广州等地的老乡联谊会,组织参加了日韩经贸洽谈、鄂港粤经贸洽谈等活动。全年共签约招商项目协议12个,协议引资3808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52255万元(含省外资金29119万元),比上年净增15255万元,占州定目标任务的186.63%;其中新签项目到位资金10270万元(含省外资金7170万元),续建项目到位资金41985万元(含省外资金22049万元)。利用外资142万美元。出口创汇1508万元,占州定目标任务的228%。

四是组织实施招商项目“落地工程”,狠抓项目落地。认真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对每一个落户的企业,实行一名县领导带领一个职能部门、一家银行和一个协调服务专班负责的“四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同时,建立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和跟踪问效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服务瑕疵投诉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对重点招商企业实行重点保护。煤矸石综合开发、阅山硅工业硅加工生产、5万头牲猪养殖、福城矿业铁矿冶炼、双鑫集团矿业红土综合开发利用、金源建材、长友魔芋食品加工等9个项目先后落户,开始前期建设;荣盛服装、万顺矿业、清江水布垭旅游3家企业建成投产。到底,全县招商引资企业达27家,其中投产的企业15家,在建的企业10家。招商引资企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二)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工业经济工作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做强工业企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标,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的外围环境,协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劳动力等关键要素问题,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一是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壮大企业规模和块头。通过摸底排队,全县年产值和销售收入100-300万的企业有45家,300万-500万的企业达到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的26家增加到33家,新增10家,净增8家,企业成长的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协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多次为企业协调解决

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劳

第6篇 工业经济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兴镇发展战略,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经贸活镇”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棉花,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下面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起期间**镇工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完成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2个,其中亿元项目4个—晶荣化工、福星工贸、韵之味食品、浩臻发工贸;完成培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列统企业)12个,还有2个正在申报;完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列统企业)实现开票销售 13.1亿元;完成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1个——辰龙饲料;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创建省商标3件——“纤手”、“姜哥”、“老侯”;完成工业入库税金2960万元;完成工业集中区入驻工业企业22个,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创建村级创业点3个;完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完成技改投入2亿元;完成市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3个,市重点工业项目1个。

二、工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特色设备充分显现开票额只占45%,技改投入较小,研发新品力度不够,线上销售不高。

(二)企业融资困难,成本高。

(三)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办理难。

(四)企业土地指标是工业发展瓶颈。

三、十三五工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知难而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工业发展目标

1、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开票额增速达12%递增,到十三五末达20亿元。

2、 培植列统企业10个。

3、培植开票额超亿元企业3个。

4、完成工业入库税金达亿元。

5、完成技改投入4亿元。

6、完成8个企业创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1+5”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区政府对张棉工业集中区**片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铺设,以及全力招引项目入驻。

(三)项目建设: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申报市重点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仙剑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

(四)支柱产业:

1、在原工业集中区积极打造食品加工特色,使食品加工特色更加显现,全力在土地指标、融资、用工、技改等方面帮扶正林食品、云清食品、韵之味、冷链食品等企业,逐步使这几个企业成为我镇的食品支柱企业。

2、在张棉工业集中区(1+5)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0个汽摩配企业,精心配制企业,逐步使之成为机械支柱产业。

(五)做大做强:通过对现有企业加大在品牌创建、技改投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市场开拓、融资、土地指标以及电子商务等来做大做强企业。

(六)科技创新:大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投入研发资金2亿元,发明专利10件,建立技术研发机构1个,6个研发基地,科学创新贡献额达36%。

(七)品牌创建:创建驰名商标3个—“纤手”、“老侯”、“姜哥”。

第7篇 有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科学建言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安排,4月中旬,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在曾广中副主席带领下,围绕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课题,深入xx区、xx市的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咸阳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市工业经过多年建设,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新兴产业,全市整个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得以聚合爆发。2023年,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首次达到了50.3%。2023年,咸阳成为继西安、榆林之后的第3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地市。此后4年,工业经济总量更是增长近3倍。目前,我市已经形成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医药、建材、航空、战略新兴九大支柱产业。2023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咸阳工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633亿元、增加值完成835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8.7%。20xx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987.3亿元、增加值912.8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4.5%。

但是,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速度上看,咸阳工业经济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全市主要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发展总量不大,劲头不足。加之能源产业价格下降,对我市仍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影响较大。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0.67亿元,同比增长5.4%,较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17亿元,增长 10.3%,较1-2月回落2.2个百分点。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层次偏低。仍以传统产业、加工型企业居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产业链较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导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如我市的电子、纺织服装行业都是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而占我市规模工业份额48%的能源化工产业,主要依托彬长旬的地理优势,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不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融资能力不强。我市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间接融资,融资成本高,受金融政策影响较大,而不善于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融资渠道不畅、担保体系不健全,资金成为困扰企业转型的一大难题。目前,咸阳在国内的上市公司只有3户,分别是兴化股份、st偏转和彩虹股份,低于西安的19户、宝鸡5户,与东部地市相比差距更大。

(三)市场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客户服务不到位,难以同客户长期合作,其实质是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薄弱,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不足,往往失去难得的市场机会。有些企业不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导致在市场上盲目跟风和疲于应付,造成产品滞销、库存增加,销售陷入被动。

(四)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企业对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导致新产品开发滞后。与全国东部地区相比,我市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特优产品数量少,竞争能力偏弱;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传统产业资源开发型企业偏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科技性人才缺乏,技术改造资金短缺,使企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五)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项目许可、配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审批时间过长、服务效率偏低等现象。同时,因国家土地紧缩和环境治理标准提高,企业落地难度加大,我市局部存在土地、水、电、气、排污等要素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影响项目落地建设及企业产能有效释放。许多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行业由于招工难致使企业开工率不足。

二、咸阳工业跨越发展的机遇和重点

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新常态,我市工业经济要谋大发展,就须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追求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摒弃简单扩能增量,追求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紧紧抓住国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这一战略机遇期,着力在发展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增实效,加快实现扩总量与提质量的“新平衡”。即:以“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契机,立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区域节点城市的目标,抓住政策聚集、要素聚集、影响力和关注度聚集的机遇,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大力实施“千亿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以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千亿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即:重点发展能化产业,着力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纺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光伏、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到2023年,实现能化产业2千亿;装备制造和食品产业2个千亿;电子信息、建材、纺织、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 300亿。)

(一)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引领优势产业集聚式发展

1.能源化工。依托我市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以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炼油一体化为重点,培育壮大中石油长庆分公司、兴化集团等优势企业集团,实现能化工业大发展。引导彬长旬能源基地重点发展煤炭、煤化工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礼泉精细化工园和兴平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形成上下游产品关联,产业链条基本完备的陕西第二大能源化工基地。到2023年,能源化工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0%。

2.装备制造。依托兴平装备制造基地和咸阳汽车制造产业园,加快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船舶、能源设备、建筑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具有成长性的军工配件及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业,培育有较大市场空间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及农业机械制造业四大产业。大力发展陕西柴油机重工公司、航空电气公司、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到2023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50亿元,年均增长12.5%。

3.食品。依托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培育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精品粮油、果品深加工、乳制品、肉制品、果蔬饮品、原浆果汁、烘焙食品、方便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抢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以乾、礼、兴、武、泾、三等食品大县为基地,打造咸阳千亿丝路食品工业带。到2023年,食品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4.5%。

4.建材。依托海螺、冀东、声威三大水泥集团,形成泾阳、礼泉、xx县水泥产业集群;以蓝星玻璃、台玻等玻璃企业为基础,发展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产品;以九冶建设及武功钢构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设备钢结构产业。到2023年底,建材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14%。

5.纺织服装。以新兴纺织工业园、xx县、泾阳现有棉纺织产业为依托,打造西部地区中高端棉纺织产业制造基地;支持杜克普、陕西润浙纺织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以咸阳际华新三零印染有限公司为龙头,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以构筑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基础为重点,建立与西部地区能化、装备、汽车、农业、医疗等产业相衔接的生产体系,打造国家产业用原料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到2023年,力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到80户,纺织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2%。

6.电子信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围绕为三星配套和cec在咸投资280亿元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将咸阳建成我国西部显示器件产业基地。同时,围绕陕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正泰电器西北产业园和相关产业,着力建设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到2023年底,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56亿元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2.9%。

7.医药。依托我市医药产业的良好基础,以步长集团、摩美得,白鹿、康惠制药、君寿堂等药企为重点,加大对骨干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展现代新型中药,适时整合优势资源,增强医药产业竞争力。着力推进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康惠制药有限公司、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三户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到2023年,医药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5%。

8.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陕西有色新能源、天宏多晶硅、彩虹集团为龙头,发展光伏产业;依托咸阳压缩机等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华特玻纤维公司等企业为基础,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沣西新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同时,深化开放合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努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 300亿元。

第8篇 2023年分管经济、工业副县长个人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你们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分工,负责工业、商贸、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经济开发区筹建工作,分管县安监局、商务局,协管县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邮政局、电信分公司、电力公司、卷烟销售公司及其他州在县企业,联系县人行及在县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负责煤炭产业,服务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和铁矿开发项目以及万顺水泥辅料加工项目。一年来,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从和维护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负责、开拓创新,严谨务实,务求实效,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和推进。

一、坚持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己任,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积极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党组及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类集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领导科学和分管工作,系统学习了党的经典理论和经济理论。通过深入学习,通过党性分析,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

二、分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强基础、重落地、优服务”的理念推进工作,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优势资源、骨干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三个重点,抢抓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民族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建设等机遇,狠抓招商方式转变、签约项目落地生根,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推动完善了招商工作管理体制。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推动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职能从县商务局分离出来,给予相应的人权、事权、财权,理顺了招商工作的管理体制,集中了工作精力,从本质上提升了招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二是完备了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招商引资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就是项目库、信息库建设和相关宣传资料制作。采取部门、企业自编和聘请专业人员参与的方法,围绕县内优势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编制了5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建实了招商项目库,并有5个并进入州级项目库。收集在外工作人员资料和在投资的外商资料,建实了招商信息库。组织专业团队制作了《县招商引资指南》和影视宣传光碟。基础性工作的完备使全县招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命中率”。

三是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广泛寻求合作。成功组织了北京产业转移洽谈活动、上海招商推介活动以及武汉、广州等地的老乡联谊会,组织参加了日韩经贸洽谈、鄂港粤经贸洽谈等活动。全年共签约招商项目协议12个,协议引资3808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52255万元(含省外资金29119万元),比上年净增15255万元,占州定目标任务的186.63%;其中新签项目到位资金10270万元(含省外资金7170万元),续建项目到位资金41985万元(含省外资金22049万元)。利用外资142万美元。出口创汇1508万元,占州定目标任务的228%。

四是组织实施招商项目“落地工程”,狠抓项目落地。认真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对每一个落户的企业,实行一名县领导带领一个职能部门、一家银行和一个协调服务专班负责的“四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同时,建立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和跟踪问效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服务瑕疵投诉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对重点招商企业实行重点保护。煤矸石综合开发、阅山硅工业硅加工生产、5万头牲猪养殖、福城矿业铁矿冶炼、双鑫集团矿业红土综合开发利用、金源建材、长友魔芋食品加工等9个项目先后落户,开始前期建设;荣盛服装、万顺矿业、清江水布垭旅游3家企业建成投产。到底,全县招商引资企业达27家,其中投产的企业15家,在建的企业10家。招商引资企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第9篇 2023年副县长个人述职报告--分管经济、工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你们好

2023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分工,负责工业、商贸、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经济开发区筹建工作,分管县安监局、商务局,协管县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邮政局、电信分公司、电力公司、卷烟销售公司及其他州在县企业,联系县人行

及在县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负责煤炭产业,服务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和铁矿开发项目以及万顺水泥辅料加工项目。一年来,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从和维护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负责、开拓创新,严谨务实,务求实效,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和推进。

一、坚持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己任,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积极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党组及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类集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领导科学和分管工作,系统学习了党的经典理论和经济理论。通过深入学习,通过党性分析,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

二、分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强基础、重落地、优服务”的理念推进工作,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优势资源、骨干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三个重点,抢抓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民族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建设等机遇,狠抓招商方式转变、签约项目落地生根,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推动完善了招商工作管理体制。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推动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职能从县商务局分离出来,给予相应的人权、事权、财权,理顺了招商工作的管理体制,集中了工作精力,从本质上提升了招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二是完备了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招商引资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就是项目库、信息库建设和相关宣传资料制作。采取部门、企业自编和聘请专业人员参与的方法,围绕县内优势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编制了5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建实了招商项目库,并有5个并进入州级项目库。收集在外工作人员资料和在投

资的外商资料,建实了招商信息库。组织专业团队制作了《县招商引资指南》和影视宣传光碟。基础性工作的完备使全县招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命中率”。

第10篇 工业企业调查报告:融资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瓶颈

融资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放宽货币政策并不能真正促进产业发展,只会维持过剩产能并在长远上不利于产业经济。5月13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长江商学院发布的关于工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报告了解到。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利润留存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96%的企业回答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其次,分别有3%的企业以企业创始人资金为最大资金来源。此外,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非常集中,以利润留存来说,61%的企业认为这种资金来源占其资金总额的50%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经历了困难的2023年,产业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企稳。产业景气指数为50,处于荣枯临界点。

数据表明,中国产业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原因有三:第一,在过去几个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反映经营状况困难的企业逐季递减,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19%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4%。第二,虽然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普遍并且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严重程度在缓解。最后,融资仍然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11篇 遵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遵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一、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完成情况

20xx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494.77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增加值1062.91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州市中市规模工业总量继续保持第一位,增速排名第一位。

分县域看,中部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桐梓县、绥阳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90亿元、102.33亿元、124.16亿元、42.28亿元、29.90亿元、2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5.7%、14.9%、61.3%、14.6%、14.9%;北部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9亿元、6.97亿元、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4.7%、14.8%;东部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8亿元、24.17亿元、19.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15.6%、15.2%;西部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60亿元、32.53亿元、504.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5%、13.2%。

二、工业投资完成情况

累计完成产业投资38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625亿元。入库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6个,总投资8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

三、园区建设情况

工业园区完成投资748.6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值2204.03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224.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住率90%,全市17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园区招商签约项目350个,签约资金747.48亿元,到位资金676.45亿元。完成新入园项目414个,新开工项目461个,新投产项目234个,新达产项目92个。

四、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白酒保持稳定生产,完成工业增加值592.8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工业比重55.8%,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煤炭、卷烟持续下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7.9%,低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通信制造、汽车、医药行等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9%、去年同期提高了4.4个百分点。非工业工业发展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417.7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9.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生产平稳。全市36个统计调度的'工业行业中,30个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个行业增长2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除卷烟、煤炭外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氧化铝110.3万吨、同比增长3.7%,电解铝31.9万吨、同比增长25%,发电量2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海绵钛1万吨、同比增长9%,精制茶1.9万吨、同比增长19%,汽车0.54万量、同比增长86%,手机1.2亿台,同比增长499%(其中智能手机1967万台、同比增长1360%);卷烟247.8亿支、同比下降8.4%,原煤887万吨、同比下降10%。

(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一是努力构建全生态智能终端产业链。全市集聚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90余家、投产70多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引进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60余家、投产40家。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过330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240亿元),手机产量1.15亿台,排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集聚大数据核心业态、衍生业态、关联业态企业近400家;二是聚力新能源汽车“集群”。建成投产巴斯巴、大地和、鑫元正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签约正入驻产业配套企业46户,航天凯特、航天成功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集群。2023年,园区实现产值25亿元。

(四)企业效益、支持指标总体平稳。20xx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亏损企业104个、同比下将11%,企业亏损面10.4%、低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87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3.5%;税金总额176.2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市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207户,高于去年同期9户、占全省新入库企业的30%左右,新入规企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0%左右。 工业用电量1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5.9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完成35.3亿元、同比下降4.5%。

第12篇 辽、冀、吉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辽、冀、吉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为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加快外经贸企业转型步伐,做大进出口加工业,县委副书记##带领经济计划局和##公司负责人先后赴辽宁省沈阳市、大石桥市、本溪市,吉林省梅河口市,河北省安新县就有色金属冶炼业、松籽加工业、木材加工业进行招商考察,时间虽短,但取得了较好的招商效果,并对更好地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招商考察情况及启示此次招商考察,虽是以招商为主,但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也从他们的成功实践中,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启示一:必须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培育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牵动力强、辐射面广、关联度高。所考察各地都是以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上联原材料基地,中联各类吃配项目,下联终端产品市场,整体做大做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加工体系,推动了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

沈阳##公司从去年以来先后投资近1.5亿元,在沈阳市完成了浸渍纸厂、复合地板厂扩建,在我县##镇完成了人造板厂建设,实现了从采购原材料加工中高密度板-加工生产浸渍纸-合成加工复合地板-终端产品销售的完整链合,生产能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今年准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争取几年内年加工能力达到20-30万立方米。梅河口市以82户松籽加工企业为核心,上下连接着200多户松籽收购和出口销售企业,原材料收购遍布全国各松籽主产区,并通过我县和珲春等口岸收购俄罗斯、朝鲜等国松籽,年加工松籽12万吨,松籽仁、美人松饮料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仁加工销售集散地。

启示二:必须以加工业为支撑,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次考察所接触的企业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无一不是从贸易起家,完成一定积累后迅速转型,依靠创办实体兴办加工业实现快速发展的。

保定市建昌铜业有限公司最初只是收购销售杂铜,1992年正式创办加工企业,利用废铜加工电解铜、铜杆等产品,短短12年时间,由创业初期的100万元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总资产2.2亿元的河北省最大的炼铜企业,年产值11.5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而且企业没有一分钱贷款。目前,安新县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由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向加工终端产品发展,发展潜力和效益不继提高,有色金属冶炼所创造的税收占安新县的半壁江山以上。

梅河口市个体屠宰户王小黑,以26万元入道开始从事松籽经销加工,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加工松籽5000多吨的企业,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本溪冶炼一厂、二厂、通用金属公司以##进口铝锭为主原料,生产加工硅铝钡锶钙锰铁合金、铝锰钛铁合金、铝钛铁合金、硅钡锶钙铁合金、硅钡镁铁合金、铝锰铁合金、铝镁钛锰铁合金线等炼钢用新型复合合金脱氧剂、脱硫剂、变形剂,产品供应东北地区12家大型炼钢企业,成为本溪市最大的财源。

启示三:必须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将自身优势与历史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发展强势产业,构筑区域特色,是三省五地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

梅河口市虽不是我国的松籽主产区,但其充分发挥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历史上已形成的吉林省重要的松籽集散地优势,立足东三省和俄罗斯的松籽资源,全力发展以红松籽为主的干果类食品业,成为梅河口市区域经济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河北省安新县充分发挥地处京、津、石金三角地带、有色金属冶炼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优势,历经30余年的发展,培育有色金属冶炼、销售企业213家,各类有色金属产品年成交额达30多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材料购销、加工集散地。

大石桥市充分发挥菱镁石矿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镁砂、镁碳砖为主的镁制品冶金行业,年产镁砂30万吨,被誉为中国镁都。启示四: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社会和环境全面发展。

这次所考察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所从事的是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但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环境污染问题,严格按照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管理,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许可和扶持,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税源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厂址选择上,这些企业均以效区或附近山区为主,尽量远离居住区和农业主产区;在厂房建设上坚持高标准,以砖瓦结构或钢架结构为主,储料场、仓库、蓄水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齐全;在设备安装上采取污染较严重的矿热炉和污染较轻的公频炉同时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安装了除尘设备,既尽可能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保证了企业生产规模;在厂区管理上,强化环保意识,严格管理,多数企业进行了美化、绿化,院内干净利落,整洁美观,如同花园,彻底改变了同类企业脏、乱、差的形象。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及优势、商机与考察各地相比,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单体或群体规模小。

所考察的 五市县,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企业、主导产业,有的是以几个大型企业构筑了区域之最,有的是以小群体大规模形成了中国之最、世界之最。而我县,无论是独立的加工企业,还是整个产业,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三分之一。

二是原字号产品多。我县进口的有色金属、木材、松籽、矽钢片、废旧机床等大宗骨干品种多数以原字号销往全国各地,产品附加值低,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很小。

而所考察的这些地区,却恰恰是利用我县丰富的进口原材料加工销售半成品、终端产品,壮大了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梅河口市经营加工的松籽60-70%是从##购进的,本溪冶炼业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铝定基本上由##供应。

三是贸易流通企业转型慢。这次所考察的企业多数是从购销原材料起步,迅速转型创办加工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财源企业。

近年来我县依托口岸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外经贸为主的贸易流通企业,但由于宏观上引导扶持不够、微观上企业缺乏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企业在创办实体发展加工业上严重滞后,企业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所考察地区的企业。四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县除##两家公司在木材加工上从进口原材料、部分加工初级产品、极少部分加工终端产品上市,初步实现了产业的完整链接组合以外,大部分企业仅仅是经销原材料或加工初级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链,我县在外界的影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五是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严重滞后。

缺少专业人才队伍,前期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煤炭、硅石、风力等亟需开发的资源勘探不到位,一些好项目、大项目缺乏科学的可研论证和决策依据,不能得到及时开发建设,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六是企业建设管理低标准低档次。

通过考察对比,我们既看到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进一步认清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潜在商机。一是富集的原材料资源优势。

我县拥有国内、国外两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进口有色金属、木材、松籽、废旧机床等原材料供应地,县内拥有丰富的煤炭、矿石、山产品等自然资源,如果尽快将这些资源加工转化,会加速建成冶炼、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和能源等工业基地。

二是独特的口岸区位资源优势。##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沿边开放带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

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吸引大批的外地客商到##投资办企业,发展对俄进出口加工贸易,尽快形成对俄出口商品加工集散地。三是较为雄厚的资本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我县已发展起一批完成原始积累的外经贸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均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正在积极扩张转型,正确加以引导扶持,将迅速形成一批新的立县工业企业。四是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势。

正在建设的##加工园区,为我县加快发展以前店后厂为主要模式的加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和物流通道。我县的木材加工历史悠久,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餐具系列、板材系列都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但没有自己的品牌,深加工不够,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非常大。

五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式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别是在能源项目开发上,加大投资开放力度,国内大型能源开发企业纷纷抢占可利用资源和市场,对我县良好的煤炭、风力等资源表现出了强烈的开发愿望,并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正在做前期项目准备。

国家正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冶炼行业,20xx年全部取缔3000kva以下矿热炉,20xx年取缔5000kva以下矿热炉,国内大部分冶炼业设备为低生产能力设备,经过治理整顿,全国冶炼业生产能力将下降近一半。我县如能抓住机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标准,通过引进和扩建,迅速发展一批6300kva以上设备的冶炼企业,将迅速填补国家治理整顿所清理出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立县支柱产业。

所考察地区的冶炼、松籽、木材加工企业已经成长壮大,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张企业发展规模,都急于向外发展,特别是在原材料基地寻求合作。这些都为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几点建议通过考察对比,借鉴外地经验,综合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明析工业战略定位,奠定##经济腾飞基础。自##口岸开通以来,我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最初的“贸打头、工当家、农为基础”逐步发展确定为“坚持口岸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兴县、外向带动、招商引资战略”,##的工业体系由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逐步转变为国有改制的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的外经贸公司创办的企业、壮大起来的个体工商业户和小工业创办的企业、外来投资者创办的企业各占一定比例的多层次工业群体,外贸、内贸、农业等各经济领域与工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将工业做为发展经济的战略之举,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以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扶强做大骨干加工企业,带动工贸农结合,形成功能完善的支柱型主导产业链条,推进我县工业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化工业发展,由家族式管理向集团化发展,由原材料基地向加工集散基地转变,努力构造具有##特色的口岸型生产加工体系,实现由“工业兴县”向“工业立县”战略的转变,从根本上为##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

2、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产业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优势。

##必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区位资源、市场资源和资本资源等比较优势,选定一批优势产业,下大力气优先开发培育,取得规模经济聚集效应,推动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今后应重点抓好木材加工、能源、食品、医药保健品、轻工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六大主导产业。

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以##为龙头,加快生产刨光材、指接板、餐具、木质装饰材料、高档地板和高档家具等产品,促进木材加工基地的形成。

以####公司为龙头,加快坑口电站、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煤炼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依托俄罗斯丰富的海产品、山产品资源和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加工厂为龙头,积极开展海产品、果仁、农副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食品加工业生产水平和出口规模。

以##加工厂为龙头,大发展医药保健口加工业。二是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区域特色。

引导外经贸企业加强与浙江宁波、温州等地服装、鞋帽、皮革制品、灯具等轻工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展出口加工,形成轻工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强势经济。

以##公司为龙头,加强与辽宁本稀、河北安新等冶炼企业合作,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3、强化政府扶持引导,加快培育立县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核心企业,使其成为旺盛的经济增长点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

一是加强对民营经济转型的政策引导和扶持。迅速成长起来的以外经贸企业和个体私营业户为主体的民营经济队伍,是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要把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加快转型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政策、管理、融资等服务体系,鼓励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和自由经济人到国内同行业领先的地区开眼界、找不足、寻商机、求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其上、下游客户的联系,找准结合点,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放手、放胆、放量创办实体,发展加工业,大力开发终端产品,尽快形成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实现迅速扩张。二是培育壮大已完成改制的原国有企业。

目前,我县的国有工业企业已基本改制成股份制或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拥有成熟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帮助这些企业尽快找准发展定位,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建设力度,促其不断提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尽快发展壮大。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围绕园区、产业扩张和资源开发,主攻浙、闽、港等发达地区和国内大型企业,全方位推进定向、定位、定点、定人招商,特别是加强县内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合作,发挥双方优势,尽快建起一批龙头骨干加工企业。

四是加强对工业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有计划地开展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提升其决策和管理水平,尽快走出“家族式”的封闭管理,做到科学决策、现代管理、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加强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吸纳创业人才,集聚发展能量,为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创造条件。

4、打造载体服务平台,借助外力加快工业发展。一是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簇群经济。

辟建工业园区是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进一步扶持##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企业招商、投资的主体作用,争取引进建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加速兴建跨国连锁工业城,做大##境外鞋业及木材加工,推进内外互动兴产业、上项目。二是举全县之力推进商品中心建设,确保20xx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营。

争取尽快启动以服装鞋帽、建筑装修、电子软件、日用小商品工艺品、五金家电五个功能区为主体的投资区建设;鼓励外经贸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发展对俄出口商品跨国加工贸易,全力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争取建成中国出口俄罗斯轻工商品最大的加工基地和物流输出通道。三是创建优良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独资或与##企业合作建厂。

企业发展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为鼓励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必须在土地、税费等政策上制定出台比外地和其它行业更加优惠、具体、有效的扶持政策,营造宽松、优惠、快捷、高效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落户##发展加工业。

四是成立各类专业协会,实行行业管理。尽快组建木材、冶炼、松籽、黑木耳、煤炭等优势产业专业协会,共同研究从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的系列开发,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完整产业链条,有效避免恶性竞争,提高整体规模效益,做强做大产业。

在百度搜索:辽、冀、吉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第13篇 县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工业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州委五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州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7月23日至26日,以县委书记茶忠旺为团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郭宏为副团长,部分县处领导以及全县11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级经济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共45人组成的##县党政考察团,赴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四县和大理市就工业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考察学习。

出发前考察团深入到漾洱电站工地、大理大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跃进化工厂进行考察,了解了全县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在历时4天的学习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实地考察了祥云县财富工业园区、鹤庆县

“新华村”、剑川县上兰工业小区、洱源县新希望云南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大理市嘉士伯集团(大理)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等18个考察点,并分别与考察县市的主要领导、县市级综合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了经验,探讨了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方法措施。

通过考察交流学习,与考察县市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实现了工业项目对接、产业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意向,达成了合作意识,铺就了工业经济发展互助快车道。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使大家得以在对比中深刻反思、增强了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决心;使大家得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强化了立足地方优势,创新求发展的意识。

考察结束,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触动很大,收获不小,体会深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学先进、找差距、转观念、树雄心、争突破,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一、祥云等四县一市的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大家充分感受到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

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都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实施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战略,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二是培植支柱抓龙头。这些县市都紧紧依托地方优势,培植壮大矿冶、建材、煤炭、农产品加工、橡塑等五大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好效果。

三是投资环境引力强。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改造路面、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

四是文化底蕴显实力。凸现文化底蕴是加速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进入鹤庆等县市的城区见到的都是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使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处处是文化、乡乡有商机、人人在促经济发展。

五是信念胆略闯出路。这些县市都紧紧抓住土地广阔利于招商引资、矿藏丰富利于矿业冶炼开发、传统产业利于促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利于旅游业开发等优势,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招商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两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总量、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四大突破,充分体现了

“处处都有宝,行行出状元”,密切联系实际,善于识宝、能于掘宝,敢想敢干。

六是转变职能促发展。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兑现相应承诺,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加速区域的发展。

二、祥云等四县一市在发展工业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考察团成员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这些地区的干部群众都牢固树立了“工业强县”“无工不富”的思想意识。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都把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和培植工业支柱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新型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特色化活商”深入人心,为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这些地区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县、乡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业形成了制度。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中,这些地区都建立完善领导负责项目制度,落实好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抓工业经济激励机制,创新领导干部抓工业的方法和措施,把领导干部抓企业、招商引资等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致使在当地形成了想工业、议工业、抓工业,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优势抓特色,立足创新抓效益”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营造新优势的同时,把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优势变资源,资源变资本,实现招大商引巨资的突破成了他们发展工业经济的特色。如祥云等县,他们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利用区位优势招大商、发挥城建优势招大商、打造信用招大商、强强联手招大商等方式实现了“你投资我发展”的双赢目的;又如鹤庆、大理等县市,他们在加快发展中始终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来发展工业、提升传统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旅游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市场商机来发展工业,达到了依托资源优势招大引强的突破。

(四)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环境抓优化成为典型。这些地区在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以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等职能上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兑现相应的承诺,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了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比如努力建设法制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放手放胆让自然人发展为个体私户,继而发展成企业、又让企业自由发展成股份制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建设活动中,强力落实引进最优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最优良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五)这些地区都高度注重培植支柱抓龙头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龙头兴则产业兴,在培植支柱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科技和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达到工业经济大发展的目的;联系实际,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目标。

三、这次考察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虽然有的方面存在差距,可大家明显感到,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有着诸多的发展优势、有潜在的加快发展动力。

(一)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仔细分析其他县的发展思路,回首我们几年的发展实践,县委政府所制定的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的工业化、以城镇和交通为突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三篇文章”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符合##的实际、科学、切实可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目前,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在不断推进、以水电推动式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漾江工业经济走廊”已见雏形,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广阔的地域和优良的区位成为加快发展的便利条件。我们有1957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为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先机,为建设工业经济园区、工业经济走廊提供了空间。##地处博南古道的要冲,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与大理、巍山、洱源、云龙、永平、保山等县市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大理州府仅有29公里,与大理火车站相距仅30公里,与大理飞机场仅距35公里,是州内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是大理的后花园,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的区位优越都利于招商引资和加快发展。

(三)丰富的水能等资源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最优势资源。##境内千峰竞秀,百溪激荡,具有山高水高等特点,水能资源得天独厚,仅##江等8条主要河流能蕴藏量就达45.21万kw,为开发水电产业、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全县已建成电站总装机达22.794万kw,电能资源成为我县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尤其是在能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今天,电能对##发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是其他县不可比的。我县矿藏资源丰富,有大理石、金、锑、锌、铜、硅等30余种。此外,全县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达67.2%,被誉为是“绿色宝地”,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招商引资。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困难。

一是创业先天性不足。我县虽然地广辽阔,但山多平地少,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背靠大山,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利于大都市的直接辐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不足。

二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宣传教育活动,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政府转变职能力度需加大,这些与有的县市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县市比,差距明显。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重要启示:

(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联系##的实际,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与县情密切结合的文章,坚定“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三篇文章”的内容,细化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强力推进彝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以结合实际为着力点,通过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就是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抓得快、抓得实。联系##的实际,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全力做好公共协调服务,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要强力落实引进最优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最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做好“筑好金丝巢,引来金凤凰”,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三)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理、祥云、鹤

庆、剑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关键是他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联系##的实际,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在服务中体现和实现管理。该市场调节的就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该中介组织办的让中介组织去办,该下级办、办得好的让下级去办。切实管精、管少、管好、管大,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好、协调好。二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实行“一个窗口”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公布行政许可项目,公示行政许可办事人员。三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四是要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间接管理,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变行政手段为市场调节手段,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狠抓作风建设。要重点整治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兴勤俭节约和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破除自满情绪,确立忧患意识;破除平稳思想,确立快速意识;破除封闭思维,确立开放意识;破除自卑心理,确立进取意识;破除拖沓作风,确立效率意识;破除议论风气,确立务实意识。

(五)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创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要进一步解决好不同程度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越位”的要“退位”,“错位”的要“正位”,“缺位”的要“补位”。要建立各级各部门首问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要在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方面下功夫,对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从严处理。要进一步创新落实机制,在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实施领导挂钩项目责任制和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挂钩联系乡镇等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定数量、定质量、定进度、定费用、定效果、严格奖惩的“五定一奖惩”制度,不断整合领导力量,优化行政行为,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已部署的重要工作,要定期开展问职责、问进度、问质量、问困难工作,实行全过程协调督查制,使各级领导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朝气和活力,集中精力抓落实,团结干事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14篇 1-4月份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1-4月份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精彩导读:今年初以来,约有半数的规模以上船舶企业还没有造船合同成交,个别企业已出现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船舶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有所增加,季度亏损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28.8%。

今年1月~4月份,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受劳动力价格上升,原材料、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船舶制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多数船舶行业专家认为,今年后几个月,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将依然主导国际船舶市场,影响船舶行业成本上升的几大因素没有缓解的迹象。船舶企业要避免继续盲目扩张产能,要转换造船模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增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能力。

专家表示,当前,船舶行业的经济运行还存在着成本上升压力增大、手持订单下降、高技术产品竞争能力有待增强等方面的问题,相关行业企业要对此加以重视。

船舶行业成本上升压力继续显现。数据显示,1月~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51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340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船舶制造业1803亿元,同比增长24.3%;船舶配套业272亿元,同比增长36.8%;船舶修理以及拆船业240亿元,同比增长19.9%。但今年初以来,船舶行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增大。截至4月底,中厚板价格指数比1月初上涨了8.74个百分点,每吨增加了321元。同时,船舶企业劳动力成本平均上升15%,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85%,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季度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幅小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6.7个百分点。

手持订单持续下降。今年初以来,船舶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我国船舶企业承接新船订单难度加大。1月~4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8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新承接船舶订单13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6%;截至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为18376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下降0.45%,比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6.2%。虽然1月~4月份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小幅回升,但由于前4个月累计造船完工量大于新承接订单量,我国手持船舶订单连续下降。今年初以来,约有半数的规模以上船舶企业还没有造船合同成交,个别企业已出现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船舶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有所增加,季度亏损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28.8%。

高技术产品竞争能力有待增强。今年初以来,船舶出口保持增长。1月~4月份,全国出口船完工1611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总量的.85.6%;新承接出口船订单1106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的81.2%;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6042万载重吨,占全部手持订单总量的87.3%。1月~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10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船舶制造业864亿元,同比增长19.4%;船舶配套业32亿元,同比增长12.8%;船舶修理以及拆船业96亿元,同比增长17.5%。

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企业承接订单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4月份,我国在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油船成交方面有所收获,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分别承接了4艘4300箱集装箱船和4艘4800箱集装箱船,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接2艘32万吨级原油船。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接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但专家表示,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超大型集装箱船(如13000teu集装箱船等)、海工钻井船等产品几乎都被韩国、新加坡所属造船集团所垄断。此外,涂层新标准(pspc)等国际新规范、新标准的全面实施,也给我国船舶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15篇 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征

(一)工业生产保持恢复性增长。一是工业增幅逐步提高。3、4、5、6月份的累计增幅分别为:14.45%、14.6%、16.84%、16.86%,可以看出,增幅由3、4月份的14%上升到5、6月份的16%;二是企业获利能力逐步提高。工业效益综合指数由3、4月份的175%左右上升到5月份的180.98%,在全省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下降7.9个百分点的形势下,我市反增2.7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电量逐步提高。工业用电量增幅从2、3月份的10%上升到4、5月份的14%左右。

(二)部分行业回暖趋势明显。一是建材行业。随着房地产业的回暖,建筑陶瓷及水泥等建材价格回升,陶瓷行业发展迅猛。陶瓷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增长52.1%;实现利税3.7亿元,增长139%;陶瓷基地上交税收3181.8万元,增加2864.4万元。二是鞋革产业。目前鞋业基地有企业25家,投产8家。今年1—5月,鞋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亿元,增长54%;实现利税8200万元,增长36%。鞋革基地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5.9%;匹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3.9%,实现利税5491万元,同比增长36.5%。三是纺织产业。纺织产业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亿元,增长32%;实现利税9800万元,增长27%。重点企业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和天顺纺织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1.02亿元、1.13亿元,分别增长57%、32%、16%,对纺织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贡献率达到60.7%。四是竹木加工行业。1—5月,竹木加工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增长36.6%;实现利税2900万元,增长15.2%。

(三)百日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动员会以后,各地快速行动,制定措施,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招商队伍,分赴沿海各地开展产业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宜春经济开发区制定出台了机电锂电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活动方案,加强调度,目前已正式签约机电锂电产业项目12个,签约资金近45.6亿元。袁州区新引进江西鼎吉豪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同缘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和江西美伦医药有限公司等3个医药类项目。丰城市全力开展“双百双十招商竞赛”活动,组织100名招商人员,以100天为竞赛周期,瞄准10个重点区域,开展产业招商,到目前为止,共签约工业项目29个,合同资金2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樟树市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14个招商分队,分赴外地招商,到目前为止,新签约项目11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新签意向性项目7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此外正在洽谈项目28个,合计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奉新县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百日大行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1—5月共签约引进新项目、扩(续)建项目4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实际到位资金10.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178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3.8%和92.9%。1—5月,高安市建陶基地共有8家企业相继落户,总投资达21.2亿元,正在洽谈项目10个。宜丰县成立了3支竹加工产业专业招商队伍,各乡、镇场及县直有关部门均有竹产业招商任务,书记、县长带头外出招商,现与台湾百和集团、台湾南良实业签订意向协议,拟投资兴建竹纤维、竹碳深度加工项目,同时力求在服装、食品、医药等新产品上寻求突破。

(四)“五上”活动有序开展。市政府关于开展“五上”活动以来,各县(市、区)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专门机构,在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全面启动“五上”活动。一是抓组织领导。丰城市成立市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上”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专门报道,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进行考核奖励。樟树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关于全面开展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再上”活动意见》,按照“产业再上规模、项目再上质量、效益再上台阶、信用再上等级、基础设施再上水平”要求,明确提出樟树到20xx年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发展举措和发展目标。奉新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和相关部门挂点责任,制定了“五上”活动落实意见,确定了工业主攻目标,总体部署了产业发展、项目招商、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宜丰县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竹加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竹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制订了《关于加快竹加工产业基地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抓项目建设。各地抓住当前低成本建设机遇期,着力做好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热情高涨,形势喜人。丰城市建立了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9个推进工作组,高位推进事关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6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77亿元,其中盛丰新能源科技、汇德邦陶瓷等5个项目列入全省重点调度项目,5月份省政府召开第32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调度9个项目,其中丰城市就有4个。高安市拟上新、扩、改项目90个,投资总额达50亿元,其中亿元投资项目15个,陶瓷项目29个,拟建生产线46条,在新中源、新明珠、普京、立维等外来陶瓷企业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本土企业加快项目扩张,全市共有太阳陶瓷、新景象等16家本土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新上20条陶瓷生产线,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到该市新、扩、改陶瓷项目的一半。樟树市目前有60个新、扩、改项目正在实施,合计投资总额40亿元,湖南省五江集团投资32亿元的项目,立项、环评、安评等手续已经基本通过,预计9月份可以正式开工,拟投资20亿元的四特“两城”项目征地工作已经结束,一期年内可以全面开工。奉新县工业园区现有在建项目31个,其中重点在建项目19个,总投资3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37亿元。靖安县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内已开工建设项目5个,项目投资总额9.3亿元。三是抓设施配套。高安陶瓷基地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着手提前建设二号变电站,同时开展铁路货场专用线的征地拆迁工作。袁州医药工业园规划面积扩大至25平方公里,功能分区已有雏形;新征工业4500亩土地已完成测量、规划设计等工作,主干道的路基全面拉开,完成投资4000万元,路基部分已基本成型,正在预埋雨水、污水管道;水、电等配套设施正在规划设计。靖安县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3000亩,分二期建设,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已完成公路、供电、供水、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一批重点项目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竣工项目将加入今年保增长的行列。丰城市东鹏陶瓷1条生产线、唯美2条生产线、盛丰多晶硅200吨生产线、斯米克3条生产线、华雅包装等项目相继投产。下半年,上高县裕盛二期、匹克新增10条线相继开工建设,已完成3条线,预计可新增产值3亿元,旺旺集团的饮料、膨化线投产全年可完成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上高江西和发陶瓷有限公司、江西如意实业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袁州区金特建材新上第二条硅酸钙板生产线项目,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可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奉新县已有宝源纺织一期、新卡奔科技等8个项目完工投产。万载县由武汉凯迪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凯迪电力项目,办公大楼、主体厂房、百米烟囱、冷却塔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可试发电;由浙江安吉客商李坚华投资1亿元的嘉华竹业项目,18000平方米厂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10月底可试生产;宜丰县总投资5亿元的欧尔玛陶瓷生产项目,第一期投资1.6亿元,已于今年3月底竣工投产。投资2990万美元年产1000万双鞋的容盛鞋业,现正在进行土建工程,预计今年投产。总投资1.2亿元水泥生产项目,今年2月底已开工,预计年底投产;投资5000万元的万吨改性铵油炸药项目,目前正在土建施工,力争今年试生产。投资8000万元年产80万平方米竹地板江西天能竹木有限公司,预计今年试生产。二是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袁州区江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低压大功率变频调速电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6500万元,完成冲压车间1.5万平方米和全部设备安装;联合车间1.8万平方米,完成招标工作并开工建设;全部设备245台(套)已签订合同,水、电、气、道路等项目辅助设施全面完工;济民可信药业投资1.2亿元用于金水宝系列产品扩产扩能改造,10月完工试产。江西百神药业总投资1.6亿元“克黄利胆胶囊”以及“2046”等生物制药产品、远大生化总投资1亿元的二聚酸及聚酰胺树脂产品、江西明月钛业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钛产品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万载县金源农业二期扩改近30000平方米,新建的综合办公大楼、6000吨储存量冷库等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奉新赣锋锂业二期、三邦实业二期等9个项目建设顺利。三是一批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上高县江西金唯冠陶瓷有限公司、江西粤东纸业有限公司等有前景、有市场、有实力的重点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上高鞋革基地江西本领泡棉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主要生产海棉制品的鞋革配套企业,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3000万元,就业岗位560个。万载县由浙江绍兴锦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百业食品项目,已完成地勘、附属工程设计、投标方案、平面布局规划等;由浙江温州客商杨驰勇投资1.1亿元的海坦磁力电器项目,已经租赁厂房进行生产,另外已选址准备开工建设。宜丰县投资15亿元年产30万吨氧化法清洁浆项目,项目正积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做环评;铜鼓县完成了江西波尔高科技项目建成投产、江西碧彩电子开工建设,年底将完成3万平方米厂房建设任务。靖安县南特机械工程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240亩,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收3000万元。江西斯若普年产25兆瓦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计划投资4.16亿元,预计今年11月开工。

二、工业“双过半”情况分析

(一)差距较大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尽管工业经济有复苏迹象,但上半年工业“双过半”压力较大,大部分县市难以达到“双过半”目标,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半”压力大。

从全市情况看:1—5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84.8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30.6%,比目标进度相差1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58.9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0.5%,比目标进度相差1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5.4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5.5%,比目标进度相差16.1个百分点。

分县市区看:工业增加值:十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要求,差距较大的有靖安县、袁州区和铜鼓县,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2.6%、22.7%和23.5%,分别与进度相差19.1、19和18.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十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要求。差距最小的是宜丰县,完成全年目标的40.6%,比平均进度差1.1个百分点,靖安县、铜鼓县、袁州区、樟树市、上高县和万载县六县(市、区)的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利税:十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要求,差距较大的是万载县、袁州区、靖安县和樟树市,与平均进度相差在17个百分点以上。

(二)主要问题

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各县(市、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市场价格下跌。如江特电机价格与去年相比下降达23%,百神药业生产的中成药从去年的11.6万元/吨下跌到7.9万元/吨。靖安县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机械铸造业是该县的两大主导产业,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上述两大产业产品市场持续萎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自去年10月份以来,市场铜价下跌严重,最低时跌到2.5万元/吨,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金发铜业、南特公司产能下降50%。樟树市盐化工产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跌,主要产品如三氯氢硅价格下跌了40%、液氯下跌了近50%,盐酸下跌了30%,工业用盐下跌了46%,1—5月,全市盐化工企业销售收入仅增长2.7%,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分别下降17.9%和28.8%,高安市南特东腾公司几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外向型企业出口未有好转。虽然国家对外贸企业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但是仍然很难扭转出口下滑的态势。1—5月,高安市江西龙工、泰豪特种电机工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56.3%和39.02%,沃纳(江西)工量具有限公司5月份因无定单而停产。1—6月份,靖安县企业出口创汇预计640万美元,同比下降10%。高安市1—5月完成外贸出口877万美元,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9.6%。丰城市港源硅业1—5月创汇120万美元,同比下降81%,海丰新材料公司没有出口。

3、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目前,各地金融部门均加大了对工业、民营企业的放贷规模,奉新县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33户企业融资额累计达24234万元,另外园区企业异地融资余额达23600万元,当年新融资达到9100万元。1—5月靖安县各金融机构对工业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为14520万元。尽管如此,融资难仍然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高安市新世纪工业城、陶瓷基地企业资金缺口达9.02亿,工业企业贷款满足率不及20%,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新、扩、改项目急待贷款开工建设。3月中旬,丰城市对26户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情况反映26户企业累计缺口资金2.3亿元。樟树市5月中旬对企业贷款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结果是全市工业企业需求贷款10.62亿元,其中医药企业2.3亿元、盐化工企业3.9亿元、机械五金制造和其他企业3.6亿元。

4、部分重点企业形势短期难以好转。袁州区的济民可信、江特电机、罗宾公司和宜春钽铌四户企业仍未走出下降通道,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53、1.1、1.08和0.4亿元,同比减少10.85%、29.55%、33.79%和15.16%。丰城丰电一期,1—5月,累计发电量20.1亿度,同比下降22.4%,实现利税总额1135万元,同比下降20.8%,其中亏损6311万元。丰电二期累计发电量20.1亿度,同比下降20.6%。丰城矿务局实现原煤产量86.8万吨,同比下降11.9%。万载声佳实业有限公司实现利润708万元,同比减少605万元、昌圣实业有限公司实现利润94万元,同比减少246万元。樟树市蓝恒达集团销售量缩减1/3,冠京香料复盘子酮全球销量第一,1—5月销售收入下降22.4%,上交税收同比下降23.8%。奉新县工业园区丰硕电磁目前开机率为60%,去年第四季度50%,三邦线业目前产品库存1000吨。

三、几点建议

随着中央和省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转好,部分行业释放出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将有望进一步好转。全市上下要按照“一个加快、两个力争”的要求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一个加快”:工业发展速度要进一步加快;“两个力争”:工业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力争前移,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完成。

1、巩固百日招商成果,尽快转化为落地项目。目前,各地百日产业招商均取得了很大成果,储备了一批在谈或签约项目,对重大项目,要落实责任单位、人员继续跟踪,加强联系沟通,直至转化为落地项目。建议适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督查。对签约项目多、合同资金多、实际进资多的通报表扬;对合同资金多、实际进资少的要督促县市区查明原因,强化举措,努力改进。

2、落实责任,加速推进在建项目。项目早建成一天就早发挥一天效益,对保增长就早作一天贡献。各有关部门、企业、项目业主单位均要从大局出发,抢工期、赶进度、破瓶颈、保质量,全力加快在建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强化责任推进。明确市县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力以赴抓推进。二是强化协调推进。每个项目推进班子要定期组织会商,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涉及项目服务的部门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要素协调会,对交办涉及审批的部门服务事项,检查服务结果,公布服务情况。三是强化督查推进。各地要按照项目化、责任人、时间表的要求,自我加压,力争项目早日竣工。必须强化督查,坚决按时完成工作量。市、县领导牵头督查,通过各种形式公布项目完成情况。可以考虑设立专门奖励资金,项目按时竣工投产予以奖励,重点奖励项目服务班子和企业业主。对项目进展缓慢的,必须由责任单位说明情况。

3、全力服务竣工项目,促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在高度重视招商的同时,要把服务竣工项目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竣工和下半年投产的项目是我市保增长的重要生力军,它们每一份产出都是净增,要尽量使这些竣工项目达到合同约定能力或设计生产能力。对这些重点项目要继续实行领导包挂、专班服务,坚持领导围着项目转,部门围着项目干,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竣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水、电、气、运输、市场、专业化配套和原辅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帮助解决建设用地、审批核准、环评、水电、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鼓励企业抓住有利时机,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4、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税费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更加开放、灵活、务实的政策措施。各地要加强政策宣传,将这一系列政策不折不扣、完完全全落到实处。各地要正确处理财政增收与让利企业的关系,即使财政增长慢一点也要将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到政策范围“能宽则宽”,补助标准“能高则高”,办理环节“能简则简”,审批原则“能办则办”,为政策实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围绕企业发展,加大要素保障。一要加大金融支持。全市中小企业要紧紧抓住目前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机遇,积极扩大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要进一步引导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政银企沟通合作。各县(市、区)要逐步组建起自己的担保中心,解决担保手续繁杂、费用高、时间长的问题。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抵押范围,提高抵押率,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要引导企业多元化融资,多种模式运作各种金融产品,使其获得融资的渠道多元化。要继续促进银企合作,组织金融部门与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对接,召开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窗口会议”,促进银企合作沟通。二是要搞好招工、培训。要充分利用“千企万岗”等活动平台,继续加大为园区企业招工、培训力度,市、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工业园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发挥好用工对接作用,积极发挥“三个台帐”的信息导向,根据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进园区应聘。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的力度,以赣西实训中心为龙头,以各县(市)公共职业实训中心、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开展培训对接。三是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强化管理,练好内功。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些企业开工不足,市场占用率不高,在这个关键时刻,要动用政府的资源,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适时组织企业参加各地的产品展销会,在同质同价的前提下要优先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特别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工程。四是要搞好煤电油运。健全运行预警机制,突出抓好对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县(市、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保障。切实加强电力调度协调,确保企业顺利迎峰度夏,确保重点企业的生产用电,指导帮助企业节约用电。加强重点企业、成品油等重点物资运输协调服务,满足重点企业、重点物资公路、铁路运输需求,加快铁路专用线和货场建设,推进铁海联运,提高园区物流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15篇)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_____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xx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工业范文

  • 工业企业调查报告(4篇)
  • 工业企业调查报告(4篇)87人关注

    创新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022年1月底到3月中旬,国家开展企业 ...[更多]

  • 工业园调查报告(8篇)
  • 工业园调查报告(8篇)82人关注

    工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最近,我们对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感到我县工业园区建设虽起步较晚、进展艰难, ...[更多]

  • 工业景气调查报告(3篇)
  • 工业景气调查报告(3篇)71人关注

    由省发改委、省信息中心联合进行的xx年二季度全省工业景气调查新鲜出炉。调查涉及全省12个市的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等42个行业,结果显示,一季度,我省工业宏 ...[更多]

  • 工业园区社会调查报告(7篇)
  • 工业园区社会调查报告(7篇)38人关注

    xxxx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 ...[更多]

  •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15篇)
  •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15篇)25人关注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_____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 ...[更多]

  • 工业调查报告(15篇)
  • 工业调查报告(15篇)24人关注

    一季度,我省工业宏观经济环境景气度为-0.05,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较四季度实际景气度呈现小幅回落。约84%的受访企业认为一季度我省宏观经济环境较好或一般,这一比例相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