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4-19 21:02:01 查看人数:17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第1篇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调查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1.3网络依赖度的基本含义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 (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

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二、调查实施

2.1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问卷

2.2样本份数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我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

2.3 研究工具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分析

3.1问卷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两个层次。

3.2问卷具体情况

3.2.1参与此次问卷的性别成分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15人,占调查样本的34.09%,男生29人,占调查样本的65.36%。

3.2.2参与此次问卷的年级成分

大一17人,大二16人,大三9人,大四2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38.64%,36.36%,20.45%,4.55%。

3.2.3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的情况

小于2各小时的有8人,3-5小时的有26人,6-8小时的有9人,大于9各小时的有1人。

3.2.4大学生网络依赖度

其中吃饭的时候还在上网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经常12点之后还在上网的达到35人,占样本空间的79.54%;不上网就焦虑的有16人,占样本空间的36.36%;上网上过通宵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心情不好就上网的有13人,占样本空间的29.55%;如果可以不用工作,会与电脑相伴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觉得没有网络生活照样过的不是的有11人,占样本空间的25%。

3.2.5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人,占样本空间的18.18%。

3.2.6上网目的

其中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8人,占样本空间的40.91%;qq聊天的有27人,占样本空间的61.36%;听歌的有30人占样本空间的68.18%;看新闻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学习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打发时间的有29人,占样本空间的65.91%。

3.2.7对上网利弊的认识

有44人利弊都知道清楚,占样本空间的100%。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4.1.1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4.1.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1.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4.1.4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 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4.2.1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

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4.2.2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4.2.3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

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4.2.4针对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的显著特点。对于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大学生与整个社会的接触、互动和共振空前活跃,大学生作为“e时代弄潮儿”“准社会人”的群体特征日益明显。与网俱进的青年一代,其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他们踏入社会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近期,我们围绕“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这一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面向重庆市70余所高校累计发放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73份;调研对象以在校本科生为主,涵盖了高职高专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

触网更早、网龄更长,大学生已成“资深网民”群体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小学就已触网的占44.0%,较xx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初中触网的占37.3%,高中触网的占15.6%,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仅占3.1%,分别较xx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学生拥有5年以上网龄及稳定的上网习惯,可谓重要的“资深网民”队伍。这一调查结果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相一致:截至 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5.1%。从年龄看,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网民占比24.5%,增长0.4个百分点;10岁以下网民占比2.1%,增长0.2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人群渗透。

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和网络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调查显示,xx年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达98.1%,但手机上网人数仅占32.3%,pc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上网首选;xx年,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85.8%,较pc端上网高出14.6个百分点,是xx年手机上网人数的2.7倍。随时随地随手上网,使得大学生相对充裕的个人时间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网时长明显增加。6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达16.6%,可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学生自认为有网络依赖症,其中“较为依赖”及“严重依赖”者占45.2%。而在xx年的调查中,有52.6%的大学生对于“如果长时间无法使用网络”表示“无所谓”。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闻网站权威性受认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日常渗透率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手机)93.7%、电视36.4%、报纸杂志24.9%、日常交流13.1%、广播11.2%,网络“一马当先”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较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不足三成,但脱胎于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网站最受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而从使用率上看,主流新闻网站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让主流新闻网站略显尴尬。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浏览凤凰网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去新华网,“毕竟官方认证更值得信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提高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网络应用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但学习功能相对弱化

如今,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且不断更迭的网络世界,与数年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好、吸引力更强。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依次为:看电影、打游戏等休闲娱乐,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检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占58.2%;获取学习资料,占51.0%;网上购物消费,占41.9%。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对交往和游戏的需求强烈,也乐于尝试新事物,各种各样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手机游戏为他们满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台和出口,但相应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了。据部分高校教师反映,如今课堂上边听讲边玩手机已成为“另一道风景”,部分学生对上网、游戏、聊天近乎痴迷,这在人文社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中尤为严重。

2.“网络书写”成习惯,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

随手发、随时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渐成习惯,大学生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经常利用手机随手拍照并上传网络”,17.6%的大学生选择“经常”,39.2%选择“偶尔”,7.4%选择“视具体情况”,35.8%选择“极少”。61.8%的大学生每天在论坛、微博、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1-5条,每天发布5-10条的占8.9%,每天发布10条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学生已养成“网络书写”的习惯。调查还显示,14.9%的大学生在信息分享和传播上较为随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随时转发”“随意点赞”,容易造成“跟风”,形成“网络围观”。

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达欲望强,“小圈子”意识重

互联网为大学生圈群互动、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调查显示,86.5%的大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网络社交圈子,拥有10个以上的占21.1%。活跃度最高的依次为同学群、社团群、兴趣群,占比分别为79.6%、40.5%、26.8%。这些圈群基于熟人关系建立,彼此间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群集效应。

抽样显示,一个班级的同学群几乎保持每日互动,除学习生活事务,多涉及校内外各类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舆论场”。同时,基于性格、兴趣、地缘等因素,大学生“三五成群”现象愈加普遍,网上网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人以网聚群分”暗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敏感心理和个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现实交往。调查显示,75.8%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内分享信息,仅33.5%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面对面和他人分享”。

网上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遍较为理性克制

大学生普遍重视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对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控诉,29.7%的表示“视情况而定”,46.8%则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网络控诉,这表明过半大学生具有网上维权的意识。调查中,有1069名大学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16.4%的人“积极维权并取得成功”,26.9%“维权失败”,32.8%“自认倒霉”,23.9%“不知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3.“软新闻”更受青睐, 普遍信任意见领袖

热衷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八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各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新闻(74.2%)、娱乐新闻(53.1%)、时政新闻(39.9%)、体育新闻(30.2%)、法治新闻(20.7%)、财经新闻(20.2%)。

不难看出,当下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和狂欢景象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社会类、娱乐类“软新闻”更受青睐,而政治类、法治类、财经类“硬新闻”关注度则相对不高。调查还显示,21.3%的大学生认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类信息“客观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学生认为“比国内的网上信息更可信”,还有21.6%的大学生无法作出判断。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锋性的力量,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的关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长此以往将影响其对社会形势的批判意识和能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网上舆论环境褒贬不一,参与网络讨论的动机多为个人兴趣所致

对当前网络自由度,36.3%的大学生认为“较为合适”,37.8%认为“管理太严,不自由”,25.9%认为“太过自由”。对当下的网络舆论氛围,47.2%的大学生认为“多数人都比较情绪化”,仅19.2%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33.6%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基于此,当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中异常活跃的同时,仅10.0%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48.9%偶尔参与讨论,且仅限于个人感兴趣的话题;41.1%“很少参与”或“不参与”,成为网络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辩不明”,要正确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理性发声,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场。

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对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学生“根据发布网站、发布者的权威性来辨别”,57.3%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辨别”,28.2%的“和他人探讨后做出判断”,15.1%的“有辨别的意识,但不会辨别”。面对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绝缘,很抵制”,51.7%认为不道德,“但也会偶尔浏览”,6.1%坦承“很正常,经常浏览”。

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娱乐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对于网上意见领袖的看法,14.4%的大学生直言“他们深度思考,理性发声,值得信任”,49.5%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不完全对,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们有时候言论太个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学生只相信个人判断,对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信任意见领袖,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思想和观点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上意见领袖,主要包括娱乐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娱乐主持人谢娜、演员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间备受追捧;后者如韩寒、袁腾飞、方舟子、白岩松、崔永元等,则在男生中间影响广泛。

4.法律意识淡薄,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

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较熟悉”的仅占5.3%。由此可见,加大全社会互联网法治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有19.6%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隐私”,进而容易引发问题和纠纷。而对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泄漏后如何应对”,21.8%的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22.10%的选择“向相关单位或企业投诉”,50.8%表示“向身边朋友倾吐,提醒他们免步后尘”,“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仅占5.3%,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等个体权益十分珍视,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

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普遍较强,但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55.9%的大学生会对个人手机做安全防护,58.64%的大学生谨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机工具,68.6%的大学生担忧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作案的重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调查中,66.1%的大学生认为网友当止步于网络,“不会约见陌生网友”;20.7%表示即使要约见,也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有10.7%认为见面危险,但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仍有2.5%的大学生主张约见,认为“这样才能加深了解”。

5.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涵养的“数公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要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校园网处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非法传教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抵制网络“三俗”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

引导大学生科学高效地运用网络,真正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

开发一批高效的学习型app,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上网精力更多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为大学生参与网上服务提供平台,如建设一支网络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实现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利用公共课、选修课讲解讨论网络沟通技巧、网络心理健康、网上道德伦理等内容,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提供引导和调适服务。

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迷恋和依赖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锻炼强健体格,活跃人际交往,逐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干、创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网上意见领袖,引导正确舆论,疏导学生情绪

着眼校园网络舆论场,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转移大学生对明星名人的关注。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吸引学生浏览。善于从校内bbs论坛、qq群中挖掘打造学生意见领袖,温和有效地做好引导。

前置网络素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培养形成正确上网的意识和习惯

建议“抓早抓小”,将网络素养和网络技能一并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现阶段可在计算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读本中增加相应内容。要将网络素养教育贯穿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探索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育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和良好的使用习惯。

第2篇 2022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一、 大学生网络社交普及情况调查

(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如今,电脑和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了,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几乎同学们人手一台电脑,在不方便用电脑的时候,大家也都会利用手机上网,那么同学们都利用网络干些什么呢?是否都只是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呢?又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呢?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我特意做了此次调查。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唤醒同学们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较好的将网络利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

控至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底提升3.8%。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青年网民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也是使用网络应用较为活跃的群体。而大学生作为这个群体的主力军,更对网络娱乐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网络获取途径

据部分统计结果显示,在学校内大学生上网的途径,超过70%的同学拥有自己的电脑,剩下很少一部分是没有自己的电脑,仍然在网吧上网。由此可以看出,网吧作为大学生上网场所的重要性在弱化,特别是校园内,已被逐渐被寝室上网所取代。

另外,相比电脑上网,我所观察到在学校内有高达94%的同学都在使用手机上网,相比电脑上网,手机网络更具便携性,更加生活化,随时随地,畅所欲言。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3)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这样,网络聊天,网络交往,网络爱情等社交网络,给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和便利,日益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社交方式。

据我在学校抽样部分同学做的统计,有超过85%的同学主要依赖于 qq作为主要的网络社交工具,9%的同学使用微博作为主要社交工具,剩下的一部分同学则主要依靠人人网,博客,飞信,微信,bbs等网络社交工具,进行网络社交。

部分数据显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也就是qq,同学们的好友数普遍都在150人以上,而其次则是微博在80个好友居多。这两大社交工具网络社交效果显著,社交范围比较广泛。其中,网络好友和现实好友重合率达到80%的同学占统计人数的66%左右,所占比例最为高,课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中,而是十分注重在现实社会终于他人进行交往,因此虚拟好友和实际好友重和比率比较高。

而关于上网时间所花费的时间,大部分同学则是在没有课,闲暇时刻在线,主要集中在6—10个小时内,上网时间比较多,相对年级来说,依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以及大三大四各有不同,但是不管课程多少,网络在大学内是很受喜爱的,虽然上网时间较多,但是也并非没有节制。

关于以上是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虽然调查人数不算多,但整体差不多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整体情况,了解了基本状况之后,我们或许会产生更深一层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网络信息充斥的时代,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网络交往有哪些利有哪些弊端,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社交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发挥网络社交最大的优点。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深层次的解读。

二、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网络社交的发展只是整个网络文化发展的冰山一角。正像许多事物一样,网络社交的“双刃剑”效应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春节期间网上觅友人数的增多,其负面效应也比平时表现的更加明显。一方面浪漫刺激、无拘无束,同时却又鱼龙混杂,陷阱重重。甚至有的学者已经提出,应当通过立法对从事网络社交中介有关的公司网站进行规范,使之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为现实社会多增添一点光彩,少添一些烦恼。

那么网络社交对当代大学生有哪些好处呢?其实网络也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网络同样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关于利弊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的更加明显。

网络打破了一个局限,那就是交朋友不一定要见面才可以,网络社交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但也是在文明上的规范下。在qq上在微博上,在贴吧里,我们可以遇到许许多多的有共同爱好的人,并且不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只需要按照一个条件去搜索,我们就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因为彼此不认识,因此更不会产生利益冲突。像现实生活一样,网络中同样有深藏不露的高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现实中学不到的实用的知识。正因为网络的广域性,我们可以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同样我们可以向他们了解到各种新鲜的奇闻异事,同样也可以了解到各种地方的文化和习俗,对充实我们的知识库具有很不错的作用。遇到相同发展方的朋友,我们同样可以交换各自的意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对增强自身实力有很明显的作用。生活中有如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无法解决的事,通过网络社交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获取很多热心网友的帮助,各种不同的意见,帮助我们解决苦恼,这是非常可行的。我身边就有过这样的事,我的同学丢失了校园一卡通,这真是没办法的事,可是我们有网络这一个平台,只要在学校百度贴吧里发一个帖子求助,或许捡到一卡通的同学就会看到,我的同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发了一个求助帖,当然,很幸运的捡到的同学联系到了他,这就是网络社交平台一个很好的作用,当然,我所提及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很多的好处更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发现。

社交网络众所周知的一个弊端,那边是安全性。它包括了个人信息的安全,人身安全。这两个是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坏处。经过网络所引发的案件近年来日益增多,招式层出不穷,令防备较差的同学们防不胜防。我有个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看过很多因为网络社交认识的朋友而引发的事件,令受害人抱憾终生,这些事件根本上说是因为依赖网络社交,太相信网络上的人或事而酿成的。这里我们不做多说,毕竟大学生还是有很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那么网络社交还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困扰?显而易见的是,网络交往会淡化我们在现实中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或与网络相关的活动中,必定会减少在校大学生参加其他活动的频率和事件,减少与身边亲人,朋友之间面对面的相处的机会,其结果必然讲是对现实中人际交往的疏远与心理差距的扩大。网上焦急地双方所直接面对的是冷硬的键盘屏幕,彼此间处于互相隐匿平等而无直接厉害关系的相对位置上,也是的网络交往中缺乏明确的纵向人际互动,这也进一步淡化了现实中已有的多方位人际关系。网络社交的自由随意性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大学生对网络交往青睐有加,但频繁的网络交往容易使我们大学生漠视、疏远现实生活中的融洽的人际交往,引发心理孤独与压抑,有的会表现为情绪失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由于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大学生无法判断交往对象信息的真实性,这是人们以怀疑的心态去看待网络中的食物,进而影响到现实的人际交往态度,导致信任危机,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最终将抵达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网络的弱监控性使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免除了承担责任的重负,人的本我得到肆意张扬。 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传播虚假信息、在网上进行情感欺骗、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行为屡有发生,阴暗心理在网络中得到随意释放。不良信息的传播与被传播使处于心智成长期;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难主动识别和抵制,进一步削弱了显示交往中信任感、责任感和道德感。

三、 正确的利用网络社交

第一,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这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许多人庸庸碌碌,虚度年华,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第二,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德育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虽然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的,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正确的导向学校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要纳入教学体系不能放任自流。

第三,正确认识、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网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看待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面对即将来临的信息时代,人们如何恰当地利用网络,使用网络资源?这些都是正确的网络观所要告诉人们的。大学生是我国现在和未来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开发者,学校、社会都要承担起正确的网络观的教育任务,在网络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及时地解决,才能促进网络的发展和优势的发挥。目前高校和一些网络公司、网络经销商,都具有其他社会团体所没有的硬件条件和人力资源,应该经常性地组织有关网络的讲座、竞赛、征文、讨论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在学生、教师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只有让人们树立了正确的网络观,真正解决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才有可能。

第四,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网络管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

第3篇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组成员:周仁 刘庆 彭玉婷 曾汨水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电脑使用尤其普遍。通过这个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电脑的一些使用情况,以及电脑究竟对我们的而生活构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针对了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结果,我们大概了解了大部分大学生生活中网络所占的比例,以及对自己生活所造成的便利与困扰。

就我们个人而言,网络的发展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怎样去使用互联网,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应当理性上网,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我们堕落的缘由。

二、调查方式及样本的选取方法

(一)问卷

我们对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问卷内容

详情请看附录。

(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随即抽取我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参加问卷的共有150名学生作为考察样本。我们采取男女相同比例进行问卷调查。

(四)资料收集整理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率146份,回收率96.7%。

三、我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概述

(一)我校学生网络使用时间一般过长

大约22%的同学使用时间在三小时以内,大约53.8%的学生使用时间在四到六小时之间,剩下的24.2%的学生使用时间超过六小时。我们对其中一部分同学进行口头调查,周一至周五电脑使用情况普遍比周末时间短。其中不缺乏有周末通宵上网的同学。

(二)我校学生上网时间分配情况不容乐观,学习时间过短,游戏娱乐时间占有很大比例

玩游戏所占比例为53.4%,其中男生44.5%,女生8.9%。聊天看电影所占比例41%,女生31%,男生10%。学习所占比例仅12%。

(三)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过大,其中积极的消极的同时存在

92%的同学人学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又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就其积极和消极部分各有所述。普遍认为积极与消极同在。

四、我校学生网络使用原因

(一)自身原因

部分学生由于进入大学脱离了父母和学习方面的压力,从而花大把时间在网络娱乐上。 禁不住网络的各种诱惑,沉迷于虚拟世界。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喜欢宅在宿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由于学生时间比较多,所以学生中出现的宅男宅女现象更为严重。所以上网是宅神们的最佳选择。大学是个群英聚集的地方,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转入虚拟世界,希望从中找到成功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玩游戏所占比例最大的原因。

有些同学热爱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

(二)外界客观原因

由于大学课程比较少,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课外活动比较少,自然会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现在网络上出现的信息繁杂,有利于学习生活的一面,另外又有许多不良信息,部分学生自制力不高,容易上当受骗。网络世界得不到有效管制也是使部分同学沉迷网络的一个重大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其中也不缺乏通过电脑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学生。现代网络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便于学生打破封闭的小世界,从而了解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各方面信息。

五、网络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利: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大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弊: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大学生有时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说明我们在网络使用中学习所占的比例太少。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六、解决方式

就学校而言,可以尽量多的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吸引更多的同学走出网络世界。就学生自己而言,提高自制力,制定计划,有节制的上网,使学习与娱乐两不误。就社会而言,.可以加强立法,可以加强文化和教育等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要依法行政,要切实履行自己应履行的义务,不能徇私,不能无作为。要开发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软件,设备等等,可以装在家用机子上进行防御,也可以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监控,发现有害网站,信息就及时预报,甚至去自动取缔。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帮助,教育教导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回避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七、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时间一般较长,依赖程度较大,学生网络使用一般用于娱乐方面,学习时间过少。网络带来我们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性不高,没有好好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自己的见识,丰富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解决网络弊端,对社会、学校乃至家庭都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最关键的而其实还是我们学生自己,理性上网,增强自制力,丰富我们的课余学习生活,让网络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附录: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男生 b、女生

(2)你的就读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是否经常使用电脑?

a、是 b、否

(4)你上网的地点一般在哪里?

a、网吧 b、宿舍 c、其他

(5)你一天的上网时间长短?

a、三小时以内 b、四到六小时 c、六小时以上

(6)你上网一般做什么?

a、学习 b、玩游戏 c、聊天看电影 d、其他

(7)你认为上网时间长短对学习是否有影响?

a、是 b、否

(8)你会沉迷于虚假的网络世界吗?

a、是 b、否

(9)你认为网络世界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a、是 b、否

(10)你认为网络对你的影响中积极影响多还是消极影响多?

a、积极影响 b、消极影响

(11)你是如何处理上网与生活的关系?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第4篇 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国内的电子商务产业也日益繁荣起来。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一、网上购物简介

(一) 网上购物 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 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国 内的网上购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发货、担保交易、货到付款等。

(二) 购物网站 网上购物的途径有网上购物的途径有 b2b 平台,b2c 平台,c2c 平台,以及独立的网 络商城和团购网站等。目前国内购物比较多的 b2b 网站有阿里巴巴、米米乐商城等,b2c 商城有淘宝商城,亿汇网,京东商城,日日来商城、卓购商城、id 格调家居家饰网等,c2c 网站有淘宝网、百度有啊、腾讯拍拍等,m2c 团购网站有 58 同城、拉手网、美团网等,垂 直类商城有凡客诚品、玛莎玛索。s2c 网站有 95 百货商城、同城购物等。无论是通过哪种 方式实现网络购物,都需要在它们的网站上先注册一个账号,然后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按 照提示的操作流程操作即可。

(三)网上购物的特点 随着网上购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c2c 淘宝网、 从 腾讯拍拍、 当当网等个人对个人到 b2c 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对个人,在到现在的 s2c 中小型店铺对个人。前二者对是面对全国的顾客,范围广,所以送货时间一般都是 3 到 5 天,甚至更长。而 s2c 同城购物如南昌 95 购物,因为同在一个城市,所以当天就能到达,最快 3 小时就能送到。

二、目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

为了详细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 我特别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 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调查,均有效回收。从回收的 100 份调查问卷中整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一) 网上银行的持有与使用及具体使用状况 94%的大学生都持有网上银行,89%的大学生都有使 用网上银行的经历。由此可见,网银在大学里的普及度很高,而网银的使用在大学生的大学 生活里也是很普遍的。 72%的大学生使用网银是为了购物,占网银使用者的绝大部分,是 网上银行使用的主力军;11%用于支付考试费用,比重较小;仅有 9%的人使用网上银行投 资理财;6%的大学生将网上银行用于玩游戏时的支付手段,除此之外还有 2%其他情况。

(二) 大学生网购的规模和频率 11%的大学生在近一年内上网购物的次数小于 5 次;有 近一年内网购 5 到 10 次的大学生有 39%;47%的大学生在近一年里进行了 11~20 次网上购物;占 仅有 3% 的大学生近一年内网购 20 次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网购频率呈钟形分布,大多数人的 购买频率居中,购买频率极低或极高的人占少数。

(三) 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 第一,可以在家“逛商店” ,订货不受时 间、地点的限制,节省时间;第二,网上的商品省去租金,人工费等一系列费用,其价格较 一般商场的同类商品更低廉;第三,网络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商品信息,人们可以购买 到各地的商品;第四,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由卖家委托物流公司送货上门,方便快捷。

(四) 选择购物网站现状及原因 41%的网购者认为淘宝作为他们网上购物时的首选;21%的大学生喜欢 在当当网购物;19%的人经常光顾拍拍网上购物;13%的用户使用卓越亚马逊进行网上购物;6%选择其他。

三、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上购物选择不够理性 网购的商品价格的确低廉,但是根据价值守恒定律,把持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大学 生容易被低廉的价格吸引, 网上购物符合大学生的求廉心理, 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心理的 主要因素, 有些商家以低价劣质的同类商品吸引大学生购买, 买家拿到商品后却发现事物与 照片差距太大,导致在网购中吃亏受骗。所以,大学生网上购物选择商品时需要理性,不要 单单只看价格,应该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如商家信誉、买家评论等。

(二) 部分商家信誉度低 在网络交易中,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买卖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大学生在网 上购物时接触不到商品, 而商家的真实身份又难以查明, 这些情况无疑增加了购物的不确定 性,导致网上购物出现上当受骗时常发生,从而使大学生推迟或放弃网上购物的行为。

(三) 网上支付和网络安全存在漏洞 实体交易环境下, 支付行为发生在双方面对面的买卖过程中, 一般不会发生消费者资金 损失的情况。但是网上购物环境下,支付地点是客户任意选定的网络终端,交易过程被置于 完全开放的 internet 环境之中,因而存在交易信息被网络黑客窃取的风险。所以,大学生在 网上购物中,对个人账户、个人信息等的安全特别担忧,这无疑给大学生的网上购物带来了 阴影。

(四)物流配送环节存在漏洞 实体交易环境下,买卖结束后商品就处于消费者的控制之下。但是,网上购物将付款与 交货变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两个过程, 商品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运输才能到达消费者 手中。目前,网上购物普遍采取依靠各类快递公司、邮政公司进行商品的传递。这种方式很 难完全保证及时送达, 也不能保证送达时商品不受损伤。 许多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经 常抱怨所定购的商品不能及时送达, 即使送到了也已是伤痕累累。 这种因商品传递而造成的 风险大大减少了网络购物带来的好处。

(五) 网购商品出现问题时退货不方便 虽然现实中购物退货也需要很复杂的程序, 甚至对产品要有保护的要求, 可是网上退货 就相对更加困难。甚至提出百般无理要求拒绝退货和推卸责任。

四、针对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网上购物过程中注意网上银行等的安全使用 网上购物一般都是比较安全的,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步骤做,谨慎点是没问题的。最好是 用自己家里的电脑登录, 并且注意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开启保护及更新, 选择第三方支付方 式如:支付宝、财付通、百付宝等。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最好不要轻信价格过低而且要预支 付的`商品。

(二) 注意商家的选择,要选择信誉好的网上商店,以免被骗 目前,很多网站提供了商家信用评价体系。 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首先要查看卖家的评语, 信用等级高,做的时间长,好评百分之百,特别是长时间以来得到很多顾客热情赞许的一般 都是很优秀的卖家。

(三) 谨慎选择交易平台 首先应选择历史较长或访问量较高的网站, 这些网站能发展壮大起来, 信用服务一般都 较好,比如,淘宝、易趣、阿里巴巴等。注意尽可能不要选择新的网站,这些网站产品往往 也较多,页面也较美观,但仔细看它的访问量,就会发现,按其访问量,一天内可能都不会 卖出一件商品,这样的网站其可信度相对就比较低。

(四) 选择有利于大学生的支付方式 目前大部分网站提供的支付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网上支付、货到付款、银行电汇、邮 政汇款、手机支付等。笔者认为第三方支付是很好的支付方式。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购物 经验,第三方支付有利于双方,特别是大学生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比如淘宝的支付宝,拍拍 的财付通,易趣的安付通等。

大学生网络购物

第5篇 2022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第6篇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此次对部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们感到,虽然多数大学生网民的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利用网络工具于成才之中,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能够自觉抵制,对某些相关问题也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但是,也明显地存在着许多不足。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存在依赖于网络设施的硬件。70%-80%的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自身相关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应是主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建设好网络文明,校园网的扩容、校内“网吧”的扩大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列上主要议事日程。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文化系统工程,而不仅是校园网络管理者运用相关技术挂几个网页而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各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

应紧紧围绕各校自己所拥有的著名专家学者、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重点课题等独特方面,鼓励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推出自己的学术网页或相关内容,或组织人员对其成果理论化、科普化、文化化,向公众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增强高校网站中的文化品位。同时,还应立足于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把本校特色和所处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深层次开发其特色信息资源。

值得探讨:应考虑开设《网络交际》等课程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网上生存能力直接影响其成才。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也应成为高校的一项经常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大学生网民教育应该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势在必行。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可考虑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如果说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制造或维修这个“工具”,那么电脑和网络应用类课程则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但目前还没有教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这个“工具”的课程。就像只教人如何使用枪枝却不管其何时何地因何事把枪对准谁一样,如果不从人文的角度阐释、普及计算机网络文化,网络这个人类的工具终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网络交际》课程应基于使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信息的角度,融言语表达、信息智化、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网络的交际属性、网络交际的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处理、网络单双向交流、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方面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党政工团及广大教师协同努力。根据大学生上网多的实际情况,目前亟需要搞好网上作战部队建设,提高其网上战斗力。据了解,高校不少教师甚至许多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上网水平还远远不如学生。如此何谈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应该首先切实抓紧学生工作相关者的上网技能训练。只有网上作战部队掌握网上作战基本规律,增强网上作战能力,才能对大学生网民实施正确的引导,才能把江总书记“主动出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第7篇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

奎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大学生与整个社会的接触、互动和共振空前活跃,大学生作为“e时代弄潮儿”“准社会人”的群体特征日益明显。与网俱进的青年一代,其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他们踏入社会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近期,我们围绕“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这一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面向重庆市70余所高校累计发放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73份;调研对象以在校本科生为主,涵盖了高职高专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

触网更早、网龄更长,大学生已成“资深网民”群体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小学就已触网的占44.0%,较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初中触网的占37.3%,高中触网的占15.6%,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仅占3.1%,分别较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学生拥有5年以上网龄及稳定的上网习惯,可谓重要的“资深网民”队伍。这一调查结果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相一致:截至 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5.1%。从年龄看,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网民占比24.5%,增长0.4个百分点;10岁以下网民占比2.1%,增长0.2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人群渗透。

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和网络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调查显示,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达98.1%,但手机上网人数仅占32.3%,pc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上网首选;,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85.8%,较pc端上网高出14.6个百分点,是手机上网人数的2.7倍。随时随地随手上网,使得大学生相对充裕的个人时间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网时长明显增加。6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达16.6%,可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学生自认为有网络依赖症,其中“较为依赖”及“严重依赖”者占45.2%。而在的调查中,有52.6%的大学生对于“如果长时间无法使用网络”表示“无所谓”。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闻网站权威性受认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日常渗透率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手机)93.7%、电视36.4%、报纸杂志24.9%、日常交流13.1%、广播11.2%,网络“一马当先”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较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不足三成,但脱胎于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网站最受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而从使用率上看,主流新闻网站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让主流新闻网站略显尴尬。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浏览凤凰网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去新华网,“毕竟官方认证更值得信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提高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网络应用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但学习功能相对弱化

如今,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且不断更迭的网络世界,与数年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好、吸引力更强。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依次为:看电影、打游戏等休闲娱乐,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检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占58.2%;获取学习资料,占51.0%;网上购物消费,占41.9%。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对交往和游戏的需求强烈,也乐于尝试新事物,各种各样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手机游戏为他们满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台和出口,但相应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了。据部分高校教师反映,如今课堂上边听讲边玩手机已成为“另一道风景”,部分学生对上网、游戏、聊天近乎痴迷,这在人文社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中尤为严重。

2.“网络书写”成习惯,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

随手发、随时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渐成习惯,大学生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经常利用手机随手拍照并上传网络”,17.6%的大学生选择“经常”,39.2%选择“偶尔”,7.4%选择“视具体情况”,35.8%选择“极少”。61.8%的大学生每天在论坛、微博、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1-5条,每天发布5-10条的占8.9%,每天发布10条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学生已养成“网络书写”的习惯。调查还显示,14.9%的大学生在信息分享和传播上较为随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随时转发”“随意点赞”,容易造成“跟风”,形成“网络围观”。

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达欲望强,“小圈子”意识重

互联网为大学生圈群互动、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调查显示,86.5%的大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网络社交圈子,拥有10个以上的占21.1%。活跃度最高的依次为同学群、社团群、兴趣群,占比分别为79.6%、40.5%、26.8%。这些圈群基于熟人关系建立,彼此间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群集效应。

抽样显示,一个班级的同学群几乎保持每日互动,除学习生活事务,多涉及校内外各类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舆论场”。同时,基于性格、兴趣、地缘等因素,大学生“三五成群”现象愈加普遍,网上网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人以网聚群分”暗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敏感心理和个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现实交往。调查显示,75.8%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内分享信息,仅33.5%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面对面和他人分享”。

网上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遍较为理性克制

大学生普遍重视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对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控诉,29.7%的表示“视情况而定”,46.8%则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网络控诉,这表明过半大学生具有网上维权的意识。调查中,有1069名大学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16.4%的人“积极维权并取得成功”,26.9%“维权失败”,32.8%“自认倒霉”,23.9%“不知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3.“软新闻”更受青睐, 普遍信任意见领袖

热衷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八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各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新闻(74.2%)、娱乐新闻(53.1%)、时政新闻(39.9%)、体育新闻(30.2%)、法治新闻(20.7%)、财经新闻(20.2%)。

不难看出,当下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和狂欢景象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社会类、娱乐类“软新闻”更受青睐,而政治类、法治类、财经类“硬新闻”关注度则相对不高。调查还显示,21.3%的大学生认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类信息“客观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学生认为“比国内的网上信息更可信”,还有21.6%的大学生无法作出判断。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锋性的力量,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的关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长此以往将影响其对社会形势的批判意识和能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网上舆论环境褒贬不一,参与网络讨论的动机多为个人兴趣所致

对当前网络自由度,36.3%的大学生认为“较为合适”,37.8%认为“管理太严,不自由”,25.9%认为“太过自由”。对当下的网络舆论氛围,47.2%的大学生认为“多数人都比较情绪化”,仅19.2%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33.6%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基于此,当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中异常活跃的同时,仅10.0%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48.9%偶尔参与讨论,且仅限于个人感兴趣的话题;41.1%“很少参与”或“不参与”,成为网络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辩不明”,要正确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理性发声,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场。

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对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学生“根据发布网站、发布者的权威性来辨别”,57.3%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辨别”,28.2%的“和他人探讨后做出判断”,15.1%的“有辨别的意识,但不会辨别”。面对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绝缘,很抵制”,51.7%认为不道德,“但也会偶尔浏览”,6.1%坦承“很正常,经常浏览”。

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娱乐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对于网上意见领袖的看法,14.4%的大学生直言“他们深度思考,理性发声,值得信任”,49.5%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不完全对,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们有时候言论太个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学生只相信个人判断,对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信任意见领袖,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思想和观点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上意见领袖,主要包括娱乐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娱乐主持人谢娜、演员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间备受追捧;后者如韩寒、方舟子、白岩松、崔永元等,则在男生中间影响广泛。

4.法律意识淡薄,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

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较熟悉”的仅占5.3%。由此可见,加大全社会互联网法治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有19.6%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隐私”,进而容易引发问题和纠纷。而对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泄漏后如何应对”,21.8%的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22.10%的选择“向相关单位或企业投诉”,50.8%表示“向身边朋友倾吐,提醒他们免步后尘”,“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仅占5.3%,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等个体权益十分珍视,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

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普遍较强,但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55.9%的大学生会对个人手机做安全防护,58.64%的大学生谨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机工具,68.6%的大学生担忧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作案的重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调查中,66.1%的大学生认为网友当止步于网络,“不会约见陌生网友”;20.7%表示即使要约见,也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有10.7%认为见面危险,但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仍有2.5%的大学生主张约见,认为“这样才能加深了解”。

5.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涵养的“数字公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要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校园网处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非法传教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抵制网络“三俗”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

引导大学生科学高效地运用网络,真正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

开发一批高效的学习型app,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上网精力更多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为大学生参与网上服务提供平台,如建设一支网络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实现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利用公共课、选修课讲解讨论网络沟通技巧、网络心理健康、网上道德伦理等内容,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提供引导和调适服务。

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迷恋和依赖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锻炼强健体格,活跃人际交往,逐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干、创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网上意见领袖,引导正确舆论,疏导学生情绪

着眼校园网络舆论场,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转移大学生对明星名人的关注。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吸引学生浏览。善于从校内bbs论坛、qq群中挖掘打造学生意见领袖,温和有效地做好引导。

前置网络素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培养形成正确上网的意识和习惯

卡议“抓早抓小”,将网络素养和网络技能一并纳入中小学基础刻育体系,现阶段可在计算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读本中增加相应内容。要将网络素养教育贯穿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探索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育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和良好的使用习惯。

第8篇 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掌握中学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情况,我们对中学的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网络的发展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仍旧尚存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校园文化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网络使用问卷调查结果存在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手段和通讯交流平台,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然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尚不能正确辨别是非丑恶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是否同时得到了快速提高呢?网络建设的确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我们也不可以盲目乐观的看待网络发展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学生还在网络的认识和使用上都有很大不足,所以关注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十分必要。

据我们了解,河源市紫金县镇上一个比较贫困的农村,给孩子买台电脑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而许多中学生只能是通过去网吧上网,可是网络这个名词对这些尚处于青春期,缺乏自控力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因为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掌握中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我们对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分别来自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调查问卷设计了20个选择题,其中3个多选题,17个单选题。60名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收回60份,有效问卷56份,通过对这56份试卷的分析,得到了真实和详尽的材料,总体看来,中学学生使用情况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但也存在部分问题,网络素质有待提高。

二、网络认识及上网情况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的好处也有不好之处,究竟青少年对网络认识多少,又是如何认识的,他们的上网情况又是如何?这些值得我们去关注。

将近有一半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接触来认识网络的,也有不少同学则是从朋友口中或在书上、杂志上电视上得知网络,总体来看基本正常。可是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学校没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十分陌生,甚至不知道网络是什么,又有何作用?由图1知道,38%的学生经常上网的地方网吧,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据,据了解,有不少学生因为迷恋网络经常逃课上课,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学校以及家长需要格外关注这部分分学生,引领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周上网次数在1至3次,将近一半的学生的上网次数选择了一般,这很好,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上网都能够很好的控制住,不让自己沉迷于网络。不足的是,当地网络仍未得到普及,大约1/4的同学没上过网,这点当地学校和政府需要给予支持。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步融入到人们的学习

生活以及工作中,因其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功能,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使用网络的时间过长,会对网络产生一定的依赖性,由于网络的吸引,使他们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经常觉得无聊,所以会不自主的用网络来填补思想空虚,许多学生就是因为迷恋网络无法自拔,最终荒废了学业。那么,他们当初为何会使用网络,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28%的学生使用网络是因为获取信息,拓展自己知识面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网络作为信息交流渠道的重要地位。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将近四成的学生是因为好奇而接触网络,可但我们询问他们上网主要是做什么时,许多学生都说是玩游戏或聊天交友,而查阅学习资料却只有少部分,这也客观反映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校和父母应该多加指导。

不可否认的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消遣等活动,很大一部分都是借助网络手段来进行的,但是网络本身也有不足之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学生和家长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

从以上三个图中可以得知,大约一半的学生认为上网的确对学习会有影响,但是只要适当的上网,不但可以减少影响,而且还可以放松心情,这也说明了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图8反映出了,超过一半的父母不鼓励孩子上网,他们认为上网会让孩子沉迷,而将近30%的父母则不过问孩子上网情况,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护,父母对网络的认识还存有不足,不能很好的认识网络,指导孩子使用网络,网络素质有待提高。

如今是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给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在肯定互联网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它的消极作用,如果对教育不够,学生容易沉迷网络之中,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上网次数过于频繁,网络素质不高,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而无法自拔,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对于孩子上网,家长的指导十分重要,可是部分家长自身对网络的认识不够,要么对孩子指导不够,要么就不过问,甚

至会极力反对孩子上网,这种现象十分不好,对孩子学习生活会有影响。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一天中许多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校园文化建设没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满足不了精神需求,容易受周围影响而渐渐沉迷于网络之中,为此,学校加快文化建设,当地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那些已经沉迷网络或即将沉迷网络的学生,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鉴于学校还不能网络设施供学生使用,开设一些网络指导课,将网络知识培训作为一个经常性工作落实到位,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告诉他们互联网这个宝库可以做什么,如何才能充分利好这个宝库。同时,也要加强网络使用道德规范,使学生上网时能够进行比较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网络的整体素质。

相信只要家长以及学校能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学的学生对网络的知识和运用会变得更加理性,网络素质会大大提高。

第9篇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第10篇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第11篇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此次对部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们感到,虽然多数大学生网民的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利用网络工具于成才之中,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能够自觉抵制,对某些相关问题也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但是,也明显地存在着许多不足。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存在依赖于网络设施的硬件。70%-80%的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自身相关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应是主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建设好网络文明,校园网的扩容、校内“网吧”的扩大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列上主要议事日程。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文化系统工程,而不仅是校园网络管理者运用相关技术挂几个网页而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各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

第12篇 关于学生网络购物情况调查报告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网上购物已经从以前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年轻族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

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

一、引言:

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学校里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不愿尝试网上购物,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 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

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

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二、调查报告正文:

1、目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正以越来越强的力度冲击着各国的消费群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不可忽视的进行网购的庞大群体。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的基本情况,为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2、调查地点: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3、调查对象:各高校的在校学生4、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858份)、到部分学校寝室做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寝室数有50个)5、调查时间:6月10号——6月16号6、调查分工:本组人员共七人,两人一组去同一高校发放问卷并回收,还有一人可随机到学生寝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部分数据分析1、大学生网购网购人数和网购频率分析 大学生网购人数比例分析经常网购20%从不网购7%从不网购偶尔网购经常网购偶尔网购73%如图所示:

大部分大学生处于偶尔网购阶段,小部分大学生经常网购,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现象,因为我觉得大学生不应该将精力会费在网购上面,而是应该放在自己的学业上面,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2、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分析60%50%40%30%10%0%7%食品电子产品服装其他13%26.67%网购产品类型53.33%如图所示:从我们的《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经常购买的产品类型。

首先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 服装类产品,其次是选择在网上充值话费,当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数码、图书类和食品类产品。

3、大学生网购过程中是否有受骗的经历网上购物,看不见,摸不着,即便商家需讲求信用,但一些无良商家还是借此欺骗顾客,从而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还是有部分人有受骗的经历。

4、大学生网购消费金额情况分析消费的金额主要是由生活水平所决定,而大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收入,所以一般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30-60段和60-100段,其中女生偏多。

金额数30以下30-6060-100100-202200以上0.50.40.30.20.1030以下30-6060-100100-202200以上男生所占比例女生所占比例男生所占比例0.180.240.240.180.16女生所占比例0.070.480.350.070.03 如图所示:大学生网购消费金额普遍比较低,主要集中在30—60元和60—100元,男女生相比,在100—200元之间和200元以上,这两档男生的消费金额高于女生。

5、大学生对于网购商品的满意程度情况分析网上商品无论图像多么的吸引人,颜色艳丽,但都可能经过修改,跟实际收到的有所色差及型差,所以有时购物人对收到的商品会不满意,觉得被商家欺骗。

满意程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所占比例0.020.200.500.180.10注:

大学生对于网购的商品满意程度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这两项,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很满意”和“不满意”。

网购优点具体分析1、方便性,不受时间不受地点限制。

网络购物,是一种极其方便的购物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

1、“网络购物”之所以可以深受时代青年的亲睐,第一大特点应该就要数它的便捷性,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上网“逛商店”,选商品买商品,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2、网上购物要比传统购物还便宜对于网店比实体店价格还要便宜,主要是由于网店不像实体店,需要花钱租店面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花费,并且开网店不要任何税收,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与实体店拼价格。另一点,很多开网店的人都是一手商,拿货价就要比很多实体店经营者还要低,所以在网上开店价位更低也就合理了,不过并不是所有价格低廉的网店都是这样的理由,里面不排除有黑心老板将次货混在里面将价位打低。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商家的信誉度。

3、可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货比n家现在的网上商场越来越多,习惯网购的朋友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只选一家,看上就购买,而是随意的挑选,只要你输入你想了解的商品,同样的商品不同的商家就会出现,你可以任意挑选,现实中的货比三家,在网上就可以变成货比n家,而且不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而更好的一点是,如果你想选择一件现实中很难找到的商品,就好像几十年前的一本很老的小说,现实中你可能很难找到,但在网上要找到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件难事。

4、不必怀揣巨款购物在购物缴费的时候,网上购物不必像传统购物那样,怀揣巨款或拿着信用卡刷卡时候担心身边有人会窥伺你,而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网上支付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你可以安心的支付而不用过多的考虑周围是否有坏人在等着抢劫你,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网购缺点具体分析

1、配送时间不定虽然方便性让很多大学生爱上了网购,不过不能说网购就是完美的,在货物的配送速度问题上,网购就不如传统购物方便,当你在网上选购好商品,再下单,到收到真正的产品中间短则一到两天,多则一个星期也有可能,这一点就不像传统选购,你当时就可以拿到你满意的产品,而且当你拿到网购的商品后,有可能出现这些或那些小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麻烦,需要再通过邮寄或配送环节更换产品,这样中间就浪费很长的时间,而在传统的商场购物的话,当时不满意的话就可以随意的更换。

2、质量不好选择就像上面说的,的确网店价格低廉是网店吸引消费者的另一法宝,不过不是每家价格标的很低的商家都不能保证他们销售的产品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里面会有以次充好的商品,甚至是假货,在选择的时候由于消费者无法见到实物,所以上当受骗是难免的。这种事情在实体店一般就不会出现,大家选产品都会注意挑选,有问题当时就可以解决,如果发现假货就可以立刻退换。

3、不能当场试用的确,在网上选购你可以随意的挑选,也不会有不耐烦的服务小姐对你的絮叨。不过,它也有先天的缺点,那就是网购的商品你只能在网上看到他的照片,却不可能当时就见到实物,如果是选购衣服之类的产品,你更不可能当时就试穿或试用,这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 很麻烦的事情,或许你看上的产品与实物的差距会很大,这一点在实体店就会令人放心很多。

4、售后很难保证从网上购物的缺点之一就是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发票,产品得不到保修服务,消费者想要进行维权会很难。发票是消费者维权的基本凭证,没有发票也就无法受理和解决质量纠纷。

5、网上支付也有风险不要以为像上面说的,就以为网上支付是万能了,当然不是,他的安全性体现在不必担心周围人的窥伺,但却不能保证网上有没有窥伺着你,网上盗密码的也大有人在,而且更不好应付,除非你自己就是个电脑高手,打好了所有的漏洞补丁,做好了所有的安全措施,否则网络高手要比现实的强盗还要令你头疼。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采取的措施是在网店看好产品的价格,再去实体店选购,以免上当受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帐号密码被盗取。

三、调查总结:

调查显示,有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偶尔在网上购物,主要是因为网购节省时间、节约费用和在网上比较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其次是因为在网上购物操作方便和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

少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是为了追求时尚。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商品主要是服装类产品。

大多数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金额也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曾经有过网购经历的人大多数对网上购物的优点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她们比起没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的更相信网络商家,更习惯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 这一结果也说明,上网购物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一旦开始,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我国网络购物的经营者在多年的经营之后,已经比较理性,知道在网络购物的发展中应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

根据我们这次的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这一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对网上购物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说明网上购物这个市场还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相关网站,企业和商家应提高宣传力度,同时对于网络管理与支付程序等不足加以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以此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体并且增加老客户的忠诚度。

不仅让大学生这一群体了解,也要让广大民众参与进来,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适时的节制自己网购的次数,量力而行。另外,我们的注意力也不应集中在一些外在事物上面,要从内而外的发展自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五、大学生网购情况调查问卷您好,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代的时尚消费,大学生更是作为当中的主力军,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具体网购情况我们特设计了此问卷调查。

第13篇 2022关于对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调查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1.3网络依赖度的基本含义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 (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

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二、调查实施

2.1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问卷

2.2样本份数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我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

2.3 研究工具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分析

3.1问卷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两个层次。

3.2问卷具体情况

3.2.1参与此次问卷的性别成分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15人,占调查样本的34.09%,男生29人,占调查样本的65.36%。

3.2.2参与此次问卷的年级成分

大一17人,大二16人,大三9人,大四2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38.64%,36.36%,20.45%,4.55%。

3.2.3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的情况

小于2各小时的有8人,3-5小时的有26人,6-8小时的有9人,大于9各小时的有1人。

3.2.4大学生网络依赖度

其中吃饭的时候还在上网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经常12点之后还在上网的达到35人,占样本空间的79.54%;不上网就焦虑的有16人,占样本空间的36.36%;上网上过通宵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心情不好就上网的有13人,占样本空间的29.55%;如果可以不用工作,会与电脑相伴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觉得没有网络生活照样过的不是的有11人,占样本空间的25%。

3.2.5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人,占样本空间的18.18%。

3.2.6上网目的

其中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8人,占样本空间的40.91%;qq聊天的有27人,占样本空间的61.36%;听歌的有30人占样本空间的68.18%;看新闻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学习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打发时间的有29人,占样本空间的65.91%。

3.2.7对上网利弊的认识

有44人利弊都知道清楚,占样本空间的100%。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4.1.1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4.1.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1.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4.1.4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 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4.2.1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

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4.2.2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4.2.3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

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4.2.4针对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的显著特点。对于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

第14篇 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调查名称:

调查目的: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容观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聊天交友状 况

调查步骤:

a:制定计划,确定调查对象,然后在组内进行人员分组,分配任务。

b: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c:整理资料、组内成员集中交流。

d:分析问题、结论、建议。

调查表明:约半数的中学生倾向于“坦诚”“幽默”和“文明”的人作为自己的网友。女生更在意网友聊天时说话是否文明,

在遇到说话不三不四的人会马上删除,约9%的人表示最看重网友的素质,17%的 人看重网友的才华,19%的人看重对方的外貌

,31%的人看重人品,其余的学生则是凭感觉交网友,“聊得来就聊聊,聊不来就不聊。”

调查发现: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的话题是学习方面,日常生活和人生体验等内容。谈论学习的人不足三成。由于是网络虚

幻世界,因此,有69%的人选择打字聊天,觉得这样“更有神敏感”。另有11%的人会选择语言聊天,有12%的人喜欢视频聊天

,仅有4%的人会“见面聊天”。

处于网络时代的“90后”的中学生,交友的动机也是多样的。49%的人期望从网友那里得到情感上依恋和支持,38%的人只在心

情不好时找网友聊天。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会很关心,会让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

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于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的心情,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

友长时间聊天,竞学会了逃课或逃晚自习、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通过交网友可以促进学习与成长的学生仅占6%,而且也仅有不足以成的人认为网友的帮助比现实生活中

建议:

1、要有较高的分辩能力,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

2、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

3、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这样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4、不要常到网吧里同网友聊天,想一想!你坐在网络时你的父母正在做些什么。

第15篇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作为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大学生对电脑和互联网是情有独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购者从年龄来看以18~24岁所占总比利最大。从网络购物者的文化程度来分析,上网购物的大学生已达总数的49.3%。作为“高触网”的大学生,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网购特点。

二、调查设计: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四、调查主题: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情况

五、调查方法:使用腾讯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并分享到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在线调查

六、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七、调查内容:

淘宝、支付宝、好评、差评——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宿舍“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这大概是大学生常讨论的话题,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包裹。但还是用同学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同学,他们的购物动机,所买物品的特点,男女大学生网购有何区别,从而了解到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八、调查数据及分析(此次调查一共有39份有效问卷)

在这39份调查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性别:女生有22人男生有17人。

是否进行网购:在这39份调查问卷中有3人表示不愿意网购,其不愿意网购的.原因是因为不信任网络怕上当受骗和他们认为程序太繁琐;有36人表示愿意网购,通过调查了解打动他们进行网购的主要3个原因是:商品打折、朋友推荐、开设赠优惠券。

进行网购的动机:大学生进行网购的动机最主要是因为个人需要,其次男生的动机是方便,女生的动机是时尚潮流。

进行网络购物是所注意的地方:在愿意进行网购的大学生中,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所注意的地方是:质量。其中男生多注意:质量、价格、可靠性;女生多注意:质量、价格、品牌、是否包邮。

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

购买频率: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多数集中于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行网购这种行为。

网购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进行网购是最担心的三个问题是:没法试穿试用导致商品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值,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购物所花时间太长售后服务差,

付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

网购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购内容最多的是实物购买,比如一些服装,食品,电子产品。并且生活费在1200-2200之间玩网游的大学生很多,他们在游戏上的开支也比较大。

九、结论

在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又占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由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所以对于网购,大学生有很强的话语权,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来推论消费特征,从而提高网店的销售量,增加网购的交易量。我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总结到对于网购,大家更喜欢在淘宝、天猫、京东这三方平台进行选购,所以网店老板要开在消费者聚集的地方,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点设计网店的关键词搜索、主页内容,售后服务,产品质量,要与消费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得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所以商家要特别注重这些问题,因为好的服务,好的质量都可以让消费者成为你的免费的移动广告。但是此次调查的范围不够广,问卷中的问题也有些瑕疵,所以调查结果只是提供一个小小的参考。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篇)

一、引言1.1调查背景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学生网络范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4篇)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4篇)115人关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 ...[更多]

  •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篇)
  •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篇)77人关注

    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 ...[更多]

  • 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3篇)
  • 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3篇)66人关注

    大学生网络购物情况调查报告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 ...[更多]

  • 中学生网络调查报告(3篇)
  • 中学生网络调查报告(3篇)38人关注

    [摘要]通过全国范围内中学生的取样调查以及对部分同学的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网络交友已经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建构方式;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中的话题 ...[更多]

  • 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3篇)
  • 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3篇)27人关注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调查组成员:xxxxxxx一、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对我们当代大学生 ...[更多]

  •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篇)
  •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篇)17人关注

    一、引言1.1调查背景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