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2023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5:02:05 查看人数:90

2023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第1篇 2023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2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3、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4,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2022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2)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1月

调查地点:华南农业大学(五山区和华山区)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纸质问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逐渐变得大众化,并且,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中大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丰富,资源易得,交流便捷,成为了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网络诈骗,随意造谣,传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为了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情况,我们小组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并寻找解决的建议。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其内容包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大学生对网络道德依赖性,上网的目的;二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其对网络中低俗、热点问题的看法,对不健康的信息的处理方法等。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十三人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填写。本次调查总共对公寓学生以及食堂门口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9份,回收率94.5%。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议来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 有89%的同学每天一般花2~3个小时在网络上,花费在网络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同学只有11%。由此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刷微博、看小说、查学习资料。玩游戏的仅占13%。由此看出,用网络来娱乐的学僧占大部分,他们使用网络存在盲点,忽视了其学习的功能,从而影响其道德思想。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中热点问题,77.5%的小学生理性分析,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15%的人没有自己主观的想法,根据他人的评论来做判断。对于看了网友评论后,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44%的人偶尔会改变,因为他们在观看更多地分析后,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从而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15%的人会经常改变观点,没有主观判断能力。

对于网络中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67%的人会抵制诱惑,抵抗这些信息的再传播,说明他们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无法抵制这些信息以满足心理需求。 你认为理想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怎样,53%的同学认为需要完备的法规和全面的网络规范。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33%学生希望有一个活泼的网络氛围,百家争鸣,说明同学们渴望从中获取开放的新颖的知识,渴望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也有7%的同学完全排斥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希望其完全被过滤,剩下7%的同学并不关心网络氛围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并严谨分析,本小组成员汇总以下建议给所有大学生。

首先要学会自我节制,网络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所以大学生需要善于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要有辩知的能力,理性地有道德地使用网络,在网络发表言论,或行为操作时,一定要联想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于现实中的不满,同学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发泄,切勿在网络中通过过激言论释放这种不满。

要在现实中寻找自己,拥有良好的处世态度,勇于挑战现实中的挫折、困难,没必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现实活动中,与人交流,戒除对网络的依赖。对网络问题要理性分析,客观分析,切勿被他人的错误观点迷惑。

总结:从调查结果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而网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摄取其中有益的部分,排斥不良信息。在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作为大学生应加强自控力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为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第2篇 2023年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023年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2023年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于就业、学习、感情及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变现存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逐渐营造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已极大地改变了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3月3日至5日,在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大学生思想动态及网络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根据30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我院大学生发放问卷697份,回收有效答卷697份,有效率达100%。

二、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行为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看,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比较理性、正当的。

(一)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例如,在听见国歌时,598名学生选择无比自豪,有责任感。32名学生选择这是形式主义,15名学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有544名学生认为诚信答卷,反应自己真实的成绩。99名学生认为看着别人作弊,可以理解。54名学生认为可以作弊。

由以上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有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存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素质较差,这部分学生仍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重点。我们的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归时期,体制不健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还难以消除,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带来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此时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潮流、风尚,然而并非所有的潮流、风尚都是健康积极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以名利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不健康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虽然这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的学生,但这的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遗憾,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主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在道德知道的传授中未能脱离灌输的老框框,这种灌输忽视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根本症结。

承认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在学生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等,就是说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因而其品德养成过程也必然会呈现千姿百态。承认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对受教育者区别对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的接受外来的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这意味着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利得时候,也必然带来弊,那就是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如同它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信息失密、网络瘫痪等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加强利用其网络优势,以网络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传统的国家概念和框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互联网还以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使得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品,甚至有害的宣传和信息。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无不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高等学校是网络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底蕴不深、思想认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上自私自利、人欲横流等西方价值观信息长时间的灌输和积淀,在大学生身上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和自觉的价值取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思想健康的。比起以往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理智、观念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和无条件遵从性的教育已经逐步被开放、互动的和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代替。着眼于学生主体和个体、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正日渐被全国各高校采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及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思想,不关心政治、漠视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误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而后加强的地方,有许多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仍做得不成熟、不完善。在有些方面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代化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重视研究教育主体,正视道德冲突,侧重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判断、选择和自处,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成为志向远大、勇于迎接挑战、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21世纪的一代新人。

第3篇 2023年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3年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1月

调查地点:华南农业大学(五山区和华山区)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纸质问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逐渐变得大众化,并且,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中大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丰富,资源易得,交流便捷,成为了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网络诈骗,随意造谣,传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为了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情况,我们小组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并寻找解决的建议。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其内容包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大学生对网络道德依赖性,上网的目的;二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其对网络中低俗、热点问题的看法,对不健康的信息的处理方法等。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十三人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填写。本次调查总共对公寓学生以及食堂门口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9份,回收率94.5%。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议来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 有89%的同学每天一般花2~3个小时在网络上,花费在网络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同学只有11%。由此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刷微博、看小说、查学习资料。玩游戏的仅占13%。由此看出,用网络来娱乐的学僧占大部分,他们使用网络存在盲点,忽视了其学习的功能,从而影响其道德思想。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中热点问题,77.5%的小学生理性分析,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15%的人没有自己主观的想法,根据他人的评论来做判断。对于看了网友评论后,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44%的人偶尔会改变,因为他们在观看更多地分析后,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从而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15%的人会经常改变观点,没有主观判断能力。

对于网络中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67%的人会抵制诱惑,抵抗这些信息的再传播,说明他们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无法抵制这些信息以满足心理需求。 你认为理想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怎样,53%的同学认为需要完备的法规和全面的网络规范。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33%学生希望有一个活泼的网络氛围,百家争鸣,说明同学们渴望从中获取开放的新颖的知识,渴望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也有7%的同学完全排斥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希望其完全被过滤,剩下7%的同学并不关心网络氛围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并严谨分析,本小组成员汇总以下建议给所有大学生。

首先要学会自我节制,网络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所以大学生需要善于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要有辩知的能力,理性地有道德地使用网络,在网络发表言论,或行为操作时,一定要联想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于现实中的不满,同学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发泄,切勿在网络中通过过激言论释放这种不满。

要在现实中寻找自己,拥有良好的处世态度,勇于挑战现实中的挫折、困难,没必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现实活动中,与人交流,戒除对网络的依赖。对网络问题要理性分析,客观分析,切勿被他人的错误观点迷惑。

总结:从调查结果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而网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摄取其中有益的部分,排斥不良信息。在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作为大学生应加强自控力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为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2023年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于就业、学习、感情及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变现存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逐渐营造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已极大地改变了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3月3日至5日,在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大学生思想动态及网络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根据30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我院大学生发放问卷697份,回收有效答卷697份,有效率达100%。

二、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行为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看,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比较理性、正当的。

(一)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例如,在听见国歌时,598名学生选择无比自豪,有责任感。32名学生选择这是形式主义,15名学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有544名学生认为诚信答卷,反应自己真实的成绩。99名学生认为看着别人作弊,可以理解。54名学生认为可以作弊。

由以上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有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存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素质较差,这部分学生仍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重点。我们的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归时期,体制不健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还难以消除,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带来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此时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潮流、风尚,然而并非所有的潮流、风尚都是健康积极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以名利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不健康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虽然这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的学生,但这的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遗憾,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主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在道德知道的传授中未能脱离灌输的老框框,这种灌输忽视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根本症结。

承认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在学生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等,就是说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因而其品德养成过程也必然会呈现千姿百态。承认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对受教育者区别对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的接受外来的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这意味着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利得时候,也必然带来弊,那就是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如同它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信息失密、网络瘫痪等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加强利用其网络优势,以网络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传统的国家概念和框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互联网还以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使得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品,甚至有害的宣传和信息。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无不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高等学校是网络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底蕴不深、思想认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上自私自利、人欲横流等西方价值观信息长时间的灌输和积淀,在大学生身上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和自觉的价值取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思想健康的。比起以往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理智、观念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和无条件遵从性的教育已经逐步被开放、互动的和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代替。着眼于学生主体和个体、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正日渐被全国各高校采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及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思想,不关心政治、漠视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误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而后加强的地方,有许多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仍做得不成熟、不完善。在有些方面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代化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重视研究教育主体,正视道德冲突,侧重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判断、选择和自处,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成为志向远大、勇于迎接挑战、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21世纪的一代新人。

第4篇 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于就业、学习、感情及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变现存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逐渐营造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已极大地改变了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3月3日至5日,在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大学生思想动态及网络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根据30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我院大学生发放问卷697份,回收有效答卷697份,有效率达100%。

二、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行为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看,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比较理性、正当的。

(一)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例如,“在听见国歌时”,598名学生选择无比自豪,有责任感。32名学生选择这是形式主义,15名学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有544名学生认为诚信答卷,反应自己真实的成绩。99名学生认为看着别人作弊,可以理解。54名学生认为可以作弊。

由以上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有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存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素质较差,这部分学生仍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重点。我们的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归时期,体制不健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还难以消除,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带来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此时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潮流”、“风尚”,然而并非所有的“潮流”、“风尚”都是健康积极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以名利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不健康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虽然这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的学生,但这的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遗憾,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主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在道德知道的传授中未能脱离“灌输”的老框框,这种灌输忽视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根本症结。

承认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在学生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等,就是说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因而其品德养成过程也必然会呈现千姿百态。承认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对受教育者区别对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的接受外来的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这意味着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利得时候,也必然带来弊,那就是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如同它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信息失密、网络瘫痪等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加强利用其网络优势,以网络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传统的国家概念和框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互联网还以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使得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品,甚至有害的宣传和信息。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无不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高等学校是网络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底蕴不深、思想认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上自私自利、人欲横流等西方价值观信息长时间的灌输和积淀,在大学生身上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和自觉的价值取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思想健康的。比起以往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理智、观念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和无条件遵从性的教育已经逐步被开放、互动的和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代替。着眼于学生主体和个体、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正日渐被全国各高校采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及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思想,不关心政治、漠视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误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而后加强的地方,有许多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仍做得不成熟、不完善。在有些方面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代化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重视研究教育主体,正视道德冲突,侧重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判断、选择和自处,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成为志向远大、勇于迎接挑战、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21世纪的一代新人。

第5篇 2023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介绍2022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

2022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1)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于就业、学习、感情及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变现存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逐渐营造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已极大地改变了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3月3日至5日,在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大学生思想动态及网络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根据30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我院大学生发放问卷697份,回收有效答卷697份,有效率达100%。

二、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行为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看,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比较理性、正当的。

(一)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例如,在听见国歌时,598名学生选择无比自豪,有责任感。32名学生选择这是形式主义,15名学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有544名学生认为诚信答卷,反应自己真实的成绩。99名学生认为看着别人作弊,可以理解。54名学生认为可以作弊。

由以上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有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存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素质较差,这部分学生仍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重点。我们的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归时期,体制不健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还难以消除,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带来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此时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潮流、风尚,然而并非所有的潮流、风尚都是健康积极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以名利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不健康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虽然这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的学生,但这的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遗憾,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主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在道德知道的传授中未能脱离灌输的老框框,这种灌输忽视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根本症结。

承认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在学生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等,就是说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因而其品德养成过程也必然会呈现千姿百态。承认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对受教育者区别对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的接受外来的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这意味着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利得时候,也必然带来弊,那就是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如同它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信息失密、网络瘫痪等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加强利用其网络优势,以网络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传统的国家概念和框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互联网还以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使得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品,甚至有害的宣传和信息。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无不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高等学校是网络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底蕴不深、思想认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上自私自利、人欲横流等西方价值观信息长时间的灌输和积淀,在大学生身上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和自觉的价值取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思想健康的。比起以往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理智、观念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和无条件遵从性的教育已经逐步被开放、互动的和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代替。着眼于学生主体和个体、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正日渐被全国各高校采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及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思想,不关心政治、漠视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误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而后加强的地方,有许多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仍做得不成熟、不完善。在有些方面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代化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重视研究教育主体,正视道德冲突,侧重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判断、选择和自处,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成为志向远大、勇于迎接挑战、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21世纪的一代新人。

2022关于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2023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5篇)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2022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1)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范文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